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培训课程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培训课程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培训课程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培训课程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进展

音乐是人类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另一套符号系统。对学前儿童来讲,最容易同意的一个信息交流途径确实是音乐。认真从事儿童音乐能力进展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就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音乐进展心理学家哈格里夫斯,英国的心理学家舒特——戴森,美国音乐心理学家戈登等人。

(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进展的一般年龄特征(舒特——戴森) 0——1岁,对音乐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的、本能的“创作”歌曲

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的唱出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假如现在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能够培养绝对音高感

4——5岁,能辨不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能辨不理解响亮之声和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式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

6——7岁,在唱歌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乐好听

(二)对音乐的反应

穆格于1976年对6个月——5.5岁的儿童的音乐能力进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6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主动的对音乐作出反应,而不再是被动的同意音乐。表现为他们会转向发出声音的地点,并作出快乐乃至惊喜的表情。

2、6个月——1岁,伴随音乐,儿童会连续的晃动躯体。但在那个时期早期,婴儿可能只是对纯音响作出反应,到一周岁时,才会对较鲜亮的节奏作出相应的反应。

3、1岁左右儿童开始发声的唱歌,这种唱歌称为“咿呀之歌”。

所谓咿呀之歌,它是一种类似讲话和简单的唱歌,其特点a、有变化的音高 b、用一个元音或专门少的音节唱出的 c、在音节系统和节奏组织上依旧不定型的、杂乱的,停顿只是呼吸的需要。

注意:当听到咿呀之歌时,大人要快乐的看着小孩,模仿小孩的声音和唱法,让小孩与你产生目光对视,如此会促进小孩以后有意识的去唱。

4、1岁以后的儿童对声音刺激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不同类型的躯体活动明显增加。1.5岁左右的儿童已有试图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协调的迹象,同时也表现出与大人一起跳舞的意向。

5、在3岁往常,动作与音乐的协调能力逐渐提高。3——4岁时,儿童在边唱边做合乎歌曲内容的表情与简单动作方面有所进展,讲明歌表演和游戏是那个时期幼儿音乐活动的要紧形式。

6、4——5岁,对音乐上的躯体反应减少,儿童能坐下来听音乐的可能性增加(增加了思想上对音乐的反应),同时在更广泛的活动中会利用这些反应,进行富有想像力的表演和在音乐活动中增进与同伴的友谊等。

(三)儿童唱歌的进展

1、与咿呀之歌相联系的几个概念:

(1)本能歌:(1岁以后)是一种儿童在活动、嬉戏时产生的、与躯体动作相联系的、初步具有个性表达和音乐的声音。(关于本能歌大人要进行鼓掌和模仿)

本能歌与咿呀之歌的区不:

咿呀之歌是讲话的开始,在音乐方面特不简单。

本能歌比较复杂,具有音乐性和个性。

(2)轮廓歌:(2——3岁)它是一种节奏变化简单的乐句,具有同音反复的特点,常常发生在儿童上下楼梯或者自己摆弄玩具的时候。(有些小孩在这时候喜爱大人的应和,有些不喜爱,假如不喜爱,大人能够静静的观赏,不要打搅他的兴致)补充:轮廓歌的几个年龄时期的进展特征:

A、在音高和音程的掌握方面:12——18个月儿童的歌,音高还模糊不清,19个月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要紧是二度音程,也有小三度音程;17——23个月仍有近半数的音程是二度,到2.5岁左右,四、五度音程开始出现,但大二度和小三度仍是要紧的。

B、在旋律结构和组织方面的进展要慢一些:2岁往常的轮廓歌差不多是无调性的,旋律起伏不定,节奏显得散漫,而且没有明显的节拍。

C、2岁以后,儿童的歌开始向比较规则的模式进展,到28个月时,节奏的组织比较完善,这时期的儿童能以比较标准的节奏唱出歌词,在此之后,正确的旋律轮廓和音程专门快会稳定下来。

D、儿童在自发地创作本能歌的同时,也在同意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儿童歌曲。

E、3岁以后幼儿歌的轮廓已逐渐清晰,并开始走向内容的充实与完善。

2、儿童唱歌的进展

许多音乐心理学家和进展心理学家对婴幼儿时期的唱歌进

行了研究,哈格里夫斯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再加上自己的研究,将儿童唱歌的进展过程划分为以下三方面:(1)婴儿的发声和本能歌初现轮廓(1——3岁)

(2)“第一稿”歌曲的产生(要紧了解儿童如何掌握歌曲)一些研究指出,儿童掌握歌曲时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先要学会歌词,接着是节奏,然后是旋律轮廓和音程。具体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A、幼儿对歌词的理解与经历:

幼儿对歌词的理解,是与其言语进展水平相一致的;小班:对歌词含义的理解,常常会遇到困难,即使是听辨和发出语音方面,他们也常常会出现错误,特不是关于一些难发的音,如zh、ch、sh等。当小孩发音不准时,听音时就会发生错误,对歌词的含义也就难以理解。中、大班:由于对歌词的理解与经历能力有了专门大提高,因此,他们唱错音、发错音的情况一般专门少。

B、音域的年龄差异:

小班幼儿,一般可唱出5——6个音,大致在c'——a'之间,其中听起来最舒服的音是d'——g'之间。个不幼儿的音域可能

稍宽或偏高,向上可能达到c2,向下可能唱到a,而个不幼儿的音域可能偏窄,大致在3个音左右。

中大班幼儿,音域会稍有扩展,向上一般可达到b'或c2,向下一般可达到b或a,尽管这时的幼儿一般能唱到c2高度,但容易走调,同样,关于偏低的音,如b和a,这时的幼儿也不容易唱好。

C、儿童的节奏能力:

