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们一起走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解说词第1、2集

《我们一起走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解说词第1、2集

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解说词

第一集:弄潮儿向涛头立

解说:伴随着第一缕晨曦,这片宽厚、丰饶、秀美,辽阔的土地,又一次张开温暖的怀抱。

[字幕]2018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

这一天,总是如此与众不同,这一天,中国人的眼中,总会盈满荣光。

[字幕]2018年10月1日升旗仪式敬礼

祖国,我的母亲,我要把最好的祝福都献给你。

[字幕]北京前门大街

(唱)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观众]

特别激动

我们要民族振兴,不忘初心

心脏现在还怦怦跳

我们生在中国确实是太幸福了

生日快乐

(唱)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

解说:这是献给伟大祖国的礼赞,这是献给改革开放的敬意。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我们感慨万千,豪情满怀。忘不了,南海边的春风,让希望的田野开满鲜花;忘不了,浪涛激荡汹涌,挡不住开拓者前行的步伐;忘不了,新世纪的曙光,照耀东方大地,铺开漫天的彩霞。穿越历史的天空,开启壮丽的航程,万里长风,声声金鼓,千秋伟业,梦展宏图。40年,我们一起走过,一次次思想解

放,一代代接力前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沿着成功开辟的这条道路,中国号巨轮,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字幕]广东深圳

刘起棠:我们能够长期生存下来,就全靠我们这个72把大剪刀,这个卖点,来生存的,就是做高端,叫作单裁单缝,当年从香港九龙学回来的。

解说:刘起棠1982年创办的这间服装厂,是深圳第一家服装厂,今天,他们的产品出口欧洲,北美,都是免检商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刘起棠,改革开放前,却是最想逃离深圳的人。那时候的深圳,还只是宝安的一个小渔村,刘起棠曾不顾生死,逃往海对面7公里外的香港。

刘起棠:我记得我当初是从这个山沟爬上来,下水的时候是(午夜)12点钟,到岸是(凌晨)5点30分。

解说:上世纪70年代,像他一样逃港的人有几十万,这一切为深圳特区的设立,做了深刻而辛酸的铺陈。

[字幕]中英街历史博物馆

陈开枝:我们当年的宝安,一年的(人均)收入才134块钱,别人(香港)那边,是13000,你说相差多远。

解说:遏制偷渡,已经不是靠部队能解决的,只有生产生活搞上去了,人心才能安定,事实上,广东,只是历经十年动乱后,中国的一个缩影,那时候全国不到十亿人口,两亿多吃不饱饭。而香港,当时已跻身“亚洲四小龙”,放眼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西方国家加速前行,把中国远远甩在身后,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迫切需要锤开枷锁。

激流,其实已经在涌动,恢复已中断十年之久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家庭出身不再是障碍,希望之火在这些年轻的胸膛燃烧,积压了整整十年的渴望,在阳光里跳动。即使人到中年,也可以像十六七岁的少年,失去的光阴,要补回来。六千多人参加的科学大会,因为邓小平同志一句,从事体力的劳动者,从事脑力的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掌声持续了整整12分钟。

拨乱反正,300万名干部洗清沉冤,55万“右派”得到改正,440万地主富农摘掉了“帽子”,70多万名工商业者不再是资本家。

1978年,一篇文章刊登在了《光明日报》的头版上,这篇文章如同一声惊雷在全国掀起了激烈的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这场讨论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让每一位中国人的生命重新焕发出活力。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中国发出了改革开放的宣言。

[邓小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解说:这声音,宛如一声春雷,激荡起滚滚春潮。

陈开枝:所以习仲勋同志提出一个思考的问题,怎么样才能发展经济,他希望中央能够给广东放权,邓小平同志肯定了他的想法,于是就给一句最重的鼓励的话,你们就是杀出一条血路来。

解说:在靠近香港的地方划出一块地搞特区,让老百姓自由做生意,允许香港人过来投资、办工厂,这个历史性决策终于结束了曾经汹涌的逃港风。当时身在香港的刘起棠被蛇口不断传来的改革故事深深震撼。

