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

实验四、图像分割

一、实验目的

理解和掌握图像分割的基本理论和算法,练习使用形态学、区域、边界和阀值的方法结合图像增强复原的相关知识点对图像进行分割处理。

二、实验原理

1、膨胀和腐蚀是二值形态学的基本操作,其中膨胀是是将与目标区域的背景点合并到该目标物中,使目标物边界向外部扩张的处理;而腐蚀则是一种消除连通域的边界点,使边界向内收缩的处理。贴标签是对不同连通域区分和标记的基本算法。

两者数学表达如下:

膨胀:B

A C ⊕=腐蚀:B

A C Θ=2、图象分割是按照某些特性(如灰度级,频谱,颜色,纹理等)将图象划分成一些区域,在这些区域内其特性是相同的或者说是均匀的,两个相邻区域彼此特性则是不同的,其间存在着边缘或边界。按照使用图像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

利用区域间灰度不连续性――基于边界检测

利用区域内灰度的相似性――基于区域分割

三、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安装和启动MATLAB 程序;程序组中“work”文件夹中应有待处理的图像文件;

2、对于血细胞图像

a)对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处理;

b)运用全局阀值进行二值化(参考教材244页,例9.7,例9.8,例9.9);c)用膨胀腐蚀等形态学方法将血细胞分成不同的连通域(参考教材284页,例10.9、10.10),并使用贴标签的方式对连通域进行统计和标记。

3、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

四、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MATLAB程序;

3、记录用的笔、纸。

五、实验报告内容

1、叙述实验过程;

(1)对图像进行去噪

I=imread('saturn.tif');

J=imnoise(I,'salt&pepper',0.02);

subplot(121);imshow(J);

title('含有椒盐噪声的图像');

J=double(J);

f=fft2(J);

g=fftshift(f)

[M,N]=size(f);

n=3;

d0=20

n1=floor(M/2)

n2=floor(N/2)

for i=1:M

for j=1:N

d=sqrt((i-n1)^2+(j-n2)^2)

h=1/(1+(d/d0)^(2*n));

g(i,j)=h*g(i,j);

end

end

g=ifftshift(g);

g=uint8(real(ifft2(g)));

subplot(122);

imshow(g);title('滤波后图像')

(2)运用全局阀值进行二值化

a.迭代阈值二值化

f=imread('blood1.tif');

subplot(1,2,1)

imshow(f);

title('原始图像');

f=double(f);

T=(min(f(:))+max(f(:)))/2;

done=false;

i=0

while~done

r1=find(f<=T);

r2=find(f>T);

Tnew=(mean(f(r1))+mean(f(r2)))/2

done=abs(Tnew-T)<1

T=Tnew;

i=i+1;

end

f(r1)=0;

f(r2)=1;

subplot(1,2,2)

imshow(f);

title('迭代阈值二值化图像');

b.Otsu方法二值化

f=imread('blood1.tif')

subplot(2,2,1)

imshow(f)

title('原始图像')

T=graythresh(f)

g=im2bw(f,T)

subplot(2,2,2);

imshow(g);

title('Otsu方法二值化图像');

c.分水岭分割

f=double(f);

hv=fspecial('prewitt');

hh=hv.';

gv=abs(imfilter(f,hv,'replicate'));

gh=abs(imfilter(f,hh,'replicate'));

g=sqrt(gv.^2+gh.^2);

subplot(2,2,2);

L=watershed(g);

wr=L==0;imshow(wr);

title('(b)分水岭');

f(wr)=255;

subplot(2,2,3);

imshow(uint8(f));

title('(c)分割结果');

rm=imregionalmin(g);

subplot(2,2,4);

imshow(rm);

title('(d)局部极小值');

(3)用膨胀腐蚀等形态学方法将血细胞分成不同的连通域,并使用贴标签的方式对连通域进行统计和标记。

a.膨胀

I=imread('blood1.tif');

imshow(I)

se=strel('ball',8,8);

I2=imdilate(I,se);

imshow(I2)

b.腐蚀

I=imread('blood1.tif'); imshow(I);

se=strel('ball',8,8);

I2=imerode(I,se); imshow(I2)

c.用贴标签的方式

I=imread('blood1.tif'); imshow(I)

I2=im2bw(I);

I2=im2bw(I);

[I2,N]=bwlabel(I2,8); imshow(I2);

d.统计

I=imread('blood1.tif'); imshow(I);

h=imhist(I);

h=h/sum(h);

L=length(h);

L=L-1;

h=h(:);

rad=0:L;

rad=rad./L;

m=rad*h;

rad=rad-m;

stm=zeros(1,3);

stm(1)=m;

for j=2:3

stm(j)=(rad.^j)*h; end

usm(1)=stm(1)*L;

usm(2)=stm(2)*L^2;

usm(3)=stm(3)*L^3;

st(1)=usm(1);

st(2)=usm(2).^0.5;

st(3)=1-1/(1+stm(2));

st(4)=usm(3)/(L^2);

st(5)=sum(h.^2);

st(6)=-sum(h.*log2(h+eps))

2、提交实验的原始图像和结果图像和统计信息。

(1)去噪图像

(2)运用全局阀值进行二值化

a.迭代阈值二值化图像

b.Otsu方法二值化图像

c.分水岭分割

(3)a.膨胀效果图

b.腐蚀效果图

c.用贴标签的方式

d.统计数据

统计量均值标准差平滑度三阶矩一致性熵连通域129.794351.58240.0393-1.22870.0836 4.2457

六、思考题

1、除了形态学方法用其他方法如何实现图像分割?

