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钢筋混凝土异型剪力墙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

钢筋混凝土异型剪力墙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

钢筋混凝土异型剪力墙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
钢筋混凝土异型剪力墙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

高层建筑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高层建筑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高层建筑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有较多的墙体,室内不露梁、柱,适合住宅、旅馆客房的建筑功能要求。但是,住宅、旅馆底层需设置商店、大门厅及餐厅等大空间,这就形成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对上部与底部之间要设置转换层进行转换。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布置,主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 1.保证大空间层有充分的刚度,防止沿竖向刚度过于悬殊。为此,大空间楼层应有落地剪力墙或落地筒体,其数量满足规范规定。对于一般平面,令转换层的上下层刚度比γ(其公式和符号见规范)在非抗震设计时,γ应尽量接近于1,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应尽量接近于1,不应大于2。即大空间层的刚度尽可能与上部标准层接近,以防止变形集中而产生震害。 2.加强转换层的刚度与承载力,保证转换层可以将上层剪力可靠地传递到落地墙上去。因转换层楼面受很大内力,楼板变形显着,故其厚度不宜小于180毫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并应采用双向上下层配筋。楼板开洞位置要远离外侧边,不要在大空间范围内将楼板开大洞,如需设楼、电梯间时,应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围成筒体。除上述外,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还有很多设计要求,规范中都有规定。 大底盘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高层住宅往往在下部楼层设置商业用房,因而形成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这些商业用房往往扩大其面积,形成大面积裙房,裙房多采用框架结构。这种具有大空间裙房作为底盘,上层为一个或多个剪力墙塔楼的建筑,称为大底盘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商住楼的一种广泛应用的体系。静力试验表明:杆系-薄壁杆系三维空间分析方法可用于大底盘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工程设计;主体结构的竖向荷载基本上由主体结构本身承受,故竖向荷载内力计算时可不考虑裙房的作用;水平荷载作用下主体结构承受总弯矩90%以上,承受总剪力80%以上;裙房柱刚度很小,裙房所承担的剪力和弯矩主要由裙房剪力墙所承担。 动力试验表明:底盘逐渐加大时,上部结构与底盘的偏心距逐渐增加,由于扭转和刚度的变化,地震反应也逐渐加大。此外,大底盘存在楼板变形和扭转的影响。目前高层建筑资料对此种结构的适用范围、结构布置(如大底盘的长宽与主体结构的长度比例、主体结构刚度与大底盘刚度的变化控制、转换层应设在底盘顶层等)、构造措施、截面设计以及结构计算等均有详细规定,可作设计参考。 感谢您的阅读!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2-0048-02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初探 收稿日期:2012-10-08作者简介:孙建文(1972-),男,工程师 孙建文 (晋城市晋方圆建筑检测有限公司,山西晋城048000) 摘 要:从设计的不同阶段如何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把握方面进行了论述,初步认识了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达到了 推广学习、进一步掌握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效果。关键词:概念设计,规范,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中图分类号:TU971 文献标识码:A 习惯的传统设计往往给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结构 设计就是 “规范+计算”,或是“规范+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1)依赖和盲从于规范,认为规范就是 结构设计的全部法律依据,殊不知规范只是建筑物和构筑物所需要的最低标准要求,而且是滞后的。2)盲目依赖和依靠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而对结构设计程序的基本理论假定、应用范围、限制条件等缺乏了解,对计算结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取舍。 如何走出传统设计的误区。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本着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地完成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这是我们走出传统设计误区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就是在特定的空间形式、功能和地理环境的条件下,以结构工程师自身确定的理想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目标,用整体构思来设计各部分有机相连的结构总体 系, 并能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结构总体系和主要分体系,以及分体系与构件之间的最佳受力特征与协调关系。 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以自身拥有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功能及其受力、变形特征的整体设计概念与判断力去帮助建筑师开拓和实现业主梦寐以求的,或已初步构思的空间形式及其使用、构造与形象功能。并以此为统一目标,与建筑师一起构思总结构体系,并能明确结构总体系和主要分体系之间的最佳受力特征要求。第二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通过概念性近似计算能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这种近似的 计算方法概念清楚, 定性准确,手算简单快捷,能较快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探索、优化,乃至最后确定分体系及其构件的基本尺寸,并 确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第三阶段,即施工图设计阶段。由初步设计阶段可以得到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和所需输入的原始数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结合自身拥有的结构概念、经验和判断力,对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的可靠性与否进行判断。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如何去把握,或者说有意识地去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一句话,对应于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概念设计。首先,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要正确把握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必须坚持结构设计没有惟一解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协助建筑师以达到令业主满意的建筑。例如,美国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大楼建设之初,银行业主追求和向往能在他们银行大楼的整个底部有一个4层 5层楼高的无柱大空间,以充分满足他们银行业务在使用功能和形象功能上的需要。在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大楼方案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合作开拓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即将电梯井筒与设备井筒分别设置在建筑物的纵向两侧,作为巨型柱,并将第一道设备层设置在第6层,往上每隔18层再各自设置一道,作为承载力和刚度很大的巨型水平构件,并与周边的巨型柱有机地刚性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种巨型框架体系的结构功能与受力特征,不但 能有效地抵抗重力荷载和水平荷载,还在整个大楼底部5110m 2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的 1)在翼缘板上,对着纵长焊缝,由弯曲中心向两头作线状加热,即可矫正弯曲变形。如果效果不理想,可用辅助加载的方法。2)翼缘板上作线状加热,在腹板上作三角形加热。用这种办法矫正柱、梁的弯曲变形效果显著,横向线状加热宽度普通取20mm 90mm ,板厚小时,加热宽度要窄一些,加热过程应由宽度中心向两头扩大。加热三角形从顶部开始,从中心向两边扩大,一层层加热直到三角形的底为止。 6.2.3柱、梁腹板的波浪变形 矫正波浪变形是在波峰处用圆点加热法配合手锤矫正。加热圆点的直径一般为100mm 200mm 。烤嘴从波峰起作圆形挪动, 选用中温矫正。当温度到达600? 700?时,在波峰为止加垫板后再用大锤击打垫板,使加热区金属受压,冷却后变平。矫正时完成一个点后再进行加热矫正第二个波峰点。参考文献: [1]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GB 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S ].Welding stress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of steel structure industrial plant LI Jian-bin (Hebei Yongcheng Project Management Limited Company ,Baoding 071000,China )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welding stress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problems of steel structure industrial plant members ,discussed from materials quality ,processing technology ,welding sequence ,welding processing and other links ,and put forward the eliminating method of welding str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correction method of welding deform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structural members.Key words :industrial plant ,steel member ,welding stress ,deformation control · 84·第39卷第2期2013年1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9No.2Jan.2013

