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薄胎瓷是瓷中珍宝(图)

薄胎瓷是瓷中珍宝(图)

薄胎瓷是瓷中珍宝(图)
薄胎瓷是瓷中珍宝(图)

薄胎瓷是瓷中珍宝

——曾力的博客:探索史前文明

“我收藏与鉴赏瓷器整整30年了,还是觉得薄胎瓷最好,越品越有味儿。”年逾七旬的苏玉铭教授谈起自己心爱的历代薄胎瓷藏品,眉宇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事实上,薄胎瓷才是历代瓷匠追求的最高制瓷境界。因为薄胎瓷的制作难度最大、制作成本最高、成品率最低、档次最高,同时也是目前认知率最低、学术研究最薄弱的一个瓷种。”

为了让笔者有更直观的感受,他小心翼翼地从收藏室里捧出用精致锦盒保藏的几件明清时期薄胎瓷精品。

第一件薄胎瓷是一个直径30厘米的明代青花缠枝莲纹大碗,碗底青花款识“大明洪武年制”。该瓷器瓷胎采用手工拉坯,胎质细腻洁白,釉面青花发色清淡,青花纹饰局部有明显的晕散现象,铁锈斑深入胎骨,是明初洪武时期青花官窑制品。难得的是,这件大碗碗壁厚度仅有1毫米之薄,可谓“薄如蝉翼、轻如浮云。”碗底青花铭文“大明洪武年制”的釉色和老化程度,与碗面青花纹饰为同时期制作。如此说来,这件瓷器可以推翻《中国陶瓷史》对“薄胎瓷器”最早创烧于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至1424年)的结论,至少将薄胎瓷的烧造历史上延至洪武时期(公元1368年至1398年)。

明代“永乐年制”款青花釉里红双凤纹大碗第二件薄胎瓷是一个直径30厘米的明代青花釉里红双凤纹大碗,碗底青花款识“永乐年制”。据苏玉铭教授介绍,明代永乐年间的薄胎瓷已经实现多样化生产,出现了甜白釉、青花、青花釉里红和粉红釉等薄胎瓷产品。该件瓷器是目前市面少见的明代永乐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薄胎瓷,也是目前发现的明代最早的青花釉里红薄胎瓷制品。在当年,釉里红瓷器的烧造难度、烧造成本远远高于青花瓷,成品率更低。碗面外侧釉面的双凤纹,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是一件皇家专用产品,因为明朝对凤纹器物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限定。所以,这件壁厚1毫米的青花釉里红大碗,无疑是官窑精品。

第三件薄胎瓷是一个直径30厘米的明代青花釉下五彩八瓣婴戏纹大碗,碗底青花款识“大明宣德年制”。该件瓷碗为八瓣外形设计,增加了加工难度。苏教授认为,薄胎瓷在修坯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消磨近百次,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整到蛋壳一样薄的程度。在修坯的关键时刻,任何一刀的闪失,都可能使得坯破器废,前功尽弃。

大碗八瓣造型柔美,更能体现成品的珍贵。此外,现在通常对青花五彩的认知,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瓷器烧造技法。但这件瓷器是釉下的青花与五彩共烧的官窑,实在罕见难得。

仔细推敲上述三件明代早期薄胎瓷大碗的直径都是9寸,估计是暗合“九五之尊”寓意,暗示专属皇家用品,这也是今人破译古人有意存留的文明密码之一。

第四件薄胎瓷是一个直径20厘米的明代青花矾红五龙福山寿海纹大碗,碗底青花款识“大明成化年制”。这是一件正烧的瓷碗,碗壁厚度不足1毫米。按照苏玉铭教授的研究,从明代成化年间开始才有了正烧薄胎瓷器,之前的烧造工艺都是覆烧。这可从碗沿的施釉情况证明:明代洪武、永乐与宣德时期的薄胎瓷碗碗沿没有施釉,有明显的覆烧痕迹。

