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教育》读书笔记培训资料

《新教育》读书笔记培训资料

《新教育》读书笔记培训资料
《新教育》读书笔记培训资料

《新教育》读书笔记

我在工作中怎样开展新教育实验

寒假里,我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这之前我对“新教育”的了解只是偶尔在网站上一瞥而过的“新教育在线论坛”并不以为是。通过这次阅读,我知道了,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它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它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了解了它的精神,知道了它的“学理基础”,学习了它的“四大改变”“六大行动”“九大定律”等,“新教育”的确是一种富有辩证法精神的教育,是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和落实“新教育”的和理念。

一、落实自己的“专业发展”

在新教育中提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要努力地区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学校管理最灵魂最核心的东西就事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所以,我要首先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最为教育工作者,我快乐的基础就是我能够在教育生活中成长,而我的成长取决于我所实现的专业发展。

我非常认同《新教育》中的专业发展“三专”模式。但就具体学科而言,我认为音乐教师除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之外还需要对专业听赏和专业练习这样的“专业技能”倾注更多的时间。我们且不说“新教育”中的三专模式。但就音乐教师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而言,由于每天的繁杂琐事,铺天盖地的迎检做课,有多少音乐老师能够每天都有时间静下心来听听音乐,弹弹曲?难怪许多声乐专业钢琴专业毕业的老师教了若干年书后会感叹“唱不出一首像样的歌,弹(吹)不出一首像样的曲子。”

这是当今许多音乐教师的境况,也是我的经历,我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无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没心情,要么没时间。《新教育》给我的启发是,首先,面对新在教育现状“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热情,减少工作中的畏难、倦怠和偾事情绪,努力为自己的快乐做主。其次,学会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时间,协调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一种最好的平衡状态。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学会快快行动(生理),慢慢来(心理),时刻提醒自己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多交流。

二、努力创建“理想课堂”。

《新教育》第七章中分析了四种课堂话语,提出了理想课堂的六个度,总结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一章的对我的教学实践活动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性。在我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会先从“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做起,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

参与度——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不做自己的表演,不做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时刻审视自己是否在课堂上讲“废话”,拒绝“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能力,做到一堂课上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少于二分之一。

亲和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进行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

自由度——努力使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使课堂多一些轻松,多一些幽默,多一些欢声笑语,多几许神采飞扬。

整合度——努力把课上的教学内容音乐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把枯燥的乐理知识、作品分析变得生动、多元、实用。

练习度——努力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聆听、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延伸度——努力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伸,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三、一步一步地走到“新教育”的三重境界

《新教育》中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想要达到这三重境界,书中引经据典,列出了许多教育家的理论和方法。在第一重境界中,《新教育》所列描述的有效教学框架以及对它的解说值得我们应用和借鉴;在第二重境界中,《新教育》强调要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教学,是知识散发出魅力之时”;在地三重境界中,《新教育》强调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即,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

在这一重境界的阐述里,《新教育》强调了人与知识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想课堂所追求的是“倾听”与“应对”。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了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里,应该以实现活动性、合作性、表现性的学习为课题,在教师集体中,应该以彼此观摩教学、构建作为专家一起成长的“同事性”为课题。我们也学到了莫兰论述过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路径:“自我审查、自我分析、自我批评”。这个路径的

实施,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教学随笔(就是我校的课后记),记录、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

看完本书之后,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渗透和深化《新教育》的理念,实施《新教育》的方法,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篇二:陶行知《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

作为一名崇小的新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我的目标就是努力做一名好教师,但是说说容易做做难,怎样真正做到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女里的,是在翻阅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后,我心中有了很深的感触。深刻体会了《新教育》的教育内涵。《新教育》中朱永新教师说到:“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他

提出的中国有2000万老师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另我深思了一回,我是不是也是这2000万老师中其中以个呢?

