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图1 薄层色谱示意图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等。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根据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一、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一种微量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以及能使用腐蚀性显色剂等优点。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同时薄层色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常用作柱色谱的先导,可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展开剂的选择,也可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把吸附剂(如氧化铝、硅胶)和粘合剂(如煅石膏CaSO 4·H 2O 、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

板上形成薄层,将分离样品滴加在薄层的一端,当利

用毛细作用使流动相沿着吸附剂薄层(固定相)移动

时,吸附剂借各种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作

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各组分以不同的作用强度被吸

附。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或吸

附,经过反复无数次的分配平衡或吸附平衡,不同组

分的极性化合物就会在薄层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极

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吸附剂上,在薄板上移

动的距离比较短。而非极性的物质在薄层板上移动较

大的距离。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 f 值表达,是介

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

如图1所示,d 为点样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d 1为点样点到斑点1的距离,d 2为点样点到斑点2的距离。

薄层色谱常用的吸附剂或支持剂是硅胶或氧化铝。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为硅胶H 不含粘合剂;硅胶G 含煅石膏做粘合剂;硅胶HF-254含荧光物质,可在波长254nm 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硅胶GF-254含有煅石膏和荧光剂。薄层色谱用的氧化铝也分为氧化铝G 、氧化沿的距离样品原点中心到溶剂前心的距离样品原点中心到斑点中

=f

R

铝GF254及氧化铝HF254。

薄层色谱技术包括制板、点样、展开、显色等。

1. 薄层板的制备

薄层板的薄层应尽可能的均匀而且厚度(0.25~1mm)要固定。否则展开时溶剂前沿不齐,色谱结果也不易重复。

制备薄层板,首先将吸附剂调成糊状:如称取约3g 硅胶G ,加入到6~7mL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调成均匀的糊状物(可铺7~8张载玻片)。这一步一定要将吸附剂逐渐加入到溶剂中,边加边搅拌;如果把溶剂加到吸附剂中,容易产生结块。然后采用简单的平铺法和倾斜法将糊状物涂布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制成薄层板。

(1)平铺法:可将自制涂布器(如图2),洗净,把干净的载玻片在涂布器中摆好,上下两边各夹一块比载玻片厚0.25mm 的玻璃板,在涂布器槽中倒人糊状物,将徐布器自左向右推,即可将糊状物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

(2)倾斜法:如没有涂布器,则可将调好的糊状物倒在载玻片上,用药匙摊开后,用手摇晃并轻轻敲击玻板背面,使其糊状物均匀铺开且表面均匀光滑。

图2 薄层板涂布器

涂好的薄层板室温水平放置晾干后,放入烘箱内加热活化,活化条件根据需要而定。硅胶板一般在烘箱中渐渐升温,维持105~110℃活化30min 。氧化铝板在200~220℃烘4h 可得活性Ⅱ级的薄板。150~160℃烘4h 可得活性Ⅲ~Ⅳ级的薄板。薄层板的活性与含水量有关,其活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注意硅胶板活化时温度不能过高,否则硅醇基会相互脱水而失活。活化后的薄层应放在干燥器内保存。

2. 点样

将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丙酮、甲醇、乙醇、氯仿、苯、乙醚和四氯化碳)配成1%的溶液,用内径小于1mm 管口平整的毛细管点样:用毛细管取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一端约1.0cm 处,垂直地轻轻地接触到薄层上的吸附剂,样品溶液就可靠到薄层上。在薄层色谱中,样品的用量对物质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所需样品的量与显色剂的灵敏度、吸附剂的种类、薄层的厚度均有关系。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样品量太多,往往出现斑点太大或拖尾现象,以至不易分开。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样点直径一般以2~4mm 为宜。同一薄层上的样点直径应一致。另外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

3. 展开

薄层板的展开需要在密闭的色谱缸(也可用标本缸或广口瓶等)中进行,如图3。用来展开样品中各组分的溶剂(流动相)

称为展开剂。先将一定量展开剂放在色谱缸中,盖上缸盖,

让缸内溶剂蒸气饱和5~10min 。再将点好试样的薄层板样点一端朝下放

入缸内(注意控制器皿中展开剂的量,切勿使样点浸入展开剂中),盖好

缸盖,展开剂因毛细管效应而沿薄层上升,样品中组分随展开剂在薄层

中以不同的速度自下而上移动而导致分离。当展开剂前沿上升到样点上

方8~10cm 时取出薄层板,放平,铅笔标明溶剂前沿位置,冷风吹干溶

剂。

化合物在薄板上移动距离的多少取决于所选取的溶剂不同。但凡溶

剂的极性越大,对化合物的洗脱能力也越大,即R f 值也越大。在戊烷和

环己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大多数极性物质不会移动,但是非极性

化合物会在薄板上移动一定距离。极性溶剂通常会将非极性的化

合物推到溶剂的前段而将极性化合物推离基线。一个好的溶剂体

系应该使混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开基线,但并不使所有化合物都到达溶剂前端,R f 值最好在0.15~0.85之间。最理想的R f 值为0.4~0.5,良好的分离R f 值为0.15~0.75,如果R f 值小于0.15或大于0.75则分离不好,就要调换展开剂重新展开。

选择展开剂时,除参照表列溶剂极性来选择外,更多地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一块薄层板上进行试验:

①若所选展开剂使混合物中所有的组分点都移到了溶剂前沿,此溶剂的极性过强; ②若所选展开剂几乎不能使混合物中的组分点移动,留在了原点上,此溶剂的极性过弱。 当一种溶剂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先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为基础溶剂展开混合物,若展开不好,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与前一溶剂混合,调整极性,再次试验,直到选出合适的展开剂组合。合适的混合展开剂常需多次仔细选择才能确定。

一些常用溶剂和它们的相对极性:

甲醇>乙醇>异丙醇>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正己烷、石油醚

强极性溶剂∣←――――――中等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

常用混合溶剂:乙酸乙酯/正己烷,常用比例1:10~1:3;乙醚/戊烷,常用比例1:10~1:2.5;乙醇/正己烷,对强极性化合物1:10~1:3比较合适;二氯甲烷/正己烷,常用1:10~1:3,当其他混合溶剂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