混凝土结构检测试验

第一篇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概念和材料的主要性能 第二章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及设计方法 第三章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与构造 第四章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第五章钢管混凝土结构 第六章钢骨混凝土结构 第七章混凝土结构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第八章混凝土结构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第九章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十章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阶段的验算 第二篇无损检测基本操作技术与检测人员资格鉴定 第一章无损检测总论 第二章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第三章射线检测技术 第四章超声波检测技术 第五章涡流检测技术 第六章磁粉检测技术 第七章渗透检测技术 第八章无损检测新技术 第九章现代检验理论和信息处理技术 第三篇国内外混凝土结构故障检测技术 第一章混凝土无损检测概述 第二章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第三章混凝土超声检测技术 第四章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第五章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第六章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第七章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第八章高强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 第九章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 第四篇混凝土结构性能试验操作技术 第一章建筑结构试验概述 第二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第三章试验数据采集及删量仪器 第四章建筑结构静力试验 第五章混凝土结构动力试验 第六章混凝土结构抗震动力加载试验 第七章混凝土服役结构的可靠一性鉴定 第八章混凝土结构试验的数据处理 第五篇混凝土结构可靠性与耐久性分析评估 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 第二章先进拟合优度检验方法的应用

第三章混凝土结构性能的评定 第四章钢筋锈蚀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第五章现存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第六章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及其剩余寿命预测第七章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 第八章结构系统静强度可靠性分析理论及其计算第九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评估及维护 第六篇混凝土结构故障鉴定及修复与损伤预防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诊断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及鉴定 第三章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方法 第四章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方法 第五章建筑物纠倾技术 第六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损伤防治 第七章混凝土结构的防护及耐腐蚀设计 第七篇混凝土结构检测规范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回弹击检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范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 (进口 ) 混凝土超声波测试仪 (进口 ) 脉冲回波测试仪 (进口 ) 混凝土结构扫描仪 (进口) 新拌混凝土检测仪 (进口 ) RCT氯含量快速测试仪 (进口 ) 混凝土碳化深度测试仪 (进口 ) 砂浆孔隙测试仪 (进口)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整体规定 ◆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6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30、120、100、80m,9度抗震时不宜采用 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8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9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B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80、170、150、13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m B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抗震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8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结构的最大高宽比: A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6、6、6、5、4 B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8、7、7、6 ◆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 ◆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 扭转:A级高度—— B级高度、混合结构高层、复杂高层—— 楼板:有效楼板宽≥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 开洞面积≤该层楼面面积的30% 无较大的楼层错层 凹凸: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竖向规则检查,需满足: 侧向刚度: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相邻下一层的25% 楼层承载力:A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宜)≥相邻上一层的80% 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应)≥相邻上一层的65% B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相邻上一层的75% (说明: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竖向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不得由水平转换构件(梁等)向下传递 ◆水平位移验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1/120 ◆舒适度要求: 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按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的最

高层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2)

高层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摘要:只有科学合理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才可以有效保证高层建筑的经济性能与结构安全性能,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应当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和建设单位的需要,来对其高层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选择与优化。从结构上来说,高层剪力墙结构钢筋用量较少,整体性较强,结构刚度也较大,经济性也较好。而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其整个剪力墙结构体系布置以及调整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因为只有当遵循周边均匀对称的设计原则将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刚度及位移控制在最为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使其整个结构体系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本文针对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显著进步以及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抗震要求的日趋关注,高层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及。与传统的框架结构相比较而言,高层剪力墙结构显得更为通透、宽敞,其不但能够有效提高使用面积,而且使得建筑的使用功能得到优化,同时也可以给业主的装修与自行改造提供一定的灵活性。而从结构上来说,高层剪力墙结构钢筋用量较少,整体性较强,结构刚度也较大,另外还可以在宾馆与住宅等居住型的高层建筑中,通过设计分隔墙来将客房与居室分为小间,从而使得部分承重墙与分隔墙能够在优化配置过程中合二为一,所以相对而言经济性也比较高。本文针对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二、高层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1、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优化设计 根据相关机构对我国历史上的地震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后表明,之所以高层剪力墙结构会在地震中出现严重的破坏,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底层刚度与上部刚度之间的差距往往太过于悬殊,一旦当地震作用集中在其底层时,就会导致底层出现极其突出而明显的弹塑性集中变形。因此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而言,底层刚度与上部刚度之比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高层剪力墙结构设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资料