朱永新教育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

《新教育》对我的启发: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3、朱永新曾说:“我过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教育怎么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4、朱老师认为: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首要行动,将阅读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三篇-教育心得体会

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三篇-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近几年中国正在全方位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新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新教育实验的课程对教师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某些仅仅在形式上表现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创设实质性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学习环境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怎样打造高素质的教师?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我深有体会的是前两点,因为这两点我们能够从自我做起。 专业写作 《新教育》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

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这个世代和前一世时代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以前工作的开始是学习的结束,当下的社会则是工作的开始就是学习的开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离开学校后不再持续学习,这个人一定会被淘汰!因为未来的东西他全都不会。”因此,今天多读几本书,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不断追求终身的知识成长,未来才有立足的空间。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篇二: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在愉快的寒假里,我带着一份新奇,带着一份崇拜,带着一份激动,我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一部新作《新教育》,看完这本书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在此谈谈读书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 我知道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新教育的身体力行者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是我行动的目标。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一直认为教书太枯燥!现丰看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虽然做老师已经四年了,但是我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在用自己的严厉慑服学生。如今,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我对学生

也充满爱心,但因为我的严厉和“架子”使学生无法体会。怎样与学生对话,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田,是我现在苦苦追求的。我相信借鉴书中所说,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二、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在教坛埋首耕耘了许多年,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感谢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朱老师的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四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一次获得先进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这么多年来对于这些,仅是教育中平庸一员的我从没有过一丝想法。 朱老师给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日记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动的记下来,在写笔记的时候教师能够与自己对话,这种领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

青干班学习心得体会

青干班学习心得体会 承蒙组织厚爱,我有幸成为这期青干班学员,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在市委党校和井冈山的学习,真真切切地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信仰,解放了思想,增长了知识,收获颇丰,感受颇深。 一是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去井冈山之前,我对信仰是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很早就接触到它,对它耳熟能详,可是对于什么是信仰,还是很模糊,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在井冈山,我们追寻先辈的足迹,缅怀革命先烈,让我“看到”了信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在井冈山短短的2年4个月的斗争中,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他们很多都是20多岁的有为青年,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优渥的生活,积极投身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深深震撼到我,心灵受到洗涤,让我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他们哪怕身处黑暗仍然迸发火光,哪怕面对逆境,仍然心怀希望,哪怕面临死亡,仍然高歌刑场? 这一定就是信仰的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更加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永远保持那种最初的那种朝气,永远保持伟大而鲜活的信仰,积极投身到我们“四个共青”的建设中。 二是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真正能坚持每天学习的,却少之又少。在市委党校的培训中,听了陈琳老师的讲课,我才发现原来党课也可以讲得这么生动有趣,听了段文斌教授的讲课,我才发现,原来那么高深晦涩的经济学原理,也可以通过几个图片变得通俗易懂。能

做到这样,都必须有渊博的知识来支撑。他们的讲课都是妙语连珠,引用典故如如数家珍,浑身散发着知性的光芒。几天的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同时也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总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是无法进步的,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从来不打招呼。学习时不我待,从现在起,必须赶紧拿起丢掉了多年“书本”,做一个爱学习的积极向上青年。 青干班的学习虽然结束了,可人生的“学习”永远不会结束。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没有止境,从现在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既要在书本中学,也要在实践中学,还要多与人交流沟通,多借鉴他人的长处和优点;既要现学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养成勤学、多思、活用和积累的好习惯,做一名终身学习的复合型干部。“学而思后行”,通过学习,可以丰富学识,增长才干,但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随着职业大学园项目的启动,我镇除了完成普通乡镇的日常工作外,还肩负着服务职业大学园建设的重任。我将抓住这样锻炼成长机会,扎实工作,主动配合领导做好职业大学园的征地拆迁等工作,积极发扬“共青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在学习中思考,在行动中落实,不断磨练自己,担当实干,积极切实增强自己的服务本领。坚定信仰砥砺前行。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中,每个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在这个新的历史行军中,坚定信念,担当责任,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

