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男性不育与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

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男性不育与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

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男性不育与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
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男性不育与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

项目名称: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男性不育与出生缺

陷的分子机制

首席科学家:孙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起止年限:2009.1至2013.8

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

一、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精子异常是男性不育和父源性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阐明环境EDCs、遗传因子改变致精子异常的分子机制和机体对EDCs易感性差异的分子基础,揭示男性不育和出生缺陷的复杂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是本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其中包括:

1. 代表性EDCs通过何种分子机制影响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以及精子发生、成熟

过程的不同环节,从而引起精子异常的各类表型?

2.遗传因子如染色体重组交换和联会改变引起精子发生停滞或染色体异常的分

子机制和调控机理是什么?

3.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导致男性不育的作用模式和机制是什么?

4.精子异常导致常见出生缺陷如染色体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主要研究内容

1.环境因素导致精子异常的分子机制

1.1代表性EDCs的代谢特征及其与精子异常的关系

通过体内和体外研究代表性EDCs的代谢特征,阐明EDCs内暴露与精子异常的关联,寻找接触性生物标志物。从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的现状出发,并结合项目组多年的研究基础,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拟选择邻苯二甲酸酯类、烷基酚类/双酚系化合物、农药杀虫剂类、多环芳烃类、多溴联苯醚类、全氟代烃类和重金属类共七类为目标EDCs。首先通过体外代谢特征和内分泌干扰活性分析并结合动物染毒模型,初步筛选出关键的EDCs因子;然后围绕这些关键EDCs,收集男性不育(精子异常)和职业暴露人群和正常男性对照病例,采集流行病学信息和精液、血液、尿液生物样本,分析EDCs内暴露水平和男性生殖内分泌功能,评价EDCs及其代谢与男性不育(精子异常)的相关性。

运用动物染毒模型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与EDCs有关的代谢酶基因,利用酶反应学、细胞生物学和质谱分析技术,鉴定代表性EDCs的关键代谢酶、代谢特征,初步确定候选代谢产物。利用受体报告基因系统,甄别候选代谢产物的雌

激素/抗雌激素、雄激素/抗雄激素、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激素活性,初步明确代表性EDCs代谢产物的内分泌干扰活性。运用动物模型研究代表性EDCs候选代谢产物与精子异常的关系,初步确认相关EDCs特征性代谢产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析病例和对照人群生物样本中EDCs的代谢产物水平及与男性精子异常的相关性,筛选出代表性EDCs的接触性生物标志物。运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应用UPLC-Q-TOF等方法针对精子异常不同表型和对照的生物样本进行代谢产物谱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和确定上述生物标志物。

1.2 代表性EDCs致精子发生异常的分子靶标

通过系统研究代表性EDCs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以及精子发生、成熟过程不同环节的影响,初步阐明代表性EDCs对雄性生殖损害的靶点和分子途径。

采用针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定点染毒的方法,观察染毒位点下游靶细胞的变化,分析相应激素的分泌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确定EDCs损伤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作用位点。重点关注代表性EDCs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影响精子发生的微环境激素调控作用及方式,特别是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对精子细胞的影响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运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miRNA基因芯片技术构建正常小鼠和染毒小鼠精子发生不同阶段睾丸基因、蛋白质和miRNA 表达谱,通过比对获得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和miRNA,作为EDCs导致精子发生障碍的侯选作用靶分子,对部分差异基因、蛋白质和miRNA进行功能研究,阐明EDCs的作用机制。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所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整合分析,发现EDCs导致精子发生障碍的新的作用通路,试图找到关键性的分子标记物。然后,运用RNA干扰和基因敲除技术,建立标志性分子的缺陷小鼠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验证上述标志性分子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2.遗传因素导致精子异常的调控机理

2.1 减数分裂重组交换异常致精子发生异常的分子机制

MLH1是重组交换过程中的关键蛋白,研究MLH1在精子发生中的确切作用和分子机制,以阐明重组交换异常导致不育和非整倍体形成的分子机理,为不育的个性化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分别获取人类正常、无精、有染色体分离错误的严重寡精症患者的睾丸活检

组织,运用免疫荧光细胞遗传学等方法对MLH1的数目、位置及调控(如位点干涉)、重组交换相关的重要事件(如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和减数分裂停滞、染色体分离错误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度的研究。并同时探讨影响MLH1分布的因素如年龄、甲基化、miRNA、染色体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等。运用免疫荧光细胞遗传学研究已知的重组交换相关蛋白(如RAD51/DMC1等)的时空表达模式和与MLH1共定位情况。运用酵母双杂交或免疫共沉淀筛选出与MLH1结合的未知蛋白。然后综合运用活细胞实时摄影、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免疫共沉淀或酵母双杂交等研究MLH1与这些已知/未知的重组交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这些蛋白相互作用的改变对精子生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的染色体重组交换相关的蛋白,然后运用基因敲除、RNA干扰或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来验证这些基因的功能和对精子发生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

运用基因芯片分析具有染色体分离错误的睾丸基因表达方案,与正常睾丸基因表达方案比较,找出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然后对这些基因再用实时定量RT-PCR来确认。运用基因敲除、RNA干扰或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来验证这些基因的功能,并根据这些基因的功能进一步分析重组交换异常导致染色体分离错误、非整倍体形成的分子机制。

利用RNAi、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检测技术、免疫共沉淀、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和已建立的小鼠动物模型研究类固醇激素调节重组交换、染色体分离关键基因表达、转录的分子机理,以探讨影响重组交换、精子发生的因素和机制。2.2 减数分裂联会缺陷致精子发生异常的分子机制

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缺陷可引起减数分裂进程阻滞,配子发生障碍,导致无精症的发生,但联会缺陷引发无精症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

分别获取正常及不育的人类睾丸组织,运用免疫荧光细胞遗传学方法,鉴定不育患者减数分裂前期的不同时期,减数分裂停滞的时期;定位不联会区域发生在哪些常染色体上;确定不联会区域出现的频率,其与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期的关联,基因沉默相关蛋白γH2AX等、RNAi途径相关蛋白如MIWI等在不联会区域和性染色体上的表达情况,鉴定性染色体和不联会区域是否发生了基因沉默及miRNA在联会异常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运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技术筛选出减数分裂前期各亚期细胞,通过基因芯片分析全面了解这些时期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确定性染色体和含不联会区域的常染色体上分别有哪些基因发生改变;对这些基因再用实时定量RT-PCR来确认,并根据这些基因的功能进一步分析联会缺陷导致减数分裂停滞的机制。运用miRNA基因芯片技术构建正常及不育的人类睾丸组织miRNA表达谱,通过比对获得差异表达miRNA,来研究其对联会异常相关基因的调控和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3.环境-基因交互作用与男性不育

