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淡水鱼类养殖整理

淡水鱼类养殖整理

淡水鱼类养殖整理
淡水鱼类养殖整理

粗放养殖:单位水体上投入较少人、物力,只放养不施肥,不投饵,鱼类依靠水体中天然饵料生长,管理水平很低,单位面积鱼产量较低。

集约养殖(精养):单位水体上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施肥投饵,经营管理周密严格,单位面积产量较高高度集约养殖(工厂化):指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和工

厂化养鱼等,对养殖的环境条件除网箱养鱼外都进行人工控制,以适应鱼类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实行高密度、强化投饵饲养,因而单位水体的鱼产量很高半集约养殖

(精养)介于精养和粗养之间,以天然饵料为主,适当搭人工饲料四种外部形态:一是纺锤形(梭形),头尾尖细,中段膨厚,横切面椭圆形,似梭子。大多数鱼类都

是这一种类型,如草鱼、青鱼]鲤鱼等,这种体形在水中游泳时阻力小,速度快。二是侧扁形,左右侧扁,背腹高。通常侧扁体形的鱼,背鳍和臀鳍较发达,以保持

身体的平衡,如团头鲂、鳊鱼等这类鱼行动较缓慢,生活在水的中下层。三是圆筒形,身体延长,横切面近似圆形。如鳗鲡、黄鳝等,这类鱼行动缓慢,营底栖或穴

居生活。四是扁平形,背腹轴很短,左右轴很长,头尾轴也较短,横切面呈扁平。这类鱼多见于海洋,营底栖生活,行动迟钝体长:鱼的吻端到尾鳍基底的长度。体

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度。洄游一些鱼类的主动的、定向的、往往是集群的具有“种”的特点的运动;洄游还是周期性的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

轮捕轮放: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经济效益

和单位面积鱼产量。简答

鱼类食性或上涨特点:鱼类食性:鱼类所摄食饲料的性质,包括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滤食性。

(一)阶段性1、开口阶段:在卵黄囊吸收完毕前,仔鱼即开口摄食,一般为原生动物、轮虫、贝类担轮幼虫等小型浮游动物。饵料大小决定于仔鱼的口径。仔稚鱼

在自然状态下的摄饵口角为口径的50-75%,并以此作为适口饵料大小(体宽)的范围。2、稚幼鱼阶段:仔鱼期食性向成鱼期食性的过渡阶段。鲢鳙鱼完全转为滤食性;

草鱼可以吞食幼嫩的水生植物碎片。幼鱼期的食性已基本与成鱼期相同。除了摄食、消化吸收系统的发育日趋完善以外,幼鱼期的栖息水层、环境也与成鱼期基本接

近。3、成鱼阶段:食性彻底分化阶段,如乌鳢体长在3.0cm以内时,以桡足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为食;体长3.0—8.Ocm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和小虾为主,其次为

小型鱼类;至成鱼阶段主要捕食鱼虾类。规律:食性变化与摄食器官和消化、吸收系统的发育同步;食性变化也与个体的运动方式和能力、视觉等的发展完善有关;

摄食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捕食方式)相一致;食物种类与其栖息水层等生境(habitat)相一致;食性变化是一个量变积累质变的过程。

养殖鱼类选择:生产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四大家鱼);群体产量高(罗非鱼);能耐密养(鲤鱼);食物链短(鲢鱼、鳙鱼);环境适应力强(耐低氧,宽盐度,宽

温度,抗病害);食品价值高(肉蛋白含量高,味道好,可食部分多);苗种与饲料易解决;鳗鱼(苗种难解决),鳜鱼(开口料难解决)。

水温变化特点、常规控制:鱼池水温变化的特点:鱼池水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季节和昼夜的差异;鱼池水温和气温变化不尽相同,鱼池水温变化的幅度

比气温小得多。一日间,下午2—3时水温最高,比气温、地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要晚一些。早上日出前水温最低;水温年变化幅度也比气温小。不过池塘水体小,

常常和气温相差不大,而水体大的湖泊、水库的水温,比气温的变化幅度小得多;

上下变化:表层(80-100公分)气温影响大(昼夜);底层地温影响大(季节)。池水温度的控制:对于水体较小的池塘,水温的调节和控制只能局部办到。主要的从

如下几方面着手。一、调节水深;二、遮阳植物;三、换水

溶解氧来源、消耗、常规控制:池水中的溶氧,是鱼池生态最重要的水质指标,是鱼类呼吸所必需,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同时溶氧的变化,对池中其他水生生

物的生长繁殖、有机质的分解影响很大,还影响到鱼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及能量传递。

池水中氧气的来源:1、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80以上。2、空气溶解。 20以下 %。3、换水。 10以下 %

池中氧消耗:1、有机物分解。40左右%。2、水中其他生物的呼吸作用。 40左右%。3、鱼类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20左右%

鱼池溶氧的控制:首先在修鱼池时不能过小,鱼池受风面扩大;二是池中和池旁不应有阻挡通风和遮蔽阳光的高等水生植物和高大的树木等,使鱼池有交好的通风和

光照条件;三是鱼池也不能过深,防止下层缺氧,对于老鱼池应有计划地清除淤泥;四是施肥投喂要合理。不使池水被古的有机质晤谈,以致在天热时造成缺氧和泛

塘;五是当池水含氧过低时,及时加注新鲜水,或是开动增氧机等改善溶氧条件

鱼池生物:养殖的鱼虾等之外、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附生藻类、浮游生物、微生物

鱼池中高等水生植物,有芦苇等挺水植物,荇菜等浮叶植物,浮萍等漂浮植物,苴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等等。它们吸收水中大量的营养物质,遮蔽阳光防碍

通风,影响天然饵料的繁殖,影响水温和溶氧状况。因此养鱼池中不允许此类植物繁殖,应予清除。但在潮泊、水库等大水体中,这类水草是草食性鱼类的饵料,又

是定居型的鱼类的繁殖产卵场所。

池中的底栖动物,主要有昆虫及其幼虫如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还有环节动物的水蚯蚓,软体动物的螺、蚌等。鱼类的自然食物

在鱼池中主要附生于底泥表面主要种类为蓝藻、硅藻和绿藻。大型的丝状绿藻也附生在池底。清除或抑制:放养腐质食性; PH值偏碱;杀灭

水中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等,而以细菌最重要。微生物对饲养鱼类也有有害的一面。有些种类在缺氧条件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还原性的有

害物质,使水质变坏;有些种类则会引起鱼病,造成鱼类死亡。提高溶氧量、中和酸性,防止池水被有机物过度污染等是促使有益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细菌发生的有

效措施。

浮游生物是养殖鱼类的幼鱼和鲢,鳙等成鱼的主Array要食料,在天然食料中它们与池塘鱼产量的关系最为

密切.鱼池浮游生物的种类多,有金藻、黄藻、硅藻、

甲藻、裸藻、绿藻、蓝藻等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轮

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

催产剂:催产激素种类:1、脑垂体(PG); 2、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HCG);3、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A);4、高效催产合剂 5、A、B型混合催产剂

