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控制毕业论文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控制毕业论文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控制毕业论文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概念及特点

1、企业负债经营的概念

从会计学上说,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而负债经营,是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有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展生产经营规模、开展技术创新等,通过向外筹集资金,来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企业创建,开展日常生产经营业务,购置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不能没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更要追加投资。负债经营能给公司的所有者带来收益上的好处,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负债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

2、企业负债经营的特点

(1)融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2)融资富有弹性,举借债务取得资金的限制性相对宽松,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一定的弹性;

(3)融资成本较低;

(4)融资风险高,负债融资到期偿还本金,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特点阐述过于简单,应对每一特点最好通过例子做进一步说明)

3、企业负债经营的表现形式

根据借债动机的不同,企业的负债形式可以简单分为如下三种:

(1)积极负债。积极负债是指企业为了搞活经济,拓展市场,增加产品产业链,而采取的筹资行为。例如企业为了向市场投放新产品,就需要加大投入研

发经费作为支撑。在企业经营中,很多企业将产品的研发视为可发展的生命,实现企业战略的前提。

(2)消极负债。消极负债是指一种企业信用缺失的举债行为,由于到期无法还本付息,或者由于较高的负债率,给企业信誉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致使企业信誉受损、经营合作伙伴远离,企业进入一种消极的经营状态中的一种举债行为。

(3)被动负债。被动负债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投资,无法收回成本,到期无力还本付息的举债行为。即由于投资的失败,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承受短期负债,以借新债还旧债,陷入被动的负债恶性循环之中。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意义与作用

1、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迅速筹集所需资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必须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单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很难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利用负债经营,就可以补足自身资金的缺陷,争取先发制人,抢占市场先机,以获取较大收益。

2、企业负债经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投资者来说,债权收益率固定,除非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外,一般都能到期收回本金,其风险要比股权投资小,相应地要求报酬率也低,而且债务筹资费用也较股权筹资为低。因此,债务资金成本较股权资金成本为低。另外,负债经营可以从“减税效应”中获益。由于债务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能使企业获得减少交纳所得税的好处。在这两方面因素影响下,当资金总额一定时,一定比例的负债经营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3、负债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由于对债权人的利息支付是一项与企业赢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企业收益将会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财务杠杆效应。同时,企业可利用负债节省下来的自有资金创造新的利润。因此,一定程度负债经营对提高企业收益率有着重要作用。

4、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债务偿还仍然以其账面价值为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真实价值低于其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5、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

在企业筹集资金时,如果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本,势必带来股权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集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又不影响企业控制权,有利于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

6、负债经营同时也是公司改善治理机制的一种外在监督因素的引入

企业负债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通过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引入债权人的监督来减少股东与经理人员的代理成本。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本的回收和增值,必定会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关注,这无形中就起到了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从而减少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成本。负债不仅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手段,也是公司改善其治理机制的一种外在监督因素的引入。

三、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1、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

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是由于“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而引起的。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另一种观点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负债经营使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两者相比较,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为第一种观点只是强调了对债务资本的利用,而第二种观点则强调了对利用债务资本所引起的结果,下面的分析就是建立在第二种观点基础之上的。

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债务利率,负债经营就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收益,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

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负担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财务杠杆作用通常是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的,所谓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写成: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主权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权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样财务杠杆的系数越大,其财务的风险就越大,就有可能导致财务利益的损失。

2、成因分析

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利息的负担,在资金利润率下降时,投资者收益率将会以更快速度下降。

(1)资金流动性差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付本息,还要看预期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其财务风险就较大。

(2)债务规模过大带来的风险

因为债务资本不仅要支付固定的利息,而且还要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无财务弹性可言,对企业是一项固定的财务负担,一旦出现经营风险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3)企业造血功效不健全

近年国家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造血机制",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如税前还贷,税后留利补充流动资金,调剂折旧方法等措施。但这几年来企业的运行机制一直采用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方法。重要考核指标是以利润为中心,造成部分经营者急功近利的短期行动,涌现了该应用的政策不到位,该补充的资本金未补充,造成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4)负债经营规模的过度

负债经营规模必须适度,过度扩张会引起财务杠杆的失衡。过度的高额负债,不仅需要支付巨额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控制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策略