4. 显色

展开的薄层板上化合物斑点本身有颜色时,可直接观察。若化合物本身无色,可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也可用显色剂显色。简单常用的显色剂是碘蒸气,广口瓶中放置少量碘晶体,使用时将薄层板放入,盖上瓶盖,密封瓶内的碘蒸气即可使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显色(饱和烃与卤代烃除外)。

二、 柱色谱

柱色谱(柱上层析)的原理与薄层色谱类似,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当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层次,

即溶质在柱中自上而下按

对吸附剂的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带,如图4所示。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分别洗出收集;或将柱吸干,挤出后按色带分割开,再用溶剂将各色带中的溶质萃取出来。

实验室常用氧化铝、硅胶作吸附剂。吸附剂的选择一般要根据待分离的化合物类型而定。例如硅胶的性能比较温和,属无定形多孔物质,略具酸性,适合于极性较大的物质分离;同时硅胶极性相对较小,适合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羧酸、醇、酯、酮、胺等。而氧化铝极性较强,对于弱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适合于分离极性较弱的化合物。酸性氧化铝适合于分离羧酸或氨基酸等酸性化合物;碱性氧化铝适合于分离胺;中性氧化铝则可用于分离中性化合物。

图 4 柱色谱分离示意图

大多数吸附剂都能强烈地吸水,且水分易被其它化合物置换,因此吸附剂的活性降低。因此吸附剂使用前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对于吸附剂而言,粒度愈小表面积愈大,吸附能力就愈高,但颗粒愈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

在吸附剂上,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各种化合物对氧化铝的吸附性按以下次序递减:

酸和碱>醇、胺、硫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醚>烯>饱和烃

柱色谱分离中,洗脱剂的选择是重要的一环,通常根据被分离物中各化合物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来考虑。但是必须注意,选择的洗脱剂极性不能大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否则样品组分在柱色谱中移动过快,不能建立吸附-洗脱平衡,影响分离效果。实际操作时,一般采用薄层色谱反复对比、选择柱色谱的洗脱剂。能在薄层色谱上将样品中各组分完全分开,即可作柱色谱洗脱剂。在有多种洗脱剂可选择时,一般选择目标组分R f值较大的洗脱剂。一般来说,洗脱剂都需要采用混合溶剂,利用强极性和弱极性溶剂复配而成。

硅胶和氧化铝作吸附剂的柱色谱,洗脱剂的洗脱能力有如下顺序:

己烷和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二硫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丙醇<乙醇<甲醇<水<吡啶<乙酸

常用的柱色谱装置包括色谱柱、滴液漏斗、接受瓶,如图2-37所示。

操作包括装柱、装样、洗脱、收集等。

1. 装柱实验时选一合适色谱柱(长径比应不小于7 8:1,吸附剂填充量约柱容量的3/4,

预留1/4空间装溶剂),洗净干燥后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柱子下端放置一锥形瓶。如果层析柱下端没有砂芯横隔,就应取一小团脱脂棉或玻璃棉,用玻璃棒将其推至柱底,然后再铺上一层约0.5 cm 厚的砂,然后采用湿法或干法装柱。装柱要求吸附剂填充均匀,无断层、无缝隙、无气泡,否则会影响洗脱和分离效果。

(1) 湿法装柱

将一定量的吸附剂(吸附剂用量应是被分离混合物量的30~40倍)用溶剂(最好选用90~120℃石油醚)调成糊状,向柱内倒入溶剂至柱高的3/4处。再将调好的糊状吸附剂从色谱柱上端倒入,同时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活塞,使溶剂慢慢流

入锥形瓶。在添加吸附剂的过程中,可用木质试管夹或套有

橡皮管的玻璃棒绕柱四周轻轻敲打,促使吸附剂均匀沉降并

排出气泡。注意敲打色谱柱时,不能只敲打某一部位,否则

被敲打一侧吸附剂沉降更紧实,致使洗脱时色谱带跑偏,甚

至交错而导致分离失败。另外还需掌握敲打时间,敲打不充

分,吸附剂层降不紧实,各组分洗脱太快分离效果不好;敲

打过度,吸附剂层降过于紧实,洗脱速度太慢而浪费实验时

间。一般以洗脱剂流出速度为每分钟5~10滴)。吸附剂添加

完毕,在吸附剂上面覆盖约1cm 厚的砂层。整个添加过程中,

应保持溶剂液面始终高出吸附剂层面(见图5)。

(2) 干法装柱

将一定量的吸附剂用漏斗慢慢加入干燥的色谱柱中,边

加入边敲击柱身,务必使吸附剂装填均匀,不能有空隙。加

完后,在吸附剂上覆盖少许石英砂,然后加洗脱剂洗柱赶走

小气泡。

2. 装样和洗脱:当柱内的溶剂液面降至吸附剂表层时,关闭层析柱下端的活塞。将待分离的混合物用最小量展开剂溶解,用滴管小心滴加到柱内吸附剂表层,并用少量溶剂洗涤色谱柱内壁上沾有的样品溶液。待混合物溶液液面接近吸附剂上的石英砂时,旋开滴液漏斗旋塞,连续滴加洗脱剂。滴加速度以每秒1~2滴为适度。整个过程中,应使洗脱剂始终覆盖吸附剂。

如果被分离各组分有颜色,可以根据色谱柱中出现的色层收集洗脱液。如果各组分无色,先依等分收集法收集(该操作可由自动收集器),然后用薄层色谱法逐一鉴定,再将相同组分的收集液合并在一起。蒸除洗脱液溶剂,即得各组分。

