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战争与和平》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

《战争与和平》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

《战争与和平》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
《战争与和平》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

ywjsxxk@https://www.docsj.com/doc/aa15857401.html,

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小说语言简洁干练,运用大量心理分析,塑造了众多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小说运用多种叙事方式,反映了宏大的时代主题,对19世纪初期俄国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生活作了全面展示。作者将故事背景设定为俄法1812年战争期间,主要描写了俄国四个上流社会青年的成长历程,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的整体面貌。本文对《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人物形象进行解读,为读者的阅读、鉴赏提供参考。

一、小说主题思想

《战争与和平》通过对宏大战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俄国人民保卫祖国英勇精神的赞扬。领导战争的库图佐夫元帅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他被描绘成一个尊重人民意愿、与将士同甘共苦的杰出领袖。他在战

争中不断激发战士的斗志,聆听民众的心声,立足于士气、民意分析战局,他的战争观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和是非观:历史由人民书写,正义由大众定义。作者在小说中表达了对残酷战争的批判,对战争的发动者表示强烈的愤慨,但对英勇反抗强敌、用正义的战争争取和平的斗士表示由衷的崇敬。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生动、性格立体,富有代表性,能够展现整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以及当时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家国情怀。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以战争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宏观地描绘了从王公贵族到普通民众整个俄国社会的时代记忆。作者以历史立意,从细节下笔,以看似平常的描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体现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托尔斯泰看来,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博爱,对整个社会的芸芸众生报以同等的关注,不偏不倚地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作者将这种

博爱流露于笔端,对全书数百个人物的命运都作了生动描写,对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报以真切的同情。比如在描写爱伦时,作者对她

性格变化、角色转变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爱伦本是一个遭人唾弃的贵族女性,已嫁作人妇的她行为不检点,打扮妖艳,交际放荡,她过于随意的情感为她招致了一系列非议,并直接导致了她后半生的悲剧命运。作者为她设计了一个自我救赎的情节,她最终不再朝三暮四,找到了毕生的真爱。在作者看来,每个人都是一个善良的本体,每个人都有自我救赎的机会和权利,不能因为一个人在人世间的行为和品行而完全剥夺其作为人的权利。

作者的同情和博爱,在很多其他人物形象身上也有所体现,比如娜塔莎,她是一个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但是她的人生经历充满悲剧性,作者就她的遭遇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她结婚之后完全被生活

《战争与和平》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

内蒙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张春华

47

DOI:10.16412/https://www.docsj.com/doc/aa15857401.html,ki.1001-8476.2017.30.024

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形象

一.《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大家族 1.库拉根家族 库拉根家族是远离人民的宫廷贵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会贪婪,愚蠢和无耻的代表,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家族。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库拉根的女儿爱仑是个“美丽的动物”,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她还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过着淫荡的生活。库拉根的两个儿子伊包里特和阿那托尔,前者愚蠢,后者卑鄙堕落。酒宴放荡,闲逸便是他们的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猛烈的抨击道:“所有这一群人都攫取着卢布、十字勋章和官爵,而他们在捞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注意的仅仅是沙皇恩宠的鼻息。” 2.罗斯托夫家族 罗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园贵族的典型,是作者笔下最动人、最富感染力和诗情画意的一个家族。他们并不富裕,但充满了欢乐和生气。罗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着淳朴、热情、真挚、好客等特点,具有温情脉脉的庄园贵族的品质。拿破仑入侵,他们都为祖国的命运焦急不安,决心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力量。尼古拉回到军队与敌人作战,娜塔莎自动为伤兵服务。15岁的彼恰放弃了准备进入大学的愿望决定参军,最后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3.保尔康斯基家族 保尔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爱国、孤傲的特点,保持了忠贞为国的老贵族的“古风”,老公爵以严厉为名,退居庄园后,一直和朝廷疏远,对宫廷保持批判态度。他曾在军队服务,很重视苏沃诺夫的军事艺术。当儿子安德烈和他告别从军时,他特别强调军人的荣誉和爱国的责任感。1812年的战争震动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与逼近的敌人进行斗争。在激昂紧张的爱国活动中,他中风了,临死前还关怀着祖国的命运。他的儿子安德烈是爱国者,女儿玛利亚同样是爱国传统的继承者,当她想到会受到法国人支配时就颤抖了。 4.别素号夫家族 别素号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彼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二、人物形象 《战争与和平》一共写了559个人物,其中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三十个,现选主要几个简单分析。 1.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 《战争与和平》最初八页开始出现的人物。他二十六岁,在受到朝廷宠遇的宫廷女官舍雷尔沙龙里的客人中间显得落落寡欢、不随流俗。“那些客厅里的人对他来讲不都是些熟人,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一、设计分析 选修课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态战争与和平问题。 所谓战争是指国家之间,或同一国内的不同政治派别、民族间进行的公开武装冲突。前者是国际战争,后者是国内战争。和平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根据政治学的观点,通常是指未爆发战争的历史状态。 战争与和平始终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两种现象相互联结,彼此交替。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整体化的加强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战争的起因、性质、规模、手段、影响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上半期曾先后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虽未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层出不穷,连绵不断。当前虽无发生世界大战的迹象,但是战争的阴云、