催产剂注射方法:注射催产剂时,一人拿稳鱼夹,使

鱼侧卧并露出注射部位,另一人进行注射。注射针头

一般以7号为宜,注射器可用5m1或l0ml钢筒。1、

体腔注射:即在胸鳍基部注射,注射时把亲鱼上半部

托出水面,在胸鳍基部无鳞的凹入部,将针头朝向前

方与体轴成45-60度角度刺人,刺入鱼体的深度为

1.5-

2.0cm,(针头插人不宜过深,防止刺伤鱼的心脏)

顺着鳞片向前刺人肌肉1-2cm深处进行注射。

鱼性腺常熟特征:一看二摸三挤:成熟度好的雌鱼腹部膨大,轮廊明显,生殖孔松驰,腹部松弛而富弹性;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散开,即为成熟度好的雄

鱼。四挖:采用挖卵观察,可更准确地判断亲鱼成熟的程度。将挖卵器轻轻插入亲鱼生殖孔,然后偏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几圈抽出,便可得到少量卵粒。若挖卵器在靠

近生殖孔就能得到卵粒,且卵粒大小整齐、饱满、光泽好、易分散,大多数卵核已极化或偏位,则表明雌亲鱼性腺发育进入最佳催产期。若亲鱼后腹部小而硬,卵巢

轮廓不明显,生殖孔不红润,卵粒不易挖出,且大小不整齐,不易分散,则表明性腺成熟度不够。反之,若亲鱼腹部过于松软,无弹性,卵粒扁塌或呈糊状,则表明

亲鱼性腺已退化。这里需说明的是青鱼雌鱼往往腹部膨大不明显,只要略感膨大,有柔软感即可。还要注意检查草亲鱼时,需停食2~3天,以免过食后形成假象。

影响孵化因素:1、温度:25左右较好;2、盐度:15时完全不孵化,35时较高;3、溶氧与流水:8mg/L最好;4、光线:鱼类胚胎发育对光的反应具有遗传因素。

因此,光线对不同生态类群的鱼类胚胎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鲟鱼卵在有光线条件比在黑暗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平均要快18~26小时。而且在有光线下发育孵化出

的仔鱼个体长,重量大。比目鱼卵的发育需要有光的条件,在阴暗处卵的发育比有光线时满一天到两天。但是,直射的光线对于产卵于石砾中的鲑鳟鱼的胚胎发育是

不利的,引起胚胎畸形率的增加。一般地说,浮性卵发育所需的光照强度比沉性卵、尤其是比埋在砂下的卵要强一些。因此,我国几种家鱼卵在自然光照下胚胎发育

十分良好,若将卵置于黑暗环境中,胚胎正常发育受到干扰,只有15%左右孵化出,且畸形率高,出膜的仔鱼不久即相比相继死亡; 5、混浊度:在海水含泥沙量大

于100×10-6时,真鲷受精卵的孵化率显著下降;6、敌害生物:鱼卵对抵抗敌害生物能力极低,海水有桡足类、原生动物、细菌等都能侵袭受精卵的孵化,其中尤其

细菌在水温18~24℃时,更适合其繁殖,对孵化影响较大,要采取措施预防。因此,孵化时的海水要经过沙过滤,用具及孵化池要用药物严格消毒。

鱼苗培育方法: 1、有机肥料+豆浆:1~5天:豆浆,1天3次。先将黄豆(1Kg/666.7m2,每次)用水泡透,然后边磨边加水,使1千克黄豆磨成约20升豆浆,豆

浆磨成后要立即投喂(现磨现喂),泼洒要均匀。此时投喂豆浆,一部分是供鱼苗摄食,一部分是培养浮游动物(轮虫等)。6~10天:豆浆(5~6Kg黄豆/666.7m2)+

有机肥(100~150Kg/666.7m2)。豆浆每天分上、下午2次泼喂;池水较瘦时,要在晴天上午追施有机肥1次,培育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11~15天:每

天投喂豆饼糊、酒糟(1.5~2Kg/666.7m2)等精料或是配合饲料,防止饥饿导致的“跑马病”。若养殖鲢、鳙鱼,还应追施有机肥1次(100~150Kg/666.7m2),可以

适当开动增氧机。16~20天:每天投喂干豆饼 2.5~3Kg/666.7m2,泡软磨细呈糊状投喂。此时鱼苗已长至3cm左右,达到夏花规格,为准备出苗或分池,要拉网锻

炼。

2、施肥培育法(主要针对鲢、鳙鱼苗):基肥:畜粪200~300 Kg/666.7m2或人粪50~100 Kg/666.7m2或大草250~400 Kg/666.7m2。

追肥:鱼苗下塘后3~4天后开始,每天施追肥20~40 Kg/666.7m2;若发现生长缓慢,也可在后期增投部分精饲料。3、草浆培育法:用高速打浆机将旱莲子草、风眼莲、水浮莲等打成草浆,既可以喂鱼,又能培育浮游生物。每日上、下午各全池泼洒一次,日投量50~75 Kg/666.7m2,培育1万尾夏花鱼种需青草125~200千克。用旱莲子草打浆时需加2%~5%的食盐,放置一昼夜方可投喂。还需搭配些精料。

拉网锻炼:1、锻炼目的:增强鱼苗抗应激(密度、操作、低氧)能力;促进粘液和粪便的排泄,有利于保持水质清新,提高运输成活率;去除敌害生物、统计数量,为出苗、分池稀养做准备。2、工具:网、

谷池、鱼筛、白瓷盘、气石、气泵。3、锻

炼方法:晴天上午拉网,动作轻、防贴网,

初次收网不宜过紧;隔天拉网。(1)吊箱(网)

(2)过筛、鱼苗计数(3)出苗、运输

夏花质量鉴定:

高产鱼池条件:①面积适中,一般养鱼水面

以10亩左右为佳。②水较深,一般在2.5m

左右。③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

④池形整齐,堤埂较高较宽,大水不淹,天

旱不漏,旱涝保收。此外池底最好呈“龟背型”或“倾斜型”,池塘饲养管理方便,并有一定的青饲料种植面积。如鱼池达不到上述要求,就应加以改造。改造池塘时应按上述标准要求,采取:小池改大池;浅池改深池;死水改活水;低埂改高埂;狭埂改宽埂。

