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

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

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
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

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

1.C [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少,主要使用大型机械化耕作。]

2.A [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追求效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交通运输条件、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等,都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B 4.C [第3题,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区域,⑦位于高大山脉的背风坡、距海较远,降水少。第4题,①农业带纬度位置较高,气候湿冷、无霜期长;市场不属于自然因素。]

5.C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学的、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

6.D 7.C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两地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实行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8.A [美国产区的1月平均气温在6~8℃之间,所以不会是纬度较高的五大湖区;美国30?N~40?N东海岸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降水较多;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也较多,所以A项正确。]

9.C [从图中看出中国的年平均气温与北半球最适宜区吻合,年降水量也比美国更接近北半球最适宜区,所以①正确;苹果在冬季不生长,糖分的积累主要是从气温日较差考虑,而不是气温年较差,所以②错;美国产区位于大陆西海岸30?N~40?N之间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而我国苹果产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夏季时美国产区光照条件更好,所以③错;表中中国苹果生产成本远远低于美国,主要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导致的,所以④正确。]

10.C 11.A [第10题,“最主要”是题眼,黑风暴大规模袭击与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当的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大风和干旱只是基础条件,不是“最主要”原因。第11题,四个区域中只有塔里木盆地植被最稀疏且多大风天气。]

12.A [读图可知,该地区种植业的规模大于适宜发展种植业的缓坡和平原的规模,所以造成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过度开垦。]

13.D [我国南方地区丘陵和低山面积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应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缓坡适宜开垦为梯田发展种植业,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坡度较大的地区不宜开垦为梯田,若发展水稻种植业,会造成水土流失;全面封山育林,也不可行。] 14解析:选D。美国中部和北部为小麦带,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为乳畜带,乳畜带以南的中部为玉米带,35°N以南的亚热带为棉花带。

15解析:选C。③为玉米带,美国小麦和玉米生产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但也存在能源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

16解析:选A。从1月份气温看,美国产区位于亚热带,从降水量来看不可能位于东海岸,原因是:东海岸临大西洋,受来自掠过墨西哥湾暖流的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高于1000 mm,所以分布区只能是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

17解析:选C。把中美两国的生产条件与“北半球最适宜区”的生产条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与之最接近,据此可确定①;气温日较差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气温日较差大,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解慢,积累的糖分多,而②说的是气温年较差;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阴天多,光照不如夏季干燥的地中海气候充足,据此排除③;从生产成本对比看,美国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我国,其中主要的是劳动力成本,美国经济水平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高,

劳动力价格高,由此可确定④。

18解析:选A。“黑风暴”是强风侵蚀裸露的地表而产生的一种灾

19解析:选B。美国西部原先有较好的植被覆盖,后来美国在西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地破坏植被,将许多地方的草原开垦为农田,从而使地表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因而出现了“黑风暴”。

20解析:选C。此种灾害发生于美国西部的高原区,该高原位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区,地势较高,海洋水汽难以影响到,气候较干旱,是美国主要的草原分布区。

21解析:选D。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乙位于松嫩平原地区,丙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林地。

22解析:选D。东北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就自然条件而言,黑土肥沃,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粮食产量高,宜农荒地多,增产潜力大;就社会因素而言,东北地区人少地多,本区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量少,剩余的粮食较多,可以提供大量的商品粮。

23解析:选B。北大荒指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地区,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很大。

24.答案:(1)E

(2)北部是春小麦产区,南部是冬小麦产区。

(3)①春季气候干旱,亚洲高压仍强盛,北京等北方地区风力较大;②多年来植被破坏严重,乱砍滥伐森林、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致使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

(4)美国接受了“黑风暴”的教训,退耕还牧、还林,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国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5)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一定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植树种草,治理沙漠,并通过立法保护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

25答案:(1)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亚热带作物带(2)温带大陆性地中海(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地广人稀(5)开发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港口多、交通便利乳畜业

现代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进展 前言 一、教材和大纲变化 09年教材在08年教材基础上删除四章内容,分不是农业法律制度、农产品国际贸易与中国农业、资本运营治理和农业投资项目治理概论,其他章节中有些小节是变化或新增的。另外,大纲中取消了掌握、熟悉和了解的要求。