1、适度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则主权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主权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试举一例来说明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税息前利润为150万元,在负债比率分别为0,50%,80%时的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如下(表一):

项目行次负债比率

0% 50% 80%

资本总额①1000 1000 1000

其中:负债②=①×负债比率0 500 800

权益资本③=①-②1000 500 200

息税前利润④150 150 150

利息费用⑤=②×10% 0 50 80

税前利润⑥=④-⑤150 100 70

所得税⑦=⑥×35% 52.5 35 24.5

税后净利⑧=⑥-⑦97.5 65 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9.75%13%22.75%

财务杠杆系数⑩=④÷⑥ 1 1.5 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负债比率

0% 50% 80%

息税前利润90 90 90

利息费用0 50 80

税前利润90 40 10

所得税31.5 14 3.5

税后净利58.5 26 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 5.2% 3.25%

财务杠杆系数 1 2.25 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税息前利润为150万元除以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税息前利润为90万元除以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而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

取得杠杆利益。

2、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

借入资金的投资结构不同,产生效益的时间和水平也不同。一般来说负债投资,一类用于企业长期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一类用于日常经营性投资,首先在决策长期投资时我们要用投资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等相关决策方法认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净现值是一项投资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超过投资额。内含报酬率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按现值计算的实际投资报酬率。现值指数是投资方案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投资额的现值之比。如果净现值大于零,说明方案可行,净现值小于零,则说明不可行;内含报酬率高于资金成本方案可行,否则,方案应舍弃;现值指数大于1说明未来报酬大于原投资额,故方案可以接受,如果其指数小于1,说明方案不可取。综上所述,"现值指数法"与"净现值法"一样,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但后者以绝对数表示,不便于在不同投资额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而前者以相对数表示,便于在不同投资额的方案之间进行对比。因而在决策分析中,把这两种方法最好结合起来应用。除此以外还应对有关不确定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作定性分析。经济的增长、发展总是遵循一定规律运动。如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是短缺经济,那么投资成功的概率要大一些,如果未来经济是通货膨胀经济就意味着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同时可能上扬,如未来经济可能进入衰退期或平稳期,投入后产品的实际销量可能低于预期的生产量,产品的价格可能呈下跌趋势,所以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修正投资方案。提高投资成功率降低风险。短期负债决策主要是对日常经营业务的决策,大宗原材料,商品的采购预付货款,联购分销等业务的活动,在进行此类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风险,价格走向等。

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同时为化解风险,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抵御风险机制。

3、按需举债,量力而行。

权益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入资金是要偿还的,由于负债取得与偿还在时间上的先后分离,极易造成企业乐于举债,不思偿还。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均与人们抱有此种思想认识有关。因此,企业举债,进行负债经营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

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零负债”,以减少损失,避免破产。在经济繁荣、复苏阶段,市场供求趋旺,企业可适当增加负债,抓住有利投资机会迅速发展。此外,在政府鼓励投资时,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充分利用债务资金进行投资和经营。

(2)行业因素

如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经营利润稳中有升,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利用债务资金提高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如处于所得税率较高的行业中的企业,由于债务利息是税前利润扣除,增加负债可减少所得税,可适当提高负债额,但对那些高风险,需要大量科研经费,产品试制期较长的企业,不应过多使用债务融资。

(3)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包括企业规模、企业经营收入多变性以及企业的赢利性。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有广阔发展前景,可适当扩大企业负债规模,企业规模扩大可进行多样化经营,有效分散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收入变化过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地减少负债能力,而企业赢利能力是其负债能力的标志与保证,赢利能力较低,则负债规模将受到限制。

(4)偿债能力

在确定企业负债规模时应对其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以期确定一个合理的负债规模,避免举债过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付能力分析、长期偿付能力分析、偿付能力与现金流量分析,企业应该根据这些指标分析,确定自己的偿债能力后相应举债。

4、采取多种途径,增加企业筹资能力。

一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着企业的负债结构也就是说,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有多大,不能与别国,甚至是别的行业和企业无

条件地类比,而只能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断定。企业应首先断定进行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断定应改良负债经营,随之要断定举债额度,合理控制负债比例。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起源结构。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法和资金类别。随着改革的深入,举债方法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应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法:

(1)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款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紧缩银根,最先遭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

