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4》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70011010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 3

课程总学时:36 讲课:3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课程是面向学校各专业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它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掌握2-3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培养更多具有“健康第一”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个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熟练掌握增进健康的技能和方法,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团队精神、体育文化素养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掌握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欣赏能力。

2.爱好并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掌握所选课程的基本技能和锻炼方法,基本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学会利用体育调节身心,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培养勇于拼搏、团结进取、战胜自我的优良品质。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学习掌握各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所学体育运动项目的结构特点、理论知识、动作的方法与技巧、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3.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体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学会利用体育调节身心,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开设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太极拳、轮滑、健美操、艺术体操、橄榄球、跆拳道、体育舞蹈、台球、体育保健和国际象棋等项目的课程。

2.体育课以选项课的形式出现,学生网上选项,可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和上课时间。

3.体育保健课是针对少数病弱和身体残障的学生开设的体育选项课,选体育保健课的学生要求有正规医院的医疗诊断或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的证明。艺术体操是针对女学生开设的选项课。

4. 本课程是通过课内外相结合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掌握基本技术,自觉参加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目的。课堂教学中重点是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练习,指导学生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课外练习是教师布置课外练习内容,重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同时要求学生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运动技能。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20%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专项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

(七)参考书目

1.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轮滑运动教程》,付进学/张晓明/夏娇阳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4. 《排球运动》,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 《现代排球》,李安格、黄辅周等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 《台球运动教程》,唐建军等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 《新世纪交谊舞国标舞》,崔世莹等编著,金盾出版社,2001

8. 《国际标准舞》,瓦特赖而德著,拉丁基本教材,1983

9. 《体育舞蹈》,寿文华等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0.《摩登舞:摩登舞者的圣经》,(英)亚历克斯·摩尔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1.《现代足球》,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2.《足球竞赛规则》,中国足球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

13.《网球》,陶志翔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14.《乒乓球前沿教程》,张博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5.《体育保健学》,姚鸿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大学体育》,赵洪明、张力彤等编,兵器工业出版社,2015

17.《足球获胜公式》,(英)休斯(Hughes,C.)著,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8.《巴西青少年足球训练方法300例》,赵人英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9.《现代欧美足球训练理念与方法》,王民享吴金贵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0.《七人制橄榄球运动教程》,程公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1.《轮滑运动教程》,付进学、张晓明、夏娇阳等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2.《伦巴》,徐冰编著,成都时代出版社,2008.3

23. 《国际象棋初级教程》,林峰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2.7

24. 《国际象棋入门》,罗义平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2000.5

25. 《羽毛球高级教程》,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6. 《学打羽毛球》,肖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7. 《竞技跆拳道》.王智慧.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面向学校各专业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课程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掌握2-3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项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太极拳、轮滑、健美操、艺术体操、橄榄球、跆拳道、体育舞蹈、台球、体育保健和国际象棋等项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个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熟练掌握增进健康的技能和方法,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适应社会生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团队精神、体育文化素养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专项实践部分课程学时分配具体见选项课大纲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篮球

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个人攻防行动

1.1个人进攻行动

摆脱与切入、获得球(选位获球、抢位获球、抢前获球)、推进与移动、穿越与突破、抢进攻篮板球(观察判断、迂回起动、抢位冲抢、抢球猛狠)

1.2.个人防守行动

防守意识与防守基础动作、防无球队员(防接球、防摆脱、防切入)、防有球队员(防传球、防运突、防投篮)、抢防守篮板球(观察、预堵、转身、挡靠、起跳与抢球)、抢断球

教学重点:摆脱与切入、防守意识、抢篮板球

教学难点:攻防组合技术动作的合理性,结合攻守对抗的实际,充分发挥攻守技术的连续性、对抗性、实用性。

2.基础进攻战术配合

2.1传切配合

2.2掩护配合

2.3策应配合

2.4突分配合

教学重点:掩护配合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进攻素质和意识,获得进攻战术知识,掌握战术方法,具备实践运动能力。

3.基础防守战术配合

3.1抢过、绕过配合

3.2关门、夹击配合

3.3交换、补防配合

教学重点:交换配合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防守素质和意识,获得防守战术知识,掌握战术方法,具备实践运动能力。

