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洛伦兹力的本质探究及应用文献综述

洛伦兹力的本质探究及应用文献综述

洛伦兹力的本质探究及应用文献综述
洛伦兹力的本质探究及应用文献综述

洛伦兹力的本质探究及应用文献综述

摘要:洛伦兹力是电磁学的重要知识之一,是理综物理题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洛伦兹力的本质因素,是电磁学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好有关洛伦兹力的题是实现物理大题高分的重要途径。自从19世纪(洛伦兹)以来,中国的学术界经历了数次研究,改正,成书洛伦兹力的浪潮,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从洛伦兹力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入手,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重视并推动实践的发展。关键字:洛伦兹力;电场力;安培力;带电粒子;电场;运动规律

胡志凌在《小议洛伦兹力公式的推导方法》一书中说带电粒子的运动是质点动力学在电磁学中的重要体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是联系微观和宏观、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桥梁。洛伦兹力也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驱动力,是研究带电粒子运动规律的基础,研究洛伦兹力,对于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具有重要作用[2]。《小议洛伦兹力公式的推导方法》中定义的洛伦兹文化很准确,我主要运用洛伦兹力的本质文化。

陈雅在《关于洛伦兹力的三点讨论》文章中提到在电磁学中,洛伦兹力F为磁场对运动电荷Q的作用力,其矢量式F=qVB.(1)式中V是电荷的运动速度。在中学物理中,一般考虑电荷的运动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不考虑电荷的运动速度与磁场方向平行的情况。所以上式变为F=qV×B。(2)洛伦兹力只改变电荷速度V的方向,而不改变V的数值,即总体上永远不会对运动电荷做功。洛伦兹力的这个特性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围绕洛伦兹力,在教学中有一些容易引起混淆不清的问题.例如,凡运动速度都是相对的,那么公式(1)、(2)中电荷q的运动速度u是相对于谁的呢?是磁场还是观察者?例如,运动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和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究竟是怎样的关系[3]?此文诠释得比较全面,所以本文从另一个方面解释洛伦兹力总体不做功的原因,通过对其本质的研究提出更全面理解洛伦兹力不做功的知识点。

贠红燕在《怎样正确理解洛仑兹力》一文中提到洛仑兹力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力,属于场力性质, 是宇宙中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这四种基本作用力中的电磁力, 它是由磁场传递作用的。洛仑兹力是一个矢量规律,F=qVBSinθ是它的标量式, 角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反应了各矢量间方向的关系, 式中θ是两矢量间的角度, Sinθ就反应了力的大小与两矢量方向间的具体关系。现行农业中专教材中给出的是当θ=90°时,F=qVB 为最大值的式子。为了深刻理解洛仑兹力, 首先将它与安培力, 电场力作一下比较[4]。本文引用到了比较知识点的内容。

刘文芳,孙启美在《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关系》的文章中指出我们知道安培力是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力,洛伦兹力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在普通物理教学中要真正讲清这两个力的关系必须把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内在联系、转化过程的微观本质及定性关系揭示出来[1]。

首先假设导体是非铁磁性材料。以金属的经典电子模型为基础忽略金属中电子与晶格的相互作用认为金属中的电子是完全自由的。则磁场作用于传导电子上的洛伦兹力通过霍耳电场的作用转化为磁场对载流导体的安培力[1]。此文是通过分两种条件下讨论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来书写。

徐高本在《求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问题“三法”》中讲述到学生要求解带电

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问题,最简便的方法是从下面的三个方法入手,1 运动分解法:当一个带电体同时受到几个恒力的作用做曲线运动时, 求解的思路是: 首先对带电粒子受力情

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再由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运动公式求解。2 类比与等效法: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 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与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类比。例如, 垂直射入平行板电场中的带电粒子的运动可类比于平抛, 带电单摆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可

