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同名9886)

国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同名9886)

国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同名9886)
国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同名9886)

国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

近些年来,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开展了国家和地方级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建设。这些举措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伦理上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民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性,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其成效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方能显现。

英国从1998年开始策划电子健康记录应用,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国家卫生署制定了国民卫生服务信息战略项目(National Programme for IT, NpfIT),全面将计算机应用引入卫生服务领域,项目利用七年时间分阶段在全科医生中实施。项目目标就是保证医疗专业人员,患者和护理人员“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拥有正确的信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与服务质量,2004年1月20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美国众议院发表国情咨文时提出,要在10年内为全体美国公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05年,美国国家卫生信息网为实施本计划选择了4家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厂商作为总集成商,在四大试点区域分别开发全国卫生信息网络架构原型,研究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在内的多种医疗应用系统之间互通协作能力和业务模型。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投资500亿美元发展电子医疗信息技术系统,以减少医疗差错,挽救生命,节省开支。

2002年,澳大利亚国家电子健康档案工作组推出了一套电子健康档案系统MediConnect,该系统的预计完成时间为十年,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四年。根据澳大利亚专家测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投入后每年可创造超过50亿澳元收益,其中约23.1亿澳元(21亿加元)是避免药物不良事件(ADE)所节约的费用。

2000年9月,加拿大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机构以推动国家以及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2002年开始,Infoway宣布计划投资数亿美元促进医疗机构及其他终端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药品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系统影像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建立用户、医疗服务机构的统一识别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和标准的研究,并计划在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20年覆盖到全部人口。

2004年8月,法国通过一项针对国家医疗计划重组的新法律。这项法律确

定要建立个人医疗档案,且该医疗档案由患者所有(患者同意方能使用),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其经济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医疗成本(比如取消多余的辅助性检查)。

通过卫生信息共享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以及降低医疗风险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并被公认是未来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开展国家级及地方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核心内容是居民健康档案。

区域卫生信息化和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各国的各种探讨和建设实践,为我国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近几十年以来,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先后开展了国家级及地方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希望推动以电子医疗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近几年,我国部分省市也进行了类似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回顾国内外区域卫生信息化经验,为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

4.1 国际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展

4.1.1 在美国

根据IDC报告回顾,最早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探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社区卫生信息网络CHINs (Community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为主的区域级卫生信息共享探索。限于当时网络技术不成熟、缺乏支持互操作性的标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合理商业模式调动医疗机构参与以及财务上无法支持长期运营等原因大部分项目于九十年代初失败。少数生存下来的项目也由原来以临床信息共享的初衷,适应市场需求转变为以处理医疗费用单据结算(clearing house)电子传输平台,例如New England Healthcare EDI Network (NETHEN)、Utah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 (UHIN)、以及HealthBridge等[1]。现代美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热潮以04年一系列美国国家级的推动活动为重要里程碑,2004年1月20日美国总统George W. Bush在美国众议院发表国

情咨文时提出,要在10年内为全体美国公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切实推动这一宏伟计划,美国政府于同年4月成立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ffice of the NationalCoordinator of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C)的副部级部门,任命David J. Brailer为首任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官。2005年,美国国家卫生信息网为实施本计划选择了4家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厂商作为总集成商,在四大试点区域分别开发全国卫生信息网络架构原型,研究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在内的多种医疗应用系统之间互通协作能力和业务模型。同时在国家级层面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组织来协调、管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例如美国卫生信息社团American Health Information Community;关注于卫生信息技术产品认证的组织Certification Commissionfor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HIT);关注于卫生信息技术标准的研究小组 Health InformationTechnology Standards Panel (HITSP);以及关注于隐私保护和安全的协调单位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and Security Collaborative (HIPSC)等等[2]。与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紧锣密鼓推进相呼应,各个地方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也如火如荼的进行。根据IDC Health IndustryInsights分析,如果将05/06年定义为美国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新生儿期”,2007年开始将进入“青春期”和成熟期,区域卫生信息化组织 (RHIOs)数量已经达到数百家,但由于资金匮乏、商业模式不成熟以及技术等问题,很多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也面临“关、停、并、转”的风险。他们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网的规划和建设有很大指导价值[3]。

4.1.2 在英国

英国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服务现代化,解决看病“难”等问题的努力也进行了很多年。1998年以来,英国政府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报告,逐渐清晰地阐述了其整体国家卫生信息化战略。2003年底到2004年,英国政府陆续与多家跨国卫生信息化巨头签署了为期10年,总金额逾60亿英镑的合同,拟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卫生信息网基础设施,部署一系列应用服务。通过这个信息网,病患可以选择并预定医院的服务,获得自身的电子病历档案,网上办理出院手续等;医生可以通过该信息网实现包括电子病历、网上预约、电子处方、医学影像共享及远程医疗咨询等。这是世界上最大一笔民用信息技术订单,项目惠及英国的5000

认为在国内环境下,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搜集、传递、存储、处理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工作过程。

电子病历国内外发展现状

美、英等发达国家电子病历的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计划和政府推动层面。

3.2.1 美国

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要求在10年内为绝大多数美国人实现电子病历,目的是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据美国医学会估计,每年死于医疗差错的美国人在44000到98000之间,更多的人则是在流动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不当、治疗错误或处置失误而导致死亡或永久残疾。研究发现每年有高达300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没有起到改善病人治疗结果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治疗是不必要、不适当、无效益和没效果的。布什希望电子病历的实现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布什总统宣布在卫生部设立一个新的、级别仅低于内阁的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官职位负责领导和协调国家卫生信息化工作。David J. Braile被正式任命为美国第一任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官。政府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内部电子病历系统特别是医嘱医生录入系统(CPOE)的应用。通过CPOE和药品知识库,实现电子化处方,自动核查医生处方中潜在的用药差错,避免严重的医疗事故。为了推动大量的私人开业医生应用CPOE系统,政府免费推广这样的系统。另一方面,政府提出建立国家健康信息网络(NHIN),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增加了每年的卫生信息技术预算,用于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示范项目建设。据测算,未来10年内实现NHIN,需要投入2760亿美元。在NHIN的建设中,采取了自下而上和市场化的方法。第一步先实现局部区域的信息共享网络。目前建立了4个由不同承包商实施的区域示范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探索系统的技术架构及运营管理方法。通过技术的市场选择,在实现各区域信息共享网络的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最终实现NHIN。

