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它是利用不同的氨基酸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方法。

惰性支持物是新华一号滤纸,其上含有很多的羟基,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把它看成是含有静止水相的惰性支持物。水相因此称为静止相(固定相),有机溶剂称为流动相。

展层溶剂由两个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它们互相混合时便分成两相:一相是以水饱和了的有机相,另一相是以有机溶剂饱和了的水相。

分配系数(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当用滤纸进行分配层析时,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氨基酸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以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Rf值,故可根据Rf值定性鉴定氨基酸,但通常用已知的标准氨基酸层析作对照,本实验就是如此。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值)来表示的: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材料与方法

(1)、材料: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正丁醇;冰醋酸;分液漏斗;烧杯;培养皿;赖氨酸;脯氨酸;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茚三酮

(2)操作步骤

1.配置层析液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间隔2cm做一记号,标出5个原点。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点在5个原点上,用量10~20μl,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边点样边用电吹风吹干,越小越好。干后再点一次。

4.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约20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cm)。待溶剂上升15―20cm时即取出滤纸,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6.计算各种氨基酸的Rf值。

四、结果与分析

在显色反应中,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其余皆为紫色,因为脯氨酸为亚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并不释放氨气,而直接产生黄色物质。

混合氨基酸一定有赖氨酸和脯氨酸,可能有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因为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物质,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五、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的关键是层析液的制备,点样点要小。由于层析时间较短,混合氨基酸没有完全分开,所以本次实验失败。

六、思考题

1.何为纸层析法?

答: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2.何谓Rf值?影响Rf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氨基酸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来表示的:Rf?=?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2)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3.怎样制备扩展剂?

答:扩展剂?800-1000mL是4份水饱和的正丁醇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将20?mL正丁醇和5?mL冰醋酸放人分液漏斗中,与15mL 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取漏斗内的扩展剂约5mL置于小烧杯中做平衡溶剂,其余的倒人培养皿中备用。

4.层析缸中平衡溶剂的作用是什么?

答:(1)防止或减少边缘效应的出现.所谓边缘效应,是指并列点样的同一物质经薄层展开后薄板边缘处的比移值比中间的要大的现象。(2)平衡剂起到使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达到饱和。是物质在展开剂和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

七、参考文献

1、牛文琪张庆国汪宏喜吴坚.氨基酸的分离与分析"实验教学

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127-128

2、黎景丽,文一彪.对氨基酸的分离及其显色的研究[J].中国

调味品.2002,(2):8-12

3、翁连进,王士斌,蔡晓.混合氨基酸的分离技[J].化工进

展.2000,19(2):51-53

4、营爱玲,王建,王晓琳.纳滤膜对氨基酸的分离研究[D].北

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26(6):642-647

5、马立周.生物转化制备L-丝氨酸的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8

6、付勇.苏氨酸母液中氨基酸的分离纯化研究[D].江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7

7、吴国华,林山杉,王为民.味精废液中碱性氨基酸的分离[J].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3):6-9

8、王立华,王永利,吴江.养液中多种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26-32

9、杨晓玲,赵宗云,刘永军.用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方法的

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4):368-390

10、杨丽,尤丽,叶金秀等.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实验的改进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1,20(3):230-232

根际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实验方案

根际土壤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实验方案 一、方法: 稀释涂布分离法 二、培养基: 1、GPM 培养基(Glucose Peptone Meat extract Agar)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NB ) 3、金氏培养基B (King ) 4、CSEA 培养基(Cold extracted soil extract agar) 5、YG 6、NA 7、无氮培养基 8、分解纤维素菌筛选培养基 9、TSA 培养基 三、实验流程 梯度稀释 涂板分离 挑取不同的单菌落于斜面培养 液体培养及液体保种 提取DNA PCR 扩增 酶切带型分型确定操作单元 连接转化 克隆子挑选及PCR 鉴定 测序 序列拼接 建树 采集根际土壤样品