清代“乾隆年制”款珐琅彩花鸟大碗

第五件薄胎瓷是一件清代珐琅彩鹌鹑菊柿纹碗,碗底印绘深褐款识“乾隆年制”。据考证,珐琅彩瓷始烧于清代康熙年间,兴盛于雍正、乾隆年间,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这件珐琅彩薄胎瓷画工精细,制作优良,属于清代官窑产品。

品评完明清时期各具特色的薄胎瓷之后,苏玉铭教授说:“其实,中国历代都有烧造薄胎陶瓷的传统,只是由于东西太珍贵了,历代藏家都不愿意轻易示人,所以薄胎瓷才很少为世人所知。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薄胎瓷官窑制品,更难见到。能够亲眼见到古代薄胎瓷已经是有眼福了,何况自己能够收藏到几十件明清时期的薄胎瓷精品。明代永宣时期的薄胎瓷是最珍贵的,因为那时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二元配方制瓷工艺,可以烧造大器不变形,胎土白细通透,画工娴熟洒脱。另外,古代薄胎瓷存世量稀少,未来的增值潜力很大。薄胎瓷过去是官窑极品,未来仍然会是瓷中珍宝。”

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

微观示意图试题汇编 1.(08山东) 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10恩施自治州)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5.(09南京)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7. 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丙氨酸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由四种原子构成 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是89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6O2N 8.(11乐山市)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 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 子是( ) A.HCHO B.CO2 C.NH3D.CH4

11.(11南京市)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 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N4是一种单质 C.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 他们的性质相同 14.(09苏州)10.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 16.(10桂林)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18. .(08年汕头)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 22. (11烟台市)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23.(10烟台)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C. 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 D. 黑球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24.(10聊城)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 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我国古瓷微观变化

中国古瓷微观变化 一)古瓷釉面的变化古瓷因地球引力和氧化的长期作用,釉面物质会重结晶并玻化脱变为类云母状物质,其状如釉面蒙了层塑料薄膜,有种温润的玉质感,有的还会象宋代哥窑釉面那样发出酥油光。积釉处会因釉层肥厚质变而呈果冻状。有的古瓷如月白等淡雅釉色的积釉处,多能发出盈盈湖绿色。 古瓷釉葯是由数种物质组成,古瓷在地下年代久远最易质变,尤其处高湿或液态环境中,釉中的易中和易溶解物质流失,加釉面玻化质变会出现糠状玻化、莹透立体现象,这点与高古玉的质变莹透立体现象颇相似。此现象易发生于器物口沿、棱角、底足胎釉结合处及其它相关部位;用显微镜观察,釉面气泡萎缩,边界粘稠不清,云蒸雾绕变幻多姿;对釉层较薄的釉面显微观察虽无起伏佚荡之质感,但釉面肯定会有其它质变现象;新瓷显微观察质感平和单调无变幻之美。 古瓷釉面沉静深邃主要由重结晶质变与老化萎缩纹两方面 原因造成。 古瓷有铅釉、石灰釉、干粉釉、盐釉、石灰碱釉等多种,分液态和干粉态,因原料比例熔化温度及釉层厚度不同透明度也不同,石灰碱釉始自南宋,其他釉类自商周起一直相继沿用并不断优化改良。

