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英国新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英国新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英国新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英国新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浅谈英国的兴衰之路 18-19 世纪,英国开始兴起。英国从 15 世纪开始建立起专制的都铎王朝,通过推行重商主义,壮大了国家的实力,在1588年的时候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的崛起。之后,英国的专制王朝继续海外扩张,建立英帝国。后来在1640年发生了推翻专制王朝的革命。这对于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英国的进一步崛起有很重要的作用。之后,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了海上霸主,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殖民帝国,在欧洲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根据统计,1848 年英国的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煤占到世界2/3,棉布占到世界 1/2,铁路已经修了 1 万公里,英国贸易总额在这个时候占世界总量的20%-25%左右。 大英帝国是随着英国人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出现的。英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年,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但英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出现在18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英国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人口过剩。从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年间,约有2000多万人从英国移居海外,其中1300万人移居美国,400万人移居加拿大,150万人去了澳洲,其余人流向世界的其他地方,英国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输出人口的移民国家。殖民地不仅对英国而且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学者认为,殖民地是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时,英国获得的份额最大。在一战爆发之前的1914年,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已达3350平方公里,统辖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这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本国人口的8倍多,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英帝国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对当地土著人的镇压,也有与其他殖民国家的争夺。这一过程对英国社会发展、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和政治地理的发展演变,均有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_王左丹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王左丹 (华南师范大学党办,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在蓬勃发展,形成了参与全民化、管理体系化、运作市场化、教育课程化和研究阵地化的模式,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 大学生志愿服务;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3)07-0095-03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 WANG Zuo -dan (Party Committee Offi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610631) Abstract :Voluntary service has been flourishing in the USA and the UK )places of origin for voluntary service,and Japan and Korea )places si milar to China in regional culture.It has achieved greatly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managemen t systematism,marketiz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 m and research base.By analyzing some successful cases i n the above four countries,experience would be abstracted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Key words :overseas;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experience; enli ghtenment 收稿日期:2013-05-29 作者简介:王左丹(1962-),女,辽宁宽甸人,华南师范大学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综观世界,第三部门的勃兴,减轻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发挥了很好的/补台0功用,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各国第三部门参与/社会管理0水平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第三部门以志愿组织为主体,其成员又以高校青年大学生为生力军。为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经验,主要有两条进路:一是借鉴志愿服务起源的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二是借鉴地域文化相仿的亚洲发达国家经验。欧美发达国家推介美国、英国经验;亚洲发达国家推介日本、韩国经验。 (一)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美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历史悠久,归结起来,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16世纪中叶的萌芽发端期、工业革命后的形成确立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成熟发展期和目前的深化拓展期。 据5美国志愿者活动6报告(2008年7月7日由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公布)统计,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 以上的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约81亿小时,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二)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推动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社区服务。英国的/做起来0、/千年志愿者0等计划皆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专业咨询、假期或课后陪伴等活动。二是志愿服务和促进就业结合。例如, /马克社区0(Community Mark)积极推动就业劳工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行列,贡献个人经验与专业,协助解决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三是推动服务弱势群体。部分大学生志愿组织主要以提升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意识为目标,进而改善其志愿服务品质,并且为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提供相关服务资源。四是发展志愿服务文化。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公共事务的开展,借此推动并发扬志愿服务文化。 (三)日本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终身教育及国外援助等 第32卷第7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1321No 172013年7月 JOURN AL OF HUAIHU A UNIVERSITY Jul .2013

关于政府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思考-以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为例

