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如何加强初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如何加强初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如何加强初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如何加强初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如何加强初中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摘要:初中地理是一门兼顾文理特点的综合性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积极开展各种地理活动、注重乡土地理教学和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而为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思辨意识起到了积极

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以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空间分布规律等知识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人口观、环境观等多种人地观念,不仅丰富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也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教师将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和乡土地理紧密地联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体会地理学习的兴趣所在,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又突出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更贴近的学科特点,对新课程改革目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一、积极开展各种地理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各种地理活动具有很多的优点。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其次,这些地理活动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沉闷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从活动中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发挥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积极性。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了很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知识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近洣水河关注水环境 一、主题的确定 1、主题的来源 偶尔看到一片学生的作文: 我是一名从小在攸县洣水河边成长的男孩,我的家就在株洲市攸县大和村靠近洣水河边,所以一直以来对家乡的那片热土,那片山水有一种难言的情感。记得从小的时候洣水河段有着美丽的沙滩,有着秀丽自然的容貌,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滩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原本的模样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沙石淘尽后的残留,工业、农业废水,河流里漂浮的鱼。 我读后,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所以让他在班上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对此非常惊奇,也很感兴趣,都想针对这种现象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把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走近洣水河,关注水环境。 2、设计理念 洣水河是湘江三大支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摇蓝,所以洣水河有"历史长河"、"红河"的美称。洣水河发源于罗霄山脉西麓的炎陵县枝山。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源炎陵,绕茶陵,穿攸县,于衡东新塘镇洣水河口流入湘江。对于洣水河,无论从其情感方面还是历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方面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然后如今环境的破坏已经使得洣水河满目疮痍。因此需要呼吁人们更加重视和关注那条曾经养育我们的清澈如眸的河流。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当前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2.了解水污染对生活造成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 2.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情感目标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案例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案例 观察我身边的月亮 一、本年度综合实践课活动目标 1 .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的机理; 2 .培养通过观察法研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地理研究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初步的实验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 .培养同学养成坚持不懈观察的毅力,热爱科学、寻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5.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帮助同学们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6.热心参与研讨,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 2.通过描绘月相的形态,得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3.分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地理词汇:月相、上弦月、下弦月、满月、新月。 (三) 活动工具与资料: 1.工具:绘图纸、记录本、铅笔。 2.资料:课本、书、报刊等。 (四) 活动过程: 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教师在活动前再次向学生讲清楚月相的的基本知识,如月相的概念、月相的成因、月相变化的规律,利用月相计量时间、确定地理方位等,指导学生根据有关图表完成表一: 同时将各个不同时期的月相图片(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再次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将每个教学班级分成十个小组,成立“月相观测”小组,并推荐一名学生为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表二、表三进行观测。再次教师要求学生在观测的同时完成下列任务: ①每个小组在观测的时间里准确的绘出月相在空中某位的简图并附上月相的名称。

②每个小组说明在观测时间里看到月相不同的原因(重点说明日、月、地三者位置关系。) ③第1-5小组把傍晚时观测到的月相放到一起组成一幅在农历上半月傍晚时,月相随每天而变化的动态图;第5-8小组把观测到的月相粘贴在一起,组成一幅在农历下半月日出前月相随每天而变化的动态图。 ④第9小组把观测到的月相粘贴在一起,组成一幅下弦月不同时间月相位置的变化图; 第10小组把观测到的月相图粘贴在一起组成一幅上弦月不同时间月相位置的变化图。 表一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良好的自信心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由于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为中国地理学理论和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场所,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新阵地”。由此可见,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和经济规律,寻找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合理布局和保护环境,因地制宜和合理开发自然潜力。因此,地理教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常见报端披露一些当代学生因心理脆弱缺乏自信,或承受力不强、应变能力太差而演绎出一幕幕悲剧,其结果的惨痛令多少至爱亲朋心碎。青少年时期是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时期,其不成熟性表现在多方面,他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往往出现一些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家庭,尤其是学校给予正确引导,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才会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动机是形成创造力的内在动力。对于学生而言,社会和家庭能促使其产生适应性学习的需要,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导致他们形成发展性的学习需求,而教学过程中的适当诱导,教师给予学生的

充分肯定、激励的目光和语言都能使其产生自信和过程性学习的欲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过程性需要才真正地激发和维持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欲望。学生处于最佳动机状态,就能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展创新思维活动,并在分析、解决问题方面有所创新并富有成效。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以强化思维动机,培养创造意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因材施教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意义,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机会,证实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和激发创新的动机。 二、精心设计教学,为创新教育提供载体 要想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各种能力的提高。新课标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将地理知识作为学习过程的载体,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给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怎样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而精心设计教学,为创新教育提供载体是前提。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师在地理教