釉色以纯净、悦目、细腻、均一为上,古瓷发色多为过渡色,纯正者相对较少,釉色纯净悦目器型端庄精致者定为上品。有的古瓷因水土沁而失光,但未沁釉面完好有光泽,这与化学药物处理后釉面整体破坏的失光截然不同,未做手脚的古瓷用显微镜观察釉面清爽洁净、赏心悦目。 有的釉面老化指数高,边沿、拐角处能见自然风化脱落现象。凡烧成温度较高者如白釉红釉等则不易质变。陶瓷器烧成温度高低、胎釉厚薄、地质环境优劣、干冷程度与抗氧化分解能力成正比;地质环境的湿热、酸碱度高低与抗氧化分解能力成反比。 瓷器是由原始瓷发展而来,自商代出现原始瓷一直到东汉才 完成由原始瓷向瓷器的过渡,原始瓷釉层薄且常凝聚成芝麻点状。早期的釉色以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或茶叶末等色为主,但釉色质量一直处于不断改进优化的过程中。如白釉自北朝已出现,真正烧制成功却在隋代;红釉一般认为出现较晚,古瓷中较少见,其实唐代越窑、耀州窑就有偶然窑变而成的棕红器物,疑似五代柴窑器物中的红釉发色已很平稳,显然已受人掌控是较成熟的工艺了,但它却随着柴窑工艺失传而中断,当然这一观点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认可;总之古瓷釉面发色是由偶然向必然逐渐优化改进而来的。唐至宋代的古瓷中多有土黄釉色器物,如道观寺院之色,原料不纯不是主因,主要应与当时人们信仰有关,古代方位及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1.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Cl﹣;(3)OH﹣. 【解析】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氯化钠呈中性,盐酸过量,使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2)反应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钠离子;故三种离子分别为:Na+、OH﹣、Cl﹣; (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OH 2.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双项选择)

A.Ca(OH)2 B.HCl C.BaCl2 D.(NH4)2SO4. 【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K+;CO32﹣;OH﹣.(3)AC 【解析】解:(1)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钾,因此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2)由图中信息可知,表示K+,表示CO32﹣,表示OH﹣.故填:K+;CO32﹣;OH﹣. (3)碳酸钾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钾,因此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Ca(OH) 和BaCl2.故选:AC. 2 3.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 是,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任举一例)。【答案】:(1)①Cu2+ ②Cu(NO3)2 + 2NaOH= Cu(OH)2↓+2NaNO3 ③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Cu2+、SO42-、Zn2+ (2)Ba(OH)2、KOH (3)BaCl2 【解析】:(1)①Cu(NO3)2溶液中含有Cu2++和NO3,CuSO4溶液中含有Cu2+和SO42-,所以两种溶液共同含有的是Cu2+。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专题训练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专题训练 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2.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O”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单质B.氧化物C.盐D.有机物 3.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5.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点燃2HCl 6.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 B .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 .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 .D 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 8.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生成了2种物质 C .反应物含3种元素 D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是SO 2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 .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10.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 .该图可示意CO 与O 2的反应 11.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 .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 .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 .乙分子中A 与B 的原子个数比为1:2 12.(2012?顺义区二模)有机物丁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丁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物丁的分子模型为 B .该反应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乙、丙 C .该过程可实现碳循环,减少碳排放 D .丁可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考前圈重点化学-微观反应示意图

微观反应示意图 微观反应示意图是中考的常考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那么要如何攻克这类试题呢?且听小唯唯给大家唠叨唠叨…… “七嘴八舌”说考情 ■陕西说:我10年6考,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有涉及,考查形式比较灵活。 ■云南说:我近4年必考,且多在选择题中呈现。■江西说:我近5年除2017年外均有考查,且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有考查,形式灵活。 ■安徽说:我近5年连续在第8题或第9题考查,常以科技信息为背景命题。 ■河北说:我考查的比较少,近10年仅2018、2013、2009年在选择题中考查。 ■山西说:我10年7考,常结合教材中氢气燃烧、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在填空题中考查,但2018年和2010年均给出具体物质在选择题中 考查。 ■河南说:我近10年仅2011年未考查,且在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均有考查,涉及的知识点比 较多。 说来说去还得练 1.(推荐安徽、河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员发现可利用高效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气体或液体燃料,如图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增加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D.该反应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2.(推荐云南、江西)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3.(推荐陕西、江西、河北)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B.X的化学式为H2 C.反应物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4.(推荐山西)如图分别是水加热沸腾、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及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瓷器系列研究