二、学习方法 1.把握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 2.多做习题和历年考题 3.复习有所侧重,注意新增内容 考情分析 本章要紧讲述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进展的差不多理论。要紧考查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进展的内涵、特征等内容。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第一节现代农业 考试内容: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要紧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进展时期与要紧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进展过程中存在的

要紧问题。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要紧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治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差不多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进展。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现代农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发达农业 B.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 C.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 D.以政府调控为导向 [答疑编号911010101] 【答案】D

二、现代农业的差不多特征 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进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要紧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进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要紧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要紧目标。 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 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 第四,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 第五,农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 第六,农业进展的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例题·单选题】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摘要 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但是由于中国从1950年以来制定的农产品统购统销等政策一直没有变,农民用低价出售农产品,而用高价购买工业产品,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在这一框架下,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失衡,工业和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一天天增加,而农业和农村发展却掉队了。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基础地位日渐薄弱。然而,在强劲的GDP增速背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提高不够。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普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协调,总而造成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浪费。于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提上日程,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试图从农业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后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对国民的影响,从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引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背景和必要性。 关键字:农业经济失衡生产力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农业概述 1.1 农业概念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1.2 农业的生产结构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种植业即狭义农业。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而我们组本次对农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种植业。 1.3 农业税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6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1994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税已成为历史! 第二章我国农业的发展与现状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发展 建国初期,受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一个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建立起现代工业,并进而实现经济的起飞与现代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 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 蕴藏量: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 4.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 水体自净: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 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6. 农业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7.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 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8. 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是指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 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化学循环再生规律是囊括自然界中动植物普遍存在地一种固有的,遵循自然动态循环法则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交替更新,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 9. 可持续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 填空题 1.物质的输入输出规律又称为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生物、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读《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培训系列读本》后感 张裔芬2010年,农产品接力涨价,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为了应对,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积一族)。农产品的价格时刻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就是由于我国的农业体系的落后所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有以下特征:(1)生产过程机械化: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2)生产技术科学化: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3)增长方式集约化。(4)经营循环市场化。(5)生产组织社会化:对微观经济单元的组合布局进行引导、对社会分工进行协调,对专业化生产进行管理的实施过程。(6)生产绩效高优化。(7)劳动者智能化:指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一定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 现代农业是广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这一系列措施都可促进广东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继而带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达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可持续农业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可持续农业 英文名称:sustainable agriculture;permaculture 定义: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 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 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 的农业。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198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根除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题要: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沦为基础,以农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决策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从系统的观点,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起源、经验教训、发展的必然性,结合国外农业的研究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目标、不同观点及产生背景,研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门正发展与完善的学科,介于哲学、科学决策学、生态学、系统学、农作制度、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农村能源工程与管理等学科范畴的学术思想潮、社会思潮和历史思潮。世界农业已有7000年的历史,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近代史,全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过去50年中,由于充分利用了科学技术,增加了投入,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增加食物

2020年(发展战略)西北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西北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西北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樊胜岳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和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 实施“富民”政策,尽快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是西北地区发展的关键。西北地区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经济发展差异突出,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西北干旱区的绿洲作为该区农业最具潜力的区域之壹,将为西北地区农业以及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增添不可缺少的内容。 1西北绿洲农业于西北和全国的地位 西北干旱区系指350N以北、1060E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地区。就农业分布见,主要于新疆、甘肃河西地区以及青海柴达木盆地,本文所指西北干旱区主要指之上地区,共114县市,土地总面积219.05万km2,总人口2193.51万人,分别占全国的22.82%和1.76%,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和祖国的西北边疆。因此,开发西北、建设西北,提高西北干旱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西北干旱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1272.46亿元,占全国的1.70%,人均GDP5386.3元,低于全国人均GDP6048.24元水平。就西北干旱区内部经济发展格局见,农业生产于区域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工业除石油、化工、建材和交通运输外,也主要是以农业为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如纺织、食品和畜产品加工)。 西北干旱区虽然拥有全国4.13%的耕地,人均占有耕地4.63亩(按乡村人口计),远高于全国平均1.63亩/人的水平,但农业总产值却只有全国的2.39%,农牧民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题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 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也不大 2.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 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 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 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D.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经大面积开发,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出现诸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等环境恶化现象,于是国家决定不再垦荒,据相关知识回答3——5题3.三江平原分布的沼泽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赤道分异规律 B.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河流,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 A.嫩江B.松花江 C.鸭绿江 D.图们江 5.有关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两年三熟 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6.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操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 7. 该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B.山东丘陵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 8.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较低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0~12题。