等效于重力场强度 g 值的变化等。3 功能关系法:从功能观点出发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时, 在对带电粒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再考虑恰当的规律解题。如果选用动能定理, 要分清有几个力做功, 以及初、末状态的动能; 如果选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 要分清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参与转化, 哪种能量增加, 哪种能量减少, 并注意电场力做功与

路径无关[5]。

王栋、谭敏、王玮在《从洛伦兹力做功看“分”与“合”的思想》一文中说到在几年的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甚至其他专业的老师问起:大学物理学习了究竟有什么用?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回答,学习大学物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基本的物理理论和物理知识,更在于学习的过程。因为很多物理问题中,体现出了不同的科学思想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培养人的思维方式,锻炼人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说法似乎过于缥缈,我们从动生电动势中洛伦兹力做功的例子来分析“分”与“合”的辩证统一思想,这种思想在力学里面的体现尤为突出。在讲到动生电动势时,必然要分析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并且从电动势的定义推导出动生电动势的求解公式。电动势的定义为:“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通过电源内部移到正极的过程中,非静电力所做的功。”在动生电动势中,充当这个“非静电力”的是洛伦兹力,这一点学生并不难理解。但很多大学物理教材中,在这一节的最后都不忘提醒读者:“洛伦兹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功。”读者在看到这句话时仔细一想,是啊,洛伦兹力总是垂直于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因此总是不做功。然而根据电动势的定义,洛伦兹力却是做功了,这岂不是自相矛盾?所以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动生电动势中洛伦兹力分力与合力做功的过程,并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分"与"合"的辩证统一思想[6]。以此为例说明大学物理的学习不光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学习的过程。

方林在对《洛伦兹力做功微探》一文观点的商榷中提出在以相对磁场运动的参考系中洛伦兹力会做功的观点,值得推敲。笔者有几点不同的想法首先,“以磁场为参考系”的说法值得商榷。众所周知,电磁场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是电磁作用的媒介物,具有能量和动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但它们不能作为普通物体运动状态的对比参考系;这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场与实物的区别之一。因为场一旦被场源(磁体或载流线圈)激发,就是一种独立于场源的客观实体,不论对什么参考系,它在真空中总是以光速运动,场源的运动与场的运动不是一回事,故不能说成是“以磁场为参考系”[7]。

其次,文中将带电小球与导线中电子做类比;指出在电磁感应实验中,不管导线是否运动,只要导线切割磁感线,闭合电路中总能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进一步得出结论:在本题中由于磁场运动,带电小球必受垂直向上的洛伦兹力,故小球能离开绝缘直管。实际上,磁场的源与闭合导线回路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包括两种原因不同的感应电动势。场源静止时,运动导线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属于动生电动势;场源运动导致磁场变化时,静止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属于感生电动势。这里的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观察者或实验室参考系而言的。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抹煞这里静止和运动的区别是不妥当的。因而,所谓“运动的场源产生的磁场对静止导线中的电荷有洛伦兹力作用”、“静止”的磁场在运动导体中引起感应电场之类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这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参考系,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是两种独立的现象。同样,把回路相对实验室参考

系或场源的运动说成是回路相对磁场的运动,或者把场源相对实验室参考系的运动说成是场相对导线路的运动都是不妥当的。因而所谓“磁场的源运动时,磁感线也跟着运动,因而引

起回路的磁感线变化或运动的磁感线切割导线”等说法都是不妥当的。

再次,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处于磁场中的磁体、电流、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而这些力都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磁场对运动电荷所产生的力实质上是由运动电荷自身激发磁场,从而受到原磁场通过磁场施加给它的洛伦兹力作用,也就是说电荷必须运动激发磁场才能与原磁场有相互作用[7]。

王海光、李子军在《洛仑兹力的反作用力是电荷对电磁场的作用力》的文章中提到洛伦兹力的反作用力问题.指出了目前人们所持的一些不妥的观点.分析了超距作用观点和近距作用观点的渊源和异同.明确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意义和正确的界定.通过分析、研究、推导和论证,给出了洛仑兹力的反作用力是电荷对电磁场的作用力的正确结论。他们通过以下两方面来撰写:1 关于洛伦兹力的反作用力问题的一些观点;2 洛仑磁力的反作用力是电荷对电磁场的作用力[8]。