核威胁仍困扰着世人。 战争的严峻性和残酷性使得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避免战争灾难,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但是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也为战后和平注入了新因素,如一战后产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出现了雅尔塔体系。这两次相对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未真正消除战争,但对和平问题提供了借鉴。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从残酷的战争中汲取了教训,寻求着消除战争与实现和平的种种途径。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首要问题。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教学目标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当代各类局部战争等相关史实、过程、影响,重要人物的活动等。结合相关史实,提高认识、评价、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看问题的全面性。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物象)作用专题训练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物象)作用专题训练 一、【高考真题感知】(2016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6分) 玻璃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对《战争与和平》中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剖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aa15857401.html, 对《战争与和平》中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剖析作者:龚子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7期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多个作品当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战争与和平》,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形象描写以及心理分析,得到众多的好评。作品当中的玛丽亚小姐有着非常高尚的品格,在学习这个作品当中玛丽亚小姐的形象对于我来说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本文主要分析了,《战争与和平》当中玛丽亚小姐探索生活的真谛并且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及情感,对于玛丽亚小姐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玛丽亚小姐;形象分析;人生信仰;精神世界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1 玛丽亚小姐性格纯真非常善良,她的胸怀如圣母般高尚,正是因为如此她有着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对于整部作品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小说当中的玛丽亚公爵小姐的心中充满希望,并且非常慈爱。《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当中玛丽亚有着基督徒式的自我奉献精神,并且这种精神贯穿到她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思想当中,塑造了她的人生态度[1]。对于玛丽亚小姐 来讲,精神世界现实世界是共同存在的,并且相互矛盾的。 一、玛丽亚的人生观 玛丽亚自身的性格以及人生经历促使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玛丽亚始终相信宗教信仰能够抚慰自己的灵魂,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但是现实生活当中,玛丽亚十分渴望自己能够拥有幸福的和睦的家庭并且有一个美好的爱情,这也是她内心的一个秘密。当她想放弃一切而出去云游,最终又是舍不得亲人而犹豫[2]。由此看来,玛丽亚 心中上帝的爱与现实生活当中凡俗的爱是她内心中一个最大的矛盾。作者托尔斯泰对于脱离精神世界的现实世界是持不赞同态度的,他认为两者之间是可以共存的,必须尊重自身现实生活当中的存在才能够拥有更加和谐的精神世界。 在作品当中除了玛丽亚公爵小姐,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就是娜塔莎[3]。 她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一样的善良以及真诚。但是,二者所崇尚的生活理念是不能够互相理解。玛丽亚公爵小姐希望自己一生都在虔诚的生活,她是十分理性的,这种性格也导致她对于现实当中的幸福有着向往,但却自己不断地进行压抑。而娜塔莎却是完全不同的,她是一个遵从自己感情的人,因此,她得到了玛丽亚心中梦寐以求的人生幸福。故事的结尾,通过他人的帮助,玛利亚与娜塔莎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这种故事情节以及发展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也体