关于政府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思考 --以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为例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多数工业园区经历了由自发形成到政府自助建立的过程。我国为了加快国内经济水平发展和吸引外资,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和优惠政策,建立了各种产业园区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较好地改善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纵观我国当前园区经济的发展,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占据了我国产业园区的大多数,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极大的促进了一大批以高新科技产业为依托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显著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种政府主导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不足开始逐渐显现。 本文以产业园区中的政府主导型园区为出发点,通过对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规划建设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政府在这类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政府;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第1章政府型产业园区及其规划建设工作基本概述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各类产业园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当中政府在对产业园区的规划以及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1.1 政府型产业园区概念 产业园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地理集中的建设方式,是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末作为促进、规划和管理产业发展的手段出现的。产业园区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府主导力量干预形成或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区域,区域内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产业集约化程度高、特色鲜明、企业之间具有明显的产业关联,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政府型产业园区即政府主导力量干预形成产业集群区域。 1.2 政府型产业园区基本特点 国内大多数产业园区都是政府型产业园区,通常是成立以地方政府相关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园区发展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但不插手园区管理的具体事务,使园区得到一个宽松的管理环境和发展环境。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园区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园区内行使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产业园区对企业实行借鉴的法制化、政策化管理,主要职能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1.3 政府型产业园区的分类 1.3.1 按产业主体分类 从产业园区的主体角度来看,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存在一个或者数个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该产业园区设立的初衷就是为其中的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从而在大企业的周围聚集了一些与之相配套的小企业。以此类推,对产业园区进行划分,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称为产业园,以同类型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群,以产生协同效应为基本目标;第二类称为科学城,是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严格意义上的研究群体,以形成知识产权为基本目标;第三类称为技术园区,通过赋予特定地域以优惠政策而吸引生产企业的进驻与发展,旨在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就

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研究

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研究 课题负责人某某某 富达尔综合研字第001号

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老城区不足以容纳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和产业,从而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就导致了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一般城市扩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老城区为基础,逐步向郊区扩展,俗称“摊大饼”;二是有计划地在老城区以外建设新城——城市新区或卫星城。近年来,新城建设在国内很多城市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探讨新城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对我国今后新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从先从新城开发建设的起源进行研究,并探索新城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征及新城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新城开发建设大都经历了由“近郊建设的卧城阶段”到“部分功能相对完备的半独立卫星城阶段”再到“功能相对独立的边缘新城阶段”这三个过程,形成了“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影响而成的自上而下的新城发展模式”和“依靠自身独立优势发展起来的自下而上的新城发展模式”。 在新城开发建设理论基础上探索了国外新城的开发建设比较成功的案例,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华盛顿以及日本东京周边新城的建设,并对其开发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对我国新城建设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我国的新城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这些未来的国际大都市新城开发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与此同时须认识到我国新城建设存在的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全面推进我国新城建设。 【关键词】:新城国外国内经验启示 【研究员】: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编号】:FDAR01-001 【完成日期】:2009年11月30日