2020高三文综地理专题《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高三专项能力提升专题训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04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世界上有三大番茄主产区分别是美国、意大利和中国。中国番茄80%来自新疆,生产的大部分番茄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番茄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新疆番茄生产主要有露地和棚内种植两种方式,露地种植主要是以大面积的露天土地种植为主,棚内种植则是以靠近城市的近郊大棚种植为主,棚内种植成本高于露地种植。番茄类型有薄皮和厚皮之分,目前新疆薄皮番茄产量较低,以种植厚皮番茄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番茄棚内种植成本高于露地种植,靠近城市的近郊以棚内种植为主,主要原因是棚内种植A.单位面积产量高B.品质好口感佳 C.可以延长供应时间D.靠近市场方便运输 2.目前新疆生产的番茄以厚皮类型为主,主要原因是 A.适合大规模种植B.耐运输耐储存 C.方便机械化生产D.利于棚内种植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澳大利亚自然生态保护最完善的地方。有绝佳的苹果种植环境,生产的苹果绿色环保,品质较高,被称为“苹果之岛”。近年来塔斯马尼亚岛苹果陆续出口我国,受到消费者欢迎。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山地、河流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塔斯马尼亚岛苹果大量摆放在我国大型超市的季节是我国的 A.夏季B.冬季

C.春季D.秋季 4.与我国苹果主产区相比,塔斯马尼亚岛苹果生产的区位优势是 ①靠近欧美各国市场,销售量大②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生态环境好③多优良港湾、海运交通发达④岛屿与大陆相隔,病虫害少 A.②④B.①④ C.①②D.③④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稻秧苗根部2~3cm处,将肥料施入深度约5cm的土壤中。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日本应用较早,2013年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日本企业生产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在建三江农场水稻田进行试验。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我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吸湿性大,容易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据此完成5~6题。 5.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 A.延长水稻产业链B.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C.增加农业劳动力需求D.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6.下列地区中,最适合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是 A.江汉平原B.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D.湟水谷地 香菇是一种食用真菌,干鲜香菇在中国菜中广泛使用。香菇栽培始源于中国,浙江省庆元县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早期菇民选择某些阔叶树的倒木利用刀痕栽培香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香菇栽培系统。目前,当地形成了栽培、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整条香菇产业链,是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据此完成7~9题。 7.庆元菇民采伐菇木林时通常采用“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A.利于菇木林的可持续利用 B.扩大香菇栽培规模和产量 C.促进林下土壤肥力的恢复 D.改善香菇栽培场地的光照 8.与我国其他香菇栽培区相比,庆元发展香菇产业的突出优势为 A.劳动力廉价丰富B.便捷的交通网 C.悠久的栽培技术D.空气质量优良 9.目前,庆元依托香菇产业建设特色小镇,这样有利于 ①扩大栽培规模②提升产品品牌价值③挖掘本地市场④促进栽培技术创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2012年08月06日09:56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第3期作者:曾艳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摘要:广州城市化的推进对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了要求。广州都市农业发展较早,发展程度较高,开始从城郊型农业逐步转变为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高科技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广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有内部优势,也面临着大好机遇,但内部劣势及外部威胁对其发展形成了制约因素。为实现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品牌及物流体系建设、投融资机制等多方面共同推进。 关键词: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科联2010年项目“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10SKLY07)。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在都市高度发展以后,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农业,依托现代市场体系,实行现代化的经营方式,是对都市农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现了都市需要农业、农业依托都市,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理念,是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都市型现代农业保障了广州居民菜篮子的有效供给,在一定程度了减缓了物价波动。十一·五期间,广州蔬菜、水产、家禽的总量实现自给,肉、蛋、奶的自给率都达到30%。第二,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撑了广州的绿色生态体系,在广州建设以花城、绿地、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第三,都市休闲农业为广州居民提供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的好去处,调节了居民生活。 随着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广州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发展导致对农业、农村的破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都市型现代农业契合了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州市委、市政府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使广州农业以“高质、高产、高效”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为主体,逐步由城郊型农业向集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新科技现代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 1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较快,菜篮子供给充足 2010年,广州实现都市农业总产值1076.65亿元,较2005年增长43.8%,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产值达754.6亿元;都市农业增加值575.55亿元,比2005年增长96.8%,都市农业总收入1461.77亿元,比2005年增长49.8%;都市农业实现利润62.94亿元,实现税金21.71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7.7倍和89.4%;农产品出口创汇0.77亿美元[1](表1)。

