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心得体会:用交往交流交融理念促进民族团结

心得体会:用交往交流交融理念促进民族团结

用交往交流交融理念促进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为宁夏提出了“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这次又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为宁夏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对标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做好宁夏发展的各项事业。特别是要对标民族团结,用交往交流交融的理念和方式,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一体”实体。不管是从炎黄时代至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还是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抑或五代十国至辽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都是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同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时期。自秦朝以来,大一统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基调,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的以中华文化为纽带的具有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由各民族交往交流到交融、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正是基于中华文明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际,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得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同体的科学判断。

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

自然界和人类的活动都充分证明,个体生命的存续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并不断交往交流互动,不断融洽地融入客观环境的,并在环境中获得自己存续的各种资源。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个体、群体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正是交往交流交融减少了差异性,增进了共同性,形成了更大范围的人们共同体。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共同体的一个阶段性的形态,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这一标志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民族关系的实现,是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民族交往是基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过程,是民族关系在平等基础上团结互助和谐的过程,通过增进交往,各民族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民族交流是实质,各民族在生产、生活、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加强交流,才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谅解,取长补短,不断缩小彼此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民族交融是核心,但不是强制融合,更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包容多样性、增进共同性。所以,我们要把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差异性和共同性是赋予民族实体的两大鲜明特征。正是由于差异性特征的存在,人类由此分为不同的族群,也正是共同性特征的显现,人类在趋向于共同体。所以,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遵循共同性增进的民族发展规律,还要认识到差异性并非不可逾越,共同性

不会一蹴而就。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就是尊重各族群众的选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在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各民族都不能以自身的好恶来对待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经常讲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不等于固化差异,对民族成员间自然而然的接近不支持、不引导,反而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民族差异,强化不同,认为这样才是团结和尊重,这种观点和做法是在构筑民族间的界墙,固化民族身份,与大势背道而驰。我们要认识到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加深,差异会有所减少,共同性会不断增进,这是不可逆的民族发展趋势和规律。当然,也要认识到差异性的减少不是人为的、强制的,而是各民族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自然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进程。

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是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既是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活动的自然选择,也需要人们创造和优化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优化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提。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在开发区建设、棚户区拆迁改造、居住社区建设等领域以各族群众相互嵌入的方式对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进行优化,是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机会和条件,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弘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