中国古代瓷器系列研究 瓷器的起源在中国,它的发明是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一次伟大贡献。中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在古时候,古代帝王贵族为显示自己尊贵地位,搜罗民间工艺,因此瓷器的制作得以出现。瓷器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商代中期,中国出现了原始瓷器。商周时期,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原料处理比较粗糙,因此原始瓷器产生胎体中存在许多裂纹,胎料杂质多,釉色不稳定的特征。中国早期瓷器是以青瓷为主,青瓷指的是高温颜色品种之一,其坯料和釉料均含有较高的铁的成分,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焙烧,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了东汉晚期青瓷制作进入了成熟阶段,首先出现在浙江省一带,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这一时代的瓷器摆脱了原始瓷器粗糙之处,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制作在南方一带发展比较活跃,并形成了独立的窑系。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时期。到了隋唐时期,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且瓷器上产生许多装饰的花纹等。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宋代产生了许多名窑,并且各窑内产生的瓷器特征突出。宋代是一个瓷的时代。南北各地,名窑纷呈。新的技艺、新的釉色层出不穷,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在青瓷与白瓷两大瓷系之间争奇斗艳。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瓷系在沉睡多年的景德镇横空出世,那就是青白瓷。由于古代帝王贵族不惜金钱珍爱瓷器,因此,瓷器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瓷器从最初的陶器到素瓷在发展到彩瓷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不断的演变,显示了中国文明的不断进步。 说到瓷器,我们就要想到生产瓷器的地方---窑,烧制瓷器的窑有以下几类:1、越窑,该窑形成于汉代,经三国、西晋,至晚唐五代达到全盛期,至北宋中叶衰落。越窑以秘色瓷最为著名。2.邢窑,该窑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主产白瓷,质地细腻,釉色洁白,曾被纳为御用瓷器,一时与越窑青瓷齐名,世称“南青北白”。3.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4.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县,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5.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6.南宋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杭州南宋官窑遗

釉层变化与瓷器鉴定

釉层变化与瓷器鉴定 ——《微观鉴定高古瓷》修补之五 读者可能一开始就注意到了标题的变化,前文修补一至四用的都是?文物鉴定?,此文用的是‘瓷器’,名称不同。釉层只有瓷器才有,包括原始青瓷,其它文物没有(陶器中的彩不是釉,只是彩衣)。不管是铜、玉、陶、瓷,前文修补之一至之四的白衣(变质)、次生物、开片(裂)、气泡在高古文物上均有(只有气泡玉器内没有)。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均与古陶、玉、铜、瓷有关,故用的是?文物鉴定?。本文仅限于釉层,故用瓷器,顺便讨论一下古陶器,因此范围收缩了。但同性质的变化在铜、陶、玉等文物上基本全有。 瓷器的特殊性是器表有一层釉,部分是多层釉。无论单层还是多层,都将在时空中变化。在有关的文章内,从光绪140年釉层的变化到后周柴窑的变化,揭示了约1200年釉的变化。釉层最表是次生物,是外界物质与釉结合的产物,也含一定的釉层质变。釉层的变化主要以形变、色变、质变为主,不同的时期各种变化会有不等的差距,这些差距已在相关文章中作了分析。但甩下了一个釉层与气泡的关系,本文加以重点讨论。此外便是釉层的变质,也作为重点,分别通过官、定、钧、耀诸瓷介绍。虽然次生物、形变、色变不再另行讨论,但请读者务必仔细关注各张微观照片,这是防伪微观和伪观点极重要的内容。若一张照片没有反映出次生物,釉层清彻、透明度极高;没有相应的形变;色变;包括开片和气泡的变化,都是伪照片(个别长期封存在盒柜之内的除外。但高古瓷一般不会有这一类的)。对于釉层的鉴定有多种?学说?或方法,但像鉴定瓷器一样,对各种观点、?学说?、方法等等,必须放在时空之内,也就是用自然法则来统一衡量,任何事物在地球之上都逃脱不出自然法则。

五十七种中国古代纹饰寓意

五十七种xx 古代纹饰寓意 转载中华古玩网 国古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其构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作为一个鉴定者对图案的一些寓意都看不明白,说不清楚,也是一大遗憾。因此对瓷器上的图案标记作一简释,对鉴定者来说,亦是有所裨益的。 1.xx 呈样图案为一xx。 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说: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蚊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凤凰在刘安《淮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2.二龙戏珠图为两条xx 一颗火珠。 《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 戏珠,也有群龙戏珠和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 J八 意。 3.鱼龙变化图案为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或一龙首鲤身;或一鲤鱼翻跃于龙门之上。 古代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4.鹤寿龟龄、龟鹤同龄图案皆为一龟一鹤。 《韵会》: “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的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注》: “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