四、具体实验方案 1、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将植株根系及附着的根际土壤一同装入无菌袋带回实验室。 2、土壤样品稀释及选择合适浓度梯度进行涂板分离:梯度稀释土壤样品,取10-1、10-2、10- 3、10- 4、10- 5、10-6六个梯度涂板,每个浓度梯度涂3个平行,过后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1-2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平板,根据形态、大小、颜色,挑取不同菌株的典型单个菌落,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3、挑取不同单菌落于斜面保种:通过上述的分离纯化步骤,可筛选得到不同的菌株,对筛选到的菌株接种于斜面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最后斜面放于4℃冰箱保存,备用。 4、液体培养及保种:从斜面上挑取菌苔于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放摇床上震荡(转速160r/min,37℃)培养。过后吸取菌液与灭过菌的甘油按7:3的比例于1.5ml灭过菌的EP管中放于-20℃保种。剩下的菌液用于以下实验。 5、提取DNA(CTAB法): (1)取1.5ml菌液于1.5ml离心管中,12000r/min离心2min,弃上清。 (2)向沉淀物中加入350ul双蒸水,重新悬浮沉淀。 (3)加入20ul10%SDS和3ul的蛋白酶K(20mg/ml),混匀,于55℃温育1h。 (4)加入50ul 5mol/L NaCl溶液,充分混匀,再加入50ul CTAB/NaCl溶液,混合后再65℃温育30min。 (6)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小心上下颠倒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EP 管,重复此步骤2-3次,直至分层界面无白色沉淀。 (7)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小心颠倒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EP管。 (8)加入0.6倍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混合直到DNA沉淀下来,12000r/min离心15min弃上清。 (9)向离心管中加入75%乙醇,12000r/min离心5min洗涤DNA沉淀,小心弃上清,重复洗涤1次,弃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晾干。

痢疾杆菌分离与鉴定培训

痢疾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许银怀 第一节概述 志贺菌属(Shigellae)细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人类及灵长类动物细菌性痢疾。 1899年由日本人志贺首先发现。 全球每年感染人次约为1.65亿,死亡110万,发病率、死亡率居感染性腹泻之首位。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如阿根廷990.6/10万、印度972.3/10万;发达国家相对较低,如美国6~12/10万、德国2.7/10万、法国0.3/10万;我国上世纪50~80年代发病率在46.37~1018.93/10万之间。 近20年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但在卫生状况不良的地区,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人群对细菌性痢疾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受到感染,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估计,在临床就诊的腹泻病人中的5%~15%是志贺菌引起的,而因腹泻死亡病例中有75%是志贺菌感染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福氏志贺菌最常见,发达国家以宋内志贺菌为主。美国

宋内志贺菌>75%,但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仍以福氏志贺菌常见。 鲍氏志贺菌最先在印度发现,除印度次大陆地区较为常见外,其它地区较为少见。 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夏秋季,通常在7~9月份。 细菌性痢疾防治仍需探索、研究内容: 细菌性痢疾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强度、分布特征、病原学特点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 缺乏快速、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细菌性痢疾漏诊和误诊现象普遍; 志贺菌耐药性谱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痢疾抗菌治疗难度加大; 洗手、母乳喂养、安全饮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的落实需要强化; 目前所用痢疾菌苗免疫保护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第二节病原学 一、抗原分类 志贺菌属细菌有菌体(O)抗原,某些新分离菌株有表面(K)抗原。 (一) 菌体(O)抗原 1.型特异性抗原:多糖,光滑型菌株主要抗原;分A、B、C、D 4个群及35个抗原型。 2.群特异性抗原:光滑型菌株次要抗原,主要存在于B群,籍此将菌型分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材料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一、前言 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

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添加剂及化妆品行业。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2l世纪全球的主要产业之一,氨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变更越来越快,工艺改革越来越新。目前全世界氨基酸每年的产量为100万吨,而需求总量是800万吨。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氨基酸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占61,,在饮料工业占30,,医药、日用化工、农业、冶金、环保、轻工、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占用的比例逐年增加。 氨基酸在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应用: (1)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DNS-氨基酸的制备和鉴定-

