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设计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设计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设计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设计

专题讲座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设计

白絮飞

(呼伦贝尔学院旅游管理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

一、关于地理学习活动的概念

1. 地理学习活动的概念阐释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段话强调了学生学习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应该让学生动用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地理课程的设计不仅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逐步养成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活跃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地理实践能力。新课程倡导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倡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倡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加强收集信息的能力,加强交流与合作,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上述要求,主要依靠地理学习活动来完成。

地理学习活动,有各种不同的界定。狭义的“活动”,指地理课外活动。广义的“活动”,包括学生在课堂的地理学习活动和课外进行的地理学习活动,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

识和技能,通过回答问题、收集资料、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辩论和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学习方式或过程。是学生除了被动听课以外的各种学习活动。

地理学习活动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动”,包括动耳听、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动脚走。二是“生动”,包括教师引导下的“动”和学生主动的“动”,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动中体验,在动中发现问题,在动中进行科学探究。

2. 教学中地理学习活动的运用

教学中的地理学习活动,着重强调“地理学习过程”,注重实践与运用的环境。包括阅读和绘制图表、地理实验、地理制作以及讨论和辩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教师应注重利用活动进行地理教学,注重活动设计,注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地理学习活动的特点:

(1 )活动是信息的载体。活动中含有各种信息和条件,为学

生进行实践,发现问题,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活动中与社会和自然接触,使合作学习等方法得以进行,使社会和自然界成为地理大课堂,使地理知识变为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2 )活动是实践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发现。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制图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

(3 )活动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地理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二、国外地理教育中地理学习活动简介

(一)美国地理学习活动简介,以《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为例

1. 美国地理学习活动以实验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体现地理课程的科学性和探究性。

美国教科书中的“实验”类似于我们提出的活动,如“观察矿物的形状”、“鉴别矿物”、“模拟地震”称为探索实验;“制作晶体模型”、“不同火成岩的比较”、“制作地震烈度图”称为迷你实验;“制作并使用表格”、“分析科学图表”、“解释塑造地形历史的地质事件”称为技能实验;“制作矿物图签”、“设计一个太阳能海水淡化器”、“设计一个能量高效利用的建筑”称为设计实验;“制作古地磁图”、“绘制地形剖面图”、“查明污染物的来源”称为地学制图实验;“危险火山排序”、“星

系的分类”称为网络实验;“探寻岩石的变化”、“震中的定位”、“鉴别恒星的光谱线”称为地学实验等。这些地理实验活动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2. 美国的地理学习活动以信息资料的收集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地理教科书中还有一个专门设置的“实践活动”,经常让学生通过到专门的网站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教科书中43 个实践活动,其中32 个是让学生“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

【案例2-1-1 】“了解更多北极熊的知识,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

【案例2-1-2 】

“了解更多冰川的知识。请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

(2 )提高技能要求,增加学习难度。①培养组织语言和文字的技能。

【案例2-1-3 】“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贝加尔湖生态破坏问题的方案。如何使贝加尔湖及其生物群落与该地区的工业共存?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进一步了解拯救贝加尔湖及

其周围生物群落的行动。”

【案例2-1-4 】“了解更多地球上四个系统的知识,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利用你学的新知识,为地球上的四大主要系统各写一个问题。”

【案例2-1-5 】了解更多关于地震造成的破坏,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研究2008 年5 月发生在中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描述目击者可能看到的景象。

②培养填图、绘图技能。

【案例2-1-6 】“登陆地球科学网站:创设一幅美术馆的图。”【案例2-1-7 】“了解更多关于云的知识,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制作一张海报或简报来展示你一个星期内观察到的云的类型。”

【案例2-1-8 】“了解更多关于锋面天气的知识,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找一幅当天的气象图,在图上标注各种锋。”

【案例2-1-9 】“了解更多关于热带的知识,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设计一个维恩图,对比和比较三种主要的热带气候。”

【案例2-1-10 】“了解更多关于潮汐的知识,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研究地球上最适宜观察潮汐的地理位置。将这些位置点标注在世界地图上。”

(3 )其他的实践活动。

【案例2-1-11 】“了解更多关于雷暴的知识,登陆地球科学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ef14598953.html, 。制作一个反映10 种雷暴事实并包含相关安全提示的书签。”

【案例2-1-12 】最近的一项研究预测,当海平面抬升1m 时,纳税人上交美国政府税款中的2700-4500 亿美元得用于海岸建筑设施的保护和修缮。这是一笔合理的支出吗?和你的同学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2-1-13 】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比较中国黄河、埃及尼罗河和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洪水特点。