答:(1)双峰法:先给出原图的直方图,再定出阈值(门限)T,一搬去两

个峰值间的谷值。

(2)P参数法:这种方法用于目标所占图像面积已知的情况。设目标在最简单图像f(i,j)中所占的面积s0与图像面积之比为P=s0/s,则背景所占面积比为1-P=(s-s0)/s。一般来说,低灰度值为背景,高灰度值为目标。如果统计图像f(i,j)灰度值不大于某一灰度t的像元数和图像总像元素之比为1-p时,则以t为阈值。

2、图像预处理的作用是什么?

基于熵的图像二值化算法设计二维最大熵分割

基于熵的图像二值化算法设计二维最大熵分割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设计目的与要求 设计目的 (1)熟悉和掌握MATLAB程序设计方法。 (2)学习和掌握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 (2)了解图像分割和图像二值化的原理。 (3)掌握图像二值化技术阈值的选取。 (4)将原彩色图像变为二值化后的图像,通过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法对图像进行分割达到预期目的。 设计要求 (1)了解图像变换的意义和手段。 (2)熟悉最大熵和二值化的基本性质。 (3)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数字图像处理。 (4)理解图像分割的原理,了解其应用,掌握最大熵和二值化分割的方法。

2 设计方案 图像二值化 图像二值化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二值化图像的显示与打印十分方便,存储与传输也非常容易,在目标识别、图像分析、文本增强、字符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图像二值化是将灰度图像转化为只有黑白两类像素的图像,大多采用阈值化算法处理。在不同的应用中,阈值的选取决定着图像特。 征信息的保留。因此,图像二值化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选取阈值。 最大熵原理 最大熵原理:最大熵原理是在1957 年由 提出的,其主要思想是,在只掌握关于未知分布的部分知识时,应该选取符合这些知识但熵值最大的概率分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符合已知知识的概率分布可能不止一个。我们知道,熵定义的实际上是一个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熵最大的时候,说明随机变量最不确定,换句话说,也就是随机变量最随机,对其行为做准确预测最困难。 图像分割中最大熵的引入:在图像分割中若假定以灰度级T 分割图像,则图像中低于灰度级T 的像素点构成目标物体,高于灰度级T 的像素点构成背景那么各个灰度级在图像分割后的两区域中的概率如下: O :t i N N ???(0<=i<=t) () B : t i N N N - (t+1<=i<=255) () ? 其中Ni 为图像中灰度级为i 的像素点个数,Nt 为灰 度级从0~t 的像素点总和,N 为图像总像素点,t 为假定灰度阈值T 。 ) l og()(0 t i t i N N N N H ∑ -= ??? ? (0<=i<=t) ? ? ()

二值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探讨

二值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探讨 摘要图像分割的目的是将图像划分成互不交迭区域的集合,将图像中有意义的部分提取出来。图像分割的用途非常广泛,分割通常用来时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识别及压缩编码等。分割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有效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对常用的图像二值化确定阈值方法的对比,经实验验证总结了合适的二值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 关键词二值图,阀值分割,算法。 0引言 图像分割的目的是将图像划分成互不交迭区域的集合,将图像中有意义的部分提取出来。这些区域的划分是有意义的,它们或者代表不同的物体,或者代表物体的不同部分,是进一步进行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的基础。图像分割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图像处理的所有领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图像。分割通常用来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识别及压缩编码等,分割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有效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通用的分割定义,分割出的区域需同时满足均匀性和连通性的条件。其中均匀性是指该区域中的所有像素点都满足基于灰度、纹理、颜色等特征的某种相似性准则,而连通性是指在该区域内任意两点存在相互连通的路径。完全符合上述定义的分割计算十分复杂,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某一类型图像或者某一具体应用的分割。 阈值分割是最常见的直接检测区域的分割方法,它就是简单的用一个或几个阈值将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分成几个类。如果只需选取一个阈值称为单阈值分割,它将图像分成目标和背景两大类。如果选取多个阈值称为多阈值分割,将图像分割成多个目标和背景。在本研究从事的CCD标定研究中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单阈值分割方法,将图像二值化。为以后的目标识别、特征点提取打下基础。在阈值分割技术中较为重要的是阈值的确定,合理的阈值能有效地去除多余信息、提取出有用信息,它直接影响分割后效果,影响有效信息经提取后的保留程度,决定着标定角点的提取位置精度,对标定精度至关重要。 常用的图像二值化确定阈值方法有:迭代法,最大直方图阈值分割法(EN日,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