DNS-氨基酸的制备和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DNS-氨基酸的制备和鉴定的原理 2.掌握制备Dansyl氨基酸和聚酰胺薄膜层析法的操作和方法 实验原理 荧光试剂5-二甲氨基-1-萘磺酰氯(dansyl-Cl,简称DNS-Cl)在碱性条件下与氨基酸(肽或蛋白质)的氨基结合成带有荧光的DNS-氨基酸(DNS-肽或DNS-蛋白质),DNS-氨基酸再经酸水解可释放出DNS-氨基酸,其反应式如下: 图1:DNS-氨基酸生成反应机理图2:单项层析结果示意图DNS-Cl能与所有的氨基酸生成具荧光的衍生物,其中赖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等氨基酸可生成双DNS-氨基酸衍生物。这些衍生物相当稳定,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的微量分析,灵敏度可达10-10~10-9mol水平,比茚三酮法高10倍以上,比过去常用的FDNB 法高100倍。将Edman法和DNS法结合起来(称为Edman-DNS法)应用于蛋白质结构的序列分析上作,可以提高Edman法的灵敏度及其分析速度。 DNS-Cl在pH过高时,水解产生副产物DNS-OH,即: 图3:DNS-Cl在pH过高水解产生DNS-OH

在DNS-Cl过量时,会产生DNS-NH 2 ,即: 图4:DNS-Cl过量产生DNS-NH 2 DNS-氨基酸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黄绿色荧光,而DNS-OH和DNS-NH 2 产生蓝色荧光,可彼此区分开。 DNS-氨基酸可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在薄膜上检测灵敏度为0.01ug(相当于10—10mol)。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强,快速,操作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合物的分析。 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即各组分所受的固定相的阻力和流动相的推力影响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聚酰胺是—类化学纤维原料,由己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的称锦纶66 。因为在这类物质分子中都含有大量酰胺基团,故统称聚酰胺。它对很多极性物质有吸附作用,这是由于聚酰胺的一C=O及>NH基能与被分离物质之间形成氢键。如酚类(包括黄酮类、鞣质等)和酸类<如核苷酸、氨基酸等)是以其羟基与酰胺键的羰基形成氢键;硝基化合物和醌类等物质与酰胺键的氨基形成氢键。被分离物质形成氢键能力的强弱,确定吸附能力的差异。在层析过程中,层层溶剂与被分离物质在聚酰胺表面竞相形成氢键。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溶剂,使被分离物质在溶剂与聚酰胺表面之间的分配系数能有较大差异,经过吸附与解吸的展层过程,可以一一分离。 实验器材 1.聚酰胺薄膜(7×7cm) 2.电吹风一个 3.紫外灯一台 4.点样管(4支) 5.吸管 6.量筒

实验七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它是利用不同的氨基酸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方法。 惰性支持物是新华一号滤纸,其上含有很多的羟基,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把它看成是含有静止水相的惰性支持物。水相因此称为静止相(固定相),有机溶剂称为流动相。 展层溶剂由两个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它们互相混合时便分成两相:一相是以水饱和了的有机相,另一相是以有机溶剂饱和了的水相。 分配系数(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当用滤纸进行分配层析时,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氨基酸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以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Rf值,故可根据Rf值定性鉴定氨基酸,但通常用已知的标准氨基酸层析作对照,本实验就是如此。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值) 来表示的: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