结合上述代表性EDCs所致效应的分子机制以及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采用非参数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个体易感性与EDCs交互作用致男性不育的模式和强度,有机整合各类标志物,建立EDCs危险度评价模式,为高危人群筛检提供依据。再以模式动物为基础,验证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并深入阐述其作用机理。

3.1男性不育基因组高通量遗传多态性筛检

选择精子发生、EDCs代谢、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生殖激素调控相关基因,同时选择内容一和内容二发现的EDCs导致精子异常的可能靶基因或信号通路,综合运用“以序列为基础”和“连锁不平衡图谱法为基础”的SNPs选择策略,对100个左右的基因1500个位点进行高通量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寻找EDCs 导致男性不育个体差异的易感基因,并揭示其分子机制。

3.2男性不育人群表观遗传靶点的鉴别

在男性不育基因组高通量遗传多态性筛检的基础上,结合动物模型的表观遗传研究,选择阳性关联的基因,研究其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和精子基因组CpG 岛甲基化模式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揭示男性不育人群的表观遗传基础及其在个体对于EDCs易感性差异中所起的作用。

3.3环境-基因交互作用致男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研究

首先结合男性不育遗传和表观遗传易感性标志物,采用非参数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其与EDCs交互作用致男性不育的模式和强度,在此基础上有机整合各类标志物和可用于筛检的分子靶标,利用生物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建立EDCs危险度评价模式,作为筛检高危人群的依据。然后以模式动物为基础,采

取析因设计方法,针对产生交互作用的环境和遗传/表观遗传因素进行分组,验证该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并深入探讨具体的作用机理和作用靶标。

4.精子异常与常见出生缺陷

染色体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两者发病率的总和占据了总出生缺陷近1/4。本课题以Y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为染色体病的代表,以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代表,探讨常见出生缺陷发病的父源性原因。

4.1父源性出生缺陷相关致病基因的筛选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和生物芯片相结合的新型array CGH技术,辅助以基因组扫描、差异甲基化杂交和基因测序等方法,分析大样本常见染色体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亲的精子、血液和患儿血液白细胞中的DNA序列。特别关注异常序列或异常修饰位点在父子DNA间是否相同。对于父子间相同的异常DNA 信息,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生物统计学分析,最终确定这些异常的位点是否为常见染色体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候选基因或致病基因。

4.2致病基因在出生缺陷发生中的作用及机理

将筛选出的染色体病或先天性心脏病致病候选基因单个或联合在神经干细胞和心肌干细胞中上调、下调或敲除,观察它们对干细胞分化和细胞功能的影响。然后应用基因打靶和转基因技术,在精子或受精卵水平对上述发现的疾病候选基因分别或组合上调、下调或敲除,观察胚胎发育过程的变化及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特别关注本课题组及他人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的8个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的候选致病基因的功能,它们是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维甲酸核内受体(RXRα)、Vangl2、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Pax3、内皮素-1(ET-1)及其转化酶和HIRA。

二、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完成,建立国际一流的研究男性生殖健康的现代技术平台,在初步阐明代表性EDCs与遗传因子交互作用引起精子异常,从而导致男性不育和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以机体对EDCs的应答为基础、以早期生殖损害为核心、以生物标志物为目标的“导向预防”新理论,为建立男性不育个性化诊断和筛查出生缺陷人群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造就出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学科交叉性强、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队伍。

5年预期目标:

具体考核指标如下:

1. 阐明代表性EDCs致精子异常,在分子、细胞、器官和系统多层面上的作用

靶标和分子机制,发现与精子异常相关的接触、效应和易感生物标志物。2. 揭示遗传因子如减数分裂重组交换和联会改变导致男性不育和出生缺陷的分

子机制,并找出其影响因素。

3. 建立个体遗传/表观遗传背景与EDCs暴露交互作用致男性不育的危险度评价

模式和强度,了解交互作用致男性不育的分子机理。

4.明确精子异常与染色体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认识父源性出生缺陷

的病因。

5. 发表SCI论文60-70篇,其中影响因子>5的论文8-10篇;培养硕士和博士研

究生60-80名,博士后6-10名;获得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

三、研究方案

总体研究思路: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可引起精子异常,精子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和父源性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本项目抓住最常见的环境因素-EDCs和最重要的遗传因素-减数分裂重组交换这两个方面,来阐明这些因素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此,应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分别在分子、细胞和系统层面上深入探讨:1) EDCs导致精子异常的分子靶标和机制;2) 遗传因子如重组交换及相关事件导致精子异常的分子机制;3) 环境-基因交互作用致男性不育的模式、强度及其分子机制;4) 精子异常与常见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在实施策略上,先观察各种因素作用的特征,然后用各种组学技术,筛选在关键作用节点上特异表达的基因/蛋白质,并深入研究其功能及调控机制。

技术路线:

本项目将利用已经搭建好的技术平台如动物染毒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通过下述方法或技术分别在分子、细胞和系统几个层次来阐明主要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精子发生异常的分子机制。

1. 基因水平:应用基因芯片、miRNA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CGH)、差异

甲基化杂交芯片(DMH)和SNPs等筛选差异的基因及其多态性、甲基化水平;

运用原位杂交、Northern blot、real-time PCR、CHIP、EMSA等技术检测基因在所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定位及调控。

2. 蛋白质水平:利用酶反应学、代谢组学技术手段鉴定EDCs的体内代谢过程

和关键代谢产物;应用双向电泳及MALDI-TOF质谱鉴定、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等技术研究蛋白质功能及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3. 细胞与整体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和睾丸特异的部分基因敲除/过表达技

术,建立标志性分子的模式动物,研究基因/蛋白质的功能。

4. 人群研究水平:采用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生物统计学等手段,

研究代表性EDCs暴露与人群精子异常及出生缺陷的关系,寻找接触、效应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人群研究遵循伦理学原则,并获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

的批准。

5. 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建立遗传和表观遗传易感性与EDCs交

互作用致男性不育的危险度评价模式,为高危人群的筛检提供依据。

可行性分析:

(1)研究对象明确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本研究选择污染严重、并已初步证明

与男性不育相关的七类代表性EDCs进行研究,为整体研究结果的获得提供了保证。遗传重组及其相关重要事件与精子发生之间的关系业已明确,而且其异常可导致男性不育和非整倍体形成的观点也得到证实,这为深入研究遗传因素作用的分子机理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2)前期研究已取得初步结果项目组已建立了环境化学物检测、遗传基因分析、

蛋白表达、基因多态性检测等高通量技术平台和生物统计、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究论文先后在Am J Hum Genet、J Cell Biol、Hum Mol Genet、Am J Pathol、Endocrinology、Proteomics等各专业高水平的SCI杂志上发表。

(3)我国有丰富的人群资料和特有的现场研究资源拥有数量众多的暴露人群,

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男性不育和常见出生缺陷的病例和大型环境、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4)本项目集中了我国在生殖医学和环境医学等研究领域中的优势力量在技术