图像的阈值分割及边缘检测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题目:图像的阈值分割及边缘检测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图像的阈值分割及边缘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的分割技术,掌握图像的全局阈值分割技术并通过MATLAB实现; 2、了解图像的边缘检测,掌握梯度算子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基于直方图的全局阈值图像分割方法; 2、Edge命令(roberts,perwitt,sobel,log,canny),实现边缘检测。 三、实验原理 1、全局阈值是最简单的图像分割方法。其中,直方图法的原理如下:想做出图 像的直方图,若其直方图呈双峰且有明显的谷底,则可以讲谷底点所对应的灰度值作为阈值T,然后根据该阈值进行分割,九可以讲目标从图像中分割出来。这种方法是用于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差较大且直方图有明显谷底的情况。 2、用于边缘检测的梯度算子主要有Roberts算子、Prewitt算子、Sobel算子。 这三种检测算子中,Roberts算子定位精度较高,但也易丢失部分边缘,抗噪声能力差,适用于低噪声、陡峭边缘的场合。Prewitt算子、Sobel算子首先对图像做平滑处理,因此具有一定的抑制噪声的能力,但不能排除检测结果中的虚假边缘,易出现多像素宽度。

四、实验步骤 1、全局阈值分割: ①读取一张图像; ②生成该图像的直方图; ③根据直方图双峰产生的低谷估计阈值T; ④依次读取图像各个点的像素,若大于阈值,则将像素改为255,若小于 阈值,则将该像素改为0; 实验代码如下: I=imread('cameraman.tif'); %读取一张图像 subplot(221);imshow(I); %显示该图像 subplot(222);imhist(I); %生成该图像的直方图 T=60; %根据直方图估计阈值T为60 [m,n]=size(I); %取图像的大小为【m,n】 for i=1:m %依次读取图像各个点的像素,若大于阈 值,则将像素改为255,若小于阈值, 则将该像素改为0 for j=1:n if I(i,j)>=T I(i,j)=255; else I(i,j)=0; end end

基于MATLAB的图像分割方法及应用

安徽财经大学 (《图像处理》课程论文) 题目:图像分割算法研究——基于分水岭分割法的彩色图像分割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万多荃 学号:20123712 电话: 任课教师:许晓丽 论文成绩: 2015年10月

目录 摘要 图像分割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之一,无语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都非常的重视。图像分割有许多的种类和方式,一些分割运算能够直接应用于任何图像,而另外一些却只适用于特别种类的图像。图像分割技术是从图像处理技术,再到后期的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图像分割结果的好坏,可以说对图像的理解有直接影响。

本文根据图像分割原理及人眼视觉的基本理论,研究图像的彩色模型及图像分割的常用方法,比较各方法的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本文采用MATLAB软件对图像进行彩色坐标变换及阈值分割,计算简单,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分割的结果是使图像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性,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字:图像处理;图像分割;人类视觉;MATLAB 1.前言 1.1图像分割技术 图像分割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之一,无语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都非常的重视。图像分割有许多的种类和方式,一些分割运算能够直接应用于任何图像,而另外一些却只适用于特别种类的图像。图像分割技术是从图像处理技术,再到后期的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图像分割结果的好坏,可以说对图像的理解有直接影响。 图像数据的模糊和噪声的干扰是分割问题的两大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美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根据人的意愿精确地分割任何一种图像。现实图像中景物情况各种不同,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得当的方法。分割成果的好坏或正确与否,到现在为止,尚无一个统一的评价和判断标准,分割的好坏务必从分割的效果和现实应用的场合来判断。然而,在人类研究图像的历史长河中,仍然积累了许多经典的图像分割方法。固然这些分割方法不可以适应全部种类的图像分割,可是这些方法却是图像分割方法进一步发展的根基。实际上,当代一些分割算法恰巧是从经典的图像分割方法中产生出来的。图像分割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种:边缘检测法,阈值分割法和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法。 2研究目的 视觉是人类最高级的感知器官,所以图像在人类感知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对图像的分割方法进行研究,选择适合本论文的设计方法,然后通过对图像的分割,以达到人眼的最佳视觉效果。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系统研究,然后选择与人眼视觉系统密切相关的颜色模型进行颜色空间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再对图像分割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分割方法,通过MATLAB平台实现彩色图像分割,最后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比较来获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部分图像分割的方法(matlab)

大津法: function y1=OTSU(image,th_set) image=imread('color1.bmp'); gray=rgb2gray(image);%原图像的灰度图 low_high=stretchlim(gray);%增强图像,似乎也不是一定需要gray=imadjust(gray,low_high,[]); % subplot(224);imshow(gray);title('after adjust'); count=imhist(gray); [r,t]=size(gray); n=r*t; l=256; count=count/n;%各级灰度出现的概率 for i=2:l if count(i)~=0 st=i-1; break end end %以上循环语句实现寻找出现概率不为0的最小灰度值 for i=l:-1:1 if count(i)~=0; nd=i-1; break end end %实现找出出现概率不为0的最大灰度值 f=count(st+1:nd+1); p=st;q=nd-st;%p和分别是灰度的起始和结束值 u=0; for i=1:q; u=u+f(i)*(p+i-1); ua(i)=u; end