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材料与方法 (1)、材料: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正丁醇;冰醋酸;分液漏斗;烧杯;培养皿;赖氨酸;脯氨酸;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茚三酮 (2)操作步骤 1. 配置层析液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间隔2cm做一记号,标出5个原点。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点在5个原点上,用量10~20μl,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 mm,边点样边用电吹风吹干,越小越好。干后再点一次。 4.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约20 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 cm)。待溶剂上升15―20 cm时即取出滤纸,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6.计算各种氨基酸的Rf值。 四、结果与分析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纸层析法) 一、实验原理 1、层析法又称色谱法,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中,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得到有效的分离。 操作方式: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等 分离机理:分配层析、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等 2、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展层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在滤纸上水就被吸附在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当有机溶剂(流动相)沿纸流动经过层析点时,层析法上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由于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由于溶质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物质被分离后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值表示: 只要条件(如温度、展层溶剂的组成)不变,值是常数,故可根据值作定 性依据。 氨基酸无色,利用茚三酮反应,可将氨基酸层析点显色作定性、定量用。 二、实验器材 标准氨基酸溶液、滤纸、层析缸、保鲜膜、剪刀、毛细管、电吹风。 三、实验试剂 1、酸相溶剂:V[正丁醇(A.R)]:V[88%甲酸]:V[水]=15:3:2 2、显色贮备液:V(0.4mol/L茚三酮-异丙醇):V(甲酸):V(水)=20:1:5 四、实验操作 1、点样 量取30mL层析溶剂、1mL显色贮备液于层析缸中,混匀密闭,静置。 戴好手套,在桌上铺好一层保鲜膜。取一张干净滤纸,将其剪彩为18cm*14cm。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等距离分出几个点作为点样原点。 用毛细管将标准氨基酸和未知样品分别点在点样点上,每次点样后用电吹风冷风吹干再点下一次,点样点直径不超过5mm。 2、层析与显色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一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滤纸层析法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氨基酸滤纸层析法的原理。 (2)掌握氨基酸滤纸层析的操作方法。 原理 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它也并存着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滤纸纤维上羟基具有亲水性,因此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有机溶剂自上而下流动称为下行层析,自下而上流动称为上行层析。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 f值表示: 溶质结构、溶剂系统物质组成与比例、pH值、选用滤纸质地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R f 值。此外,样品中的盐分、其他杂质以及点样过多皆会影响样品的有效分离。 无色物质的纸层析图谱可用光谱法(紫外光照射)或显色法鉴定。氨基酸纸层析图谱常用的显色剂为茚三酮或吲哚醌,本实验采用茚三酮为显色剂。 本实验用单向上行层析法作标准氨基酸的标准曲线,用双向上行纸层析法作几种已知氨基酸的层析图谱。然后将其中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加以定量测定。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1)8×10-3mol/L谷氨酸和8×10-3mol/L天冬氨酸混合液。 (2)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和丙氨酸混合液(已知氨基酸混合液)。将以上氨基酸分别配制成8×10-3mol/L的浓度,然后混合之。 (3)茚三酮重结晶方法:茚三酮有时由于包装不好或放置不当常带微红色,需重结晶方可使用。5g茚三酮溶于15mL热水,加入0.25g活性炭轻轻搅动,若溶液太浓不易操作,可酌量加5—10mL热水,加热30min后趁热过滤(用热滤漏斗,以免茚三酮遇冷结晶而损失),滤液置冰箱内过夜,次日晨即见黄白色结晶出现,过滤,再以1mL冷水洗涤结晶,置于干燥器中干燥,最后装入棕色瓶内保存。 (4)0.1%硫酸铜(CuSO4·5H2O):75%乙醇=2 :38 硫酸铜难溶于乙醇,将硫酸铜直接用75%乙醇溶解不能得到澄清溶液,如将硫酸铜溶液和乙醇混合后,放置过久则会有沉淀析出,因此,必须在临用前按比例混合。 正丁醇(需重蒸),95%乙醇,88%甲酸,12%氨水(因氨易挥发,稀释前需测出毕重)。 0.5%茚三酮丙酮溶液。 二、器材 新华中速薄层析滤纸,层析缸(高约430mm,直径约290mm,具有磨口盖子),鼓风恒温箱,国产72型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喷雾器,电吹风机,点样架,点样管,加溶剂的漏斗,针、线和尺子,橡皮(或线)手套,结晶皿。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它是利用不同的氨基酸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方法。 惰性支持物是新华一号滤纸,其上含有很多的羟基,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把它看成是含有静止水相的惰性支持物。水相因此称为静止相(固定相),有机溶剂称为流动相。 展层溶剂由两个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它们互相混合时便分成两相:一相是以水饱和了的有机相,另一相是以有机溶剂饱和了的水相。 分配系数(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当用滤纸进行分配层析时,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氨基酸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以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Rf值,故可根据Rf值定性鉴定氨基酸,但通常用已知的标准氨基酸层析作对照,本实验就是如此。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值) 来表示的: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材料与方法 (1)、材料: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正丁醇;冰醋酸;分液漏斗;烧杯;培养皿;赖氨酸;脯氨酸;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茚三酮 (2)操作步骤 1. 配置层析液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间隔2cm做一记号,标出5个原点。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点在5个原点上,用量10~20μl,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 mm,边点样边用电吹风吹干,越小越好。干后再点一次。 4.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约20 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