混养优点:混养是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栖息习性、食性、生活习性等),充分运用它们相互有利的一面,尽可能地限制和缩小它们有矛盾的一面,让不同种类和同种异龄鱼类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生长,从而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第一,合理和充分利用饵料。在投草类后,草鱼将草类切割,其粪便转化成腐屑食物链,可供草食性、滤食性杂食性鱼类多次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草类的利用率。在投喂人工精饲料时,主要为个体大的鱼类(青鱼、草鱼等)所吞食,但也有一部分细小颗粒散落而被鲤鱼、鲫鱼、鲂鱼和各种小规格鱼种所吞食,使全部精饲料得到有效的利用,不至于浪费。第二,合理利用水体。主要养殖鱼类的栖息水层是不同的。鲢鱼、鳙鱼栖息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喜欢在水体中下层活动,青鱼、鲤鱼、鲫鱼、鲮鱼、罗非鱼等则栖息在水体底层。将这些鱼类混养在一起,可充分利用池塘的各个水层。同单养一种鱼类相比,增加了池塘单位面积放养量,提高了鱼产量。第三,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混养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配养鱼本身提供一部分鱼产量,并且还在于发挥各种鱼类之间的某些互利作用,因而能使各种鱼的产量均有所增产。它们之间的互利关系详见下一节。第四,获得食用鱼和鱼种双丰收。在成鱼池混养各种规格的鱼种,既能取得成鱼高产,又能解决翌年放养大规格鱼种的需要。第五,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混养,不仅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同一池塘中生产出各种食用鱼。特别是可以全年向市场提供活鱼,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要求,这对繁荣市场、稳定价格、提高经济效益有重大作用。

投饵技术四定:定质:草类饵料要求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贝类饵料要求纯净、鲜活、适口、无杂质。精饲料要求粗蛋白质高。颗粒饲料要求营养全面、适口,在水中不易散失。不投腐败变质饵料。定量:每日投饵量不能忽多忽少,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以避免鱼类时饥时饱,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并易引起鱼病发生。定时:必须让鱼类在池水溶氧高的条件下吃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通常草类和贝类饵料宜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精饲料和配合饲料,应根据水温和季节,适当增加投喂次数(指1日投饵量分成多次投喂),以提高饵料利用率。定位:鱼类对特定的剌激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因此固定投饵地点,有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有利于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并便于清除剩饵,保证池鱼吃食卫生。特别是投精饲料和配合饲料,要在池边搭设跳板。投饵时应事先给予特定的剌激(如音响等),使鱼集中在跳板附近,然后再投饵。这就防止了饵料散失,提高了饵料利用率。草类投放量大,一般不设食场,否则该处水质易恶化。

鱼浮头:精养鱼池由于池水有机物多,故耗氧量大,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lmg/L左右),鱼类就会因水中缺氧便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这种现象称为浮头。浮头是鱼类对水中缺氧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吞入口内的空气在鱼鳃内分散成很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中的溶氧便溶于鳃腔内的水中,使其溶氧相对增加,有助于鱼类的呼吸。因此浮头是鱼类缺氧的标志。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中溶氧进一步下降,靠浮头也不能提供最低氧气的需要,鱼类就窒息死亡。原因:(1)因上下水层水温差产生急剧对流而引起的浮头炎夏晴天,精养鱼池水质浓,白天上下层溶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产生大量氧盈,下层水产生很多氧债,由于水的热阻力,上下水层不易对流。(2)因光合作用弱而引起的浮头。夏季如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少,而池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质分解都不断地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浮头。(3)因水质过浓或水质败坏而引起的浮头夏季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加以大量投饵,水质肥,耗氧大。由于水的透明度小,增氧水层浅,耗氧水层高,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就容易引起鱼类浮头。(4)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浮头春季轮虫或水蚤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轮虫为乳白色,水蚤为桔红色)它们大量滤食浮游植物,当水中浮游植物滤食完后,池水清淅见底(渔民称“倒水”),池水溶氧的补给只能依靠空气溶解,而浮游动物的耗氧大大增加,溶氧远远不能满足水生动物耗氧的需要,引起鱼类浮头。

增氧机作用和使用:增氧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改善水质、防止浮头、提高产量的专用养殖机械。目前我国已生产喷水式、水车式、管叶式、涌喷式、射流式、和叶轮式等类型的增氧机。从改善水质防止浮头的效果看,以叶轮式增氧机最为合适。作用:(1)增氧作用:能向水中增氧(2)搅水作用:叶轮式增氧机的搅水性能良好,液面更新快,可使池水的水温和溶氧在短期内均匀分布。(3)曝气作用:通过水跃和液面更新,将水中的溶解气体逸出水面。其逸出的速度与该气体在水中的浓度成正比。使用:(1)必须针对不同天气引起缺氧的主要原因,根据增氧机的作用原理,有的放矢地使用增氧机(2)必须结合当时养鱼具体情况,运用预测浮头的技术,合理使用增氧机。根据上述要求,最适开机时间可采取: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为原则。运转时间可采取:半夜开机时长,中午开机时间短;天气炎热、面积大或负荷水面大,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面积小或负荷水面小开机时间短等措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问答

发展史和展望:水产业发展史:我国是世界上淡水鱼发展最早的国家,大约在3100多年前的殷朝就已开始了池塘养鱼,并有文献记载。而到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即战国末期,就又范蠡总结了群众的养鱼经验,写了著名的《养鱼经》,这是我国最古老的养鱼文献,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唐朝以前的我国养鱼业主要是养鲤。到了唐朝,当时的统治者姓“李”,与“鲤”同音,因此法律规定禁止养鲤和捕食鲤鱼。这迫使养鱼者不得不开发新的养殖对象,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选择,我国劳动人民终于发现了适合于养殖的新的优良鱼种,就是至今仍称之为草、青、鲢、鳙四大家鱼。到了宋代,从江中捕捞草、青、鲢、鳙鱼苗,运输到各地进行饲养,已很发达。五十年代,鲢、鳙、草、青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依赖江河鱼苗的局面。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梭鱼、鲥鱼、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先后实验成功,有的已在生产上应用。自然条件和前景:我国淡水总面积有3亿亩,占世界淡水水面(37.5亿亩)的8%,其中湖泊1.1亿多亩,河流1亿多亩,水库近4000万亩,池塘2000多万亩,分别占总水面的37%、33%、13%、7%。总水面中可用以养鱼的水面约8500万亩。此外全国还有3.7亿多亩稻田,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可以套作养鱼。目前我国淡水养鱼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生产潜力仍很大,近几年已经养殖的面积占可养面积不到70%,而且已经养的,单位面积鱼产量较低,全国平均亩产100左右公斤,而养鱼发达的地区上万亩的池塘亩产量在600公斤以上,生产很不平衡。

底淤形成、作用、控制:形成:饵料残余、有机质沉淀、生物死亡、动物排泄物等。淤泥对水质和鱼类的影响:肥料、坏水、耗氧、缺氧时分解有害气体等。改善措施: 1、排干池水。 2、池池排水后,让池底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或冰冻。3、必要时施放石灰。粘土鱼池:干池冻晒,底10公分翻加生石灰;沙土鱼池:底加10公分左右粘土或壤土。池塘经一年的养鱼后,底部沉积了大量淤泥(一般每年沉积10cm左右)。故应在干池捕鱼后,将池底周围的淤泥挖起放在堤埂和堤埂的斜坡上,待稍干时应贴在堤埂斜坡上,拍打紧实,然后立即移栽黑麦草或青菜等,作为鱼类的青饲料。