上,有多个国家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江苏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的技术与条件支撑;在人才上,各课题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均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其中大多数都主持或参加过生殖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计划。这些正体现了本研究领域强-强联合和多学科协作的优势。

创新点:

1. 在学术思路上,以精子异常为核心,以环境-基因交互作用为主线,以代表性

EDCs代谢特征分析和遗传重组分析为切入点,研究精子异常致男性不育和父

源性出生缺陷两类结局的病因及其分子机制,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2. 在研究内容上,应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高通量技术平台和高新技术,结合

中国环境污染特点和我国汉族人群的遗传特征,系统研究男性不育和出生缺陷发生的分子机制,凸显中国特点。而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人群与模式动物相结合,使本项目的研究既有深度又有系统性,能够产生具有创新性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3. 在研究方案上,从代表性EDCs到生物标志物,从单一遗传基因/蛋白到作用

网络,紧密结合人群和动物模型的研究,改变过去从单一暴露出发或从单一基因/蛋白出发的研究方式,同时重视研究机体遗传易感性的差异。

4. 在技术路线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自身研究基础,建立和应用敏感、高

效的高通量技术平台,发现遗传、表观遗传变异与EDCs交互作用致男性生殖损害的生物学剂量和效应标志物,提高危险度评价的精度,具有效率高,针对性强等优点。

课题设置:

根据本项目的预期目标“揭示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男性不育与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确定解析代表性EDCs、遗传因子改变及其交互作用引起精子异常的分子机制,精子异常与出生缺陷的关系为4个研究重点。为了有效组织研究力量、围绕主攻目标,将总任务分解为4个各有侧重又紧密关联的课题,分别是:

课题一:环境因素导致精子异常的分子机制

研究目标:以代表性EDCs致精子异常的病因学研究为主线,阐明EDCs的代谢特征、导致精子异常的作用靶标和分子机制,发现和发展与精子异常相关的接触和效应性生物标志物。

研究内容:

1、代表性EDCs的代谢特征及其与精子异常的关系

主要研究代表性EDCs的关键代谢酶及其代谢特征,阐明EDCs代谢与精子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寻找并验证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2、代表性EDCs致精子发生异常的分子靶标

主要研究代表性EDCs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系统以及精子发生、成熟过程不同环节中的基因、蛋白质和miRNA的影响,初步阐明代表性EDCs对雄性生殖损害的靶点及其分子途径。

承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课题负责人:王守林教授

经费比例:25%

课题二:遗传因素导致精子异常的调控机理

研究目标:阐明重要遗传因子如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重组交换、联会等改变在精子发生异常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并分析引起这些遗传因子改变的因素。

研究内容:

1、减数分裂重组交换异常引起精子发生异常的分子机制

主要研究重组交换相关蛋白的分布与精子发生停滞、染色体分离异常之间的联系,相关蛋白间相互作用引起精子异常的分子机制及关键基因/蛋白作用的分子机理。并探讨激素调控重组交换关键基因表达、转录的分子机理。

2、减数分裂联会缺陷引起精子发生异常的分子机制

主要研究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与精子发生停滞之间的关联,联会缺陷影响减数分裂基因表达的模式及其分子机制,miRNA调控联会异常的分子机理。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课题负责人:孙斐教授

经费比例:25%

课题三:环境-基因交互作用与男性不育

研究目标:揭示遗传和表观遗传易感性与EDCs暴露交互作用致男性不育的机理,初步构建EDCs致男性不育的危险度评价模式。

研究内容:

1、男性不育基因组高通量遗传多态性筛检

通过运用“以序列为基础”和“连锁不平衡图谱法为基础”的SNPs选择策略,对靶基因的位点进行高通量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寻找EDCs导致男性不育个体差

异的易感基因,并揭示其分子机制。

2、男性不育人群表观遗传靶点的鉴别

主要研究关联基因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和精子基因组CpG岛甲基化模式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揭示男性不育人群的表观遗传基础及其在个体对于EDCs易感性差异中所起的作用。

3、环境-基因交互作用致男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研究

主要是在初步建立EDCs危险度评价模式基础上,运用模式动物,针对产生交互作用的环境和遗传/表观遗传因素,来验证该交互作用,并深入探讨具体的作用机理和作用靶标。

承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课题负责人:周作民教授

经费比例:25%

课题四:精子异常与常见出生缺陷

研究目标:明确精子异常与常见出生缺陷如染色体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及分子机理,认识父源性出生缺陷的病因。

研究内容:

1、父源性出生缺陷相关致病基因的筛选

主要是通过获取常见染色体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其父亲基因的异同信息,应用基因连锁或关联分析来寻找致病基因。

2、致病基因在出生缺陷发生中的作用及机理

主要是应用基因打靶和转基因技术,在精子或受精卵水平研究致病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及出生缺陷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承担单位:复旦大学

课题负责人:马端教授

经费比例:25%

课题一研究EDCs致精子异常的分子机制和分子靶标;课题二研究遗传因子改变对精子发生的影响;课题三通过探讨不同个体对EDCs易感性差异的分子基础,揭示环境(课题一)-遗传(课题二)交互作用导致男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经验证的交互作用又可为课题一、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在不同的调控机制下,环境因素(课题一)和遗传因素(课题二)引起的精子异常,又可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课题四),课题四研究精子异常与出生缺陷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因此,本项目四个课题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浑然一体,研究的结果可为项目总体目标和五年目标-“建立男性不育个性化诊断和筛查出生缺陷人群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四、年度计划

出生缺陷的病因

出生缺陷的病因 出生缺陷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遗传因素占25%,二是环境因素占10%,而大多数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因素兼并及原因不明占65%。 遗传原因(包括染色体异常和基因遗传病)加有害环境(包括放射、药物、化学物质等)因素,通过呼吸、饮食、接触途径进入人体,损伤生殖细胞,干扰胚胎发育,增加了出生缺陷的发生机率。 医学遗传学发展历史悠久,对遗传原因比较重视。而环境原因造成的出生缺陷研究历史很短,自从上世纪60年代在日本发生水俣病与先天性水俣病;在西德、英国、日本等国家,发生达万例由于母亲孕期服用“反应停”引起的“海豹畸形”事件后,环境因素与先天缺陷的关系才被肯定。 1.遗传因素: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畸变等。 (1)基因突变及基因病,又称点突变。指DNA分子碱基组成或排列顺序发生变化。常通过家谱分析,对家系调查,绘制谱系,寻找某些疾病的遗传方式和规律。 (2)多基因遗传病,在环境因素参与下,涉及多基因位点的遗传病。换言之,每对基因作用很小,称作微效基因,它们之间没有显性和隐性区别,其作用是累加的,效应的累加加上环境因素作用,达到一定阈值即可发病。其遗传方式较为复杂,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分裂症等。其中遗传因素所占比重叫遗传度,遗传度越高,

