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白癜风 白癜风实验室检查

白癜风 白癜风实验室检查

白癜风 白癜风实验室检查
白癜风 白癜风实验室检查

第四章白癜风实验室检查

在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已发现白癜风病人有多种实验室检查异常,虽然这些异常大多是非特异性,但是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滨州华海白癜风医院:

中文https://www.docsj.com/doc/0817246720.html,

英文https://www.docsj.com/doc/0817246720.html,

CCTV:https://www.docsj.com/doc/0817246720.html,/programs/view/vgOROAJyXr0/

“黑白同治”白癜风治疗技术是唯一一个纳入国家级推广的白癜风治疗技术。2010年8月份获得中国品牌节“金谱奖”的荣誉。

百度百科-华海白癜风医院:https://www.docsj.com/doc/0817246720.html,/view/178575.htm

百度百科-黑白同治:https://www.docsj.com/doc/0817246720.html,/view/3098693.htm ——————————————————————————————————

一、血液检查

白癜风在治疗前或在治疗中做一些血液检查是必要的。可从中发现异常或发现潜在的内脏病变,查明原因可提高治愈率,有利于白癜风病的康复。血常规发现很多白癜风患者伴有贫血,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在自身抗体的检查中可见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比正常人高,主要是抗甲状腺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和抗核抗体。在外因血T细胞群检查中,辅助性T细胞明显下降。这些情况表明进一步查明有关和(或)可能的原因,从而对症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有利于白癜风的康复。

国内有报告215例病人检查周围血象结果:40例(18.6%) 病人白细胞减少(<4000/mm3) 、23例(10.7%)病人血红蛋白降低(<10g/100ml)、93例(43.3%)病人血小板减少(<10万/mm3),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二、白癜风的病理

白癜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表皮的黑素细胞破坏,白癜风的治疗目前就是恢复色素沉着,那么白斑色素恢复就是黑素细胞来源何处,脱色区的黑素细胞是否全部被破坏,多巴一甲苯胺蓝复合染色证实,正常皮肤(包括毛囊、外根鞘上部)的黑素细胞是一种有功能黑素细胞,能合成黑素,在毛囊外根鞘中、下部,还存在一种无色素黑素细胞,不能合成黑素。当受到某些刺激或生理需要时,它能转变成有功能的黑素细胞而产生黑素。实验证明,白癜风皮损区毛囊外根节鞘中部、下部的无功能黑素细胞依然存在,其数量和功能与正常皮肤相似。在白癜风色素恢复早期,表皮和毛囊内还没有黑素细胞出现,但此时毛囊外根鞘表面已可见多数多巴弱阳性黑素细胞,这些阳性多巴染色体,分枝不明显,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毛囊内及其周围皮肤的黑素细胞增多,临床上可见以毛囊为中心的色素岛。

所以,白癜风患者恢复时的黑素细胞来源是毛囊外根鞘中。下部的无功能黑素细胞、无毛囊部位的白癜风,如指尖、趾部的色素不容易再生。

三、组织病理

白癜风早期皮损的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水肿及海绵形成,真皮内有淋巴细胞浸润,切片若用多巴或银染色则缺乏色素细胞,在皮损边缘区黑素细胞较正常细胞大2-3倍,细胞树枝状突起也增多,此是发病前期的异常细胞。

电镜下可见角朊细胞有空泡,黑素细胞亦空胞变性,并在细胞间及基底膜有粒尘。

患者的正常皮肤电镜下发现郎格罕细胞有累及,表现泡浆中有空泡,内质网增多、胞膜有皱摺,这些变化在皮损区反而不明显,皮损区晚期则表皮表现正常,仅真皮中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总之白癜风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主要是角朊细胞、郎格罕细胞及黑素细胞。

白癜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一)表皮中黑素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乃至消失。

(二)表皮中黑素颗粒也明显减少或消失。

免疫病理方面的资料较少,我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发现部分患者基底膜带IRG或O沉积,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内有IgG或C3沉积。

四、其他检查

1.血清铜蓝蛋白(铜氢化酶)值降低;

2.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增高;

3.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阳性。

五、超微结构变化

白斑特别是白斑边缘处超微病理变化最为显著:

