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

郑怡1010157010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

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

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

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

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结构的联系能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通

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求知与探索“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2、实验探究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二)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五、教学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1、设计初衷;

学生在运用时往往很容易观察到共性,但却对个性的发现有所缺失。在学习中的直接表现就是机械地套用。于是,教师对同性的总结,个性的提点就成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重点。

基于以上考虑,以展示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元素化合价、演示碱金属以及卤族元素性质实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讨论,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在得出结论以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元素周期表,并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元素周期律以及其他类似方面知识

2、流程图:

↘↙

六、教学过程

22HI

思考是否其他主族也具有类似的递变性质,过渡金属呢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课本上看,似乎很好理解,但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并能真正即很好的运用就不那么容易了。往往是理论性的结论都理解,真正操作起来却道路曲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最优化的启发和引导,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上面,并结合一定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与实验数据结论,并且能掌握类似地寻找共性,发现特性的方法。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 郑怡1010157010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 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 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 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 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结构的联系能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通 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求知与探索“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亲手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 [师]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

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 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 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104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 [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 行里。 [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投影练习]已知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 [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 [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两个概念。 [板书]四、核素、同位素 [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 [投影展示]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称 ①1 1H 氕(H) ②2 1H 氘(D) ③3 1H 氚(T) [问]1 1H、3 1 H分别表示什么 [生]1 1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的原子;3 1 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3、质子数为1的原 子。 [师]根据第一节所写内容,填写表中空白。 [请一个同学把答案填写在胶片上] 答案: 10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第1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 2、第2 课时前,教师绘制“ⅦA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并布置学生完成。 3、第3 课时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40907063 丁胜根)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2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与族的概念。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谈周期表的结构完成本节课。 3.确定位置和结构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通过自行设计,掌握元素周期表 难点:确定位置和结构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问或学生发表意见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周期 三长三短一不全,七周不全还待填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二)族 7主、7副、0族、第八族 包括:主族(A)、副族(B)、第VIII族和零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第1-2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都有哪些规律?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一个表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板书】元素周期表 【设疑】至今为止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着100多种元素。 【指导看表】浅绿 -----?金属 绿色 -----?非金属 【提出目标】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 1、这些元素时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到对应的位置呢?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结构。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看元素周期表 【提问】谁来总结第一个问题? 【小结】表由横行、纵行构成 周期族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板书】(一)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三长三短一不全,七周不全还待填”

【讨论】教材104 页5-11表,介绍镧系、锕系元素及超铀元素概念 【板书】(二)族 包括:主族(A)、副族(B)、第VIII族和零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各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主族在中间,副族夹两边; 零族最右边,Ⅷ族最中间 练习 1、已知S的电子结构示意图为,写出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第三周期最外层有5个电子是那种元素? 3、第六周期第ⅧB的元素名称是 【小结】周期表的结构: 族的种类、数目和具体位置(七主、七副、零族、第八族) 周期的种类、数目和具体位置(三短、三长、不完全) 掌握前20号元素、七个主族和零族元素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背景是什么?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编制是否是完全归功于门捷列夫? 3、门捷列夫总结出的元素周期律是否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律? 4、门捷列夫在研究的过程中,最突出的两大贡献是什么?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 ●教学过程 【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 (1)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 (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探究】你能否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 要求: 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 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设计1:设计2: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讨论】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 【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课件展示】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讲述】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叫做短周期,四至六周期叫做长周期,第七周期由于没有排满叫做不完全周期。 【探究】观察周期表的结构,归纳填表: 【讨论】根据上述填表和周期表的观察思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结论: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4课时作业