4.教学比赛

4.1 三对三比赛

4.2 半场比赛

4.3全场比赛

教学重点:运用技战术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在场上制造、捕捉或利用不同时机、不同人员位置、不同路线、不同节奏,相互协同行动,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创造机会。

5.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及练习

5.1热身与柔韧练习

5.2力量素质

5.3速度素质

5.4灵敏素质

5.5耐力素质

教学重点:耐力素质

教学难点: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体质,提高与篮球技、战术相关的专门素质,挖掘学生的身体机能潜力,尤其是提高构成篮球技术、战术要素的速度、爆发力、灵敏、协调反应和平衡能力,从而保证学生掌握难新技术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增强篮球比赛的对抗性、应变性能力,减少运动创伤,培养优良作风和顽强意志品质。

6.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7.专项考核内容:半场左右手运球往返跑投篮

专项考核方法:学生由球场右侧边线中点开始,面向球篮以右手运球上篮,同时开始计时。球投中篮后,运球至左侧边线中点。然后转折换手运球上篮:投中篮后,还以左手运球回到原起点。往返两次(女生往返一次)。

考核要求:采用行进间低手投篮(女同学可以高手投篮),每次投篮必须投中,如不中必须补中,补篮方式不限。往返时必须脚踩边中线交点。

图示:

达标标准:

技评标准:

(二)足球

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踢球技术

1.1脚内侧踢球

1.2脚背内侧踢球

1.3脚背正面踢球

1.4脚背外侧踢球

教学重点:脚内侧踢球、脚背内侧踢球。

教学难点:不同的踢球方法的助跑线路及踢球时摆动腿的摆动。

2.停球技术

2.1胸部停球

2.2脚内侧停球

教学重点:脚内侧停球。

教学难点:停球时的缓冲动作。

3.运球技术

3.1脚背内侧运球

3.2脚背正面运球

3.3脚背外侧运球

教学重点:脚背外侧运球。

教学难点:各种运球技术的组合运用

4.头顶球技术

4.1前额正面顶球

4.2前额侧面顶球

教学重点:前额正面顶球。

教学难点:身体的摆动是顶球力量的主要来源,预准确的将球击到预定目标,在身体摆动时还要考虑到来球的方向与速度。

5.抢截球技术

5.1正面抢截球

5.2侧面抢截球

教学重点:侧面抢截球。

教学难点:在实施抢截球动作时,时机是最重要的也是较难把握的因素。

6.假动作技术

6.1运球过人假动作

教学重点:运球过人假动作。

教学难点:假动作不够逼真,真动作的衔接过慢。

7.掷界外球技术

7.1原地掷界外球

7.2跑动掷界外球

教学重点:掷球时的手臂动作。

教学难点:身体的协调用力动作。

8.教学比赛

9.二人局部进攻配合

9.1传切配合二过一

9.2踢墙式二过一

9.3回传反切二过一

9.4交叉掩护二过一

教学重点:传切配合二过一

教学难点:无球队员的跑位与有球队员的传球时机。

10.教学比赛

11.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方法

11.1热身与柔韧练习

11.2力量素质练习

11.3速度素质练习

11.4灵敏素质练习

11.5耐力素质练习

教学重点:耐力素质

教学难点: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体质,提高与足球技、战术相关的专门素质,挖掘学生的身体机能潜力,尤其是提高构成足球技术、战术要素的速度、爆发力、灵敏、协调反应和平衡能力,从而保证学生掌握难新技术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增强足球比赛的对抗性、反应性能力,减少运动创伤,培养优良作风和顽强意志品质。

12.考核

12.1考核内容:20-25m传接球、20米往返运球过杆

12.2考核方法:

⑴ 20-25m传接球:由两名考生在20-25m范围内进行传接球练习,传球时分别运用脚的不同部位进行,接球时充分运用身体的各个有效部位。(手及手臂除外)

⑵20米往返运球过杆:起点至第一根标志杆距离为2m,共设10根标志杆,每两根之间的距离为2m。考生由起点出发,计时开始,临近的标志杆必须由不同方向绕过,每错过一根总时间扣除2秒,足球和人都返回起点计时结束。

(三)排球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复习脚步发球技术

2.正面上手传球技术

主要内容:

2.1下蹲传球

2.2侧身传球

2.3背传球

教学重点:传球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手指手腕与球的弹力

解决方法:对墙作正面上手传球

3. 移动正面上手传球、扣球、拦网技术

主要内容:

3.1 4号位扣高球

3.2 2号位扣半高球

3.3 拦网

3.4 配合拦网

教学重点:扣球和拦网时机,扣球和拦网的角度教学难点:扣球后的落点拦网时机的判断

解决方法:轻扣球使其落到规定的位置

4. 正面上手传球、下手垫球、扣球技术配合

4.1 打防配合练习

4.2 打防调配合练习

4.3 单人救球练习

4.4 组合练习

教学重点:三人的分工明确,适应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几人的配合默契

解决方法:规定所占位置和分工

5.教学比赛

教学重点:团队配合

教学难点:比赛中的战术运用

解决方法:有组织进攻的学生提前安排技战术

6.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主要内容:

6.1热身与拉伸练习

6.2力量素质

6.3速度素质

6.4灵敏素质

6.5弹力素质

教学重点:弹跳素质

教学难点:全面发展学生体能

解决方法:循序渐进

7.专项考核内容:正面上手传球

专项考核方法:考试学生在球场二号位和三号位之间向四号位传球专项考核要求:六号位学生向考试学生所站位置抛球

图示:

(四)乒乓球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基本技术和基本专项理论

1.1乒乓球运动概论

1.2球拍种类与握拍方法

1.3胶皮性能与选择

1.4常用术语

1.5基本站位

1.6基本姿势

教学重点:基本姿势。

教学难点:两脚开立略比肩宽,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性;两膝微屈、脚内侧用力着地,有利

于迅速等地起动;提踵以便于为快速起动起到重要作用。

2.移动技术

2.1单步

2.2滑步

2.3跨步

2.4交叉步

2.5结合步

2.6还原步

教学重点:结合步

教学难点:在完成一次击球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步法的动作方法进行结合。

3.基本击球技术

3.1发平击球

3.2正手攻球

3.3反手推挡与拨球

3.4发下旋球

3.5搓球

教学重点:正手攻球

教学重点: 腰、腿、手臂协调用力,肩关节应放松,肘关节不要过高,以及重心转换。

4.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4.1热身与柔韧练习

4.2力量素质

4.3速度素质

4.4灵敏素质

4.5耐力素质

教学重点: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体质

教学难点:提高与乒乓球技、战术相关的专门素质,挖掘学生的身体机能潜力,尤其是提高构成乒乓球技术、战术要素的速度、爆发力、灵敏、协调反应和平衡能力,从而保证学生掌握难新技术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增强乒乓球比赛的对抗性、应变性能力,减少运动创伤,培养优良作风和顽强意志品质。

5. 专项考核内容:推挡

专项考核方法: 以技术评定为标准:根据学生击球时身体动作的标准度,以及球在运行过程中的速度、弧线、节奏,并要求一定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达标标准:

技评标准:

(五)羽毛球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羽毛球基本知识包括场地、球网、球拍、规则及正反手握拍的方法。尤其是正反手握拍的方法最重要。所有的羽毛球动作都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握拍基础上的。

2.正反手发球中主要讲解正手发高远球。反手发球主要讲解反手发网前小球。

2.1正手发球:

2.1.1 正手发高远球

2.1.2 正手发平高球

2.1.3 正手发平快球

2.1.4正手发网前小球

2.2 反手发球:

2.2.1 反手发高远球

2.2.2 反手发平高球

2.2.3 反手发平快球

2.2.4 反手发网前小球

重点是要掌握在击球时的手腕动作

3.击高远球的教学最为重要。高远球是后场技术中的基础。先以右持拍为例说明。

3.1正手击高远球:

3.1.1正手击直线高远球

3.1.2正手击斜线高远球

3.2 反手击高远球:

3.2.1反手击直线高远球

3.2.2反手击斜线高远球

4.全场步法

从中心位置移动到网前击球的步法,称为上网步法。上网步法可根据各人习惯采用交叉步、并步、垫步或蹬跨步。

4.1 上网前步伐

4.1.1 右边上网前步法

4.1.2 左边上网的步法

4.2 两侧移动步法(接杀球):