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新教育心得体会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 明代诗人于谦说得真好,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我带着一份新奇,带着一份崇拜,带着一份激动,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看完这本书后,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新教育让我仿佛找回了当年立下的远大的教育理想,也找回了当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许就是新教育的力量。 新教育又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指明了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课堂,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一种行动的研究。其关键有两条,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情,二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能够放下心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每日记录教育随笔、教育随思、随想的教师。朱永新教授称这些教师都是一本大的巨作,每一部巨作都有真切的可行的理论。书中告诉我们成为一名名师的途径,那就是从现在起,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育反思。5—10年后,你抱着自己积累的教学日记时,你就成为了一位名师。这让我深深感受到“认真教学”的深刻含义。总之,读朱永新教授的这部著作,是一件很美的事,犹如邂逅好友、知己,心里迸发出深深的喜悦。我

更加坚定的认为: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享受的是内心深处的滋,收获的是人生大厦的稳固根基。今后我还会读更多的书,读出壮阔,读出豪迈,读出人间万象,也读出新教育的真谛。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我们要向朱永新老师学习,做一名对未来有理想的教师,做一名对社会有个性的教师,做一名对事业有思考的教师,做一名对自我会学习的教师。

《新教育》读书心得

《新教育》读书心得 《新教育》读书心得 《新教育》读书心得1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 了教材。熟悉了教学内容,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是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 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

青干班培训总结.doc

青干班培训总结 青干班培训总结 2017年9月8日下午,我从青干班结业了。拿着硕果累累的红本本,我内心充满感恩和力量。 2016年5月25日-2017年9月8日,历经了一年两个月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基础,道德水准,业务修养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在此感谢东海石油管理局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领导安排的此次学习活动,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精彩的授课。参加本期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业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要面对不断更新的工作要求要靠学习,要靠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要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我真正认识到加强培训与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的需要。加强培训与学习,则是提高自身工

作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我们提高业务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二、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清楚地体会到要不断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一是要不断强化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是指要站在全局的立场考虑问题,表现在政治上是一种高度的觉悟,表现在思想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表现在工作上是一种良好的姿态。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思路来思考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超前的思维,要有悟性,有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做好自己负责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牢记“全局意识”,自觉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调整好精神状态,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要树立群众利益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二是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熟练工作方法。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职工、相关服务单位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是要敢于吃亏、吃苦、吃气,弘扬奉献精神。“三吃”是一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社会的主流风气。就是要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多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2011040173 陈倩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介绍了近现代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探索国家出路,改革浪潮中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内容。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除了上、中、下三篇,作者还为这本书写下了一章“开篇的话”。这一章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怎样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他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作者认为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需的。 之后的上、中、下三篇中,开头都有一章综述。在综述里,作者把一整个篇章的大概背景都概括了起来。再在后面详细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情况。 上篇的综述标题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章节分成了三部分: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中篇的综述标题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章节分为了三部分: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下篇的综述标题是“辉煌的历史征程”。章节同样是分为了三部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看完了这三篇综述,还没开始仔细看其他章节,我就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一定的感触。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中国近代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我们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在那段时岁月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着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当时在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等一系列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洛新局老井小学周万红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一、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居多,唯有胸怀理想,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振兴,教师不能满足于“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手捧教材,满堂灌输,唯我独尊,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新课改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自信是开启成功之

门的金钥匙,自信的教师会用自信去感染他的学生,自信使师生自强,使他们的才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终生受益。我们中青年教师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应摒弃“高级评到手,事业到尽头”之类的短视念头,要不断地挑战自我,敢于超越自我。魏书生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把工作、学习、压力、打击、磨难都当作超越自我的阶梯,踩着它,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超越不是颠覆,不是折腾,不能浮躁,不能没有根基。”要引导优秀的教师、学生们迈上一个力所能及的台阶,再迈上另一个力所能及的台阶。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击成功。 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合作带来双赢,校本教研需要建构以校为主的学习型组织、研究型集体,少数教师个人素质虽然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与别的教师斤斤计较,这样的教师不会有多大出息。1-1=0,只会严重影响工作,伤害彼此,有害无益。人格魅力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俗言道,同船过渡都是前世所修,与同事处好关系,

