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宏观经济学四个目标工具

宏观经济学四个目标工具

宏观经济学四个目标工具
宏观经济学四个目标工具

基本原理:

1、均衡产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产出水平,也称潜在产出。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

2、产出的决定:短期内产出取决于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就会增加产出,从而增加国民收入;长期内,产出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源和技术水平,为潜在产出水平,因此,增加总需求不会引起产出水平的增加,只会导致价格上升。

3、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收入,收入与消费需求成正比

4、影响投资需求的主要因素:利率,二者成反比

5、影响进口的主要因素:国民收入和实际汇率,国民收入与进口成正比,汇率与进口成正比。

6、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外国的国民收入和实际汇率,出口与外国国民收入成正比,与实际汇率成反比。

7、汇率的影响因素:利率,二者成正比。

8、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产出水平越高,增长越快,越能实现充分就业,可能会引发价格上升,反之则相反。

9、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10、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谨慎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其中交易性需求、谨慎性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11、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12、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二者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而货币乘数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13、利率的决定: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利率称为均衡利率,如果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如果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利率下降。

14、所谓货币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从而达到对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习题1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流量存量瓦拉斯均衡凯恩斯均衡短缺均衡非均衡短期与长期事前与事后 二.判断题(T、F) 1.产出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变化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主要问题 2.新剑桥派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格局是越来越不利于工人。事实也确实如此。 3.经济政策是指用以达到经济目标的方法。 4.借鉴宏观经济学应注意对本国经济的深刻理解。 5.资源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之间分配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6.宏观经济学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的原因 7.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只不过研究角度不同而已。 三.在下列各项选择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答案 1.宏观经济的研究包括下列哪些课题 A.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根源 B.经济总表现的微观基础 C.一些经济取得成功而另一些经济则归于失败的原因 D.为实现经济目标,可以制定经济政策以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E.上述答案都正确 2.需求与满足需求的手段之间的矛盾意味着 A.对于社会的有限需求只有有限的手段 B.因为资源稀缺,不是社会的所有需求都能予以满足 C.在经济学中选择并不重要 D.即使资源不稀缺,而且需求也是有限的,社会仍将面临着一个难以满足所有欲望的困境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3.新古典经济学的定义指 A.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B.需求是不能全部满足的 C.消费是经济行为的首要目的 D.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必要的 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 4.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是经济理论的特点 A.经济理论能解释一些现象 B.经济理论建立因果关系 C.经济理论只与一组给定数据有关 D.经济理论可以在所有条件下应用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5.存款单上的存量为 A.收入额 B.支出额 C.收支额 D.余额 6.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 A.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 B.什么决定就业和失业总量 C.什么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 D.什么引起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下降 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 7.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 A.什么决定了产出的构成 B.资源如何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 C.什么决定收入在社会各集团之间的分配 D.一个特定厂商中工资是如何决定的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8.“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点在于,A.都必须由模型中不包括的关系决定 B.外生变量值由模型外部决定而内生变量的值由模型内部决定 C.外生变量由模型内部决定,内生变量由模型外部决定

史蒂芬-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最新Solution-CH5

Chapter 5 A Closed-Economy One-Period Macroeconomic Model Textbook Question Solutions Questions for Review 1. A closed economy is easier to work with. Opening the economy does not change most of the properties of an economy. The closed economy is the correct model for the world as a whole. 2. Government levies taxes and purchases consumption goods. 3. In a one-period model, there can be no borrowing or lending. There is therefore no way to finance a government deficit. 4. Endogenous variables: C , N s , N d , T , Y , and w . 5. Exogenous variables: G , z , K . 6. The representative consumer chooses C and N s to maximize utility. The representative firm chooses N d to maximize profits. Market-clearing: .s d N N N == Government budget constraint: T = G . 7.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equal to .N MP ?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also identified as ,,l C MRT ? where ,l C MRT is identified as 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between leisure and consumption. 8.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is Pareto optimal because it lies at a tangency point betwe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and a representative consumer’s indifference curve. 9. The first theorem: A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can be Pareto optimal. This theorem assures us that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is a good outcome. The second theorem: A Pareto optimum is a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This theorem allows us to directly analyze Pareto optima with the assurance that these points are also competitive equilibriums. The second theorem is useful because Pareto Optima are often easier to work with than competitive equilibriums.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分析

13章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失业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 卢卡斯楔奥肯缺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 汇率萨伊定律凯恩斯革命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 1.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3.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4.在1936年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前,经济学上并不存在宏观经济理论。() 5.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问题。() 7.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呈现出波动性。() 8.宏观经济学研究考察国民经济作为整体的功能。() 9.“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0.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11.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 1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长。() 13.经济增长意味着一国将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供人们消费 14.一国稀缺资源中最容易被闲置的是劳动力资源。() 15.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 16.失业率是失业数量占就业数量的比率。() 17.一个社会总会存在失业。() 18.充分就业意味着人人都有工作。() 19.如果汽油或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经济就一定经历着通货膨胀。() 20.如果平均物价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一半。() 21.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10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第01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第三节短期国收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 第四节短期国收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 第五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 第六节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 第七节本章评析 在第九章介绍了观察和衡量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度量指标之后,我们从本章开始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整体产出水平如何决定和变动。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衡量,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则是对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和决定因素的理论阐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收入核算的