【案例2-1-14 】研究有关《蒙特利尔条约》的最新信息。1999 年增加了什么修正条款?1999 年以来发生了什么事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解释《蒙特利尔条约》的新近目标和变更情况。【案例2-1-15 】你们当地的机场使用了ASOS 吗?到地球科学网站去找找哪些机场使用了ASOS ,或者与你们当地的机场取得联系。写信给机场官员,了解在装置ASOS 之前及其以后航空事故的统计数据。自从机场实施了ASOS 以后,航空事故的数量是不是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这一信息,写一份有关继续使用ASOS 的意见报告。

【案例2-1-16 】在发生雷暴时,哪里是最为安全的地方?如果你被困住在野外,你该怎么办?收集一些防范闪电的安全常识,然后编制一本安全手册,在你的学校里散发。

【案例2-1-17 】珠穆朗玛峰真的比1954 年长高了2m 吗?

假设它的平均抬升速度为每年6.5mm ,计算一下从第一次测量后珠穆朗玛峰升高了多少米?这与最近的测量结果相比结果如何?

(二)俄罗斯地理学习活动介绍,以《俄罗斯地理(8 —9 )》为例

1. 注重“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体现地理课程的生活性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地理的角度培养学生认识身边的世界、培养生活实践能力,是俄罗斯地理教育中比较提倡的。俄罗斯地理教科书中设计了很多学生所在地区的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紧密。

【案例2-2-1 】俄罗斯地貌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现在哪些过程对地形地貌的形成产生影响?说出它的特点。

(2 )在俄罗斯有哪些冰川的地貌?

(3 )哪些是侵蚀地形地貌?请举例说明。

(4 )在你们生活的地区地形地貌现代形成进程是怎样的?【案例2-2-2 】

(1 )列举山区中经济活动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有哪些人造的地形地貌?2. 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1 )思考探究类作业活动的比重远远大于操作类和讨论类作

业活动的比重

在这本教科书中,各种活动类型数量分布见表1 。

表1 :俄罗斯教科书各类作业活动类型分布表

题型阅读类探究思考类操作类讨论类

文字阅读图表阅读思考探究

数量(题)55 28 161 92 1 11

比例(% )23.9 72.7 0.3 3.2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这本教科书中,探究思考类作业活动较多,占到72.7% ,其次是阅读类作业活动,占到23.9% ,这两类作业活动已经占到96.5% 。余下的是讨论类作业活动和操作类作业活动,占的比重很小,尤其是操作类作业活动,在教科书中只有1 题。

(2 )注重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2-2-3 】在“§6. 广阔的俄罗斯面积”中有“对下面截然相反的两个观点进行评价,在班级举行一个学术辩论会,题目是:俄罗斯广阔空间的利与弊。”这是一个辩论题,这类题在辩论的准备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辩论时主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案例2-2-4 】针对下面七个问题,对俄罗斯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矿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的特点进行比较。

1. 俄罗斯领土位于什么地方?

2. 俄罗斯领土属于哪个地质构造单元?

3. 哪种发展阶段构成了这个领土?

4. 领土的平均高度、最低高度和最高高度是多少?

5. 有哪些外部力量在过去和现在一直参与了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6. 这样或那样的进程创建了哪些地形地貌,它们都分布在哪里?

7. 什么样的自然现象与地质和地理构造相关联?和地形和地貌的特点相关联?

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学生首先需要回答这7 个问题,之后对这7 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提炼,最终才能解决“对俄罗斯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矿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的特点进行比较”这个问题。这个综合题旨在培养学生用综合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视角。

(3 )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

“§10. 对领土进行地理研究的阶段和方法”中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如:

【案例2-2-5 】“俄罗斯未经考察的空白点是什么时候、被谁填补的?利用各种不同的地理信息资料来写一个关于考察的报告。”“确定你们所在城市不同地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在居民区、工业区,在汽车生成线或者旅游区,在同一时间测定上述地区的温度和湿度)。你能够得出什么样的规律呢?”

“§13. 俄罗斯的地形地貌”中教给学生如何运用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终身研究和学习的能力。如:

【案例2-2-6 】“按照绝对高度和人口密度的指标,比较哪些地方更适合人们居住?”“在俄罗斯的哪些区域里流水对地形地貌有影响?哪些区域里风对地形地貌有影响?”

【案例2-2-7 】“回忆地理课本中大陆和大洋,哪些国家的居民全年就穿1 —2 套衣服。”“气候条件的舒适性是由什么条件决定的?”“你居住的地区是属于哪个舒适水平?”“有哪些与气候条件相关联的不利现象,指出其原因,标注出该区域的位置,并指出对人的生活和活动的影响。”“在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土壤类型?”“在你生活的地区存在着农业土地的运用问题吗?”“写出自己州(区、加盟共和国)的地形特点。”

这些问题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培养学生善于将地理问题生活化的意识和方法,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案例2-2-8 】“比较39 图和俄罗斯人口密度图,得出比较结论。从舒适的角度出发,看城市里的百万富翁都住在哪些区域?居住在不舒适地区的城市居民最多有多少人?”“比较气候地图和交通地图得出以下结论:气候条件对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的发展特点有影响。”

这样的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用比较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地理问题。

【案例2-2-9 】“如果在远离北面的海岸地区有群山的话,那么在俄罗斯平原的中部地区有什么样的气候条件呢?”