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发展及其思考_罗小龙

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 发展及其思考 罗小龙 张京祥 江晓峰 提要 苏南模式曾经为苏南地区的繁荣乃至全国农村的发展积累了典型经验,作出了贡献。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南模式在社会、经济背景转换和自身缺陷的作用下面临种种困境,开始了跨世纪的嬗变。本文对苏南模式变迁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探索。 关键词:苏南模式 变迁 小城镇 思考 苏南模式是苏南地区农民为谋求幸福生活的伟大创举,是苏南农民集体智慧结晶,并曾一度成为最具特色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样板。它在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推动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小城镇的不断涌现。但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之中,苏南模式开始陷入困境,甚至穷途末路。与之相伴而生的小城镇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南模式变迁的剖析透视了苏南小城镇发展,希望在这次历史性的变迁中为小城镇探寻新的出路,使小城镇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再铸苏南辉煌。 1 苏南模式变迁中小城镇面临的问题 1.1 苏南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苏南模式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乡镇企业的优势有所减弱,经济效益滑坡,亏损企业也有增无减。困境的原因有以下主要方面: 1.1.1 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苏南模式的巨大冲击 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首先,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而进入了买方市场,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乡镇企业在短缺经济时代的优势因此而丧失殆尽,产品的市场空间逐步萎缩。其次,乡镇企业中技术平平,产品水平一般的乡镇企业不能面对消费者消费方式,观念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第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国家对乡镇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物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废止,对苏南模式更是雪上加霜。 1.1.2 经济多元化使苏南模式步履艰难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的逐步搞活,个体私营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地域劳动分工的作用下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他们与乡镇企业一起在苏南地区开始群雄逐鹿,瓜分市场份额。乡镇企业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但乡镇企业“论实力不如国有企业,论效率不如外资企业,论活力不如个体私营企业”,因此,乡镇企业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私营三者的夹缝中步履艰难。 1.1.3 苏南模式自身制度上的缺陷是其陷入困境的内因 苏南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下形成的过渡型经济模式,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1993年,中国开始在市场经济的阳光大道上昂首阔步,苏南模式的弊端弱点就逐步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虽然以市场为导向,但其对政府的依赖性极大,成为乡镇政府创办的“小国企”。同时,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模糊,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不够多样化,机制运行举步艰难,不能够真正作到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从而逐步陷入困境。 苏南模式正是在以上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而前景黯淡。1995年以后,苏南乡镇企业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产权制度改革,到1999年苏州市90%以上的乡镇企业完成了企业改制,使产权人格化、经营者获得了大部分企业的所有权、乡镇政府退出了对企业的实际控制,切实增强了企业活力,使苏南模式得到改善和发展。 1.2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苏南地区的小城镇经过80年代、90年代初的普遍繁荣之后,在国际、国内的宏观背景下,苏南模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小城镇在苏南模式的变迁中存在着多种问题。 1.2.1 城镇规模小、建设标准低达不到规模效应 苏南模式带来了城镇的普遍发展,但存在着城镇规模小、建设标准低等普遍问题。苏州市建制镇密度大,全市平均每37.4km2就有一个建制镇,但城镇建设标准低、规模小,全市154个建制镇中还有28个建制镇的镇域人口不足两万,镇区人口不足2000人,建成区面积过小,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匮乏。从经济学角度看,过小的城镇规模起不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充分作用,而且也为以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困难。据1996年苏州市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办在农村集镇的乡镇企业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41.3%,集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占就业人数的12.7%,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不足,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形成,大多数乡镇人气不足、街道冷落。随着苏南模式的终结和社会经济变动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出现了一线希望。 1.2.2 苏南模式变迁中城镇人口回流和地区人口负增长使小城镇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逐渐消失,农民的户籍观念也在淡化,许多小城镇出现了人口回流农村的现象。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小城镇就业空间狭