王志成在《再论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关系》中讲到若问安培力和洛伦兹力是什么关系呢?一般都会说: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再问:通电金属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就是导体棒内所有运动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吗?都会回答:不一定是。这是根据《电磁学》教科书中的传统的观点做出的回答[9]。本文有谈到这一观点。

总结:

我认为关于洛伦兹力本质探究及应用的这个课题,还有很多可以继续研究的方面,在针对物理学中出现的有关洛伦兹力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解答的原因和表现的具体解决方法还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案。所以我的研究方向就是直接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文芳,孙启美.安培力与洛仑兹力之间的关系[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23(3):42-52.

[2]胡志凌.小议洛伦兹力公式的推导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12(4):28-32.

[3]陈雅.关于洛伦兹力的三点讨论[J].中学物理,2008,18(4):68-76.

[4]贠红燕.怎样正确理解洛仑兹力[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23(3):78-89.

[5]徐高本.求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问题“三法”[J].中学物理,2010,24(13):98-103.

[6]王栋,谭敏,王玮.从洛伦兹力做功看“分”与“合”的思想[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0,6(23):61-72.

[7]方林.洛伦兹力做功微探[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1999,69(2):42-56.

[8]王海光,李子军.洛仑兹力的反作用力是电荷对电磁场的作用力[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09,26(9):72-79.

[9]王志成.再论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关系[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22):160-175.

[10]王维国.运动磁场中的力与能量问题探讨[J].物理通报,2011,28(1):245-256.

[11]山灵芳,张玉英.究竟如何用洛仑兹力解释安培力[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6(3):60-72.

[12]祝敏.浅议安培力与洛伦兹力[J].技术物理教学,2000,48(4):56-68.

[13]Ashkin A. Forces of a single-beam gradient laser trap on a dielectric sphere in the ray regime[J].Biophysical Journal,1992,61:569-582.

中小学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文献综述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文学院王茹珍 2013120257 通过阅读和浏览数百种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可 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 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便于传授大量知识,。正因为 如此,才会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占据学校教学的主流。但同时,能够大量传授知识的 同时它也存在着问题,照顾到了大多数的学生因而少数的,极个别的学生就被自然而然的“淘汰出局”。都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这种模式明显是违背了这 一初衷的。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 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以学生为 中心,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缺陷是学 生素质存在高下差异,同时,学生的三观也还没建立,看待和分析问题缺乏客观性,认识 比较片面。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 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 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 今较为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 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 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教学而教学,没有把语 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语文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皮亚杰的“建构论”告诉我们,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不是外界客体结构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的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所以,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太复杂太抽象的东西一股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胜任力模型研究: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

Research on Competency Model:A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Studies Abstract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pplied competency models to addressing problems existed in their administrative and managerial systems since 1970s,and the findings is positine and promising. However, competency model hasn’t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until 1990s and it is still unknown and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managers. This paper aims to uncover the mysterious veil of competency model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horizon of Chinese managers and boost China'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anagement. Keywords:Competency,Competency Models,Empirical Studies of Competency Models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competency model was utilized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 western countries,competency model first displayed its effectiveness i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meanwhile many multinationals and their branch companies applied the competency model to their daily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heir business was a great success. As the notion of competency is gradually come to light and accepted b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been trying to build their own competency model under the help of professional consultant firms. As a result,competency model has gradually been a very fashionable phrase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nd quite a few enterprises are thus benefited from it. In recent years, competency model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Chinese academia as well as big-,middle-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like,many relevant writings and books have also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However, competency and competency model are still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scholars, business managers as well as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to make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ompetency model,clarify some confusion related to it and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employed to guide this study:What is competency? What is competency model? What are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indings related to competency model?