(一)黑素细胞的改变:白斑处黑素细胞缺乏,白斑边缘部黑素细胞胞浆中出现空泡、核固缩,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甚至破裂,附膜核糖体可部分脱落,扩张池中含絮状物,线粒体萎缩或肿胀。黑素小体明显减少,Ⅲ、Ⅳ级更少,可有黑素小体聚集,内部呈细颗粒状,而且黑素沉积不均匀,溶酶体内可见残留黑素颗粒;

(二)角质形成细胞的改变:白斑部少数可有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结构不清,细胞内水肿。白斑边缘部角质形成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内外水肿,张力微丝紊乱,桥粒断裂、减少甚至消失,尤以黑素细胞附近的角质形成细胞变化最为显著,黑素小体结构异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均有退化变化;

(三)朗格汉斯细胞的变化:白斑处有明显退化改变,核切迹加深,细胞核巨大,核周隙不均匀扩大,粗面内质网增多、扩张,线粒体肿胀,胞内空泡增多,特征性Birbeck颗粒显著减少,胞体变圆,胞突大多消失。白斑边缘部朗格汉斯细胞变化较轻。

以上发现从分子水平来认识与阐述白癜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这对我们开辟基因治疗新途径很有启发。

六、白癜风免疫研究

白癜风是一种有黑素细胞特发性损害而致色素脱失的获得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及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多数学者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将白癜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和白癜风的发病机制有关。有刺激活性的细胞因子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础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FGF)和干细胞因子(SCF),抑制活性的细胞因子如L-6和α-TNF。角质形成细胞起源的细胞因子对黑素细胞的生存和活性有重要的影响。有学者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皮损处GM-CSF、b-FGF、SCF低表达,而L-6、α-TNF高表达,这种表皮微环境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白癜风的病理机制有关。

Grines PE等用实时定量PCR研究他可莫斯软膏外用治疗白癜风皮损前后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白癜风患者的皮损区与正常皮肤相比,γ-IFN、α-TNF和L-10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增加;治疗24周后,原黑色素脱失斑及毗连处α-TNF的表达减少,而L-10、γ-IFN的变化无统计学上差异。以上实验表明:皮损局部细胞因子的表达不平衡在白癜风病理变化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治疗后α-TNF的表达抑制可能和白癜风的色素恢复有关。

细胞因子网络和黑素细胞表达的受体反应有关,受体包括B型内皮素(ETB)受体、干细胞因子(SCF)和c-kit受体。有几类表皮色素增高或减低的疾病和体内黑素细胞的细胞因子网络调节有关,如ET-1/ETB受体和膜型SCF/c-kit与紫外线B类-黑素病、GM-CSF与紫外线A类-黑素病、ET-1与脂溢性角化、c-kit 与寻常型白癜风等有关。有学者认为,对于皮损中黑素细胞功能的异常调节,可能利用封闭细胞因子网络的反应来治疗这些疾病。

(二)黑素细胞表面因子

1.Kit蛋白和黑素细胞特异性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M)

Kitamura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的皮损中央,黑素细胞表达的kit蛋白、α-S100、ET(B)R完全损失,皮损边缘c-kit和MITF-M蛋白的表达下调。作者认为黑素细胞表达的kit蛋白和MITF-M蛋白的表达减少与其功能失调和色素丢失有关。

2.CD w60

皮肤中的CD w60是神经节苷脂D3表达的代表产物。神经节苷脂主要由黑素细胞表达,也是黑素瘤患者免疫靶向治疗的膜抗原。角质形成细胞CD w60的表达是由DH1型拮抗TH2型细胞因子所限制,也体现皮肤免疫反应进行的一种监视分子的特征。Le Poole IC等研究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的CD w60的表达,发现抗L-4的抗体能抑制CD w60表达的诱导,进展期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的皮损中CD w60表达减少,同时在皮损的边缘伴有HLA-DR的表达增加。以上结果表明,L-4对黑色素细胞诱导CD w60的表达中起主要作用,皮损边缘的炎症浸润产生TH1型的细胞

因子而不是TH2型细胞因子也支持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

3.gp100

有学者研究了黑素细胞分化抗原包括gp100、MelanA/MART-1和酪氨酸酶与白癜风病情活动的关系,发现gp100和白癜风皮损扩大相关,而MelanA/MART-1和酪氨酸酶则不存在这种相关性,提示gp100蛋白分子可能再白癜风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三)细胞免疫