2020青干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0青干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没有止境,从现在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既要在书本中学,也要在实践中学,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青干班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精选青干班培训心得体会(一) 面临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在工作岗位上,深感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观念更新的滞后,这次有幸参加了兴化市委组织部组织的第十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求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心愿,我来到了中国矿业大学,静下心来集中学习,机会难得,非常必要。几天的集中培训学习,不仅使我在理论方面得到了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深刻的变化。集中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感受 一是领导关怀、高度重视。何部长亲自作开班动员、并于培训期间看望勉励学员,组织部分管领导全程参加学习培训活动,组织部干教科负责人和中国矿业大学培训中心负责人更是善始善终参加学习培训活动,热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充分体现了市领导对我们这一期培训班的高度重视。 二是精心安排,组织周密。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全部课程的安排;从聘请专家教授,到现场教学活动的组织;从课程的精心设计,到食宿的贴心安排,每项工作都那么严谨、周密,那么热情、周到,我非常感动。 三是课程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培训内容不仅涉及面宽,而且有深度。既阐

述了社会管理创新,又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即注重领导干部创新思维培养,又阐明了群众工作方法及对外沟通技巧等,使我们丰富了知识结构,提升了知识层次。 四是授课精彩、印象深刻。每一位专家和教授,都制作了精彩的PPT教案,在讲课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实案例,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授课中,有的旁征博引,寓意深刻;有的妙语连珠,形象生动;有的饱含情感,感人至深,既给我们传授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又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二、收获 一是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系统学习,我更加认识到学习是干部修养的永恒课题。当前我们正处于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学习已成为每位机关干部胜任岗位需求的前提和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要锲而不舍地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次集中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人生的学习永不能停步。我要进一步开阔思路,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侨界群众,这既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对我作为一名侨务专职干部的内在要求。 二是准确把握当前形势的发展。王超教授给我们讲授了《复苏中的中国经济问题》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动力机制》,使我对各类经济指标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对宏观形势分析判断的前瞻性,也更加坚定了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既丰富了知识,也提高了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机关干部所必备的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侨务专职干部,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最新的经济形势,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研判分析能力。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篇一: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 “炮火下的觉醒” ——荣维木 [键入作者姓名] 学号: 读史 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大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羞辱史,当我们不怕谈起,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选择的书是抗日战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炮火下的觉醒》,最主要讲的是卢沟桥事变。这段抗日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的羞耻,还有反思! 品史 全文有八章:一、是谁打破了华北的宁静 二、乱局的产物——冀察政务委员会 三、中国抗日教亡运动的兴起 四、暴风雨的前夜 五、卢沟桥事变爆发 六、日本的阴谋和宋哲元的抉择 七、平津血战 八、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

全书的高潮是第五章,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 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 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 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 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 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 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解释的是书名中的“炮火下”,觉醒则是第八章的内容。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 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 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 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 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 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 召回。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 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 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 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新教育心得体会

新教育学习心得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每一刻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对新教育的学习,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朱永新老师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身为一名教师,自己离理想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师靠拢。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是中国教育相对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六大行动简单的可以用听,说,读,写,网络,课堂来阐述,我们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关注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其实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断的成长与变化的,我们怎么可以用陈旧的思想来进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与学生都在成长。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应该是不同的,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只要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新教育》是阐述新教育观念,帮助人们理解和追求新教育的一本书。以下是为大家的《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让我钦佩的不是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和独特的教育观点,也不是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而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教育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从不放弃。