图2-5 柱色谱装置

液相色谱柱的使用常识1版

液相色谱柱的使用常识 色谱柱信息 (1) 安装色谱柱 (2) 平衡色谱柱 (2) 平衡色谱柱的意义(反相柱、硅胶柱、极性柱) (2) 平衡色谱柱的方法 (2) 色谱柱的保存 (3) 色谱柱的再生 (4) 色谱柱的维护 (4) 液相色谱工作中和色谱柱有关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5) 色谱柱信息 从色谱柱上的标签可以至少获得以下一些信息: 1)生产商、商品名称、规格、货号(Part No.)、填料类型、批次、柱号。 其中,生产商、商品名称、规格和货号,方便下次采购同样产品,对于药物质检这是常见的需求。 而填料类型、批次和柱号,是发现新柱存在质量问题时联系销售商或生产商时重要和必需的信息之一。原因:批次,往往与填料信息密切相关,填料是一批批生产出来的,重现性上的严重缺陷可能是某个批次填料的整体问题,提供批次信息,可以帮助技术服务人员在第一时间查询全球是否有同样批次的投诉报告;柱号,是这根柱子的“身份证”,换柱和退柱时的必需信息,也是实验室器材管理应当记录存档的必要信息。 2)流向。绝大部分色谱柱都有方向的要求。应当仔细检查,按流向标志将色谱柱接入HPLC 系统。 注意在使用此色谱柱的过程中不要遗失、毁坏或沾污这个标签,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对该柱子的生产过程进行追溯。为方便管理,还可以自行在柱上贴一些管理标签,如购入时间、负责人员,等。 贴心提示: ①当您接到一根新的色谱柱时,要阅读并保存好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应当至少阅读一遍)、 出厂技术证书或分析测试报告(Certificate of Analysis),有时为两份,一份是该批次填料 选择性测试报告,一份是该柱的柱效测试报告。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操作要点。 3、掌握如何正确的配置展开剂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 使吸附力较弱或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的速度较快,在多次反复平衡过程中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形成了分离的“色带“从而得到分离。 三、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1%偶氮苯的甲苯溶液1%苏丹Ⅲ的甲苯溶液1%的羧甲基纤维素 钠CMC水溶液硅胶G立即比为9:1的甲苯-乙酸乙酯。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 一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此实验中不考虑有直接的可用 2、取两块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地画一条线作为起始线。用分别两根毛细管分别取偶氮苯、苏丹甲苯溶液和其混合液放在起始线上取两个样点且两样点相距1到1.5厘米且样点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如果样点颜色太浅 可以等其变干后在重复几次。 3、用上述的甲苯-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广口瓶中点样一端应进入展开剂 0.5cm盖好瓶盖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板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记号比较两者的Rf值的大小。 二柱色谱实验步骤

1、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其中并轻轻的敲打色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然后加入洗脱剂湿润。 2、当溶剂下降到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开始使用色谱柱用滴管把样品溶液转移到上色谱柱中并用少量溶剂分几次洗涤柱壁上所沾试液直至无色。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塞使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在分有色物质是直接观察到分离后的“色带”然后用洗脱剂将分离后的“色带”依次自柱中洗脱出来再用适宜的溶剂将溶质萃取出来。

色谱柱基本知识

色谱柱 色谱柱由柱管、压帽、卡套(密封环)、筛板(滤片)、接头、螺丝等组成。目录 1简介 2构造 3填料 4分类 1. 4.1 安装 2. 4.2 流动相 3. 4.3 样品制备 4. 4.4 保存操作 5发展方向 6性能评价 7注意事项 8新进展

柱效;对于同系物分析,只要500即可;对于较难分离物质对则可采用高达2万的柱子,因此一般 10~30cm左右的柱长就能满足复杂混合物分析的需要。 柱效受柱内外因素影响,为使色谱柱达到最佳效率,除柱外死体积要小外,还要有合理的柱结构(尽可能减少填充床以外的死体积)及装填技术。即使最好的装填技术,在柱中心部位和沿管壁部位的填充情况总是不一样的,靠近管壁的部位比较疏松,易产生沟流,流速较快,影响冲洗剂的流形,使谱带加宽,这就是管壁效应。这种管壁区大约是从管壁向内算起30倍粒径的厚度。在一般的液相色谱系统中,柱外效应对柱效的影响远远大于管壁效应。 2构造 色谱柱由柱管、压帽、卡套(密封环)、筛板(滤片)、接头、螺丝等组成。柱管多用不锈钢制成,压力不高于70 kg/cm2 时,也可采用厚壁玻璃或石英管,管内壁要求有很高的光洁度。为提高柱效,减小管壁效应,不锈钢柱内壁多经过抛光。也有人在不锈钢柱内壁涂敷氟塑料以提高内壁的光洁度,其效果与抛光相同。还有使用熔融硅或玻璃衬里的,用于细管柱。色谱柱两端的柱接头内装有筛板,是烧结不锈钢或钛合金,孔径0.2~20µm(5~10µm),取决于填料粒度,目的是防止填料漏出。 色谱柱按用途可分为分析型和制备型两类,尺寸规格也不同:①常规分析柱(常量柱),内径 2~5mm(常用4.6mm,国内有4mm和5mm),柱长10~30cm;②窄径柱(narrow bore,又称细管径柱、半微柱semi-microcolumn),内径1~2mm,柱长10~20cm;③毛细管柱(又称微柱microcolumn),内径0.2~0.5mm;④半制备柱,内径>5mm;⑤实验室制备柱,内径20~40mm,柱长10~30cm;⑥生产制备柱内径可达几十厘米。柱内径一般是根据柱长、填料粒径和折合流速来确定,目的是为了避免管壁效应。 3填料 常见的分配柱填料:碳十八柱[1](ODS/C18)、碳八柱(MOS/C8)、碳六柱(Hexyl/C6)、 碳四柱(Butyl/C4)、碳一柱(Methyl/C1)、阴离子交换柱(SAX)、 阳离子交换柱(SCX)、苯基柱(Phenyl)、氨基柱(Amino/NH2)、 氰基柱(Cyano/CN/Nitrile) 常见的吸附柱填料:硅胶柱 4安装 1、首先应确认柱和仪器的接头以及管路是否匹配。为减少死体积,进样阀、柱子、检测器之间