实验六蛋白质的水解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分离

实验六蛋白质的水解和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分离 一、目的 1.学习水解蛋白质的方法。 2.掌握纸层析的基本技术。 3.学习用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二、原理 1.蛋白质的水解 蛋白质可以用酸、碱或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成最终产物氨基酸。实验室中常使用酸解法水解蛋白质。当在6 mo叭。盐酸溶液中将蛋白质在110t加热大约20 h,肽键断裂,此时蛋白质完全分解为氨基酸。 酸法水解蛋白质的优点是在水解过程中不发生外消旋作用,所得到的氨基酸均为L一氨基酸。大多数氨基酸在煮沸酸中是稳定的,但色氨酸则完全被破坏。丝氨酸和苏氨酸在酸解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也有破坏。色氨酸的水解产物已知是一种棕黑色的物质——腐黑质,因此,用酸法水解蛋白质得到的水解液为棕黑色的。 2.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它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推动剂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经层析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若以K表示分配系数 层析溶剂(又称推动剂),是选用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滤纸纤维素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纤维素分子的葡萄糖基上的-OH基与水通过氢键相作用)能吸附很多水分,一般达滤纸重的22%左右(其中约有6%的水与纤维素结合成复合物),由于这部分水扩散作用降低形成固定相;而推动剂中的有机溶剂与滤纸的亲和力很弱,可在滤纸的毛细管中自由流动,形成流动相。层析时,点有样品的滤纸一端浸入推动剂中,有机溶剂连续不断地通过点有样品的原点处,使其上的溶质依据本身的分配系数在两相间进行分配。随着有机溶剂不断向前移动,溶质被携带到新的无溶质区并继续在两相间发生可逆的重新分配,同时溶质离开原点不断向前移动,溶质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前进中出现了移动速率差异,通过一定时间的层析,不同组分便实现了分离。物质的移动速率以R f值表示: 各种化合物在恒定条件下,层析后都有其一定的R f值,借此可以达到定性、鉴别的目的。 溶质的结构与极性、溶剂系统的物质组成与比例、pH值、滤纸的质地以及层析的温度、时间等都会影响R f值。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仪器 (1)干燥箱 (2)水浴锅 (3)安培瓶 (4)层析缸 (5)吹风机 (6)喷雾器 2.试剂

细菌鉴定学习

现有一株细菌宽度明显大于大肠杆菌的粗壮杆菌,请你鉴定其革兰氏染色反应.你 怎样运 传统的细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繁琐,初学者不易掌握,寻找一种简便方法。方法:玻璃片上将细菌与碱液混合,用接种环或接种针往上挑,观察有无丝状物出现,我们把它叫作“细菌拉丝实验”。结果:用本法鉴别细菌革兰氏染色性质,G^-菌有丝状物出现,即拉丝实验阳性,G^+菌无丝状物,拉丝实验阴性经过对照使用,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结果易判断,成本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革兰氏染色法可使有的细菌染上初染的的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有的细菌染上复染的的红色,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为红色,细菌形态为短小的杆状,单个存在。枯草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为紫色,细菌形态为杆状,比大肠杆菌大,可排成链状的,有的菌体里有椭圆芽孢(无色)或在视野中有散在的芽孢。 实验十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多数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时可引起感染。根据其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DNA同源性等可将肠杆菌科分为120多个菌种,其中与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 一、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E. coli)俗称大肠杆菌,是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该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可引起急性炎症或继发感染;有些血清型可引起腹泻。从水和食品中检出较多大肠杆菌时,可判断它们已被粪便污染。因此,大肠杆菌常被作为饮水、牛乳及食品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一)形态与培养特性 【材料与方法】 1.大肠杆菌革兰染色标本片。 2.大肠杆菌普通琼脂平板、SS平板、中国蓝平板、伊红美蓝(EMB)平板培养物。 【结果】 1.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中等大小杆菌,两端钝圆或稍弯曲,呈分散排列。 2.菌落特征(表10-1)。 表10-1 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及选择鉴别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培养基菌落特征 普通琼脂平板圆形,中等大小,灰白,整齐,光滑菌落 SS平板呈红色 中国蓝平板呈蓝色 伊红美蓝平板呈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二)生化反应 【材料与方法】 1.取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发酵管,37℃培养24h,观察结果。 2.取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结果。 3.靛基质产生、甲基红、VP、枸橼酸盐利用试验(IMViC试验),见实验四。 【结果】