八字精养:精养鱼池是一个高产、高效的生态系统。1958年,我国池塘养鱼工作者将复杂的养鱼生态系统进行简化和抽提,形成:“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八个要素(概念),形成了“概念模型”,简称“八字精养法”。这八个要素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养鱼生产各个环节的特殊性。又通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把这些要素构成层次结构。再通过若干层次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网络结构。通过这些网络,把各个要素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水”是鱼的生活条件。“种”是养鱼的物质条件。“饵”:有了良好的水环境,配备种质好、数量足、规格理想的鱼种,还必须有丰富价廉、营养高的饵料,才能养好鱼。由此可见,“水”、“种”、“饵”是养鱼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池塘养鱼的物质基础。一切养鱼技术措施,都是根据“水、种、饵”的具体条件来确定的。三者密切联系,构成“八字精养法”的第一层次。“混”:混养是我国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观察了鱼与鱼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地运用了它们互相有利的一面,尽可能限制或缩小其矛盾的不利一面,而逐步积累起来的宝贵养鱼经验。它充分发挥了“水、种、饵”的生产潜力。“密”是根据混养的生物学基础——正确运用了各种鱼之间的关系,根据“水、种、饵”的具体条件,合理密养,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饵料,发挥各种鱼类群体的生产潜力,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轮”是在“混”和“密”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延长和扩大了池塘的利用时间和空间,不仅使混养种类、规格进一步增加,而使池塘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合适的密度。不仅进一步发挥了水体的生产潜力,而且做到活鱼均衡上市,保证了市场常年供应,提高了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混”、“密”、“轮”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三者密切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八字精养法”的第二层次。虽然有了“水、种、饵”的物质基础,也运用了“混”、“密”、“轮”等先进技术措施,但掌握和运用这些物质和技术措施的主要因素是人,一切养鱼措施都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防”和“管”,综合运用这些条件和技术,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由此可见,“防”和“管”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防”和“管”与前述的六个要素都有密切联系,构成“八字精养法”的第三层次。随着生产的发展,“八字精养法”有待不断充实提高,赋予现代化的内容。当前急需运用现代化的测试手段,开展受控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将“八字精养法”中大量定性的、描述性的资料加以提炼,变成定量的规律。以可度量的判据来表明各要素之间和各要素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数学模型。进而将大量的定量规律,运用计算机进行分析,通过各种参数的编程,根据池塘生态条件的变化,进行自动化程序控制和管理,使池塘的生态条件更符合鱼类生长的需要,并稳定在最佳状态。这就是计算机模型。为此,必须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深入探讨“八字精养法”之间的定量规律,并在生产上加以综合运用、验证和充实,以便进一步提高池塘养鱼的理论水平,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养鱼技术体系。

鱼类增养殖学(3)

《鱼类增养殖学》习题集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何谓综合养鱼?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二)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与控制 1.试述各养殖水域中水环境的特点? 2.试述水的运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试述水色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4.试述池塘溶氧的特点? 5.何谓热阻力、密度流、氧盈、氧债?它们对池塘溶氧有何影响? 6.试述溶氧对鱼类生存与生长的影响? 7.CO2、pH、O2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8.NH3与NH4+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受哪些因子制约? 9.试述精养与粗养水体中三态氮的变化与比例? 10.试述池塘、湖泊、水库生物的特点? 11.水域富营养化有哪些指标? 12.试述淤泥的特点以及对水质与鱼类的影响? 13试述“藻型湖泊”与“草型湖泊”的特点? 14.试述养殖水体有哪几种脱氮方法? (五)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2.试述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3.试述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第一篇各论(技术篇) (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1.试述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2.试述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 3.何谓生长成熟和生理成熟?何谓排卵、产卵?何谓效应时间? 4.列出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计算方法? 5.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 (二)鱼苗鱼种培育 1.何谓夏花、秋花、冬花、春花、过池鱼种? 2.试述家鱼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点? 3.何谓整塘、清塘? 4.试述各类清塘药物,及其优缺点? 5.试述鱼苗清水下塘、肥水下塘和轮虫高峰期限下塘的优劣?(三)池塘养鱼 1.何谓养殖周期?如何缩短养殖周期? 2.试述理想池塘的池塘条件? 3.试述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之间的关系? 4.何谓混养、套养? 5.何谓轮捕轮放?轮捕轮放有哪些优点? 6.何谓“四定”投饵原则? 7.试述鱼类浮头原因?如何预测、防止和解救浮头? 8.增氧机有哪些作用原理?如何合理使用增氧机? (四)天然水域鱼类养殖 1.天然水域有哪些养殖方式?试述各养殖方式的优缺点?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801)

水产养殖(090801)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与培养目标 水产养殖是水产学主要的二级学科之一,重点研究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规律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是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 水产养殖以近代生物学为基础,它的发展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类食物结构,满足了人口日益增长对水产品的需求,同时还促进了食品、医药、化工、印染等多行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系。该学科的发展融合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苗种繁育到成体养殖的人工控制程度日益提高,生产向着健康、无公害的绿色养殖方向发展。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产教学、科研、生产技术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水产事业建设服务。 2.掌握水产养殖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动态,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掌握至少1门外国语,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和撰写专业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水产养殖是以数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水产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内在联系等的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学科。本专业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 1.渔业水环境保护 近年来在河南省大面积的养殖池塘或水库中,由于精养投饵、施肥与养殖水体管理缺乏科学性而导致了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经常引发池塘死鱼,给水产养殖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成为我省池塘养鱼生产发展的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 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 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6.增养殖水域和水域环境 增养殖水域:指所有适宜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 水域环境: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 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 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 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10.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 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11.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水生生物资源:是指以水域、滩涂为主要栖息、生长、繁衍场所的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它们的生物量(渔业产品)资源。

鲈鱼淡水养殖技术

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宝坻区周良庄镇 1鲈鱼淡水养殖技术 鲈鱼隶属鲈形目、常鲈鱼亚科,广盐性鱼类。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丰富。鲈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深受人们欢迎。其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建造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千瓦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二、苗种培育 放养品种以天然鲈苗最佳。从海区捕捞的鲈苗 (体长1.5~ 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要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下池第2 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 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 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暂养期间每周用0.3ppm 强氯精或15ppm 福尔马林泼洒消毒一次,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 克、 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一次,连服3天。经过20多天饲养,鱼长至4~6厘米可进入大池分疏饲养。 三、饲养管理 将鲈苗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 放养密度一般为2500~3500尾/亩。水深1.5米以上, 要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每天投饲两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 、C ,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每月还要将土霉毒、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 次,每次连服3 天。同时定期用 0.4ppm 强氯精或20ppm 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药物防治要慎用敌百虫、硝酸亚汞等药物。每天做好巡塘管理, 在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保持池水清新。 四、疾病防治 鲈鱼抗病力较强, 自然条件下不易患病。 但人工高密度养殖因其生存环境及空间发生很大变化,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疾病。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药物消毒,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淡水鱼养殖技术