一种大胆的假设,让学生认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案例2-2-10 】“你已经知道了存在着西风漂移,西方漂移即气团从西欧向俄罗斯领土的稳定移动。这些气团使气候变得温和,想一想,这些气团的漂移有哪些生态上的效果。”

由气候的作用,联系生态作用,体现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培养学生善于用综合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学会评价的方法,如“对俄罗斯的土壤的主要类型进行评价,指出其中哪个是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在森林地区分布着哪些土壤类型?”

3.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教科书中,在对俄罗斯地理描述的同时,注重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案例2-2-11 】例如,在开篇引言中这样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将要开始学习地理中较特殊的部分——自己祖国的地理知识。“祖国”和“地理”两个概念很明显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你出生在这里,你的祖先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而你也正在这里生活着。在这里故乡的大自然环抱着你,故乡的文化、语言和生活方式熏陶着你。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家К.Д.Ушинский这样说:“除了我们国家,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但是每个

人只有一位亲爱的母亲,也只有一个祖国”。这样的开篇让学生油然而生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依恋和感激的情感。

【案例2-2-12 】“随着时间的发展,ЗГП有变化吗?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说自己的猜测。”该案例旨在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2-2-13 】“В.О.Ключевский在考察了俄罗斯历史之后,是如何确定俄罗斯特点的?”“俄罗斯殖民方针是如何改变的?是在哪些历史阶段改变的?”“19 世纪沙皇俄国把哪些领土并入了自己的版图?”该案例注重历史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旨在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品质。

【案例2-2-14 】“俄罗斯的自然条件对俄罗斯居民的性格有影响,你同意历史学家比尔加耶夫的这个观点吗?”该案例旨在培养学生要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综合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有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如“В. И. Вернадский认为:人是巨大的地质力量,指出本观点的公正性。”

(三)其他国家。

如英国课程标准中提供了多个活动案例。每个案例由题目、活动描述、活动目标和活动评析等4 个部分组成。“活动描述”呈现活动的主要过程;“活动目标”有利于对活动的目的进一步认识,并在活动实施时把握活动的方向;“活动评析”是对活动的具体过程、达标情况作具体分析,对教师操作更有指导意义。案

例的题目有“近与远”、“学校的用地情况”、“当地河流考察”、“当地购物街的情况”、“学校所在地的天气”、“土地利用类型”、“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等等。可见,英国课标中的活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关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学习。

三、地理课程标准的活动要求

1. “课程性质”中的活动内涵:

表2 :新旧课标课程目标对比

原课标(2001 版)新课标(2011 版)

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地域性区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

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与原课程标准相比,课程性质由综合性和地域性变为综合性、区域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五个性质,突出了地理学习中的生活性、实践性,突出了教学中活动设计的方向和操作的可能性。地理课程的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是地理课程的特点,但并不是独特的特点。地理课程的思想性表现在:地理课程蕴涵热

爱祖国、热爱家乡等思想教育内容,具有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等的核心论题。地理课程的生活性表现为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地理课程的实践性表现在课程内容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地理课程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非常有利,如通过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地震观测、环境质量监测以及简易地图绘制、地理模型制作等活动,可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积累各种地理表象,丰富地理感性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能接触到一些远比地理课本知识复杂的地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此外,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开拓和进取精神。

2. “课程理念”中的活动内涵

表3 :新旧课标课程理念对比

2001 版课程标准2011 版课程标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地

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共同的核心就是地理课要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地理课程具有科学、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诸多价值。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关注学生对日常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理解,也应该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并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培养的是适应21 世纪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这种新人是具有坚强人格与自我发展意识、能够不断学习与实践、善于想象与创新的新人。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地理课程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意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内容。地理学习的意识就是在遇到新的地理事物时,会想到要去了解、要去探索,也就是能够主动学习地理。如,在遇到与查询空间地理知识有关的问题时,能够想到使用地图,这就是运用地图的意识;在面对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时,能够自觉从不同于教科书和教师讲授内容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去独立解决问题,这就是地理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地理学习的意识的形成与习惯的培养有关,如果经常要求学生使用地图回答相应的地理问题,经常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的运用地图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就容易建立起来。地理学习意识的建立也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关,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时,就会逐渐形成了解、探索地理新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地理学习能力包括获取、领会、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地理课程的开放性,与地理学科的开放性特点有关。地理学科的开放性特点,使得地理课程横跨自然学科与