名词解释: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 P效应的主要参数。 10. 抗推刚度(D):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14.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填空: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 面的高度。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 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4.8度、9度抗震烈度 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 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 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 —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 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 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 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 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 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 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地基是指支承基础的土体,天然地基是指基础直接建造 在未经处理的天然土层上的地基。 2.当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底面宽度或小于5m,且可用普通开 挖基坑排水方法建造的基础,一般称为浅基础。 3,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常在垂直于条形基础的另一个 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拉梁,将条形基础联系起来。 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5m,且基础顶面应低于 设计地面100mm以上,以免基础外露。 5.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 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 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8—1/20。 6.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 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7.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 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其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 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9.基床系数即地基在任一点发生单位沉降时,在该处单位 面积上所需施加压力值。 10.偏心受压基础的基底压应力应满足maxpaf2.1 、af 和2 min maxppp 的要求,同时还应防止基础转动过 大。 1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 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 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当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12.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在设计时,忽略地基梁扭转变形和 相邻节点集中荷载的影响,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 条件,进行各类节点竖向荷载的分配计算。 13.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较深的基础做地下室,可充分利用 地下空间,也有基础补偿概念。如果每㎡基础面积上墙体 长度≮400mm,且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小于基础面积的 1/10,且基础高度不小于3m,就可形成箱形基础。 1.高层建筑结构主要承受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 2.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框架、框架—剪力墙结 构体系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荷载)大约为12~14kN /m2 ;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为14~16kN/m2 。 3.在框架设计中,一般将竖向活荷载按满载考虑,不再一 一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如果活荷载较大,可按满载布 置荷载所得的框架梁跨中弯矩乘以1.1~1.2的系数加以放 大,以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4.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甲类 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等三类。 5.高层建筑应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方 法:①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刚度与质量沿高 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物,可采用底部剪力法;②高度超 过40m的高层建筑物一般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③刚 度与质量分布特别不均匀的建筑物、甲类建筑物等,宜采 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6.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物重力荷载代表值为永久荷载 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7.在地震区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实现延性设计, 这一要求是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的;对框架结构而言, 就是要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和强锚固。 8.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时,平面宜 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9.高层建筑结构通常要考虑承载力、侧移变形、稳定、倾 复等方面的验算 问答: 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 答: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 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 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结构有何受力特点? 答:高层建筑受到较大的侧向力(水平风力或水平地 震力),在建筑结构底部竖向力也很大。在高层建筑 中,可以认为柱的轴向力与层数为线性关系,水平力 近似为倒三角形分布,在水平力作用卞,结构底部弯 矩与高度平方成正比,顶点侧移与高度四次方成正 比。上述弯矩和侧移值,往往成为控制因素。另外, 高层建筑各构件受力复杂,对截面承载力和配筋要求 较高。

