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民币汇率毕业设计论文.doc

人民币汇率毕业设计论文.doc

人民币汇率毕业设计论文.doc
人民币汇率毕业设计论文.doc

浅谈人民币升值及21世纪中国货币政策

进入21世纪,中国就强烈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变动不仅会对中国产生影响,所有与中国有贸易关系以及生产类似商品的国家都会产生影响。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吗?

国际上对人民币是否存在错误的评估,众说纷纭。但多数认为人民币被低估15%—25%。Bosworth和Overholt用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后得出,若不考虑相关国家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人民币均衡汇率在1美元比2元人民币,即相对于现在的汇价,人民币应该升值4倍;若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差异,人民币大约低估40%。Frankel使用修改的购买力平价方法得出人民币在2000年低估35%,在2004低估超过35%。Anderson比较了11个亚洲经济体后指出人民币是第二大低估币种,仅次于日元。就全球国际收支平衡来看,人民币明显的低估15%-25%。按表示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汇率的标准衡量,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过热,同时它的经常账户与在可预见的未来为了维持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头寸相比有较大的盈余,那么其货币就是低估的。如果经济是非充分就业,资本的盈余不能弥补经常账户的赤字,又缺少国际储备,那么其货币就是高估的,按上述标准衡量,人民币汇率是低估的。

与上述结论相反,认为购买力平价不是可信赖的评价汇率均衡的基石,基于相对国家同一个基期的通胀率水平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当考虑国际收支平衡和实际汇率时,现时的人民币处于正常水平。Bradford和Lawrence指出对于工业国家而言,甚至对于相当狭窄的所定义的商品是怎样远离“一价定律”的;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绝对购买力平价是相当不同的,并受到相当多的条件的限制。对于中国,选择一个好的基期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如在1994年,中国的经常账户是均衡的,而资本账户却不是。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认为从1998—2003年,人民币不存在低估。

人民币升值的作用

人民币不升值将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表现在既影响了银行的改革、价格的稳定、保证出口市场的安全、高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又刺激了国际游资的进入、外汇储备的增加和货币供给的膨胀。所有这些使得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加大,因为冲销式干预所造成的较不冲销式干预为高的利率,继续刺激国际游资的进入。

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出口竞争力和直接投资吸引力,但从长期看会有许多积极的作用:1.能够推动企业的技术经营革新。战后日本,在1949—1971年间一直保持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开始时,日元偏高,贸易收支处于逆差;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元变成偏低,出口竞争力大为加强,贸易收支

变为顺差,1971年8月尼克松冲击后,固定汇率制崩溃,向浮动汇率制过渡,日元便不断升值。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经济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使日本企业不断地革新技术和经营,始终保持了较高竞争力。日本的这一经验证明,只要有高效率经济机制,货币升值能够促进技术革新和经营革新,因而可以用生产性的提高来抵消升值所带来的竞争力下降。

2.能够吸引证券形式的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引进直接投资,因为人民币汇率偏低有利于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过去20年,外商积极向中国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偏低,各项成本低,有利可图。但必须指出,这是从流量,即生产经营活动来说的。如从储量来看,人民币看涨就意味着资产增值,投资者会踊跃投入资金。一般说来,人民币偏低有利于吸引直接投资,人民币看涨有利于吸引间接投资。中国引进外资,在80年代投资环境差,金融市场未形成,是以贷款形式的间接投资为主;在90年代投资环境大有改善,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21世纪初,由于投资环境大有改善和金融市场愈益完善,直接投资和证券形式的间接投资会较大幅度地增加,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将能吸引大量证券投资。

3.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过去主要是引进外资,今后是左右开弓,既要积极引进外资,又要到境外进行投资。人民币汇率偏低,则境外投资成本高,中国企业就难以进行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优良企业易于向海外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能够提高企业素质。对境外国家来说,中国企业的活动既能够搞活当地经济,又能促进两国贸易关系。最近东盟国家担心,海外资金又东南亚国家流向中国。人民币升值,既能缓解这一矛盾,又能促进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是一举两得。

4.有利于人民币成为准国际储备货币。一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货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总量。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货币稳定和经济总量上升,这势必提高中国和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如前所述,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还不高,但因为人民币极为稳定,在边境贸易中早作为流通手段广泛使用。如人民币汇率看涨,则其信用大大提高,可逐渐成为准国家储备货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经济水平还很低,但经济总量达,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有了国际信用,不但国内外汇的非法外流会停止下来,而且发达国家的过剩资金会自然地流进来。这不但能够加快中国经济建设,而且以境外投资形式能够促进亚洲以至世界的经济发展。