表示遗传因素在该病易患性中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表示环境因素所起作用大。 (3)染色体病,各种内外因素引起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化,称染色体畸变。其发生将打破基因间的相互平衡,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引起疾患。 2.职业因素: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其工作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对劳动者以及下代的健康会产生影响。妇女接触家庭中或工业中的乙二醇会导致出生缺陷。金属汞、放射线有肯定致畸作用,其它如镉、二氧化硫、麻醉剂等具有胚胎毒性,对子代的发育有高度影响。 3.营养因素:孕期营养不良可直接影响胎儿脑细胞发育,造成神经和智力发育障碍,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可伴有先天畸形。碘缺乏病(IDD)可导致死产、早产、地方性聋哑、新生儿甲低症等。妊娠期增补叶酸可有效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NTD)。 4.微生物感染:胚胎细胞对风疹病毒呈选择性易感性,与出生后感染风疹截然不同,表现形式多样,可呈自然流产,亦可表现为心脏、眼、耳缺陷,小脑畸形,或隐性的、数年以后发生先天性耳聋和智力低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时,感染器官出现巨细胞包涵体,大多数无症状,少数患儿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它微生物感染如弓形体、梅毒螺旋体、细菌等也可造成出生缺陷。 5.不良嗜好:研究证明不良嗜好会导致出生缺陷,因为这种研

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Birth defects prevention 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性 2011级生物制药班张丽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死亡率和儿童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不但引起死亡,而且大部分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伴有各种残疾,给病人本人、父母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社会各方经济负担沉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出生缺陷已凸现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约新发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数的4%?6%。出生缺陷将逐 渐成为导致儿童死亡、患病、伤残及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将对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提出重大挑战。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为预防控制出生缺陷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国内在预防控制出生缺陷方面,存在研究滞后、缺 乏立足国情的疾病基础数据和干预的科学评价结果等问题,不利于我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本次研究正是着眼于填补这一空白,为我国预防出生缺陷系统工程服务,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服务。研究目的本研究从社会的角度,测算我国几种 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对相应的出生缺陷预防干预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价,为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减少残疾,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一?何谓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也叫先天异常,先天畸形。它包含两个方面: 1.是指婴儿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 等方面的异常。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先天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兔唇、四肢异常等;生理功能和代谢缺陷常常导致先天性智力低下,以及聋哑、致盲等异常。 2.是指婴儿出生后表现为肉眼可看见,或者辅助技术诊断的器质性、功能性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青光眼等。但不包括出生时损伤造成的异常。 出生缺陷可导致胎儿死亡、婴儿死亡和残疾,它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对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经调查研究,告诉你几个惊人的数字; 中国每年诞生2000万左右的新生儿 其中约有4% 6%为出生缺陷,数量高达80万,120万 全世界每年诞生500多万出生缺陷儿 二?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 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两个方面: 1.是遗传因素,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导致的出生缺陷,可分成单基因缺陷、染色体异常、多基因缺陷。 2.是环境因素,包括营养、疾病、感染、用药和接触有害物质等。如胚胎时期(怀孕的前3个月)受各种感染或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药物,以及怀孕期间母亲生病,或长时间在高 温高热环境工作等。 据资料报道,单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出生缺陷仅占10%?25%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 下,缺陷儿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引发的,或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出生缺陷的原因很复杂,初步统计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预防出生缺陷宣传材料

明礼乡预防出生缺陷宣传材料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意义 生育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然而,遗传及环境等多种不利因素,随时威胁着胎儿的健康。一旦孩子不幸患有严重的先天缺陷,将给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负担。为了您将来的宝宝更加健康,您的家庭更加幸福,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了免费提供一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建议在计划受孕前4-6个月内进行,主要目的是查找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有助于夫妇了解双方的健康状况,得到较为全面的健康指导,使准爸爸、准妈妈在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下受孕,积极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帮助准爸爸、准妈妈实现生育一个健康宝宝的愿望。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内容 1、体格检查; 2、阴道分泌物(白带常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 3、血常规; 4、尿常规; 5、血型; 6、血糖; 7、肝功能; 8、乙肝五项; 9、肾功能(肌酐);10、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11、梅素螺旋体;12、风疹病毒;13、巨细胞病素抗体;14、弓形体抗体;15、妇科超声常规检查等;16、早孕及妊娠结局跟踪随访;17、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18、优生健康教育;19、病史询问 孕前、孕期要远离猫、狗和鸟 孕妇不宜与猫、狗、鸟等宠物亲密接触,以预防弓形体病。该病可造成婴儿先天性畸形和智力缺陷,甚至死亡。准备怀孕的妇女应该远离上述宠物;已怀孕的妇女和家中养狗、猫或鸟,应立即与之隔离,并去医院做检测。如果发现胎儿已患弓形体病,应该立即终止妊娠。 孕前应该做好哪些身心准备 心理准备:夫妻双方要做好要孩子的充分心理准备;(1)为什么要孩子?(2)孩子会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3)有了孩子以后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4)怎样照顾孩子?(5)孩子会对夫妻二人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身体准备:通过孕前健康检查可以了解夫妇双方的健康状况,帮助判断是否适合妊娠,减少遗传性疾病、生理缺陷等不健康因素对后代的影响。以下检查非常必要:(1)全身主要脏器功能,包括心脏、肺、肝、肾功能等;(2)生殖器官检查;(3)排除传染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4)有遗传病生育史或家族史的;(5)长期接触重金属污染环境者应该做血液重金属检测。 男女的最佳生育年龄是多少? 男性到25岁左右时,生精功能健全并已经成熟,到40-55岁时,睾丸功能开始衰退;女性25-35岁是生育功能最旺盛的时期,超过35岁,卵子中染色体畸变增多,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最佳生育年龄应为男性25-35岁,女性25-29岁。 怀孕前丈夫有哪些责任? 在准备怀孕前,丈夫应保持健康,要努力做到: (1)在怀孕前3个月停止吸烟、饮酒; (2)不要滥用药物; (3)要注意膳食的营养均衡; (4)避孕接触化学、放射性等有害物质。 为什么要重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通常受孕的前5-8周是胚胎细胞最易致畸的时期,一般孕妇发觉怀孕到医院进行首次产前检查时已经过了这一时期。因此,预防出生缺陷,生育健康宝宝应提倡从孕前开始。