关于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关于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16T10:55:47.9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作者:阚亮 [导读] 中山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某建筑工程地下1层,地上15层,地下室层高5m,1层~2层层高5.5m。 阚亮 中山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防止楼体受地震等灾害的影响,有助于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整体性以及侧向刚度,对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布置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地下1层,地上15层,地下室层高5m,1层~2层层高5.5m,标准层层高3.4m。建筑风压0.40kN/m2,8度抗震设防,建筑场地类别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二级。 2.基础与桩基设计 因主要液化土③层为粉土、粉细砂,为了穿透液化层故选用预制管桩。桩径500 mm,桩端持力层置于粉、细砂层顶面。基础采用柱下及墙下承台加防水板。 3.结构布置 1) 设计基本原则。根据业主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考虑到本工程1层,2层为餐厅和健身中心、房屋开间较大及结构高度的需要,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 2) 剪力墙的布置与设计。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剪力墙墙肢越长刚度越大吸收的荷载和地震力也越大,所以剪力墙不宜过长,实际设计中通过剪力墙上开结构洞来减小剪力墙的刚度,且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避免刚度突变; 结构洞口宜上下对齐。电梯间、楼梯间及竖井通高开洞且楼梯间一般不考虑楼梯板的支承作用,该部位楼板的刚度被严重削弱,进而不能通过楼板传递刚度,所以在楼梯、电梯间等竖井位置布置剪力墙来加强且最好用剪力墙围成筒状增强开洞部位的整体刚度。同时为了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扭转,并且使建筑刚心与平面形心尽量相吻合,应在建筑物周边对称位置均匀布置剪力墙。 依据上述原则及考虑到本工程1层,2层为餐厅和健身房,②轴~⑦轴间不能布置剪力墙,同时①轴~②轴交F轴处有通高玻璃幕墙也不能设置剪力墙,上述情况致使剪力墙布置受限,所以本工程柱与剪力墙平面布置见图1。 3) 剪力墙的连梁设计。剪力墙之间的连梁虽然容许其先破坏,但实际设计中,连梁起到的作用为连接剪力墙并通过连梁分配地震力,为了连梁屈服早于墙肢屈服实现强剪弱弯,计算模型调整主要是在考虑整体规则性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洞口高度加强连梁抗剪能力。在设计中还要注意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剪力墙可按独立墙肢的计算简图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4) 楼屋面板的选型及设计。由于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了能提高柱与剪力墙的协调性及整体结构的刚度,楼板也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结构。结合建筑平面布局,由于建筑x 向较长,为了提高结构的横向刚度且根据建筑平面布置,楼盖次梁沿建筑y 向布置。楼屋面板根据跨度计算板厚,其中±0.000板厚180mm,屋面板厚120mm,标准层板厚100mm。 5) 整体计算结果。经PKPM 计算,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剪力墙承担抗倾覆力矩均在50%以上,因此按典型的框架剪力墙来决定抗震等级,同时整体结构能够满足结构侧向位移、扭转、位移比等计算指标。在整体计算满足要求的同时通过调整柱墙及连梁截面来杜绝超筋的情况,通过改变构件截面及混凝土等级来调整框架柱及剪力墙轴压比,通过改变楼板厚度及梁截面高度来满足挠度的要求。 4.本工程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 方案选型与概念设计。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选用经济性好和安全可靠性强的结构形式。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简洁,设置多道安全防线,增加结构整体和内部的冗余度,引进超静定结构和抗连续倒塌的设计理念同时兼顾经济性要求。 2) 抗震等级的确定。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因框架柱截面及剪力墙布置的不同从而导致柱与剪力墙所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的不同,直接导致结构抗震等级的选取和建筑高度适用范围的改变。