初中地理论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地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环保在我心中 二、活动背景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保证。然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20 世纪初,世界人口只有约16 亿,1999 年10 月,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60 亿。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为了增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寒假,对菏泽市的环境污染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和调查。 三、活动内容和目标 我们分别到东明县勇越纸业有限公司、巨野花冠酒厂、菏泽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亿丰制袋有限公司和巨野海润新型纺织有限公司以及三条河流东鱼河、洙赵新河、万福河实地调查,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市环境问题的现状和防治措施,从而正确认识人类经济发展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活动准备 1. 学生自愿组合,成立调查小组,民主选举组长,确定调查线路,确定访问对象。 2. 联系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请求配合学生的调查访问。 3. 搜集因企业违法排污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事例,通过真实的例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活动方法和步骤 1. 学习书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当今环境问题的产生、现状及其危害,并了解人们为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一般措施。 2. 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到东鱼河看水体污染现状,到市区看大气污染现状,到主要交通干道及建筑施工现场考察噪声污染,到垃圾转运中心观看废渣污染情况等。 3. 记录数据。我们重点走访市环保委、市环境检测站、排污站等单位,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市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情况。 4. 谈心得体会,撰写《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噪声污染与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环境与我们》等一系列文章。 六、实施过程

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

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 中考改革 中考改革大家已经知道了。邯郸市作为河北省唯一中考改革试点市,从 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中考改革。 通过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引导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加大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解决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失衡的问题,引导学校、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义务教育各学科的学习,注重基本素质培养,扎实打好基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 此次改革,邯郸市将4 (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 (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3 (实验操作考试、信息技术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科目,全部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初二学生在初二下学期6 月23日下午参加中考,考试地理、生物,地理、生物卷面满分100分,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地理、生物分别折合30分。 中考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多角度挖掘教材、创造性组织教学,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美好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肩负重任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要上好课,研读《地理课程标准》是重中之重。 课标可以让我们明确课堂上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样做。我们教师一定要明确教

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借助知识的传授向学生渗透地理学科思维和学科学习方法。通过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地理学科学习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人地观念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实践探索 下面我将所看到的、听到的、一直在做的地理教学和大家分享,我们共同学习,一起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而不懈努力! 一、灵活设置教材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应钻研教材,多角度的去分析教材,灵活设置教材活动内容,使教材变学材,教师教的有新意,学生学的有创意。我们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中设置的动手制作环节,背后隐藏着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地理素养的要求。例如:地球仪的制作这一活动为巩固学生对经纬线知识理解运用有重要帮助。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直接取材,要求每个学生拿一个橘子来代替地球仪,与经纬线学习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经历学习的过程。这是学生画的纬线,这是加上经线以后的,这是划分的高、中、低纬度,这是我没有强调经纬度的写法,这个学生将字母标在了度数的前面。学习就是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课堂上,通过动手描画经纬线,突破学生掌握经纬线的特点这一教学重难点,建立学生的立体感,助其构建空间思维能力。再如:在青椒上描画等高线,学习山体部位,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动手描画过程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所学知识,还要发挥创造力和想彖力,反复地观察思考实践才能完成任务。这一课堂环节可对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探讨有关经纬线、等高线的问题大有帮助,因此,灵活设置教材活动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难点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应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 设计人:刘振兴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

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⒋确定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最新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 设计人:刘振兴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