(2)向资金市场拆借。它是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应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

(3)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资金成本高,但是,资金起源于千家万户,债券到期必定要按期偿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风险。

(4)稳妥的应用商业信用。它是当今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十分机动,在交易运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债务三角的最佳选择。但应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用好,才干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最好的措施,对商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

(5)引进外资,即通过种种渠道从国外引进资金。但必定要考虑汇兑风险。目前虽然国家利率政策宏观把持较严,但社会折资成本化存在着较大差别,所以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有病乱投医,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应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应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搭配合理,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5、选择稳健的筹资模型,合理控制负债规模。

企业在确定适度负债的规模时,应正确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1)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责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②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

(2)降低破产成本。破产成本又称财务拮据成本,是指企业出现支付危机的成本,它只会发生在有负债的企业中。负债越多,所需支付的固定利息越高,就越难实现财务上的稳定,发生财务拮据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公司破产,可能被迫以低价拍卖资产,还有法律上的支出。企业出现财务拮据,即使没有导致破产,也会对企业在原材料供应、产品出售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最终提高企业股本的要求收益率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研究表明,破产成本、破产概率与公司负债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负债较低时,破产概率和破产成本增长极为缓慢,当负债达到一定限度之后,破产成本与破产概率加速上升,因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拮据成本,也就是说,财务拮据成本是企业不能无限制扩大负债的重要屏障。

(3)协调非负债节税。现代西方学者认为折旧抵税和投资减税与负债融资的抵免税有替代作用,这类因素称之为非负债节税。它们的存在会减少公司负债的节税作用,影响公司负债经营的决策。与投资相关的非负债避税所产生抵免公司税替代效应的结论是在假定投资变量外生化条件下得出的,但将投资变量内生

化之后,非负债节税会刺激投资总量的增加,也会使公司现金流入量增加。这种效应为一种补偿性的收入效应,因此,非负债节税对公司最优负债水平的实际影响决定于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的合并效果。非负债节税高的公司不一定要降低负债水平,要看收入效应对负债水平的影响,若收入效应效果强,仍能保持一定的负债水平。

(4)注意代理成本。

①负债的代理成本。债权人由于享有固定利息收入的权利,并无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利。所以,当贷款或债权投入企业后,企业经营者或股东就有可能改变契约规定的贷款用途进行高风险投资,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人承担了契约之外的附加风险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风险报酬补偿。因此,债权人需要利用各种保护性合同条款和监督贷款正确使用的措施来保护其利益免受公司股东的侵占。但是,增加条款和监督实施会发生相应的代理成本,这些成本随公司负债规模上升而增加,债权人一般以提高贷款利率等方式将代理成本转移给公司,所以公司在选择负债比例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要考虑这些负债代理成本。

②股权代理成本。股权代理成本是指与公司外部股权相关联的代理成本。对于内部股权并存的公司,内部股权在公司经营决策,公司资产的使用与分配,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占有一些便利。若内部股东利用这些便利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导致公司的盈利水平下降,挤占了外部股东利益,出现内、外部股东的利益冲突,公司外部股东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监督公司按照使公司全体股东利益极大化目标行事。这方面支出的费用也是一种代理成本。它随外部股权比例的增大而增加。总代理成本是这两类代理成本的迭加,因为这两种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正好相反,所以在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拮据成本的情况下,对应于最小的总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是最优的。此时的负债规模较为适度。

(5)其它因素。除以上几种主要因素,公司规模、公司经营收入的易变性、公司的盈利性以及公司产品和生产的独特性都对公司负债规模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公司规模的扩大可以使公司进行多样化经营,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破产概率较低。因此,大公司具备更高的负债能力,而小公司则倾向于使用银行的短期借款;其次,企业的经营收入变化过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减少负债能力;再次,当一家公司处于破产状态时,生产独特专用品的公司

在破产清算时会发生较高成本,一个遭清算的企业其有特殊技能的工人及专用资产,公司的供给商和客户将难以迅速找到新的服务,所以独特性与负债规模相关;最后,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往往是其负债能力的保证与标志,盈利能力较高的企业享有高的信誉,因此容易从债权人处筹措到所需的资金,而盈利能力较低的企业则信誉较低,负债规模就要受到限制。

(最后加上总结,这样论文结构较为完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