_国内外高铁新城(区)建设对淮安高铁新城的启示

国内外高铁新城(区)建设对淮安高铁新城的启示 文/王 敏 近年来我国高铁的快速建设给淮安带来了新建高铁新城的契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本文从国内外高铁新城(区)的典型案例入手,从运作模式和建设模式两个方面,试图总结出成功经验,为淮安高铁新城的建设提供因地制宜的建议。 淮安高铁新城建设背景 淮安是江苏省长江以北的重要中心城市,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2001年2月淮阴市行政区划调整,淮阴市、淮阴县、县级淮安市“三淮合一”,形成了现在的地级淮安市。2008年6月,淮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主城区和楚州古城区之间建设淮安生态新城,促进三淮空间整合。2014年12月,连淮扬镇铁路开工建设,淮安选址在生态新城以东、新长铁路以北地区建设高铁新区。此外,随着徐宿淮盐铁路的开工建设,合淮铁路列入2017年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重点推进项目,宁淮城际铁路正式开展前期工作,沂淮铁路完成工程可研招标,淮安市将形成“米”字型高铁线路格局,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枢纽城市,大步迈入“高铁时代”。 国内外高铁新城(区)的建设回顾 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的TGV和日本的新干线,其沿线的新城(区)建设规划也具有典型性。 法国里尔新城是利用高铁新站和旧站之间的空地建成的高铁枢纽地区。核心是一个复杂的交通核,包括高速铁路(TGV、TGV)、普通铁路、地铁、巴士、高速公路、公路等各种交通流。地区内集聚了商务、商业、会展、餐饮娱乐、居住等多项产业和功能,从而成为了城市副中心。 日本新干线主要担任远距离的通勤任务,促进了大城市郊区住 宅的快速增长。同时,商业酒店业向车站周边快速集聚,并吸引各项功能设施进行补充,最终促成住宅、商业服务业、工业产业、旅游服务、交通等多元功能区的形成。 按照高铁新城(区)与主城空间关系来分,主要有“半独立式”、“独立式”、“卫星城式”3种空间发展模式。分析淮安高铁站点与主城的空间关系,淮安高铁新城属于“独立式”空间发展模式。这类高铁车站与中心城区距离不远,行政管理相对独立,地区功能相对完备,通常还会有产业支持、政策扶持或具有其他独一无二的优势。 针对这种空间发展模式,本文选择了与其类型较为相似的济南西部新城、武汉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徐州高铁生态商务区、无锡锡东高铁商务区、苏州高铁新城、南京南站地区、蚌埠高铁站点地区、枣庄高铁站点地区、乐山高铁站点地区、资阳高铁站点地区等具有代表性的10个典型案例,从运作模式与建设模式两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并对淮安高铁新城的建设提出建议。 运作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新城运作通常有“政府主导进行新城开发、开发公司独立运作模式;民间开发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模式;政府主导、公私合作投资建设模式”三种模式。高铁新城的运作模式也多采用这三种模式,而我国高铁新城(区)的运作模式基本多采用第三种类型,即政府主导、公私合作投资建设模式。 表1 国内高铁新城(区)运作模式 高铁新城(区)政府主导、公私合作投资建设模式下的具体措施 济南西部新城采用市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指挥部+项目法人”的组织实施模式,即“市长+市场”的模式。 武汉杨春湖城市副中心采取“政府主导,多元利益方参与”的推动模式,政府主导,采取市场化的开发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开发,使其成为主要资金来源, 建立多元化的利益方参与机制。徐州高铁生态商务区徐州市高速铁路暨高铁站区建设指挥部直接领导,由徐州市委书记兼任总指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铁路办,融资建设工作由徐州高速铁路投 资有限公司负责。无锡锡东高铁商务区无锡高铁站商务区管委会主要负责锡东新城商务区的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和城市经营等工作。无锡锡东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其下属国有企 业,主要负责自有资金对外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和城市项目综合建设开发。苏州高铁新城 高铁新城管委会总领高铁新城的建设、规划、招商工作。组建国资经营管理、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清漪水务发展等四家国资公司和三 个村级公司。在实行增资的同时,创新推进多元化、多渠道、低成本融资。 因此,建议淮安高铁新城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调配,多元利益共生”的运作模式。 1. 政府引导,有效落实政府的规划开发意图。 政府成立高铁建设指挥部或高铁地区管委会,统领负责规划、决策、协调工作。政府对上准确把握上位规划对高铁新城(区)的发展要求,对下可以对高铁新城(区)开发项目进行统一协调,编制框架型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开发计划,确定相应的开发标准,配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行政机构等公共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鼓励高铁新城(区)形成自身特色和视觉景观。 2. 市场调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发。 成立高铁投资有限公司,由市政府授权,负责融资投资、项目管理、建设开发等工作。采取市场化的开发运作方式,多元化、多渠道、低成本融资。吸纳社会资金介入开发,使其成为主要资金来源。鼓励私人企业来参与新城的具体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并通过特定的程序认定最终开发者,政府对于企业的开发活动进行管控、监督,并平衡各方利益,保证开发的效率和经济利益。 3. 多元利益共生,实现效益最大化。 创建多元化的利益方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可用资源。政府通 187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时间:2010-04-24 作者:韩斌,李笠来源:资源网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贫困和贫民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贫民窟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曾在发达国家发生;同时,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 正因如此,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并大致经历了几个“住房战略”演变阶段,即,住房供应和清除贫民窟→场地和服务→贫民窟的升级改造→使用权保障。 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最早的“城中村”现象开始出现,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膨胀,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土地获得扩展的空间,农村土地逐步被 蚕食,大量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村落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中村”便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而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亦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痼疾。 在这个渴望和谐的时代,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1 国外城中村(贫民窟)改造历史和经验 1.1 巴西 在巴西,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的或不合法的居民区中,常常占用公共土地。据统计,贫民区人口约占里约热内卢全部居民人口的25%。这些贫民区是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家园,但是其卫生条件极差,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和犯罪的侵扰。 1.1.1在社会政治以及地理上把贫民区纳入这些城市。 80年代初期,许多城市努力规范或把贫民区纳入到城市有机体内,从法律上认可它们。巴西在全国范围实行了新的规划措施,允许把某些居民区指定为“特殊社会利益居住区”,以便于规划和对各个区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要求。 1.1.2保证投资支持贫民区的改造 政府改变了过去反对贫民区的做法,无偿向居民提供建筑材料和资金。巴西应用经济学会199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794个市政当局制定了贫民区或“非正规居民区”的改造计划,其中约506个市政当局的改造计划包括在不同形式上实现土地占有的规范化。