社会学科两大领域,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政治等社会学科相联系。因此,教学中选择多种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课程目标”中的活动要求

地理认知目标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着重技能目标进行解析。

各国地理课程目标大都围绕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能力培养、地理观念这三大核心层面进行构建。而在课程目标的三大核心层面,比较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淡化、简化具体知识内容,强化、细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原课标中表述为“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提高了能力要求。

地理读图技能:主要指阅读与使用地图和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地球仪是地理课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球仪的使用是地理学习的基本功。经常阅读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纬线的分布、地轴、极点等知识,理解地球运动方式、地球昼夜更替、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四季变化、地球热量分布的不均、地转偏向力、飞机航线的捷径等问题,也可以熟悉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国家分布等区域地理知识。因此,地球仪是每节地理课的“必备品”。相对而言,地理教师对地图教学比较重视,但是读图技能的提高仍然是一个需要加强的问题。不少学生存在“读单要素地图易,读多要素地图难”;“读人文地图易,读自然地图难”;“读具体地理事物分布易,读抽象等值线地图难”;“读平面图易,读剖面图难”等问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读图技能的训练,并注意将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

地理信息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地理操作技能:这里所指的地理操作技能主要是指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当前,我国中小学推行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意义重大。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简便易行的地理观测、实验、调查活动。例如,家乡的气候、地形、河流的观测;锋面、密度流、自流井、水土流失、热力环流等方面的模拟实验;人口、商业点、城市绿化、城市交通、热岛效应等调查。

四、地理学习活动的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延伸,在反馈教情、学情,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往往毫不选择地让学生完成《填充图册》、《基础训练》中的所有习题,这些作业从内容上看多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形式单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往往敷衍了事,甚至抄答案应付,毫无兴趣可言。这种传统的作业观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的理念。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不布置地理作业”,“减负”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地理作业设计得合理、有效。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地理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识到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和课外实践活动都是作业的范畴,在教学中逐渐改变单一、呆板的作业布置形式,对地理作业的设计进行大胆创新,并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及生活体验,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收效甚大。 一、内容设计上要有针对性 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毫无选择地让学生完成现有的教材配套练习,量多而无针对性,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抄答案,结果一无所获。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挑选教参中的某些练习,或对现有的题目进行改造、重组,注意作业的难度、梯度,有的放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分析归纳等能力的目的。 1.在学完“东西半球分界线”知识后,学生对东西半球的划分很容易误认为是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为界,所以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纸圈,纸圈上每隔1厘米画一条经线(1厘米代表10°),每隔30°标出一条经线的度数,注意标好东、西经(E和W),用红笔标出20°W、160°E这两条经线,并用不同颜色分别表示出东、西半球的范围,这样能加深学生对经度和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 2.在学完“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后,布置学生绘制海陆轮廓简图的作业,要求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20°W、160°E经线及七大洲的轮廓,并注意这些经纬线与七大洲的大致位置关系,并在图上标出洲界线的名称,通过绘制可以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大致位置。 3.在学完大洲、地区、国家时,要求学生绘制“知识树”,树枝分别是各地理要素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看谁“画”得“枝繁叶茂”。因为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区域内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画“知识树”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整理好各要素的特征,还要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打印)

教学设计 刘颖萍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已经开始,这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努力探索旧教材、新课改的教学之路。 本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具体构想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探索旧教材、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也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_以_中东_教学设计为例

教学设计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一些思想渗透在教学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形成的一项教学技术于80年代渗透到我国,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我国从2001年开始新课程改革(九年义务教育)(2001年6月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由此掀起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高潮,由传统“经验型”写教案向现代“研究型”的教学设计转变。2004年高中进入课改实验,2004年成为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转型的“分水岭”,传统教案一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下面以“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八章 东半球 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为例(以下简称中东),说说传统教案和现代教学设计的区别。 一、“中心”取向不同 传统“教案”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思路来编写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来控制的,具体有哪些活动,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都是基本确定的,这种方案是静态的、机械的。而现代“教学设计”是按照学生认知需求,按照“以学定教”思路编写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堂上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素材之间的互动中完成的,这种设计是动态的,是生成的。 二、“备课”方式不同 有的教师备课写“教案”十年,仍然停留在第一 王利华1 罗丽丽2 胡春波3 (1.松原市宁江区第二中学, 吉林 松原 138000; 2.松原市前郭县第三中学, 吉林 松原 131100; 3. 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第三步:根据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教学活动配置恰当的学习资料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效率,在为每个国家设计了合适的技能与过程方法目标之后,教师必须仔细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选择能落实知识点、能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学习资料来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的效果。 案例:“阅读各类等值线图,寻找地理分布规律”技能目标的实施 新授课:“日本” 教学目标:阅读日本“2013年日本樱花前线”等值线图和“日本等温线分布图”,学习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技能目标),了解日本气温南高北低的特点(知识目标),体会日本的樱花文化之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复习课1:“印度” 教学目标:阅读“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技能目标),了解印度降水东多 西少的特点,学会分析其对印度农业分布的影响(知识目标),感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复习课2:“埃及” 教学目标:阅读“埃及人口分布图”和尼罗河景观图片,学会从等值线图中发现问题,尝试分析其原因(技能目标),知道埃及人口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学会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影响(知识目标),感悟保护尼罗河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关注课时教学设计的精彩转变到关注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其本质是教师教学观和教材观的转变,教师不应该是教教材的工具,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课堂的学习内容应该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合理规划课程、单元教学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统筹分配课时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变得更精彩、更富有生命力。 本文胡春波为通讯作者。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模板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几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活动一: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实验后得到羊角锤拔钉子最省力) 师:我们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那么,你知道羊角锤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实际上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的学习 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还有我们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有很多:

那么,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请组员回答: 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 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出示动画场景,针对撬石头时用的撬棒得出杠杆关键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板书) 杠杆的共同点(以撬石头为例) (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 (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板书) 回头再分析刚才动画场景中各机械的支点和力臂(学

最新初中地理游戏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游戏设计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天气符号图,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 2.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模拟天气预报,读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3.通过“打官司”和绘制保护大气环境的宣传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气的认识,学会关心身边的天气状况。 2.通过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反映天气变化的术语。

2.收听天气预报,记录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的天气状况。 3.观察一周的天气状况并做好记录。 4.《卫星云图》、《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 5.实地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大气污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设计思路: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组织多样的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天气节目主持人,“打官司”等环节,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地理事物的地理素养。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状况,你见到过哪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认识天气及其影响 1.师:请同学们看窗外,用自己的语言将此时的天气状况描述出 来。(学生纷纷描述) 2.师: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从电视、网络中知道其它地方的天 气状况。请一位同学说出头一天记录的北京、上海、广州、济 南的天气状况。思考:他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的?(生 回答从阴晴、风雨、冷热等方面)天气发生的时间长短怎样? (积极回答) 3.引导提问: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讨厌什么样 的天气?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原理与方法 教学课时:36学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设计原理的讲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教育思想观念; 2、通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地理教学技能,具备初步的地理教学能力; 3、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技巧。 教学模块 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 1、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 1)正确的教学观 2)正确的教师观 3)正确的学生观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 1)有效教学的主要观点 2)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3)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模块二:地理教学技能训练 1、地理教学设计技能训练 1)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2)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1)导入技巧 (2)讲解技巧 (3)提问技巧 (4)承转技巧 (5)结课技巧 2、地理教学说课技能 1)说课的类型 2)说课的内容与评价 模块三: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1、评课的理论与方法 2、观摩课的观察与评价技能 3、地理教学说课的评价 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 一、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 1、教学观 (话题:如何看待教学中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问题1:你们最希望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提高自己教学设计水平? A.由教师传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一般原理和方法,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指导你们从事教学设计;

B.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地理老师传授他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让你们仿照进行教学设计;C.印发一套完整(从初中到高中各章节)的优秀地理老师编写的教学设计,作为优秀的教学设计资料可直接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D.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教学设计----实践(上课或说课)----评课-----修改---再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 E.多买些参考资料和教学录像,自己研究实践,不需要老师的指导; 问题2:教师最大作用是什么? A.传授知识、疑难解答 B.领导、组织教学进程,控制教学节骤; C.通过思维训练,开发学生智力; D.育人教育(包括公民素质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 结论: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与标志 Ⅰ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对学习目的的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楚的,它需要教师不断阐明,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去体会。 Ⅱ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善于利用好奇心,引导启发求知欲;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的教具或声像来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形象教学语言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通则不痛”。 热心帮助、诙谐幽默、善于表扬、知识丰富、技能娴熟是优秀老师必备条件 Ⅲ掌握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案例:探究“降水的本质” 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降水(雨)类型有地形雨、对流雨、气旋雨、锋面雨等;各种气候类型下的降水数量和形成原理也多样,如何找出其本质联系呢? 结论: 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2.教师观 教师分四类:第一类是大师----才(专业知识加知识阅历)德兼备,有极强的感召力;听大师的课如同久旱逢甘露,是一种陶醉是一种享受,且对自己后期的人生认识和人生规划影响很大。 第二类为良师-----勤勤恳恳的备课,认认真真的上课,但是听课的学生感觉平淡乏味沉闷,对其评价总是用“还行”。 第三类为巫师-----此师有很强的渲染,会吹牛会推销,上他的课听其天南地北侃侃而谈,但事后回味感觉没学到什么,热闹之后是空虚,乍听还行,细品无味。此师绝对的误人子弟。 第四类为庸师-----无才无德,在知识上误导,在身心上戕害。 1)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过三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关;语言关;课堂管控能力关; 2)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具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初稿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初稿) 在素质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整个社会普遍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今天,中学物理教师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准备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是无法适应时代需要的。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是一项按照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明确的目的” 可以是教育目的和教学目的,也可以是教学思想或者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不管是哪种目的,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必须要对整个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对师生双方的活动有全面的思考和细致的设计。1、设计 设计是指在一项活动或工作开展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事先对该活动或工作进行的一种计划或安排。因此,设计必然具有超前性、预演性、动态性等特点。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 简称ID) ,是20 世纪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系统方法,既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又是教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最早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军队和工业化培训领域,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才逐渐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目前,教学设计在许多领域都都有广泛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角度看,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可应用于全民社会教育、继续教育、工农业、金融等各行业、各部门