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

1.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逐步减少贸易壁垒,促使了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因此,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第六大出口市场。虽然贸易对双方都会产生利益,但是中美之间不断增长的巨额贸易顺差使美国的许多政治家认为贸易赤字对美国造成了纯粹的负面影响。

由于美国的制造业是经济中最稳定的贸易部门,因此,贸易赤字主要集中于制造业。2003年,美国制造业的贸易赤字达到483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的就业量也在大幅下降。从2000年的1730万下降到2003年的1450万。失业率的快速上升使许多企业和工人将怨恨归咎于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顺差。于是

美国的制造业、工会和一些政府官员认为中美贸易顺差对美国造成巨大伤害,并开始对进口中国的一些产品采取限制措施。2003年,美国国会提出12项针对中国的议案。内容包括了人民币低估以及中国履行WTO承诺的进程缓慢等方面。不难发现,对于美国的许多政府官员和民众来说,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源在于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

2.人民币汇率低估带来的升值压力。现存的估计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宏观经济平衡法和扩展的购买力平价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不同的计算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意味着,当前人民币低估,尤其是严重低估的判断缺乏准确性,从而难以令人信服。但是,从整体上看,人民币低估的计算结果占据了上风,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极大的升值压力。

3.投机性资本流动带来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第三个来源是市场的升值预期以及由此引起的大量的投机性资本流入。投机性资本流入导致了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和国际储备迅速增加,给人民币造成了直接的升值压力。在20世纪80年代,流入中国的资本总量微不足道。1985年,中国流入的资本总和仅为209亿美元。2002年流入的资本总量出现了大幅增加,从上一年的995亿美元增加到1283亿美元。资本流动充分反映了自2001年以来人民币所面临的升值压力。2008年资本流动总量达到了7666亿美元,是1985年的36倍。

进入90年代后,直接投资开始快速增加,并在整个90年代里始终占据了流入资本的主导地位。而另外两种资本尤其是其他投资流动的波动性极大。其他投资从2003年开始大幅增加,从2002年的730亿美元增加到1518亿美元。这显然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关。

21世纪初中国宜采取的货币战略

由于人民币汇率偏低,有意识地诱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注意到两点,一是按经济规律办事,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二是防范金融投机,避免汇率的大波动。下面是一些初步设想和建议:

1.要充分认识到今后中国经济地位将急剧上升。据世界银行《世界开放报告》,1997年中国GDP,按现行汇率计算是10554亿美元,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43825亿美元,即购买力平价比现行汇率高3.15倍,而日本是前者仅为后者的62%,即日元汇率偏高38%。美国中央情报局2000年12月发表的报告认为,2000年中国GDP已经道道5万亿美元,即购买力平价比现行汇率约高4倍。这些预测也预示着,在今后20年内,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急剧上升。

2.人民币汇率基线宜以美欧日元加权平均为基础计算。现在定人民币汇率基线时,美元所占比重大,所以对美元基本稳定,对日元波动较大。90年代后半期,当美元占绝对地位时,这种安排是比较合理的,但现在世界资金流量正在发生变化,从流入美国转变为流出美国。在这种情况下,考虑中国对欧、美、日的贸易、投资比重等因素,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汇率基线为宜。

3.分三个阶段,用20年时间基本解决人民币汇率偏低问题。第一个阶段是用2—3年时间约升值30—50%。其做法是先扩大浮动幅度,然后构筑一个基线逐

步上升的机制。第二个阶段是2010—2020年,基本上解决人民币汇率偏高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尽力排除来自投机势力的干扰,并保证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4.加强中日货币合作,使日本过剩资金直接进入亚洲。在90年代,由于美国利率高又有国际信用,日本大量过剩资金流入美国,并由美国金融机构再运用到美国国内及海外国家。日本资金所以不流向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是因为没有国际信用。但近几年,东亚国家加强合作的呼声不断上升,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首脑会议也开始启动。只要中日两国政府能够站在高处妥善处理好政治问题,中日间国际货币合作一定能够加快步伐。有了中日两国货币合作的基础,亚洲货币经济圈的形成就有希望,即亚洲能够迎头赶上,而适应于本世纪