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多次改变柱截面及剪力墙布置来调整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而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的变化又导致结构抗震等级的改变。设计时尤其要注意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的变化会产生4 种不同结果。 3) 剪力墙的布置。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不像纯剪结构中相对容易。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需要满足许多抗震及构造要求。在实际设计当中需要平衡框架柱与剪力墙在整体计算中所承担的作用,在整体计算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又会出现超筋及超轴压比的问题,整个设计过程需要反复计算设计难度较大。在具体设计当中会遇到剪力墙不能贯通建筑物全高从而导致刚度会发生突变的情况,当不能避免时,为使部分剪力墙截止位置层楼板有足够的刚度保证剪力的可靠传递,该层楼板应现浇且厚度不宜小于160mm,该层相邻上层

钢筋混凝土工程试验检测要求

钢筋混凝土工程试验检测要求试验项目质量标准 水泥细度0.08mm 方孔筛余 ≮ 12% 初凝不得早于 水 标准稠度凝45分钟,终凝 结时间安定不得迟于10小泥 性时,用沸煮法 检验合格 胶砂强度不得于标准要 求 级配粗砂 3.7~3.1中砂 3.0~2.3 细度模数 细砂 2.2~1.6 含泥量C30 ≯ 3% 原砂 云母含量≯2% 材轻物质≯1% 料硫化物>1% 酸盐不深于标准色 有机质循环 5 次, 总质量 坚固性损失≯ 10% 级配 压碎值C35≯ 12% 碎针片状≯ 15% 石 C30≯ 1%有机质 检验频率 (自检) 备料前 1 次, 以后每批一次 对质量有怀疑、 受潮或生产日 期超过三个月 时试验料源或 标号变化时重 测 进料前 1 次,以后每 200m 3或对 质量有怀疑 时做 对质量有怀 疑时做 进料前 1 次, 进料中 400m 3 或对质量有怀 疑时做 试验方法 GB/T1346-2001 GB/T1346-2001 GB/T17671-1999 JTJ058-2000 T0333-2000 T0337-94 T0338-2000 T0341-2000 T0336-2000 T0340-2000 JTJ058-2000 T0315-2000 T0311-2000 T0310-2000 试验监理 程序 1、水泥进 场前报中 心试验室 审查、批 准。 2、进场后 驻地监理 监督承包 人的取样、 试验过程、 审核结果、 签认试验 报告; 并独立抽 检20% ; 如发现不合 格材料, 监督承包 人处理或 清除出场。 不深于标准色硫化物 ≯1% 酸盐对质量有怀疑 T0313-94时做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高层剪力墙结构布置、短肢剪力墙、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连梁的设计,结合工程实践,总结出一些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高层剪力墙结构布置短肢剪力墙设计要求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高层住宅正在大规模兴建。剪力墙结构具有室内空间合理、墙面平整、美观实用的特点,且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用钢量较省,能有效地减少侧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被广泛使用。 剪力墙平面布置 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房屋的抗震性能。所以在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最好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进行双向布置,尽量避免单向布置,增强房屋在两个方向上的抗侧刚度。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应本着尽可能均匀、对称的原则,尽量使墙面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完全重合,从而减少扭矩。内外剪力墙应尽量拉通、对直。剪力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的抗侧力刚度不宜过大。为充分发挥剪力墙的抗侧力刚度和承载能力,增大剪力墙可利用空间,剪力墙的间距不宜太密,使结构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判断结构侧向刚度与剪力墙数量的适应程度,可以选用经验公式 T=(0.05~0.06)n,其中n为结构层数。公式计算出来的T1值与建模计算的周期T2相比较.TI>T2则表示剪力墙偏多,可适当减少剪力墙数或开些适合的大洞来减小墙的刚度,反之则需要增加剪力墙数量。 2.剪力墙竖向刚度应均匀 在竖向,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对于建筑功能等原因造成的竖向不连续,导致了刚度突变等问题,可以通过加

