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问答题总汇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问答题总汇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问答题总汇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问答题总汇

古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等级性2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个别施教及师生关系的不平的

现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髙,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决左教冇的规模和速度3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冇结构有制约作用4对教冇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教育对经济的影响:1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人力资本理论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2政治决左着教冇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徳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冇制度4教冇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宣传思想,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是社会文化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2?交流和融合?3?创造和更新?教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1内发论2外砾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而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弃理想3教育目的的确宦必须考虑受教冇者的身心发展规律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而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我国当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培养全而发展的人3培养现代人品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目的始终没有改变的原因:1我国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而发展学说始终没有改变2我国教育的根本性质即社会主义性质没有改变

什么是素质教冇:1是而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飲誉权和荣誉权)2受教育权

学生的义务: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3努力学习,完成规泄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的角色4管理者角色5

父母与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要求: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2 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

3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要求:1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左的研究能力

教师的人格特征要求:1积极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3坚忍不拔的毅力4广泛的兴趣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要求: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的精神4良好的道徳修养学校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1教学生授受关系2人格上民主平等关系3社会道徳上相互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条件:1学科专业素养2教学专业素养3人格特征4良好的职业道徳素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2提髙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徳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学科课程的优缺点:优1以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和简约性为特点2符合学校特定任务的要求3按科目组织课程易于编订教材,易于评价。缺1学科在课程中形成传统后对课程改革造成障碍2不利于培养学生各方而的能力3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4忽略了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活动课程的优缺点:优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关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2 课程题材尊重学习者的要求和兴趣,课程编排灵活性大3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1不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2不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3课程缺乏明确的社会方向

综合课程的优缺点:优1促进了知识的融介,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内在联系2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3有利于减少学科数目减轻学习负担。缺:教科书编写难度大,逻辑体系较松散

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左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2教师的特征3学校的特点4校外环境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弊端:1课程管理僵化2结构不合理3内容陈旧落后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1课程功能转变2结构改革3内容改革4实施改革5评价改革6管理改革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2课程综合化3稳泄并加强基础教冇4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5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基础,“过程与方法”重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在体验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介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课程评价的目的:改进课程、改进教学

课程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决策功能

课程评价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査与访谈3纸笔测试4表现评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要点:1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3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内容日趋综合化3形式日趋多样化)

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徳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

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的意义:1是社会经验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为个体全而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教学过程的结构: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直观性原则要求:1正确的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充分运用语言直观启发性原则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巩固性原则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2通过组织复习巩固3在运用中巩固知识循序渐进原则要求:1按教材的体系进行教学2解决好重点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因材施教原则要求:1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1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4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和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发现教学法的环节: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

(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1师生的互动和联系加强2自主和合作学习方法增加3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淸晰、气氛热烈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而枳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冇作用4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学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査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査与评左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

德育的意义: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冇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和道徳传统4受教冇者思想品徳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1教育目的和徳育目标2学生的年龄特征3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徳实际)初高中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思想政治、道徳行为、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而

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徳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徳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正面教冇原则(坚持正而说理以理服人,树立榜样教育领导学生进步,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正而教育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3知行统一原则(联系实际讲淸理论,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解决徳冇问题的能力,教冇学生要言行一致)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对学生提岀合理的徳育要求,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5因材施教原则6教冇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校内各方而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强徳冇的计划性)

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徳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4社会实践活动5班主任工作

说服法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榜样法要求:1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2榜样具有导向性3榜样的崇高伟大要能激起学生的敬慕之情4教冇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陶冶法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境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3与启发说服结合4引导学生创设情景锻炼法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注意检査与评价

品德评价法:1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2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公正客观3发扬民主注重实效

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髙教学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怎样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集体的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定的组织结构3—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冇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壇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呈:

怎样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老师的作用2协调和指导班集体共青团活动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常规管理特点:基础性、强制性、可操作性

当前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压制,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1是班级建设的设汁者2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是处理班级人际关系中的艺术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