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以及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甚至对一个学校的教学系统重新设置,开展全面的教学改革。微观的教学设计是对一门具体的课、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各级各类教学机构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今天所讲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是指微观的、具体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它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研究教学过程,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参考。 由于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绢的全过程。” 王辉等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田慧生等则认为,“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的定义不同,反映了学者们侧重点的不同。但是,他们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目前国内比较统一的、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后作业是引导他们进行后续地理学习的有效载体。基于此背景,对设计生活性、层次性、归纳性的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究,旨在引导 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推进学习总结。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三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02-01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中小学各科教学质量开始不断提升,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着 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初中阶段,地理作业的布置就存在着一大问题,许多教师在布置作 业时,往往以教材作为核心,作业的内容以及类型都非常单一,作业也缺乏实践性。这种作 业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于地理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不高。 所以改革地理作业迫在眉睫,研究地理作业的设计方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生活性——引导观察生活 在进行初中地理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时刻以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保持 对地理的热爱,进而仔细地观察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为学生预备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利用生活 中的实际案例来为其他学生讲解知识点,在班级形成一种学习地理的氛围,激发学生去观察 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可片面化看待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 点要及时进行引导。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将作业目标设 立为帮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思考这个地区包 括哪些城市,主要产业是什么,地区的气候又是什么,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长江 三角洲的基本情况知识网络图。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先请班上的长三角地区的学生 谈谈自己家乡的人文、气候以及经济状况。在学生说完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 关的数据,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有关知识。 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全程参与到了地理学习当中,并且能够将有关的地理知识与自己 的生活相结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今后也会保持热情观察生活,又 能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牢记于心。 二、层次性——关注学生发展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习惯以及基础水平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地理学习时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在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思考时,学生可能出发点以及思考的方式、接受能力的不同,导 致学生所得出的结论也会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对地理作业进行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 生的差异,将作业进行分层化,灵活地进行作业的布置。所谓作业分层化也就是教师在布置 作业时,对于那些基础水平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布置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挑战带来的快乐;对于基础水平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基 础知识作为作业的重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 能够满足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的需要,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中国的河流—黄河”展开教学时,将作业目标设立为让学生能够准 确地说出黄海的发源地、流经地区的名称以及地形、最终在哪个地区汇入海洋,这个目标是 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但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找出目前我 国是如何对黄海的上、中、下游进行开发以及治理的。 在上述作业模式下,即尊重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能够让 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三、归纳性——引导学习总结 初中生在进行地理学习时,由于面对这许多复杂多样的地理知识,多数学生会感到困难 重重,甚至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在学习时也很容易将不同的知识点混淆。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引导学生及时对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 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刻意为学生布置归纳总结性的作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

初中地理_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制作简易地球仪》这节课,将地理学科知识建构在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基础之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形象化,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不仅效果更佳,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更加丰富,增强了学生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更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本文以“制作简易地球仪”实践活动为例,探析通过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来理解、运用知识,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学了两个周的地理,地理知识不是很丰富,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强,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除了具备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需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能够做好,如何把我们学到的理论的地理知识落实到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 2.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进一步理解地球仪蕴含的相关地理知识。