厚墙体和提高砼等级的方法,使结构在竖向上刚度趋于均匀。 3.墙肢的高宽比例应合理 剪力墙的结构必须具备延展性,优化高宽比例能够使房屋在地震中的延性得到提升。剪力墙的高宽比例最好是大于2,如果剪力墙的长度太大影响了剪力墙在抗震中的延展性,则应当在合适的位置开设洞口使长度减小。同时,要注意墙体间是否形成均匀的独立墙段。 短肢剪力墙的合理使用 A短肢剪力墙的应用范围 高层结构设计时,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的设计是不科学的,因为它的抗震性能很差,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无法保障。所以,在设计时通常把一般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进行结合,且其所占比例不能过多。即使设计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情况下,也要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高度进行适当的降低。对于不同高度和抗震级别的高层建筑,应当根据其高度和地震级别进行选择。 B加强短肢剪力墙的相关措施 (1)短肢剪力墙的优点在于有一定的延性,在抗震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其承受力没有一般剪力墙和筒体强。所以,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它的不足,从而在设计当中提高其抗震等级(比一般剪力墙或筒体高出一个等级)。 (2)普通剪力墙在重力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轴压比,当针对一、二、三级抗震能力设计时,其轴压比不能大于0.4至0.6。因此,对于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应当比一般剪力墙的轴压值至少降低0.05。 (3)对短肢剪力墙布置钢筋问题上,应该在纵向上对钢筋的分量进行提高,尤其在底部的钢筋数量不能低于1.2%,而在底部之外的部分则不低于1%。 (4)在剪力值的要求中,出于对短肢剪力墙性能的考虑,应当在其底部进行一定的加强,同时对底部以外的部分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增大抗震的系数。其目的在于增强短肢剪力墙的抗损坏性。 (5)在短肢剪力墙的厚度方面,一般情况下要求其厚度不能低于200毫米。在非抗震性房屋建造时,应当对房屋的高度进行控制,并且加大墙肢的厚度。