实验十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实验十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1.实验目的 ①了解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的基本原理; ②学习用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纯化有机化合物的技术 2.实验原理 ①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 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等。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 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根据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②薄层色谱:薄层色谱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一种微量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 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以及能使用腐蚀性显色剂等优点。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者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其可分为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由于不同组分被固定相吸附程度不同,在流动相中溶解程度不同,因此,不同组分移动的距离不同,因而形成了互相分离的斑点 R f=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薄层色谱用的吸附剂和支持剂:薄层色谱常用的吸附剂或支持剂是硅胶或氧化铝。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为硅胶H不含粘合剂;硅胶G含煅石膏做粘合剂;硅胶HF-254含荧光物质,可在波长254nm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硅胶GF-254含有煅石膏和荧光剂。薄层色谱用的氧化铝也分为氧化铝G、氧化铝GF254及氧化铝HF254。? 薄层板的制备:简易平铺法,如称取约3g硅胶G,加入到6?7mL?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调成均匀的糊状物(可铺7?8张载玻片)。这一步一定要将吸附剂逐渐加入到溶剂中,边加边搅拌;如果把溶剂加到吸附剂中,容易产生结块。然后采用和倾斜法将糊状物涂布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制成薄层板。? 薄层板的活化:涂好的薄层板室温水平放置晾干后,放入烘箱内加热活化,活化条件根据需要而定。硅胶板一般在烘箱中渐渐升温,维持105?110℃活化30min。氧化铝板在200?220℃烘4h可得活性Ⅱ级的薄板。150?160℃烘4h?可得活性Ⅲ?Ⅳ级的薄板。薄层板的活性与含水量有关,其活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注意硅胶板活化时温度不能过高,否则硅醇基会相互脱水而失活。活化后的薄层应放在干燥器内保存。? 点样:将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丙酮、甲醇、乙醇、氯仿、苯、乙醚和四氯化碳)配成1%的溶液,用内径小于1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点样:用毛细管取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一端约1.0cm处,垂直地轻轻地接触到薄层上的吸附剂,样品溶液就可靠到薄层上。在薄层色谱中,样品的用量对物质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所需样品的量与显色剂的灵敏度、吸附剂的种类、薄层的厚度均有关系。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样品量太多,往往出现斑点太大或拖尾现象,以至不易分开。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

高效液相色谱操作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操作知识 (一)高压恒流泵的维护注意事项 泵的密封圈是最易磨损的部件,密封圈的损坏可引起系统的许多故障,要注意保养和定期更换。应采取下列措施以延长使用寿命: 绝对不允许在没有流动相的或流动相还没有进入泵头的情况下启动泵而造成柱塞杆的干磨。每天使用后应将整个系统管路中的缓冲液体冲洗干净,防止盐沉积,整个管路要浸在无缓冲的溶液或有机溶剂中。长期不用也要定期开泵冲洗整个管路。 要用HPLC级试剂 输液管前端要用烧结不锈钢沉子过滤流动相。要注意防止管路阻塞造成压力过高而损坏仪器。压力下限应设置在0.5~1MPa,以防止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抽干或严重渗漏而引起柱塞的干磨有柱后清洗功能的高压恒流泵还要注意保持清洗液,否则将失去柱后清洗效果。 (二)流动相使用的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HPLC级或相当于该级别的流动相,并要先经0.45?m薄膜过滤。 过滤后的流动相必须经过充分脱气,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气体(如02),如不脱气易产生气泡,增加基线噪声,造成灵敏度下降,甚至无法分析。 几种脱气方法比较: 1、氦气脱气法:利用液体中氦气的溶解度比空气低,连续吹氦脱气,效果较好但成本高。 2、加热回流法: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且有毒性挥发污染。 3、抽真空脱气法:易抽走有机相 4、超声脱气法:一种较为常见的脱气法。流动相放在超声波容器中,用超声波震荡10~15 分钟,此法效果并不太好但操作简单。 如果管路中使用peek树脂部件,请不要使用下列流动相: 浓硫酸、浓硝酸、二氯乙酸、丙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和二甲基亚砜 特别注意HPLC使用过后的系统清洗: 含有缓冲盐溶液的流动相的清洗方法: 1、先用100%的纯水冲洗,打开排放阀,用3~5ml/min的流量,洗二十分钟左右后停泵。 此举主要是针对吸液系统、泵头、进出口单向阀等体积较大的空间的清洗 2、再用5:95的甲醇/水清洗整个系统,关闭排放阀,用1ml/min的流量,洗30~60分钟后停泵。此举主要是用水清洗整个系统中的盐,用5%的甲醇主要是为了保护色谱柱。 3、最后用100%的甲醇清洗整个系统,用1ml/min的流量,洗2分钟左右,然后关机。

最全的液相色谱知识 整理

最全的液相色谱知识(包括原理,维护,基础操作,处理方法) HPLC日常维护- 进样阀问题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手动进样阀,转动不灵转子密封损坏更换或调整转子密封转子太紧调整转子的松紧度 手动进样阀,载样困难进样阀安装不当重新安装定量环阻塞清洗或更换定量环进样器污染清洗或更换进样器管路阻塞清洗或更换管路 自动进样阀,不能转动无压力(或电源)提供恰当的压力(电源)转子太紧调整转子的松紧度 进样阀安装不当重新安装 自动进样阀,其它问题 阻塞清洗或更换阻塞部件机械故障见随机维修手册控制器故障维修或更换控制器 出现问题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保留时间变 化柱温变化柱恒温,必要时需配置恒温箱 等度与梯度间未能充分平衡至少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平衡柱缓冲液容量不够用>25mmol/L的缓冲液 柱污染每天冲洗柱 柱内条件变化稳定进样条件,调节流动相 柱快达到寿命采用保护柱 保留时间缩 短流速增加检查泵,重新设定流速 样品超载降低样品量 键合相流失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流动相组成变化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 温度增加柱恒温 保留时间延 长流速下降管路泄漏,换泵密封圈,排除泵内气泡 硅胶柱上活性点变化用流动相改性剂,如加三乙胺,或采用碱至钝化柱键合相流失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 流动相组成变化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 温度降低柱恒温 出现肩峰或 分叉样品体积过大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 样品溶剂过强采用较弱的样品溶剂 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 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 进样器损坏更换进样器转子 鬼峰进样阀残余峰每次用后用强溶剂清洗阀,改进阀和样品的清洗 样品中未知物处理样品 柱未平衡 重新平衡柱,用流动相作样品溶剂(尤其是离子对 色谱)