5.xx 年图案为鹤和xx。 《字说》: “ X之长”《礼礼器》: “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代表长寿象征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6.鹤鹿同春图案为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贵长寿之说。 7.岁寒三友图案为XX 或XX。 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癖,他曾说: “ X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 “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8.喜上眉梢图案为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 古人认为鹊灵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 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 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喜蛛 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两獾相嬉,叫“欢喜图”;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为喜相逢。 四个xx 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 9.喜报三元图案为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

化学的变化微观结构图

化学变化微观结构图 1、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就是 A.2H 2O 2H 2↑+ O 2↑ B.2HI + Cl 2 2HCl + I 2 C.CO 2 + C 2CO D.CuO + 2HCl CuCl 2 +H 2O 2.下图描述的就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 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A 与D 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A.1:1 B.4:5 C.5:4 D.2:3 3.(7分)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就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与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就是 。 (2)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时,水分解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就是 (写出一 点即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食醋中含有醋酸(CH 3COOH),醋酸由 种元素组成,1个醋酸分子由________个 原子组成。 (4)A 、B 、C 、D 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 与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与 D 。若8 g B 参加反应,则生成D 的质量为 g 。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4.(5分)根据下面所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1个Y 分子由 构成。 ⑵生成M 与N 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⑶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就是 (填序号)。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分子种类 ⑷在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 ⑸X 与M 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 。 5、下图就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 子。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6.(4分)下图为某反应过程中,同一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微观示意图。 (1)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就是 (填字母) 氮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反应前 反应后 X Y M N

古瓷香炉文化

古瓷香炉文化 中国的香炉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中国古代青铜鼎有烹 煮肉食、祭祀等用途,祖先把最珍贵的牛羊猪等美味佳肴以及玉器等礼器,倾其所有,向天祈福,让神灵和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国家平安。但这同今人所见的香炉还是两码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与祭祀有关。祭祀活动是古代先民最重要的礼仪活动。远古时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的不少器物就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如精美而薄如纸的蛋壳陶。 “日照香炉生紫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千古流传,作品描写庐山香炉峰上,初 日映照,紫烟氤氲,瀑布高挂,飞流奔腾,展示了盛唐气象和时人对香炉的偏爱之情。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上认为香炉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其实香炉也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 妙意境。灵性的香炉赋予人们更多的生命灵性,它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 香炉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的陶器“豆”和商周青铜器时代的“鼎”。中国古代青铜鼎有 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为让神灵和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国家平安,我们的祖先不惜倾其所有,用珍贵的牛羊猪等美味佳肴以及玉器等礼器,向天祈福。“鼎”虽然同今人所见的香炉还 是两码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与祭祀有关。祭祀活动是古代先民最重要的礼仪活动,远古时期的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不少器物就是用于祭祀的礼器。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香炉的形制、釉色及功用,随着当时经济、文化、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演绎发展。一个香炉一尊神,从敬佛礼佛和祭祀祖先的器物,慢慢地也成为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人们将香炉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 的美妙意境;抚琴弹瑟时袅袅烟香与悠悠琴音相伴,又有了“绕梁三日沁人心”的幽雅氛围。 在漫长岁月里,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不上香敬神祭祖,于是香炉这一器物便广为流行。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黑陶文化为 标志的。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自夏、商、周至秦、汉时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大约公元前1900~前1600年)出土的青铜礼器为代表,最早的属于夏代。中国的原始青 瓷几乎与青铜器同时产生,商代的原始瓷器,在中原和江浙等地均有发现,常见的器物有大口尊、罐、瓮、豆、双耳簋等,造型与今之香炉器型大同小异。 随着佛教文化的逐渐融入,儒释道三位一体成为华夏文明中的主流文化。魏晋时,人们以老 庄解释佛教,东晋以后佛学又与玄学趋于合流,深为士大夫们所欣赏。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独立地位连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响如日中天,特别是禅宗初祖达摩东渡来华,禅宗由此肇始。各地造佛修寺蔚然成风,宗教活动十分频繁,唐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那时期,陶瓷器香熏炉上精美的莲花图案广为流行,而莲花代表了佛教文化。作 为祭祀礼器的香炉此时已被普遍使用。唐代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工艺制造水平堪称世界一流,无论是生产金银器的铸造业,还是烧造瓷器的制造业,都举世瞩目。其中青瓷以南方越窑为代表,白瓷则以北方邢窑为代表,这都是唐代文化深入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化学的变化微观结构图