园区建设发展的经典案例剖析及意见建议(最新分享)

园区建设发展的经典案例剖析及意见建议 (最新分享) 园区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项目推进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园区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优化园区建设和发展,本文对照一些园区建设发展的经典案例并深入剖析,并由此提供相关意见建议,为园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参谋和支持保障。 一、在产业定位上,坚持特色性,突出主业,错位发展 (一)相关案例:纽约都市圈,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跨越了10个州,制造业产值占全美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心。它的层级结构酷似金字塔:塔尖是纽约,第二层是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再下面则是5个核心城市周围的40多个中小城市。孤立的看,纽约的金融业,波士顿的高科技产业,费城的重工业,巴尔的摩的冶炼工业,每座城市的主导产业都是单一的。但放眼整个都市圈,多样化、综合性的整体功能,远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5大核心城市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相互补充,成为这一都市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一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将它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归功于都市圈内完善的产业分工格局。 (二)启示与建议:园区要错位发展,协调项目资源,避免单打独斗、内部竞争。江都区位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各园

区应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避免同质发展。 建议1.错层定位,转型发展。立足产业布局现状,开发区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船舶、特钢,并向海工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转型,同时积极发展港口物流、新型建材、软件信息等产业。仙城工业园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电网等,加快发展补链扩链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做强省级数控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争创省级科技示范园。空港新城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航空关联产业,加快城市功能建设。小纪产业园宜将轻工业定为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和高端化发展。商贸物流园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现代物流业,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物流建设。滨江新城宜以楼宇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关联配套产业。文化旅游园以挖掘江都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努力在文旅环境打造、文旅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求突破。各园区错层定位,转型发展,力争在短期内亮出“省内有位次、国家有名号”的“江都名片”。 建议2.整合资源,集聚发展。目前,重点园区呈分散排布格局,加上各镇工业集中区,凸现了发展力量的分散,已积聚起内耗弊端。在土地、资金、环境承载力、能源资源等要素制约越来越严重的当下,集聚发展资源,整合发展要素,尤为迫切。园区建设必须突出特色,在每个园区明确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避免产业发展与周边雷同,实施错位竞争,形成区域特色。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伦敦、巴黎、香港、东京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伦敦、巴黎、香港、东京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引导上海新城建设王颖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所长,高级规划师孙斌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胥建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随着高铁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正在显现同城化趋势,一小时都市圈中的苏州、杭州、南通、宁波、南京等城市将实现与上海更密切的对接,而上海远郊地区如果没有以新城为核心的带动和提升就可能被边缘化。201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人,大力发展新城,将有利于振兴郊区经济,构筑多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格局。上海“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重点建设嘉定新城、青浦

新城、松扛新城、金山新城、奉贤南桥新城、浦东南汇新城和崇明城桥新城等7个新城。分析并借鉴国际特大城市的有益经验非常必要。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差别较大,因而主要借鉴同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包括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等特大城市。国内外特大城市新城建设1、英国伦敦的新城建设伦敦周围第一代新城的主要目标是从伦敦地区疏散人口,然而于新城规模小、离母城太近,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从1946年底到1949年,英国在伦敦地区建设了首批8座新城,1967年又增建了3座。1967年以后的第三代新城建设吸取此前教训,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新城成功地发展成为一座次级区域中心城市,成为英国新城的典范,比此前新城的规划人口更多,离母城也更远。2、法国巴黎的新城建设与伦敦相比,法国巴黎的新城建设较晚,但新城的人口规模更大。至2000年底,