战争与和平议论文

战争与和平议论文 【篇一:战争与和平300字】 随着硝烟逐渐消散,枪炮声停止了轰鸣,聚焦了全世界人们目光的伊拉克战争终于结束了。 厮杀中得胜的人们在喜悦中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伤口,而失败的人们已永远失去了他们过去的辉煌。爱好和平的人们,又一次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战争——这足以毁灭人类的最可怕的魔鬼,它什么时候才能消失呢? 那些掌握巨大权利、动辄对他国诉诸武力、也把本国拖入战火的人,很少能真正尝到战争带来的苦水,而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战争带给他们的永远是不幸。 19世纪,那些拥有大量殖民地、经济飞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崛起,到20世纪初,它们的矛盾愈加尖锐,终于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类也第一次经历了一场世界性的空前混战! 【篇二:战争与和平400字】 战争使国家衰亡,战争使无数人无家可归,战争让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让无数的父母忍受着失去孩子的悲痛;让亿万妇女变成寡妇。可想而知,战争是全人类不愿看到的。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回首往事,中国

人民饱受了太多的战争之苦。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有多少美丽的家园被吹毁;多少无辜百姓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提起南京大屠杀,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在这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中国军民被集提射杀、火焚和活埋。全市房屋大部份被烧毁,整个南京城尸骨遍地,令人发指。 为了争取和平,制止战争,许多善良的人奋斗了一生,有的还献出了生命。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印度的柯华大夫为了反对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把生命献给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为了和平的事业,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抗日战场,用他们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一个个中国战士的生命。 可见的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反映了绝大多数的愿望。我过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的环境,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和平的环境。中国的少年儿童是热爱和平的,我们要为增进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篇三:战争与和平500字】 战争是每个年代都必不可少的,只要有欲在,有贪在,它就必不可少。和平当然就不一样了,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个完全和平的年代。 国防,这是一个铁证,防什么?防战呗!谁能料到哪一天闲着没事做的时候,会不会有谁惹起点动静。人们还是喜欢战争的,要不怎会有那么多人向国防事业倾注毕生。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 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 一.《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大家族 1.库拉金家族 库拉金家族是远离人民的宫廷贵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会贪婪,愚蠢和无耻的代表,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家族。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库拉金的女儿爱仑是个“美丽的动物”,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她还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过着淫荡的生活。库拉金的两个儿子伊包里特和阿那托尔,前者愚蠢,后者卑鄙堕落。酒宴放荡,闲逸便是他们的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猛烈的抨击道:“所有这一群人都攫取着卢布、十字勋章和官爵,而他们在捞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注意的仅仅是沙皇恩宠的鼻息。” 2.罗斯托夫家族 罗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园贵族的典型,是作者笔下最动人、最富感染力和诗情画意的一个家族。他们并不富裕,但充满了欢乐和生气。罗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着淳朴、热情、真挚、好客等特点,具有温情脉脉的庄园贵族的品质。拿破仑入侵,他们都为祖国的命运焦急不安,决心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力量。尼古拉回到军队与敌人作战,娜塔莎自动为伤兵服务。15岁的彼恰放弃了准备进入大学的愿望决定参军,最后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3.保尔康斯基家族

