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stroop效应对记忆的影响

stroop效应对记忆的影响

stroop效应对记忆的影响
stroop效应对记忆的影响

stroop效应对记忆的影响

摘要:为了了解stroop效应是否对记忆有影响,具体影响记忆加工的那个过程,对近代对stroop效应的研究以及对记忆的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stroop效应、记忆、记忆加工

引言

1935年stroop效应在颜色命名实验中被发现。整个记忆过程分为编码、储存、提取三个阶段。当Stroop效应发生在记忆过程中时不仅会对记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还会对记忆提取的时间产生影响。

1.stroop效应

Stroop效应指被试判断字义及字色一致时的时间短,而不一致时的时间长,这种字色和字义相互影响的现象就叫stroop效应。即stroop效应就是一个刺激在两个不同维度或者特征发生互相干扰的现象。Stroop自发现至今其研究范式逐渐成熟,研究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由最初的研究注意、认知等,发展到了如今的情绪、记忆、神经科学等方面。

1.1 stroop效应的影响因素

在stroop任务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被试对词(词色、词义等)的加工。例如语境、被试对颜色的判断能力、性别等。

1.1.1 语境的影响

语境强烈影响并制约着词的加工。当处于注视点的中性词中所有字母都是有颜色的时候,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但是当中性词中仅仅有一个字母是有颜色的时候,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语境或背景的强弱会影响Stroop效应加工的数量。背景复杂性越高干扰就会越大。

1.1.2被试对颜色的判断能力的影响

Laeng和Bruno等人首次对被试进行标准颜色测试,发现很多被试在标准颜色测试中有错误的的被试在进行stroop任务是受到的干扰也越多。

1.1.3 任务要求及注意的影响

Risko等把Stroop范式和视觉搜索范式结合起来设计实验给被试呈现3、5、7个词,包括一个有颜色的靶子(其中实验1和3中靶子是词。实验2中靶子是一条有颜色的线)。不相关的颜色词也出现在呈现材料中,并且和靶子的位置有两种情况:整体的、分离的。实验1和实验3的任务是要求被试报告靶子的颜色,实验2任务是要求被试确定靶子的颜色是否出现过?结果发现当颜色词和靶子是整体的时候,产生了Stroop效应,但是在分离的情况下却没有产生Stroop效应。

1.1.4 情绪对stroop效应的影响

情绪Stroop效应指刺激中的情绪信息对非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情绪状态的不同会影响了Stroop任务的加工的观点受到ERP研究的支持。

1.1.5 其他影响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实验条件如分散注意和集中注意、任务类型、SOA的设置等均有可能影响Stroop效应。

1.2 stroop效应研究范式

经典stroop效应研究范式即让被试判断字义字色一致和不一致时一个刺激在两种维度之间产生的干扰作用。随着对stroop效应的不断研究,stroop效应的研究范式也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变式。

1.2.1 昼夜stroop范式(Day—Night stroop)

该范式经过对经典stroop效应范式的改进后适用于3.5至7岁的学前儿童。该范式要求实验组被试看到太阳图片是说出“夜晚”。看到月亮的图片时说出“白天”。控制组要求被试看到一个抽象图片时说“白天”,看到另外一个抽象图片时说“夜晚”。结果显示,实验组有明显的年龄差异,而控制组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现在这个昼夜stroop实验范式被用于测试儿童的执行能力。

1.2.2 图—词干扰范式

在图—词干扰范式中向被试呈现图片与干扰词,二者同时呈现,或者先呈现图,然后呈现干扰词,要求被试命名干扰词。例如向被试呈现圆形中的汉字“方”正方形中“圆”字等,任务是要求被试忽略图形,命名图形里面的汉字。

1.2.3 双语stroop范式

双语stroop范式中要求被试用母语和第二语言分别对两种语言的色词进行颜色命名,然后根据语言间(命名语言和色词使用两种语言)和语言内(命名语言和色词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干扰效果推论出双语者的心理词典表征结。在该范式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翻译任务。

1.2.4 情绪stroop范式

情绪Stroop效应主要是指刺激中的情绪信息对非情绪信息的影响。这个范式也是经典Stroop范式的变式。用表示情绪信息的图(表情图)或情绪词作为启动刺激,颜色块作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对色块进行颜色命名。该范式在实验研究中应用甚广,如禁忌语的Stroop

效应,当被试命名忌讳语的颜色时候,要比命名中性词语反应时长。

1.2.5 stroop效应的反转范式

这种范式主要用于研究无意识知觉,该范式只涉及红、绿两种颜色。色词“红”或“绿”是启动刺激,用于启动对红、绿两种靶颜色的命名反应。色词一致的概率是25%,不一致的概率是75%,在有意识状态下被试判断不一致的色词要快于一致的色词,在无意识状态下判断一致的色词要快于不一致的色词。

1.3 stroop效应的加工理论

1.3.1 词义是自动加工的

研究发现阅读熟练的被试加工刺激(词)时,即便被试有意识地忽略词义,也不可避免地要对其加工,这种加工的流畅性被认为是词义自动化加工的标志。词义自动化加工理论认为,当要求被试命名词语的颜色时,由于读词是一种自动化的,无需控制,所以会干扰对词语的颜色命名。

1.3.2 词义加工是受控制的

语境影响词义的自动化加工,人脑中存在一个默认的加工模式,使对词的加工达到语义水平,但语境可以制约并影响这个模式,当词被看作非语言对象时stroop效应中仍存在强的语境依赖性。