%计算图像的平均灰度值 for i=1:q; w(i)=sum(f(1:i)); end %计算出选择不同k的时候,A区域的概率 d=(u*w-ua).^2./(w.*(1-w));%求出不同k值时类间方差[y,tp]=max(d);%求出最大方差对应的灰度级 th=tp+p; if thth) y1(i,j)=x1(i,j); else y1(i,j)=0; end end end %上面一段代码实现分割 % figure,imshow(y1); % title('灰度门限分割的图像');

实验2 图像分割

实验二、图像分割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通过实验体会一些主要的分割算子对图像处理的效果,以及各种因素对分割效果的影响; 2、使用MatLab 软件进行图像的分割; 3、能够自行评价各主要算子在无噪声条件下和噪声条件下的分割性能; 4、能够掌握分割条件(阈值等)的选择; 5、完成规定图像的处理并要求正确评价处理结果,能够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实验原理 1、边缘检测 (1)使用Roberts 算子的图像分割实验,调入并显示一幅图像*.gif或*.tif;使用Roberts 算子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处理;Roberts 算子为一对模板,相应的矩阵为: rh = [0 1;-1 0]; rv = [1 0;0 -1]; 这里的rh 为水平Roberts 算子,rv为垂直Roberts 算子。可以显示处理后的水平边界和垂直边界检测结果;用“欧几里德距离”方式计算梯度的模,显示检测结果;对于检测结果进行二值化处理,并显示处理结果。 (2)使用Prewitt 算子的图像分割实验 使用Prewitt 算子进行内容(1)中的全部步骤。 (3)使用Sobel 算子的图像分割实验 使用Sobel 算子进行内容(1)中的全部步骤。 (4)使用Canny算子进行图像分割实验。 (5) 使用拉普拉斯算子进行图像分割实验。 I=imread('D:\blood.bmp'); Imshow(I); BW1=edge(I,'roberts'); BW2=edge(I,'prewitt'); BW3=edge(I,'sobel'); BW4=edge(I,'log'); BW5=edge(I,'canny');

基于熵的图像二值化算法设计-二维最大熵分割

1设计目的与要求 1.1 设计目的 (1)熟悉和掌握MATLAB程序设计方法。 (2)学习和掌握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 (2)了解图像分割和图像二值化的原理。 (3)掌握图像二值化技术阈值的选取。 (4)将原彩色图像变为二值化后的图像,通过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法对图像进行分割达到预期目的。 1.2 设计要求 (1)了解图像变换的意义和手段。 (2)熟悉最大熵和二值化的基本性质。 (3)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数字图像处理。 (4)理解图像分割的原理,了解其应用,掌握最大熵和二值化分割的方法。

2 设计方案 2.1 图像二值化 图像二值化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二值化图像的显示与打印十分方便,存储与传输也非常容易,在目标识别、图像分析、文本增强、字符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图像二值化是将灰度图像转化为只有黑白两类像素的图像,大多采用阈值化算法处理。在不同的应用中,阈值的选取决定着图像特。 征信息的保留。因此,图像二值化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选取阈值。 2.2 最大熵原理 最大熵原理:最大熵原理是在1957 年由E.T.Jaynes 提出的,其主要思想是,在只掌握关于未知分布的部分知识时,应该选取符合这些知识但熵值最大的概率分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符合已知知识的概率分布可能不止一个。我们知道,熵定义的实际上是一个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熵最大的时候,说明随机变量最不确定,换句话说,也就是随机变量最随机,对其行为做准确预测最困难。 图像分割中最大熵的引入:在图像分割中若假定以灰度级T 分割图像,则图像中低于灰度级T 的像素点构成目标物体,高于灰度级T 的像素点构成背景那么各个灰度级在图像分割后的两区域中的概率如下: O :t i N N (0<=i<=t) (3.2.1) B : t i N N N - (t+1<=i<=255) (3.2.2) 其中Ni 为图像中灰度级为i 的像素点个数,Nt 为灰度级从0~t 的像素点总和,N 为 图像总像素点,t 为假定灰度阈值T 。 ) l og()( t i t i N N N N H ∑-= (0<=i<=t) (3.2.3) ) log()( t i t i B N N N N N N H ---=∑ (t+1<=i<=255) (3.2.4)

数字图像灰度阈值的图像分割技术matlab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通过实验体会一些主要的分割算子对图像处理的效果,以及各 种因素对分割效果的影响 (2)使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的分割 (3)能够进行自行评价各主要算子在无噪声条件下和噪声条件下的分割 性能 (4)能够掌握分割条件(阈值等)的选择 (5)完成规定图像的处理并要求正确评价处理结果,能够从理论上做出合 理的解释 2.课程设计的要求 (1)能对图像文件(bmp,jpg,tiff,gif)进行打开,保存,退出等功能操作 (2)包含功能模块:图像的边缘检测(使用不同梯度算子和拉普拉斯算子)(3)封闭轮廓边界 (4)区域分割算法:阈值分割,区域生长等