城市形象传播文献综述20120506

“城市形象传播”文献综述 目录 一、相关文献整理............................... - 1 - (一)期刊论文......................................... - 1 -(二)新闻学领域的知名期刊论文的数据分布 ................. - 1 -(三)学位论文......................................... - 1 -(四)相关著述......................................... - 2 - 二、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概念 ...................... - 4 - (一)城市形象的定义................................... - 4 -(二)城市形象的概念延伸................................ - 5 -三、城市形象传播的多元研究视角................... - 6 - (二)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 7 - 四、城市形象传播的业务研究 ...................... - 8 - (一)城市形象传播与传媒................................ - 8 -(二)城市形象传播与大型活动、赛事...................... - 12 -(三)城市形象传播与文化............................... - 12 - 五、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策略研究................... - 13 - 六、其他...................................... - 15 -参考文献...................................... - 16 -

关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是游戏和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连结点上,将游戏与教育统一起来。幼儿园游戏被纳入教学活动的范畴,以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主体性发挥为主要特征,体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兴趣与能力并重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式教学活动范式。 一、游戏的概念 在我们国家很多的教育学书里。大家都比较认同《教育大辞典》第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对于游戏的解释:“儿童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这个定义强调了两个方面:⑴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存在,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⑵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这是前苏联和我国学前教育理论观点的一个反映。 二、游戏与教学 一开始游戏没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仅作为教学活动后的一种放松手段,类似于拉察斯的松弛说。 随着认识的深人游戏和教学的内在联系得以揭示“习之以”的观念渐人人但游戏仅被视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用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不久,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游戏和教学混为一谈认为游戏就是教学教学就是游戏幼儿园教育不用提教学把所有教学变成游戏且把游戏简单化、程序化随着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试图从理论上将游戏与教学作出区分,目的之一是为了纯化游戏使游戏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和特点目的之二是教学在幼儿发 展中的地位。特别是朱家雄老师提出了“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从形式上分类,两者的结合大致可以分为,分离式。 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能解决哪些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上进行和以什么方式进行,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游戏与教育 游戏和教学同属于教育关注的范围, 都是教育可利用的促进发展的手段。教学目标是外在的,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干预、引导等行为影响儿童的活动, 将活动内容活动规则纳入教学的框架, 并适当利用奖励、惩罚进行效果的反馈, 使儿童意识到学习的严肃认真性, 对生活进行积极主动的适应。由于教学不仅促进发展, 也依赖发展, 所以, 针对幼小儿童身心特点, 适当采取游戏的形式, 将发生更积积有效的学习。但这并不是要将教学变为游戏, 游戏的形式必须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衡量这种活动的标准不是看它带有多大的游戏性, 而是看它是否使儿童在外部规范之下积极主动学习并有着良好的把握, 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的目标服务的,随儿童年龄增长, 应适当降低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成份, 增加理智成份, 促进工作和游戏的分化。而幼儿园中的游戏却有着双重目标。对于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来说, 游戏的目标是内在的, 为游戏而游戏,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 游戏是儿童发手 段, 在他们将游戏纳入教育活动之时, 便为游戏设立了外在的目标? ?? 发展目标。游戏既是目的, 又成为手段。游戏能在多大程度上与教育和谐相融, 依赖于目的和手段的这种协调一致。要使游戏最大程度发挥它独特的教育性, 发挥其别的活动无可替代的功能, 那便要: 让游戏成为游戏。只有这样, 它才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一、文献综述 (一)文献阅读的重要性 1、开阔我们的理论视野,明确我们研究工作的意义 2、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3、熟悉并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1、几种主要的文献媒介:报纸:报纸的类别;报纸的特点;书籍:书籍的类别;书籍的特点;杂志:杂志的类别;杂志的特点;网络:网络的类别;网络的特点; 2、选择媒体的原则: *科学性、真实性 *学术性、前沿性 (三)文献综述的意义及写作 1、文献综述的意义 *说明本研究的研究生长点 *区别本研究与别人的研究 *作为一种文体有利于他人的研究 2、文献综述的要求 *参考的文献在15篇以上 *要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 1*文献综述要有层次和比较全面