?淡水鱼养殖技术 ? 1.淡水养鱼技术要点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0.75公斤,如放养0.5--0.75公斤的可长到1.0--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5公斤,团头鲂 150--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高产放养模式: 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几种常见的鱼类致病菌及其培养鉴定方法

爱德华氏菌属 1、迟缓爱德华氏菌 特征:迟缓爱德华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短杆菌,大小多在(0、5 ~1)μm×(1-3)μm,无荚膜,亦不形成芽孢,为周毛菌,能运动。生长温度范围为15-42℃,最适为37℃,适宜pH值范围为5、5-9、0。但以pH 7、2较好,耐食盐浓度为0-4%, 培养: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24,能形成圆形隆起灰白色湿润并带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的菌落直径约为0、5-1mm, 在含5%-10%血液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常用绵羊或家兔脱纤血液上的菌落与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的基本一致,但稍大些。在麦康凯琼脂、SS琼脂、胆盐硫化氢乳糖琼脂(DHL)、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XLD)琼脂等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可形成较小菌落因其产生硫化氢能使菌落中央为黑色。在普通营养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危害:德华氏菌感染症,鳖发生白板病,鳗鲡红头病,鳝鱼的红病与渠道鲇鱼的气肿性腐烂病等 感染:感染可发生于全年缺乏明显的季节性,在水温20℃以上时均可发生,但一般认为水温在15℃时,就能发生高峰期多出现在水温25-30℃时,一般于春季与夏季易发流行。人工养殖的淡水鱼与海水鱼中均发现有该菌感染的发生如鲫、金鱼、虹鳟、大鳞大马哈鱼、黑鲈、真鲷、丽鲷、黑鲷、鲻鱼、川鲽、牙鲆等均可被感染发病,实验性可感染鲤鱼与青蛙。 分离培养:对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培养,常见的临床标本材料就是表皮肌肉坏死组织及内脏器官组织等。通常将被检材料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血液琼脂及某种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如SS琼脂、DHL琼脂、XLD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平板,置28℃或37℃恒温培养18-24h。 形态特征检查:包括对标本材料中及纯培养物的爱德华氏菌形态检查,常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按该菌相应形态特征予以判定。 2、鲇鱼爱德华氏菌 特征:鲇鱼爱德华氏菌属于爱德华氏菌属,在该属细菌中最难培养。菌体大小约1um×(2-3) um,为小直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兼性厌氧,25℃时有动力,在37℃时无动力。菌落大小为0、5mm 左右,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由鲇鱼爱德华氏菌所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就是鲇鱼肠道败血症。该病有季节性,常发生于春季与秋季,鳙等可被感染发病,病鱼在咽部及口腔附近出现皮肤出血或淤血、鳃色变淡、突眼症状,解剖可见肾脏与脾脏肿胀,肝脏出血且有坏死灶,腹膜内有血性腹水。 培养:鲇鱼爱德华氏菌除为该属细菌中难养的。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较缓慢常需培养约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数学建模论文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摘要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水产养殖行业,而其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但是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本文主要采用了MATLAB程序中的相关系数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单侧检验等方法对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相关模型。 针对问题一,首先将题目中要进行分析的量给找出来,同时将他们运用MATLAB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针对问题二,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对数据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最后利用确定的权重,建立池塘水体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池塘水体质量进行分级。 针对问题三,建立单侧检验相关性模型。首先,运用SPSS软件分析理化因子与水华发生的相关性;然后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针对问题四,利用MATLAB建立鱼类生长周期体重模型,运用二次函数建立关于体重与生长周期的拟合方程。建立浮游植物密度与时间的关系模型并得到图像。 针对问题五,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结合附件资料分析,可以得到有利于池水养殖池塘水体的自净化的方法,并据此提供建立生态养殖模式的方案。 关键词:单侧检验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综合评价 一、问题重述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近年来,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水华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大量排泄废水造成淡水资源污染,还会破坏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养殖对象的不同程度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淡水养殖池塘相关主要理化因子,主要浮游生物数据及鱼虾生成等数据分析水华发生的原因,控制并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减小环境污染等。通过对水华发生的了解,加强大家环保意识。 根据附件1-8完成如下问题: 1)通过附件1中数据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通过附件2中数据对四个池塘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及分类,分析虾池与鱼池对水体的影响。 3)建立主要理化因子和常见浮游生物致害密度发生关系的模型,给出水华发生时主要理化因子的范围,预测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 (1号池发生轻微水华)。

淡水鱼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问答

淡水鱼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问答 这是一个初级的有关淡水鱼类养殖的知识问答,适用于刚刚进入公司的非专业员工的初步培训。我们在这里讲的淡水鱼,主要是指我国养殖面积最大,养殖历史最长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以及鲤鱼、鲫鱼、鳊鱼、团头鲂等。其他的特种或名贵的养殖对象不包括在内。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编者的非专业和有限的知识,再加上时间仓促,不足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同仁们不吝赐教。本人不揣唐突出己纰漏,实为同仁们学习之业中能起抛砖引玉之想,谢谢大家的包涵! 四大家鱼养殖模式为什么是最经典的养殖模式?众所周知,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封建的种养殖经济引领世界,在长期的养殖历史过程中,逐渐地在不断的筛选择优淘汰中,固定下一个经济高效的立体混养模式。具体地说,在一个养殖水体中,按各种鱼类的自然生长习性,本着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又充分地获猎利用水体,提高效益的意图。把鲢鱼放在养殖的表层,顺其以天然藻类和浮游物为饵料的习性;而鳙鱼在鲢鱼之下,也是滤食水中的浮游藻类和有机物;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层,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而青鱼、鲤鱼、鲫鱼生活在水的底层,以螺蛳、沉底的有机碎屑、残饵、鲢鳙草鱼的粪便为饵料。这样,各鱼种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好一个水体的稳定,成就了一个高效利用水体的共生共长的混合立体养殖模式。 养鱼要成功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首先,养鱼当然要有鱼种,很多的养殖户在这一点的选择上比较随意,他们没有任何比较和

要求,从就近的但非常简易的鱼苗孵化场购进种苗,结果一些近亲繁殖的不带任何疾病抗体的种苗下塘,注定夭折和损失的结局就在所难免。第二,饲料,饲料的好坏对水产鱼类的养殖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在鱼生长的不同阶段,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不一样,而且饲料的原材料是否干净卫生?防腐剂和抗生素的含量是否超标?都对鱼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第三,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养殖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贯穿于养殖的始末,水质管理(包括底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功,即使是种苗,饲料等两个条件优越,水质的管理跟不上的话,也能因水体的诸多理化指标的恶化而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死亡,从而从根本上造成养殖的失败。第四,病虫害防治,俗话说,养鱼不死,富得流油,让在随着环境的恶化,暴发性鱼病地不确定性暴发,时刻地威胁着养殖的成败,一旦鱼病暴发,就是神仙来也回天乏力。因此,水产养殖历来就是防病重于治病,我们病虫害防治的根本,也就是心防为主,二防病的开始,也就是从日常的精细管理出发,重点在于对水质、底质的调控管理,能以好的饲料和过硬的鱼种,以保证养殖的成功丰收。 施肥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施肥?高产、高效促进渔业生产是池塘施肥的根本目的,因鱼池施肥时培养鱼类大然饵料的重要途径,它通过补充水中的营养盐类及有机物质,增加腐屑食物群,以作为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以及草食性鱼类的饵料,池塘肥料的种类可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微生态制剂)三种,有机肥营养成分全面,肥效持久,一般作为基肥施用;无机肥肥效短,但作用迅速,一般作