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凯恩斯认为,只要解决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本章介绍的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是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必然性。在第十一章将其扩展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结合,从更为贴近实际的角度说明总需求的不足,并在分析需求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求解决需求不足的出路。在第十二章从总供求的角度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进而在更全面的角度上说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三、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二)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生产 (三)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分配

九个绩效管理工具

在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先后涌现多了多种思想与工具,每种思想都在当时的背景下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时,每种思想也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情境,也就是说,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适合所有时期的企业,因此,根据每个企业当下的状态,对应每种绩效管理工具的优缺点进行选择就非常必要,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这九种绩效工具。 工具一、平衡计分卡(BSC) 1980年开始,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在总结十几家绩效管理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向全球推广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的方法。平衡计分卡把企业战略放在公司管理过程的核心地位,以一种简单、一致的方法,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及学习与发展等四个互为关联维度来平衡定位和考核公司各个层次的绩效水平。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管理系统,也是一种绩效管理的理论框架,它描述了公司整体远景、战略和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四个维度的目标、指标和目标值,从而使各个层次对远景和战略达成共识,它通过分解公司整体目标,建立业务单元、部门、个人等各个层面的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在于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片面性、滞后性,强化了对目标制定、行为引导、绩效提升等方面的管理,使得组织绩效目标在制度上得到保证;并且强调循环往复和持续改进,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平衡计分卡强调“平衡”的重要性,如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的平衡,外部群体与内部群体的平衡,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平衡,前置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其不足在于对企业管理基础以及战略规范性有较高要求,所以在使用平衡计分卡这一工具时,要考虑自身管理基础和管理成本压力。 工具二、关键绩效指标(KPI)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的理论基础是二八原理,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个经济学原理,即一个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80%的工作任务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抓住20%的关键,就抓住了主体。 KPI是通过提炼和归纳组织运行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采取一系列分解方法,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把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公司整体目标联系起来,同时起到内外部价值牵引和导向的作用。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全要素生产力增长(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Solow residual)) 答:全要素生产力增长也称为索洛剩余,是指不能为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具体而言,全要素生产力增长是指在剥离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一般认为,剩余部分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 考虑典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N αK β。则全要素生产力增长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A Y N K A Y N K ????=-?-?αβ式中,ΔY/Y 为总产出增长率,ΔN/N 为劳动的增长率,ΔK/K 为资本增长率,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ΔA/A 为索洛余量。因此,根据公式,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即全要素生产力增长就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2.跨期预算约束(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 答:跨期预算约束是指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可用于现在和未来消费的总资源,它是费雪模型中的一个概念。跨期预算约束表示为:

221111C Y C Y r r +=+++这说明两个时期的消费和两个时期的收入有关。 3.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 答:费雪效应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用来阐述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关系用费雪方程式表示为:i=r+π(其中i 代表名义利率,r 代表真实利率,π代表通货膨胀率)。费雪效应揭示了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由于货币在长期中是中性的,货币增长的变动不会影响真实利率。由于真实利率不受影响,所以名义利率必然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一对一的调整。根据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率上升1%引起名义利率上升1%。 4.货币非中性 答:货币非中性与货币中性论相对,是关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问题的一种理论,指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够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从而引起消费或投资方式的变化,进而改变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这是因为,从短期来看,价格不可能立即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同比例的变动。相反,各类价格会以不同的速率对某种货币变化做出反应,进而影响相对价格体系并对就业和产出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价格水平的变化会造成实际收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分配的变化。价格的骤然下跌会导致债务人的大批破产,对国民经济产生有害的影响。短期货币非中性是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一特点产生于下述论断:在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的状况下,价格并不随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同比例上涨,由此而造成的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增加就业。 第三,稳定物价。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 法律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 行政手段则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 计划手段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的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公民权利的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部分。 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规定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 宪法的修改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5/1以上的人国人民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3/2以上通过。普通法律则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即可。 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社会经济的权利 4.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5.人身自由 6.宗教信仰自由 7.妇女的权利和婚姻家庭儿童老人受国家特殊保护 8.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我国民法是以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为其调整对象的 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 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 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 4.禁止权利滥用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 人身权:民事主体基于其人格或身份而依法享有的,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物权:权利人依法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债权: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 民事责任:是公民或法人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构成民事责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损害事实 2.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和损害民事责任 4.行为人主观上须有过错 民事行为无効: 1.返还财产 2.赔偿损失 3.追缴财产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四章 失 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 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假设有: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进行调节。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标关系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 标关系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会增加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要实现物价稳定,就必须运用紧缩性经济政策,但这些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和总需求,从而导致较高的失业率。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在价格和工资由自由市场决定的经济社会中,减少通货膨胀的政策必然要在高失业和大的GNP缺口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的一面。这是因为,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的一面。要提高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需要向知识和资本投资,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这会导致资本特别是机器对劳动的替代,从而相对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 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实现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此外,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往往需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也会妨碍国际收支平衡和对国外质优价廉商品的进口,降低本国居民的效用水平。为了享受国外的低价商品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增加进口,往往引起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个国家要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需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必要时,还要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这势必会恶化投资环境,造成价格扭曲,滞缓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效率。反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这样,出现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 以上四大目标的关系如表16.1所示。 表4-1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0 - * + 充分就业- 0 + - 经济增长* + 0 - 国际收支平衡+ - - 0 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GDP 折算(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 答:GDP 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DP 和实际GDP 的比率。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 是用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GDP GDP GDP ==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实际 GDP 折算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2.效率工资 答: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常支付给工人比劳动力市场出清更高的工资,这种做法可以促使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理论上,人们对效率工资的确切理解是:效率工资是单位效率上总劳动成本最小处的工资水平,即效率工资保证总劳动成本最低。由于效率工资可以相对促进员工努力工作、对企业的忠诚,并提高员工偷懒的成本,因而效率工资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采用了效率工资后,员工努力工作的动机增强,而偷懒、欺骗等败德行为的动机则有所降低,相应的监控成本减少。