第 1 节 元素周期表 第 4 课时 1.下列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熔沸点最高的是 A .锂 B .钠 C .钾 D .铯 2 .物质燃烧时,火焰呈紫色的一定含有 A ?钾原子 B ?钾元素 C ?钾离子 3.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 错误的是 (a )与水反应比钠剧烈;(b )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 吸收 二氧化碳;(d )它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的相同; 4.下列有碱金性铷(Rb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灼烧氯化铷时,火焰有特殊颜色 B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C .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 .氢氧化铷是弱碱 5.将 6.2g 钾钠合金投入足量水中, 则合金中 K 和 Na 物质的量比 为 A ) 1:1 ( B ) 1:2 ( C ) 2:1 ( D ) 3:1 6.某合金含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取 况下)则此合金的另一种碱金属可能是 A 、铯 B 、钾 C 、 钠 D 、锂 7.氢化钠(NaH )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 +1价,NaH 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NaH 在水中显酸性 B 、 NaH 中的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相同 C 、 NaH 中氢离子很容易得到电子 D 、 NaH 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 O.lmol Na 2O , Na 2O 2的混合物溶于水后,正好被 100g7.3%的盐酸中和。则原混合物中 Na 2O 与Na 2O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1: 1 B 、3: 4 C 、2: 1 D 、任意比 9.由 Na 2O 、 Na 2O 2、 Na 2CO 3、 NaHCO 3、 NaCl 中的某几种组成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足 量盐 酸,有气体放出,将放出的气体通过过量的 NaOH 溶液后,气体体积有所减少,若将 上述混合物在空 A 、只有(a ) B 、( 6和(e ) C 、(为和(c ) D 、(玄)和(d ) 姓名: ___ 成绩: ___ () () D .钾的化合物 c )它的氧化物暴露于空气中易 : e )它是还原剂 反应后用 2mol/L 的硫酸溶液 50mL 恰好中和所生成的碱, 9.8g 该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 4.48LH 2(标准状 ()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必修]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 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自己查找各种元素周期 表) [过度]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学生]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下面我们对原子的结构做进一步认识。 [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结构

质子 原子 核外电子 [过渡]下面我们先分析构成原子的个微粒的电性及其质量情况。 (投影) 表5—1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提问]从表格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 [教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 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相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提问]根据质量数的定义,可得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 [板书]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过渡]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 角标出质量数A Z X 。 [投影练习] 原子核 中子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总体教学设想: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多方式互动、多媒体展示和补充加之针对训练、课堂巩固、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原则。全方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材整体分析: 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整合ⅦA、Ⅰ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使学生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对学过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的探究,“预测金属钾的性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胶片 六、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镁带、铝片、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 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七、授课时间、班级: 2008年2月高一三班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 第1节 课时2 元素周期表 核素学案

课时2元素周期表核素 发 展目标 体系构建 1.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认 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证据推理”的核心 素养。 2.知道A Z X的含义,知道元素、核素、同位 素的含义,培养“微观探析与模型认知”的 核心素养。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出现与演变 2.原子序数 (1)含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编排原则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2)族 ①主族,共七个主族:包括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分别在周期表的第1、2、13、14、15、16、17纵行。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 ②副族,包括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和第Ⅷ族,分别在周期表的第11、12、3、4、5、6、7纵行和在周期表的第8、9、10纵行。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③0族:在周期表的第18纵行,为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的He为2),原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很难发生化学反应,化合价为零价,定为0族。 (3)常见族的别称:第ⅠA族(除氢外)—碱金属元素,ⅦA——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ⅣA、ⅤA、ⅥA族依次又叫碳族、氮族、氧族。 3.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的符号的意义 (1)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哪族?共有多少种元素? [提示]ⅢB;32。