出生缺陷包括哪些因素

出生缺陷包括哪些因素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聪明,但是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却屡见不鲜,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新生儿受父母遗传,使得生殖细胞、受精卵在遗传因素上出现了异常,就会导致新生儿的出生缺陷。 2、环境因素:所居住、工作以及长期生活的地方环境不佳,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很可能引发新生儿的出生缺陷。而有害的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物理因素等。 3、生物因素:女性在怀孕期间,受到了病菌、病毒的侵害,就很可能使胎儿流产、畸形,其中,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危害尤其巨大。 4、营养原因: 孕妇在怀孕的时候身体较弱,又没有在孕期摄入足够的营养和微量元素,就很容易造成新生儿的出生缺陷。 有很多因素都会引起新生儿的出生缺陷,除了以上所介绍的原因外,吸烟、酗酒、吸毒等,也是引起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出生缺陷 很多年轻的夫妻对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并不了解,而这些知识是想要孩子的夫妻必须要知道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出生缺陷吧。 1、出生缺陷就是指新生儿在出生以前,在孕妇的子宫内,身体就出现了形态结构的改变,在生理结构或者是代谢方面出现了异常,而生理结构的异常就是大家常说的先天畸形。在出生缺陷中,最多的就是兔唇、四肢异常以及先天性智力障碍等。 2、如果胎儿在女性的怀孕期间就有出生缺陷,则很可能出现流产、死胎以及先天残疾。这不仅影响到了新生儿的生存,还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很多家庭因为孩子的出生缺陷,而造成无比巨大的经济损失,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毫无幸福感可言。 总体来说,出生缺陷就是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身体或大脑就带有异常,可以表现为组织缺失、异常以及正常功能的缺陷和丧失。 常见的出生缺陷有哪些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塘厦莞华医院出生缺陷预防宣传周活动总结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搞好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我院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该项工作,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医院由院长出任组长。各职能部门,科主任,护士长为副组长,计生办人员为成员的出生缺陷预防领导小组。计生办负责出生缺陷预防的宣传培训,督促落实,引导群众主动接受预防措施,负责建立完善的村出生缺陷期报制度。 二、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优生是人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不仅是计生工作的目标,也是群众的需求热点。开展出生缺陷预防是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的关键措施,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二是要结合我院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切实抓好落实。三是要加大对妇产科医护人员,计生人员培训、督促、检查和指导的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明确责任 优生涉及每个孕产妇家庭,需要育龄夫妇的参与和配合,要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优生知识,让新婚家庭和孕产妇了解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因素,

主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出生缺陷及其预防;优生咨询;生殖健康保健;孕期保健。通过每周日举办的孕妇学校培训,使来听课的孕妇基本了解和掌握出生缺陷预防相关知识,使83%的新婚夫妇和孕期妇女接受婚前教育、孕产期教育;使90%以上的孕满28周岁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得到出生缺陷监测,对已出生缺陷儿给予相关检查和相应治疗。 四、突出重点,实施预防 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重点在宣传教育,同时辅以技术服务。因为出生缺陷预防重在预防,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优生知识,唤起全社会特别是育龄妇女及期限家庭的积极参与。内容包括:开展遗传与优生咨询服务,加强孕前指导、孕期保健、围产期保健,指导孕前三月至孕后三月的妇女补充叶酸等营养素,进一步降低先心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的发生率;加强农村妇女孕期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教育新婚或准备生育的夫妇禁烟戒酒,谨慎用药。 出生缺陷预防是一项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家庭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事关社会稳定。 医院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1、我院始终将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做为重点,为此我院开展了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为了让群众广泛参与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我们非常重视社会宣传。今年我院举行宣传活动,都将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作为主要宣传内容

环境因素与出生缺陷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 述? 环境因素与出生缺陷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真娜 姜志荣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我国人口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始于1986年,据国家卫生部近几年发布的全国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11‰。2002年在卫生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的《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通知中指出,我国每年约有20~30万肉 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数月后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幼儿,先天残疾儿童高达80~120万人,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出生缺陷容易引起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因此,我国出生缺陷的现状不仅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还上升为影响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问题。 经济发展通常与增加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密切相关,进而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新的环境危险因素不断出现,环境污染对孕产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使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 出生缺陷的概况与分类 1.1概念出生缺陷(birth defect,BD )也称先天畸 形,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存在的各种形态结构、智力或代谢方面的异常(不包括出生时损伤所引起的异常)。 1.2分类 出生缺陷一般可分为4种类型 [1] :①形 态结构的先天性缺陷,表现为先天畸形。②生理和代谢功能障碍所致的先天性缺陷,表现为功能障碍。③先天智力低下。④宫内发育迟缓。1.3各器官系统出生缺陷构成 鉴于各地区的出生 缺陷构成比大致相同,本文仅引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的86例出生缺陷儿资料,说明各器官系统出生缺陷构成比,(见表1)。 表1 86例出生缺陷儿畸形类型构成比 缺陷类型例 数 百分比 神经系统1820.93肌肉骨骼系统1719.77泌尿生殖系统1213.95循环系统1112.79消化系统78.14颜面部89.30前腹壁缺陷6 6.97胸腔缺陷2 2.33染色体异常2 2.33卵巢囊肿2 2.33内脏转位 1 1.16 2 出生缺陷的相关病因 目前,出生缺陷的病因还没有完全阐明,有遗传 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与环境二者的相互作用。但在所有先天畸形个体中,单纯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的畸形是少数的,多数畸形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胚胎的基因型决定并影响胚胎对环境中致畸因子的易感程度,环境致畸因子也可引起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而致胚胎畸形。基因的易感性在 种间或个体间有明显的差异[2] 。以下重点讨论环境因素与出生缺陷的关系。 不良的环境因素大致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精神因素、社会因素等,它们对生殖与胚胎的影响各有不同。2.1物理因素 2.1.1高温高热 Bott o 等研究表明[3] ,孕早期发烧可增加子代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 is 2ease,CHD )的危险性。也有研究表明,高温对金黄 地鼠有明显的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 2.1.2生活环境 研究证实,高原地区的CHD 的发 病率高于平原地区,尤其是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2.1.3射线及电离辐射 X 射线和放射线同位素的 α、β、γ射线有致畸作用。母体宫内接受较大剂量

出生缺陷干预培训资料全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知识培训材料 一、“出生缺陷”的概念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已经存在或出生后数年可以发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发生原因包括遗传、环境或二者共同作用。 二、目前,我国监测到的前5位出生缺陷是: 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和脑积水。 三、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是孕前及孕早期阶段综合干预,通过健康教育、选择最佳生育年龄、遗传咨询、孕前保健、孕期合理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2、“二级预防”是通过孕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3“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如唇裂患儿,幼时无法吸允,喂养困难,一岁后语言功能发生障碍,对这些孩子要尽早手术修复,治疗效果极佳,越早治疗越好。 四、预防出生缺陷健康促进:

是指帮助引导待孕和已孕夫妇树立科学的优生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具体是引导远离高危环境,避免接触放射线和铅、汞、苯、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戒毒,远离宠物,适量运动等,确保怀孕前后妇女和胎儿健康,减少出生缺陷风险因素。。 五、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倡导的主要容有: 婚姻法、遗传知识、孕前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高温环境和适当补充营养素等。通过宣传倡导,营造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预防意识,形成健康行为,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六、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活动的目的: 宣传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预防出生缺陷工作: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优生优育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使公众了解和认识出生缺陷的危害,掌握生育健康孩子基本科学知识,减少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出生缺陷高危人群: 是指存在出生缺陷高风险的人群,主要包括: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性病症或先天性畸形者、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