3.前言 3.1图像阈值分割技术基本原理 所谓图像分割是指根据灰度、彩色、空间纹理、几何形状等特征把图像划分成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区域,使得这些特征在同一区域内,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简单的讲,就是在一幅图像中,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以便于进一步处理。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领域低层次视觉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领域之一,它是对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和模式识别的基本前提。同时它也是一个经典难题,到目前为止既不存在一种通用的图像分割方法,也不存在一种判断是否分割成功的客观标准]5[。 在对图像的研究和应用中,人们往往仅对图像中的某些部分感兴趣,这些部分称为目标或前景(其他部分称为背景),他们一般对应图像中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为了辨识和分析目标,需要将他们分离提取出来,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对目标进一步利用。图像分割就是指把图像分成格局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这里特性可以是象素的灰度、颜色、纹理等,预先定义的目标可以对应单个区域,也可以对应多个区域。现有的图像分割算法有: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和区域提取法。本文着重研究基于阈值法的图像分割技术。 若图像中目标和背景具有不同的灰度集合:目标灰度集合与背景灰度集合,且两个灰度集合可用一个灰度级阈值T进行分割。这样就可以用阈值分割灰度级的方法在图像中分割出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这种方法称为灰度阈值分割方法。 在物体与背景有较强的对比度的图像中,此种方法应用特别有效。比如说物体内部灰度分布均匀一致,背景在另一个灰度级上也分布均匀,这时利用阈值可以将目标与背景分割得很好。如果目标和背景的差别是某些其他特征而不是灰度特征时,那么先将这些特征差别转化为灰度差别,然后再应用阈值分割方法进行处理,这样使用阈值分割技术也可能是有效的

数字图像处理报告 图像二值化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二灰度变换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灰度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实验内容: 掌握基本的灰度变换:图像反转、对数变换、幂次变换和二值化1.图像反转、对数变换、幂次变换 I=imread('fengjing.jpg'); J=im2double(I); subplot(2,3,1),imshow(J); title('原图'); K=255-I; subplot(2,3,2),imshow(K); title('图象反转'); L=3.*log(1+J); subplot(2,3,3),imshow(L);title('图象对数,系数为3'); M=10.*log(1+J); subplot(2,3,4),imshow(M);title('图象对数,系数为10'); N=10.*(J.^0.2); subplot(2,3,5),imshow(N);title('图象指数变换,γ=0.2'); P=10.*(J.^2.5); subplot(2,3,6),imshow(P);title('图象指数变换,γ=2.5'); 2.图象二值化 方法一:

I=imread('fengjing.jpg'); % 确定大小subplot(1,2,1),imshow(I);title('原图象'); [m,n]=size(I); for i=1:m for j=1:n if I(i,j)<128 I(i,j)=0; else I(i,j)>=128 & I(i,j)<256 I(i,j)=255; end end end subplot(1,2,2),imshow(I);title('图象二值化');方法二: I=imread('fengjing.jpg'); % 确定大小subplot(1,2,1),imshow(I);title('原图象'); J=find(I<128); I(J)=0; J=find(I>=128); I(J)=255; title('图像二值化(阈值为128)'); subplot(1,2,2),imshow(I);title('图象二值化');

图像阈值分割技术研究

图像阈值分割技术研究 一、 研究目的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领域低层次视觉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领域之一,它是对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和模式识别的基本前提.同时它也是一个经典难题,到目前为止既不存在一种通用的图像分割方法,也不存在一种判断是否分割成功的客观标准,图像阈值分割即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阈值分割技术因其实现简单、计算量小、性能较稳定而成为图像分割中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分割技术,已被应用于很多的领域,在很多图像处理系统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 研究思路 阈值分割图像的基本原理描述如下:利用图像中要提取的目标物与其背景在灰度特性上的差异,把图像视为具有不同灰度级的两类区域(目标和背景)的组合,选取一个合适的阈值,以确定图像中每个像素点应该属于目标区域还是背景区域,从而产生对应的二值图像。 即:()()()? ??≥<=.,1. ,0,T y x I T y x I j i B 三、 研究内容 (一)原理研究 图像阈值分割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就其中三种方法进行研究,迭代法, OUTS 法,以及双峰法。 方法一:迭代法 方法原理: 开始时候选择一个阈值作为初始估计值,然后按着某种策略不断得改进这个估计值,直到满足给定的准则为止。 (1) 求出图像最大灰度值Max 和最小灰度值Min ,初始阈值估计值 T 0.=(Max+Min)*0.5. (2) 用T 0将图像分割为目标和前景。图像分成两组像素:Z 1由所有灰度值大 于或等于T 0的像素组成,而Z 0由所有灰度值小于T 0的像素组成。 (3) 分别求出两者区域中的所有像素计算平均灰度值a 1和a 2。 (4) 计算新的阈值T1=(a 1+a 2)*0.5. (5) 如果|T i+1-T i |<0.5,则退出循环,T i+1即为所求阈值;否则,将T i+1复制给 T i ,重复(2)~(5)。 源程序:

图像分割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浅析图像分割的原理及方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技术不断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加入是智能机器人出现的必要前提。信息技术泛指包括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相关信息化技术的一大类技术。它的应用使得人们今天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手机到高清电视等家用电器设备出现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在一些军用及民用领域近几年出现了一些诸如:图像制导、无人飞机、无人巡逻车、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车辆牌照识别、汉字识别、医学图像识别等高新技术。实现它们的核心就是图像处理、机器视觉、模式识别、智能控制、及机器人学等相关知识。其中图像处理具有重要地位。而图像分割技术是图像分析环节的关键技术。 研究图像分割技术的意义: 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两大途径是听觉和视觉,尤其是视觉,同时视觉信息是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约占人类获得外部世界信息量的80%以上。图像以视觉为基础通过观测系统直接获得客观世界的状态,它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眼,反映的信息与人眼获得的信息一致,这决定了它和客观外界都是人类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图像处理也因此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人眼获得的信息是连续的图像,在实际应用中,为便于计算机等对图像进行处理,人们对连续图像进行采样和量化等处理,得到了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具有信息量大、精度高、内容丰富、可进行复杂的非线性处理等优点,成为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重要研究对象。在一幅图像中,人们往往只对其中的某些区域感兴趣,称之为前景,这些区域内的某些空间信息特性(如灰度、颜色、轮廓、纹理等)通常与周围背景之间存在差别。图像分割就是根据这些差异把图像分成若干个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并提取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图像分割作为早期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为便于研究图像分割,使其在实

图像二值化算法研究与实现

图像二值化算法研究与实现 摘要:图像二值化是图像预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模式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医学成像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论文介绍了图像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些概念和相关知识;对VC++ 软件的发展和软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还介绍了图像二值化算法以及利用VC++软件工具进行算法的实现。论文重点实现了图像分割技术中常用灰度图像二值化算法,如Otsu算法、Bernsen算法,并对这些算法运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图像处理;二值化;VC++; 1.引言 1.1 图像与数字图像 图像就是用各种观测系统观测客观世界获得的且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与人眼而产生视觉的实体。视觉是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拒统计,在人类获取的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60%,听觉信息约占20%,其他方式加起来才约占20%。由此可见,视觉信息对人类非常重要。同时,图像又是人类获取视觉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人类能体验的最重要、最丰富、信息量最大的信息源。通常,客观事物在空间上都是三维的(3D)的,但是从客观景物获得的图像却是属于二维(2D)平面的。 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将连续的模拟图像经过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计算机能够辨识的点阵图像。在严格意义上讲,数字图像是经过等距离矩形网格采样,对幅度进行等间隔量化的二维函数。因此,数字图像实际上就是被量化的二维采样数组。 1.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内容与发展现状 数字图像处理就是采用一定的算法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得人眼视觉或者某种接受系统所需要的图像处理过程。图像处理的基础是数字,主要任务是进行各种算法设计和算法实现。 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普及期和实用化期4个阶段。初创期开始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图像采用像素型光栅进行少秒显示,大多采用中、大型机对其处理。在这一时期,由于图像存储成本高、处理设备昂贵,其应用面很窄。进入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期,开始大量采用中、小型机进行处理,图像处理也逐渐改用光栅扫描方式,特别是CT和卫星遥感图像的出现,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图像处理技术进入普及期,此时的微机已经能够担当起图形图像处理的任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VLSI)的出现更使处理速度大大提高,设备造价也进一步降低,极大地促进了图形图像系统的普及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是图像处理技术的实用化时期,图像处理的信息量巨大,对处理速度的要求极高。 1.3 图像二值化原理及意义 图像二值化是指用灰度变换来研究灰度图像的一种常用方法,即设定某一阈值将灰度

图像分割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医学图像处理 实验名称图像分割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2015—2016学年度第 2 学期

050100150200250 图1 原图 3 阈值分割后的二值图像分析:手动阈值分割的阈值是取直方图中双峰的谷底的灰度值作为阈值,若有多个双峰谷底,则取第一个作为阈值。本题的阈值取

%例2 迭代阈值分割 f=imread('cameraman.tif'); %读入图像 subplot(1,2,1);imshow(f); %创建一个一行二列的窗口,在第一个窗口显示图像title('原始图像'); %标注标题 f=double(f); %转换位双精度 T=(min(f(:))+max(f(:)))/2; %设定初始阈值 done=false; %定义开关变量,用于控制循环次数 i=0; %迭代,初始值i=0 while~done %while ~done 是循环条件,~ 是“非”的意思,此 处done = 0; 说明是无限循环,循环体里面应该还 有循环退出条件,否则就循环到死了; r1=find(f<=T); %按前次结果对t进行二次分 r2=find(f>T); %按前次结果重新对t进行二次分 Tnew=(mean(f(r1))+mean(f(r2)))/2; %新阈值两个范围内像素平均值和的一半done=abs(Tnew-T)<1; %设定两次阈值的比较,当满足小于1时,停止循环, 1是自己指定的参数 T=Tnew; %把Tnw的值赋给T i=i+1; %执行循坏,每次都加1 end f(r1)=0; %把小于初始阈值的变成黑的 f(r2)=1; %把大于初始阈值的变成白的 subplot(1,2,2); %创建一个一行二列的窗口,在第二个窗口显示图像imshow(f); %显示图像 title('迭代阈值二值化图像'); %标注标题 图4原始图像图5迭代阈值二值化图像 分析:本题是迭代阈值二值化分割,步骤是:1.选定初始阈值,即原图大小取平均;2.用初阈值进行二值分割;3.目标灰度值平均背景都取平均;4.迭代生成阈值,直到两次阈值的灰 度变化不超过1,则稳定;5.输出迭代结果。