化学变化微观结构图 1.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 A.2H2O2H2↑+ O2↑ B.2HI + Cl2 2HCl + I2 C.CO2 + C 2CO D.CuO + 2HCl CuCl2 +H2O 2.下图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 ..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A与D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A .1:1 B.4:5 C.5:4 D.2:3 3.(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2)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时,水分解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写出一点即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种元素组成,1个醋酸分子由________个原子组成。 (4)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和D。若8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 g。 物质A B C D 微观示意图 4.(5分)根据下面所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1个Y分子由构成。 ⑵生成M和N的分子个数比为。 ⑶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填序号)。 A.原子数目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分子种类 ⑷在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⑸X和M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 氮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反应前反应后 X Y M N

5.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4分)下图为某反应过程中,同一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微观示意图。 (1 )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 (2)一个A分子中含有个原子,该物质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 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7、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g。 物质A B C D——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8.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 的本质。 (1)氧和硅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它们原 子结构中的数不同; 碳(原子序数6)与硅(原子序数1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原子结构中的数相同。 (2)右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构成氢氧化钠溶液的粒子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3)纯净物A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60 g B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132 g C和72 g D。 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下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纯净物 一定条件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中国古代陶瓷简述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讲述的题目是《中国古代陶瓷的成就简述》。 众所周知,陶瓷的英文名是china,就是把C小写后的中国(China)。这样大的一个名号挂在貌似不这么大的陶瓷上面,由此可见,陶瓷在我们国家、在世界的地位真是不一般。 陶瓷,陶瓷,陶和瓷其实是两个词。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苏省发现了1万年前的陶器的残片,说明我国已有万年的制陶历史了。瓷器的发明也可以追溯到近四千年前。中国发明瓷器对人类文明进步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因此被世界人民誉为瓷器之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陶器。 早在商代时期,灰陶就已经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白陶则制作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生活器皿之外,还有砖瓦、陶俑及建筑明器等。这个时期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印纹硬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 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厚葬风气在民间普遍盛行,制陶业大量烧造陶明器用以随葬。这时,汉代出现了一种加铅的釉陶,人称“铅釉陶”。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 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时代的三彩器、明、清至今的紫砂壶和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别具一格且倍受人们所赞赏。 然而陶器终究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再次发现,原来某种特定的泥巴经过高温烧造以后,就会变得更加坚硬、细腻、漂亮和实用,于是瓷器也就应运而生了。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东汉魏晋时则正式形成。早期瓷器以高温色釉,特别是以铁元素为着色剂的青釉为特征,白瓷烧制又难于青瓷,北齐到隋唐时,白瓷开始成为自身发展系列。唐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之说。即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 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为装烧瓷器的重要窑具之一。各种瓷坯,均须先装入匣钵,然后才装进窑炉焙烧。 说到宋代的陶瓷业,最有名的莫过于青花瓷了。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青花瓷器的真正全盛时期在明代,制造技术传播至近东、日本等国,最后传到欧洲。 宋代无疑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 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宋瓷的美学风格,可以说是沈静雅素自成一路。宋瓷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它们的仪态和风范也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榜样,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辽瓷则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壶(因形如鸡冠,又称鸡冠壶)、鸡腿瓶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并且受到收藏者的珍爱。辽瓷除了某些器物造型特异,烧瓷品系与工艺也大体与华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鉴赏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鉴赏 中国瓷器艺术鉴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一万年以前已有陶器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到公元二世纪的东汉,特别是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的烧造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唐代,制瓷业有了飞速发展,形成了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为代表的两大瓷窑系统。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发展的高峰,窑场林立、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技法丰富,有著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还有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庞大窑系,地域特色鲜明、工艺水平极高,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 元、明、清时期,制瓷业更加繁荣昌盛。元代最突出的成就是釉下青花和釉里红等品种的烧制成功。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建立,为烧造出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釉彩缤纷、纹饰精美的瓷器创造了条件,彩绘瓷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多达数十种。明代除著名的永宣青花外,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及斗彩等名品;清代不仅创烧了珐琅彩、粉彩等品种,还是颜色釉发展的繁荣和鼎盛时期,代表了中国瓷器生产新水平,开创了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中国古代瓷器按釉色与装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颜色釉