3.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我们居住的地球太大,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师展示地球仪,并出示活动目标。学生观看地球仪,并思考地球仪的构造。【设计意图】出示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落实的动手实践中,体现综合实践与地理学科整合。通过观察地球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第二环节:问题探究,设计步骤。 1.同桌讨论: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及工具。 (课堂预设:材料主要包括作为主体部分的球,作为支撑部分的铁丝,用作底座的材料等,并提示学生还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工具主要有钳子、用于打孔的锥子及用于画线的笔,并提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 2.小组合作,探究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 (课堂预设:学生设计的步骤无非包括打孔—画线—做支架—组装,只是学生的设计顺序可能不同,提示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案都能完成,只是完成效果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也可以参考其他小组的设计进行制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符合动手实践的思路,首先是观察地球仪的构造,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独特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澳大利亚》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展示课件1:(澳大利亚大标题,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等)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国家──澳大利亚。谈到澳大利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下面,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们想到什么了。(找2~3位学生来讲述)教师:我们平常用的商品有澳大利亚产的吗? 学生: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等。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毛衫世界闻名;同学们谈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澳大利亚很感兴趣。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今天我们就从澳大利亚的羊入手,来进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亚,大家请看有关羊的资料片。 展示课件2:羊的视频 教师:看完资料,我们大家知道,澳大利亚的羊主要是什么羊呀?美利奴羊,它是绵羊的一种,这种羊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课件3:美利奴羊的生活习性图片和资料(教师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大家仔细看了,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具有耐渴、喜饮流水,厌恶湿热的特点,同时适宜于在干燥气候条件和开阔的地区生活。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①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 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②学生需 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 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③学生要会分析不同 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课程分析:①通过图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分析、说明人口 增长不同时期的增长快慢是不一样的;②通过多则阅读材料分 别说明并且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即“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③本章节是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和当前社会现 实比较接近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图表、阅读材料分析说明人口增长的三种基本模式;阅读部分通过说明不同地区的资料,以此来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因素以及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阅读部分也对三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阅读部分的分析,提高读图析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阅读各则材料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理解

每种模式的意义;了解多个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从而对人口增长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增长模式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联想到现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保持在自然环境能承载的范围内。 三、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人口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以及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对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为接下来几章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章节“人口增长模式”有三部分内容:一是“高-高-低”模式;二是“高-低-高”模式;三是“低-低-低”模式。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3.图表分析法、比较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针对性多样性合作性实践性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延伸,在反馈教情、学情,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往往毫不选择地让学生完成《填充图册》、《基础训练》中的所有习题,这些作业从内容上看多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形式单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往往敷衍了事,甚至抄答案应付,毫无兴趣可言。这种传统的作业观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的理念。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不布置地理作业”,“减负”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地理作业设计得合理、有效。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地理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识到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和课外实践活动都是作业的范畴,在教学中逐渐改变单一、呆板的作业布置形式,对地理作业的设计进行大胆创新,并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及生活体验,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收效甚大。 一、内容设计上要有针对性 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毫无选择地让学生完成现有的教材配套练习,量多而无针对性,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抄答案,结果一无所获。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挑选教参中的某些练习,或对现有的题目进行改造、重组,注意作业的难度、梯度,有的放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分析归纳等能力的目的。 1.在学完“东西半球分界线”知识后,学生对东西半球的划分很容易误认为是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为界,所以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纸圈,纸圈上每隔1厘米画一条经线(1厘米代表10°),每隔30°标出一条经线的度数,注意标好东、西经(E和W),用红笔标出20°W、160°E这两条经线,并用不同颜色分别表示出东、西半球的范围,这样能加深学生对经度和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 2.在学完“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后,布置学生绘制海陆轮廓简图的作业,要求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20°W、160°E经线及七大洲的轮廓,并注意这些经纬线与七大洲的大致位置关系,并在图上标出洲界线的名称,通过绘制可以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大致位置。 3.在学完大洲、地区、国家时,要求学生绘制“知识树”,树枝分别是各地理要素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看谁“画”得“枝繁叶茂”。因为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区域内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画“知识树”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整理好各要素的特征,还要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理解区域地理的区域性和差异性。 4.在学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一节后,作业可设计四类题:第一类题是说出我国主要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及每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第二类题为画出我国主要的东西、南北铁路干线图,并指出每条铁路线的起止点,标出几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第三类题为设计旅游路线——假设你从莆田出发要去上海、大连、重庆、乌鲁木齐等地考察,设计合理的出行路线,选择恰当的交通方式;第四类题为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莆田的经济变化与交通的关系”的小论文。要求学生至少做前两题,鼓励他们选做后两题,完成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这样让学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篇一: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者:周玲华发布日期:2010-11-14 21:05:20.0 一、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读图探究、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4)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选用、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 【提出例证、质疑探究】 展示图片资料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设疑过渡,观察猜想】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引出:大陆漂移。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模板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唯模式,但又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正如“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为了真正使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评价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探索、归纳总结出符合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提供的几种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静态的条条框框,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模式,其间完善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教师们可以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模式,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最终总结出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切合本校实际,又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来。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多元互动”探究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实现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的设计,其主要教学程序为“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环节。各环节中渗透着“学”和“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 一、基本程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教学环节,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组织下,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并领悟如何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呈现展示环节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通常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形成的地理资料,呈现的形式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班展示。 2.引入角色环节 这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教学媒体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并向学习