出生缺陷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出生缺陷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一、出生缺陷的定义 出生缺陷又称先天缺陷,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性和不良环境等原因引起的出生时存在的各种结构性畸形和功能性异常的总称。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儿夭折的重要原因。 出生缺陷包括形态上的畸形(如脊柱裂)、细胞的异常(如先天性白血病)、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分子的异常(如苯丙酮尿症)等。也包括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二、出生缺陷的分类 根据出生缺陷特点分为变形缺陷,裂解缺陷,发育不良,畸形缺陷四类。 根据出生缺陷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重大和轻微的缺陷两类,前者是指需进行较复杂的内科、外科及矫形处理的出生缺陷,后者则不需进行复杂处理。 根据发生情况出生缺陷可分为三类:①三胚层形成紊乱,多发生在胚胎第15-18天,常见神经管与肠管相通、内脏反位、连体畸胎等三种;②神经管闭合过程紊乱,导致脑、脊髓发育不全,进而引起椎弓、颅骨及邻近皮肤出现异常,常见于无脑畸形、脑膨出、脊柱裂等畸形;③器官系统发生和形成过程中的紊乱,种类多,可分为胚体升高过程紊乱、器官原基发生过程紊乱、器官发生过程后期紊乱、性别决定和分化过程中的紊乱等几类。

在常见的出生缺陷有: 1.神经系统畸形:无脑畸形、脑膨出、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脑性瘫痪; 2.头部器官畸形:先天性白内障、小眼畸形、小耳畸形、副耳及耳凹、小下颌; 3.腹壁缺损及疝:腹裂畸形、脐膨出、膀胱外翻、膈疝、脐疝、腹股沟斜疝; 4.消化系统畸形:腭裂、唇裂、食道闭锁、狭窄和食道气管瘘、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闭锁和先天性肠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直肠或肛门闭锁; 概论-常见的出生缺陷 5.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狭窄; 6.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尿道下裂、先天性肾囊肿、隐睾、外生殖器两性畸形。 7.四肢畸形:足变形、多指(趾)畸形、并指(趾)畸形、肢体短缺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8.皮肤畸形:血管瘤、色素痣; 9.遗传代谢病及多发畸形: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肝糖原累积病、软骨营养障碍。 三、危害 出生缺陷是世界范围内围产儿、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导致大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2014.9.23)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是预防残疾发生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为全面落实《两纲》目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减少先天性残障,先后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与出生缺陷三级预 防工作,现将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和主要工作做法向各位领导和 专家汇报如下: 一、出生缺陷发生现状 我市从1996年起先后抽取市中心医院等十家市、县级医疗保健 机构为监测点开展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 -2013年我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 301.6/万下降至2013年的114.27/万,下降了62.11%。 从城乡差别来看,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的态势,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与 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 二、工作做法 (一)做好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二)筑牢二级预防屏障,减少缺陷儿出生。 加强了产前筛查能力建设,设立了筛查实验室。一是从2004年起,开展中孕期唐氏、神经管畸形母血清学筛查工作;2010年开始 应用目前国内先进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技术进行产前筛查。二 是建立了遗传试验室,积极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截止目前已完成 外周血染色体检查4500余例,发现各种异常核型438例,5例国际 首报,异常占比9.73%。三是规范了产前筛查服务流程,实现市县 联动,加强高危跟踪管理,及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形成了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各个县区妇 幼保健院为枢纽,各级助产机构为基本筛查点的产前筛查网络系统。 (三)做好三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减少新生儿残障的发生。 从项目开展到2014年6月底,我市遗传代谢性疾病共筛查225766例,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已达99.17%,位于全省前列,达 到了国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水平。截至目前确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患儿104例,高TSH血症22例,均给予救助、随访;确诊苯丙酮尿 症患儿51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患儿2例,均按要求给予救助、 随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复筛阳性患儿65例,给予发放宣 教手册;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阳性患儿16例,交治疗组。经救助过的 患儿,除1例因重症肺炎死亡外,通过连续几年监测,其余患儿体 格和智力均在正常范围。救助政策的实施维持了患儿智力发育的正常。听力筛查于2012年启动,截止2014年6月底,共为97546名 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听力筛查率已达94.45%,截止目前复筛阳性 患儿89人,均转往省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诊治,听力筛查确诊8例, 均积极申请市残联人工耳蜗救助项目。 2006年我市建立了小儿外科,对小儿先天性唇腭裂、气管食管瘘、先天性膈疝、肥厚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先天性无肛门)、尿道下裂、脊膜膨出、多指(趾)等的手术治疗,以及生长发育过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矫治。累计实施缺陷矫治手术400余例。 2014年4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国残联共同实施的贫困地 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在我市五个县共14个乡镇开始运行。截止6 月底,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661例,听力筛查668例,无确诊病例。项目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开、规范管理、保障质量”的原则,旨在提高目标人群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知晓率和接受度, 尽早发现项目县贫困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病苯丙酮尿症(PKU)、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新生儿听力障碍患儿,对确诊为 苯丙酮尿症的儿童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给予康复救助,对

2020年出生缺陷监测调查报告

出生缺陷监测调查报告 人口出生缺陷问题不仅关系到缺陷儿本人,也关系到缺陷儿的家庭,更关系到整个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更加关注,特别是对人口出生缺陷问题更加重视。xx年宁洱县被列为省级监测县,自项目启动后我院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开展“监测”工作,具体监测情况如下: (一)我县xx年1月1日至xx年9月30日监测期间内,共发现出生缺陷5人,缺陷总发生率为1.5‰。我县目前监测到的出生缺陷有5余种,分别是:马蹄内翻足2例、尿道下裂1例、两性畸形1例、腭裂1例;女婴1例、男婴3例;德化镇2例、宁洱镇2例、勐先镇1例。 (二)我县人口出生缺陷的几个特点:一是出生缺陷率虽不高,但监测到的人口出生缺陷状况 ___;二是出生缺陷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区;三是出生缺陷顺位变化不大;四是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高于女婴。 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很多,除50%是遗传因素外,有15%是环境因素,另有35%是营养、疾病、感染、用药和接触有害物质等。大多数出生缺陷是遗传和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影响我县人口出生缺陷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因素。主要指育龄妇女在孕前、孕期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而造成的出生缺陷。其中包括物理因素(如噪声、射线、电脑、电波等污染)、化学因素(铅、汞、镉等重金属和各类石油化工毒物、农药污染,对胎儿有致畸危险的药物如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等)、家庭环境因素(吸烟与酗酒、家庭装修所致污染、习惯差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造成自然流产、死胎以及多种缺陷。 二是遗传因素。许多常见的遗传病都可传给后代,通婚圈子小、近亲结婚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还有某些传染病及性病,如乙型肝炎、疱疹毒及支原体感染、梅毒、淋病等,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母体细胞后也可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流产或畸形。 三是社会因素。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人非法进行胎儿 ___,想方设法生育男孩,而不愿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诊断以防缺陷儿出生。另一方面是育龄妇女缺乏优生优育相关知识以及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如孕产妇年龄过高或过低容易引发出生缺陷,很多高龄或低龄孕产妇缺乏预防措施。 四是行政因素。政府干预力度不够,往往重视控制人口数量,而对出生缺陷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关出生缺陷干预的工作网络不健全、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经费短缺、工作队伍人员缺乏、

