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快速跑》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快速跑》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快速跑》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快速跑》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快速跑》教案设计

教师:占露露指导:课题组全体老师

一、教材分析

快速跑是小学四年级跑的重要教材。跑的快,是每个小学生展现自我的愿望,又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由于单纯的快速跑对于活泼好动、富有求知欲望的小学生来说,会显得枯燥无味。对此,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导入:游戏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跑是每个小学生都具有的自然活动能力。让学生在奔跑中获得身心体验,培养快速奔跑中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和提高奔跑的速度和能力,还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获得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并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优化学习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初步理解快速跑的动作方法并获得快速奔跑的身心体验。

2、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快速跑的正确姿势,并通过“往还接力”提高学生奔跑的速度和能力、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点:掌握快速跑的技能及学练方法

教学难点:对跑产生兴趣,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五、教学方法

1、教法:

(1)情景导入法:本课设计“为学校即将举行的管局冬季速滑运动会选拔运动员”这样一个情景,使学生在竞争、欢乐中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2)讲解示范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4)启发式教学法:本课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爱动脑,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快速跑》课的教案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2)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出炉。框架中将科学性、时代性和名族性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其中体育核心素养是组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因素。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关注不够,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次将体育品德纳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可见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体育品德概念及具体内容 体育品德培养对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着实际的意义,随着近年来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的缺失,学生在体育品德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体育品德指的是什呢在对成都市武侯区32名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其中23名教师体育品德的概念和内容不够了解。而在对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的16个教学班的调查中发现,92%的同学不知道体育品德是什么。那么,什么是体育品德呢体育品德的内容包括的那些在2016年3月,国家出台的20种学科素养中将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列入其中,并将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体育品德是体育运动中应对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有:自尊自强的心理状况;勇敢顽强、积极进取、主动克服内外困难的能力;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态度和精神;对待比赛胜负结果的态度(胜不骄、败不馁);判别自己运动角色的能力;在体育活动在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二、中小学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结合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对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体育品德的培养,应细分到各个学段,针对学段特点,具体落实到体育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促进中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 1、在技能难度的学习中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尊、自强心 自尊与自强心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性的需要。而普遍的成都市武侯区的中小学生自尊心较强,而自强心还有待提高。如在对成都市武侯区川大附中、西北中学、武侯高中、太平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如学生在立定跳远的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很稳定,每学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虽然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跳的很好,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前进目标,课余时间也不会自己进行专门性的练习,而面对没有变化的成绩,却能够坦然接受,自强精神明显不足。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心理上加强自尊、自强心的教育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在对技能难度的设置中,体育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培养起兴趣,主动的寻求突破。而言语上的鼓励也能让学生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更好的成绩、使自强心不断得到增长。 2、树立学生信心,提升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困难会激发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 素养 =(知识+能力)态度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

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 (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1) 打好身体基础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 (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 (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基于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

基于核心素养下 提升中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中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体育项目练习为内容、以游戏为形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体育游戏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核心素养下提升中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体育游戏实际上是体育运动与游戏活动的有机结合,既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也保留了游戏本身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但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是存在于游戏过程与游戏体验之中的,只有将趣味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得到愉悦的体验,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不愿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来,体育游戏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需要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来带动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2.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中小学体育教学已经开始从“知识学习”转为“核心素养的提升”。体育游戏作为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定位是不变的。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游戏仍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遵循教学方法的指导,而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前,需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的,开展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游戏。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中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合理的教学评价十分必要。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或体育活动完成后进行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多使用赞许、鼓励的话语,肯定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帮助学生建立进行体育活动的自信心。教师还应该通过教学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状态,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并加以改进,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给出学习建议,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还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讨论互评等学习方法,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帮助。 二、中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教学组织管理 体育游戏教学虽然形式活泼,能发挥出体育游戏活动的

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a72882846.html, 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作者:姜玉华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09期 核心素养是关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之“家”,指学生学了本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目标,并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环节”[2],因此,如何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当前摆在高中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3]。体育教学设计不能停留在教育理论上的抽象表达,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 落实,它应帮助体育教师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等主要问题。 一、为什么教——精确设置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始于教学目标,也终于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选择教材和设计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立了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 为和体育品德3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明确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但作为终点的课程目标是笼统而宽泛的,很难与实际的教学活动对接。因此,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课程目标精准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和具有侧重点的课时目标,如果不精准,课时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就不能与课程目标对接,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如,“积极主动地参与技能的学练”,精准对接课程的运动技能目标;“在学练活动中学会控制情绪”,对接的是课程的健康行为目标等。 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将课程目标细化、具体化后,教师应根据学情和教学进度精确设置课时目标。因为课的容量有限,不能包罗万象,进而设置的目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包含核心素养3个维度的课时目标,在不同维度应各有侧重点、重点突出,适切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什么——精选教学内容