上叶的美欧亚三大经济圈格局。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文档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一、引言 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焦点所在的问题之一。2003年我国加入了WTO组织以来,宏观经济呈现出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对外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人民币存在巨大升值压力。有关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否应该适当改革的问题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这也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内外均衡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而复杂的历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前的起步阶段、可调整固定汇率钉住制及盯住一篮子货币和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双轨制及两种不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然而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又呈现出一个新特征。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兑换主要外币的汇率不断降低(间接标价法),即对外升值。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人民币在国内却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通货膨胀,也就是对内贬值。 对于我国来说,32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长足发展,而人民币作为中国这一经济腾飞中的大国的基础货币,其汇率问题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我们要慎重对待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这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保障人民优质小康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其在现阶段带来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2年),这一阶段的汇率制度可以称为单一浮动汇率制。此时新中 国才刚成立,我国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可,国内外局势并不稳定,对外贸易还未正式起步。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为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调整频繁,稳定性弱。 第二阶段(1953-1972年),这一阶段的汇率制度为单一固定汇率制。这个阶段国际汇率制度正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上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他国家的货币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这种制度使人民币汇率表现出刚性的特点,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受市场供求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失去了重要的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第三阶段(1973-1979年),人民币汇率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单一浮动汇率制。伴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我国把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设定为汇率制度的目标,并且要求汇率制度要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钉住一篮子货币”是人民币汇率稳定与 效率权衡的结果。 (二)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制度发展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3年)为汇率双轨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并进入了经济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了使外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提高,我国的汇率体制由单一汇率制改革为双重汇率制。我国的汇率制度从官方汇率制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并存(1981—1984年)过渡到官方汇率制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官方汇率制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弊病逐渐显露,所以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改革中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994-2005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有条件的兑换,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要求,“改革外汇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其后《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在1993年12月正式颁布,其中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包括:将人民币官

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 从日元升值看人民币汇率改革 摘要: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开始不断升值。比较日元与人民币的升值历程发现,当前人民币的升值与1985年的日元一样都受到国内经济增长和国际强权势力的压力。但中国相对于日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中国应注重人民币升值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金融监管,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弱化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日元升值;广场协议;汇率改革 中国从2005年7月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便开始踏上了升值之路,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日本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之后同样也经历了日元的快速升值过程,而当前仍深陷经济衰退泥潭不能自拔的日本经济也与日元的升值有很大关系。当前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国内背景与1985年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应在深入研究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其经验教训,积极做好中国当前的经济工作。 一、日元升值的历程及对经济的影响

有人认为,日元的升值是在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才开始的,或者说“广场协议”是促使日元升值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日本在1971年由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后,日元已出现明显的升值趋势,只是这一时期的日元升值速度较慢,而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就进入了快速升值阶段。 1971—1995年,日元经历了三次大幅度升值:第一次是1971—1973年,升值幅度为25%;第二次是1976—1979年,升值幅度为26%;第三次是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1985—1987年升值46%。1995年日元兑美元汇率最高升至79.75∶1的高点。而2009年在雷曼兄弟破产和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下,日元先后两次急剧升值,2009年11月27日,日元兑美元汇率升至84.82∶1,刷新了年初记录;2010年10月8日,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飙升至82.25∶1的水平,创下了1995年以来日元兑美元的新高。 日元升值影响了日本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日本商品的成本,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的出口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动摇了日本经济增长的基础。日本企业为应对日元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选择到境外投资生产,使得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外流,造成国内产业空洞化。日本政府为消除日元升值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实行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不断降低贴现率,甚至在1987年,又与西方六国签订“卢浮宫协议”,进一步下调利率,使美日间保持较高的长期利率差。低利率政策使日本货币供给量增长迅速,流动性过剩。这些货币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的【外文翻译】