1.4 stroop效应的选择机制

Stroop效应的选择机制也是stroop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点。有支持stroop效应的选择机制是基于反应的,有支持stroop效应的选择机制是基于目标的。

1.4.1 选择机制是基于目标的

在stroop效应中,一般认为对颜色的加工是属于控制加工。Logan等认为控制加工涉及输入选择及相应的注意机制,基于目标(object—based)的注意是通过选择一个目标,过滤其他目标实现的。Waszak在研究让被试命名两个长方形之一的颜色时,发现在靶子目标的颜色字比在非靶子目标上和背景上的颜色字产生了较大的stroop效应。他认为这种不同是因为基于目标的注意选择机制加强了参与目标的所有特征的加工。

1.4.2 选择机制是基于反应的

虽然基于反应(response—based)的选择机制不像基于目标(object—based)的选择机制受到许多人的支持,但是前者对stroop效应也有其独到的解释。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只有基于反应的选择机制不受刺激结构限制,后者受刺激结构限制。

2.记忆

对记忆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对其的科学研究是始于Ebbinghaus(1885)。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记忆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展。20世纪60~70年代,研究者们将记忆研究的重点放在编码过程对其他记忆过程(如存储和提取)的影响上,并提出一些理论假设,如Morris的适当迁移加工观点,Koler的操作重复观点等。80年代之后,研究者们发现,记忆提取并不受编码的制约,而是一种自动化过程。9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认知抑制机制、工作记忆等方面的研究深入,研究者们发现,记忆提取过程与这些方面有着广泛联系。

2.1 短时记忆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编码方式有听觉(声音)编码、视觉(形状)编码和语义编码。

2.1.1 听觉编码

Conrad(1964)的实验为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把B、C、P、T、V这五个音近字母,和另外五个音近字母F、M、N、S、X,随机混合,逐个用速示器呈现,每个呈现0.75秒,然后要求被试按原来呈现次序把各字母默写出来,记不清时允许猜写。实验结果表明:各字母尽管是以视觉方式呈现的,但记忆中的混淆次数,将近80%发生在音近字母之间。

2.1.2 视觉编码

王乃治通过对听力正常人与聋人短时记忆的比较研究显示,从两组被试对不同编码维量被强化的相似性字表的短时记忆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从两组被试对不同编码维量被强化的相似性定表的短时记忆获得最上看,都显示出形义两给编码量在短时记忆加工过程中的作用最强,而音码的作用相对比较弱。

2.1.3 语义编码

早期研究认为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本质特征,但随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短时记忆也有语义编码。喻伯林等采用中文语词材料,在控制被试的输入编码条件下发现,语义信息也能和语音信息一样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储存和提取,而且语义编码比语音编码有更好的回忆成绩。

2.2 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2.2.1 Sternberg的搜索模型

Sternberg运用反应时法进行研究。实验中向被试呈现在短时记忆容量以内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刺激项目,称记忆集合,接着呈现一个检索项目,让被试报告这个检索项目是否包含在记忆集合中,以反应时作指标分析短时记忆提取的特点,并且提出同步平行扫描假说和系列扫描假说。实验结果显示,反应时随识记项目的增加而增加,成一条直线,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是系列扫描。

2.2.2 直通模型

直通模型认为,信息的提取不是通过比较或搜索,而是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按照该理论模型,短时记忆中的各个项目均有一定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同时每个人有着自己的内部判断标准。当探测项目熟悉值高于这一判断标准时,便作出是或者否的反应。并且熟悉值偏离这个标准越多,则反应度越快。

2.2.3 混合模型

Atkinson和Juola提出混合模型试图将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结合起来,该模型认为,生

个探测词在主观熟悉量表上都有一个值,人们在主观上有两个判定标准,一个是“高标准”(C1),一个是“低标准”(C0)如果某个探测词的熟悉值高于C1,人们便迅速作出“是”的反应,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词低于C0,人们便迅速作出“否”的反应,这是一个直通的过程,但是对于一个熟悉值介于C1和C0之间的探测词,则要进行系列搜集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2.3 提取与编码关系的研究

2.3.1 提取与编码相似的观点

个体在学习或编码材料时所经历的认知过程和提取时的过程之间存在着交互重叠,当两者匹配时,记忆效率最佳。个体的回忆是根据编码是的操作和活动进行的,编码实际上就是对整件事的知觉和理解,而提取就是对整件事的知觉和理解的重现。并且随着编码在深度、广度上的不断加深,提取过程也随之加深。所以提取和编码在完成各自的心里任务之外,其实是两个相似的过程。但是Baddeley在1984年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编码和提取是两个相似的过程,那么影响其中一个过程另外一个过程会不会被影响。他设计实验验证这个假设,实验结果对提取和编码是相似的两个过程提出了质疑。

2.3.2 提取过程是自动的观点

Baddeley的研究不仅对相似观点提出质疑,更提出了提取是自动的观点。Engle、Conway 的研究,考查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提取之间的差异。实验中,要求被试识记一些由不同项目组成的记忆集,并且每一记忆集都由一个不同的数字标志;然后给被试呈现一个探测刺激,要求他们判断它是否曾识记过。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提取时间随记忆集容量的增大而增加;长时记忆的提取时间却不随记忆集容量增大而变化。这种结果说明,短时记忆的提取是一个系列搜索的过程,所以它所需时间会随记忆集容量增大而增加,而长时记忆的提取只是一个寻址过程,它只提取一个记忆集的地址。因此,长时记忆提取不是一个控制性的资源有限过程,而是一个自动的过程。