*注好出处 3、文献综述的样式 见附件 4、文献综述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克服 常见问题: (1)综述的内容和所要研究的内容相脱节,为综述而综述。 (2)综述的文献水平低,不全面,使研究的基础不牢固。 (3)综述中只有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取舍和评价,综述者的研究角度和立场不鲜明。 (4)综述中的层次不清晰,内容不全面,使我们的研究基础有漏洞。 克服的方法: (1)围绕自己研究的题目和关键词确定要综述的范围 (2)选择学术性强的媒介中的文献进行综述。可以从人的角度了解本研究 的前沿人物,从他们入手综述研究文献 (3)明确综述的目的,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自己的概念和研究体例。 (4)综述的框架要覆盖主要研究内容,表述体现逻辑性。 2二、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研究的意义 1、概念是理论思维和表达的基本单位,所以一切研究都离不开概念,一切研究都始于对概念的界定。

创业中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1.【澳】朗达.拜恩:《秘密》,谢明宪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版。 2.【美】安德鲁·杜布林:《心理学与工作(原书第6版)》,王佳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美】阿瑟?S?波雷:《心理学词典》,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4.【美】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6.【美】舒尔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心理学与现代社会的工作第8版)》,时勘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版。 7.樊一阳,叶春明,吴满琳:《大学生创业学导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林嵩:《创业学:原理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刘穿石:《创业能力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美】罗伯特·赫里斯,迈克尔·彼得斯:《创业学》,王玉,王蔷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美】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者》,周伟民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3.【奥】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14.【美】莫特玛?阿德勒:《西方思想宝库》,周汉林等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1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6.儒索等:《决策行为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宋克勤:《创业成功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8.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王英杰,郭晓平:《创业教育与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0.徐剑明:《自主创业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1.郁义鸿,李志能等:《创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张鸿兵,马维娜:《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与评价》,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 23.张鑫华:《创业第一步—超越北大清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郑冉冉:《成功创业研究(经济与管理系列研究丛书)》,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25.【美】朱利安.泰普林,孙威:《创业其实并不难——创业人员心理和技术辅导》,张祥荣译.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蔡莉,费宇鹏,朱秀梅:《基于流程视角的创业研究框架构建》,《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9月第1期。 27.陈震红,董俊武:《创业决策中创业者风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国外研究框架综述》,《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9期。 28.陈震红,董俊武:《风险条件下创业者决策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学术交流》,2007年第8期。 29.陈震红,董俊武:《中国创业者的风险感知与创业决策——以武汉‘中国光谷’的创业者为例》,《当代财经》,2007年第9期。 30.柴华:《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教育经济》2011年第8期。 31.陈会昌,胆增寿,陈建绩:《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的编制及其初步常模》,