(干货)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大全

一、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是以高压下的液体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广,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因而弥补了气相色谱法的不足。在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可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80%则需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在基本理论方面没有显著不同,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在于作为流动相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的差别。 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 (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流程:由泵将储液瓶中的溶剂吸入色谱系统,然后输出,经流量与压力测量之后,导入进样器。被测物由进样器注入,并随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在柱上进行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信号由数据处理设备采集与处理,并记录色谱图。废液流入废液瓶。遇到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极性范围比较宽)还可用梯度控制器作梯度洗脱。这和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类似,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改变温度,而HPLC改变的是流动相极性,使样品各组分在最佳条件下得以分离。 (2)、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同其他色谱过程一样,HPLC也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 离。 开始样品加在柱头上,假设样品中含有3个组分,A、B和C,随流动相一起进入色谱柱,开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系数小的组分A不易被固定相阻留,较早地流出色谱柱。分配系数大的组分C在固定相上滞留时间长,较晚流出色谱柱。组分B的分配系数介于A,C之间,第二个流出色谱柱。若一个含有多个组分的混合物进入系统,则混合物中各组分按其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先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分离之目的。 不同组分在色谱过程中的分离情况,首先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是否有差异,这是热力学平衡问题,也是分离的首要条件。其次,当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运动时,谱带随柱长展宽,分离情况与两相之间的扩散系数、固定相粒度的大小、柱的填充情况以及流动相的流速等有关。所以分离最终效果则是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的综合效益。 三、工作原理 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 内, 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 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 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 通过检测器时, 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四、HPLC的特点和优点 HPLC有以下特点: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 Kg/cm2。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高效——可达5000塔板每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同时消耗样品少。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 柱层析法 1. 原理 流动相流过时各组分会以不同的速率向下移动,吸附弱的组分以较快的速率向下移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在新接触的固定相表面上又依这种吸附-溶解过程进行新的分配,新鲜流动相流过已趋平衡的固定相表面时也重复这一过程,结果是吸附弱的组分随着流动相移动在前面,吸附强的组分移动在后面,吸附特别强的组分甚至会不随流动相移动,各种化合物在色谱柱中形成带状分布,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 柱色谱分离条件 ⑴固定相选择 柱色谱使用的固定相材料又称吸附剂吸附剂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有多种形式。以氧化铝作为固定相时,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物只有范德华力与固定相作用,吸附较弱;极性有机物同固定相之间可能有偶极力或氢键作用,有时还有成盐作用。这些作用的强度依次为: 成盐作用> 配位作用> 氢键作用> 偶极作用> 范德华力作用。有机物的极性越强,在氧化铝上的吸附越强。 常用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等 色谱用的氧化铝可分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酸性氧化铝pH约为4-4.5,用于分离羧酸、氨基酸等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pH值为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应用最广;碱性氧化铝pH为9-10,用于分离生物碱、胺和其它碱性化合物等。吸附剂的活性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低,活性越高。脱水的中性氧化铝称为活性氧化铝。 硅胶是中性的吸附剂,可用于分离各种有机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固定相材料之一。 活性炭常用于分离极性较弱或非极性有机物。吸附剂的粒度越小,比表面越大,分离效果越明显,但流动相流过越慢,有时会产生分离带的再重叠,适得其反。 ⑵流动相选择 色谱分离使用的流动相又称展开剂。展开剂对于选定了固定相的色谱分离有重要的影响。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吸附-溶解分配,强极性展开剂对极性大的有机物溶解的多,弱极性或非极性展开剂对极性小的有机物溶解的多,随展开剂的流过不同极性的有机物以不同的次序形成分离带。 在氧化铝柱中,选择适当极性的展开剂能使各种有机物按先弱后强的极性顺序形成分离带,流出色谱柱。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操作要点。 3、掌握如何正确的配置展开剂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力较弱或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的速度较快,在多次反复平衡过程中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形成了分离的“色带”,从而得到分离。 三、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1%偶氮苯的甲苯溶液,1%苏丹Ⅲ的甲苯溶液,1%的羧甲基纤维素 钠(CMC)水溶液,硅胶G,立即比为9:1的甲苯-乙酸乙酯。 名称分子量状态熔点沸点溶解度溶解度溶解度 水醇醚 68293不溶溶溶 偶氮苯182.2橙色片状 晶体 苏丹III 232棕色粉末不溶溶溶 荧光黄332.3黄红色至 320不溶溶不溶 红色粉末 五、实验装置图(见实验记录本) 六、实验步骤 (一)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此实验中不考虑,有直接的可用) 2、取两块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地画一条线,作为起始线。用分别两根毛细管,分别取偶氮苯、苏丹甲苯溶液和其合液放在起始线上,取两个样点,且两样点相距1到1.5厘米,且样点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如果样点颜色太浅,可以等其变干后在重复几次。 3、用上述的甲苯-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广口瓶中,点样一端应进入展开剂0.5cm,盖好瓶盖,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板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记号,比较两者的Rf值的大小。 (二)柱色谱实验步骤 1、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其中,并轻轻的敲打色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然后加入洗脱剂湿润。 2、当溶剂下降到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开始使用色谱柱,用滴管把样品溶液转移到上色谱柱中,并用少量溶剂分几次洗涤柱壁上所沾试液,直至无色。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塞,使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柱色谱,薄层色谱