3.总量生产函数(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答:总量生产函数是指经济社会的最大产出与总就业量、资本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任何增长理论的出发点。假设总产出通过两种投入要素生产出来,资本和劳动,那么总量生产函数为:Y=F(K,N)。 Y表示总产出;K表示资本——经济中所有机器、工厂、办公楼和住宅之和;N表示劳动——经济中的工人数量。函数F为总量生产函数,表示给定资本和劳动数量时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出。总量生产函数F自身依赖于技术状态。具有更为先进技术的国家要比只具有简单技术的国家在投入同样数量的资本和劳动的情况下生产的产出更多。 4.金融中介 答:金融中介就是从一大群人那里借款并向另一大群人贷款,以某种方式进行资产转换和信息处理的金融机构。金融中介具有如下四个特征:(1)从一组经济主体那里借款,然后贷款给另一组经济主体;(2)借贷经济主体的规模都很大,它可以较好地分散风险;(3)转化资产,即其负债的特性与其资产的特性不同;(4)处理信息。由于金融中介可以把若干贷款人的资金汇集到一起,所以它可以避免直接贷款时所产生的重复成本。由于金融中介较好地分散资产与负债,因此它能将有风险、流动性差、期限长的资产转化成比较安全、流动性高、期限短的负债。实际生活中的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存款机构都属于金融中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关于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支出法也称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 3.货币主义;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 ?投资恒等于储蓄; 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 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 a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 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 做( )。 a. 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 主义; c. 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 强调市场经 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 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 ?奥肯定律; b .蒙代尔定律; 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c.萨伊定律; d.李嘉图等价定理。 6.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 一般价格水平; 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仅仅影响价格水平;b .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 .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d ?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 与实际收入; c ?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 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 a ?相当易变; b .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 ?相当稳定; 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 b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 量值; c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 d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12.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 )的主要政策主张 a.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 .供给学派。 1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 a.非自愿的; b .自愿的; c .结构性的; d .周期性的。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 a.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 .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向右下方倾斜。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绩效管理工具的简介和应用

绩效管理工具的简介和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正日益受到企业高度重视,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更加备受重视,一个企业绩效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中的存亡。因此,国内有学者提出,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管理就等于绩效管理。 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中,常用的绩效体系设计工具有MBO、KPI、BSC等。许多人在运用绩效管理工具时是为了设计绩效体系而设计,而没有考虑这些绩效工具是否适应该企业的实际。那么这几种绩效设计工具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在运用它们设计绩效体系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传统的绩效考核 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看了这则小故事,我们不禁要问原本活蹦乱跳的跳蚤怎么啦?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我们的企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总是在有意识的为员工设限,来控制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传统的绩效考核基于这样一种经济假设,员工和机器设备、厂房一样,仅仅是一种创造利润的工具。因此,在企业看来,员工和机器设备一样是一种成本,必须尽量节约成本,严格控制成本。在员工看来,他认为自己仅仅是一个打工者。他和企业之间是完全的雇用关系,他不会也不愿意去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在这个企业工作仅仅是为了一份工资而已。 对员工的管理方式上,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会设置种种条条框框来控制员工的行为。既不鼓励员工创新,也不允许员工犯错误。简单的说,传统的绩效考核思想就是“控制人的思想,禁锢人的灵魂。”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员工只有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工作,认为老板搞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少发奖金。在作者接触的许多企业的老板中,很多老板常常因为员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律扣发工资或奖金。 传统的绩效考核关注的是以事为中心,而忽略了人和机器设备等物是有差别的,人会主动思考,有自己的追求。随着经济的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

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6章)】【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之一。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二十章 习题答案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 t=A t f(L t,K t) 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 G Y=G A+αG L+βG K 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 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Δk=sy-(n+δ)k 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项。(n+δ)k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Δ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4.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解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一方面,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相反。另一方面,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5.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解答:新古典增长理论虽然假定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但当把n作为参数时,就可以说1关于这一结果的说明,请见本章第19*题的解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