2.3.3 控制提取观点

随着对记忆的研究深入控制性的提取这一新观点被提了出来。由于分散注意对编码阶段的影响较大,而对提取阶段的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因而得出,记忆提取似乎更具自动性。但若同时还考虑到,在提取阶段上同时性任务的反应时间的增加比编码阶段上同时性任务的反应时间更多,那么也可说明,记忆提取也占有一定的注意资源,而导致提取阶段上同时性任务的反应时增加。记忆提取过程包括两个相互分离的自动化过程和控制性过程。自动化过程与熟悉感有关,而控制性过程与精细加工有关。若提取在熟悉性基础上进行,则提取几乎不需要注意资源,相对而言不受分散注意的影响;而提取精细加工的事件则需要注意资源,并易受分散注意的影响。

2.4 记忆提取抑制机制的研究

2.4.1 指向性遗忘研究

指向性遗忘研究范式通常要求被试:(1)在记忆中先存储一组项目,因在测试之前往往要求他们忘记这一记忆集,因而称为任务无关集。(2)在记忆中再存储一组新的项目,此称为任务相关集。(3)呈现一个探测刺激,要求他们用是/否反应,来判定探测刺激是否曾出现在任务相关集中。但是,这类研究仍然不能说明,反应时的增加,是由于需要更多的努才能使无关任务集中的项目达到提取阈限以上,还是由于无关任务集中的信息没有被完全抑制,因而导致反应竞争而引起的。

2.4.2 提取练习范式研究

Anderson等人的研究指出,不要求被试主动去忘记某些记忆信息,仅仅对相关项目的提取就表明对其他竞争项目的抑制。提取本身就意味着长时情景记忆遗忘的一个原因,他们将这种遗忘称为提取引发的遗忘。他们使用了提取-练习范式,来探讨提取对长时情景记忆

中的信息可通达性的正向和负向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取练习显著地损害了对练习类别中的非练习样例的回忆。练习样例比基线条件下多回忆了25%的项目。而非练习样例的回忆比基线条件的下降11%。可见,练习样例的提取收益是以损害非练习样例的提取为代价的,非练习样例的提取下降(遗忘)是练习样例的提取引发的。

3.问题与展望

记忆研究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内一个即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但又颇具研究前景的一个课题。由于它与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如控制性、策略性注意加工,资源有限的抑制机制、工作记忆能力等有广泛联系,使其自身也充满了生命力。而stroop效应的研究多在于研究情绪stroop效应,stroop效应的反转等领域,并且stroop已经由一种现象转变为一种研究范式。在stroop效应的研究中关于词的加工是自动的还是控制的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在记忆的加工过程中是否会受stroop效应的影响,整个记忆过程是否有影响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1.

[2]钟毅平孙羽中张杰《情绪Stroop效应:来自汉字的证据》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30(4):778-781

[3] 刘亚王振宏《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的关系》心理科学JournalofPsyehologi 司段ienee2011,34(4):806一81

[4]莫雷《关于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86年第二期

[5] 肖崇好黄希庭《短时记忆提取机制研究》心理科学1999年第22卷

Stroop效应实验

Stroop效应实验 摘要 本实验对81名被试进行测试,包括40名男性和40名女性,比较其对于不同的色字关系材料进行念字或读色时所需的反应时和错误次数,并以实验结果来揭示在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有4种字色关系,分别为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和字色语义无关而音义有关。实验中每一名被试都要对4种材料进行反应。实验结果发现:字色一致时被试的反应速度最快;字色矛盾时被试的反应速度最慢;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存在干扰作用。 关键词:Stroop效应,字色关系,认知过程,反应时 1、前言 1935年,J.R.Stroop在色-词实验中发现,若以某种颜色(如红色)墨水写出一个含义与其颜色不一致的色词(如“绿”),那么对墨水颜色的认识反应就会受到显著的干扰,反应时因而增长。这就是著名的Stroop效应。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所呈现的刺激包含着两种信息,对这两种信息加工是不同的。如蓝色写的“红”字,既包含该字所表述的颜色,又包含写该字所用的颜色。因为对字的加工快,所以先形成对字用语言反应的准备,但实验又不允许作这种反应。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要受到字义的干扰。Stroop效应的发现开创了