实验七柱色谱 计划学时: 3 学时 实验目的:学习柱色谱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同实验六) 柱色谱(柱上层析)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而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 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当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层次,即溶质在柱中自上而下按对吸附剂的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带,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分别洗出收集;或将柱吸干,挤出后按色带分割开,再用溶剂将各色带中的溶质萃取出来。 实验装置及样品: 1 、装置图:(略) ( 1 )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对于吸附剂而言,粒度愈小表面积愈大,吸附能力就愈高,但颗粒愈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供柱色谱使用的氧化铝有酸性、中性、碱性三种: 酸性氧化铝用 1% 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至氧化铝的悬浮液 pH 为 4 ,用于分离酸性物质。 中性氧化铝其悬浮液的 pH 为 7.5 ,用于分离中性物质。 碱性氧化铝其悬浮液的 pH 为 10 ,用于胺或其它碱性物质的分离。 大多数吸附剂都能强烈地吸水,而且水分易被其它化合物置换,因此吸附剂的活性降低,通常有加热方法使吸附剂活化。氧化铝随着表面含水量的不同,而分成各种活性等级。 活性等级的测定一般采用勃劳克曼( Brockmann )标准测定法. ( 2 )溶质的结构与吸附能力的关系 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各种化合物对氧化铝的吸附性按以下次序递减: 酸和碱 > 醇、胺、硫醇 > 酯、醛、酮 > 芳香族化合物 > 卤代物、醚 > 烯 > 饱和烃 在本实验中,乙酰二茂铁极性大于二茂铁,因此,二茂铁首先被洗脱下来。

实验四( ) 薄层色谱

实验四( ) 薄层色谱 实验四(1)薄层色谱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学习薄层色谱法的原理,了解其意义和应用。 2、掌握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以薄层板作为载体,让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上展开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故 也称为薄层层析。它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广泛使用的实验技术,可用于 精制样品、化合物鉴定、跟踪反应进程和柱色谱的先导(即为柱色谱摸索最佳条件)等方面。 1、薄层色谱常用的吸附剂 硅胶和氧化铝是薄层层析常用的固相吸附剂。化合物极性越大,它在硅胶和氧化铝上 的吸附力越强,所以吸附剂均制成活性精细粉末。活化通常是加热粉末以脱去水分。硅胶 是酸性的,用来分离酸性或中性的化合物。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的,可用于分离极 性或非极性的化合物。商用的硅胶和氧化铝薄层板可以买到,这些薄板常用玻璃或塑料制成。溶剂在薄层板上爬升的距离越长,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越好。宽的薄层板也可用于量较 大的样品,具有1~2mm 厚的大板可用于50~1000mg 样品的分离制备。 2、样品的制备与点样 样品必须溶解在挥发性的有机溶剂中,浓度最好是1~2%。溶剂应具有高的挥发性以便于立即蒸发。丙酮、二氯甲烷和氯仿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分析固体样品时,可将 20~40mg样品溶到2mL 的溶剂中。在距薄层板底端约1cm 处,用铅笔划一条线,作为起点线。用毛细管(内径小于1mm )吸取样品溶液,垂直地轻轻接触到薄层板的起点线上。样品量不能太多,否则易造成斑点过大,互相交叉或拖尾,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3、展开 将选择好的展开剂放在层析缸中,使层析缸内空气饱和,再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 层析缸中进行展开。使用足够的展开剂以使薄层板底部浸入溶剂3~5mm ,但溶剂不能太多,否则样点在液面以下,溶解到溶剂中,不能进行层析。当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的前沿(离 顶端5~10mm处)或各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放平晾干,用铅笔划出前沿的位置 后即可显色。根据R f 值的不同对各组分进行鉴别。 4、显色

液相色谱柱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一种分离技术和方法,目前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高精度的输液泵,应用广泛的色谱分离柱,低噪音、高灵敏度的各种检测器和功能强大的数据 处理软件系统的出现,都推动了液相色谱技术的迅猛发展。液相色谱仪正以它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和应用广泛的优点倍受仪器分析工作者的青睐,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环境 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作者本人从事液相色谱分析工作二十多年,应用HPLC技术在血药浓度、生物胺、核苷酸、蛋白质浓度测定等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的方法和经验,在这 里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和借鉴,共同促进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 1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如图1所示,是由溶液贮器、高压泵、进样系统、色谱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几部分组成。 高压泵从溶液贮器中抽走流动相,流经整个仪器系统,形成密闭的液体流路。样品通过进样系统注入色谱分离柱,在柱内进行分离。柱流出液进入检测器,使已被分离的组分逐一 被检测器收集,并将响应值转变为电信号后经放大被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峰,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记录的峰值进行存储和计算[1]。 液相色谱仪是依靠色谱柱进行分离的。研究证明:物质的色谱过程是指物质分子在相对运动的两相(液相和固相)中分配“平衡”的过程。液相色谱是以具有吸附性质的硅胶 颗粒为固定相,各种洗脱液为流动相。当液体样品在载体流动相的推动下,在液-固两相间作相对运动时,由于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K)不同,则使各自的移动速度不同, 即产生差速迁移。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多次分配,从而达到使混合物分离的目的。 上式反映了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中,由于在两相中浓度的不同,而存在分配系数上的差异。 既然分配系数及其差异是引起组分在液相色谱柱分离的根本原因,那么,必然地也会同色谱理论中可测宏观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定量关系,事实上,色谱理论中通常用容量因子k ’的概念来反映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关系: k’值可以非常方便地表达组分在两相的分配,又很容易从色谱实验数据中直接测得,是色谱理论中重要的基本参数之一[2]。 2输液泵的常见故障及对策 输液泵/高压泵是保证HPLC系统流路畅通、流量精确和压力稳定的重要仪器部件,目前多用往复式恒流柱塞泵,主要由柱塞杆、密封垫圈和两个单向阀组成,用马达带动凸轮 驱动柱塞杆作吸液和排液的往复运动。常分为单柱塞泵、并联柱塞泵、串联柱塞泵和柱塞隔膜泵等类型。流动相混合方式分为低压混合和高压混合。常见泵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种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收藏文件