第1章 城市竞争力文献综述.概要

第2章城市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全球经济结构转型使城市之间竞争日益剧烈(陈倚伟,1985年;Iain Begg,199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城市竞争和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城市规划专家以及其它政策决策者的关注。 一、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 (一)从城市综合实力的研究到城市竞争力的研究 1、国外城市综合实力排序 国外的一些机构关于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的研究常常定期公布、出版。在英国,有专门组织政府统计部门进行城市排序(urban rating/ranking)。美国城市地位评价年鉴(place rated almanc)也进行城市地位排序,从1981年开始,这个出版物每4年对美国343个城市进行一次综合评述。它们通过选取指标,运用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标准化和量化处理,然后进行城市综合得分比较并对其地位进行排名。另外自1989年以来,财富(Fortune)杂志每年出版“贸易的最佳城市”(表1-1)。该杂志对60个美国的最大的都市区进行评价排序,其主要的依据是经济因子,来自各统计年鉴或者企业的上报调查资料1。每年的评价焦点有一定的变化,如最近是“知识工人的最佳城市”。至上个世纪80年代,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的相关研究达到高潮。 资料来源:Borden,2000;Murphy,2000 2、国内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研究 国内关于城市排名或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最早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对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随后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 1它们采用的资料来自于标准的统计机构,其排名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给公司的经理作参考。由于它们选取的指标是可以有效取得数据的指标,因此一些不太重要的指标往往包含,而重要的不易获得的数据则往往省略,另外它们关于最好城市的定义也不像学者们那么考究。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高中艺术生发展前景 文献综述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 班级:xxxxxxx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教育如今越来越得到教育界、艺术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同时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向往,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注重人格的塑造和技能的培养,在课余时间选择各种艺术补习班已经习以为常,各类艺术补习班也早已成为当今社会艺术消费新的亮点。这种对艺术知识进行学习和补习的方式,即艺术教育,如今已悄然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本文力图通过对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艺术知识学习生活状况的调研,从一个全面而全新的角度透析艺术教育问题以及艺术生的发展前景问题,相信这将会对当今艺术教育形式沿着更加正确的方向顺利展开有及艺术教育的实践性探索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艺术教育发展的调研却很少有人去开展,为此,本文拟从实际出发研究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化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和分析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艺术教育这门学科展开对艺术教育模式及发展前景的探究。 一、各领域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上个世纪,信息传播或者说人类艺术传播的最伟大事件,就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由先进科学技术一手打造的新媒体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多远化、交互性、超前性等特点一跃成为最受关注和瞩目的全新艺术形态,曾经陪伴我们许久的视听方式被彻底摧垮。我们已经生活在数字时代,一切新的传播媒介都成为新媒体艺术的特殊载体。因此,积极探索新媒体艺术教育,建构更有文化意

胜任力模型研究-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胜任力模型研究: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文献、资料英文题目: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Research on Competency Model:A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Studies Abstract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pplied competency models to addressing problems existed in their administrative and managerial systems since 1970s,and the findings is positine and p romising. However, competency model hasn’t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until 1990s and it is still unknown and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managers. This paper aims to uncover the mysterious veil of competency model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horizon of Chinese managers and boost China'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anagement. Keywords:Competency,Competency Models,Empirical Studies of Competency Models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competency model was utilized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 western countries,competency model first displayed its effectiveness i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meanwhile many multinationals and their branch companies applied the competency model to their daily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heir business was a great success. As the notion of competency is gradually come to light and accepted b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been trying to build their own competency model under the help of professional consultant firms. As a result,competency model has gradually been a very fashionable phrase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nd quite a few enterprises are thus benefited from it. In recent years, competency model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Chinese academia as well as big-,middle-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like,many relevant writings and books have also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However, competency and competency model are still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scholars, business managers as well as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to make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ompetency model,clarify some confusion related to it and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employed to guide this study:What is competency? What is competency model? What are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indings related to competency model? The study illustrates how we could take advantage of competency model in our harmonious society building. On one hand,the study will delineate competency and competency model in order to clarify confusions related to it since it is still strange and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ors;on the other hand,the

文献综述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概况 【摘要】药剂学的研究速度正在飞一般地进行着,新技术、新剂型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从药剂学的诞生发展到今天,市面上已经存在的药物剂型有数十余种之多,现在习惯称为“传统剂型”。传统剂型所面对的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往往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大量的药物都不溶于水或水溶性很低,有研究表明,固体药物的溶解度如果低于1mg/mL就会存在药物难吸收的问题。自乳化系统指的是在无水的情况下,难溶性药物与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混合的体系,在遇水之后可以自发乳化。难溶性药物溶解在油相或乳化剂与助乳化剂中形成微乳,这就解决了水不溶性药物难吸收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文对自乳化传递系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作简要综述。【关键词】新剂型;生物利用度;微乳;油相;乳化剂;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EDDS)是指在没有水存在的情况下,难溶性的固体或液体药物与油相、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助乳化剂)混合而成的稳定体系。这样的体系