4.2.1 向右侧移动步法

4.2.2 向左侧移动步法

4.2.3 起跳腾空步法

4.3 后退移动步法:

4.3.1 正手后退(右场区)步法

4.3.2 头顶击球(左场区)步法

4.4 前后场连贯移动步法

5.正反手挑球

5.1正手挑球

5.1.1 正手挑后场直线

5.1.2 正手挑后场斜线

5.2反手挑球:

5.2.1 反手挑后场直线

5.2.2 反手挑后场斜线

(六)网球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移动步法:

1.1碎步跑

1.2变向跑

1.3加速跑

2.正手击球:先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握拍法,然后做好准备姿势。看到来球之后,依次完成引拍、击球、随挥动作,最后再次回到准备姿势。

3.反手击球:分为单反手和双反手。根据个人的力量来选择自己采用哪种方法。

4.发球:

4.1发球握拍法

4.2平击发球

4.3切削发球

4.4旋转发球

5.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方法:

5.1往返跑

5.2加速跑

5.3变速跑

5.4耐力跑

5.5俯卧撑

5.6蛙跳

6.网球运动概述

6.1网球运动的起源、发展。

6.2现代网球运动先驱。

6.3四大满贯与奥运会网球比赛。

6.4网球运动明星事迹。

6.5网球运动健身价值介绍。

7.专项考核内容:底线反手击球

专项考核方法:在底线进行反手击球10次,计命中次数。

达标标准:

技评标准:

8.教学重点、难点:发球是网球中级班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网球的所有技术当中发球都是比较难的。抛球和引拍要同时进行,击球前持拍手要形成一个搔背动作,击球时动作要连贯自然。

(七)台球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台球运动概述和竞赛规则裁判法

实践部分:

1.握杆方法

教学重点:确定身体、双脚和架桥的位置2.身体姿势

2.1站立位置

2.2脚的位置

2.3上体姿势

2.4面部位置

教学重点: 确定身体站立的合适位置, 构成一个稳固、坚定的击球姿势。

3.击球动作结构

3.1瞄准

3.2架杆

3.3运杆

3.4出杆击球

3.5随势跟进

教学重点: 在完成试杆静止时,后手距离胸部约12.5-15 cm——最后拉杆——稍停——出杆——击到母球——穿越(在后手碰到胸部前完成穿越母球)。

4.基本杆法

4.1中杆球杆法

4.2推进球杆法

4.3拉杆球杆法

4.4定杆球杆法

教学重点: 拉杆发力要迅捷,注意对球杆的延伸,也就是不要马上抽回球杆,这样会造成发力不充分

5.击球方法

5.1直击目标球

5.2偏击目标球

5.3反弹球击球方法

5.4到顶球击球方法

教学重点:确定偏击目标球瞄准点的方法

6.专项考核内容:以完成质量和技术评定为主

身体姿势及握杆15分;

中杆定位球15分;

高杆跟进球15分;

低杆缩球15分;

左(右)旋转球40分。

专项考核方法: 目标球置于半台中心点,母球任意摆放。以击球后母球和目标球的运行轨迹确定分数。

专项考核要求:母球距目标球摆放距离适当。

图示:

(八)橄榄球

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理论部分

橄榄球历史、起源、特点及规则2.技、战术部分

技术部分

2.1 传球方法

2.1.1摆动传球

2.1.2 旋转传球

2.2接球方法

2.2.1接高球

2.2.2拾地上球

2.3掷界外球方法:争边球

2.4踢球方法

2.4.1定踢

2.4.2落踢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说明 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必修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文明生活、高效率学习与工作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它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调剂学习和生活节奏,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有重要意义,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国家的兴衰和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初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的。它是国家对全体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教