尽管白癜风皮损中炎性细胞浸润较稀疏,但是早期活动性皮损的周边炎性浸润较明显,说明细胞免疫参与白癜风的发病。有学者用Smyth鸡动物模型证实白癜风Smyth鸡出现黑色素细胞特异性的细胞介导免疫,对不同来源的黑素细胞溶胞产物的SDS-PAGE分析发现,白癜风Smyth鸡的黑素细胞溶胞产物缺少一条43kDa的分子。

Gunduz K等用流式细胞仪研究白癜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L-2R,发现患者组比正常对照组的辅助性T细胞的含量明显较低,CD4/CD8比值较低,激活T细胞的比率也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局限型和泛发型的白癜风患者相比却没有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白癜风患者的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CD4/CD8的比值和激活的(HLA-DR+)T细胞都减少,作者认为细胞免疫的变化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证明,CD8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起着重要作用。Steitz J等用动物模型C57BL/6小鼠研究CTL识别黑素细胞酪氨酸酶相关抗原2(TPR-2)的自身免疫破坏过程。诱导阶段,TPR-2特异的CD8+ T细胞的刺激依赖CD4+ T细胞的辅助;效应阶段,皮肤黑素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过程依赖局部的炎症反应。

Mandeleom-Monson RL等研究了黑素细胞的分化抗原gp100、MelanA/MART-1和酪氨酸酶与细胞接到的免疫反应,发现对gp100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明显高于其他抗原反应,且在白癜风的进展期更显著。这些结果表明,抗原特异性T细胞对gp100的反应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也支持白癜风的免疫病理机制的过程。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有高频率循环的黑素细胞分化抗原Melan-A/MART-1特异性CD8+细胞,这些自身反应特异性T细胞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Mantovani S等研究了白癜风细胞特异性CD8+T细胞自身抗原的分子和功能基础,发现α链的100%克隆重排归因于一条AV片段,β-链可变的高亲和力互补决定区3是一个保守氨基酸序列,认为α链赋予同型T细胞的受体对自身抗体的识别,并需要经胸腺内选择和外周自身免疫稳定,而β-链能调节特异性细胞的T细胞手提亲和力。高亲和力的T细胞克隆能特异性溶解正常的HLA匹配的黑素细胞,黑素细胞特异性的细胞毒T细胞在患者的皮损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自身免疫

白癜风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大部分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Lacovelli P等观察121

个白癜风患儿,发现非阶段型的白癜风患者同时并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白癜风通常早于甲状腺病的发病。因此,非阶段性白癜风的患儿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有益疾病的诊断。Zetting G等也发现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T)适合白癜风有关的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白癜风同时具有正常水平抗核抗体(ANA)的AT患者比较,白癜风同时并发AT及ANA高含量的患者甲状腺体积明显较小,并认为ANA的含量增加与AT的萎缩变异体有关,这可能影响患者患者甲状腺结节的大小,而与HLA系列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的变异体和自身免疫疾病有关。B lomhoff A等研究结果表明,白癜风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CTLA4基因区的基因多态性赋予其一起发病的易感性,而在单一性的白癜风患者不存在,认为白癜风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白癜风是白癜风的一个亚型,可能是由黑素自身免疫破坏引起的。

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与MHCⅡ类基因有关,包括抗原处理和提呈的基因。然而有学者研究了高加索地区的白癜风患者具有早年发病的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含有抗原处理转运体-Ⅰ(TAP1),与LMP2、LMP7基因编码的免疫分子有密切联系。作者认为,在抗黑素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中,MHC-Ⅰ类抗原提呈和/或处理途径和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五)移植免疫

白癜风的移植免疫反应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PUVA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白癜风患者采用表皮移植的方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在异体移植中,据Alajlan A报道一例供者患有白癜风并经HLA匹配的姐姐的骨髓移植给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妹妹,3个月后,其妹妹也患有泛发型白癜风。供者对受者的适应性免疫转移可能是白癜风发病机制的一种形式。