[上世纪80年代纪录片《希望的窗口》]:投资者到深圳办企业有利可图,香港森发实业有限公司与我方合资兴建了华美钢铁厂。

解说:特区一系列优惠政策,让香港先进技术和大批资金纷至沓来,家乡经济发展了,像刘起棠这样的逃港人又成批成批地回来了。

刘起棠:改革开放的大门开了以后,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这个能力把它关起来,那我就要下定决心地做。

解说:大胆闯、勇敢试,一个个“深圳第一”激励着中国前行。百万劳动大军涌向深圳,逼出了中国第一个人才市场(1984年),放开生活必需品价格逼出了一个生活资料市场。

[字幕]1987年中国土地“第一拍”

解说:这一锤成就了中国土地第一拍,更敲开了中国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先河。各个领域的改革释放出无穷的活力,南海边的春风吹绿了神州,改革开放仅仅五年,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就达到了800斤,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基本解决了温饱。从1978年到198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扩大了近一倍。改革带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快速发展又倒逼着新一次的“破茧”。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又遇到了新的挑战,

[宗庆后--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我在农村呆了15年以后回杭州,1987年创办了校办企业经销部,1991年兼并了杭州罐头厂,就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在这个公司工作了31年。

解说:每次遇到大事,宗庆后都会来到舟山,这里有他的知青岁月,开山打石,磨炼出的意志撑起了他后来的创业历程。一场改革动员会即将召开,这两年,电商给线下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是73岁的宗庆后,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关口。

[宗庆后]:今天我们要开一个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动员大会,首先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今天会到这个会场来开会,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当初27年前,我们在改革开放上,也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就是小鱼吃大鱼,

解说:1991年同样在这个礼堂,宗庆后也曾用激情的演讲推动了他口中的那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时候宗庆后承包的校办工厂已经凭借儿童营养液闻名全国,146名职工创造出2000多万元利润,市场供不应求,扩张急需厂房和工人,而隔壁的国有老厂正面临倒闭。

[沈者寿-时任杭州市委秘书长]这个杭州罐头厂也是很有名的,当时三年亏损,每年亏损要财政补贴它700万、800万,

解说:能不能把国有工厂兼并过来,想法一出就像捅了马蜂窝,弄堂里的集体小厂兼并国营大厂,双方职工都不接受,每次谈判都剑拔弩张。

[陈刚强--原杭州罐头厂员工]当时国营单位在人们心中是很吃香的,它个校办工厂来吃我们,我们每个人面子上、情感上是接受不了的,说破了,不同意,100%不同意,当时兼并的时候,我其实是接到通知的,准备把宗庆后赶出去的。

[周九铭--娃哈哈集团老员工]这个极有可能打起来,他们准备了四卡车的人准备救宗总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就先把人救出来再说

[宗庆后]:说我们是瓦解国有经济,瓦解国有经济等于是资本主义复辟了。

[沈]:对国有企业的一些厂长经理,思想的冲击波很大,社会舆论讲这个是被修正主义了,和平演变,国有企业是我们国家的亲儿子,亲儿子有病,就不让它活了,甚至贴大字报。

解说:娃哈哈引起的争论迅速波及到全国,私营经济会不会造成社会主义的“变色”,弥漫全国的紧张空气中很多私营企业关了门。娃哈哈的争论进行了100天后,上海《解放日报》的头版巨幅报道,突然让一切有了转机。

[宗庆后]:当时我奇怪,上海的《解放日报》跟我们杭州企业应该是没什么关系,

解说:那里,国际上,苏联解体,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在国内,中国经济增长连续两年在低位徘徊,改革开放的路到底还走不走、该怎么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

[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词汇深刻影响着这个国家前行的脚步,一项项改革措施,推动中国快速前行,坚定地迈进新世纪。

一款新车的第9次碰撞试验正在进行,马振刚需要第一时间拿到座椅数据,他的工厂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配件供应商之一,跻身国际市场是20年前的马振刚不曾想过的事。眼前这辆车,1000多个零部件,100%国产,而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只能生产轮胎、喇叭、天线、标牌4种零件,马振刚从引进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就开始研发汽车内饰配件。