氨基酸的鉴定

氨基酸的鉴定——纸层析法 171850044钱诗晨 一、实验目的 掌握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氨基酸的分离,掌握纸层析的操作方法并不学会分析未知样品中的氨基酸组分 二、实验原理 1、层析法又称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中,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得到有效的分离。操作方式: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等。 分离机理:分配层析、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等。 2、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展层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在滤纸上水就被吸附在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当有机溶剂(流动相)沿纸流动经过层析点时,层析点上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由于溶质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移动速率用Rf值来表示: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利用茚三酮反应将氨基酸层析点显色来鉴定氨基酸的种类。 三、实验试剂 1.酸性展层剂——正丁醇:88%甲酸:水=15:3:2 2.显色储备液:0.4mol/L茚三酮-异丙醇:甲酸:水=20:1:5 3.标准氨基酸溶液(6mg/ml,苯丙氨酸Phe、甘氨酸Gly、脯氨酸Pro、组氨酸His) 4.未知样品液:上述4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液(每组任选一个样品) 四、实验器材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精修订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 定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它是利用不同的氨基酸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方法。 惰性支持物是新华一号滤纸,其上含有很多的羟基,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把它看成是含有静止水相的惰性支持物。水相因此称为静止相(固定相),有机溶剂称为流动相。 展层溶剂由两个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它们互相混合时便分成两相:一相是以水饱和了的有机相,另一相是以有机溶剂饱和了的水相。 分配系数(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当用滤纸进行分配层析时,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氨基酸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以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Rf值,故可根据Rf值定性鉴定氨基酸,但通常用已知的标准氨基酸层析作对照,本实验就是如此。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 值)来表示的: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材料与方法 (1)、材料: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正丁醇;冰醋酸;分液漏斗;烧杯;培养皿;赖氨酸;脯氨酸;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茚三酮 (2)操作步骤 1.配置层析液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间隔2cm做一记号,标出5个原点。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点在5个原点上,用量10~20μl,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边点样边用电吹风吹干,越小越好。干后再点一次。 4.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约20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cm)。待溶剂上升15―20cm时即取出滤纸,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 实验一: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层析法也叫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的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 层析法是近代生物化学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分离性质极为相似而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以分离的各种化合物。如各种氨基酸、核苷酸、糖、蛋白质等。 层析法有许多种类,根据分离所依据的理化性质不同,可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纸层析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物质的一中分离分析工具。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法。分配层析法是一种连续抽提法,利用不同的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得到分离。纸层析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素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能吸附一层水,把吸附在滤纸上的水作为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水被吸附在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由于纤维素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和水以氢键相连,使这部分水不易扩散,所以能与跟水混合的溶剂仍然形成类似不相混合的两相。当有机相沿纸流动经过层析点时,层析点上的溶质就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进行分配,有一部分溶质离开原点随有机相而进入无溶质的区域,这时,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质从有机相进入水相。当有机相不断流动时,溶质就沿着有机相流动的方向移动,不断分配。溶质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纸上层析法的一般操作是将混合物点到纸上,干后让溶剂从有样品的一端经毛细作用流到纸的另一端。 在密闭的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反复抽提,由于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当把一种物质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中振荡时,它将在这两相中不均匀分配。达到平衡时,这种物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浓度之比为一个常数,即所谓的分配常数,用a表示)不同,使不同的氨基酸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而得到分离。 一种物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也就是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不同: 物质在溶剂I中的浓度 ???= ——————————— 1 / 4 . 中的浓度物质在溶剂IIRf值基本上是常数。某一种物质在特定的溶剂系统、纸、展层方式、温度、pH等条件下的Rf 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纸层析纸的质量(新华一号)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Rf:值(比移)来表示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 Rf = —————————————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 定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它是利用不同的氨基酸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方法。 惰性支持物是新华一号滤纸,其上含有很多的羟基,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把它看成是含有静止水相的惰性支持物。水相因此称为静止相(固定相),有机溶剂称为流动相。 展层溶剂由两个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它们互相混合时便分成两相:一相是以水饱和了的有机相,另一相是以有机溶剂饱和了的水相。 分配系数(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当用滤纸进行分配层析时,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氨基酸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以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Rf值,故可根据Rf值定性鉴定氨基酸,但通常用已知的标准氨基酸层析作对照,本实验就是如此。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 值)来表示的: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材料与方法 (1)、材料: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正丁醇;冰醋酸;分液漏斗;烧杯;培养皿;赖氨酸;脯氨酸;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茚三酮 (2)操作步骤 1.配置层析液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间隔2cm做一记号,标出5个原点。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点在5个原点上,用量10~20μl,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边点样边用电吹风吹干,越小越好。干后再点一次。 4.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约20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cm)。待溶剂上升15―20cm时即取出滤纸,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它是利用不同的氨基酸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方法。 惰性支持物是新华一号滤纸,其上含有很多的羟基,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把它看成是含有静止水相的惰性支持物。水相因此称为静止相(固定相),有机溶剂称为流动相。 展层溶剂由两个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它们互相混合时便分成两相:一相是以水饱和了的有机相,另一相是以有机溶剂饱和了的水相。 分配系数(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当用滤纸进行分配层析时,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氨基酸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以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Rf值,故可根据Rf值定性鉴定氨基酸,但通常用已知的标准氨基酸层析作对照,本实验就是如此。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值)来表示的: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材料与方法 (1)、材料: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正丁醇;冰醋酸;分液漏斗;烧杯;培养皿;赖氨酸;脯氨酸;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茚三酮 (2)操作步骤 1.配置层析液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间隔2cm做一记号,标出5个原点。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点在5个原点上,用量10~20μl,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边点样边用电吹风吹干,越小越好。干后再点一次。 4.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约20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cm)。待溶剂上升15―20cm时即取出滤纸,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protocol