图像二值化中阈值选取方法研究

目录 摘要 .................................................................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绪论. (1) 1.1 图像与数字图像 (1) 1.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内容与发展现状 (2) 1.3 灰度图像二值化原理及意义 (4) 第二章软件工具——MATLAB (6) 2.1 MATLAB概述 (6) 2.2 MATLAB的工作环境 (6) 2.3 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 (8) 2.4 工具箱实现的常用功能 (9) 第三章图像二值化方法 (11) 3.1 课题研究对象 (11) 3.2 二值化方法研究动态 (13) 3.3 全局阈值法 (18) 3.4 局部阈值法 (18) 第四章 Otsu方法和Bernsen方法 (20) 4.1 Otsu算法分析 (20) 4.2 Otsu方法流程图 (22) 4.3 Bernsen算法分析 (23) 4.4 Bernsen方法流程图 (23) 第五章 Otsu方法和Bernsen方法实验比较 (25) 5.1 Otsu方法实验结果分析 (25)

5.2 Bernsen方法结果分析 (27) 5.3 0tsu方法和Bernsen方法实验结果比较 (28) 5.4 结论 (29) 结束语 (31) 参考文献 (32) 致谢 (33) 附录:源代码 (34)

摘要 在人类获取的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60%,听觉约占20%,其它约占20%。由此可见,视觉信息对人类非常重要。同时,图像是人类获取视觉信息的主要途径。图像二值化是图像预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模式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医学成像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论文介绍了图像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些概念和相关知识;对Matlab7.0 软件的发展和软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还介绍了灰度图像二值化方法以及利用Matlab7.0软件工具进行算法的实现。课题重点实现了图像分割技术中灰度图像二值化方法,如Otsu算法、Bernsen算法,并对这些算法运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图像处理,二值化,Matlab,Otsu算法,Bernsen算法

图像分割二——阈值处理

7-2 图像分割二——阈值处理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和掌握全局阈值处理和局部阈值处理的基本原理; 2. 利用MATLAB 编程实现对图像进行阈值处理,包括全局阈值处理,局部阈值处理; 3. 通过实验体会分割方法对图像处理的效果,以及各种因素对分割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利用 Matlab 编程实现基本全局阈值处理、Otsu 方法和局部阈值处理,比较并分析这几种方法分割图像的效果。 2. 理解教材 p221 自定义函数计算给定图像直方图的 T 和 SM 的原理,并实现; 3. 利用 Matlab 编程实现使用基于梯度的边缘信息改进全局阈值处理、使用基于拉普拉斯 三、实验步骤: 1. 读入图像并绘制原始图像直方图,代码如下: clc;clear f = imread('Fig723(a).jpg'); imshow(f) title('原始图像') figure; imhist(f) title('原始图像直方图') axis([0 250 0 1200])

2.基本全局阈值处理,代码如下: f=imread('Fig723(a).jpg'); count = 0; T = mean2(f); done = false; while ~done countcount = count + 1; g = f > T; Tnext = 0.5*(mean(f(g)) + mean(f(~g))); done = abs(T - Tnext) < 0.5; T = Tnext; end g = im2bw(f, T/255); subplot(121); imshow(f) subplot(122); imshow(g); title('基本全局阈值处理后的图像')

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概述 2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1阈值分割方法 2.2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 2.3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 2.4 结合特定理论工具的分割方法 1概述 图像的研究和应用中,人们往往对图像中的某些部分感兴趣,这些感兴趣的部分一般对应图像中特定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区域(可以对应单一区域,也可以对应多个区域),称之为目标或前景;而其他部分称为图像的背景。为了辨识和分析目标,需要把目标从一幅图像中孤立出来,这就是图像分割要研究的问题。 2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一经典难题,发展至今仍没有找到一个通用的方法,也没有制定出判断分割算法好坏的标准,对近几年来出现的图像分割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探讨了图像分割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从事图像处理研究的科研人员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图像分割是图像分析的第一步,图像分割接下来的任务,如特征提取、目标识别等的好坏,都取决于图像分割的质量如何。由于该课题的难度和深度,进展比较缓慢。图像分割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研究人员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方法,但迄今为止仍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和方法。另外,还没有制定出选择适用分割算法的标准,这给图像分割技术的应用带来许多实际问题。最近几年又出现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法或改进算法,对一些经典方法和新出现的方法作了概述,并将图像分割方法分为阈值分割方法、边缘检测方法、区域提取方法和结合特定理论工具的分割方法4类。