全国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竞答试题

全国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竞答试题 1.出生缺陷也叫先天异常,是指孩子在妈妈“肚子里”还没出生之前,因发育紊乱导致。 A.身体某些部位或器官,如头颅、眼睛、心脏等结构或功能与正常的孩子不一样 B.发生新生儿黄疸和肺炎 C.背部及臀部有胎记、口腔有马牙 2.出生缺陷的产生与和环境因素有关,或者由于两者相互作用而发生。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物质及营养因素等。 A.夫妇文化程度 B.孩子出生后体质 C.遗传因素 3.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在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在孕期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进行筛查,对出生缺陷儿进行治疗和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A.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B.阻断传染病的发生 C.彻底医治遗传病 4.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和指导的夫妇,选择最佳生育年龄、接受遗传咨询、均衡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A.孕中期和晚期 B.产褥期 C.孕前和孕早期 5.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孕妇在接受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是否存在出生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A.孕前 B.孕期 C.产后 6.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是对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诊断,对出生缺陷儿给予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A.孕妇 B.胎儿 C.新生儿 7.对于计划怀孕的夫妻来说,可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A.接受孕前保健,发现是否患有影响生育和影响后代健康的疾病 B.在家中多养绿色植物 C.查皇历,为孩子出生选择一个好日子

出生缺陷干预知识

出生缺陷干预知识 出生缺陷干预知识 一、什么叫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内就发生了发育异常,它是由于不良的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使胚胎的发育过程发生紊乱而造成的。包括身体结构的畸形、生理功能的异常,有些异常是肉眼可见的,而有些异常则必须通过某些特殊检查才能确诊,轻微的缺陷可能对身体的影响不大,而严重的出生缺陷则可引起胎儿或婴儿死亡、寿命缩短或导致儿童长期患病,甚至终身残疾。 二、出生缺陷的危害 (一)死亡率大幅升高。据卫生部的资料,我国大城市出生缺陷已占婴儿死亡的1/5—1/4,减少人均期望寿命3—5岁。(二)出生缺陷是导致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三)出生缺陷发生后给本人、家庭造成极大的不幸,带来极为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将有碍于提高人口素质。出生缺陷最容易发生的时期是早孕期早孕期是受精卵发育的主要阶段,又是胎儿最娇嫩、最敏感的时期。早孕期主要避免有害因素对胚胎的致畸影响,以免发生出生缺陷。 三、引起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一)夫妻双方或一方具有染色体异常。 (二)夫妻双方或一方已确诊为基因病的患者或生育过基因病患儿的夫妇,生育基因

病患者的风险会增大。(三)从事某些职业的夫妇,如:过量的接触x射线、y射线、高频电磁场、微波、部分化学物质和劳动强度过大均可能对胚胎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定程度或接触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胚胎可无不良影响。 四、为什么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 孩子的健康,不仅是父母的希望和幸福,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水平。在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新生儿中,先天性残疾患儿约有40—60万,加上出生以后逐渐显现出缺陷的患儿,总人数接近120万。这个惊人的数字不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提高人口素质,首先应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为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战略目标而推出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其主要策略在于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优势,,把群众急需的优生知识和技术服务尽快地送到广大基层,从而达到在人群中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五、出生缺陷干预的方法是什么? 采用联合国倡导的“三级干预”方法:一级干预: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发生,包括婚前、孕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二级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主要是在孕期通过孕期保健、产前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以预防缺陷儿的出生;三级干预:是指对出生缺陷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出生缺陷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内发生了发育异常,造成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出生缺陷发生后给本人、家庭造成极大的不幸,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要做好出生的干预措施。以下是OK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重视孕前保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认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卫生服务进农村活动,宣传《母婴保健法》,提高婚前检查率,大力宣传孕前和孕早期口服先剂量叶酸,强化叶酸食品,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二、加强孕期保健,对所有孕妇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如开办孕妇学校,发放宣传资料,避免接触易使胎儿致畸的物质,加强孕期营养,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提高产前筛查率,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个乡镇卫生院负责本辖区育龄妇女口服叶酸工作,并详细记录实施情况,尤其是有不良孕产史的育龄妇女。 四、积极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防止缺陷发生。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孕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 二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主要在孕期通过开展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等技术手段,早发现、早诊断缺陷及早采取措施。 三级预防:对已出生的缺陷儿进行针对性矫治,减少残疾,减轻残疾程度,降低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___《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的要求,根据市、区计生部门出生缺陷干预的要求,为全面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特制定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安排如下: 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力争群众对出生缺陷主要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达50%。扩大出生缺干预陷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通过宣传媒体开设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开展出生缺陷、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倡导科学的婚育观。将预防出生缺陷、优生优育等知识作为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的重要内容。

出生缺陷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出生缺陷的定义分类和 危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出生缺陷的定义、分类及危害一、出生缺陷的定义 出生缺陷又称先天缺陷,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性和不良环境等原因引起的出生时存在的各种结构性畸形和功能性异常的总称。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儿夭折的重要原因。 出生缺陷包括形态上的畸形(如脊柱裂)、细胞的异常(如先天性白血病)、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分子的异常(如苯丙酮尿症)等。也包括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二、出生缺陷的分类 根据出生缺陷特点分为变形缺陷,裂解缺陷,发育不良,畸形缺陷四类。 根据出生缺陷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重大和轻微的缺陷两类,前者是指需进行较复杂的内科、外科及矫形处理的出生缺陷,后者则不需进行复杂处理。 根据发生情况出生缺陷可分为三类:①三胚层形成紊乱,多发生在胚胎第15-18天,常见神经管与肠管相通、内脏反位、连体畸胎等三种;②神经管闭合过程紊乱,导致脑、脊髓发育不全,进而引起椎弓、颅骨及邻近皮肤出现异常,常见于无脑畸形、脑膨出、脊柱裂等畸形; ③器官系统发生和形成过程中的紊乱,种类多,可分为胚体升高过程紊乱、器官原基发生过程紊乱、器官发生过程后期紊乱、性别决定和分化过程中的紊乱等几类。