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⒋确定工作计划: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doc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 质- “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素质创新意识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直是前线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从三个主要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探讨了具体的作法。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 3.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二、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发表时间:2018-11-23T11:51:47.6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2期作者:孙赛华[导读] 老师在讲述初中地理知识时,需要注重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八中学068250 摘要: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进步,那么创新将是赖以发展的核心内容。老师在给学生教授初中地理知识的课程时,往往只注重教授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忽略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这方面的意识不足。将新课标的改革内容作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发展方向,以新形势为当下背景,讨论如何增强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并且解决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创新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创新能力培养建议 创新是一个国家能够发达的重要条件以及核心方向,这个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各国经济实力飞速增长以及社会中存在的激烈的竞争形势,这种情况的发生,让国家、社会甚至个人的成功,都有着创新因素的影响,也奠定了创新的地位基础。在这个被知识包围的社会,只有创新才能让你在这个有着激烈竞争的社会里站稳脚跟。所以,地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注重增加孩子们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意识,让孩子们在创新方面有自主性,增加他们的创新兴趣,让他们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研究,并且可以将其灵活应用。 一、采用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授初中地理知识时,如果采取的教学内容不新颖、无味,这会大大降低学生们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欲望。所以,若是老师的讲课生动有趣、内容新颖吸引人,学生们对学习这些知识自然有了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自然就上升了,效果自然增加了。但是,教师怎样才能实现出这样的教学成效的呢?有些人认为,在讲课前,老师需要认真备课,准备讲课内容。在备课这个环节中,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构建,在知识结构里,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知识库,将知识一环一环连接起来,方便学生们思维模式的完整建立。另外,需要改进授课方式,不能只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比如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气氛。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通过地理学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合理运用地理图册。地理图册的功能就是让人们可以直接看出某处所包含的地理事物和规律。同时他就相当于地理知识的一种语言并且也是第一种。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地理图册,学生们就能更好地学到相应的地理知识,同时,同学们对事物的洞察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比如,同学们可以阅读并学习一本关于地理知识的书,通过中国地图上所画地方的地理特征,比如颜色等,通过自己的思考、推断、总结,找出该地的根本特征、类别以及内外的关系。这在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我国地型的了解程度,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联系能力。 2.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地球上所存在的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温度、地域、江河、工业、能源等,他们之间都是有某种联系的,互相约束或是互相作用。不管怎么说,它具有综合性质。老师在给学生们授课时,要多用对比的手法,适度地将地理知识整理、综合,给同学们多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信息以及现实生产情况的内容。例如比较下江和海的特征、温度与气候的特征,找出他们自己的区别与联系,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概念知识,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探究、对比以及综合的能力。 三、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都是通过口头讲以及板书的形式给学生授课,这导致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无法有效提升。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老师可以将多媒体融入到课题中,在讲课时需要用到图形展示时,就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用鼠标移动点击要讲的内容,让他们看得更直观。也可采用动画方式,让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将采用直观与理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正确认识地理图册,在讲课过程中,加入多媒体教学方式,许多地理事物可以立体化地展示给同学,加深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构建有关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 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方式中,一些教师因为自身思维能力不足,从而忽视学生的创新思想,让同学们依照传统的方法跟着老师学习,这使得学生们的思维固定化,思维模式大致相同,没有创新力。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人才就不符合新时代国家与社会的人才要求。所以,在进行新课标改革情况下,老师不能压制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学生有了新的思维和思想,老师应该摒除旧思想,鼓励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老师在讲述初中地理知识时,需要注重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根据材料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们的自身情况,给予适当的读书的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最大力度地挖掘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讲述这些初中地理教学的知识时,老师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最大程度地激励和确保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提升,通过完善教育制度,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点的创新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建青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 [2]叶存香探讨地理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 [3]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2,(04)。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教学

地理综合实践教学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一门课程,搞好地理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带动很多学科知识的巩固。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在考试的压力下,地理成了死记硬背且难学的代名词。 在几年地教学中,我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就在课堂上,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争取让学生学到一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一些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课堂上的综合性学习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课题或生活中的问题,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多观察、多动脑,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多媒体文稿演示、课后的生活验证等形式来交流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自己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以有用、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作为学习取向的。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我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综合性学习,以有用为主,以创新为辅。 1.结合社会新闻、时事,选择适宜的切入口,开展综合性学习。在讲授《世界地理》的“板块构造学说”时,我结合汶川大地震来讲,让学生明确板块的运动,再让学生说地震可怕吗,结合日本地震情况

讲在地震来临之时,人要么办。在讲西亚地区时,我结合了亚丁湾护航事件,学生对这些时事的浓厚的兴趣,自然这种兴趣就会被假借到地理上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讲影响气候的因素时,我没有提到这个知识点,而是从我们所熟知的太阳能热水器入手,从太阳能热水器的朝向为南,引出太阳永远在我们的南边,要求学生解释这种现象,再讲太阳高度角,引出我们的太阳热水器冬天和夏天若要更好的利用太阳能,角度要如何变化,从而明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时再引申你能否设计出更好的太阳能热水器,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更加严谨,有了实际生活的例子创新学习劲头自然更足。 3.结合学校周边环境,结合自身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在德阳地理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要到我们这儿来投资,你可以选择什么项目?如学生找到我们的矿产资源,学生结合德阳矿产资源分布找出有许多的煤、磷矿、天然气。那你准备把你的工厂建在哪儿?有哪些是你要考虑的因素?引出水源风向污染等问题。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得到了感性认识,同时又受到了深刻教育,明确了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要有多方面的知识,更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4.结合学科特点,加大学科的横向联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都有联系,这便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从生活现象和思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联系多门学科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