裸藻水华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方法 日期:2014-06-30 11:27 作者:来源:农博网点击:54 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它们的危害和防治已为大家熟知,而对裸藻水华认识较少,其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报道也较少。但在近几年,随着水源的日趋紧张和养殖密度不断提高,无论是精养鱼塘还是精养虾塘,裸藻水华均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裸藻大量繁殖的池塘,在当前养殖模式与养殖环境评估中,可以判断水体属于比较清瘦的,因为它抑制了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使得水体清瘦。本文结合临塘实践,试对裸藻水华的发生特点、危害调控和倒藻后的处置谈点浅见。 一、特点 1、裸藻水华多发生在静水、有机质丰富的小水体比如水源不充足的精养池塘、稻田等,而水库、河沟、江河很少见。套养不合理的精养鱼池和虾池容易发生。 2、裸藻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C-35℃;生长时间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也就是说,裸藻水华在鱼虾主要生长期均可发生。即使是冬棚养殖,如具备裸藻生长的温度、光照、pH等条件,仍可发生。 3.裸藻水华水色多样常见有三种: 一、是绿色、蓝绿色,以绿色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体为绿色而使水华呈绿色,大量繁殖后即呈蓝绿色。 二、是红褐色,俗称“铁锈色”、“铁锈水”,属于一种清瘦的水质,水表层具铁锈色油膜,有黏性,以变形裸藻和血红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为红色或橘黄色,加之趋光性强,常呈红色或褐红色,并聚集在水面表层,形成浮膜,多出现于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时节,形成后,水面覆盖率可达30%~100%,这种水华还常有“晴红阴绿”、“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的变化。 三、是酱油色,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和老化池塘,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和多种裸藻大量繁殖的结果,此时水色变化不大。凡以裸藻为主的水华,均可称为裸藻水华。实际上,会因各藻种比例、光照强弱、有机质和泥沙的多寡等,存在细微水色差异,情况比较复杂,需仔细鉴别。 4.裸藻水华容易倒藻裸藻细胞无细胞壁,只是由质膜下的原生质体外层特化成表质,多数表质软的种类,其形态还能发生变化,故具变形特性;裸藻绝大多数生长于中性或偏酸或偏碱的水体中,pH在6.5~8.5之间。这与蓝藻有区别,蓝藻大量繁殖时,pH多在8.5以上;裸藻对温度适应范围虽然很大,但对温度突变很敏感。基于上述特点,当遇到恶劣天气或环境变化较大时,裸藻比蓝藻、绿藻等更容易突然集体死亡而发生倒藻现象。 5.裸藻水华不易杀灭据试验:0.7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不明显,但7 6.8小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1.4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也不明显,48d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2.8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抑制作用迅速而明显,杀灭作用也显著;5.6mg/L以上硫酸铜能迅速杀灭裸藻。这说明在鱼虾安全浓度内,很难杀灭裸

淡水黑鲷养殖技术(DOC)

淡水黑鲷养殖技术 嗨,大家好,我叫淡水黑鲷,来自澳大利亚北部沿海,是个地地道道的海外友人。我营养丰富,肉质坚实,鲜嫩清淡,既有淡水鱼肉质细嫩的特点,又具有海水鱼独特的鲜美味道;并且抗疫性还很强呢,来到咱们中国以后,一点也没有水土不服,全国各地我都能很好的生活,近几年啊,养殖我的人可多了。您想知道怎样才能养好我们吗?别着急,下面的节目里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 体貌特征及生活习性 要想养好我们,首先就要认识我们并且了解我们的生活习性: 我身体侧扁,体高、背厚,算是水产界的大块头;上下颌等齐,外侧有一排较大的圆锥状齿和成带状的锥状小齿,显示着我威猛的本性;我肤色是暗棕褐色或金黄色,有时候在较暗的体表上还会呈现不规则的金黄色斑块,胸鳍一般是灰色或金黄色,背鳍、臀鳍和尾鳍外缘色彩较淡,显得很高贵华丽; 我属于亚热带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窄。 (解说)

淡水黑鲷的生存温度为12℃-34℃,摄食温度为15℃-32℃。12℃以下时一般生存3-7天,10℃-11℃时一般能维持20-24小时,超过34℃时,鱼体会出现呆滞现象,身体失去平衡,很快出现死亡。 我适应环境能力很强,无论是流水、静水、清水、浑水都能生存: (解说) 淡水黑鲷适应各类水环境,在pH值4.0-9.0之间的水体里都可以生存,比较适宜的pH值为6-8.5。经驯化过渡,淡水黑鲷能适应4‰氯化钠,在2‰以下氯化钠水体中养殖,不影响其生长。 同时,耐低氧能力也很棒,溶氧每升2mg以上时都能正常生长活动,溶氧每升低于1mg时其耐受能力较弱,短时期即引起死亡,养殖情况下要特别注意,一但有浮头现象,应马上采取措施。 我的食谱很广,从不挑食;以前,在自然条件下,我喜欢在水质较好、水草丰富的江河、湖泊、水库、沟渠里取食青蛙、昆虫、蠕虫、小虾、藻类、植物根及部分水生植物碎屑;后来到了人工养殖环境里,我们主要吃池塘里的浮游动物为主,当然喽,人工配合饲料我也是来者不拒的。

我国淡水鱼种类及分布情况

我国淡水鱼种类及分布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的鱼类品种各具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以下是鱼类的分布情形: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其中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而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还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些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它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及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国淡水鱼主要养殖品种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水产品种有数十种。其中,普通养殖种类有传统的“四大家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还有近些年来新发展的(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如 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黄 鳝、鳜鱼、河蟹等。现分别将目前市场上畅销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作简要的介绍。 青鱼俗称青鲩、螺蛳青。青鱼原产于长江、珠江水系,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因实行轮捕轮放,全年均有生产,以秋冬季为旺季。青鱼体青灰色,背部尤深,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刺大而少,富含营养,是淡水鱼中的上品,经济价值很高草鱼俗称白鲩、草鲲。草鱼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广,南北均产,以11~12月份产量最多。草鱼是大型鱼,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面白色。草鱼肉质白嫩、韧性好、出肉率高