体育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教学逐渐重视。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并非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加强团队精神,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探析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探析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10-25T10:02:07.86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中作者:伍乐华[导读] 在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国民素养却在逐步的下降。努力提升国民的核心素养 (福建省石狮市祥芝中心小学)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国民素养却在逐步的下降。努力提升国民的核心素养,成为摆在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青少年核心素养的提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各学段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各种品格和能力。本文通过在核心素养下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期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养育有知识、技能和信心的具备体育素养的个体,使他们享有终身健康的体育活动生活方式,它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核心素养是培养一个人的整体修养,是道德品质、外表形象和知识水平及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很多的教师在新课改之后的教学仍然处于表面,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型,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白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能做到全面的看待每一个学生,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了解学科本质是什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把学生带向远方。 在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实践把握还有待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器材的利用及摆放都很合理,却在课的结束部分,未能安排学生收还器材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的提醒注意运动安全,但缺少安全防范知识和行为的具体引导。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健康知识的渗透不够。应注重渗透的时机,把握传授的内容,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在设计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篮球的传接球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应了解准备姿势的手型,教师要把手指挫伤及预防知识及时的渗透,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培养体育情感与品格 学生的体育情感主要体现在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方面。例如:是否喜欢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等,所以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体育兴趣展开,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培养自主健身的行为,让参与者喜欢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体育品格则更倾向于体育精神。要实现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与品质,要注意教学的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在开展趣味性和游戏的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习者对体育的兴趣,让学习者感觉到在学习中能活到内心的愉悦,达到身心的满足感。注意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培养工作,在低年级段的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往往会让学习者更加感兴趣,更容易投入,取得更理想的培养效果,而针对高年级段学习者则采用竞赛法更为合宜。 (二)、培养体育运动能力与习惯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者体育运动能力与习惯,关键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学习者的专项运动能力,培养学习者的运动水平和运动兴趣,养成学习者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要明确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只有更好的掌握了动作技术方法,才能更好的在练习当中培养兴趣,培养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在运动习惯的培养上要注意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在课余及周末时间充裕的时候,可以通过观看电视比赛节目,参与社区组织的现场比赛等形式来培养运动习惯,参与社会团体活动来提高运动能力与养成自主健身习惯。 (三)、培养体育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 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缺失,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在有效的培养上,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注意健康知识的渗透,例如:在课的准备部分,让学生了解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意义,养成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健康行为,再如在教授篮球传接球技术活动过程中,及时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中手指挫伤的预防知识,采取怎样的迎球动作才能够避免手指挫伤问题的出现。在体育教学前组织学生对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检查等行为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导致运动损伤潜在风险,以及排除和降低风险的存在。在学校层面上,应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全面掌握对健康知识的理念架构,促进学生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 总结 核心素养不但强调了人的行动与学习能力,更强调了在这个过程中的反省和思考能力,它凸显出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联系中,强调态度和反省能力,它决定了对知识、能力的培养效果。提升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养成健康行为和健身习惯,培养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只有更好的健康行为和健身习惯,更好的身体条件,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促成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栋.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读与写,2018,(26):202.

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训练,应该从学生的运动认知、健身实践、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对整体知识点的综合性把握。在教育教学中督促学生快速完成体育知识的训练和学习,提升学生对整体知识点的综合把握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活动,确保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小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帮助,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予以一定的重视。在教育教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全方位完善体育知识的学习训练。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多方位进行全面的训练提升。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且要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其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才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成长。 一、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发展,提高学生运动认知能力 运动认知是包涵非常广泛的一个概述,其中包括了基本的运动知识、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等等。这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步为学生深化。让学生快速掌握此类知识的基本把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学习发展,提高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理解把握。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体育认知的拓展,进行深入化的教学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通过合理化的教学活动塑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教学活动的积极培养和完善,来提高学生对运动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长跑》时,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就需要学生快速提高对整体知识的认识。长跑运动中有非常多的知识点,包括了基本的运动规则,基本的运动形式和基本的运动方法。在长跑中从跑步姿势、跑步呼吸、跑步摆臂等等知识点中强化学生的运动认知,逐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把握。深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才能够快速完善整体教学工作,从而深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理解。在教育教学中逐步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激励学生对运动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快速完善整体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整体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督促学生快速成长,且要开发学生的各类知识学习。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培养,逐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把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推进,逐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快速完善学习发展。 二、合理优化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健身实践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首先强化学生的健身实践。让学生在健身时间中快速完成整体知识的学习训练。通过教育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综合水平,通过合理化的教学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学习效率,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进而快速提升学生对体育实践的把握。 例如:在教学《篮球》时,这项体育运动可以跟学生日常娱乐相结合。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针对篮球运动的实践对学生学习成长有着重要帮助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利用篮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快速完成篮球学习,并且做好篮球学习的基本准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通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体育知识的综合性训练。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发展,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尤其是体育知识大部分都