高层结构抗震分析

基于高层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所谓连体结构是指两个塔楼或多个塔楼由设置在一定高度处的连接体(又称连廊)相连而组成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由于连接体的存在使得由原来独立发生振动的塔楼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远比单塔结构和无连接体的多塔结构受力复杂,会出现较强的祸联震动、扭转加大等现象,其结构的抗震性能也不如单体结构,因此连接体的设置改变了结构的动力特性。高层连体结构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对称性、扭转效应、连体两端的连接处理方式重点考虑滑动支座的做法,限复位装置的构造,并应提供滑动支座的预计滑移量。当采用阻尼器作为限复位装置时,也可归为弱连接方式。强化结构的抗震安全目标并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要求,已经成为工程抗震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某市繁华商业地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市景观的要求很高,建筑的使用功能也要求多元化,房屋的下部三层为商城,其上有21层的塔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24层,总高度83米,为多功能的写字间,塔楼的顶上三层为观光连廊,因此形成了大底盘双塔的连体建筑结构。自然条件和设计依据:1)基本风压:035N/km2;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剪力墙二级,框架二级。与连接体相连的部分的梁柱构件为一级。 2 结构方案的确定 2.1 结构方案的确定。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首先应该注重的是概念设计。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根据结构的层数、房屋的高度、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技术、材料等条件来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对抗震结构要尽可能的设置多道防线,采用具有联肢墙、壁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侧向刚度要均匀连续变化,以适应地震反应的要求,结构的平面布置要力求简单、规则、对称,要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构件的设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脆性破坏,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延性。要减轻结构的自重,降低结构的地震作用。 2.2 本工程从平面形状来看,平面狭长的形状,属于抗震不利平面,从竖向来看,底下三层为大底盘,其上有二栋21层的塔楼,在塔楼的顶上三层设有连接体,因此竖向刚度不均匀,形成竖向刚度二次突变,对抗震非常不利。本工程的难点就在于要在建筑方案己经基本定性的原则下从结构方面来采取措施,尽量满足抗震的要求,尽可能的减轻地震的反应。这些措施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剪力墙的布置,连接体的选型等,下面分别阐述。 2.3 根据本工程结构的层数、高度和使用功能要求,按照《高规》规定的房屋使用高度和高宽比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比较适合。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它既能为建筑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有较大的抗水平力刚度,适用于商场、办公、住宅等,是一种抗震性能比较好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布置应设计成双向的抗侧力体系,剪力墙应分散均匀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及荷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并沿高度逐步减薄,避免刚度突变。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要有足够的剪力墙的数量,应当使剪力墙承担大部分的水平作用产生的剪力,但是剪力墙的数量也不能过多,否则,结构的刚度过大,引起的地震反应加大,对结构的抗震设计也不利,结构设计也不经济。 2.4 连接体的结构方案确定。连接体是连体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前面的分析表明,对对称结构而言,在对称的水平力作用下,连接体的存在对结构的受力性能影响很小,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文字版

第三节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强度对比试验 第10.3.1条本节适用于直径大于10mm的各类非预应力钢筋的粘结强度对比试验,并根据对比试验结果评价钢筋和混凝土粘结性能。第10.3.2条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应采用无横向钢筋的立方体中心拔出试件(简称拔出试件)确定。拔出试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拔出试件应采用边长为10倍钢筋直径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图 10.3.2)。钢筋放置在立方体的中轴线上,埋入部分长度和无粘结部分长度各为5d。钢筋伸出混凝土试件表面的长度:自由端为20mm,加载端应根据垫板厚度、穿孔球铰高度及加载装置的夹具长度确定,但不宜小于300mm; 二、钢筋表面不应有锈蚀、油污及不正常的横肋轧制标记,安装百分表的钢筋端面应加工成垂直于钢筋轴的平滑表面; 在混凝土中无粘结部分的钢筋应套上硬质的光滑塑料套管,套管末端与钢筋之间空隙应封闭; 三、试件的混凝土应采用普通骨料,粗骨料最大颗粒粒径不得大于 1.25倍钢筋直径; 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允许偏差应为±3MPa。 四、拔出试件数量每组应制作六个。应同时制作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每组三个,其振捣方法与养护条件应与拔出试件一致; 五、试件应在钢模或不变形的试模中成型。模板上应预留钢筋位置孔。宜用振动台振捣;