瓷,另一类为彩绘瓷,彩绘瓷又可大致分为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 五彩花鸟纹八方花盆 清康熙 高32.2厘米,口径50.5厘米,足径31.1厘米 盆通体呈八方形,折沿,深腹。通体五彩装饰,盆身绘花鸟图,老树新枝,梅花、玉兰绽放,喜鹊栖于枝上,折角处绘翠竹纹。折沿上绘折枝花卉和飞鹤纹,近足处外壁凸起如意头八个,内绘折枝花卉纹。折沿下自右向左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底有一圆孔。 康熙官窑五彩多为碗、盘等小件器物,大件器物有花盆、瓶类。此器形制较大,古朴浑厚,气魄雄伟,画工苍劲有力,静动相生,显示出康熙时期制瓷的高超技艺。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清康熙 高16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19.4厘米 器呈筒形,直口,直壁,玉璧形底。外壁青花书馆阁体小楷《圣主得贤臣颂》文,字体工整,笔法精细,下钤釉里红“熙朝传古”篆书方款。底心施白釉,上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中考化学专题同步第7课微观模型模拟图

第7课微观模型模拟图 题型分析: 1.考查内容: (1)给出物质的微观模型图,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式的意义; (2)给出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辨别反应类型; (3)给出容器中的微粒示意图,辨别物质的种类; (4)给出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辨别微粒的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5)给出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 2.主要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能运用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数据读取、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对物质的结构和变化的实质有较明确的认识。 真题演练: 1.(2016安徽) 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2016泉州)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CD)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4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 3.(2016广东) (4分)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B框中的物质属于_②_(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点燃2SO2+2H2O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_。 4.(2016福州))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混合物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3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 C __(填标号)。 A B C 5.(2016新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A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6.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D,属于有机物的是CH4(填化学式). (3)C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 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一 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 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1.中国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器。由 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 器时代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变得坚

硬,这样器就烧成了[1]。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器遗存是位于省万年县的仙人洞遗址、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甑皮皮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瓷,其主要品种有灰、彩、黑和几何印纹等。原始彩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因此器仍以灰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的不同作坊。到后期,白和印纹硬有很大发展,尤以白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的十四座器)[3]。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制的白,手工精细。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器,从无釉器到敷釉器,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周代器的重要发展,是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有关遗址分布在、、、等地。到战国时期,瓷的造型变得十分优美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例如: 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2NaClO2==2NaCl+2ClO2 典型例题解析: 一、确定模型表示的物质 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 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 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2C.NH3D.CH4 【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 【答案】:A。

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 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 ①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 ②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③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 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 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 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 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 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 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 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 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 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陶 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

变得坚硬,这样陶器就烧成了[1]。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 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 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 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 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大致分 有壶、罐、盆、罐瓶、勺等。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 陶的不同作坊。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 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 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河南郑州的十四座陶器)[3]。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 制的白陶,手工精细。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陶器,从无釉陶器到敷釉陶器,在 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