保尔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爱国、孤傲的特点,保持了忠贞为国的老贵族的“古风”,老公爵以严厉为名,退居庄园后,一直和朝廷疏远,对宫廷保持批判态度。他曾在军队服务,很重视苏沃诺夫的军事艺术。当儿子安德烈和他告别从军时,他特别强调军人的荣誉和爱国的责任感。1812年的战争震动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与逼近的敌人进行斗争。在激昂紧张的爱国活动中,他中风了,临死前还关怀着祖国的命运。他的儿子安德烈是爱国者,女儿玛利亚同样是爱国传统的继承者,当她想到会受到法国人支配时就颤抖了。 4.别祖霍夫家族 别祖霍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皮埃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二、人物形象 《战争与和平》一共写了559个人物,其中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三十个,现选主要几个简单分析。 1.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 《战争与和平》最初八页开始出现的人物。他二十六岁,在受到朝廷宠遇的宫廷女官舍雷尔沙龙里的客人中间显得落落寡欢、不随流俗。“那些客厅里的人对他来讲不都是些熟人,但他讨厌他们,甚至看他们一眼,听他们说句话都感到腻味。”安德烈公爵为自己不得不和这个上流社会保持联系而痛苦,在他看来,这个上流社会是虚伪的,欺骗的,寡廉鲜耻的。他对皮埃尔讲:“这就是我在这里过的生活——我很不适应。”

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本文是关于和平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当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谨的衣襟:当曹孟德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时:当刘备与诸葛亮稳坐荆州,遥望江畔人马厮杀时,众人不禁赞叹“千古风流人物”、“乱石豪杰”辈出。 一夜大火烧毁了几十里营寨,八十三万人马存活者有几?失败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仅仅是曹操,而是无数的生灵! 在三国“英雄”们的眼里,百姓-—草民,只是一块块奠基石。君不见,董卓率众“出征”无辜的草民,“男丁斩首,妇女充当官妓”,君不见徐州城里冲天的火光,而其目的仅为一座城池;君不见,战争起时,动辄“火烧连营”,“水淹七军”:君不见敌人追来,留下饥民殿后,而敌将军无一不是“趁势掩杀”一番。可是,那些为人主者,或者说渴望为人主者,却依然能够全身而退,能够“卷土重来”,有道是“江东弟子多才俊”,可这些才俊不是用来建设国家,发展生产的,而是那些“人主们”踏上帝王宝座的一块块垫脚石。 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成就了“风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骄子”,可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所谓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是一时的感慨罢了,之后还不是年年征杀?坐拥天下后,还不是歌舞升平,声色犬马?而民众,不过是由战时的炮灰,演变成“太平盛世”的一只犬而已,在没有战争的年代继续发出“苛政猛于

虎”的喟叹罢了。 帝王的利剑在鞍上不停地抽响,兵士们箭在弦上。东方熹明,枕戈待旦的双方的士卒混战一片,还美名曰:捐躯疆场。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见明日的朝阳,能再孝奉年迈的高堂,能抚慰孤苦的发妻与儿郎? 陈尸遍野的土地何时能再长出稻粮? 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时再唱出欢乐的歌谣? 人们多么想弃剑从犁,多么想铸剑为犁,再造田园美丽的风光。 可贪婪的恶魔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战争,背弃了和平。 当“一战”的硝烟未落,“二战”的硝烟又起。 当“二战”的战犯审判还未结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敲起了战鼓。 1991年的海湾战争还未在人们的记忆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飞机又再度飞临中东的上空。而今“二河流域”硝烟再起,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古巴比伦的上空。生灵涂炭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海晏河清,人们世世代代的追求。可是,何时才能够海不扬波?合时才能够海水清流?何时世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不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 那些拨动国家机器的穷兵黩武者,放下你们手中的屠刀,让和平鸽飞遍世界,让橄榄枝插遍世界,染绿世界! 让我们铸剑为犁,让世界洒满和平的阳光,让人间充满爱意! 未来,不要有战争 一提到战争,我们想到的就是炮火硝烟、枪淋弹雨。尽管中东战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说学情 透过考练,学生们在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当中呈现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知道从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细节等正面描写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小说中环境烘托、情节烘托、周围人物衬托等方面信息捕捉不够敏锐,另外,能理解形象特征,但语言概括不够准确,答题不够规范。 三、说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四、说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五、说学习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不断更新的玄幻、言情小说,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复习旧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确:(一)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2.神态描写 3.行动描写(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6.细节描写(二)侧面描写:(1)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五、反思:我们解答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这类题,最大的失分原因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答题注意事项 七、作业布置