在常见的出生缺陷有: 1.神经系统畸形:无脑畸形、脑膨出、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脑性瘫痪; 2.头部器官畸形:先天性白内障、小眼畸形、小耳畸形、副耳及耳凹、小下颌; 3.腹壁缺损及疝:腹裂畸形、脐膨出、膀胱外翻、膈疝、脐疝、腹股沟斜疝; 4.消化系统畸形:腭裂、唇裂、食道闭锁、狭窄和食道气管瘘、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闭锁和先天性肠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直肠或肛门闭锁; 概论-常见的出生缺陷 5.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狭窄; 6.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尿道下裂、先天性肾囊肿、隐睾、外生殖器两性畸形。 7.四肢畸形:足变形、多指(趾)畸形、并指(趾)畸形、肢体短缺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8.皮肤畸形:血管瘤、色素痣; 9.遗传代谢病及多发畸形: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肝糖原累积病、软骨营养障碍。 三、危害 出生缺陷是世界范围内围产儿、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导致大量

出生缺陷干预

出生缺陷干预实验室检查 一、检测项目及方法 (一)出生缺陷二级干预 1、唐氏筛查: 主要检测项目:甲胎蛋白(AFP)、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雌三醇(uE3)和抑制素A(Inhibin A)。 检测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2、神经管畸形筛查: 主要检测项目: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 检测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二)出生缺陷三级干预 1、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 主要检测项目:TSH、T3、T4。 检测方法: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酶免疫荧光分析法(FE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2、苯丙酮尿症筛查: 主要检测项目:血清苯丙氨酸 检测方法:荧光分析法、定量酶法、细菌抑制法和串联质谱法。 二、基本要求(根据《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 (一)机构设置。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区域规划指定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其实验室年筛查检测量应

当达3万人次以上。 (二)人员要求。 1.实验室负责人:与医学相关的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具有儿科或临床检验工作经验,从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5年以上,掌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网络运作和管理。 2.实验室技术人员:中专以上学历,从事检验工作2年以上,具有技师以上职称,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包括: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原则、方法及网络运行; (2)所筛查病种的相关知识; (3)滤纸干血片采集、保存、处理的相关知识; (4)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 (5)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判断; (6)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技能; (7)生物安全等相关知识。 3.文案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文字处理及统计)技术且有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 (三)设备要求。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总结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总结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总结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总结 大力干预出生缺陷积极构筑保护屏障 ×××自从×××年××月被省确定为出生缺陷二级干预、一级干预项目点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部署,在省项目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口计生委的科学指导下,较好地完成项目工程工作任务。在实施出生缺陷干预过程中,我县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狠抓关口前移,构筑干预屏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在二级干预中,共采集送检血样标本×××份。通过筛查发现各种异常妊娠××例,全部采取了终止措施。在一级干预中,对参加筛查采血的××××人中的×××人进行了筛查,查出hgm项目阳性数为:弓形体××人、风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人,单纯疱疹病毒×型×人、×型×人。igg项目阳性数为:弓形体×××人、风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人,单纯疱疹病毒×型×××人、×型××人。总结我县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狠抓宣传发动,在统一思想上形成共识。多年来,我县各级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目标,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省人口计生委把我县确定为实施出生缺陷干预项目工程试点县以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十分重

视,认为人口素质问题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要把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为此,在全县范围内通过三个途径来统一认识:第一,以会议部署来统一认识。县镇两级层层召开工作部署会、宣传动员会,深入宣传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的目标、意义和重要性,对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进行全力部署,消除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盲区,以认识的大统一来保证工作的大投入。第二,以知识普及来统一认识。项目点镇村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把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把知识普及到各个层面。县人口计生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一帮人,分别深入到有关镇区,通过人口学校、集市向广大群众宣传出生缺陷干预知识。各个项目点利用出生缺陷的模型、模具、标本等实物进行宣传,向参查对象每人发一份宣传折页,还多次召开业务咨询会,全面介绍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宣传开展产前筛查、孕前检查的重要性。全县共印发宣传资料××万份,制订宣传画板××块,悬挂横幅××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宣传效果。第三,以舆论宣传来统一认识。县人口计生委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上开设“人口与优生”专题,每周一次广播讲座,每旬一次专题节目,每月一次专版,大力宣传出生缺陷干预知识。还安排专家走进电视直播室,接受记者专访,向全县广大电视观众宣传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意义、做法和具体要求,县人口计生委还在县指导站和各项目点举办出生缺陷图片展,进一步增强广大育龄群众的优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各镇村还认真书写宣传标语,定期出刊宣传板报,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计生系列服务工程、

出生缺陷的基本知识及预防

出生缺陷的基本知识及预防 叶酸片的规范服用 一、出生缺陷的基本知识及预防 1、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在母亲子宫内发生的发育异常,而非分娩损伤所指的个体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包括先天性畸形、遗传代谢性缺陷、先天性残疾(盲、聋、哑)、免疫性疾病、智力底下等。 我国常见的出生缺陷有:神经管畸形(包括脊柱裂、无脑儿及脑膨出),唇腭裂,先天心脏病,尿道下裂等。在我国每年发生出生缺陷高达80万至120万。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是国家计生委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三大工程之一。神经管畸形是出生缺陷中最严重的一种,世界每年大约有30-40万发生,我国是高发国,每年有8万-10万,平均每6分钟发生一例,居世界首位。神经管畸形是我国死胎、死产、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2、出生缺陷与哪些因素有关? 与遗传、环境,特别是孕妇营养情况紧密相关,营养因素可以影响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可以对抗环境污染。妇女怀孕早期体内叶酸缺乏是发生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 影响致畸的化学性致畸因子: (1)、致畸性化学物质:工业“三废”、农药、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中,含有一些致畸作用的化学物质。

(2)、酒精:孕期过度饮酒可引发多种先天畸形,成为胎儿酒精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胎儿出生前、出生后的生长迟缓、智力障碍、小头畸形、小眼、短眼裂、眼距窄、面中畸形、唇裂、腭裂、心脏和四肢继续、外生殖器异常等、其致畸程度与接触酒精的剂量及胎龄有关。 (3)、吸烟:孕妇无论是被动吸烟还是主动吸烟对胎儿都有很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也可以直接引起胎盘血管收缩,胎儿缺血、缺氧,致使发育迟缓、体重低,易早产;另外。吸烟所产生的其他有害物质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或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新生儿隐睾与母亲孕期吸烟也有关;此外,男性吸烟还可能造成精子质量下降、量少、畸形率高、活动力低,这些对受精和受精卵都有影响。 3、出生缺陷可以预防吗? 可以。国家卫生部推出了“妇女前后补充叶酸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预防的科研成果。国家计生委把预防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列为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首要项目。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提出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概念,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并进行可能的治疗。 一级预防~消除病因,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一级预防的主体要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遗传咨询、孕前保健、孕期与围产期保健等。让准妈妈在孕前3个月及孕后服用安全可靠、效的孕妇专用的保健品或者营养素。近年来推广妇女在孕前3个月至整个孕期,增补含0.4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