对刺激某一维度的加工受到另一维度加工影响的先河。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他使用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 Stroop效应提出后,心理学家对它表现出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研究催眠状态对Stroop效应是否有影响;研究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日文、英文等)产生的Stroop效应;另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利用Stroop效应研究注意的机制,探讨正常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等。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什么是Stroop 效应,比较四类字色组合条件的反应时和错误次数,揭示在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 2、方法 2.1 被试 人文院2006级40名女同学和40名男同学 2.2 仪器与材料 2.2.1.仪器:计算机与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 2.2.2.材料:共16张卡片,实验时随机呈现 A套(字色一致):红色的“红”字,黄色的“黄”字,蓝色的“蓝”字,绿色的“绿”字,共4张。 B套(字色矛盾):绿色的“红”字,蓝色的“黄”字,黄色的“蓝”字,红色的“绿”字,共4张。 C套(字色无关):红色的“我”字,黄色的“爱”字,蓝色的“中”字,绿色的“华”字,共4张。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9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49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大小常性测量器测定大小常性的原理是 (分数:2.00) A.比配法√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衡法 解析:解析:大小常性测量器是用比配法原理来测定大小常性的仪器。此仪器一般有两件,每一件都有一个可调面积的等边三角形放在立柱上,立柱的高矮可以调节。测定大小常性时,主试把一个三角形放在原处,把三角形的高调到一定的尺寸,要求被试调节近处三角形面积,使之与原处三角形的面积看起来相等,然后根据两个三角形的高之差,计算大小常性系统。因此本题选A。 2.长度和面积估计器测定线段长度的感觉阈限和估计面积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分数:2.00) A.平衡法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解析:解析:长度和面积估计器是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的感觉阈限和估计面积的仪器。因此本题选D。 3.巴甫洛夫通过大量实验,提出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 (分数:2.00) A.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配对√ B.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反复配对 C.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反复配对 D.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反复配对 解析:解析: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经过反复配对,不管条件刺激是什么,最终都能够形成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A。 4.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华生 解析:解析:在桑代克的研究中,猫被放入迷笼中,猫逃出去就会得到食物,经过反复,猫的正确反应越来越多,错误反应越来越少。桑代克提出猫形成了工具性的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A。 5.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 (分数:2.00) A.个体的自发行为后获得强化刺激√ B.环境刺激与随后的反应形成联系 C.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形成联系 D.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形成联系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广辉摘要 本试验通过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以16名华东师大学大二本科生为被试进行了注意分配的测试,并用excel与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不同的刺激材料反应时分别采用对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C套实验材料与其他实验材料的反应时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第一组实验与第二组实验的实验结果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由此验证了Stroop效应的存在。 一、引言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由J.R.Stroop在1935年首先提出,称为Stroop效应。他使用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红”字,让被试说出这个字是用什么颜色写的。结果发现被试反应时大大增加了。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所呈现的刺激包含着两种信息,对这两种信息加工是不同的。如蓝色写的“红”字,既包含该字所表述的颜色,又包含写该字所用的颜色。因为对字的加工快,所以先形成对字用语言反应的准备,但实验又不允许作这种反应。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要受到字义的干扰。 Stroop效应提出后,心理学家对它表现出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研究催眠状态对Stroop效应是否有影响;研究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日文、英文等)产生的Stroop 效应;另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利用Stroop效应研究注意的机制,探讨正常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等。 二、目的 1.了解什么是Stroop效应。 2.比较四类字色组合条件的反应时,揭示在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三、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与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共16卡片,实验时随机呈现

STROOP效应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学研大厦A座8层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 实验名称STROOP效应指导老师孙世月班级心理12-1 学号120724103 学生姓名杨长宾实验日期2013 年11 月28 日 摘要:本实验通过要求被试念字和唱色来测被试面对不同材料的反应时,从而验证Stroop效应,即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在本实验中,有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和字色语言无关音义有关四种材料,发现,被试在字色矛盾时,唱色和念字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STROOP效应,念字,唱色,反应时 1、引言 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本实验在Stroop所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多加了几种实验材料来更加确切的证明其干扰效应的存在。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STROOP被誉为研究注意的“黄金标准”(Macleod,1991),通过操纵各式各样的实验材料和设计方案,许多不同变式的Stroop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它还被广泛用做诊断工具来探测注意和执行控制的缺乏所导致的各种神经疾病。 2、方法 2.1 实验被试: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学生81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口吃。 2.2 仪器材料:计算机,心理实验系统,符合要求的字色七组 2.3 实验过程: ①、在心理实验系统中选择Stroop效应实验 ②、被试阅读指导语:“下面有两种任务要你完成:

形状记忆材料-形状记忆效应

第七章形状记忆材料 形状记亿材料是一种特殊功能材料,这种集感知和驱动于一体的新型材料可以成为智能材料结构,而备受世界瞩目。1951年美国Read等人在Au—Cd合金中首先发现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简称SME)。1953年在In—T1合金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但当时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64年布赫列等人发现Ti—Ni合金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性能,并研制成功实用的形状记忆合金“Nitinol”,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形状记忆合金已广泛用于人造卫星天线、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和能量转换材料。近年来,又在高分子聚合物、陶瓷材料、超导材料中发现形状记忆效应,而且在性能上各具特色,更加促进了形状记忆材料的发展相应用。 第一节形状记忆效应 一、形状记忆效应 具有一定形状的固体材料,在某一低温状态下经过塑性变形后,通过加热到这种材料固有的某一临界温度以上时,材料又恢复到初始形状的现象,称为形状记忆效应。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材料称为形状记忆材料。例如,在高温时将处理成一定形状的金属急冷下来,在低温相状态下经塑性变形成另一种形状,然后加热到高温相成为稳定状态的温度时通过马氏体逆相变会恢复到低温塑性变形前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通常是由2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构成的合金,故称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简称SMA)。 形状记忆效应可分为3种类型:单程形状记忆效应、双程形状记忆效应和全程形状记忆效应。图4—l表示3种不同类型形状记忆效应的对照。所谓单程形状记忆效应就是材料在高温下制成某种形状,在低温时将其任意变形,再加热时恢复为高温相形状,而重新冷却时却不能恢复低温相时的形状。若加热时恢复高温相时的形状,冷却时恢复低温相形状,即通过温度升降自发可逆的反复恢复高低温相形状的现象称为双程形状记忆效应。当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同而取向相反的高温相形状的现象称为全程形状记忆效应。它是一种特殊的双程形状记忆效应,只能在富Ti-Ni合金中出现。 1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刘新明 朱 滢  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 100871)   摘 要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指的是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编码条件。自我对记忆的促进作用,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的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以及双过程说。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为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自我进行脑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情节记忆的HERA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目前,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同文化差异研究相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自我,自我参照效应(SRE),R/K判断,HERA模型。 分类号 B842.3  自我是一个独特的结构,具有独特的动机和情感上的含义。在心理学史上,自弗洛伊德开始,自我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解释临床和社会心理现象的核心概念之一。自我不单对情绪的产生和动机的发动起重要的作用,它还是个人信息的组织者和加工过程的一部分,对认知有直接影响。1977年Rogers等人发现,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他编码条件好。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简称SRE)[1]。此后,涌现了大量的验证性研究以及对其心理机制的研究,使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一度成为热点。最近几年,自我参照效应与脑功能成像技术相结合,在自我的脑定位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而最近的研究发现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有重要的影响。  1 SRE的主要研究范式 1.1 经典SRE研究范式  自我参照效应的经典研究范式与传统的记忆加工层次研究范式类似。一般分为学习和记忆两个阶段,或者在两个阶段之间加入干扰任务。Rogers等人[1]最初的研究范式是选用40个人格形容词为实验材料,被试分成结构组,韵律组,同义词组和自我参照组(简称自我组),分别给每组被试呈现相应的问题,引导被试进行相应的加工(各组具体任务操作见表1)。最后,被试进行自由回忆。结果表明,自我组的记忆成绩优于包括语义加工在内的其他3种编码条件,即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  继Rogers等人的研究之后,大量的研究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存在进行了验证。这些研究所采用的范式与Rogers等人最初的范式不完全相同,因此不但在更广的范围内证实了自我参照效应的存在,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SRE的经典研究范式。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自我参照任务的对照任务除语音、语义加工外,加入他人参照任务(other-reference task, 收稿日期:2001-09-18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陈广辉11090320001 摘要 本试验通过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以16名华东师范大学大二本科生为被试进行了注意分配的测试,并用excel与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不同的刺激材料反应时分别采用对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C套实验材料与其他实验材料的反应时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第一组实验与第二组实验的实验结果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由此验证了Stroop效应的存在。 一、引言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由J.R.Stroop在1935年首先提出,称为Stroop效应。他使用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红”字,让被试说出这个字是用什么颜色写的。结果发现被试反应时大大增加了。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所呈现的刺激包含着两种信息,对这两种信息加工是不同的。如蓝色写的“红”字,既包含该字所表述的颜色,又包含写该字所用的颜色。因为对字的加工快,所以先形成对字用语言反应的准备,但实验又不允许作这种反应。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要受到字义的干扰。 Stroop效应提出后,心理学家对它表现出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研究催眠状态对Stroop效应是否有影响;研究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日文、英文等)产生的Stroop 效应;另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利用Stroop效应研究注意的机制,探讨正常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等。 二、目的 1.了解什么是Stroop效应。 2.比较四类字色组合条件的反应时,揭示在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三、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与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共16张卡片,实验时随机呈现

【04】心理学专项1

2019【非统考】题海冲刺营 心理学专项1 一、单选题 1、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书时,对周围有人走动或出现其他情况,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现象。 A.兴奋B.负诱导C.正诱导D.抑制 2、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触B.神经元C.反射D.反射弧 3、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射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望梅生津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4、人的“生命中枢”是指()。 A.后脑B.脊髓C.前脑D.延髓 5、针对课堂上开小差同学,教师故意把讲课音量突然提高,这是为了引起他们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 6、下列对注意的解读正确的是()。 A.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B.“一边听课,一边写笔记,一边心记忆”反映了注意的转移 C.多媒体课件必要的动画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因为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D.教师巧用课堂穿插艺术,旨在实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 7、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的()环节。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8、老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利用()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A.刺激的强度 B.刺激的变化 C.刺激的新颖性 D.刺激的对比 9、研究表明,青少年记忆的高峰时期为()。 A.小学高年级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10、有预定目的,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1、研究表明,国际象棋大师看一个棋盘,看5秒,能记住20多个棋子及其位置,而新手看5秒只能记住4个左右。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A.专家有敏锐观察力 B.专家有强大的短时记忆能力 C.专家能知觉较大的有意义刺激模式 D.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12、上课时学生既要听教师讲课,又要记笔记,还要看实验演示或幻灯片等。但所有这些行为都服从于听课这一总任务,因此,他们的注意是()。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大学生字色干扰Stroop效应实验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贾兆丰 【摘要】Stroop效应范式是语言研究的经典方法,它利用颜色信息和语义信息等的相互干扰推论被试心理词典的表征结构。本研究以山东师范大学大三学生为被试,利用Stroop研究范式,研究了在Stroop效应中,被试的不同性别之间、不同类型的刺激材料之间的反应时及反应错误次数的差异,并分析了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显示:①以反应时为因变量,不同性别的被试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刺激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与刺激类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②以错误次数为因变量,不同性别的被试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的刺激类型间无显著差异,性别与刺激类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关键词】Stroop效应;性别差异;颜色信息;语义信息;信息加工 1 引言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二者会产生相互干扰。这一现象由J.R.Stroop在1935年首先提出,故称为Stroop效应。他使用刺激字与写此字所用的颜色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红”字)让被试说出这个字是用什么颜色写的。结果发现被试反应时大大增加了。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被试回答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 Stroop效应提出后,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相关的研究。如:对于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英文等)产生的Stroop效应的(马恒芬等,2010)研究;以昼夜矛盾的词语与图片为材料进行的“昼夜Stroop效应”(Day-Night Stroop)研究(Cerstadt);Stroop效应的年龄差异研究(Macleod);以及与Stroop效应有关的大脑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彭聃龄等,2004)等等。 有研究者在2010年以中国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汉字为刺激材料的Stroop效应实验中,反应时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结论,认为男女大学生之间的汉字识别和学习能力差异并不显著。笔者同意这一结论,但是Stroop效应的实验结果不仅仅收到语言学习能力的影响,还应受到态度、情绪、兴趣动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可能会存在性别差异。此外,在Stroop效应实验中,刺激材料的不同类型本身也是一个自变量,应该会造成反应时及错误次数之间的差异。基于以上假设,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 2 方法 2.1 被试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三本科生196名(男41名,女155名),平均年龄21岁左右,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为了避免因不同性别的被试数量差异过大造成误差,从155名女性被试的数据中随机选取了41名被试的数据作为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即最终筛选出的有效被试为82名(男性41名,女性41名)。 2.2 工具 2.2.1.仪器(系统):计算机与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 2.2.2.材料:共16张有色汉字卡片,按照刺激类型的不同分为4类 A(字色一致):红色的“红”字,黄色的“黄”字,蓝色的“蓝”字,绿色的“绿”字,共4张。 B(字色矛盾):绿色的“红”字,蓝色的“黄”字,黄色的“蓝”字,红色的“绿”字,共4张。 C(字色无关):红色的“我”字,黄色的“爱”字,蓝色的“中”字,绿色的“华”