经典重读--《战争与和平》的三大特征述评

追问历史走向人民 ——论《战争与和平》的基本思想 赵学斌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摘要:《战争与和平》以恢宏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 和各个生活领域。史诗性、人民性和历史性是这部巨著的三大特征。秉循着这三者,我们会对这一长篇巨著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史诗性;人民性;历史性 《战争与和平》(1863——1869)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多卷本的长篇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极具思想性和艺术魅力。 这部作品是作家前期生活的结晶。青年时期,托尔斯泰曾参加军队并以中尉衔退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的呼声中被迫废除了农奴制,并赦免被判流放的十二月党人。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托尔斯泰,他决定为他所尊敬的十二月党人写一部小说,但随着思考的深入,原定的构思被不断修正。到1864年,他完成第一卷《1805》,主要表现1805到1820年这15年的俄国历史面貌,而到1869年,托尔斯泰给最后的定稿以新的名称:《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为作家、也为俄罗斯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的关注,福楼拜、罗曼·罗兰、毛姆、莫德、卢卡契等都给了这部作品极高的评价。它和所有的艺术经典一样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许多人认为今天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但文化多元并不能也不应屏蔽我们对各民族独特的精神体验的理解。在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学界,人们也一直不断地给予这部经典作品新的阐释。下面,笔者试就《战争与和平》的三大特征谈谈自已的体会。 一、史诗性 “《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最浩瀚的史诗,是现代的《伊利亚特》。……我早就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事实上得之于荷马和歌德。”“他从描写个人命运的小说发展到描写军队与人