[马振刚--延锋汽车饰件系统公司总经理]:在那个时候我们就参与到了国产化的零部件供应链当中去了,

解说: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他们的配件开始逐步替代了进口,但就在此时,他们又遇到了一道大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对于中国来说,打开国门、融入世界,展示的是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游泳的勇气,但对马振刚他们来说,却是命悬生死,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中国需要在2001年后的5年内将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降至10%

[马振刚]对中国体系这个零部件供应链会是一个灭顶之灾,倒逼我们就必须在质量、在技术、在成本、在服务,全方位地我们要和全球的一流标杆的企业去对标,

解说:不止是汽车业,对所有行业来说,对外开放承诺的时间表都是一张倒逼改革、催促改革的进度表,农业、金融业、电信业、制造业,全都面临背水一战。与此同时,重大疫情、自然灾害,国际金额危机接连袭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凸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摆在中国面前的又是新的考验。

[胡锦涛]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解说:废止农业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成立国资委,进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织密社保大网,鼓励非公经济发展,密集出台的改革措施激发了中国发展活力,也为马振刚他们的企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他们争分夺秒,提高研发能力,开拓国际市场。今天,马振刚他们已经和国际巨头比肩而行,改革,逼出内功、逼出实力,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措施,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中国人始终相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就没有爬不过去的山,越不过去的坎。然后,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进入新世纪的第2个十年,经历了快速发展的中国又不得不面对长长的问题清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环顾全球,西方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中国要想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依然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但此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好改的都已经改完,剩下的都难啃的硬骨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原动力,中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司法、财税、央企薪酬、科技体制、药品加成、放开二孩、高考改革,一项项议论多年,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在顶层协调与推动下启动。

东莞,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比例超过4:1,要完成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的升级,这里急需给制度松绑。

今天是尹分良夫妇第一次办护照的日子,他们所在的工厂在国外开了分厂,尹分良得到了出国轮岗的机会,尹分良的老家在湖南邵阳,自从2001年来到东莞就没少为户口烦心,身份证丢了都得回老家才能办。

[尹分良]有时候请假回去的话,证件不齐,老是又返回,来回跑几次这种情况都有

解说:一张表格、一个身份证,不到10分钟,两个人的护照加港澳通行证就办完了。2017年5月,东莞彻底放开了异地办理出入境业务,以往办理需要“返乡跑”“来回跑”的难题成为历史,而在此之前,

最让尹分良激动的改革是2014年国家彻底取消了农业户口,养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户籍壁垒也正在逐步被打破。

[尹分良]现在,我们这边基本上医保卡就直接到医保锁定(定点)医院里面去看病,直接在里面拿药。

解说:象尹分良这样的进城务工人员,在中国已经有2.8亿人,城镇化提速,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是中国发展必须迈过的关口。改革还在推进,

[尹分良夫妇]正在办理落户手续。

解说:女儿明年就要升初中,为了孩子上学,决定把妻子和女儿的户口迁过来。2018年全国户籍制度改革提速,年初,东莞取消了使用了八年的积分落户制度。在东莞,现在仅凭企业评定的人才证明就可以轻松办理户口。孩子们未来会去闯更大的世界。

全面深化改革,百姓期待什么,改革就推进什么。

[习近平]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解说:15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范围的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给5.8亿农民兄弟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充分肯定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700多万家民营企业有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着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着中国经济质量优势。简政放权,打开惠民的便利之门,百姓不必再费心地证明“我爹是我爹”,仅最近五年,全国减少各类“循环证明”“奇葩证明”800多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超13.5亿人)人民所呼、改革有所应,一项项改革措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25亿人)让人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中国就业人数达7.76亿,中国人均寿命76.7岁,超世界平均水平5岁。五年来,每年减贫1370万人)。

进入新时代,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中国再次向全世界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习近平在2018年博螯亚洲论坛上的讲话]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解说:改革开放40年来,靠着一次次思想解放,中国人突破了一道道险阻,靠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中国人用双手书写了一部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属于弄潮儿的黄金时代,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第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解说:这是一首改革开放初期唱遍大江南北的歌,唱出了农民的心声、农村的希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几千年来,吃饱饭始终是历朝历代的难题。以至于我国许多地方见面打招呼都是问:吃了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改革开放彻底结束了中国人挨饿的历史,创造了中国碗里装满中国粮的奇迹。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在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在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字幕】河南商水县