材,开展教学工作、评估教学质量和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教学目的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与要求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2.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必修 【课时】36 【学分】2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高度概括性,有利于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指导体育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整体认识,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国家体育的宏观政策、方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 (三)教学要求: 1.体育概论是一门高度概括的学科,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2.该门课程教学课时少,但涉及内容多,应突出重点章节教学。 3.体育概论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学中应在大纲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理论、新知识。(四)教学时间要求:本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 【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 体育法学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如下: 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掌握体育概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概论的学科介绍 2.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3.体育概论的研究方法 三、课堂讨论选题:怎样理解《体育概论》是一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学科?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试述《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 2.简述《体育概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 一、学习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体育的概念,了解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关于体育术语的选定 2.体育基本概念的规范化 3.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区别 4.体育科学体系 三、课堂讨论选题:试述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四、课外作业选题 1什么是(广义的)体育?它主要包括那几个部分? 2.简述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 第二章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产生的动因、社会根源、外国体育发展概况,掌握我国体育发展的历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产生的动因和社会根源 2.外国体育发展概况 3.中国的社会变革和体育发展 三、课堂讨论选题:试述体育产生的动因。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 2.简述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体育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和对体育创造的有利条件。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对体育社会地位的社会学分析 三、课堂讨论选题: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课外作业选题:现代社会和体育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体育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军事、体育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体育与政治 2. 体育与经济 3. 体育与教育 4. 体育与军事 5. 体育与大众传媒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能有意识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学习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 6. 社会适应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培养“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7. 职业素质 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IV课程代码:19ACT00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32实践学时:32 学分:2 选修课程:体育科学锻炼的方法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开课院部:体育部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目的:是指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上均得发展。具体目的应体现在: 1.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发展身体和增进健康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2.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平等、信任、包容、互相依赖、勇敢、创造、理性、追求美等价值观念。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3.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共同活动和同场竞技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及共同发展,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锻炼计划。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预防和处置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比赛的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生活,形成锻炼意识和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自身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述 2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体育的发展史,熟悉体育教材内容。 2. 掌握体育的基本概念。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体育概论课程编号:112122006 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运动训练、锻炼心理学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旨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部门的体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教学要求: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管理系统、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等,并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各类体育工作(主要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产业等)的管理方法。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育管理的基本系统、原理、职能与方法。 教学难点:体育管理常见方法运用及案例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目的 理论基础篇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主要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二、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三、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 四、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 一、体育管理学的性质;(重点) 二、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与学科体系。(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材料阅读 第二章体育管理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 教学目的:认识并运用体育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职能;掌握体育管理的方法体系,了解和运用体育管理方法。(欢迎访问:代理记账详细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二、管理基本原理; 第二节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决策;二、计划;三、组织;四、领导;五、控制;六、创新;(重点) 第三节体育管理方法的概述 一、体育管理方法体系; 二、体育管理中常用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材料阅读 第三章体育管理体制 教学目的: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因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体制概述 一、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 二、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doc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代码:00029 学分:6 总学时:104 理论学时:8 实践学时:96 机动学时:0 教育部于2002年8月6日发布了《全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根据《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院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特点和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以“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团队精神得到弘扬,使之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课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课程的任务: 1、传授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的水平,积极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真正达到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提高心血管系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运动兴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真正掌握一、二项独立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促其终生受益。 4、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生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一)基本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概述 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自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我院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及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对我院原有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使其更加规范、统一。 体育课的性质、目的及目标 (一)体育课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 体育课程的目的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康第—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新观念、提高健康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掌握技能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课程设置 体育课程是三年制中专一、二年级必修课。对未完成课程及未修满学分的学生不准毕业。 课程类型: 1、基础课: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教育,加强身体的全面训练,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选项课打基础。 2、选项课: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项基础自主选择学习项目。掌握专项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熟练掌握该项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培养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运动能力。 3、理论课: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正确认识体育意义,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掌握科学锻炼的手段、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质和健康的自我评价和监督,以及运动创伤的救治和处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4、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的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和康复。 篮球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有效 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通过学写与运动实 践,体验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培养良好的团队作风。