形状记忆合金文献综述

形状记忆合金性能及其应用 摘要: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效应、高阻尼特性、电阻突变效应以 及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等一般金属不具备的力学特性,使其在仪器仪表、自动控制、机器人、机械制造、汽车、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工程领域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其本 构性能和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型功能 材料,是集感知与驱动于一体的智能材料,因其功能独特,可以制作小巧玲珑、高度自动化、性能可靠的元器件而备受瞩目,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关键字: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分类应用 1形状记忆合金简介 1.1 形状记忆材料是指具有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简称SME)的材料。形 状记忆效应是指将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一定限度以内的变形后,再对材料施加适当的 外界条件,材料的变形随之消失而回复到变形前的形状的现象。通常称有SME的金属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研究表明, 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 ,但只有在形状变化过程中产生较大回复应变和较大形状回复力的,才具有利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应用得最多的是Ni2Ti 合金和铜基合金(CuZnAl 和CuAlNi) 。 1.2 至今为止发现的记忆合金体系: Au-Cd、Ag-Cd、Cu-Zn、Cu-Zn-Al、Cu-Zn-Sn、Cu-Zn-Si、Cu-Sn、Cu-Zn-Ga、In-Ti、Au-Cu-Zn、Fe-Pt、Ti-Ni、Ti-Ni-Pd、Ti-Nb、U-Nb和Fe-Mn-Si等。 1.3 形状记忆合金的历史只有70多年,开发迄今不过20余年,但由于其在各领域的特效应用,正广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神奇的功能材料",其实用价值相当广泛,其应用范围涉及机械、电子、化工、宇航、能源和医疗等许多领域。 2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分类 2.1 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

心理学中记忆的基本特点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看待人的认知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它把记忆也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 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一) 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 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即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因为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内容为9~20比特. 3.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 (二)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 2,即5 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所得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校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 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三)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自我参照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回忆经验为特征的R反应(“记得”)上。其研究范式主要有经典范式、自传体提取范式和R/K范式。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及双过程说。影响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因素主要有:参照他人的亲密程度、回忆方式、个体差异、刺激材料的性质。 西方一些研究表明,自我参照的记忆成绩优于参照母亲的记忆,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得到参照父亲和母亲的记忆与自我参照有同样好的成绩,显著优于参照名人的记忆,并且父母之间元差异。这支持了独立型/依赖型自我概念模型中的东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包括父母的观点。 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安德鲁·杰克逊,曾经于1837年出任美国总统。在他妻子死后,杰克逊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变得非常地担忧,家中已经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杰克逊因此认定他必会死于同样的症状,所以他一直在这种阴影下极度恐慌地生活着。 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年轻的小姐下棋。突然杰克逊的手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地虚弱,脸色发白,呼吸沉重,他的朋友走到他身边。 “最后还是来了,”杰克逊乏力地说,“我得了中风,我的整个右侧瘫痪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朋友问。 “因为,”杰克逊答道,“刚才我在右腿上捏了几次,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这时,和杰克逊下棋的那位姑娘说道:“可是,先生,你刚才捏到的是我的腿啊!” 不要以为这种错误的恐慌只会出现一位垂垂老去的人身上,实际上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与程度不同而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一种“记

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知识考点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A )、保持和提取。 A.编码B.回忆C.再认D.遗忘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 )、提取。 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 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A.视像和声像B.声音代码C.语音代码D.语义代码 6.瞬时记忆属于( A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D ) A.有效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B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 )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C ) A.7 加减2 个音节B.7 加减2 个单元C.7 加减2 个组块D.7 加减2 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 C )。 A.机械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 A.复述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 ) A.声象代码B.视像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 19.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B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长时记忆D.技能记忆 20.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B )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 2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3.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中的。(A ) 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 24.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D ) A.社会规范的学习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 25.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B ) 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 26.走迷宫是一种( A )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 2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D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Stroop效应实验