(2)同一周期,ⅡA与ⅢA族的原子序数差一定为1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可能为1、11、25。 三、核素 1.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氢元素的原子核 原子名称原子符号(A Z X)质子数(Z) 中子数(N) 1 0 氕11H 1 1 氘21H或D 1 2 氚31H或T (1)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1H、D、T互称为同位素。 (3)核素(原子)符号 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核素(原子)表示为A Z X。 (4)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5)同位素的用途 ①146C在考古工作中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②21H、31H用于制造氢弹。 ③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育种、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等。 ④利用18O作为示踪原子探究有机反应机理。 微点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的平均值。即M(元素)=M1×a%+M2×b%+M3×c%+…(其中M1、M2…为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b%…,为各核素的原子百分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 [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2020年各种版本化学元素周期表顺口溜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助记方法,收藏起来慢慢学吧。 版本一:拼音助记版 氢(qīng) 氦(hài) 锂(lǐ) 铍(pí) 硼(péng) 碳(tàn) 氮(dàn) 氧(yǎng) 氟(fú) 氖(nǎi) 钠(nà) 镁(měi) 铝(lǚ) 硅(guī) 磷(lín) 硫(liú) 氯(lǜ) 氩(yà) 钾(jiǎ) 钙(gài) 钪(kàng) 钛(tài) 钒(fán) 铬(gè) 锰(měng) 铁(tiě) 钴(gǔ) 镍(niè) 铜(tóng) 锌(xīn) 镓(jiā) 锗(zhě) 砷(shēn) 硒(xī) 溴(xiù) 氪(kè) 铷(rú) 锶(sī) 钇(yǐ) 锆(gào) 铌(ní) 钼(mù) 锝(dé) 钌(liǎo) 铑(lǎo) 钯(pá) 银(yín) 镉(gé) 铟(yīn) 锡(xī) 锑(tī) 碲(dì) 碘(diǎn) 氙(xiān) 铯(sè) 钡(bèi) 镧(lán) 铪(hā) 钽(tǎn) 钨(wū) 铼(lái) 锇(é) 铱(yī) 铂(bó) 金(jīn) 汞(gǒng) 铊(tā) 铅(qiān) 铋(bì) 钋(pō) 砹(ài) 氡(dōng) 钫(fāng) 镭(léi) 锕(ā) 钅卢(lú) 钅杜(dù) 钅喜(xǐ) 钅波(bō) 钅黑(hēi) 钅麦(mài) 钅达(dá) 钅仑(lún) 镧(lán) 铈(shì) 镨(pǔ) 钕(nǚ) 钷(pǒ) 钐(shān) 铕(yǒu) 钆(gá) 铽(tè) 镝(dí) 钬(huǒ) 铒(ěr) 铥(diū) 镱(yì) 镥(lǔ) 锕(ā) 钍(tǔ) 镤(pú) 铀(yóu) 镎(ná) 钚(bù) 镅(méi) 锔(jū) 锫(péi) 锎(kāi) 锿(āi) 镄(fèi) 钔(mén) 锘(nuò) 铹(láo) 版本二:古诗版 青害李皮朋,探丹阳付奶。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设计思路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的关系。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如何思考,主要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事物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展现元素周期表,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学生可以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4课时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简单的碱金属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2、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知道结构决定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由原子结构理论分析推导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及方法。由实践得出理论,并由理论指导实践。 2、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3、用辩证唯物主义量变质变的观点,在本节内容中有着最恰当的体现。重点与难点: 重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结构决定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活泼的金属元素Na的性质是我们所熟知的,现象是本质的反应,宏观是微观的体现。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板书】 四、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碱金属元素 [科学探究1]请同学们看书本P5,并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 .核电荷数从Li到Cs逐渐增多。 2.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1。 3 .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2层增大到6层。 [实验1]取钾、钠各一粒,分别放在石棉网上的左、右两边,同时加热。观察实验的现象。 [现象]钾首先熔化(熔点低),先与氧气发生反应,后钠再熔化与氧气反应。 [板书]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写出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尝试的写出锂、钾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问从钾、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中,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归纳、比较法 教学媒体及教具:实验仪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卤族元素,并比较与Cl 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板书]四、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卤族元素 [科学探究1]根据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递变性,根据下表总结并推测..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 递变性:卤素随着荷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讲解]非金属性:非金属得到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非金属单质与H 2化合的难易程度; 2、非金属单质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过渡]下面我们根据对卤素性质的推测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1、卤素的物理性质 [科学探究2]根据下表,总结卤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相似性:都是双原子分子,有颜色,不易溶于水(氟除外),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原理)。 递变性:从氟到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点、沸点依次升高。 [板书]2、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 22 从结构上的递变有结构决定性质。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1-1]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教学过程

△ △ 光照或点燃 【展示】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F 2=2HF (黑暗处就能剧烈化合,生成的HF 很稳定) H 2+Cl 2== 2HCl (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的HCl 较稳定) H 2+Br 2== 2HBr (加热到一定程度才能反应,生成的HBr 不如HCl 稳 定) H 2+I 2 2HI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碘化氢不稳定) 【设问】从上述反应,不难看出气态氢化物从HF 到HI 的稳定性依次减弱,从反应条件上,也能看出:反应条件由易到难。这和元素性质有关系呢? 完成学案二,分析、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说明从F 到I 非金属性越来越弱了。 通过反应条件由易到难感知非金属性的递变 【过渡】我们知道,在同周期元素中第ⅦA 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来判断。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实验方法来比较卤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呢? 【活动探究】 1、设计实验方案:比较Cl 2 、Br 2 、I 2氧化性的强弱 【提示】卤素单质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的颜色 【分组指导】对于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指导和修改,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实验过程的记录。 【总结】Cl 2+2KI =I 2+2KCl Cl 2+2NaBr =2NaCl +Br 2 Br 2+2KI =2KCl +I 2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l 2>Br 2 >I 2, 1、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在学案上。 2、实验方案的交流汇报 3、根据所供药品完成实验,记录现象 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再次认识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环节 3 归纳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展示】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内容同主族(从上到下) 电子层结构 原子半径 得失电子能力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的酸碱性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 形成及其稳定性 【总结投影】研究元素性质的一般方法 形成规律性 的认识 形成研究元 素性质的一 般方法。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