在遇水的情况下能够自发地乳化成为微乳,解决了难溶性药物的难溶问题,利于药物的吸收,增大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传统剂型相比,可以服用更少的药物就产生相等或更高的治疗力度。SEDDS制成的药物主要共口服,药物在胃液及肠液中随着胃肠道的蠕动而自发乳化。 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来源于乳剂的研究,与传统的乳剂相比,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服用更加方便,体积更小,稳定性更高! 一.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的组成 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SEDDS)是一种为了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而被创造的新剂型[1]。他的组成是由固体或液体的难溶性主药与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混合而成。 (1)油相 油相是药物的载体,是SEDDS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药物的载体,优秀的油相必须对药物的溶解度大,力求少量的油相就可以溶解较多的药物,这称为油相的“载药量”。溶解在油相中的药物应该稳定地处于溶解状态,即便是在低温的条件下也不能有固体药物的析出。油相不能影响到药物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药物的药理活性。[2] 能够运用于SEDDS系统的油相种类繁多,根据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油相,一些性能优秀的常用油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多,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城市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旅游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建设相互间的负面影响三方面深入探析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建设、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旅游;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建设 作为各个时代人类聚落的最高形式,城市往往是各个国家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也在进行着变化,使其在传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等功能之外,又增添了许多新功能。而城市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入旅游视野,成就了一种新的功能——旅游。随着城市综合能力的增强,环境的进一步美化,各种旅游设备的逐步完善,使得现代化的城市以其方便的交通,发达的经济,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越的商务及购物环境吸引了许多的游客。使城市在传统的功能之外,发展了新型功能——城市旅游。城市旅游是以城市的功能、性质及特色为基础,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吸引体系,吸引、推动、促进旅游者在城市地域内所进行的富含城市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城市旅游研究在西方国家发展较早,Stansfield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首次提出了旅游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城市旅游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及少量的城市旅游方面的文献,并且基本停留在简单介绍、描述层面。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旅游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因此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不多扩大,研究成果也日见增多。而这里通过城市形象提升和城市文化建设这两方面分析城市旅游。 一、城市形象提升 在当今这样一个所谓“眼球经济”的时代,形象以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起鲜明的形象,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良好的城市形象会使游客充分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进而游客会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城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一次好的旅游经历,一个旅行者至少要向五个人进行宣传;而一次坏的旅游经历,一个旅行者至少会向十一个人进行宣传。这些宣传,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直接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进行取舍的选择。 1.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与广大市民对一个城市的整体感受、评价与印象,是城市现实的或历史的情况总和,是城市外部表现、内在素质、文化内涵的综合直观反映,是该城市有别与其他城市的特别之处。 2.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1)城市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良好的城市形象的塑造 城市旅游是城市经济发展下的产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开始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人民不再局限于温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城市旅游成了人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随着旅游人数的激增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新的旅游城市不断涌现,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城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其良好的城市形象。城市旅游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还需要城市本身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城市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并且需要人才素质、市民素质和社会风尚的发展和完善。这些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因此,城市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既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少了,但身体素质差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多了,然而心理承受能力差了;因不能接受失败而自残、因无法控制而变成网虫的例子多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就初中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讨论,本文就2010年至今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一些普遍的观点以及一些独特的见解,指出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正文】 一、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镇中学教师陈开文指出:“由于初中生主要处在12—15岁之间,而这一阶段心理发展主要的问题是自我认同”。我们知道,伴随着进入青春期,身体的快速发育及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变得非常强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独立与理解,同时也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等。但这时的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矛盾的、不