20世纪战争与和平大事年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二战)大事年表 1879 德奥首先缔结“同盟协约”具有明显“反俄”性质 1882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1892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04 英法签订协约 1907 英俄签订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 “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和俄达成秘密协议 1912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1914.7.28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8-9 西线德——英法马恩河会战,实施施里芬计划,第一次大规模战役1914.8 东线俄——德奥东普鲁士战役减轻西线压力东线也转入持久 1915 西线德奥——俄 1916.2-12 西线德——法凡尔登战役企图消耗法主力,迫使法投降首次使用飞机、毒气战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1916.2 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1916.5底德——英日德兰海战企图打破英海上封锁,英仍控制海权 1916.6-11 西线英法——德索姆河战役减轻凡尔登压力,英首次使用坦克,规模最大 1917.4 美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 1917 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1918.3 苏俄同协约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1918.10 德基尔港水兵起义 1918.11.9 德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9.1.18 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1919.4.28 国联盟约通过,被列入对德、奥、匈、保合约之中 1919.6.28《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1919.9 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 1919.11 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1920.6 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 1920.8 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 1920 国联成立 1921.11 美英日法《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 1922.2 美英日法意《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 1922.2 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其《附约》 1922.2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条约规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一: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战争与和平》不仅描写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场战争,它还唤起我们对民族和世界历史的浓厚兴趣,唤起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切关怀。这是任何专门描写和研究战争的论着代替不了的。而作为一部伟大而深刻的文学作品,它还是任何学术论着代替不了的,因为它还是一部人们心灵的史诗,一部生命的史诗。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战争和民族的历史,还看到了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心灵,看到了他们深深的渴望、痛苦、欢乐和追求我把娜塔莎比做皎洁的明月,因为她美得像神话,有大美之形,像天赐。当安德烈公爵遭受丧妻之痛和在惨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惨败之后,感慨于他之前一直所追求的名誉荣耀情感只是大梦一场,感觉受到了命运的欺骗和遗弃。安德烈的感情世界曾象是古拙的老橡树:“唯独它不欲屈从于春日的魅力,不欲目睹春季,亦不欲目睹旭日。”但他的难以言寓的绝望和痛苦敌不过少女的快乐。当饱经沧桑的安德烈到罗斯托夫家的庄园时,不是被清脆的少女的笑声吸引的吗?少女娜塔莎是多么快乐啊!娜塔莎用她那强大和青春的生命力顽强的抵抗住了命运的挑战,忍受住了美的背后那巨大的担当;没有一遇苦痛,便忧怨、乞怜、颓伤,呈现败像,变成丑陋。在莫斯科即将沦陷之时,娜塔莎肯于舍弃家财,以救治、运送伤员为第一要务,谱出一曲高尚、美好人性的千古绝唱。经历风雨屈辱、苦难煎熬之后,还能典雅迷人、唇齿留香,便是不朽。书中总不乏悲惨而凄凉的场景,对于生活在那个战火连绵的时代的人,对死亡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刚毅而有英勇的安得烈就几次触摸到死亡的底线。虽然他最后还是没有逃过死亡之神,但他的死伟大而令人敬佩。死亡对与这本书中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并不遥远的,也许今天躲过了明天还会在来,若又躲过了明天,总有一天死亡也会临近。但他们面对死亡的做法却可以深深启发我,也许这本书中还有太多的启迪,但对于我来说这的确是启发我最深的。篇二: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生动地描写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列宁曾说:“《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巨着!”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战争多好呀!战争既可以掠夺国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举两得!《战争与和平》使我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和平是最可贵的,当和平的土地上硝烟袅袅升起时,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开始——人们纷纷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人们断水断粮,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和平,多么神圣的名词!我愿是一名和平使者,使各国都建立起友谊和信任;我愿是一只洁白无暇的和平鸽,带着和平的使命飞向四面八方!篇三: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同。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让我印象深刻。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积极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应该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1.(2019·广东六校联考)材料一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苴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苴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10分) (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产生的原因。(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二人的言论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毛奇的观点美化战争,有军国主义倾向;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为权宜之计,且主张以战止战,较为中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知,反对美国利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塑造别国,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战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可知,二战后,美国意图独霸世界,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答案:(1)毛奇认为: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战争能消除人类的自私自利;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点评:这是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的错误观点。 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不是治国正途,只是权宜之举;“以战止战”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点评:这比较客观中肯地看清了战争的本质。 (2)观点:反对美国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改造别国,发动干涉战争(或人权干预战争)。原因:冷战后美国仍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2.材料一战争之初,中国政府宣布了中立的立场。但此后协约国在争取盟邦的斗争中,曾敦促中国参战,日本却竭力阻挠。日本阻挠的原因是,惧怕中国在战后的和会上,以战胜国资格收回山东的权利。1919年4月30日,威尔逊(美)、劳合·乔治(英)和克里孟梭(法)举行“三巨头”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山东问题,日本代表被邀出席,中国代表团被摒除在外。会议决定把日本继承在山东的权益的要求写入对德和约。 ——摘编自董继民、董俊霞《论一战外交与中国》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命题的热点首先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分析概括,其次是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二轮复习主要做好“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两个方面的突破。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作用题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之作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2.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3. 掌握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一、高考典题感知 (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看她的时间。 ??????"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群文阅读:《战争与和平》教案

群文阅读: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网站从文学作品、照片、音乐等各方面拓展战争与和平的内涵,激发学生呼唤和平的心声。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宽带网及网站的拓展链接,全方位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以及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 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第四单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板书主题:战争与和平)(出示课件)在这单元的四篇课文中,我们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夜莺的歌声》—机智勇敢《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呼唤和平《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呼唤和平 2.(指板书)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小英雄雨来;我们跟着小作者雷利一同呼唤和平,我们都祈盼全世界的孩子能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3.(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象征和平的橄榄树。相信通过我们的深入学习,让这棵橄榄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时,我们也