研究指出,儿童的节奏能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从18个月开始,儿童试图使躯体的动作与听到的歌曲合拍,4——5岁幼儿能成功模仿打出2、3、或4个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模式,在6——11岁之间,进入了一个稳定的进展期:6岁幼儿能准确的模仿3、4个音符组成的节奏模式,8岁和12岁则分不能准确的模仿出5——8个音符组成的节奏模式。

(3)认知结构与唱歌的进展

哈格里夫斯认为,现在音乐进展的研究差不多进入与语言进展的研究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相平衡的轨道,认知系统的理论成了研究音乐进展的基础。

例如在歌曲进展方面它表现为如此一种认识:儿童早期的歌曲并非无节奏的,也不是随意的,它们是后来歌曲的萌芽。它从音高轮廓漂移不定到准确地再现音高;音程从宽到窄、从模糊不定到准确;节奏从单调、散漫到丰富和有组织;还有曲式同意、调性、和声感受……各方面都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及各种内部、外部的因素阻碍而逐渐朝成人时期的合理化、规律化进展和完善。

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制造性活动,也是学前儿童用于表现自己内心感受、意愿和情感的视觉语言。当儿童反复感知和多次观看周围的事物,并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表象之后,他便想通过绘画等美术活动把头脑中形成的事物表象表达出来。当学前儿童创作出的图画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制造性潜力,成功感便会充溢他们的心中。

由于对学前儿童美术能力进展研究大都集中于绘画活动,因此,本节也将重点置于绘画活动上。

一、儿童画的心理价值

(一)儿童画是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

信息交流是维系人类社会的重要手段。交流需要符号系统。除语言和体势语外,图画也是人类社会常用的符号系统之一。这种交际功能不仅表现在画家的画展中,也表现在各类交通标示中。人类的绘画是一种象征性语言,它不如讲写的语言严密,富有逻辑性,但图画语言含有大量的冗余信息。冗余信息越多,艺术感染力就越大。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生活,每天耳濡目染,亲身经历大量事件,必定有专门多方法和感受需要表达。在他们还没有掌握文字之前,绘画便成了他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这确实是什么缘故各种文化中的儿童都有相同的绘画进展时期的缘由。绘画的根源来自视觉经验,绘画的符号是可视的。它既能够由自己诠释,又能够任他人发挥。儿童画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的表达方

式,蕴涵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对他所有经历或想象的事物的记录。

(二)儿童画是制造力的表现

绘画是心灵的制造性活动,关于画家如此,关于儿童也是如此。第一次拿起笔涂鸦,儿童就发觉自己的手臂动作能产生从未见过的线条,动作的重复会使线条重复,动作的改变会引起线条的改变。对婴儿来讲,这不啻是一次伟大的发觉。这一发觉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制造精神,儿童绘画变得欲罢不能。“绘画的活动事实上也是躯体的活动,画出的情景,就像自己的躯体差不多走到里面去一样,是一种制造,一种生存空间的膨胀,视觉的延展,思维意识图像化的出现。”一幅画确实是一个世界,儿童在自己的绘画中制造着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们所向往的世界和

他们所惧怕的世界。

二、儿童绘画能力的进展

最早对婴幼儿绘画能力的进展作时期划分的学者是德国的克申施泰纳(D.Kerschensteiner),他花了七年的工夫,在分析了近6万名儿童的30万张图画之后,著有《儿童绘画能力的进展》一书,提出儿童绘画进展的时期。以后又有众多学者将儿童绘画进展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尽管讲法不一,但历程是一致的。我们以我国老一辈儿童心理学家黄翼的划分为基础,综合表述如下。

(一)涂鸦期

涂鸦是儿童绘画的先兆。最初是无秩序的信手涂鸦,大致发

生于1.5~2.5岁。现在,儿童以指掌式握笔,单纯由手腕动作产生反复的线条。由于手腕还不够灵活,线的方向与长度视手臂挥动的幅度而定,缺少手指的动作,有时儿童在涂鸦时甚至并不凝视,但随着手臂的运动和线条的出现,儿童感到专门愉悦。进展到第二时期为有操纵的涂鸦,表现为儿童凝视自己画出的线条。现在画法也多样化,如出现复杂的轮状和涡状形。手腕动作变得更细致,画笔的握法类似于成人。格尔茨(E.Goertz,1966)曾对48名16~58个月的儿童做实验,给他们两种圆珠笔,一种笔有油,能够涂画,另一种笔没有油。她假设2岁以下的儿童可不能在意笔是否有油。但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之外,每一个儿童,即使是年龄最小的儿童使用有油的笔涂画的时刻较长。年龄较小的儿童看到笔里没油画不出线条就不再画了,而3~4岁的儿童嫌笔不能作画,纷纷要求调换。可见,儿童在涂鸦时是十分关注动作的效果的。

(二)象征期

3.5~4岁,儿童开始对自己画出的图画给予事物的名称,进入象征期──本质上是“命名的涂鸦期”。儿童常常画一些大圈圈、小圈圈,或模仿成人的文字书写动作,并明白得以一个单独的线条来命名一种物体。通常,儿童并不是先有主题再作画,而是画完后再给予意义的。这时的成人如欲理解儿童的解释,没有一番想象能力是不行的。这时儿童对作品所赋的含义又是不确定的,经常会加以改变。有时,儿童也会先决定画个什么东西,然

后一边画一边讲,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儿童对自己的图画给予含义对认知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儿童表征和思维的表现,对今后的抽象思维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定型期

这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又称图式期。4岁以后的儿童开始努力将头脑中的表象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一时期的儿童表达意愿、发泄情感的欲望增强,但又受语言尤其是文字符号的限制,不得不借助动作和表象来表达,图画便成了他们最有效的交流形式。儿童画不仅表示意中之物,也多少有点像所画的对象。10岁往常的儿童尤喜爱画人物,现以人物画为例,分析儿童画定型期的特点。