中小学寒假社会实践作业设计实施方案

中小学寒假社会实践作业设计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寒 假 综 合 实 践 作 业 开县义和镇中心小学2015年下期

作业要求及说明 1、本次寒假综合实践作业的主题是:“看出学问?我喜爱的电视(视频)节目”。即按要求收看规定的电视节目或网上视频等,简单列出观看时间、内容和你的感受(心得体会,200字以内)。我们提倡邀请父母和你一同观看,还欢迎大家用照片等形式呈现你与父母、小伙伴观看的精彩瞬间,来期班会课分享给大家。 2、本期寒假综合实践作业共要求观看记录最少6次,最多记录9次相关节目或视频,相同类别节目最多纪录2次。4-8年级必须完成最低数量,1-3年级和9年级可以观看推荐栏目和视频,但不做记录要求。 3、观看所记录的所有内容,尽量全时段看完,务必真实、父母(或监护人)签字确认,工整填写作业单相应内容。 4、来期开学报名时,需要将本作业单上交给班主任老师,同时做好准备,在第一周主题班会课上分享汇报你的观看的精彩内容和感受。 5、学校会对本作业单完成优秀同学进行展览,并给予奖励。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你的精彩,想竞争学校展示名额,你需要认真对待并收集如照片、相关文字资料等,记录文字要工整、精心撰写心得或感受,并把这些制作成精美的展示品。 6、观看内容推荐,请利用电视频道或网络观看。 【电视节目类】 中央电视台1频道(或13新闻频道)【新闻联播】【新闻30分】【新闻周刊】【世界周刊】【开讲啦】【环球视线】;3频道【中国梦】;4频道【国宝档案】;9频道【自然】【发现】【人文地理】【寰宇视野】【真相】;10频道【我爱发明】【探索发现】【地理中国】【走进科学】【文明密码】【百家讲坛】;12频道【道德观察】【心理访谈】;15频道【中国音乐电视】【民歌中国】【精彩音乐汇】 【网络视频类】 推荐使用【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推荐观看纪录片。 跟中国有关的纪录片【鸟瞰中国】【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部)【中国文人地理】【中国二十四节气】【百部看四川】【乡村里的中国】【故宫】【故宫100】 其他经典纪录片【海洋】【大自然的微观世界】【国家地理】【大自然在说话】【世界天堂】【寰宇地理】【青春的记录】【舌尖上的法国】其他经典视频(此项必须由父母亲自搜索推荐或安排)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 江西省宜丰县第二中学蒋卫烈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地球的自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地球的静到动,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一课。 二、学情分析: 1、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学习了地球仪知识,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GoogleEarth“谷歌地球”软件,巩固所学地球仪的知识,同时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让学生能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且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 2、本节内容很多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不宜将其复杂化,不要将知识引导得太深,应回避一些难懂的概念,如黄赤交角等,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现象的简单原因就可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定义、方向、周期。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方向、周期)。 学会通过读图、演示、观察等方法分析地球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确定依据: 由于地球自转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概念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因此把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确定为重点,地理意义确定为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课充分应用课件及GoogleEarth“谷歌地球”软件直观形象的展示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更好的掌握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3篇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3篇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翔实,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学习"天气系统"知识,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以便日后自己能判断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生产。高中地理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风、雨、阴、晴等气象要素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探讨这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基本依据,是知识的深化和提高。限于学生的知识和篇幅有限,教材只重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气团、锋、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密切生活的,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一节中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的规律。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激情比较高,而且教材对这一内容的介绍也表较详细。怎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住天气变化规律呢? 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又存在着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不同的天气系统,这三种天气系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对于这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我就思考,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能让学生直观

地理解并掌握呢?单纯的平面图形不会达到直观的效果,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动态立体的运动效果,显示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大气流动状况。同时又可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怯学到愿学再到想学,觉得学习气旋与反气旋这样的知识是一种乐趣,不再抽象、难懂,而且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就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分三步走,由简到繁,深入浅出,通过图形的变化,给学生一个简明的理解与思考过程。 首先,给出一组水平等压线示意图,根据气压梯度力,让学生画出任一点的风向。并让学生明确水平等压线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海平面等压线是弯曲的,有的甚至是闭合的。第二步给出一组位于北半球等压线闭合的图让学生画出周围四点的风向,学生通过图不难发现大气的流动状况。第三步我借用多媒体技术把这组等压线做成立体,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及对应的天气情况。 通过这一组图的变化讲解,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绘出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并分析所对应的天气状况。这样做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三种锋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轻松地理清知识点。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第一,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前面锋面的结构和成因上用的时间过多,使得后面列表比较气压系统的异同上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提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