论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的外文翻译 中文部分: 中国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制度和资本帐户 作者:普拉萨德 国籍:美国 出处及类别: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关于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会议上提交的发表时间及页码:2007年10月19日,P7-13 中国的货币政策当然是最近以来最受瞩目的。维持固定汇率是否是部分重商主义者蓄意的战略以促进出口导向型增长,一直受到激烈的辩论。一方面,自1995年以来中国一直采取相对美元较为稳定的汇率。甚至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有巨大的贬值诱惑时这项政策也仍然维持。另一方面,这十年期间汇率一直保持升值,而仅仅通过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随着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经常帐户盈余的不断膨胀,在2006年几乎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这一直被视为严重低估货币的初步证据。 正如下文更加详细的讨论,(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汇率灵活性的缺失不仅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阻碍了银行业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无法把利率作为一个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意味着,信贷增长将由粗放和非以市场为导向的工具所控制,包括信贷增长的目标/上限以及“非审慎的行政措施”。 中国对汇率政策和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方式可能表明了一个愿望,即在贸易开放和资本流动时维护国内、外的稳定。而由此带来的大量的外汇储备积累可能是作为由脆弱的银行体系造成的漏洞的保险。但有一点,当扭曲的政策需要维持时,这种方式会产生不平衡,潜在地强加了巨大的福利代价,自己也成为不稳定的根源。 首先,为什么汇率制度如此重要?毕竟,汇率只是一个相对的价格。此外,经济模型告诉我们,宏观经济基本面最终取决于真正重要的---实际汇率,而非名义汇率。也就是说,如果名义汇率不跟随经济基本面的调整而调整,(则)相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论文

试论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 汇率变动(fluctuations in exchange)是指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包括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被转换成其他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是指汇率发生变化,或某货币相对于另一个货币价值的改变。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一、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一)境外因素 1、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

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图1) 2、美元的走势 人民币对美元的比值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从一定程度代表了现在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水平比值。我国货币定价长期比照“一篮子货币”体系,所以国际汇市上的波动干扰对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会产生影响。近年来人民币的几次巨幅波动证明了美元走势对人民币汇率在短期有重大影响,两种货币呈现了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另外,对人民币汇率能够产生影响的其他货币还有欧元、英镑、日元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等,人民币汇率与其他先发国家的汇率波动幅度之间也

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

学号_2011302570036___ 密级_________________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人民币汇率 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 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 专业名称:金融工程 学生姓名:陈明 指导教师:何国华教授 二○一五年五月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国际金融市场间的资本流动以

及汇率的波动,他们研究一国对外汇率影响国内物价的方式以及程度。21世纪以来国家之间贸易交易原来越频繁,汇率成为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2000年,我国加入WTO,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屡创新高,汇率作为国与国之间的货币价格比率,与人民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与此同时汇率波动也会对于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它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国际策略与经营,也影响着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21世纪初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用经济和符号经济开始广泛应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互相融合,我国汇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合理的人民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反应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经济风向标。汇率能够通过影响一国的货币供给和进出口产品的物价,因而世界各国把汇率政策作为一项实用政策频繁运用。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2001年到2014年人民币汇率及国内物价水平变动的数据,研究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希望能正确分析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物价层面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物价水平;汇率波动

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挑战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挑战论文 摘要:从改革之日到今天,人民币汇率改革,无论是汇率水平的变化和调整,还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和演进,走的都是一条渐进道路,既不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也不是“一次性制度革命”,在风险全球化和世界货币体系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接近,其形成机制向自由浮动的市场化机制演进,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其预期风险也有增大之势。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市场,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新的挑战 从改革之日到今天,人民币汇率改革,无论是汇率水平的变化和调整,还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和演进,走的都是一条渐进道路,既不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也不是“一次性制度革命”。从汇率水平调整看,无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大幅度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还是2005年7月以来逐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还未对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振荡。从形成机制变革看,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弹性提高,波动区间放宽,汇率水平的计划调节转向越来越多地依赖市场调节,至今未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的渐进式改革未对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过大震动,特别是避免了因一次性大幅升值对经济的严重冲击,整个改革过程推进比较平稳,但是,进一步改革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在风险全球化和世界货币体系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接近,其形成机制向自由浮动的市场化机制演进,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其预期风险也有增大之势。 (一)持续升值难改外贸非均衡格局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渐进式改革前后,各界普遍估计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所能承担的升值幅度只有5%,但头3年累计对美元20%左右的升值并没有直接打压中国的出口。2005、2006、2007年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8.4%、27.2%、25.7%。2008年以来的出口增长率出现明显回落,但主要不是因为升值效应所致,而是因为: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陷入短期相对衰退收缩了中国企业的出口需求;中国政府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实施严格限制措施,使得该类产品出口政策性成本提高;中国加大货币政策紧缩力度促使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出口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海尔集团的影响