(1)蝌蚪人。儿童最早画出的人是一个近似的圆形下面加上一两根线条,即成人形(见图4-2)。

(2)渐益完备的正面人。“蝌蚪人”面部画上几个小圆圈,代表五官,以后躯体各部分增加,渐成完备的正面人(见图4-3)。把人和物都画成正面,是儿童画的普遍特点,房屋的门也是正朝着画的作者。

(3)侧面人。正面的躯体加上侧面的头部,标志着侧面人的诞生(见图4-4)。

图4-2 各种“蝌蚪人”

图4-3 渐益完备的正面人

图4-4侧面人的出现

以后,儿童画的人物出现一些动作。5岁儿童的绘画有了明显

的不同。绝大多数画出的东西能依据一般的规则,如出现了表示天空或地面的基线。儿童年龄越大,这条基线也越明确。最大的变化是画人时出现了躯体,手从躯体长出,而不是从头部伸出,手指开始出现,尽管数目也许不准。大都能画出头发。儿童不断尝试着各种画法,最终形成自己的绘画模式。定型期是儿童自主绘画的黄金时期,他们能够自由表达,大胆制造和尝试,既不为技术的限制而踟蹰,也不因批判自己而自馁。

(四)写实期

大约十岁左右,儿童通过训练,学会用写实的眼光观看事物,正确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光线的明暗,注意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画面的布局结构等。关于大多数未能得到良好训练的儿童来讲,前期的那种天真烂漫的自信慢慢消逝,画笔也离手而去,绘画水平固结在定型期。大多数未经良好美术训练的成人终身就停留在定型期或写实期的开头时期,而达不到专业水平。

关于儿童绘画的划分的进展时期,黄翼告诫我们:“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方法,不可过于拘泥。因为演化的历程,大差不多上赓续渐进,天衣无缝,没有截然的时期的。儿童的绘画也不例外。因此有时一张图画,能够介于两个时期之间,不易断定当归入何段,也能够同时具有不止一个时期的特色。”黄翼著:《儿童绘画之心理》,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3~4页。

老一辈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也是我国儿童审美心理进展研究的开拓者。他的《儿童心理研究》

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部开拓性和奠基性著作。

陈鹤琴的理论核心是把儿童的绘画看作是表情达意、反映客观现实的有效工具。他指出,随着生活经验的累积,儿童的时空观念等逐渐进展起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他的语言也丰富起来了,他的思维能力包括一切的高级神经活动也相应地得到了进展。因此,绘画的进展也是紧随着这些能力的进展而进展的。

陈鹤琴依照对自己儿子的画所作的追踪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1)儿童的图画进展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陈鹤琴认为,儿童图画的进展体现出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的积存表现为感知、绘画技术和生活经验的增加;质的变化表现为儿童绘画在不同时期所能表现的事物的特征。陈鹤琴认为,他对儿童画进展的四个时期的划分与外国研究者的划分方法大致是相同的。这讲明世界各国的儿童的心理进展过程是一致的,然而儿童绘画时期划分的年龄是各有不同的。

(2)儿童先会画线,后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点。陈鹤琴用物理学原理和绘画时儿童的坐姿、画姿来解释儿童什么缘故先会画线,然后用弧线与圆的联系来解释什么缘故从画线进展到画圆,最后用儿童手臂的大肌肉的进展比手腕的小肌肉进展早,来解释儿童什么缘故不是先会画点,后画线,而是先会画线,后会画点。

(3)儿童的感知认识先于绘画技能的增进。陈鹤琴指出,儿童的绘画技能在早期依旧远远地落后于他感知水平的,到后来,

他的技术水平与认识水平逐渐接近,到最后二者间的距离就更加缩短了。在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技能和他的认识水平是相差专门远的。到象征期儿童的绘画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到了定型期,他的绘画技能就逐渐接近他的认识进展水平了。在那个时期,他常常画他所明白的而不画他所看见的。这种现象到了写实期就差不多上消逝了。在写实期他的技术和认识就更加接近,慢慢地能画出他所实际看见的了。

(4)儿童从图画中反映的是印象最深的客观现实。陈鹤琴认为,许多儿童选择的图画差不多上依照他们的主观印象来决定的。因此常有某些东西在逻辑上有专门大的意义,而由于儿童认为不重要而忽略了。而不重要的小节和全然看不到的东西却占了重要的地位,这确实是什么缘故有时候从成人的眼光看来,儿童的图画十分奇特的缘故之一。

(5)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是儿童绘画技能的基础。陈鹤琴依照自己儿子的经历,认为儿童与自然界接触的机会越多,生活经历越丰富,他的绘画技术就会提高更多。

三、学前儿童绘画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

儿童的绘画除了与制造性紧密相关之外,还与许多其他心理活动紧密相关。这些相关的心理活动有情感、言语活动、信息加工、智力进展和概念形成等等。

(一)绘画与情感

所有的美术活动都具有宣泄情感的功能。运用绘画发泄自己

的情感,是儿童常用的方法。人们经常把儿童绘画看做一种游戏,事实上,儿童绘画除了游戏的功能外,最重要的是宣泄情感。例如一个膝盖受伤的女孩在画一个人时,把腿画得长长的,并在一条腿上涂上一个黑圈圈,并向询问的成人解释道:“她膝盖上受伤了,结了一个大疤,”她卷起裤腿,露出受伤部位,“你看,跟我一样。”有研究发觉,在家庭中受到关爱的儿童比那些在家庭中缺少关爱的儿童更倾向于用图画来表现家庭。可见,每一件可能发生在儿童周围的情感事件,都会在儿童画中得到反映(见信息栏4-2)。