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教学逐渐重视。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并非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加强团队精神,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避免了学习过程的枯燥,让学生热爱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亨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材、学情分析 立定跳远是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最大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三、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 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 -林崇德 核心素养是人使用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求,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 -《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4期,论核心素养的内涵,10-24,张华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 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 (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 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 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杨向东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真实问题情境。 构建从真实的情境(从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具体情境到抽象情境)和问题(主题、话题或任务)中进行学习(阅读、

实验、思考、建构)的认知路径。情境要成为学生的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创设情境就是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的接壤之处。(余文森) 学科能力和素养只有在相应的学科活动(即需要该能力和素养的学科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 学科活动的界定:学科性(体现学科性质、特点和学科精神、文化,学科的精气神,学科的独特性——个性。立科之本。)、自主性(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的活动,包括外在的活动和内在的活动)、教育性(指向学科核心能力和素养的活动) -余文森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定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步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

1小学体育水平-一-(一年级)核心素养

1小学体育水平-一-(一年级)核心素养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2015—2016学年度下期梳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与策略一、水平一(一年级体育)核心素养:沈强 课的基本性质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基础性——课程强 调培养学生掌握必 要的体育与健康知 识、技能和方法, 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和健康的生活习 惯,为学生终身体 育学习和健康生活 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 调以身体练习为主 要手段,通过体育 与健康学习、体育 锻炼以及行为养 成,提高学生的体 育与健康实践能 力。 健身性——课程强 调在学习体育与健 康知识、技能和方 法的过程中,通过 适宜负荷的身体练 习,提高体能和运 动技能水平,促进 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 调充分发挥体育的 育人功能,强调以 体育与健康学习为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 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 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 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 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 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 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 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 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 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 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 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 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和发展。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体育学科核心问题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着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当前中学生们由于课业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使之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更能够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等. 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健身知识技能满足学生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需要;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满足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体质的需要;在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尊、自信、形成意志力、满足自信地从事体育活动,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的需要;因而体育教师应把每节课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健身知识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健身、健心、育德、个体社会化、体育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培养。 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 二是体育文化的培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体育知识主要有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则包括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以及体育评价的技能等。 三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内容。健康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状态的健康,还有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它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保证,在健康素质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锻炼。 四是体育意识的培养。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受到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五是体育品德的培养。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 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一)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加强体育素养的培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摘要:素养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和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学科素养是近几年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那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体育教学呢?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首先应该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清晰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方法途径,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解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文章根据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在体育核心素养概念定位、培养途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现阶段的教育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以及强烈的竞争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1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

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04-10T06:46:08.286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5月总第343期作者:邢飚付伟[导读] 它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并有规律地逐步进行下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255000;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255000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有效实施体育教育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全面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尤其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已经成为一个新概念。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就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它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训练,不断地实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色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品质。简单来说,学生的体育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而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以这些体育核心能力的综合,是为学生身心整体协调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应该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呢? 一、注重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必须首先有一桶水。”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想让学生有一副好身板,有健康的心理、卓越的身体素质,首先体育老师就必须具备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要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老师的教学和传授。老师的专业素养必须高,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必须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明显,体育教学的效率才会得到提升。 首先,体育教师必须对体育教育事业具有无私的爱,这是作为一名优秀体育教师必备的素养。只有对体育教育事业充满爱,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育与教学之中,并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体系。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逐步提升,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也逐步加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艺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对相邻学科进行一定的涉足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熟练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接受到其它不同学科与之有关联的知识结构,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第三,体育老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所在,也是感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提高训练成绩的关键。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可以让学生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样,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也是一名优秀老师的特质,它可以有效地激发体育教师不断地接触了解学生,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去教育感化每一个学生,克服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障碍,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实践 新课程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积极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多方刺激学生,启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更好地参与体育训练与实践活动。 首先,体育老师要学会推陈出新,要善于在传统的体育训练活动中推出创新性的举措,丰富体育训练活动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比如30米跑训练,可以采用往返跑、夺红旗跑、折线跑、跨越障碍物跑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体育老师要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体育训练项目的基本要求。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第三,尽量地将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比如带领学生外出郊游,让学生在不同的路况中进行不同体育项目的体验,比如在平地上慢跑、在爬山时体验高抬腿跑、在游乐场体验平衡木等。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实施体育锻炼,以此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状况、满足精神需求的目的。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所以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努力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一定的爱好并为之付出努力,形成体育技能和技巧;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并由此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锻炼身体、应该怎样锻炼身体,学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项目、确定运动量,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开展科学锻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以此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此外还要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和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