学士学位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家电出口的影响 ---以海尔集团2006年以后的家电出口资料为例 姓名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此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鲁东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设计)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论文(设计)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论文(设计)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二〇一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引言 (3) 一、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概况 (3) (一)人民币汇率的含义及我国汇率政策的特点 (3) 1.汇率的基本含义 (3) 2.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特点 (3) (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实施手段 (4) 1.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干预参照系 (4) 2.确定干预时机的两个因素 (4) 3.确定适当的干预力度 (4) (三)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4) 1.外部因素 (5) 2.内部因素 (5) 二、人民币升值对海尔家电出口的影响 (6) (一)人民币升值前海尔家电出口概况 (6) 1.出口规模持续增加 (6) 2.出口种类繁多 (7)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大 (7) (二)人民币升值后海尔家电出口概况 (8) 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海尔家电出口的积极影响 (8) 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海尔家电出口的消极影响 (9) 三、海尔家电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风险的对策 (10) (一)巧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10) 1.开展离岸银行业务 (10) 2.利用掉期交易法 (11) 3.使用外汇期权交易法 (11) (二)降低家电产品生产成本,继续坚持“多元化” (11)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11) (四)扩大内需,推行“本土化”战略 (12) 四、小结 (12)

人民币汇率论文正稿

浅谈人民币升值及21世纪中国货币政策 进入21世纪,中国就强烈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变动不仅会对中国产生影响,所有与中国有贸易关系以及生产类似商品的国家都会产生影响。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吗? 国际上对人民币是否存在错误的评估,众说纷纭。但多数认为人民币被低估15%—25%。Bosworth和Overholt用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后得出,若不考虑相关国家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人民币均衡汇率在1美元比2元人民币,即相对于现在的汇价,人民币应该升值4倍;若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差异,人民币大约低估40%。Frankel使用修改的购买力平价方法得出人民币在2000年低估35%,在2004低估超过35%。Anderson比较了11个亚洲经济体后指出人民币是第二大低估币种,仅次于日元。就全球国际收支平衡来看,人民币明显的低估15%-25%。按表示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汇率的标准衡量,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过热,同时它的经常账户与在可预见的未来为了维持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头寸相比有较大的盈余,那么其货币就是低估的。如果经济是非充分就业,资本的盈余不能弥补经常账户的赤字,又缺少国际储备,那么其货币就是高估的,按上述标准衡量,人民币汇率是低估的。 与上述结论相反,认为购买力平价不是可信赖的评价汇率均衡的基石,基于相对国家同一个基期的通胀率水平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当考虑国际收支平衡和实际汇率时,现时的人民币处于正常水平。Bradford和Lawrence指出对于工业国家而言,甚至对于相当狭窄的所定义的商品是怎样远离“一价定律”的;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绝对购买力平价是相当不同的,并受到相当多的条件的限制。对于中国,选择一个好的基期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如在1994年,中国的经常账户是均衡的,而资本账户却不是。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认为从1998—2003年,人民币不存在低估。 人民币升值的作用 人民币不升值将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表现在既影响了银行的改革、价格的稳定、保证出口市场的安全、高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又刺激了国际游资的进入、外汇储备的增加和货币供给的膨胀。所有这些使得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加大,因为冲销式干预所造成的较不冲销式干预为高的利率,继续刺激国际游资的进入。 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出口竞争力和直接投资吸引力,但从长期看会有许多积极的作用:1.能够推动企业的技术经营革新。战后日本,在1949—1971年间一直保持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开始时,日元偏高,贸易收支处于逆差;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元变成偏低,出口竞争力大为加强,贸易收支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究析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究析论文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1949~1952年)。此阶段正值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和起伏回升阶段。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1953~1978年)。其中,1973~1978年,从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至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时期,人民币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盯住汇率制”,汇率调整频繁。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3、经济转型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1979~1993年)。实行的是计划内部的双轨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其中,1981~1984年,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时期;1985~1993年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至新汇率改革前的外汇管理体制(1994~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一国的汇率制度不可能永远不变,各个时期的人民币汇率的安排都是随着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演变的。第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走了一条盯住单一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双重汇率制→盯住单一美元之路。但是,逐步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和汇率的市场化是这条演变