2.1阈值分割方法 阈值分割方法的历史可追溯到近40前,现已提出了大量算法。阈值分割法就是简单的用一个或几个阈值将图像的直方图分成几类,图象中灰度值在同一个灰度类内的像素属于同一个类。它是一种PR法。其过程是决定一个灰度值,用以区分不同的类,这个灰度值就叫阈值。它可以分为全局阈值分割和局部阈值分割。所谓全局阈值分割是利用整幅图像的信息来得到分割用的阈值,并根据该阈值对整幅图像进行分割;而局部阈值分割是根据图像中的不同区域获得对应的不同区域的阈值,利用这些阈值对各个区域进行分割,即一个阈值对应一个相应的子区域,这种方法也叫称为适应阈值分割。可以看出,确定一个最优阈值是分割的关键。现有的大部分算法都是集中在阈值确定的研究上。阈值分割方法根据分割算法所有的特征或准则,还可以分为直方图与直方图变换法、最大类空间方差法、最小误差法与均匀化误差法、共生矩阵法、最大熵法、简单统计法与局部特性法、概率松驰法、模糊集法、特征空间聚类法、基于过渡区的阈值选取法等。 目前提出了许多新方法,如严学强等人提出了基于量化直方图的最大熵阈值处理算法,将直方图量化后采用最大熵阈值处理算法,使计算量大大减小。薛景浩、章毓晋等人提出基于最大类间后验交叉熵的阈值化分割算法,从目标和背景的类间差异性出发,利用贝叶斯公式估计象素属于目标和背景两类区域的后验概率,再搜索这两类区域后验概率之间的最大交叉熵。这种方法结合了基于最小交叉熵以及基于传统香农熵的阈值化算法的特点和分割性能,取得很好的通用性和有效性,该算法也容易实现二维推广,即采用二维统计量(如散射图或共生矩阵)取代直方图,以提高分割的准确性。俞勇等人提出的基于最小能量的图像分割方法,运用了能量直方图来选取分割阈值。任明武等人提出的一种基于边缘模式的直方图构造新方法,使分割阈值受噪声和边缘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杰提出的一种基于直方图的分割方法,该方法对Ostu准则的内在缺陷进行了改进,并运用对直方图的预处理及轮廓追踪,找出了最佳分割阈值。此方法对红外图像有很强的针对性,付忠良提出的基于图像差距度量的阈值选取方法,多次导出Ostu方法,得到了几种与Ostu类似的简单计算公式,使该方法特别适合需自动产生阈值的实时图像分析系统。陈向东、常文森等人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分数维计算方法,利用小波变换计算图像的分数维准确性高的特性。结果表明计算出的图像分数维准确,而且通过应用快速小波变换可以满足实时计算的要求,为实时场景分析提供有效的方法。建立在积分几何和随机集论基础之上的数学形态学以其一整套变换、概念和算法为数学工具,提供了并行的、具有鲁棒性的图像分割技述。它不仅能得到图像中各种几何参数的间接测量,反映图像的体视特性,而

灰度图像二值化方法研究

灰度图像二值化方法研究 摘要:在人类获取的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60%,听觉约占20%,其它约占20%。由此可见,视觉信息对人类非常重要。同时,图像是人类获取视觉信息的主要途径。图像二值化是图像预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模式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医学成像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论文介绍了图像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些概念和相关知识;对Matlab7.0 软件的发展和软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还介绍了灰度图像二值化方法以及利用Matlab7.0软件工具进行算法的实现。课题重点实现了图像分割技术和边缘检测中灰度图像二值化方法,如Otsu算法、Bernsen算法,并对这些算法运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图像处理;边缘检测;二值化;Matlab;Otsu算法;Bernsen算法 Gray image binarization method Abstract:Human beings obtain a lot of information, among which the visual information is about 60%, the sense of hearing about 20%, and others about 20%. Therefore, the visual in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human beings. Moreover, the images are the primary way, by which a lot of information is obtained. Image binarization, a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in image pre-processing, is widely-employed in pattern recognition,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medical imaging and so forth. In this paper, some notions and relative knowledge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Matlab7.0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age processing briefly introduced; in addition, the method of grayscale image binarization and how to implement these algorithms based on Matlab7.0 are presented. This paper mainly implements the grayscale image binarization method in image seg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Marginal Detection , such as Otsu algorithm and Bernsen algorithm, and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above algorithms. Keywords:Image processing;Marginal Detection;Binarization, Matlab;Otsu algorithm;Bernsen algorithm

灰度图像二值化方法matlab代码

OTSU算法代码: I=imread('****'); th=graythresh(I); J=im2bw(I,th); subplot(121) imshow(I); subplot(122) imshow(J); Bernsen算法代码: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I=imread('****'); [m,n] = size(I); I_gray=double(I); T=zeros(m,n); M=3; N=3; for i=M+1:m-M for j=N+1:n-N max=1;min=255; for k=i-M:i+M for l=j-N:j+N if I_gray(k,l)>max max=I_gray(k,l); end if I_gray(k,l)

for i=1:m for j=1:n if I_gray(i,j)>T(i,j) I_bw(i,j)=255; else I_bw(i,j)=0; end end end subplot(121),imshow(I); subplot(122),imshow(I_bw); 改进的Bernsen算法代码:clc; clear all close all I=imread('****'); I_gray=double(I); [m,n] = size(I); a=0.3; A=0;T1=0;S=0; for i=1:m for j=1:n A=A+I_gray(i,j) ; end end A=A*0.9; while(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