A题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A题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近年来,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水华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大量排泄废水造成淡水资源污染,还会破坏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养殖对象的不同程度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淡水养殖池塘相关主要理化因子,主要浮游生物数据及鱼虾生成等数据分析水华发生的原因,控制并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减小环境污染等。通过对水华发生的了解,加强大家环保意识。 根据附件1-8完成如下问题: 1)通过附件1中数据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通过附件2中数据对四个池塘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及分类,分析虾池与鱼池对水体的影响。 3)建立主要理化因子和常见浮游生物致害密度发生关系的模型,给出水华发生时主要理化因子的范围,预测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 (1号池发生轻微水华)。 4)结合附件及以上分析,建立鱼类生长与体重相关模型。在养殖鲢鱼、鳙鱼等的生长过程中可以摄食浮游生物,净化某些藻类,构造一个与1号池相同大小的净化池,通过水循环,并放养鲢鱼或鳙鱼,放养多少才能净化1号池中的藻类,净化效果如何。 5)结合附件及通过查阅资料构建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池水养殖池塘水体的自净化。通过以上养殖从而使淡水养殖减少向江河湖海养殖废水排放。 数据及资料见: 附件1 水体中常见理化因子 附件2 其它数据 附件3 吸光度及稀释倍数 附件4 浮游生物量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2、何谓综合养鱼?

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一种生产方式。 3、何谓用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 择的产物。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1、生长快 2、食物链短 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 4、苗种容易获得 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

淡水养殖xx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 理问题 1、水华问题的背景 目前,我国池塘养殖水产品占总淡水养殖的70%,所以,池塘养殖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品质及消费者安全。 对于长期进行传统养殖模式的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蓝藻、轮虫等引起的水华问题尤为突出,水华的大面积长时间存在对鱼类的生长极为不利,严重时还会引发含氧量大大降低,水质恶化,鱼类中毒等事故。并由此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因此,分析水华产生的原因,进而有效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出控制、预防水华的方法,保证池塘养殖业高效健康发展。 2、水华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水华的发生和池塘中理化因子(池水中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含量及环境因素)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理化因子的不正常变动会引起浮游植物和生物的数量的剧增,进而导致水华,所以理化因子的量值关系就成为了水华问题分析的关键。于是,我们用SPSS软件对池塘中主要理化因子进行回归和相关性分析,从而得到池塘水中理化因子(总氮、总磷、磷酸盐磷,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的回归关系。结果显示总氮含量与总磷、磷酸盐磷含量为正相关,与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为负相关。总氮与总磷之间为三角函数与多项式的复合关系,总氮含量随总磷含量上升总体趋势为上升,但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总磷与无机磷(即磷酸盐磷)为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3、xx水华问题的预测 3.1预测水华问题所需的理化因子 我们利用SPSS对池塘中理化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此来选择对于整个系统影响较大的理化因子并对它们进行后续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这样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容易抓住主要矛盾,揭示其规律性,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提高效率。综合分析相关系数和主成分系数的可得水华问题的主要理化因子为水温、铵态氮、盐度、透明度、总碱度、总磷、磷酸盐磷。 3.2水华问题预测所涉及的模型 本题中牵涉到的影响理化因子较多,因此建立一般的模型将会比较复杂。而神经网络,作为当下热门的信息处理结构,通过调整所包含的神经元节点之间的复杂连接来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适合于本问题的数学建模。3.3模型建立 对于某池塘1~15周数据,我们选取主要的理化因子为模型输入端,以水华发生时的浮游生物总量作为模型的输出端,整合数据后加以时间轴并归一化作为神经网络的数据集。每次训练神经网络,我们在数据集中随机选取7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15%作为测试集,15%作为验证集,采用包含延迟为2~10个隐藏神经元的时间序列神经网络,使用Levenberg-Marquardt训练算法进行训练,直到获得比较理想的神经网络。 3.4预测结果 由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长,浮游生物的含量出现很大波动,但总体趋势仍是下降的。这表明我们的池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在这一期间我们要严格控制以上主要理化因子的排放量,保证水华问题的有效预防。 4、水华问题的治理——生态养殖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池塘养殖面积超过300万h㎡,养殖的水产品是市场上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池塘的生态养殖技术意义重大,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及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但在大规模养殖的背景下,出现了传统粗放型养殖的很多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溶氧量低、有害物质含量多等,严重危及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综合附件信息及相关专业资料,我们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最大化利用资源,最小化减少排放,保证淡水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及环境友好。

鱼类增养殖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鱼类养殖的概念: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2、养殖方式: (1)精养:在单位水体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大管理强度下的养殖方式 (2)半精养:在管理强度和人力、物力的投入上介于精养和粗养之间 (3)粗养:在单位水体内投入较少人力、物力,因而产量较低;一般不进行投饵、施肥,只进行放养或放流和一般看护、捕捞等基本管理三种 3、池塘养鱼的地位:池塘养鱼是我国传统的养鱼方式,是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立足点: (1)池塘养鱼完整包括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亲鱼培育、获取鱼苗、鱼种培育、成鱼养殖 (2)池塘养鱼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而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3)湖泊、海域的鱼类养殖所需的鱼种均由池塘养鱼提供 (4)港塭养鱼等技术大多在池塘养鱼的理论和技术上发展 4、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1、我国鱼类资源: (1)内陆土著淡水鱼类 (2)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及河口半咸水鱼类 (3)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 (4)沿海海水鱼类 (5)我国珍惜濒危水生野生动物 2、养殖鱼类的选择: (1)所养鱼类以生产的整体效益(社会、经济、生态)为目标,为发展生态渔业创造条件 (2)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包括:生长快、食性广、鱼苗多、食物链短、适应性强(在生产上要考虑市场、温度、水体、饲料、混养可行性、实力等因素。) 3、食性:滤食性,鲢鱼、鳙鱼(取食方式:滤食,挖食,刮食,猎食,吞食) 草食性,草鱼,团头鲂 杂食性,鲤鱼,鲫鱼 肉食性,青鱼,鲈鱼 刮食性,鲮鱼,鲴科鱼类 4、鱼类的生长分为体长和体重两个方面的生长,鱼只要活着,就在生长,只是咋生长速度上有差别。鱼类的首次性成熟之前的阶段,生长最快,该阶段称为青春阶段;性成熟后生长速度明显缓慢,并且在若干年内变化不大,称成年阶段;最后阶段称衰老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夏花的种类和质量鉴别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夏花的种类和质量鉴别 胚后期可分为以下5个时期: 1.仔鱼期此阶段仔鱼全长0.8cm~1.7cm。从出膜到卵黄囊完全吸收为止,在养殖上称此期为嫩口鱼苗(sac fry)另外,因它具有卵黄囊,故又称卵黄囊仔鱼期,但有些鱼类如鰕虎鱼的胚胎在出膜前卵黄已完全吸收,故无仔鱼期。 2.稚鱼期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以至全身被鳞,全长1.7cm~7.0cm。鸟仔、夏花和7cm左右的鱼种属于稚鱼期。从卵黄吸收完毕到奇鳍褶开始退化,软骨性鳍条开始形成为止。此时鳞片尚未形成,称此期为稚鱼期又称仔鱼后期(postlarval stage) 。 3.幼鱼期全身被鳞,侧线明显,胸鳍条末端分枝,体色和斑纹与成鱼相似。全长7.5cm以上的鱼种属于幼鱼期。 4.性未成熟期具有成鱼的形态结构,但性腺未发育成熟。南方1龄~2龄、北方2龄~3龄的家鱼属于此期。 5.成鱼期性腺第一次成熟至衰老死亡属成鱼期。 本章重点介绍主要养殖鱼类的苗种生物学及其胚后期的生长特性。 15.1 鱼苗、鱼种生物学 鱼苗、鱼种的培育,就是从孵化后3d~4d的鱼苗,养成供食用鱼池塘、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的鱼种。一般分两个阶段:鱼苗经18d~22d培养,养成3cm左右的稚鱼,此时正值夏季,故通称夏花(又称火片、寸片);夏花再经3个月~5个月的饲养,养成8cm~20cm长的鱼种,此时正值冬季,故通称冬花(又称冬片),北方鱼种秋季出塘称秋花(秋片),经越冬后称春花(春片)。也有分三个阶段培育的:鱼苗经10d~15d饲养,养成1.5cm~2.0cm的稚鱼,称为乌仔;乌仔再经过10d~15d饲养,养成3cm~5cm的夏花;再由夏花养成10cm~20cm的鱼种。15.1.1 食性 刚孵出的鱼苗均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当鱼苗体内鳔充气后,鱼苗一面吸收卵黄,一面开始摄取外界食物;当卵黄囊消失,鱼苗就完全依靠摄取外界食物为营养。只能吞食一些小型浮游动物,其主要食物是轮虫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生产上通常将此时摄食的饵料称为“开口饵料”。 总之,鲢、鳙、草鱼、青鱼、鲤等鱼苗到鱼种的发育阶段,摄食方式的转化是:鲢、鳙鱼由吞食过渡到滤食;草鱼、青鱼、鲤鱼则始终都是吞食,其食谱范围逐步扩大,食物个体增大。 15.1.2 生长 在鱼苗、鱼种阶段,鲢、鳙、草鱼、青鱼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鱼苗到夏花阶段,它们的相对生