数学建模.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的影响论文

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发不少经济学家探讨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学者希望提高人民币对一些主要货币的汇率,另一些学者希望稳定人民币的汇率。对此,本文以英镑汇率为例研究其变化对该国经济的影响;并且联系人民币汇率与主要货币(本文选取英镑、日元、欧元为主要货币)的汇率关系;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额我国经济世界经济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不少经济学家及学者都在探讨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众多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中,大多数都认为,目前升值不妥,贬值也可能得不偿失,在未来一年内,保持汇率稳定或是上策。 一些学者希望提高人民币对一些主要货币的汇率,主要出于以下几点理由: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对经济建设非常有利。 2.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4.有利于推动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5.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6.有利于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而且,提高人民币对一些主要货币的汇率,会使国内市场得到更加便宜的进口,更大的国外投资和政府开支,而且能够遏制通货膨胀,减少政府对外债义务,升值将迫使中国经济变得更具生产力。 与此相反,其他大部分学者希望稳定人民币的汇率,中国如果持续贬值的政策,从中长期看,中国外汇储备大,等金融系统稳定之后,可能还会造成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反之,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很大危害: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本文将在下文中针对以上观点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二、模型假设

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论文

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 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亿美元。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 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 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境外投资的影响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名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境外投资的影响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 0941 姓名蔡平 学号 091848001 指导教师彭琳 2011年6月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境外投资的影响 摘要:中国投资者在境外资本市场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不仅取决于境外市场的收益情况,而且还取决于人民币与当地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 关键词:汇率变动;对外投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最大流量国之一。尤其是在我国2005年7月21日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类)达到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全球排名从2005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3位 1、近五年来中国境外投资的迅猛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境外投资迅速发展。2008年我国境外投资总额累计高达4213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207亿美元,是2004年的2.9倍,其中境外直接投资存量1694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2.2倍,而当年境外直接投资流量达534亿美元,超过2004年之前所有年份境外直接投资总和。这种现象,使得在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研究时,更多的想到了人民币汇率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会使国内企在国外直接投资的成本降低,促使大量企业走出去,这使得在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的今天,探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 图1:中国对外投资分类 我国境外证券投资的对外开放起步较晚,而且主要以购买境外政府债券为主。但自2006年正式启动QDII机制从而打开了国内资金投资于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以来,境外证券投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股本证券”借方金额达16.78亿美元,首次突破我国持有境外股票资产的零纪录。2006年我国境外证券投资存量已达到2652亿美元,比上年增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论文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日本、美国等到外界纷纷提出人民币要升值,甚至重提类似1985年的“广场协议”,使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本文认为,虽人民币汇率有一定升值压力,但未必像外界所认为的那样严重,在短期仍要保持稳定的汇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汇率形成机制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1、来自国际环境的压力 从国际方面看,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实行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大幅贬值的汇率政策,给各贸易伙伴国带来较明显的经济损失,引起各贸易伙伴国的强烈反对。目前,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锁定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美元的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变相贬值,也同样地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新一轮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非议。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称美国将鼓励中国采取向灵活汇率制度过渡的举措。高盛公司运用全球汇率均衡模型测试的结果是人民币的低估幅度为15%左右,高盛财团预期中国会逐步扩大人民币波幅后,多家投资银行也纷纷加入“人民币升值论”阵营,花旗集团及德意志银行发表报告称人民币与美元汇价将于一年之内升值3%。《经济学人》更在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以“巨无霸”指数为例,支持其“人民币币值仍偏低”的论点。其依据是,美国主要城市的“巨无霸”汉堡包平均价格为2.7美元,中国的汉堡包售价全球最便宜,仅为1.2美元,而瑞士要4.52美元。 2002年末以来,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又提出一种“中国威胁论”的新说法,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在英国的《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应承担起将人民币升值的责任”。2003年1月28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国内的通货紧缩。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通过一项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3月6日,日本国会某参议员发表言论,提出