体育法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 1 2002年6月20日下午,某中学初三(2)班学生马某上自修课时吸烟,并且大声喧哗。班长陆某指出其错误,并要求马某立刻改正。马某不服,当即用粉笔扔陆某。陆某找来班主任处理此事,班主任严厉批评并教育马某,随后罚马某做掌上压100次。马某愤怒至极,大肆侮辱和恐吓班主任,随后跑离学校,并找来社会上的人在校门口乘放学之时,将陆某殴打致伤,并且就此自动退学。 1、马某的行为是否正当?为什么? 马某的行为是错误的。 第一,上课吸烟、大声喧哗是违反学校课堂纪律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 第二,向陆某扔粉笔,找人殴打其致伤,属于不服从管理和侵犯了他人人身安全权利的行为。 第三,大肆侮辱、恐吓班主任,是不服从教育,并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权利的行为。 第四,自动退学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2、陆某的行为是否正当? 陆某指出马某的错误并要求其改正,在其处理不了时,找班主任协助处理是履行班长职责和协助班主任工作,是正当的。 3、班主任的行为是否正当? 班主任向马某提出严厉批评和教育是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是正当的。但罚其做掌上压100次,属于变相体罚学生,是违反《教育法》的行为 案例 2 在2002年10月的某一天,某校中学生何某趁陈老师上课在黑板板书之机,偷偷地在下面抽烟。老师发现之后,便叫何某交出烟来,但何某再三否认抽了烟。于是,陈老师怒气冲冲地骂了他一顿,并打了他两个耳光,恰好是打在何某的左耳上,致使何某左耳失聪。后来,陈老师赔偿了该同学的经济损失。 1、陈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学校是否承担全部责任? 在此案例中,陈老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应冷静处理,调查了解情况,以正面教育为主,讲清道理,使学生知错改错,而不能凭一时冲动体罚学生。 因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陈老师打了何某两个耳光致使其左耳失聪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所以,陈老师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学校应承担全部责任。 2、陈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是否刑事责任?

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说明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学科目中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高中体 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修订稿),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 要求制订的. 高中是普通教育中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功能,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编写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和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 一,教学总目标 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本,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 (一)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健康的体魄,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适应性及应变能力; 增进健康,抵御疾病;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心素质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满足高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要,,使学生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提高学生对健康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方法,学会运用体育等手段增进健康; 在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比赛;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三)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提高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言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二,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1F (一)构建本课程内容的依据 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以及有关教育 法规,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状,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构 建体育与健康课程. (二)构建本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健美操)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性质: 体适能是身体适应生活、活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Fitness)、运动体适能(Sport-relatedFitness)和专项运动体适(Skill-relatedFitness)三大类。体适能课程主要教授与健康体适能有关,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体育知识和方法。本课程为长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公共必修选项课。 (二)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体适能的提高方法,掌握体适能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 2.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形成体力充沛、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 3. 通过健美操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观赏能力,陶冶高雅情操。 4.教学中,通过把健美操运动与健康和终身体育密切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 (三)任务: 通过体适能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健美体形和提高体育素养,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健康、优美的身体形态及洒脱的气质,提高学生对美的正确理解及感受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体育基本知识,并用以自己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2.掌握跑、跳、滚翻各项目基本技术、技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掌握速度、耐力、力量、柔软的练习方法。 3.提高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气质。选择音乐要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的活跃欲。 4.体现人体造型、变化、活力和动态之美,使形体和身心全方位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时数分配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合作学习的实践中逐步掌握运动技能并受到教育。 二、教材选定: 1.各种方式的跳跃 2.各种游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跳跃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及身体协调性形。 2.通过保龄球练习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形成群体合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促进人际交往,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课的结构: 1.开始部分;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组织学生进行转法、行进间转法的练习,培养学生集体行为,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2.准备部分:

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自编健身操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然后和老师一起做诱导性练习。通过小游戏练习,提高学生起跳的判断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基本部分 在练习各种方式的跳跃教学中采用小组练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练习、观摩、探讨的机会,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师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本课游戏《保龄球比赛》,在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下,通过对学生的诱导、使学生了解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完成预定的任务,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懂得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互相支持帮助的重要性,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束部分 最后,通过组奥运五环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奥运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充分得到放松。

大学体育排球专选课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排球专选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1 计划学时:72 课堂讲授:4 外堂课教学:68 适用专业:本专科各专业 参考教材: 1、李洪亮主编,《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体育系通用教材《排球》,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4月第六版。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的:排球课是大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排球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排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为学生“健康第一”打下良好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基本理论,掌握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和基本战术的基本方法,使其在课外时间和闲暇时间中得以应用,并提高学生欣赏排球的能力,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达到和谐社会和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的目的。通过排球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排球比赛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全面按照学习大纲进行,并根据各章内容,围绕重点并有所侧重。 2、在加强排球课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重视本学科的新的发展与动向,以及有关的学术观点,在学习中不断充实与完善技能、技术和规则的变化。 3、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讲解、示范、图片、影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球规则与裁判法。 3.比赛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二).技术部分 1.传球 2.垫球 3.发球 4.扣球 5.拦网 6.侧垫球 7.挡球 8.“中一二”接发球占位阵型 9.“边一二”接发球占位阵型 三.考试 1.考试内容 第三学期: ①.自垫球 ②.自传球技评 第四学期 ③.对垫球技评 ④.发球 2.考试办法 ①.自垫球:垫球高度在一米以上;自垫球60次为及格60分,100次为满分100分。 ②.自传球技评:传球高度在一米以上;自传球20次为以后开始技评,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评分标准见附 表_1)