最新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3.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5.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着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习空间,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2.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 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校园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校园综合实践活动 2015/2/9 主题校园环保节能 适用年级七年级 设计意图 根据教育部有关学校节能环保的的通知及平舆一中的综合实践实施的实际情况,拟在本学期以环保节能为大主题,以各班为单位,围绕主题自主开展一系列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并于5月中下旬进行一次成果交流。 活动背景 当下环境问题是全球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全人类每个和国家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我国人口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结合我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省市农业大省,我县是驻马店人口大县,18个乡镇,90多万人口。历年干旱和洪涝灾害现象时有发生。我校的实际情况是:我校是住宿式学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学生,亲身感觉到环境对农业的影响,都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分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虽然人们对水域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控制和减轻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生物和环境、人和环境的联系有一些了解。但孩子们缺少应用保护环境基本知识的实践活动,如考察活动、调查

活动等。根据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应做到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并尝试与语文、信息技术、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整合,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研究性学习,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安排 活动过程共计6课时。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3、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师资准备: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以及班主任、各班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安排: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课外活动时间。 活动计划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5篇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5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优势智能的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从而适应学生个体多元化的发展。我校在50年校庆时提出的“阳光育人,多元启智”的办学理念正是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不管何时,人民群众总会期盼名校的出现,我校作为新乡人民心目中的名校由来已久。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原来的办学优势正在消失。我校如何才能够持续的创造奇迹,继续领跑新乡基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必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 ___。“阳光育人”的办学理念正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出发点。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 的重要载体。它的最终呈现形式就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新课程共有三部分组成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是从20xx年的时候开始关注校本科程的开发研究。最初以学生最喜欢的地理课外活动为突破口,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实验,如:中国政区拼图大赛、旅游图片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参观考察活动等,尤其是20xx年三月份开展的节水活动规模大、参与广、形式新、内容活、意义深、反响好,得到了全体师生和社会的关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我看到了学生高涨、积极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

意识,它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和鼓励,也为今后开展其它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20xx年的上学期开始,我们在七年级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始把我们的这些成果陆续的在课堂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各个任课教师都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既借鉴这本书中的长处,又能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创新。这些课上得都比较轻松,深受学生的喜爱。选报我们课题的人数几乎是最多的打到了39人。我们的工作已经走在了学校工作的前头,但我们不仅不会居功自傲,而且还会更加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势,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继续完善,打造十中校本课程的精品。从多人一本,提高为一人一本甚至是一人多本的境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为打造十中的特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人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包罗万象,有着无限的时、空运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视野的拓宽,使地理学科的信息密度大幅度增长,信息质量大幅度提高。这样,地理环境的无限时、空运动与中学生的极为有限的时、空运动之间的距离迅速增大,矛盾日益尖锐。传统的教学方法提供的信息密度低,信息陈旧,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地理学科的教学需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开发种种学习资源,使学生获取更大量、更新鲜的关键信息,使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使学生在获取地理知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校园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校园综合实践活动 2015/2/9 主题校园环保节能 适用年级七年级 设计意图 根据教育部有关学校节能环保的的通知及平舆一中的综合实践实施的实际情况,拟在本学期以环保节能为大主题,以各班为单位,围绕主题自主开展一系列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并于5月中下旬进行一次成果交流。 活动背景 当下环境问题是全球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全人类每个和国家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我国人口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结合我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省市农业大省,我县是驻马店人口大县,18个乡镇,90多万人口。历年干旱和洪涝灾害现象时有发生。我校的实际情况是:我校是住宿式学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学生,亲身感觉到环境对农业的影响,都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分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虽然人们对水域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控制和减轻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生物和环境、人和环境的联系有一些了