信息栏 4-2 她是会哭的

下面是一位学前教育研究者对某幼儿园大班一节美术课的真实记录。

教师安顿全班幼儿坐好以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戴头饰的女孩的头像。她先用白色粉笔打好框架,然后再用彩色粉笔涂颜色。教师作画的时候,背对着幼儿不时讲上几句:“哪个有声音?等一下我找他!”每一次话音一落,教室里就安静一会儿。教师画完后,对全班幼儿讲:“今天我们的美工课要学一种新本领,画一个戴头饰的小姐姐。你们看,像老师如此先画出框架……”教师边讲述边板演画头像的步骤。在画到头像的嘴巴时,教师没有言语,只是在黑板的空白处画了一段向上弯的曲线,表示女孩的嘴角向上面翘,在微笑。讲解完毕,教师依次发给每个小孩一张白纸、一盒水彩笔,让小孩们按照黑板上的示范学习画画,然后

走出教室。小孩们边画边交谈,起初是嗡嗡的小声,不一会儿,音量逐渐加大。15分钟后教师回到教室,吆喝一声:“如何这么大声音!”教室里又重新安静下来。教师便挨桌看每个小孩的画。当他看到男孩GP的画的时候,皱了一下眉头讲:“你如何搞的!你看看黑板上的小姐姐,嘴角是向上弯的,是快乐的。你如何(把嘴角)画成向下弯的、哭泣的呢?”GP咬着手中的水彩笔,来回摇晃着自己的小椅子,没有答话。教师大概并不期待GP对她的问话作出回答,迅速转过身去重新拿了一张白纸放在GP的面前,“看认真了,认真些!重画!”顿了一顿又加上一句:“这幅画是要给(你)爸爸妈妈看的。”讲罢,教师又去检查其他小孩的画去了。GP没有讲话,对邻座的JJ吐了一下舌头,趴在桌上按照教师的要求重新画女孩的头像。课后,研究者与该教师有一段对话。

研究者:“您觉得GP这小孩做事不太认真?”

教师:“是的。我教了这么多年(十年)发觉有一个特点──小班的小孩做事是最认确实,最听话,你教他做什么如何做,他就按你讲的去做,(年龄)越大越不听话。”

研究者:“GP刚才画了一个哭脸。”

教师:“对!你讲气人吧!你让他画个笑脸,他非和你对着干。真气得你胃疼!”

那么GP什么缘故要画一个哭泣的女孩的头像呢?研究者利用观看的间隙,在水槽旁找到正在洗杯子的GP。研究者走过去,

一边洗手,一边和GP搭话:

“GP,我觉得你刚刚画的那个哭泣的小姐姐的头像画得专门好。”

GP抬眼望了研究者一下,目光中流露出惊奇,继而又转成羞涩的神情,默不做声,接着洗他的杯子。

“那个小姐姐如何会哭的呢?”研究者接着问道。

GP没有抬头,只是轻声讲了一句:“她是会哭的。”随后,拿起洗好的杯子快步离开盥洗室。

──刘晶波著:《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112页。

(二)绘画与言语进展

儿童的绘画活动与言语活动有以下几种联系方式:(1)边画边讲和边讲边画,即儿童一边绘画,一边嘴里在讲些什么;(2)依照听到的故事来画画;(3)给画好的图形命名,即当成人问他画的是什么东西时,他能讲出所画图形的名称;(4)依照所画出的图形、图画讲故事,即依照儿童自己所画的图画,来讲述与图画有关的故情况节。通过这些形式,儿童的绘画活动就与言语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幼儿园里,尤其是大班的儿童专门热衷于用图画记录事件的通过,并对每一张图画所反映的故事能绘声绘色地讲将出来。因此,儿童的绘画不仅有利于他制造性的发挥,而且也促进了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活动。图形与命名的结合促进了儿童概念的形成;依照图画讲故事促进了儿童口头表达能力的

进展;依照听到的故事画图画促进了语言符号与图形的相互转化;边讲边画有利于绘画活动的自我操纵。

(三)绘画与信息加工

在儿童的早期,由于言语能力还比较低下,加之儿童的信息要紧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形象信息,因此,能够推断,儿童的视觉加工和表象加工一定十分活跃。又因为儿童的绘画要表达或创作内心的事物表象,因此,儿童的绘画活动也必定要促进儿童的表象加工。如此,儿童对视觉的信息加工和对事物表象的认知加工,必定会促进儿童形象经历、再造想象和制造性想象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形象经历能力、表象概括能力、再造想象能力和制造想象能力的进展。

(四)绘画与智力的进展

早在1926年,古迪纳夫(F.L.Goodenough)研究用自编的“画人测验”的结果和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所测得的智

商之间的关系,发觉相关甚高。有的研究还表明,在儿童的绘画中具有制造性才能的儿童在学校的功课方面成绩甚优。也有研究表明,低能儿童的绘画明显地劣于常态儿童的绘画。近期的研究(孔起英)表明,儿童绘画的进展时期的特征与皮亚杰的儿童智慧进展时期论中的时期特征有高度的一致性。

这些研究都充分地讲明,儿童的图画能够反映儿童的智力水平。如此,我们就能够用儿童图画来测查儿童的智力,也能够用儿童的绘画来鉴不超常儿童和低能儿童。至少能够用儿童的绘画

测验作为鉴不的辅助手段。这就为儿童心理的进展研究提供了另一种研究方法。由于,儿童绘画的稳定性比一般的智力测验中的口头表达强,因此,儿童绘画测验的可靠性可能比一般的智力测验中的口头测验项目更可靠。这确实是儿童绘画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所在。

(五)绘画与概念形成

儿童的绘画有助于儿童的事物概念的形成。儿童最初形成的概念是“形象概念”,即事物的表象。在形象概念的形成和进展过程中,差不多有了对形象信息的对比、抽象和概括。形象概念的进展早于抽象概念。因此,在儿童的早期让他们绘画,将有助于儿童形象概念的进展。形象概念是抽象概念的基础,形象概念也有助于向抽象概念的过渡和抽象概念的形成。另外,由于儿童的绘画活动伴随着言语活动,能够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不同信息加工功能的相互协调,因此,儿童的绘画活动会促进儿童大脑的整体进展。