人民币汇率制度论文

中文摘要正文 关键字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选择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 1.2相关文献综述 (1) 第二章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及演进 (2) 2.1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演变 (2) 第三章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5) 3.1 人民币制度选择的动因、目标及其改善方向 (5) 3.2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目标及形成机制 (6) 3.2.1我国汇率制度选择的目标与客观条件 (6) 3.3 人民币制度改革的方向 (6)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路径 (8) 4.1 短期选择 (8) 4.2 中期选择 (8) 4.3 长期选择 (9) 第五章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 第一章概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在加入WTO 后,我国的市场更是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加快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也加大了人民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所以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很自然就成了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频繁的汇率波动和未来汇率制度的不确定性会给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蒙上阴影。尤其像中国这样经济快速增长又处于转型时期国家,应当采用何种汇率制度有益于其长远发展,应向过渡于何种制度,应当需要作何改革。本文将以中国为例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1.2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人民币的汇率制度的原则各持不同的看法,争议颇多,但一般上存在以下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两极论”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是易刚的《汇率制度的选择》(载《金融研究》2000 年第 9 期)。主要内容:依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三元冲突”,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和资本流动三个目标不可兼得,通过时间序列 1981~1998年世界各国汇率选择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采取两极汇率制度的国家比例超过了一半。最后结论为:第一,资本账户没有开放的情况下,实行中间汇率制度是危险的。第二,汇率制度选择的核心是权衡效率与稳定之间的两难。国外学者中要数麦金农教授(Ronald McKinnon)的观点较为鲜明,它较为倾向两极中的另一极固定汇率制,认为目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制应该维持盯住美元的制度。他在 2005 年 7 月 29 日的《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人民币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后,中国很可能会步日本的后尘陷入流动性陷阱。他认为,实行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论文)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洪洁珊 4209000517 摘要: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工具。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本文将从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预期因素等方面介绍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同时为应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预期因素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情况 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图1-1 1981-2005年人民币汇率基本走势(年平均值) 图1-2 2000-2010年人民币汇率基本走势(年平均值) 从图1-1和图1-2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走势在这期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81-1984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贬值阶段: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原材料和消费品。为了保证国家的外汇支出需要,达到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同时兼顾非贸易外汇收支活动的目的,我国对汇率做了较大的调整。 1985-1993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阶段:1985年重新实行单一汇率制度后,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定价偏高,不利于扩大出口和解决外贸亏损问题,要求必须贬值。 1994年-2005年,人民币汇率稳定小幅升值阶段: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论文x

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目前是否应该放开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制呢;在较长时期内又应该实行什么汇率制度。 本文比较了两种汇率制度的利与弊,分析了汇率制度选择的条件及我国目前是否具备以上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从长期看应作出的汇制选择。 汇率制度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从2002 年下半年开始,日本财相盐川正十郎在各种场合敦促中国对人民币汇率重新估值。 由于受中国出口产品冲击,一些欧美国家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阵营。 今年9 月初,美国财长斯诺访华并在泰国出席财长会议,围绕人民币汇率的辩论达到了高潮。 其实,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并不是人民币是否应当重估,即它的短期升降与否,而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应采取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 换言之,汇率水平只是最终的结果,形成汇率的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 斯诺认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确保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最佳选择。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两种汇率制度利弊的比较1 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的优点在于较为固定的汇率有利于投资者核算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形成稳定的盈利预期,或者说,国外流入资金的风险贴水较低,从而有利于吸引外资。 固定汇率制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是不能灵活反映外汇供求关系, 使汇率的市场性丧失或削弱;汇率市场性的丧失或削弱又使其不能反过来调节外汇的供求关系,自动调节功能大大降低,因而只能由政府调节。 但政府确定汇率的弊端十分明显一是受到主观影响,如果政府调控能力不强还会出现重大失误;二是受到客观因素的牵制,汇率的确定和变动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政府不得不充分考虑;三是受不同政策目标的牵制,汇率目标可能和其他目标相冲突,若汇率水平脱节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人民币升值股市效应论文

人民币升值股市效应论文 自去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至8.11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在8左右徘徊,当前仍维持在7.95%上下的水平。为避免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央行在应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等一系列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央行采取了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和加息等措施。但减少压力并不能消除压力,人民币升值已势不可挡。关于人民币升值趋势及其对股市影响的研判,已成为了证券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理论分析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资产市场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当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大于求,因而汇率下降;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汇率上升;如果外汇收支相等,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资产市场理论认为各国货币的比价决定于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是由于投资者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关系造成的,这种调整往往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对汇率发生影响,而相对利率水平是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的原因。我们用上述理论对人民币汇率予以分析如下: 首先,从购买力平价看,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钉住美元,兑美元汇率在8.3人民币元/美元上下小幅波动。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是美国的3倍,通货膨胀率和美国基本一致,工资和生产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国,这意味着和美元相比,人民币的购买力已大大提高,中美之间的相对购买力需要调整,尽管去年7月人民币汇率已经调整,但迄今(2006-7-26)仅升值了1.6%左右,还远没有达到均衡汇率的水平,中国社科院赵志君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金森俊树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2000年以来按名义有效汇率计算的人民币币值低估了7%到25%,平均低估了17%.这个低估幅度与2005年7月21日对人民币做的2%的向上调整相比,显然2%的向上调整不足以消除进一步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将