解说:六月,冬小麦成熟了。种粮大户刘天华,每天都要到地里查看,以便精确掌握收割的时机。

[种粮大户机械收割现场]

40年来,中国彻底改变了农具主要是半截木头半截铁的历史,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高强度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全机械化作业,收割、脱粒、装车,每亩地收割不到5分钟。刘天华,2006年回到村里种地,那一年国家取消了历朝历代的主要税种农业税。

[发工资现场]

在合作社工作的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把耕地交给刘天华进行土地托管,可以拿到土地承包金,农忙时来合作社上班又可以领到工资。

[土地政策宣讲]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刘天华所在的商水县是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县里组织的“三权”分置大会正在进行。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分享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

流转的格局。这是继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创新,[村民举手同意土地流转],这一双双手决定着自己的命运,40年前,同样是中国农民的这一双双手突破命运的禁锢。

[安徽小岗村]

1979年春节,小岗村过了一个肥年,正在贴对子的是生产队队长严俊昌,他联合同村21户农民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带头搞起了包干到户。然而,当民端于泥土中的农民智慧从暗处走到明处,责难处纷至沓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人的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安徽农村改革,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从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发出五个一号文件肯定联产承包责任制,粮满仓、酒满缸,娶媳妇、盖新房,到1984年,全国90%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8000亿斤,人均粮食拥有量第一次达到800斤的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中国农民为农村改革乃至其它领域的改革贡献的智慧,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将计划经济体制打开了一个缺口。

2018年合作社又新托管了2万亩土地,收完小麦,刘天华就要开始新一季的耕种。

【画外音】河南商水县种粮大户刘天华

心中有农,宁愿为农,以农为荣,以农为乐。

【字幕】山东寿光三元朱村

解说:充盈了粮袋子,还要丰富菜篮子,泥土中生发的改革,还有这里。

【纪实】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蔬菜大王乐义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几批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

[王乐义]这就是第五代大棚的结构,水肥一体化,下挖一米,到冬天本身地温就是10摄氏度以上,充分用地温和光照,冬天不烧煤。

解说:今天,王乐义要带领村民修补一座大棚,这座大棚是三元朱村的一段特殊记忆。

1985年,上海、北京等地放开副食品价格,千家万户的菜篮子让王乐义的心思活了。他从外地学习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准备在村里试种黄瓜,如果能赶在春节前上市就能卖个好价钱。可要腾出地来建大棚,就得铲掉玉米地,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这是重罪。

试种大棚要承担的巨大风险,王乐义和村里17名党员扛了起来,徐少华就是其中一名党员。

徐少华的黄瓜到了采摘的时候,黄瓜现在一年四季都能上市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当年三元朱村第一代大棚种出的黄瓜赶在冬天上市,成了市场上独一份儿,卖出了10元一斤的天价。就在那一年,国家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市场脉博的跳动中带头建大棚的17名党员成了17个万元户。

今天的寿光平均每天有1000万公斤蔬菜要运往各地并出口海外,当年的闯市场结束了北方冬天只有白菜萝卜的历史,带动整个蔬菜产业向前发展。

今天,中国的蔬菜种植面积超过3亿亩,年产量超过7亿吨,人均占有量500多公斤,全都位居世界第一,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18%的人口,这是中国人创造的奇迹。

当改革将大批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开始洗脚上岸进入工业领域,并由此创造了“乡镇企业”这个人们未曾料到的新生事物。

[江苏无锡]

解说:中国最大的毛纺织企业,2018年冬季要上市的新面料正在入库,这里每年开发的新面料超过2万种。

[江苏堰桥]

1982年,堰桥村不少村企业亏损,农民用的包干到户能不能用的企业身上来,没有中央文件,堰桥决定先试起来,这一试就试出了闻名全国的“一包三改”,不到两年全乡工业产值就突破了1.5个亿,这一年中央四号文件号召推动乡镇企业发展,20万人从全国各地涌来学习,堰桥成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小岗村”,引领乡镇企业大发展的“苏南模式”由此开创,到1984年中国的乡镇企业猛增到600多万个,总收入突破了1200亿元。