细菌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protocol 样品菌株分离: 准备工作 1用报纸将平板包好(约12个一包)灭菌后放入烘箱烘干,最好隔夜; 2按照培养基的配方配制好液体培养基后,调pH值(注意灭菌后培养基pH会略有升高),其中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的琼脂后,倒入锥形瓶并用滤膜封好待灭菌。注意培养基的体积总量不能超过锥形瓶的三分之二,约一半左右;剩余液体培养基加入试管中,每支5ml(其中3ml用于保种,2ml用于提取菌株基因组DNA),用胶塞封好,与加入琼脂的锥形瓶一起灭菌; 3将无菌超净台打开紫外灯灭菌约20分钟,将灭好菌的培养基放置冷却到不烫手后,在超净台中操作倒入到已烘干的培养皿中,每块板中倒入约20ml,厚度约为培养皿的1/3~1/2之间。倒好后的培养皿叠放在超净台内,待培养皿中培养基冷却凝固之后即可使用。暂时不用的,可先用封口膜封好并标记好培养基名称存放好。4在培养皿上写清样品名称,标注日期,姓名。用枪加入100uL液体样品到培养皿上,尽量把培养皿托平,将涂布玻棒插入酒精中取出在酒精灯外焰灼烧完全,待冷却后,在酒精灯下将液体涂布均匀(最好涂布至培养基将液体全部吸收)。 5将涂好的培养皿正置培养2小时后,用封口膜封好,倒置培养。

定时观察平板,描述菌落的颜色、形状,记录菌落数并拍摄照片。划线分离纯化: 1待涂布好的培养皿上长出单菌落后,用挑取同一培养皿中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菌落进行划线分离纯化,挑取的菌落用记号笔标出。 2将接种针在酒精灯外焰灼烧完全,稍冷却后,在平板上进行Z字形三个方向划线。 3若在新板上又长出新菌落,再次分离划线 4划线需做至少2-3次,直至菌落完全纯化(纯化步骤很关键) 保种: 1 将已纯化的细菌用灭菌的牙签蘸取接种入试管内(注意要取单菌落),摇床150r/min, 28℃培养,直到其生长至指数期 2在2ml冻存管(预先灭菌并烘干)中加入1ml 30%甘油(甘油预先配置好灭菌后待用),再加入1ml上述1中的菌液,盖紧管盖,混匀后在管壁做好样品标记和日期,同时在实验记录本上做好记录3以上每个样做三管,做好记录,放入冷存盒,放入-80度冰箱内,记录存放位置。 4将同一试管内剩余的2ml细菌培养液加入到灭过菌的2ml试管中待提取DNA。 DNA的提取:可采用细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或手提的方法进行