体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总纲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在总结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和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以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对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我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即符合国情又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此次大纲修订,在进一步明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基础上,突出了单项课建设的特点。大纲分为总纲和单项课教学大纲两部分。总纲对我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考评以及执行大纲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依据总纲要求,结合各专项课实际,制定具有各自特点,切实可行的专项课教学大纲。使其成为,实施单项课建设,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锻炼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经。 三、课程目标 (一)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我院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主要适用于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 1.运动参与目标:爱好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够编制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能较熟练地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损创伤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

《大学体育()》 定向越野教学大纲

安阳学院《大学体育》定向越野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取得毕业证的必修课程之一。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2.课程任务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水平;发展个性;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和自觉健身的行为习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社会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4.课程结构 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 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异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程。 三、学时分配表

体育教学大纲.doc

第一部分总纲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在总结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和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以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对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我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即符合国情又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此次大纲修订,在进一步明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基础上,突出了单项课建设的特点。大纲分为总纲和单项课教学大纲两部分。总纲对我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考评以及执行大纲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依据总纲要求,结合各专项课实际,制定具有各自特点,切实可行的专项课教学大纲。使其成为,实

施单项课建设,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锻炼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经。 三、课程目标 (一)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我院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主要适用于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 1.运动参与目标:爱好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够编制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能较熟练地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损创伤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 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育目标: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瑜伽、健美操等体育项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掌握各类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 本技能,培养对某项运动项目的兴趣,养成自 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身体健康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增进 健康,增强肌肉弹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以及 机体的协调能力,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和完善 3、心理健康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 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改善心理状况,缓解 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热 情、向上、自信等良好的个人品质 4、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 的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正确处理 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二、课程时数的分配: 1、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课,每周2学时,总计36学时;第二学期开课,每周2学时,总计36学时。(其它36学时分配:体育理论占12学时,体质健康占12学时,考核占12学时。总计108学时)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课,每周2学时,总计20学时。

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计入体育成绩 三、教学内容纲要: 1、第一学期: (1)主要内容: 800米;立定跳远;软式排球的垫球、下手发球(女生) 1000米;立定跳远;篮球运球过杆、定点投篮(男生) (2)理论:田径运动的概述以及篮球、排球运动的概述 (3)身体素质: 体质健康测试(男1000米/女80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2、第二学期: (1)主要内容:50米;篮球运球过杆、定点投篮(女生) 100米;软式排球的垫球、下手发球(男生)(2)理论:篮球、排球运动的竞赛规则 (3)身体素质: 体质健康测试(男1000米/女80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3、第三学期: 主要内容:选修篮球、排球、网球、足球、乒乓球、瑜伽、健美操、街舞、交谊舞等运动项目。 四、成绩评定与考核办法: 1、第一学期:田径成绩占45%,排球/篮球成绩占45%,平时成绩 占10% 2、第二学期:田径成绩占35%,排球/篮球成绩占35%,体育理论 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 3、第三学期:选择运动项目的成绩占90%,平时成绩占10%

公共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I 前言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为了深化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本校实际情况,编写了菏泽医专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本大纲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管理的依据,供我校体育课教学使用。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高校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二)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理论和实践课教材都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心理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注意实效。为达到体育课程日的,任务和阶段目标的要求,应注意教材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实效性,教材内容要少而精。 (四)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应符合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考虑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智力优势,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教材体系。 (五)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强调理论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实践课、理论课教材应紧扣培养目标,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教材融汇贯通,相辅相成。 (六)坚持《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使体育课与早操、课外活动融为一体,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合格率。 三、课程设置和时数分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