四、如何读明白儿童画

儿童画是有含义的。读明白儿童画不仅有助于了解儿童,也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下面结合俄罗斯学者巴尔坎

(Α.Баркан)的一项研究[俄]巴尔坎著,王楠译:《如何读明白你的小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页。,分析如何读明白儿童画。研究者要求学前儿童和学龄初期儿童以“我的家”和“我想要的家”为题作画,然后分析儿童作品的内

涵,十分有味。

(一)作画的顺序

研究者发觉,通常,儿童听到绘画主题后立即画上家庭的所有成员,然后再补充细节。儿童所画的第一个人通常是最爱他的人,或在他看来是最重要、最权威的人。假如儿童认为自己最重要,他会把自己先画上去。图画中其他成员的先后次序反映了他眼中家庭成员的地位。假如儿童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视、被遗弃,他就会最后画上自己。假如儿童不记得画上父母和自己,或者先画一些次要事物然后再画人,或者把家庭某个成员最后才画上去,可能反映儿童对家庭感受不舒服。

(二)形象的大小

一个人在儿童画中越高大,就表明那个人在儿童心中越有威信、越重要。假如一个人在儿童心目中威望专门低,他就被画得专门小。自认为自己是家庭中心的“偶像派”儿童,会把自己画得比父母还要大。自我感受不良的儿童,往往把自己画得专门小、专门不起眼(见图4-5)。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配备了网络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重点的系统辅导和专业知识领域的适度拓展。此处,配备网络教学资料包括:IP课件10学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 3.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中央电大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提倡联系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 第三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小学音乐教师参加培训后的心得体会(通用)

小学音乐教师参加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师参加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20xx年12月11至12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福建省薄弱学科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学习,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聆听专家老师们精彩的讲座,与专家及本省的同仁面对面的观点交流,经验分享,使我在教育科研方法、课堂教学艺术、教研活动形式等方面都获益匪浅。 一、更新观念摆正心态 这次培训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很充实。期间共听了15场专题讲座;5节典型的课例观摩。无论是讲座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老师们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而精辟,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 老师们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品质的“文化大餐”。尤其是听了陈秀鸿老师的《教师师德新探》、张含功老师的《音乐教师与教育科研》及林家凌老师的《音乐教育新体系》,令我们受到一次教育的洗礼,精神的震撼。张老师的语言幽默、诙谐、生动,从他的举手投足中让我们感受到他朴素的人格魅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听他们讲座真的是一种精神享受。 二、专业知识,得以提高 在转变观念,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老师们从实际工作中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入手,主要讲解了音乐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的《音乐教学设计及片段教学研究》、刘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李小瑜老师的《图谱教学法》的讲座。 李老师针对如何上好结合图谱进行音乐教学课,把自己多年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倾授给我们,让我们做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吴蔚老师为大家讲解了的教学设计流程,通过观看片段教学的录像,让大家对教学设计的手段和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2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教儿童歌唱时,坚持要求正确的咬字吐字,能促进儿童_________的发展。 2.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应该同时兼顾_________和曲调两个方面。 3.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时必须陈述_________行为。 4.在音乐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促进幼儿_________的健康。 5.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认为:音乐是人类对_________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映。 6.韵律动作可分为三类: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_________。 7.与演奏打击乐器有关的一般技能主要有:用自然协调的动作演奏;奏出适中的音量和_________;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使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相协调。 8.在常规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中,同音色组的乐器在空间安排上应该_________。 9.音乐的起源是一个多元的,不断分化和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10.音乐教学活动的时间,是既有限定又有弹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活动中要更多注意的,不应是钟表所显示的实际时间,而应是幼儿行为所显示的_________时间。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 A.音乐感的发展 B.学习能力的发展 C.全面发展 D.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2.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 ) A.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B.示范和讲解的方法 C.分句欣赏的方法 D.反复练习法 3.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4.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A.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 C.方法和谐 D.评价和谐 5.在韵律活动中使用道具,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道具新颖有趣,使用技巧复杂亦无关紧要 B.增强儿童的美感,引发想象、联想 C.尽量为儿童提供现成的道具 D.教师应花较多精力设计道具 6.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木 D.奥尔夫 7.歌唱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然掌握,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主要是由于( ) A.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 B.通过语言交流找准了发声位置 C.通过视觉、触摸觉交流了解了发声方法 D.发声练习 8.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9.教师在韵律活动中为发展幼儿个性所使用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培训课程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人类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另一套符号系统。对学前儿童来说,最容易接受的一个信息交流途径就是音乐。认真从事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就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音乐发展心理学家哈格里夫斯,英国的心理学家舒特——戴森,美国音乐心理学家戈登等人。 (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舒特——戴森) 0——1 岁,对音乐作出各种反应 1——2 岁,自发的、本能的“创作”歌曲 2——3 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的唱出 3——4 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果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 4——5 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 岁,能辨别理解响亮之声和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式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 6——7 岁,在唱歌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乐好听 (二)对音乐的反应 穆格于1976 年对6 个月——5.5 岁的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 、6 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主动的对音乐作出反应,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音乐。表现为他们会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并作出高兴乃至惊喜的表情。 2、6个月——1 岁,伴随音乐,儿童会连续的晃动身体。但在这个阶段早期,婴儿可能只是对纯音响作出反应,到一周岁时,才会对较鲜明的节奏作出相应的反应。 3 、1 岁左右儿童开始发声的唱歌,这种唱歌称为“咿呀之歌”。 所谓咿呀之歌,它是一种类似说话和简单的歌唱,其特点a、有变化的音高b、用一个元音或很少的音节唱出的c、在音节系统和节奏组织上还是不定型 的、杂乱的,停顿只是呼吸的需要。 注意:当听到咿呀之歌时,大人要高兴的看着孩子,模仿孩子的声音和唱法,让孩子与你产生目光对视,这样会促进孩子以后有意识的去唱。 4、1 岁以后的儿童对声音刺激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明显增加。1.5 岁左右的儿童已有试图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协调的迹象,同时也表现出与大人一起跳舞的意向。 5 、在3 岁以前,动作与音乐的协调能力逐渐提高。3 ——4 岁时,儿童在边唱边做合乎歌曲内容的表情与简单动作方面有所发展,说明歌表演和游戏是这个时期幼儿音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为结合区里的“读书让我更有魅力”活动,上周五我们幼儿园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许多老师都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我也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后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许卓娅老师的着作。书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实际操作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再次拜读许老师的这本着作,对于许老师在打击乐方面的阐述使我感触颇多。尤其是第二章第二节第三小段,关于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书中阐述的孩子演奏乐器能力的发展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正象许老师所说,对于一些用软绳穿起来的碰铃孩子们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种主要靠小肌肉来演奏的乐器,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高。那在孩子的演奏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不能很好的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绳子的顶端,而总是用手捏住碰铃的根部,造成碰铃悦耳动听的音色出不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除了一遍遍的示范,还可以让幼儿倾听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错误的演奏方法演奏出的音色有什么不同,通过反复的教育和练习,孩子们肯定能够逐步学会用小肌肉来演奏乐器,而且,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们自然会熟悉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也了解了用什么样的演奏方法才能使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更好听。 还有对孩子们在演奏打击乐作品中的创造性表现进行的阐述。许老师说,随着儿童对音乐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经验日益扩大,感知能力逐步增强,理解体验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对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表现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丰富,与运用这些要素来进行创造性表现的热情和能力也越来越强。对这一点,我是深有认同。以前在班里刚开始开展打击乐的演奏活动时,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不强,对演奏过程中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的把握总是让人非常失望。稍微慢点的乐曲,他们就会抢拍,快点的乐曲速度也总是更不上。 更别提对音乐中力度和音色的把握。演奏出来的作品既机械又枯燥,充其量只能是说给乐曲打拍子。正象许老师说的,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经验太少,理解体验的能力才会上不去。为此,大家可以利用时间,开设音乐欣赏活动,注意调动孩子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比如听到欢快的乐曲,可以引导他们去尽情的用身体用乐器去体验音乐的欢乐。听到悲伤的乐曲,让他们静静体会,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用打击乐演奏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多倾听自己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的音色,并集体讨论那一种方法演奏出来的音色最好听,最符合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相应的他们在演奏过程中对音乐的把握,也会有很大进步,对音乐演奏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强。 感谢您的阅读!