乡镇企业办起来了,人才短板逼出了民间智慧,当时无锡的乡镇企业邀请上海、南京的工程师利用周末的来指导工作,诞生了著名的“星期天工程师”。周海江的父亲当年以高出工人25倍的报酬从上海请来技术员,

[周海江--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当时我们员工的工资差不多在20多元钱,但是我舍得花500元钱(月工资)一个人来开发产品,当时我们第一个专利产品就叫“护士衫”,原来从一年赚几十万,到后来1988年的时候,我们一天可以赚10万元。

解说:当年的“星期天工程师”还有另一个名字“地下工作者”。1982年全国劳模韩庆生,因为做了帮乡镇企业降低能耗的“星期天工程师”得了600元报酬,被判“利用职务之便接受贿赂”坐了10个月牢,直到得到平反。

计划经济时代被排斥在工业化进程之外的农民们一旦放开手脚,便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浙江龙港镇]

解说:龙港,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农民建造自己的城市,这里是全国的首创。40年前的龙港还是一座无人问津的小渔村,外界进入只能靠渡轮,为了发展,龙港人向浙江省申请变成城镇,吸引那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到龙港镇投资落户,但是让农民脱离土地变成城里人没有任何先例。

陈定模大胆提出凡在龙港镇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以处理口粮把户口迁进龙港,建设需要资金,他们又发明一项制度,向落户者征收“公共设施费”,这笔钱除了上缴土地征用费,其余都用于劳动力安置、土地补偿和公共设施建设,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全国第一个实行户籍改革的创举由此诞生。[1984年排队交钱]农民变成市民,今天这座农民已经吸引了37万多人在这里安家,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1.7亿增加到2017年的8.1亿人,最早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农民工。今天他们有了新变化。

[陕西安康火车站]

陕西安康火车站迎来返程高峰,黄群根外出打了十六年工,春运对于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这个春天对黄群根有点不一样,

江苏那边刚刚创建的小工厂在等着黄群根,这趟列车是春运增开的打工专列,车上都是从陕西到上海、江苏等地务工的工友。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迎来全国打工潮,像黄群根这样户籍在农村却生活在城市的一个庞大群体——中国的进城务工人员,今天已经有2.8亿人。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度大迁徙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城镇化步伐的缩影。

还是这趟列车,还是要回到熟悉的城市,但变化的是这一次他不再为别人打工,而是要为自己创业。虽然还很简陋,但这是创业的起点,从这一刻开始,他们给自己创办的工厂打工,第一次对头自己的员工讲话,第一次制作自己的样品,城市接纳着他们,这里有他们的梦想和希望。

不远千里,他们融进城市的血脉,40年奔腾不息,是他们让每座城市长高,是他们成就了中国发展的奇迹。梦想的光总有一天会照在自己的身上,摆脱土地的束缚,参与现代化进程,再融入城镇化洪流,40年中国农民阔步向前,始终走在改革的前列。今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又一次作出选择回到农村,【字幕】四川成都战旗村

解说:战旗村,成都的热门村庄。杨兴明,三年前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学习电商专业的他将父亲种植的鲜花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女朋友也跟着他从城里来了。杨勇种了一辈子花,销量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儿子搞网店,销量一下涨了50%,像杨益明返乡创业的,战旗村已经有10多位,年轻人正为这里的农业注入新动能。人回来了,资金也注入了,以土地入股引进现代化产业,年底分红,战旗村有了新的吸引力。

又一批杏鲍菇成熟了。

台湾投资商带来的这种先进工厂化冷库栽培技术,能将杏鲍菇的生长周期从三四个月缩短到50多天,工厂里400多名工人都是战旗村和周边几个村的村民,这里每年的产值都超过1亿元。

除了蘑菇产业,村书记高德敏还在忙着建设乡村十八坊。

2017年战旗村村域经济总产值已经接近3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是十年前的4倍。小桥流水,修竹环饰,青砖白瓦,川西民居的升级版美景被绿美廊道穿起。生活富裕了,精神上也要满足,一场乡村晚会正在筹备。

乡村晚会开演了,台上台下都是村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就是乡村振兴最美好的样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