稳定的,较易受他人的影响,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家庭的期望,容易与学校发生对立或冲突,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等。综合各学者的研究,我总结出初中生现存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我方面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造成自尊心和自信心上出现问题。由于自我体验错误而出现自卑或逆反心理,自我控制力差而表现出抗挫力弱,无法正视失败。 其次,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初中生的情感上的激荡。无法面对批评,因批评而出现消极、苦恼的情绪。 最后,初中生当中出现焦虑心理、孤独心里和脆弱心里的学生比较多。 2、学习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升学压力过大、厌学情况突出、考试焦虑症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3、人际关系紧张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人际关系上具体分为:师生关系问题;与父母关系问题;同学间关系问题;对异性的看法问题。老师对学生的不理解、父母对子女期望和要求过高、同学间矛盾和摩擦均会导致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通用胜任素质模型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工商 管理 通用胜任素质模型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分析 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 标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治理战略的转变,基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 高端劳动力群体——大学生,将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劳动力市场 上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在我国 就业市场上,奥肯定律失效,出现了宏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两大悖论:一是经济 高速增长,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二是经济高速增长,消费不足,物价水平在一个较长时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在就业市场上,工作难找、期望工资逐年走低、初次就业率大幅下降,这些情况频繁出现,因此,就业市场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妥善处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急切需要面对 和解决的问题。 本选题以浙江万里学院毕业生胜任力素质模型为基础,探讨如何在金融危机、企业用人需求锐减的情况下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希望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一些建议。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2.国内外研 究现状 (一)胜任素质的国外研究 1973年,McClelland麦克里兰博士(哈佛大学)明确提出了胜任素质的定义,他认为胜任素质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 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在此基础上,Everts&Eads(1979)认为胜 任力是学习者在预期成果表现的程度上所展现出的知识、技能、情意上的行为或判 断力。Spencer在1993年指出,胜任力是和参照效标(合格绩效或优秀绩效)有因果关联的个体潜在基本特质。胜任力是学习者在预期成果表现的程度上所展现出 的知识、技能、情意上的行为或判断力。美国学者SpencerL.M.在其所著的《工 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将素质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 性和动机等五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素质的冰山模型”。

关于信任的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 信任 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信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行动者通过对人对物的认知累积、在互动过程中面对风险或困惑时的选择,是一种冒险、投资、期望或判断,发源于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中,并变化于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中。 韦伯:特殊信任-普遍信任 齐美儿:坚信 卢曼:人际信任-制度信任 政府信任 政府信任是公众在期望与认识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政府信任高低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 腐败 腐败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它对公共权力滥用,对公共职位的失职,而是将其视为是对于社会法律法规和道德原则的违反和背离。因此,腐败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越轨行为,这是一种个人或群体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违反社会中法律法规及道德原则,不合理使用自身所掌握的公共资源,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就是掌握公共权力和资源的公职人员。 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国外对政府信任的研究的主要着手点是腐败,8篇外文文献中有6篇直接研究腐败现象,探讨腐败行为对政府信任的影响;1篇研究丑闻对政府和制度的侵蚀作用;1篇研究特定环境下教育对制度信任的影响。 国外研究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腐败带来的负面效果。L Ionescu(2013)认为,腐败对人际、政府和机构间的信任有着强烈的侵蚀作用,对宏观和微观经济也有着潜在的影响,制约了GDP的增长以及福利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进行。丑闻是腐败的派生物,丑闻对于政府和政治机构同样有着强烈的侵蚀作用,作用形式为降低对政治家和领导人的看法。Shaun Bowler和Jeffrey A. Karp(2004)通过对美国和英国数据的分析,将公共机构的评价与机构本身的行为联系起来,通过建立公共评价模型与英国数据的模型进行对比,得到更为广泛的结论,丑闻是导致政府信任程度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Park H 和Blenkiasopp J基于在韩国收集到的数据作了透明度和信任在政府腐败与公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间关系和发生的作用的研究,指出腐败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透明度和一定程度上的信任调解。 更多的学者通过地区性的腐败现象说明腐败对于政府信任的影响。Juha Tapio K??ri?inen在16个欧洲国家中进行了经验观察,旨在找到公众对警察信任程度产生差异的背后的原因,认为社会资源投入公共秩序和安全领域的程度的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