小学音乐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

小学音乐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学习 总结 从七月十日学校传达了教委的通知参加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晚上我就进行了注册,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必修课程,又看了选修课程,越看越觉得有必要认真研读。通过几十天的认真有效研读、看视频、写研修日志、写学习心得、学习收获很大,现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一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1、“备课”不等于“背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要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干预。在教学过程中,则应关注学情,准确把握“生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3、重视教师的第二次备课“课后备课”。必须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细心记录学生的反映,

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关注学生主体,合理使用媒体课件,有效辅助教学。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3、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4、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拥有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具有更加全面的专业能力,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学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音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间接的艺术。 2、世界流行的儿童音乐教育流派主要有奥尔夫体系、达尔克罗兹体系、柯达伊体系、铃木体系、综合音乐感体系。 3、歌唱活动中培养创造性的创编活动形式主要有创编歌词、创编动作。 4、幼儿歌唱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歌曲、歌唱形式、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三部分。 5、韵律活动教学中一般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示范、提问、退出、反馈。 6、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实践的基本内容分为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以教育为本位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和以_音乐为本位_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两种。 8、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9、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试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10、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和__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作品_ 两种形式。 11、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方面。 1、关于音乐起源的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 3、音乐欣赏活动的材料是指音乐作品和辅助材料。 4、“多通道参与”主要有视觉辅助材料参与、动作辅助材料的参与、言语辅助材料参与三种参与形式。 5、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10、音乐才能主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1、音乐是社会审美生活的。 2、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的特点。 3、80年代至今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体现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和特点。 5、歌唱教育活动中节奏感培养的具体方法有、、、 和。 7、音乐能力主要是指、、、和。 1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发展性原则强调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从而促进其发展。 2、音乐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首先,音乐是,同时,音乐也是,其次还是和。 4、是培养旋律感和内部听觉表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6、系列层次活动是以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它主要是针对而提出的,而预知学习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提出的。二者紧密相联系: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才能使用,也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的实施中才能达到。 7、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中,最先发展的是。 8、韵律动作包括基本动作、和三种。 1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计划性原则是指评价应。 二、概念题:(每题4分,共16分) 1、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3、系列层次活动----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可以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种节奏、一种舞步、一个音乐游戏或一种音乐知识技能等)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记录

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记录 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 音乐教学的历史发展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巩固、布臵作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在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一些如音乐教师没有转变教学方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缺失等问题与困境。音乐新课程的目标强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音乐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作用(课标中对三维目标也作出了解释),但是在音乐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学生不愿意学,学校其他学科教师不重视,学生家长漠视等现实而具体的问题。面对如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培训课程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进展 音乐是人类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另一套符号系统。对学前儿童来讲,最容易同意的一个信息交流途径确实是音乐。认真从事儿童音乐能力进展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就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音乐进展心理学家哈格里夫斯,英国的心理学家舒特——戴森,美国音乐心理学家戈登等人。 (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进展的一般年龄特征(舒特——戴森) 0——1岁,对音乐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的、本能的“创作”歌曲 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的唱出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假如现在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能够培养绝对音高感 4——5岁,能辨不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能辨不理解响亮之声和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式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 6——7岁,在唱歌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乐好听 (二)对音乐的反应 穆格于1976年对6个月——5.5岁的儿童的音乐能力进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6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主动的对音乐作出反应,而不再是被动的同意音乐。表现为他们会转向发出声音的地点,并作出快乐乃至惊喜的表情。