Abdallah M等研究白癜风患者自体表皮微小移植后黑素细胞的早期反应,发现在移植早期患者对微小移植无临床反应,而移植后的皮损周围,细胞毒性T 细胞和LFA-1+浸润细胞明显增加,认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对移植的黑素细胞发生了反应。这种细胞介导机制对微小移植引起的临床无反应性也可能在白癜风的病理机制中起着作用。

有学者也证实,自体表皮移植的白癜风患者,经吸疱后,原色素脱失斑处比正常色素皮区可能更易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凋亡。Gauthier Y研究认为,白癜风患者表皮移植后的黑素细胞消失可能是黑素细胞慢性丢失的一种机制。

(六)凋亡

白癜风的色素脱失病理机制和凋亡机制有关。Wang X等用白癜风的动物模型Smyth鸡研究黑素脱失的凋亡机制,用荧光素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原位细胞的凋亡,发现白癜风Smyth鸡的TUNEL+细胞数明显高于非白癜风Smyth鸡。

TUNEL+细胞主要位于表皮齿状脊上,这也是黑素细胞所在的位臵,Smyth鸡的细胞凋亡程度也随着黑素脱失的严重性而变化,活动期的色素脱失最高,提示

凋亡和黑素细胞的黑色素脱失有关。出TUNEL染色外,大部分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CD8和MHCⅡ类分子双染来探讨CD8的浸润淋巴细胞和凋亡细胞数增加的关系,发现与正常色素的对照相比,Smyth鸡色素脱失斑的CD8和MHCⅡ类细胞数直接和TUNEL+先前的、发生后的和色素脱失后的细胞数的变化有关。而且CD8+浸润的淋巴细胞就在TUNEL+细胞的附近,提示白癜风Smyth鸡的细胞凋亡是黑色素细胞死亡的病理机制,是由CD8+浸润性细胞毒性T诱导的。

Zailaie MZ等报道,低剂量(75mg/ml)的乙酰水杨酸(ASA)对寻常型和活动期白癜风患者的皮肤黑素细胞起保护作用,能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并且提高黑素细胞的增生能力。而高剂量(300mg/ml)的ASA对黑素细胞有毒性并且增加脂质过氧化,因此这也可能增加细胞的凋亡。

尽管白癜风患者经自体表皮移植治疗后,吸疱供皮区(正常色素)的色素脱失少见,但是受皮区(色素脱失斑)的色素恢复尚未完全成功。LeeA Y等研究了吸疱过程对白癜风患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发现经吸疱后色素脱失斑处比正常色素表皮区明显有更多的凋亡角质形成细胞,Bax和P53的表达增高,并且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3,8,9的活性比正常色素皮区增加,这表明吸疱后白癜风患者色素脱失斑的角质形成细胞更容易凋亡。

七、细胞黏附分子与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患病率为1~2%。临床上表现为以皮肤黑色素细胞破坏缺失而出现色素脱失斑为特征。发病机制只要涉及到自身免疫、黑素细胞自身破坏、神经体液及遗传等因素。陶制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破坏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黏附分子的表达变化与白癜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并且在白癜风的发生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细胞黏附分子

细胞黏附分子(CAM)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大分子跨膜糖蛋白,他们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粘连,在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多数细胞都能表达多种CAM。目前发现的50余种CAM 主要分为整合素家族、钙黏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选择素家族等多个CAM 家族。整合素与细胞外多种特异性配体结合,调控细胞基因的表达,控制细胞的增殖分化;钙黏素与建立和维持细胞间的连接有关,是维持上皮完整性的重要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结构上与免疫球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参与细胞与细胞间的黏附,在胚胎发育、创伤修复和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选择素为高度糖基化的单链跨膜糖蛋白,主要进行介导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

(二)细胞黏附分子与正常的黑素细胞

1.参与黑素细胞黏附

电镜下超微结构显示:表皮中正常黑素细胞没有桥粒等结构与周围细胞附着,其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也无连接结构存在,所以推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是通过黏附分子相互作用的。介导黑素细胞黏附作用的黏附分子按照结构同源性分为不同家族,主要为整合素家族和钙黏素家族。整合素介导黑素细胞与

基底膜之间黏附,钙黏素则介导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作用,两种黏附分子共同作用,将黑素细胞固定于表皮基底层。体外进一步研究证实: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主要表达E-钙黏素和P-钙黏素,而黑素瘤细胞中这些分子不表达或表达减少。