解。但孩子们缺少应用保护环境基本知识的实践活动,如考察活动、调查活动等。根据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应做到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并尝试与语文、信息技术、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整合,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研究性学习,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安排 活动过程共计6课时。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3、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师资准备: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以及班主任、各班综合实践活动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2-05-31T08:47:15.250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文超 [导读] “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学生受到老师的赏识激励时,会体验到喜悦感、成就感。 河南省洛阳嵩县第五高中王文超 创新,是“无中生有”,是“破旧立新”,是“标新立异”,是“独辟蹊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学生创新能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空气”。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学生受到老师的赏识激励时,会体验到喜悦感、成就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那些能带来愉快感的事情,就容易引发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上的课,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设各种激励情境,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营造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的平等气氛。师生情感融洽能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思考问题,掌握方法,正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例如:在讲到“水循环”时,我引入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学生:“这首诗符合水循环的规律吗?”学生积极思考,纷纷作答。有的说“李白真不错,知道黄河之水是来自于天上的降水”;有的说“李白的‘不复回’用错了,黄河水到了海洋还要回来的,水是循环的”。此时,我不予以评定,只问:“还有吗?”于是,同学们打开思维的闸门,许多新奇的思想滚滚而来。有的说:“黄河之水来自于冰山融雪,不能简单归之于天上。”有的说:“长江可用‘奔流’二字形容,黄河由于污染严重,早就不‘奔流’了,很多地方还‘断流’了!”……由于经常这样提问,学生就逐渐养成了主动拓展思维、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使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又例如: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吗?”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会,难以言全,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这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 2 贴近生活识“地”析“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可以转化为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贴近生活识“地”析“理”。例如:5 月24日下午学校操场上形成一股较强的旋风,把地上的灰尘、废纸成漩涡状卷起,当时许多学生兴奋地奔走相告:“龙卷风来了!”有的同学却很疑惑:“这不是龙卷风吧?”对于这种现象是不是龙卷风,同学们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急于知道龙卷风的成因、特征、多发地点。我及时利用上课时间,结合地理课本“风的形成”这一节提出这一现象,先学习“风的形成原因”,然后把搜集到的有关龙卷风的图片投影给学生看,并给他们提供相关资料,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探究,找到了以下信息:淤龙卷风是从天空中积雨云里垂伸下来的一根上粗下细的云管,形似漏斗。于龙卷风风速极大,可达每秒200 米,而台风中心最大风速一般为每秒32 米。盂龙卷风的极大风速会给人类带来极大伤亡。当我提出“今天下午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漩涡风是龙卷风吗?”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兴致很高地展开了讨论,有一个同学总结说:“下午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漩风不是龙卷风,因为:淤当时天空晴朗,没有云;于操场边的小树腰都没弯一下,可见风速不大;盂这股风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损失。”这一堂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始终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体验到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的乐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1世纪,谁能勇于创新、坚持创新,谁就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提出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一、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理念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达到全面培养人才和实现人才全面发展之目的。1、地理教学创新的目标地理教学创新的基本目标,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应该受到足够的地理知识教育和相应的地理应用教育。地理应用教育包括从事社会工作所具备的地理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应使学生素质、技能和创新能力所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与社会产业结构相适应,并能对社会产生结构的动态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地理教学过程的创新地理教学过程创新的特点是教学方式具有启发性和多样性;能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给学生思考和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氛围和更多的机会,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消化性的理解,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解是对所接受知识的理性认识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在地理教学创新中,由于评价制度的改革,记忆不再处于主导地位,创新才是目标。因此,地理教学创新应该是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规律、原则有深刻性的理解,为创新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尊敬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发挥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识。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要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打破陈规,敢于标新立异。如:课上要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问题;用尊重学生的言语,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赞扬学生的新观点,让学生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近洣水河 关注水环境 一、主题的确定 1、主题的来源 偶尔看到一片学生的作文: 我是一名从小在攸县洣水河边成长的男孩,我的家就在株洲市攸县大和村靠近洣水河边,所以一直以来对家乡的那片热土,那片山水有一种难言的情感。记得从小的时候洣水河段有着美丽的沙滩,有着秀丽自然的容貌,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滩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原本的模样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沙石淘尽后的残留,工业、农业废水,河流里漂浮的鱼。 我读后,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所以让他在班上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对此非常惊奇,也很感兴趣,都想针对这种现象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把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走近洣水河, 关注水环境。 2、设计理念 洣水河是湘江三大支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摇蓝,所以洣水河有 历史长河 、 红河 的美称。洣水河发源于罗霄山脉西麓的炎陵县枝山。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源炎陵,绕茶陵,穿攸县,于衡东新塘镇洣水河口流入湘江。对于洣水河,无论从其情感方面还是历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方面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然后如今环境的破坏已经使得洣水河满目疮痍。因此需要呼吁人们更加重视和关注那条曾经养育我们的清澈如眸的河流。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当前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了解水污染对生活造成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 .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亲近周围自然环境的热情和兴趣,进而产生研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科学品质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对象:初一年级学生 五、活动具体实施 (一)活动准备阶段 (二)调查研究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