英美概况(英国篇5大英帝国的兴衰_)

英美概况(英国篇5:大英帝国的兴衰 ) I. Whigs and Tories 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 These two party names originated with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 这两个政党名称皆起源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 The Whig were those who opposed absolute monarchy and supported the right to religious freedom for Nonconformists. The Whig were to form a coalition with dissident Tories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nd become the Liberal Party. 辉格党人是指那些反对绝对王权,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权利的人。辉格党人在 19世纪中叶与持不同意见的托利党人组盟组成自由党。 The Tories were those who supported hereditary monarchy and were reluctant to remove kings. The Tories were the forerunners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托利党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袭王权、不愿去除国王的人。托利党是保守党的前身。 I. Agricultural Changes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18世纪末的农业革命 During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the "open-field" system ended when the Enclosure Act was passed. The movement lasted for centuries. Agricultural enclosure had good as well as bad results: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农业革命期间,随着《圈地法》的颁布,传统的"开放田地"制结束。圈地运动持续了将近一个多世纪。农业圈地运动的利弊共存: (1) Farms became bigger and bigger units as the great bought up the small; 由于大农场兼并了小农场,农场成为越来越在的生产单位; (2) More vegetables, more milk and more dairy produce were consumed, and diet became more varied; 人们消费的蔬菜,牛奶及奶制品越来越多,饮食种类愈加丰富; (3) Enclosure was a disaster for the tenants evicted from their lands by the enclosures. These peasant farmers were forced to look for work in towns. Enclosure led to mass emigration, particularly to the New World; 圈地对佃家而言是场灾难,他们被赶出土地,被迫到城镇找工作。圈地运动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尤其是移民至新大陆。 (4) A new class hostility was introduced into rural relationships. 农村关系中产生了新的阶级对立。 II.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80-1830) 工业革命(1780-1830) 1.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工业革命指的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工业的机械化,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总结报告-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精品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 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 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 郊区化发展阶段。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 预测,不远的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 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 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这些国家在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方面的经验或教训,对我们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城市化的不同类 型及特点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属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 的作用。以大都市区为特色的美国城市化。美国是一个在不断移民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城市化国家,其城市化进程脉络清晰完整,带有一定“原型”特征,同时又具 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19世纪初才开始工业化进程,19世纪中期起工业化进程加速,其工业发达地 区也成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1920年,美国近半数人口在城市居住,已进入 城市时代。第二阶段,20世纪20-70年代。其中50-70年代是美国城市化 进程最为迅猛的阶段。该时期城市化有两大特点。一是郊区化现象出现。郊区化在很 大程度上是罗斯福新政大规模推动公共工程建设的结果。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人口从 中心城市向郊区迁移,促使城市向郊区蔓延,由此出现了城市向大都市区的转化。二 是城市化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向早先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和南部。大批新的城市中心在 新兴高科技行业以及国防工业的支撑下崛起。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 国郊区化进程更加迅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即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伴随郊区化的进程,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1990年,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都 市区数量达40个,人口占总人口的51.5%,美国成为一个以大型都市区为主的 国家。美国的郊区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伴随人口郊区化,先后出现了制造业、零售业、个人服务业和办公业的郊区化。大量的就业岗位迁到郊区,形成现代化 的中心区。中心城市由于受到了周边郊区城市的有力挑战,人口不断减少,而产业的 转移又造成自身功能的衰落。到20世纪70年代,由郊区化导致的中心城市财政危机、失业、种族骚乱、贫困等问题持续恶化,衰落的中心城市成为美国社会问题的中心,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从80年代起,一些老工业城市针对旧城衰落采取许多振 兴对策,部分城市如纽约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或旧城的再开发,吸引中产阶级从郊 区回迁中心城区,使中心城区经济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现象被称为“再城市化”或 “中产阶级化”。不过,人们对“中产阶级化”也有争议,反对者认为旧城改造往往 以少数民族或低收入阶层居住区为对象,这些弱势群体成为中心城区“中产阶级化” 的牺牲品。由政府引导的日本城市化。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直