小檗碱对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檗碱对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小檗碱在养殖池塘中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及对环境的影响,选取一蓝藻爆发的养殖池塘为试验地,向全池泼洒小檗碱,监测小檗碱泼洒后192 h内养殖水体的主要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组成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檗碱对养殖池塘的溶解氧、亚硝酸态氮、氨态氮,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于COD和硝酸态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蓝藻门生物量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绿藻门及硅藻门生物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小檗碱可以作为抑制铜绿微囊藻大量爆发的生态调节剂,具有改善水质的作用,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小檗碱;生态环境;铜绿微囊藻 中图分类号:S95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 10.3969/j.issn.1006-6500.2015.07.004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berberine to inhibit the cyanobacteria blooms in the aquaculture ponds and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 pond was chosen and splashed berberine solution into the pond water. The indexes of water quality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lankton and biomass were monit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rberine

淡水养鱼技术

一、水:为鱼类赖以生存的 环境,养鱼应先养水。 1、养鱼要有充足的水源及符合淡水水质标准的水质。平常养鱼用水应为PH值6.5~8.5(最好是7~8),溶氧量16小时以上大于5毫克/升,其余时间大于3毫克/升,氨氮小于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2毫克/升,透明度在25~40厘米,乃至为35~60厘米,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2、要维持上述要求,养殖用水中应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使水保持“肥、活、爽、嫩”,即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品种多,水体有活力,水色昼夜变化大(早晨淡,下午浓),水体清爽、水表无漂浮的水华、无混浊感且呈茶褐色、褐绿色、黄绿色、嫩绿色。 3、养鱼用水通常是春季随水温升高及鱼体长大渐提高水位,冬季则是随水温下降而降低水位。通常是水温<20℃时,水位为0.8~1.2米,水温≥22℃,水位为1.2~1.5米,夏季高温季节将水位加到最高。 4、溶氧与酸碱度:为衡量水质的两个重要指标。“酸碱度适中,其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及光合作用产氧和鱼类较好地利用水中的氧气;而水中充足的氧不仅满足鱼类生理代谢需要(占总溶氧量的5-15%),而且也有利于水及底泥中各种有害物质氧化分解(占总溶氧量的80-90%),避免因气温骤降水体上下对流而引起的池塘缺氧或泛池。故平常应经常使用生石灰20—30ppm调节水质,使池水PH保持在7上下,并通过加注新水晴天中午搅动底泥或用增氧机向水中增氧等促使池塘中各种有害物氧化分解。增氧机使用应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晴天中午开,天热气闷黎明适当开,有浮头征兆及阴雨天下半夜开,傍晚及阴雨绵绵的白天不开(充分发挥增氧机的增氧、搅水、暴气等积极作用,而非起救火功能);加注新水在8:00~15:00时。倘为水质恶化或死水塘可用沸石粉全池泼洒,亩、米用20~80公斤 5、池塘淤泥:其氧化分解使底层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淤泥易分解放出有害物:氨气、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有机酸等,故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易于大量繁殖,致使鱼类抵抗力减低,容易发病。同时因其大量消耗氧气(占水体总溶氧量的30%左右),造成水体的氧债出现。 二、种:指鱼品种、品质及用不同品种、 规格的鱼有机混养。 1、养殖品种:通常有滤食性(花、白鲢鱼等)、草食性(草、鳊鱼等)、杂食性(鲫、白鲳、罗非鱼、鲤、斑点叉尾鮰等)、肉食性(鳜、鲈、鳢、黄颡鱼、青鱼等)鱼类,分布于水的上层、中层、底层。 2、品种选择:据鱼的商品价值,当地消费习惯、养殖环境及设施、苗种来源、资金状况及饲养水平等而定,象陕西当家品种为鲤、草、花、鲢、鲫、团头鲂及少量的淡水白鲳、罗非鱼等。而鱼种质量则主要根据鱼的生长状况即:苗种体质健壮,背部尾部肌肉肥厚,鳞片完整,鳍条无损,体表光滑无伤,无寄生虫,且同种同龄的鱼苗大小均匀,体重基本相同,逆水性强。 3、品种搭配注意事项:①同池放多品种,多规格鱼,便于轮捕。②以鲫鱼为主体鱼的池塘,不宜或少搭配鲤鱼或草鱼。③鉴于精养池投料喂养,故传统的花、白鲢放养比例可作调整。 ④混养池塘选料:主要考虑主养鱼的品种及规格。 4、苗种规格、体质与饲料的消化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饵:为鱼类得以生长及繁殖的物质基础 1、汉中希望“希望”牌鱼用系列配合饲料养鱼较传统的单种料所具有的优势:①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缩短养殖周期。②饲料效率高,饵料系数(0.8-2)及养殖成本低。③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适度,便于鱼类采食,饲料浪费及对水质污染少,减少鱼病发生,可提高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