2.参与黑素细胞增殖

黑素细胞在增殖状态时可以表达整合素、E-钙黏素、ICAM-1、CD44等多种黏附分子。在不加佛波酯的培养条件下,黑素细胞停止增殖,黑素合成增加,黑素细胞形态表现为伸展状态。此时,黑素细胞α3β1和α5β1整合素表达减少,α2β1、α4β1、α6β1整合素表达增加,而其他黏附分子表达则无显著改变。以上现象表明,增殖状态的黑素细胞可以通过选择性改变其表面黏附分子表达,调节与基底膜的黏附性,而与角质形成细胞的黏附性则保持不变。

3.参与黑素细胞的移行

黑素细胞的移行涉及到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Ⅳ型胶原是促进黑素细胞移行的主要细胞外介质,其作用可以被α2、α3整合素抗体抑制,表明α2、α3整合素参与介导了黑素细胞的移行。干细胞因子则可通过上调α3、α5、β1整合素的受体表达,下调α2整合素的受体表达,对移行发挥调节作用。这些研究表明,细胞表面整合素的表达在黑素细胞移行中发挥关键作用。

4.参与黑素转运

黑素的转运是黑素细胞通过树突与周围数个角质形成细胞相连而完成的,所以黑素细胞的树突对黑素的转运至关重要。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树突可显著增强黑素细胞与基底膜的黏附和锚定作用,而树突的黏附作用需要细胞外Ca2+参与,由β3整合素介导。并且与树突形成有关的整合素在沿树突尖端分布的同时在细胞体上也有表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黑素细胞树突形态变化可能与E-钙黏素的结合有一定的关系。

(三)细胞黏附分子与白癜风

1.整合素与钙粘素

已经有研究发现,整合素及E-钙黏素在白癜风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处均为正常水平表达,与正常人皮肤表达没有显著差别,表明二者不直接参与白癜风黏附功能的缺失。但是钙黏素发挥黏附作用需要依赖Ca2+的存在。近年来研究表明,对白癜风患者的皮损处、非皮损处黑素细胞及正常人黑素细胞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白癜风皮损处黑素细胞对Ca2+的吸收和流动数度明显慢于其他两组。而具有Ca2+功能调节作用的卡泊三醇,对一些白癜风患者可能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提示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的Ca2+被破坏,从而导致钙依赖性细胞黏附功能的缺陷,而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的进行性缺失即与其黏附功能缺陷有关。

2.ICAM-1

ICAM-1是介导细胞炎症反应的重要黏附分子。Hedley等奖泛发型活动期白癜风患者和健康人对照研究,用ELISA方法检测可溶性ICAM-1的表达。结果发

现可溶性ICAM-1在白癜风患者中的表达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并且增加的程度与白癜风病情活动呈相关关系。用糖皮质激素系统性治疗后,其表达水平又显著下降。表明活动期白癜风存在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而可溶性ICAM-1可以作为白癜风患者皮损活动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Abdallah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动期和静止期白癜风患者中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活动期白癜风ICAM-1在表皮中表达显著增加,而静止期皮损则没有明显表达,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研究结果。

3.细胞黏合素

非阶段性白癜风往往由局部外伤或表皮剥脱触发,同样,细微创伤或反复摩擦也可以加速白癜风的发生发展。Gauthier等研究发现,反复的细微摩擦作用于白癜风患者皮肤,可以使黑素细胞加速失去黏附性,从基底层移向棘细胞层、颗粒层及角质层,而对照组正常人皮肤黑素细胞在同样作用下则没有显著改变。进一步证实非阶段性白癜风患者中黑素细胞缺失与黏附缺陷有关。Lepoole等观察到,白癜风患者皮损处黑素细胞周围机制中,细胞黏合素表达明显增高,高表达的细胞黏合素可以显著抑制黑素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的黏附,导致黑素细胞缺失。然而在培养的黑素细胞中,用免疫印记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细胞化学等多种方法,都未能检测到细胞黏合素的表达,表明黑素细胞自身不能产生细胞黏合素。推测白癜风皮损和皮损周围高度表达的细胞黏合素主要来源于角质形成细胞。细胞黏合素能够与介导黏附作用的分子相结合而抑制它们的功能,具有对抗黏附分子的作用。而白癜风免疫反应中产生的一些细胞因子,则可以促进细胞黏合素在皮肤中的合成与积累。