Stroop效应实验

姓名王倩 学 号222012306011022 专 业 心理学(师 范) 年级2012级 课 程实验心理学 实验时 间 2013.11.29 同组人姓 名吴韩雨舸、陈妮莎 成 绩 Stroop效应实验 王倩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 本实验通在字义、字色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字义、字色判断任务来验证经典色词Stroop效应。本实验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本科2012级54名同学作为被试,给被试呈现字色和字义一致和不一致的词语,被试在字义和字色一致和不一致的情况下按不同的按键来对字义和字色做出反应。系统自动记录反应时和准确性。结果显示,在字色和字义一致的情况下,被试对字义和字色的判断平均反应时相差不大;而在字 色和字义不一致的情况下对字义的平均反应时最长;字色和一致和不一致对被试反应时长短有显著性差异。其结果证明了Stroop等人的实验研究,证明了经典色词Stroop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 Stroop效应反应时字色 1 引言 1.1 stroop效应简述 stroop效应,又叫斯特普效应。是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一般认为,念字和说出字体颜色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利用的刺激材料在颜色和意义上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红”这个字,要求被试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念字的读音,即回答“蓝”。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

字义的干扰,其实就是一个刺激的两个不同维度之间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麦克劳德在1991 年总结出stroop 效应发生机制的5种理论。相对加工速度理论出现时间的最早,它认为人们对刺激的两个维度(字词和颜色)加工是平行的,而加工速度不同。读词总快于颜色命名,所以字词首先得到加工。当字词的颜色和颜色信息一致的时候,就会促进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反之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则产生干扰。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自动化理论、知觉编码理论、Logan 的平行加工模型、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知觉编码理论强调stroop 的干扰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加工阶段则不发生。有证据说明stroop的干扰不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还发生在加工阶段。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PDP)又称为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模型,是对以上几种理论的升华,能解释Stroop 效应中的许多结果。它认为PDP 系统包含很多相互联结的模块,每个模块由许多简单的相互联结的加工单元,每个加工单元负责接收来自其他单元的输入并提供输出。几组模块可以组成通路,每条通路包括一组相互联结的模块。当PDP 系统进行任务操作的时候,就会选择一条通

记忆中的心理效应

记忆中的心理效应 1、7 ±2效应 神奇的7+(-)2法则 1887年,雅各布斯就已经发现被试能回忆出数字的最大数量是7个左右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了《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使得这个效应得以推广 这里的记忆指的是短时记忆 人的记忆包括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5—20秒)、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 1、应用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 不要再幻想一口吃一个胖子,一下子变成天才。不管是学生给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时,还是教师进行授课时,都要考虑到7±2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否则会出现认知超载。例子:小明的苦恼 小明总是抱怨自己的背诵能力很差,往往一大篇诗词会越背越乱,后来往往一大篇诗词会越背越乱,后来不但前后左右都搞不清楚,而且还会把不相干的两首诗拼凑起来,前头是唐诗,后面接宋词,简直是一团糟。 小明的问题就是一下子把记忆的电力开得太足了,后果只能越背越乱。 2、专家记忆优势 1965年丹麦心理学家的实验: 象棋大师和新手都看棋局5秒,然后将棋子移开,并要求他们复盘。 真棋局:象棋大师可以达到90%的正确率,新手仅能达到40%。 假棋局:他们复盘的正确率就没有什么差异了。 象棋大师是运用了他丰富的棋局知识进行组块,获得神奇的效果。在某一个给定的时间内,象棋大师利用记忆组块获得和记住了更多的信息。而当他们与新手面临的都是假的棋局时,棋子之间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同样没办法调用先前知识,组块的优势荡然无存。 专家的记忆优势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关于布局的知识多,但他们面对随机放置的棋局或是别的领域,他们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意味着,工作记忆中的组块与人的知识经验相关。 –数字知识越多的人,记数字越容易; –数理化公式记得越多的人,记数理化公式越容易; –古文记得越多的人,记忆古文的能力越强; –英语单词记得越多的人,记忆单词的能力就越强。 –物理专家有更多灵活的物理知识, –化学专家对化学知识耳熟能详。 –正像人们开发“深蓝”一样,人们利用专家的头脑,创造了许多某个领域的“专家”电脑,例如专家看病系统,给缺少医生的地区带来了实惠。 因此,一个人是否是“专家”,不是看他的基本能力或素质如何,而是根据他是否具备该行业或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或特殊能力;至于自己领域外的活动,专家与常人的表现从本质上来说无异。总之,只有获得了该领域大量的专业知识,并能在处理问题时随时调用,才能过目不忘 ?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 ?戒骄戒躁。 “十年磨一剑”,如果你能在学习之初,有明确的目标,并专心努力,排除杂念,你也就具备了做专家的潜质。 ?绘制地图。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2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可证实 (分数:2.00) A.两种记忆说 B.加工水平说√ C.多贮存模型 D.工作记忆理论 解析:解析:所谓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因此,这一效应可证实加工水平说。因此本题选B。 3.詹金斯和达伦巴赫(Jenkins&Dallenbach,1924)进行了“睡眠记忆”的实验,结果发现学习后立即睡觉比继续进行日常活动,对学习项目的保持量要高。该研究支持遗忘的 (分数:2.00) A.衰退说 B.动机说 C.干扰说√ D.提取失败说 解析:解析: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解除这种压抑,记忆就能恢复。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新的或旧的信息阻碍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而不是痕迹衰退的结果。提取失败说认为信息一旦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就永远不会消失。遗忘只不过是提取的失败。题中实验支持干扰说。因此本题选C。 4.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研究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说明中央执行系统具有 (分数:2.00) A.协调功能√ B.转换策略的功能 C.选择性注意功能 D.操纵注意资源功能 解析:解析: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研究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主要用来考察中央执行系统的协调功能,探索中央执行系统如何协调其他两个子系统的操作。因此本题选A。 5.巴德利(Baddeley,1966)考察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的转换策略的功能采用的范式是 (分数:2.00) A.双任务范式 B.点探测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 D.随机生成任务范式√ 解析:解析:巴德利(Baddeley,1966)所设计的实验方法被称做随机生成任务。此任务要求被试想象在他们面前放着一顶帽子,帽子里面有全部26个英语字母,他们要想象随机地从中拿出一个字母,然后把这个字母念出来,这样重复进行,并要求被试保持每秒钟生成一个字母的速率。被试要生成一个尽可能随机的字母串,最后根据生成字母串的随机程度来评价被试的操作。因此本题选D。 6.“物体决定任务”通常用来研究 (分数:2.00) A.前瞻记忆 B.内隐记忆√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摘要:目的:验证STROOP效应。方法:对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大二学生进行STROOP效应实验。结果:STROOP效应得反应时间没有性别上的差异。在年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纯色-唱色的部分不同的任务顺序间有显著性差异。黑色色词-念字与字色矛盾-唱色,字色矛盾色词-念字与字色矛盾色词-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在0.05水平上呈正相关,字色矛盾色词-唱色与简单反应时在0.05水平上呈负相关。黑色色词-念字与字义无关词-唱色、自已干扰次-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字色矛盾色词-唱色与纯色-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纯色-唱色与字义无关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与字义干扰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与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在0.01水平上呈正相关。 关键词:STROOP效应字色干扰反应时间 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 一、研究方法 1、被视情况:选取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大二的学生66名学生进行 STROOP效应实验,其中男29人,女37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19.67±0.79。所有被试均能正常使用本次实验器材。具体被试性别与年龄情况见表1、2。 表1 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用户年龄66 18 22 19.67 .791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66 表2 用户性别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Stroop效应