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发展规划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经验及启示 截止2015年12月,我国已经建成的自贸园区有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园区。当前,我国自贸园区建设进入新时期,很快内陆地区还将增加6至8个城市设立自由贸易园区,但是我国自由贸易园区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障碍。本文深入分析了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而剖析我国自贸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的对策。 一、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经验 (一)先进的管理模式对规范园区运营有重要作用 先进的管理模式是自贸园区发展的关键。美国规定公营企业和私营非营利性企业都有权利管理自贸园区,申请企业建立园区必须得到自由贸易园区委员会授权。同时,管理企业根据法律条款制定园区规划,对园区发展运营严格监督,有效维护公共设施,在固定时间向自贸园区委员会上交各企业年度总结报告。园区启用、停用或变更时,管理者必须提交书面同意书,还要对园区一切违法行为承担相应责任。美国对自贸园区的规范化管理成效显著,如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园区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后,园区运营井然有序,市场竞争环境良好,据央广网数据显示,目前纽约港自由贸易园

区已经成为全美250多个自由贸易园区中面积最大的园区之一,港口对外排名中位居北美第三、东海岸第一。巴西马瑙斯自贸园区政府组织成立了自贸园区管理局,园区事务交由管理局全权打理,管理局负责园区日常事务的规划、政策制定以及项目审批,在先进管理模式的带动下,园区运营呈现规范化,效益可观。据人民日报报道,2014年马瑙斯自贸区的总产值接近4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整个巴拿马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见,先进的管理模式能极大提升园区管理效率,带动园区良好发展。 (二)开放的园区环境带动自贸园区良好发展 开放的环境对园区招商引资有重要意义。从1999年开始,新加坡政府设立“特许完全业务”牌照,放开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准许其在境内开设分行并且安置自动提款机,并且,取消了外资银行在本地银行业中持股比例不超过40%的限制。新加坡自贸园区在开放的环境下取得了良好发展,园区在开放金融服务市场过程中,对外资银行管制采取逐渐放开政策,扩大了金融流通渠道,吸引了跨国公司投资,据中国区域发展网数据显示,目前新加坡自贸园区现已经吸引了4200家跨国公司在此设立总部。巴西玛瑙斯自贸园区准许外国游客任意购买免税商品,并能将免税品带出到巴西关境外,开放的环境不仅增加了自贸园区产品交易量,而且带动了产品出口。据全球政务网显示,2015年玛瑙斯自贸园区投资总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经济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文/黄玺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融合,苏南经济快速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模式和少数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日显突出。面对新的问题,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20 多年苏南经济发展模式追求的是又好又快,那么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提质增效。本文就新苏南经济模式下如何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新苏南经济模式;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黄玺,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发展。 以开放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志, 新苏南模式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苏南模式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式,其演变发展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苏南模式形成的动因 在上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就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其主要特征是凭借乡镇政府来主导乡镇企业发展,利用集体资本兴办企业,让一些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先工业化后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和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方式,构成了苏南模式特定的内涵,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适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进入21世纪,苏南5市(含江苏省南京、镇江两市)抢抓历史发展机遇,顺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需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市制宜,从人的观念上、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四化”互动并进的道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苏南各市合理空间布局,将苏南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中去发展,形成新苏南模式特有的多元结构,如以国资、民资、外资经济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以产业集聚、园区经济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以市场管经济、政府管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结构等,充分展现了新苏南模式下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创新。 二、新苏南模式发展的现状 传统的苏南经济从纺织、电子、化工等行业起步,新苏南经济则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而新苏南模式是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新苏南模式更加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三位一体”,仅以2012 年为例,苏南5 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381.66 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1.8%。二是规模企业不断发展。江苏在“十二五”时期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即将发展到5万家,形成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竞相发展的新格局,这些规模企业铸就了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骨干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配套齐全、关联性强、产业集中度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仅以2012年为例,江苏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3383万家,总量居全国第一位,仅苏南5市就有24600家,占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56.7%。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苏南5 市在产业集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人才集聚、