4.其他

体外研究表明,在黑素细胞失去黏附性并最终死亡以前,首先观察到的就是树突的收缩。非阶段性白癜风患者的黑素细胞培养表现出短而粗的异常树突形态,在培养液中加入H2O2可以导致黑素细胞树突缺失和黏附功能下降。在白癜风患者或正常人皮肤黑素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肾上腺素或者去甲肾上腺素,均可以在24h内观察到树突收缩和缺失。故有学者指出:非阶段性白癜风患者存在黑素细胞的黏附缺陷,氧自由基或儿茶酚胺类诱导的树突缺失加速了黏附功能的丧失,并且由于树突缺失影响了黑素小体的转运,进一步加速了皮肤色素的脱失,导致白癜风的发生。

(四)黑素细胞黏附分子的调节

1.药物

用浓度为10~200υg/ml补骨脂处理培养的黑素细胞,其黏附性和迁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但如果补骨脂浓度超过200υg/ml,则黑素细胞的黏附性不再增加。补骨脂是临床治疗白癜风的经典药物,该结果说明白癜风的发生与黑素细胞的黏附性下降有关。

2.紫外线

体外培养的正常黑素细胞表达α3β1、α5β1、α6β1和αvβ3整合素。其中α5

β1和αvβ3整合素介导黑素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的黏附。Neitmann等用中波紫外线辐射培养的黑素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到其与纤维粘连蛋白在体内主要表达在真皮,故该研究尚不能直接解释体内黑素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该学者进一步推测紫外线辐射人体诱导的黑素细胞迁移与角质形成细胞中的整合素及角质蛋白表达增多有关。

3.细胞因子

正常黑素细胞和白癜风患者的黑素细胞都有低水平的ICAM-1组成性表达。用IFN-γ或TNF-α处理此两组黑素细胞,可观察到ICAM-1表达显著增加。用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L-1,L-7处理黑素细胞,也可刺激ICAM-1的显著表达。皮肤中一氧化氮合成增多,可显著抑制人黑素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导致黑素细胞缺失,加速白癜风发生。内皮素-1可下调人黑素细胞和黑素瘤细胞E-钙粘素的表达,推测其对黑素细胞的黏附性可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4.其他

α-促黑素在黑素细胞生长和黑素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Morandini等利用培养的人正常黑素细胞以及黑素瘤细胞,观察了α-MSH对ICAM-1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α-MSH均可以显著一直由TNF诱导的ICAM-1表达,且抑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10-9M的α-MSH抑制效应达50%,而10-8M的α-MSH 抑制效应高达90%).

综上所述,白癜风患者存在黑素细胞黏附缺陷,在一定条件下,如受到创伤或反复摩擦等,黑素细胞黏附性会逐次降低,最终导致黑素细胞大量脱失。当黑素细胞脱失达到一定程度时,临床上就有可能出现白斑。如果此时毛囊黑素干细胞不能及时提供黑素细胞来补充缺失,就会导致白癜风的发生。同时,在一定微环境下,黑素细胞破坏导致自身抗原释放,打破免疫耐受,进一步加速白癜风的进展。

八、中医药治疗白癜风实验研究概况

白癜风病因不明,临床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药治疗白癜风效果较好,并且也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的干预研究;②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③对胆碱酯酶的影响;④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药治疗白癜风的实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三个:①中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研究中药对其修复、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来探讨中药对白癜风的作用;②通过中药可以提高酪氨酸酶含量及活性来证实中药的作用;③从中药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行研究。研究证明,养血活血、滋补肝肾、含光敏物质的中药可能对治疗白癜风有效。

中药治疗白癜风实验研究应加大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中药药动学研究,比如重要是如何促进黑素细胞修复、增殖、移行、黏附的;②中药有效成分研究;③实验指标多样性,摆脱目前初级探索阶段;④避免低水平重复性实验,应进行有效药物间的横向比较实验研究;⑤应加大外用中药实验研究;⑥毒理学实验应受到重视;⑦白癜风模型的复制是一个难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