青干班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青干班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为期五天的年轻干部培训班已顺利落下帷幕,作为基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培训开设的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一位位老师精彩的授课,一次次与同学真诚的交流,让我在党的奋斗史、礼仪形象、团队协作,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此次学习的时间有限,而需要汲取充实的东西太多,通过培训仅仅让我触摸到知识的边角。回顾五天的学习,我的体会如下: 一、学习是人生永远的主题 当今新知识、新科技不断涌现,知识的更新把人类带入学习型社会。基层的政策更新,矛盾纠纷突发往往让缺乏工作经验的我们束手无策。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更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如何才能真正的把学习进行到底呢?我在这次培训的主讲陈尤文教授讲授的关于“如何当好领导的助手”内容中找到了答案。陈教授说:青年人要顺利成长,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定位自身价值,创造更多的条件,去接近多种样式成功的“领导力”,从而尽早形成自己的“领导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领导力呢?陈教授说:领导力不可造就,需要学习。加强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升执行力的需要。只有通过向领导、向同事、向群众学习,才能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了解群众所需扎实为民服务。 二、干事是人生永远的主线

我们由于年轻,接触基层工作时间不是很长,在遇到复杂矛盾时,可能有过退缩思想;在面对繁重任务时,可能有过烦躁情绪。但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干部,我们必须要积极培养踏实干事、勇往直前、甘于奉献的精神。工作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吃苦耐劳的品质不能丢,扎实苦干的作风不能改,勤勉好学的状态不能缺,只有这样,我们在基层才能沉得下去,干得出色,才能赢得农民群众更多的赞誉和认可。 在干事创业的同时,我也深切地体会到思想上同心、知识上互补、能力上互助、性格上互容的团队精神所产生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现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量的工作往往需要在群体的共同协作下,群策群力,才能高效率地圆满完成。? 三、修身是人生永远的主流 做事先做人,对己心胸坦荡,对人豁达大度,对事秉公而断。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加强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着力提升自身素质。其次,我们要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好好把握多学东西,多思考问题,不断排除私心杂念和外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及诱惑,排除个人私欲所带来的烦恼和忧愁。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不仅使我提高了理论水平,找到了自身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更教会我深入思考。我决心在今后更加用心学习、细心思考,工作中立足本职、勤奋学习、扎实工作、热心工作,用不懈的努力来争取更大的进步。?

中国近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其中不同的作品都给我不大相同的感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狂人日记》里的“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吃人的社会,让鲁迅发出震耳聩聋的呐喊:救救孩子! 《潘先生在难中》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刻苦追求艺术上的"真切见到";善于通过精细而冷峻的细节描写传达小说的主旨。作品意蕴丰富,讽刺意味明显。它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思想弱点,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截取了潘先生在逃难中的三个片断:一.在军阀混战中,潘先生丝毫不顾及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满脑子只是个人的得失和自家的安危。当他所住的让里地区受到战争威胁时,他张惶失措,丢下学校不管,带着一家人仓惶逃到了上海。在上海,他把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看成是保护他们一家的“圣地”和“乐园”。在租界地的旅馆里,他不顾“刺鼻的油腥味”和“阵阵的尿臭”,竟自我陶醉地喝起了酒,吟起了诗。二. 到了上海的第二天早上,潘先生一想到自己不辞而别,若是上司追究起来,就会丢掉学校里的职位。考虑到这些,他又不顾夫人的劝阻,急急忙忙地回到了让里。为了“抢头功”,获得上司的“赏识”,他积极筹办开学之事。后来,学没开成,他跑到红十字会办事处去申请入会,还给全家领了红十字会徽章。三. 先写潘先生听到正安失守的消息后,仓惶逃入洋人的“红房子”里避难,后写战事停止后,潘先生为欢迎杜统帅而写颂辞。对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作细致具体的描摹,使人物灵魂真实地暴露出来,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沉沦》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学生,故事发生在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上个世纪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走向自裁,在自裁前,他还有一段血泪交加的的哽咽:“这干燥的生活.......祖国啊,祖国啊,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写爱国主义,不如说是写一个性躁动的年代,只是借着小说中几次出现的“祖国”字样,将小说的主题拉到“爱国主义”上面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