2019届高三地理复习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常考3大题型

高考达标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常考3大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合肥二模)读某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1~3题 1.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减少B.水热条件变差 C.高铁运输便利D.生产成本提高 2.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①夏季气候凉爽②光照资源丰富③昼夜温差大 ④土壤肥力高⑤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3.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 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 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 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 解析:1.D 2.A 3.B第1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工、用地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减小。第2题,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第3题,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发展,故D错;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故A、C错;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故B正确。

(2018·巴蜀模拟)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D.家庭农场为主 5.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 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 C.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解析:4.C 5.C第4题,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玉米生产的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第5题,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可以通过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大米生产中很少用农药,堪称“绿色大米”,以其质优而畅销全国。据此回答6~7题。 6.与东北大米质优无密切关系的是() A.冬季低温B.夏季白昼长 C.黑土养分丰富D.年温差大 7.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都是我国产粮“大户”。两区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好B.生产规模大 C.土壤肥沃D.交通便利 解析:6.D7.B第6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能冻死害虫,故病虫害少;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方式与措施 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1.1各级政府有关规划不明确。各级政府在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并且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也不不顺利。 1.2农业生产者自身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1.3没有公众参与基础。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参与的权利、责任以及具体程序的规定不明确。第二,由于信息闭塞,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造成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第三,中国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非官方的绿色环保组织,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少了一些必需的中间环节,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2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2.1政府主导调控机制 2.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1.2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2.1.3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内容提要】世纪之交的中国可持续研究,亟待尽快形成一个全面综合而又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或分析框架;吸收、借鉴和运用西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时,必须十分慎重,绝不能完全照搬或全盘移植;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必须真正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以能够最终形成促进、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新型战略。 【摘要题】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22 %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第1 号国情报告所得出

的这一极富挑战性的结论,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深思。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Brown 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更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对中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的广为关注。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一、战略观点(注:根据研究者所提出见解的学科侧重或学科倾向,大致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概括为农业生态学、农业和农业地三大学科领域,并不是严格按照研究者自身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区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了中国农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即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 针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应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在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和农业学三大学科领域形成了大量的研究观点。 (一)农业生态学家的观点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马世骏院士为首的生态学家,就开始倡导中国应该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80年代中期,马世骏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参与了著名的Brundtland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筹备工作。认为应以生态控制方法

2019版高考地理考前二轮复习试题八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微专题三Word版含解析

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下图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据此完成1~2题。 1.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 A.农业资源B.农业知识 C.决策信息D.电子信息技术 2.智慧农业使() 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 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 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电子信息技术。第2题,智慧农业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使市场的适应性增强,C对。农产品的种类更丰富,A错。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技术增加,B错。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需要劳动力多,剩余的劳动力减少,D错。 东北松子,主产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吉林省东南部梅河口市的松子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土产站采购松子,交给农民加工成松子仁,回收出口。到90年代末,该市加工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企业到蒙古、俄罗斯等地大量收购松子,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近年来,松子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推出饮料、日用品、保健品等200多个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同时,一些松子企业栽种红松林,以弥补松子被人类食用后对食物链的影响。据此回答3~5题。 3.70年代末,梅河口市松子仁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 A.松子产量丰富B.劳动力廉价

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 4.梅河口市在90年代末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的原因有() ①邻近国际松子产地②立足长白山区天然红松子产地 ③机械化程度高④加工工人数量多,经验丰富 ⑤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间经贸往来频繁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⑤ 5.近年来,一些松子加工企业开始参与红松林造林活动的目的是() A.扩大种植面积B.保护红松资源 C.开发松子品种D.恢复土壤肥力 答案 3.A 4.C 5.B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读图,完成6~8题。 6.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A.气候变化 B.河流整治 C.交通便利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7.新的运营模式() A.增加产品库存B.增加销售环节 C.依赖信息联系D.增加销售成本 8.图示产业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6.D7.C8.C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第7题,“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

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与 实 践 学院:农学院 班级:X级专硕X班 学号: XXXXXXXX 姓名:X X X