汇率论文

: 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作为价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影响着一国(地区)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着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成为调节一国贸易收支的重要杠杆。而人民币兑美元从过往的8.5:1上升至目前的7:1水平,人民币兑其他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也在不断上升,人民币越来越成为强势货币。由于汇率变动会对一国进出口,物价,外汇储备等产生重要影响,于是许多经济方面的专家也越来越关注未来中国经济走向。 一、从几个方面看人民币汇率变动 (一)从经济发展看汇率从各国经济发展发达的规律看,一国的经济发达,必然伴随着该国货币的升值和坚挺。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外汇储备已经高达6000多亿美元。为此,人民币升值是符合经济发展发达规律的。就此意义而言,人民币汇率是必然要升值的。 (二)从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看汇率经典的贸易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升值将会带来该国出口的价格上升,导致相关出口企业的损失。我国的大量外汇基本是以出口换来的,就此意义而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出口是不利的。 (三)从经典的跨国投资理论看汇率经典的跨国投资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升值将会带来该国跨国投资收益的增加,导致该国跨国投资的增加。我国目前还不是一个跨国投资大国,显然,人民币升值,将引导我国外汇的跨国投资取向。跨国投资的增加,必然就会缓解大量外汇储备的压力,同时将大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水平。 (四)从一国经济结构调整角度看汇率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一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必然要考虑与国际经济竞争环境的变化。以我国为例,我国这些年出口虽然增加很快,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有的甚至的低层次的。为此,我国产业技术在国际上的升级,首先要接受国际化的竞争的挑战。另外我国经济目前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是以制造大国的成分为主的。显然,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远远不是一个强国。要成为一个强国,根据发达国家经济经历的路程,我国还必须成为一个跨国投资的大国,才是一个真正强国。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借助人民币升值将会促进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结构的调整。 (五)从静态和动态发展观点看汇率通过上面的分析,静态的看,人民币升值总体来讲,将会损失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利益关系,所以应该反对人民币升值。但是从动态发展的观点看,我国的经济还将继续发展,在未来的5—10年以内,保持7%至10%的年增长率,应该是没问题的。意味着我国在国际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可能是一个制造大国,还必须是一个投资的大国,为此,我们必须适时的调整我国的汇率,以适应我国对外投资的需要。 (六)从带来国民溢出效应看汇率人民币的升值,将促使提高我国民众出国旅游积极性,这样除了可以消化一些外汇储备,减轻外汇储备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我国民众的国际化意识,参与国际竞争。 (七)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看汇率依据上面的分析,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需要。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一些国际贸易消极的影响,但人民币升值将会促进我国跨国投资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提高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力,缓解外汇储备的压力,特别是促进我国

(完整版)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国贸12-2班李慧武学号28 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物价由国家规定且基本稳定。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按国内外消费物价对比而制定的汇率已适当照顾了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亦无调整的必要。由于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不常变动,因此人民币汇率亦保持稳定,实质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3. 人民币实行"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度(1973-1980) 1973年3月,西方国家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频繁。人民币对外比价要保持相对合理,就必须根据国际市场汇率的波动,相应地上调或下调。人民币汇率在固定汇率时期已确定的汇价水平的基础上,按"一篮子货币"原则,确定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价。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1981-1984) 为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价。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另一种是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在此期间,我国实际存在着三种汇率:一是对外的,并适用于非贸易收支的官方牌价;二是适用于贸易收支的贸易内部结算价;三是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调剂价。 2. 实行以美元为基准的有限弹性汇率制(1985-1993) 1985年1月1日,我国停止贸易内部结算价的使用,贸易收支与非贸易收支均按官方牌价结算。贸易内部结算价虽然与官方牌价并轨,但调剂外汇市场仍然存在,实际上除官方牌价外,仍存在一个调剂外汇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