实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题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近年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难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到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为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对人的危害,我们要分离出它们并研究。 二、实验原理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u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7.4,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对碱性染料敏感,十万分之一的龙胆紫液即可抑制其生长。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3%NaCl):牛肉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130g,琼脂15g,蒸 馏水1000ml,121℃灭菌20min后倒平板。 肉汤培养基:酵母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10g,蒸馏水1000ml,121℃灭菌20min。 甲苯胺兰-DNA平板 2.试剂 磺胺类药物、革兰氏染液 3.仪器和设备 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水浴锅、培养皿、锥形瓶、移液器、灭菌锅、培养箱、试管、载玻片、接菌环。 四、实验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 1.称取5g土样,在无菌条件下放入灭菌的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200ul 磺胺类药物,振荡10min,使土样充分混匀。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的特性,杀死其他细菌。 2.从上述锥形瓶中取5ml上清液放入一只干净的试管中,30℃,200rpm,24h。 3.取培养好的菌液,按梯度稀释法稀释土壤悬液,依次制备成100、1000、10000、100000倍悬液后,分别取200ul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利用高盐培养基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从而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 1.菌落形态:菌落较小,较湿,较透明,边缘整齐,隆起。

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txt24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发布日期:2009-05-09 浏览次数:827 字号:[ 大中小 ] 一、实验目的 系统学习兽医临床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技术,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类病原细菌的基本特性与实验诊断技术,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的能力,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病原微生物,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知识背景 细菌分离是细菌学检验中的极其重要的环节。正确的分离有助于很快得到可疑的致病菌,对疫病的诊断与防控至关重要。在细菌分离时应注意的事项: 1.病料采集 (1)病料的种类主要决定于疫病的性质,一般方法为: ①全身感染→血液及内脏; ②局部感染→病患部位; ③特殊病例→特殊处理。特殊情况的正确处理与操作者的专业知识有很大关系。无论全身或局部感染,均应采含菌最多或病变明显的组织 (2)病料的采集时间也应特别注意: ①活体病料→应考虑病原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部位的变化; ②患畜死后→应立即采集病料,越早越好。 2.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是指在微生物研究过程中,既要避免各种外界的微生物进入操作对象又要杜绝操作对象污染周围环境的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是对微生物学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形成无菌操作素养。不论何种情况下,头脑中都应该有这个概念。 无菌操作贯穿于整个分离过程,例如:病料的采集、器材的准备、具体的操作。所用器械及物品均应事先灭菌备用,金属器具包装后高压灭菌或煮沸30min,玻璃器皿可高压灭菌也可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实验目的】 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在层析时,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某一处,该点称为原点;然后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这样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Kd)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ate of flow, Rf)来表示。所谓Rf,是指在纸层析中,从原点至氨基酸停留点(又称为层析点)中心的距离(X)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Y)的比值: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温度、湿度、层析滤纸的型号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器材与试剂】 (一)器材 1.层析缸 2.点样毛细管 3.小烧杯 4.培养皿 5.量筒 6.喷雾器 7.吹风机(或烘箱) 8.层析滤纸(新华一号) 9.直尺及铅笔 (二) 试剂 1. 扩展剂(水饱和的正丁醇和乙酸混合液) 将正丁醇和乙酸以体积比4∶1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混合,所得混合液再按体积比5∶3与蒸馏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漏斗内即为扩展剂。 2. 氨基酸溶液 0.5%赖氨酸、脯氨酸、亮氨酸以及它们的混合液(各组份均为0.5%)。? 3. 显色剂 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实验步骤】 1.准备滤纸 取层析滤纸(长22㎝、宽14㎝)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3㎝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每间隔3㎝作一记号,如右图所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