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口接近十四亿的大国,而耕地总量约为13000万公顷,人均耕地小于 0.1公顷。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地方有只搞经济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现象,农业中土地、人力、农业资源等大量流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提升。当前中国的粮食问题,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有的地方过剩而有的地方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当前整个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个矛盾,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持续低,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很困难。 三、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市场风险有增无减、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恶化等,这些都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资源和环境问题、现行土地制度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城乡矛盾、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是也是制约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很大瓶颈。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科技文化吸纳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资源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在恶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成果推广应用缓慢是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 技术问题。可以说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不能够满足需要和农民素质较低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农户规模狭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负面作用也是无法忽视的。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孙卫兵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孙卫兵 发表时间:2019-09-29T10:58:50.48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4期作者:孙卫兵[导读]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山东省东明县刘楼镇人民政府 在我国对于农业经济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农业经济也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农业经济带来稳定和长期利益,反过来又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必须与农业经济相适应,探索农业的发展方式,建设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我国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国家的国情,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彻底改革。 1、可持续农业经济的内涵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大相径庭,因此可持续农业经济的定义方式与发达的西方国家不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普遍较高,农业投入较高,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发达国家農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已经过度饱和; 因此,该国农业和经济部门的主要目标不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因此,环境保护是发达国家的首要任务。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进步速度缓慢,粮食生产仍然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现代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太慢,农业经济效率低下。因此,对于我国的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农业,优先考虑的是“促进发展”,即结合当地农业现状,接管国内外或获取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经济的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粮食需求,确保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生产的长期协调和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避免生态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农业生产可持续增长。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①是优化生态环境的需要 社会和国家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取决于该国的生态系统是否有利。目前,各种类型的人类生产已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其中许多不可恢复。为了发展农业,人类大量使用农业用地和森林,而农业资源的使用非常浪费,而在农作物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残留化学品,大大降低了耕地的生产力,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消费。农业资源。每年在中国,由于荒漠化,土壤侵蚀等问题,大量农业耕地严重减少。可持续农业旨在鼓励人们根据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以改善人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短期行为。 ②是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需要 农业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决定了国民经济中是否会有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在良好的农业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的长期和短期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说,引导和协调符合长远利益的短期利益的长远利益。为了满足农业经济的长期需求,必须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合理和科学地利用农业资源,并增加对农业研究和技术的投资。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 我国农业生产基地滞后,大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仍处于相对封闭的气候,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农业劳动力和生产主要依靠人力资源,似乎效果较差。与落后的农业生产设施一起,诸如天气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变得更加无助,并且通常它们只能在白天进食,并且不采取预防措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农业生产力效率低下,无法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②农业结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的变化主要是由政府进行的,许多地方政府还没有做好重组农业经济的准备。我们都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业结构应该因各地农业资源的分布而有所不同,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调整农业结构时,甚至直接复制其他地区的农业结构,导致效率极低。农业。当地方政府重组农业经济和产业时,他们往往有政治责任:第一个目标不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而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当局关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决定都不是基于有效的市场研究,而是无关紧要。当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并与农民签订合同时,农民无法保证其有效性。当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没有按照政府规划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进行营销时,政府是不是准备为农民提供一些经济保障? 虽然农民的个人行为也可能在农业结构重组中发挥作用,但变化往往发生得非常缓慢。由于农民的信息来源往往非常有限,人们往往没有长期的因素来调节产业结构,这是跟随市场趋势的短期行为,似乎这些调整并不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③强化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 为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尽可能保证农业资源的质量和生产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应该意识到,促进和发展农业经济不应被视为破坏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的前提和成本。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规划和定义应尽可能适应耕地农业资源的实际分配。通过种植优质田地和种植作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生产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在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下,生产性社会环境的生态资源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这意味着工作人员在种植作物的同时,积极管理受损的环境资源。废水处理,废物降解等是环境治理的主要和典型形式。 ④灵活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大农场应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灵活,运用农业经济文化的不同发展模式。它也是帮助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户作为实际农业活动的一部分,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更加合理,全面地利用耕地的生态资源。例如,在种植小麦作物的地区,相应的农户可以在收获相应的作物后收集和再利用田间留下的麦秸。收获剩余的小麦秸秆可以被视为燃烧的替代能源,或者可以通过发酵处理转化为沼气,以确保农业作物资源的再利用。 总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规划项目。为了在维护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和不断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区人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只有根据当今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发展,人员全面适应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才能更好地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