试件的浇注面应与钢筋纵轴平行。钢筋应与混凝土承压面垂直,并水平设置在模板内。钢筋的两纵肋平面应放置在水平面上; 六、试件应在标准养护室内进行养护。在试件龄期为28d时进行试验。 第10.3.3条试验装置承压垫板的边长不应小于拔出试件的边长,其厚度不应小于15mm。垫板中心孔径应为2倍钢筋直径(图10.3.3)。第10.3.4条加载速度应根据各种钢筋的直径确定。 加载速度应均匀,不应施加冲击荷载。 第10.3.5条粘结强度试验的试验机精度不应低于2级,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粘结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值的2%。 试验机的最大荷载值不应小于钢筋试件的破坏荷载值。 第10.3.6条拔出试验量测的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钢筋自由端开始滑移时的荷载值Fso; 二、与各级荷载值相应的钢筋自由端的滑移值S; 三、钢筋粘结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值Fu; 四、粘结破坏时钢筋自由端的最大滑移值Su。 第10.3.7条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试件,其试验结果不能作为确定钢筋粘结强度的依据: 一、试件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本标准要求; 二、钢筋与混凝土承压面不垂直,偏斜较大,致使试件提前劈裂破坏 第10.3.8条各级荷载作用下的粘结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

目录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技术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2自然条件(天津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设计荷载错误!未定义书签。 楼(屋)面活荷载(单位:kN/m2)错误!未定义书签。 砖墙荷载错误!未定义书签。 楼面装饰荷载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荷载特殊的部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结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数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体性能特征控制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5结构设计统一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构件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6其他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7重要经济指标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高层住宅经济控制简明参数一览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技术措施解释说明及论证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1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2材料和荷载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恒荷载错误!未定义书签。 活荷载错误!未定义书签。 3地震作用及设计基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4剪力墙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5结构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部结构设计计算要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6计算参数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7经济性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剪力墙长度的一般经济性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含钢量的经济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8结构加强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9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经济论证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标准配筋截面示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技术措施 编制目的 在满足集团专业化、设计精细化要求前提下,本着经济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合理控制土建结构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控制项目开发投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针对目前市场高层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论证,编制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技术措施讨论稿,本措施仅供集团内部参考。编制目的在于针对高层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结构计算进行设计控制与设计洽商。如设计院有不同意见,超过本措施规定的,应与甲方协商确定并上报集团。设计院在满足基本功能基础上做出的经济优化调整,不受本细则限定。本细则不替代设计,设计同时应遵循有关国家规范和相关规定。异地项目应参照本措施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技术措施上报集团。

【干货】多高层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与设计方法综述

概述 木材由于具有资源易于再生、绿色环保、保温隔热性好等优点,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互协调,其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外,随着近十年来材料技术的发展,诸如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 简称CLT)等新型工程木产品的诞生使得建造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成为可能。为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了解决大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长的问题,木材不能局限于以往三层及三层以下的低矮建筑,近些年,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取得了快速发展。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首先枚举了一批全球新建的典型多高层木结构建筑,以期通过具体建筑案例分析来洞悉当前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然后总结了当前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类型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基于上述在节点及结构体系两个层面的问题,对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部分结构体系的抗震机理;最后,概括了适用于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 1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发展概况 1.1 典型建筑案例介绍

自2008年建起第一幢木结构CLT高层后,世界各国纷纷响应这个理念,各地建起了一些示范建筑。最早于2009年,伦敦建成了一幢名为“Stadthaus”的9层公寓式建筑(图1)[1],该建筑底层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上部8层的墙板、楼板、包括电梯和楼梯井道均采用CLT板建造。该工程中,绝大多数构件经工厂预制后现场拼装而成,施工周期仅9周,且施工误差仅为混凝土结构的一半。此外,施工过程绿色环保,碳排放少,所用建材本身兼有碳贮存功能。2012年,墨尔本建成了一幢名为“Forte”的10层公寓式建筑(图2)[2],该建筑同样采用了底层混凝土框架-上部楼层CLT剪力墙的上下组合结构体系。“Forte”的施工周期约10个月,与同体积的混凝土或钢结构建筑相比,其在保温隔热方面能够节约25%的能源,且兼有抗震性能优良的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