希望这棵橄榄树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拓展链接 1、战争中也涌现出许多为国家、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能简单介绍吗? 2、故事《黄继光》默读课后阅读材料《黄继光》谁来说说黄继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出示图片)战争给人来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特别是那些无辜的孩子。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成为难民。由于食物短缺孩子们大多营养不良;由于使用了违禁武器也使许多战后出生的儿童得了白血病或者其他怪病。, .(课件出示)这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分别代表本国的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 A默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同学们,此刻,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吗? 4.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这段时间,孩子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课外书获取了许许多多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知识,老师也不甘示弱,收获多多。咱们来开一个成果发布会,我先来汇报。好吗?瞧,李老师带来了一些描写战争与和平的词语和诗句,一起来读一读。分组读词语:A全民皆兵严阵以待破釜沉舟 B 全军覆灭速战速决暗渡陈仓 C 纸上谈兵硝烟弥漫枪林弹雨 抽生读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 2020-07-04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1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玛、小尼古拉等,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其它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也有类似成就)。其次,书中许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断变化。如皮埃尔,从单身到结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海伦到娜塔莎、从雅各宾派到共济会、从战争前到战中到战后、从贵族老爷到俘虏再到释放、从初出道时的年轻气盛到后来的好学深思,他的性格一直处于一种无法停止的状态,每经历一件事情,他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身的转变。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经历过很多大的变故,从军、负伤、丧妻、对娜塔莎的爱情及娜塔莎的变心、还有死亡。 相比皮埃尔而言,他的性格的变化是比较突然的,这与他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特点有关。娜塔莎的变化最大,尤其是与皮埃尔结婚后,她由原来那个活泼、快乐、爱唱爱跳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位不修边幅、甚至有点吝啬的母亲,以至杰尼索夫再次见到她时,竟会大吃一惊。但,无论这些人物的变化多么不可思议,我们都会觉得它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异议,似乎一切事情就应该这样。而且,无论他们怎样变化,皮埃尔还是皮埃尔、娜塔莎还是娜塔莎、安德烈还是安德烈,他们天生具有的根本性特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是托尔斯

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文片段精选

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文片段精选 本文是关于和平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每个人都希望世界是和平的,世界是友爱的,谁也不喜欢战争的时代,苦难的时代。在炮火连天的战争时代里,花儿的芳香随着炮火消失,草儿被滚滚的浓烟染成黑色,蓝蓝的天空被染成了灰色,阳光是恶毒的,星星被炮火吓得失去了色彩,黑夜是喧嚷的,惊天动地的厮杀声,闹的人们心神不宁。不知道战争的灾难影响了多少人,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在无言地呐喊着,从那明亮的眼睛里看到了埋怨、悲哀;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奋力地挣扎着,在寻找自己的骨肉;还有失去亲人的朋友,在经历着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那一片广阔的天幕上又添了几丝哀愁。 和平年代,我们的生活是稳定的,不用风餐露宿,四海为家。和平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是快乐的,小孩子可以在宽阔而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而在战争年代里,和我们一般大的孩子,都在饱受着生活的磨难或失去亲人的痛苦。 “战争”是多么可怕有多么熟悉的字眼啊!人类仿佛是踏着战争走向文明的,不管在什么时代,人们从未在心里爱过它,人们渴望从战争走向和平。说啊!“和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是连接世界各国的黄丝带!可是,人们却时常忽略了战争的忠实仆人——野心和利益,所以,即使到了高度文明的时代,我们也躲不开战争。

和平,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心声,流露出在每个人脸上的甜美笑容;和平,是春天温婉的歌,萦绕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和平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绽放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和平的世界是最美好的,在和平的世界里,花儿是香的,草儿是绿的,天空是蓝的,阳光是温柔的,星星是美丽的,黑夜是寂静的,人儿是可爱的。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和平鸽重新飞在蔚蓝的天空,我仿佛听到世界在说:“我爱和平,不要战争!” [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文片段精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