高效液相色谱知识收藏 Agilent1100高压液相色谱仪差不多操作步骤Agilent1100液相差不多操作步骤 Agilent1100高压液相色谱仪维护保养知识保养事项: 高压液相色谱HPLC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液相色谱柱使用及保养 高压液相色谱HPLC培训教程(一)

高压液相色谱HPLC培训教程(七) 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反相HPLC柱子的清洁和再生 HPLC对流淌相的差不多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 Waters 600E-2487 HPLC系统SOP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操作规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100)操作注意事项 色谱扫盲班

Agilent1100高压液相色谱仪差不多操作步骤Agilent1100液相差不多操作步骤 (一)、开机: 1、打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 NT (或Windows 2000)画面,并运行Bootp Server程序。 2、打开 1100 LC 各模块电源。 3、待各模块自检完成后,双击Instrument 1 Online图标,化学工作站自动与1100LC通讯,进入的工作站画面。 4、从“View”菜单中选择“Method and Run control”画面, 单击”View”菜单中的“Show Top Toolbar”,“Show status toolbar”,“System diagram”,”Sampling diagram”,使其命令前有“√”标志,来调用所需的界面。 5、把流淌相放入溶剂瓶中。 6、打开Purge阀。 7、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Setup pump选项,进入泵编辑画面。 8 、设Flow:5ml/min,单击OK。 9、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Pump control选项,选中On,单击OK,则系统开始Purge,直到管线内(由溶剂瓶到泵入口)无气泡为止,切换信道接着Purge,直到所有要用信道无气泡为止。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 一、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二、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操作要点。 3、掌握如何正确的配置展开剂 三、实验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 和流动相中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当 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 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力较弱或溶解度较小的组分 在固定相中移动的速度较快,在多次反复平衡过程中 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形成了分离的“色带”,从而 得到分离。 四、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1%偶氮苯的甲苯溶液,1%苏丹Ⅲ的甲苯溶液,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硅胶G,立即比为9:1的甲苯-乙酸乙酯。 五、实验装置图(见实验记录本) 六、实验步骤 (一)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此实验中不考虑,有直接的可用) 2、取两块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地画一条 线,作为起始线。用分别两根毛细管,分别取偶氮苯、苏丹 甲苯溶液和其混合液放在起始线上,取两个样点,且两样点

相距1到1.5厘米,且样点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如果样点 颜色太浅,可以等其变干后在重复几次。 3、用上述的甲苯-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 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广口瓶中,点样一端应进入展开剂 0.5cm,盖好瓶盖,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 板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 一记号,比较两者的Rf值的大小。 (二)柱色谱实验步骤 1、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其中, 并轻轻的敲打色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然后加入洗脱剂湿 润。 2、当溶剂下降到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开始使用色谱柱,用滴管 把样品溶液转移到上色谱柱中,并用少量溶剂分几次洗涤 柱壁上所沾试液,直至无色。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塞, 使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在分有色物质是,直接观察到分离后的“色带”,然后用 洗脱剂将分离后的“色带”依次自柱中洗脱出来,再用适 宜的溶剂将溶质萃取出来。 七、注意事项 (1)薄层色谱 1、吸附剂必须均匀地填在柱内,没有气泡、没有裂缝,否则 将影响洗脱和分离。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柱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分离色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 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 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 离。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 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 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 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 度下移,形成色带。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 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 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 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 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 原料: 新鲜的菠菜叶 试剂: 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 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 3.丙酮7.水硫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基本常识

被分离组分在柱中的洗脱原理 Ⅱ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1.色谱图和峰参数 ⊕色谱图(chromatogram)--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elution profile). ⊕基线(base line)--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 ⊕噪音(noise)――基线信号的波动。通常因电源接触不良或瞬时过载、检测器不稳定、流动相含有气泡或色谱柱被污染所致。 ⊕漂移(drift)基线随时间的缓缓变化。主要由于操作条件如电压、温度、流动相及流量的不稳定所引起,柱内的污染物或固定相不断被洗脱下来也会产生漂移。 ⊕色谱峰(peak)--组分流经检测器时相应的连续信号产生的曲线。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正常色谱峰近似于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高斯Gauss曲线)。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前延峰(leading peak)和脱尾峰(tailing peak ).前者少见。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T)--T=B/A,用以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也称为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或不对称因子(asymmetry factor)《中国药典》规定T应为0.95~1.05。T<0.95为前延峰,T>1.05为拖尾峰。 ⊕峰底――基线上峰的起点至终点的距离。 ⊕峰高(Peak height,h)――峰的最高点至峰底的距离。 ⊕峰宽(peak width,W)--峰两侧拐点处所作两条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W=4σ。⊕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height,Wh/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W h/2=2.355σ。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σ)--正态分布曲线x=±1时(拐点)的峰宽之半。正常峰宽的拐点在峰高的0.607倍处。标准偏差的大小说明组分在流出色谱柱过程中的分散程度。σ小,分散程度小、极点浓度高、峰形瘦、柱效高;反之,σ大,峰形胖、柱效低。 ⊕峰面积(peak area,A)――峰与峰底所包围的面积。A=×σ×h=2.507σh=1.064Wh/2h 2.定性参数(保留值) ⊕死时间(dead time,t0)--不保留组分的保留时间。即流动相(溶剂)通过色谱柱的时间。在反相HPLC中可用苯磺酸钠来测定死时间。 ⊕死体积(dead volume,V0)――由进样器进样口到检测器流动池未被固定相所占据的空间。它包括4部分:进样器至色谱柱管路体积、柱内固定相颗粒间隙(被流动相占据,Vm)、柱出口管路体积、检测器流动池体积。其中只有Vm参与色谱平衡过程,其他3部粉只起峰扩展作用。为防止峰扩展,这3部分体积应尽量减小。V0=F×t0(F为流速)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V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流出溶剂的体积。又称洗脱体积。VR=F*tR .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tR’)--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也称折合保留时间(reduced retention time)。在实验条件(温度、固定相等)一定时,tR’只决定于组分的性质,因此,tR’(或tR)可用于定性。TR’=tR-t0 ⊕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VR’)--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VR=VR-V0 或VR=F*tR’ 3.柱效参数 ⊕理论塔板数(theoretical plate number,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N取决于固定相的种类、性质(粒度、粒径分布等)、填充状况、柱长、流动相的种类和流速及测定柱效所用物质的性质。如果峰形对称并符合正态分布,N可近似表示为: N=(tR/σ)2=16(tR)2/W =5.54(tR/W1/2)2 W:峰宽;σ:曲线拐点处峰宽的一半,即峰高0.607处峰宽的一半。 N为常量时,W随tR成正比例变化。在一张多组分色谱图上,如果各组份含量相当,则后洗脱的峰比前面的峰要逐渐加宽,峰高则逐渐降低。 用半峰宽计算理论塔板数比用峰宽计算更为方便和常用,因为半峰宽更容易准确测定,尤其是对稍有拖尾的峰。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 一、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二、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操作要点。 3、掌握如何正确的配置展开剂 三、实验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 和流动相中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当 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 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力较弱或溶解度较小的组分 在固定相中移动的速度较快,在多次反复平衡过程中 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形成了分离的“色带”,从而 得到分离。 四、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1%禺氮苯的甲苯溶液,1以苏丹山的甲苯溶液,1%勺愈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硅胶G,立即比为9:1的甲苯-乙酸乙酯。 五、实验装置图(见实验记录本) 六、实验步骤 (一)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此实验中不考虑,有直接的可用) 2、取两块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地画一条 线,作为起始线。用分别两根毛细管,分别取偶氮苯、苏丹 甲苯溶液和其混合液放在起始线上,取两个样点,且两样点