2、6个月——1岁,伴随音乐,儿童会连续的晃动躯体。但在那个时期早期,婴儿可能只是对纯音响作出反应,到一周岁时,才会对较鲜亮的节奏作出相应的反应。 3、1岁左右儿童开始发声的唱歌,这种唱歌称为“咿呀之歌”。 所谓咿呀之歌,它是一种类似讲话和简单的唱歌,其特点a、有变化的音高 b、用一个元音或专门少的音节唱出的 c、在音节系统和节奏组织上依旧不定型的、杂乱的,停顿只是呼吸的需要。 注意:当听到咿呀之歌时,大人要快乐的看着小孩,模仿小孩的声音和唱法,让小孩与你产生目光对视,如此会促进小孩以后有意识的去唱。 4、1岁以后的儿童对声音刺激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不同类型的躯体活动明显增加。1.5岁左右的儿童已有试图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协调的迹象,同时也表现出与大人一起跳舞的意向。 5、在3岁往常,动作与音乐的协调能力逐渐提高。3——4岁时,儿童在边唱边做合乎歌曲内容的表情与简单动作方面有所进展,讲明歌表演和游戏是那个时期幼儿音乐活动的要紧形式。 6、4——5岁,对音乐上的躯体反应减少,儿童能坐下来听音乐的可能性增加(增加了思想上对音乐的反应),同时在更广泛的活动中会利用这些反应,进行富有想像力的表演和在音乐活动中增进与同伴的友谊等。 (三)儿童唱歌的进展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卷A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A.内容 B.目标 C.技能 D.手段 2.系列歌唱教学方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让幼儿较好地理解歌曲 B.让幼儿熟练地掌握歌曲 C.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D.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获得实际发展 3.幼儿园音乐角的活动目的主要是() A.进行系统音乐学习 B.进行自发音乐实践活动 C.进行音乐共享交流活动 D.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4.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和音乐相协调一致的能力() A.乐器操作能力 B.随乐能力 C.合作协调能力 D.创造性表现能力 5.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一步骤是() A.选择教育目标

B.确定教学方法 C.制定教育目标 D.创设教育环境 6. 1900年创立“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 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方式是() A.角色的进入 B.角色的退出 C.角色的保持 D.角色的示范 8.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其基本特征之一是() A.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B.音乐是视觉的艺术 C.音乐是语言的艺术 D.音乐是空间的艺术 9.为3-4岁儿童选择配器方案时,一般宜在() A.乐句之间变化音色 B.乐段之间变化音色 C.乐句之中变化音色 D.乐段之中变化音色 10.集体舞蹈的教育重点在于适应空间变化和() A.人际交流合作 B.掌握基本舞步 C.感受音乐节奏 D.体验舞蹈风格 二、概念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2、创编歌词活动: 3、在幼儿的音乐学习中,“配器”主要是:

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 金秋十月,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第一期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此次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培训内容较为丰富。我们跟着老师从《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入手,学习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手风琴的初级教程、彝族歌舞和小学合唱教学等内容,参加了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多彩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十天紧张而有意义的学习,使我对小学音乐教学知识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感觉到小学音乐教学与语文、数学教学的不同,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将遵循新的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的身体和思维真正地“动”起来。我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各种能力。 通过观摩专业的音乐教师执教的音乐课,让我对小学音乐教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她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如何上好小学的音乐课,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老师。通过听课,让我看到了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自然而亲切的教态、流畅优美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也要向她们学习,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和热爱的老师。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名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4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 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 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 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 1

[北京师范大学]18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离线作业

离线作业试卷 一、单选 1.不属于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是: 分值:7 A.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B.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C.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D.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2.下列不属于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分值:7 A. 首调唱名法 B. 柯尔文手势 C. 体态律动 D. 固定音名唱法 3.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学习应该遵循的过程为:分值:7 A. 听-感受(情感体验)-动作-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B.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C.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即兴创造-分析-读谱-写谱-表演 D.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分析-感觉-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4.幼儿音乐目标的制定,首先是把( )作为依据的。分值:7 A. 幼儿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B. 幼儿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特性 C. 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D. 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5.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为: 分值:7 A. 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B. 传授或教化的关系

C. 互动、对话的伙伴 D. 单纯教育的实施者与接受者 6.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不恰当的是:分值:7 A. 注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相结合 B. 按照主题、课程形式、大纲所要求的能力发展等某个维度来编排课程 C. 注意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与幼儿音乐能力训练的结合 D. 注意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7.教师想要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或某一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可以采用( )方法。分值:7 A. 谈话法 B. 测验法 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法 8.培养区别声音的能力(听辩能力)的最佳时段是在( ) 分值:7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9.对幼儿来说最好的音源是分值:7 A. 录音机或CD等音像设备 B. 教师或家长的哼唱 C. 同龄人的哼唱 D. 哥哥姐姐的演唱 10.当教师想要反思自己音乐教育活动组织与引导,同时又想得到旁观者的反馈时,适宜采用( )评价方法。分值:7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解读(32) 一、范围 (一)音乐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的课程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本部分内容的表述框架,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评价建议。 (二)音乐课标解读。 二、题型 (一)填空(23)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包括四个教学领域。其中,“感受与鉴赏”领域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和音乐风格与流派;“表现”领域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

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创造”领域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包括音乐与社会文化、音乐与姊妹艺术以及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4.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评价必须遵循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5.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 6.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可以用“三个相结合”来概括,这三个相结合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7.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应。 8.为保证《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9.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

