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精华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精华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精华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精华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精华

教育学

一、小题

1、教育学就是经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填、选、简)《论语》教育功能: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教育目的: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办学模式:创办私学学说核心:以“仁”为核心,强调忠孝和仁爱。教学内容:六艺,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强调学习与思考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注。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

4、苏格拉底的助产术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6、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自然主题的教育思想),“泛智教育(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由于写了这部著作,成为人们公认的教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儿》

8、康德是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1776年康德

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开设了教育学讲座。标志着教育学首次进入课堂。

9、赫尔巴特在18 首次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著名的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她首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教育范畴。(教材中心:教育是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代表作为19 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学》。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的,主张在“做中学”。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学说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是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11、苏联于1939年出版了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

12、中国近代教育家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学大纲》,这是中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1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哦的分类系统》

14、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她的《教育过程》一书,主张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15、1975年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16、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7、(简、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4.教育的相对独立: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18、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 . 西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19、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美国孟禄。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和生物起源论犯了同样的错误,即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0、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活动

21、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22、学校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3、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2学制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3学制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

2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5、义务教育的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

26、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身体发展也即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其体制的增强。人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的发展,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的发展;二是意向的发展,如情感、意志、性格、需要、兴趣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27、人的发展的动力源1内发论2外铄论3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8、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2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人的身心发展得不平衡性5人的身心发展的的互补性6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7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9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经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30、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1、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教育目的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

32、教育目的的功能: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2教育目的的调控

功能3教育目的的评论功能4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33、教育目的的类型:从教育目的的层次上看,可分为国家教育

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34、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

景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

35、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点:1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2个人本位论:其典型代表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奇等。主张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本能本性得到高度发展(出发点)。3社会本位论:典型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等。主张确认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应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4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理论)

36、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3体育:体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她们的体力,增强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37、素质教育的特征: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4教育目的的全面性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共同生活。

38、素质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2培养学生的心理

素质3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