英国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启示

1、如果说大西洋贸易引发欧洲工业革命,那么现在太平洋贸易将催生中国和印度的工业革命。都是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当年法国和英国的故事将在中国和印度重演。虽然印度工业化起步比中国晚,但是印度凭借比较良好的银行制度和司法制度,尤其是因为没有计划生育而有比较好的人口结构,近年还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调整人口政策已经成了中国的当务之急。 2、在圈地运动早期,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超出城市的吸收能力,出现大量无业流浪人员,威胁城市治安,英国政府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但是正是因为有大量的自由人口,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最稀缺的资源。中国凭借全国的劳动力使得沿海完成工业化,但是今后内地工业化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劳动力?1980年开始独生政策,2003年出现民工荒(还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推迟了民工荒出现时间),这难道是偶然? 3、英国圈地运动从土地上赶走的现有劳动力并不多,最主要是阻止了新增劳动力依附土地,因此英国工业革命的自由劳动力主要是新增加的年轻劳动力(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英国人口增长三倍,有大量的劳动力补充)。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是依赖农村新增加的年轻劳动力,而不是富余的中老年劳动力。工业化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是靠中老年劳动力的话,将他们与土地的联系切断,断了他们的生活后路,这些人进城工作时间短,然后就面临养老、医疗等问题,谈不上积累。现在中国人口学家认为中国还有富余劳动力,以为劳动力能够满足中国工业化进程,但是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新增加的劳动力又不够,开始出现民工荒了。要是这个民工荒靠中老年劳动力补充的话,让他们脱离土地,对中国今后社保是一个巨大隐患。人口结构问题使得中国工业化要么滞后,要是走一条依赖中老年劳动力的畸形而充满风险的道路。 4、自主创新是英国工业化的关键。英国人口爆炸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科技和制度创新,并且大多是民间性质,大多是年轻人所为。欧洲工业化的时候,英国人口虽然没有法国多,但是自由劳动力却比法国多,创新人员比法国多。中国现在虽然人口13亿,比美国3亿人要多,但是中国大多是农民,这些人几乎与创新无缘,中国城市人口中大多是低技术层次(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英国普通工人就足以单独创新,但是现在面临的是第四、五次产业革命,对创新人员素质的要求大为提高),真正有条件进行高技术创新的人员远远比美国要少。中国需要做的是,提高全民素质,稳健地调整产业结构(要是产业结构不改变,光是靠大学扩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可能有机会创新了),使更多的人进入能够创新的阶层。要给民间创新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鼓励企业创新。 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全球市场还刚刚起步,航海贸易开辟了广大的全球市场,英国当时利用的是境外自然资源而成为世界工厂,当时对英国来说决定经济的是生产供给而不是本国消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资水平增长不快,只是处于李嘉图所说的生存工资水平上,当时英国的投资者主要来自本国,这种低工资模式有利于生产供给能力的提高和本国的积累。现在决定生产的不是供给能力,而是需求的多少,消费市场是关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要适当提高工资水平,提高本国的消费水平,充分利用本国的市场。由于消费对经济的影响增加,日本和东南亚的工业化过程中,工资收入增加都比较快。英国工业化虽然以低工资著称,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增长三倍,英国的人均收入仍然翻了一番多。而中国工业化开始已经20多了,在人口增加非常缓慢的情况下,工资增长却比英国当年还要慢,甚至还达不到生存工资水平,这是很不合理的。中国现在是利用本国资源而成为世界工厂,要是仍然采纳低工资模式,劳动力工资太低,加上对养老的恐惧而增加积蓄,将导致本国消费的微缩,而生产的过剩必然导致产品的廉价外销(等于是消费本国资源,进口国际污染)。国内消费萎缩,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并且由于中国现在资本来源于全球,劳动力收入低于资本收入,意味着经济利润大量流往境外。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能够改善消费结构,一方面由于缓解养老的恐惧而增加消费信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