Stroop效应 摘要该实验通过测定和比较被试对七类不同刺激字的反应时,检验念字和唱色(颜色命名)这 两个认知过程之间的差异,揭示在念字和唱色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表明了对字义的加工过 程要明显快于对颜色的加工过程;对字义的加工基本不受写字所用的颜色的干扰,但当字义是一 种颜色时,却能对唱色的认知过程形成干扰。 关键词Stroop效应念字唱色(颜色命名)自动加工 1.引言 念字和唱色(颜色命名)是两种不同的任务。念字要求被试念出代表颜色名称的字,唱色(颜色命名)则要求说出写刺激字所用的颜色名称(这是刺激字的一种物理属性)。 W.Brown在1915年首先发现,他的被试念出100个代表颜色名称的字,其反应时要短于叫出100张色纸的颜色名称的反应时。而这个实验在一年级小学生身上的结果与成人相反,念字慢于颜色命名。说明这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 J.R.Stroop在1935年的实验中,使用的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例如用绿颜色书写成的“红”字,要求被试不念这个“红”字,而说出它用的颜色,即“绿”。结果被试的反应时比说出色纸颜色的反应时要长些。这个事实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也是一种颜色)的干扰。这一现象被称为Stroop效应。但在同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干扰现象。 这两个实验以及其后一系列支持这种结果的实验,支持了认知加工的理论。所呈现的刺激字包含着两种信息,一种是字义所指的颜色,另一种是写字所用的颜色,而对这两种信息的加工是不同的。当这两种信息同时输入时,想只对其中一个信息加工而不对另一个加工是难以做到的。 由于成人对文字熟悉,长期的阅读经验使得对字义形成了自动加工,即,当刺激字呈现时,先形成对字义反应的准备。一旦任务要求不允许做这种反应,只能在对字义反应的准备状态中对颜色进行加工。因此二者容易发生竞争,从而导致字义对颜色命名的干扰。而因为对字义的自动加工使被试很快就做好了对字义反应的准备,并可立即执行。这时对颜色的加工还没有完成,所以不会对念字产生干扰。于是,在同样条件下,如果要求被试念出字义,反应时就比较短。儿童对文字不如成人熟悉,所以在他们身上,字义对颜色命名的干扰现象就不明显。 本实验通过测定和比较被试对七类不同刺激字的反应时,检验念字和唱色(颜色命名)这两个认知过程之间的差异,揭示在念字和唱色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根据自动加工的理论,预期字的颜色不会干扰念字过程,而颜色命名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还可以预期,字义与颜色相关程度越高,干扰越大。基于W.Brown和J.R.Stroop的实验结果,预测念出黑色词所用的反应时要短于为纯颜色刺激作颜色命名所需的反应时,当刺激字字义所指的颜色与写字用的颜色相矛盾时,念字的反应时短于唱色的反应时。 2.方法 2.1 被试 被试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03级本科生14人,其中男性5人,女性9人,年龄16~21岁,无色盲色弱,矫正视力正常,无口吃,右利手。 2.2 仪器和材料 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 刺激字有5种类型,统一用一号宋体字呈现,根据实验目的与2种任务搭配,共有七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