全国2005年04月0039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是() A. “弹”出去的 B. “推”出去的 C. “打”出去的 D. “爆发”出去的 11. 下列关于“选择韵律活动中的音乐作品”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接到参加培训的通知是在开学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上午,颇感意外。一是才刚开学,我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才刚开了个头;二是上学期四月刚参加过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里的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培训,才时隔不久。15日,真的要感谢学校领导又给了我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 9月14日上午8:30分,开化音乐教师一行8人来到了衢州中专教育培训中心,大家都期盼着这次培训能给自己带来收获。果然,一来到教室里,黑板上大大的几个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欢迎乌克兰专家光临指导!”就让我们激动不已。难道是有国外的专家来?是给我们授课还是讲座呢?带着猜测我们静静的期盼着。不一会儿,市教研员祝老师领着三位“老外”走进了教室。原来是尼娜,浙师大的合唱指挥教授,在今年的青歌赛上我就在电视上见过她,钢琴伴奏是她的女儿,还有一位是她的学生兼翻译。尼娜一进教室,就用她那并不熟练的中文告诉参加培训的老师,按照高、中、低三个声部重新排位,并用很快的速度听了每一位男老师的音色,分了男高和男低。尼娜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劲十足。接下来就开始练声了,一条接着一条,不留一点空隙的练习着,让人不来劲都不行。pxzj/(培训总结)尼娜告诉我们练声曲虽然小但也是音乐,要把它当成是最美的音乐去唱,是啊音乐不分大小,只要你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尼娜给我的第二印象——热爱音乐。王洛宾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和舒伯特的《小

夜曲》是尼娜为大家挑选的两首合唱曲,令我敬佩的是尼娜能够把一首纯粹的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演绎的如此到位,做为一位中国人特别是一位音乐教师我们都自愧不如。在尼娜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不分国籍不分民族,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都能用音乐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下午是尼娜女儿的钢琴讲座,这位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已经在中国工作了四年,有着精湛的钢琴技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她给我们介绍了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问题,怎样选择练习曲、复调曲和乐曲,怎样通过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阅历来把握音乐的风格,以及在教学中要学会一节课抓住一个重点来练习等等,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大学时代在专心的聆听着自己最喜爱的专业。几位胆大点的音乐老师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马上向她拜了师,当场演奏起来。参加工作以来,这是第一次有回到课堂学习专业体会当学生的感觉。从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界定来看,音乐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等。音乐教师只有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勤学多练,才能让所学专业为教育教学工作添彩。 第二天上午,大家观摩了常山的胡胜春老师和衢一中的黄日新老师的两堂音乐欣赏课。胡胜春老师的歌声和黄日新老师的琴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音乐课堂中教师善用专业特长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下午我们又见到了杭州胜利小学副校长、浙江省特技教师吴瑶香老师。吴老师是我们衢州音乐教师崇拜的偶像,她的音乐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同时也能深深的吸

最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无锡市新光幼儿园俞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許卓娅老师的著作。书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实际操作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再次拜读许老师的这本著作,对于许老师在打击乐方面的阐述使我感触颇多。尤其是第二章第二节第三小段,关于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书中阐述的孩子演奏乐器能力的发展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正象许老师所说,对于一些用软绳穿起来的碰铃孩子们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种主要靠小肌肉来演奏的乐器,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高。那在孩子的演奏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不能很好的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绳子的顶端,而总是用手捏住碰铃的根部,造成碰铃悦耳动听的音色出不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除了一遍遍的示范,还可以让幼儿倾听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错误的演奏方法演奏出的音色有什么不同,通过反复的教育和练习,孩子们肯定能够逐步学会用小肌肉来演奏乐器,而且,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们自然会熟悉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也了解了用什么样的演奏方法才能使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更好听。 还有对孩子们在演奏打击乐作品中的创造性表现进行的阐述。许老师说,随着儿童对音乐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经验日益扩大,感知能力逐步增强,理解体验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对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表现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丰富,与运用这些要素来进行创造性表现的热情和能力也越来越强。对这一点,我是深有认同。以前在班里刚开始开展打击乐的演奏活动时,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不强,对演奏过程中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的把握总是让人非常失望。稍微慢点的乐曲,他们就会抢拍,快点的乐曲速度也总是更不上。更别提

小学音乐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个人发展规划 一、自我分析: 转眼间我已经是一个从教十年的音乐教师了,从事小学音乐一线教学工作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这些年来已有了一些成绩,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帆风顺的,但我却感到自己的发展进入了“高原期”,就象处于长跑中的“极限”,以往的成绩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前进的步伐却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局限而慢慢减速。只有冲出“极限”、超越自我,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迎来更灿烂的明天。怎样才能冲出这一“极限”呢?我认为必须找到自身的不足,对症下药。首先,我感到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其次,由于缺乏学习,造成工作中缺乏思考,无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及在科研方面还没能更深层的进行探索。 二、发展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有关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小学音乐培训的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培训的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培训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可以先来参考的心得体会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整理的小学音乐培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1 我在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进行学习,我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亲身接受了音乐教研员老师的现场指导。通过此次培训,我的感受颇深。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小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看到了教师们的严谨的教学态度,授课的专致,看到了同行们的认真

钻研与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不思进取的思想,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第三: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会按照老师的方法进行教学,贯彻好学习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在这次培训中,遵守纪律,严格执行制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该严于律己。 我相信,在聆听了老师们的专业教学后,在向同行们学习后,我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工作下,自己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小学音乐培训的心得体会篇2 今天,王霄月老师组织了一次名师工作室的教学观摩兼师徒结对子的活动,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特级教师晶日老师对一生钟爱的音乐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用爱、用力、用心的不懈努力,使我对本次教研活动有一些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活力与美在音乐中交织 第二次看薛金老师上课,再次感受到年轻的男教师那充满活力、热情,和学生之间自然的亲和之情,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给人以很舒服惬意的感觉。这种体会除了来自于老师幽默的语言、变换的教学形式、教师的全方位素养、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以外,还有的就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