相距1到1.5厘米,且样点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如果样点颜 色太浅,可以等其变干后在重复几次。 3、用上述的甲苯-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放 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广口瓶中,点样一端应进入展开剂 0.5cm ,盖好瓶盖,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 板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 记号,比较两者的Rf值的大小。 (二)柱色谱实验步骤 1、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其中, 并轻轻的敲打色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然后加入洗脱剂湿 润。 2、当溶剂下降到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开始使用色谱柱,用滴管 把样品溶液转移到上色谱柱中,并用少量溶剂分几次洗涤柱 壁上所沾试液,直至无色。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塞, 使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在分有色物质是,直接观察到分离后的“色带”,然后用洗 脱剂将分离后的“色带”依次白柱中洗脱出来,再用适宜的 溶剂将溶质萃取出来。 七'、汪怠事项 (1)薄层色谱 1、吸附剂必须均匀地填在柱内,没有气泡、没有裂缝,否则

C18色谱柱维护 常识要点

【讨论】高效液相色谱柱的保护 各位同仁,为保证我们的分析效果,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大家一起来贡献一下自己在色谱柱使用过程中的护柱秘诀吧。 我先来聊聊,算是抛砖引玉了 1、最好用预柱。(但要注意,若有时出峰异常,要先看看是不是它有问题了) 2、每次做完分析,都要进行冲洗, 分析用流动相中若无酸、碱、盐类物质,建议用90%甲醇冲洗30~60min; 若分析用流动相中含以上物质,要先用10%甲醇(或用与分析用流动相同比例,把含酸、碱、盐溶液换成水)冲洗1小时左右,再梯度走到90%甲醇冲洗30~60min(若用多元泵)。有必要时再循环几次,可以适当缩短时间。 若长时间不用该色谱柱,要冲洗好后,用纯甲醇或乙腈封存。 3、若流动相中用到离子对试剂,更应该好好冲洗,且该色谱柱最好作为专用,不能再做其它物质分析用。因色谱柱填料性质已与原来所不同,在该柱上所摸索的色谱条件,可能在其它同类柱子上得不到重现。 4、尽量避免反冲,除非该色谱柱厂家明确说明允许。 5、普通C18柱尽量避免在40℃以上的温度下分析。 6、定期测柱效,有下降,可以用10%异丙醇甲醇冲洗色谱柱。若柱效还没有改善,可以再生,甲醇-二氯甲烷-甲醇。 呵呵,还有的一时想不起来了,各位有经验的战友请发表高见! 1.样品要采用0.22或0.45μm滤膜过滤,流动相采用0.45μm滤膜过滤并脱气。 2.大多数反相色谱柱的pH稳定范围是2-7.5,尽量不超过该色谱柱的pH范围 3.避免流动相组成及极性的剧烈变化。 4. 避免纯水冲洗反相色谱柱。 5.每次测试完毕,要用2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冲洗色谱柱(分析色谱柱250×4.6mm柱体积3.2ml)。如果使用极性或离子性的缓冲溶液作流动相,应在实验完毕后将柱子用纯水冲洗干净,并保存于乙腈中。 6.压力升高是需要更换预柱的信号。 1:溶剂中的不溶物—应使用色谱纯溶剂,膜过滤(孔径不超过0.45μm) 2:样品中的不溶物—应对样品进行膜过滤(孔径不超过0.45μm) 3:泵,进样器等中的不溶物—在泵和进样器之间安装内置过滤器,在进样器和柱之间安装预过滤器 4:柱内不溶物的形成:由于溶剂的不互溶而产生的沉淀—用能溶解沉淀物的溶剂冲洗色谱柱;在不互溶溶剂中由于进样而产生的沉淀—检查样品液和流动相是否互溶;由于温度的改变或固定相的干涸而产生的沉淀—将色谱柱密封紧,并保持室温恒定! 还有就是平衡色谱柱、色谱柱的再生: 1 平衡色谱柱:反相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乙腈/水中的。请一定确保您所使用的流动相和乙腈/水互溶。由于色谱柱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干掉,因此在用流动相分析样品之前,应使用10-20倍柱体积的甲醇或乙腈平衡色谱柱;如果您所使用的流动相中含有缓冲盐,应注意用纯水"过渡"。 硅胶柱或极性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正庚烷中的。如果该色谱柱需要使用含水的流动相,请在使用流动相之前用乙醇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