为了推动NHIN和医疗信息共享,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官办公室(ONC)把工作重点放在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之间互操作性的标准制定和协调上。ONC集中了代表各相关方的代表成立了健康信息技术标准专门小组(HITSP),提出信息互操作性的标准需求并协调各标准化组织现有标准的选择和应用。为了规范电子病历软件的开发和功能需求,ONC同时委托健康信息技术认证委员会(CCHIT)进行电子病历功能规范的制订,目前已完成了门急诊电子病历功能标准的制订并已开始软件产品的认证。据HIMSS2007年度调查[6],美国医疗机构中运行电子病历的比例已从05年的18%、06年的24%上升到07年的32%,呈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由于电子病历概念的模糊性,这一调查还不能充分反映电子病历的应用水平。根据HIMSSanalytics2006年底报告[4],按照前述的电子病历7阶段应用模型,处于第一阶段即应用了检验、放射、药品系统的医院占18.9%,处于第二阶段即建立临床数据仓库的医院占38.8%,处于第三阶段即实现了临床文档和全院PACS的医院占18%,处于第四阶段即应用了CPOE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医院占3%。总体上看,电子病历的普遍应用水平在第三阶段以下。

3.2.2 英国

英国实行的是政府提供的全民医疗体制,医疗服务由卫生部管理的国家卫生服务机构NHS下属的医院和GP诊所提供。在电子病历发展上英国采取了完全政府主导的策略。1998年,布莱尔政府提出了要让英国国民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病人信息在GP、医院之间实时共享。NHS于1998年发布了题为“服务于健康的信息:现代NHS的信息策略”的发展报告[7],明确提出为每位居民建立覆盖终生的电子病历并实现所有医生能访问这些电子病历的发展目标。20 05年,英国卫生部成立了“N H S连接医疗(N H SConnecting for Health)”专门机构[8],负责实施源自1998年的国家IT规划。该机构的目标是在全国实现:电子医疗记录、网上选择医疗机构和预约服务、电子处方、卫生网络基础设施、PACS等。为实现该目标,该组织于2005年与4组IT供应商签订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IT项目合同,于10年中投入62亿英镑建立全国的电子病历系统。该项目把全英国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由4个承包商建立连接各个医院、诊所的电子病历系统。根据项目进展,预计到07年底或08年初,将在全部医疗机构应用PACS;GP之间居民个人健康记录转移项

目已经在使用相同临床信息系统的GP之间得到成功试点,07年将在使用不同临床信息系统的GP之间进行试点,预计到08年底前,90%的GP可以实现健康记录相互转移;作为NHS医疗记录服务的初级阶段,将在08年实现医疗记录摘要的共享,2010年实现电子病历的目标。随着项目的进展,整个项目估计所需资金已经上升到120亿英镑。英国的电子病历研究工作开展得比较全面和深入。英国的医疗、大学等机构参与和主导了GEHR[9]和openEHR[10]等项目。GEHR是由来自于欧洲7个国家的多个机构的医疗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电子病历研究项目,它的主要成果包括两个方面:电子病历的需求和电子病历的结构模型。它对电子病历需求的研究包括了:各种环境各种数据的记录需求、多个医疗机构之间的可便携性需求、医生间医疗记录共享需求、法律伦理需求等。在电子病历结构方面提出了面向对象的EHR内容模型。openEHR是由非营利性公司openEHR基金支持的研究项目,其目标是开发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开放、可互操作的医疗计算平台。它在研究临床需求基础上,提出了模块化的信息模型、服务模型和临床信息模型。这一平台支持各种临床信息的记录,支持与SNOMED-CT、LOINC、ICDx等术语系统的集成,支持与HL7等消息系统的集成,支持与现有HIS的集成,具有通过公开的API与应用集成的能力。在该项目基础上,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开发电子病历产品。

3.2.3 日本

日本在电子病历发展方面起步早,政府重视,成效显著。1995年,政府投入8亿日元研究和开发电子病历;1999年电子病历被允许作为正式的医疗文档,认可其法律地位;2001年,政府投入200亿日元资助电子病历系统的安装实施(政府资助一半);2003年,政府投入250亿日元资助区域化电子病历的实施;2004年,设立卫生信息系统互操作性项目,政府投入15亿日元支持IHE-J、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HL7等标准化活动;2005年,成立标准化的电子病历促进委员会推进互操作性和信息标准化;2006年,厚生省在全国推广静冈县的电子病历系统,政府投入8800万日元对该系统进行升级并免费在全国推广,同时政府批准医疗机构可以向病人提供个人的医疗数据光盘并可收取3000日元的费用(一项鼓励措施)。截止2004年,日本12%的400张床以上的医院和3%的诊所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的电子病历。政府的目标是到2006年在60%的400

张床以上医院和60%的诊所实现无纸化的电子病历[11]。这是世界上应用比例最高的国家。

3.2.4 韩国

韩国在电子病历上同样采取了国家主导的发展路线。2005年9月,韩国卫生和福利部宣布2010年前在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可互操作的电子病历的目标。其基本内容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安全的方式获得医疗信息和医疗决策支持,以改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效率”[12]。

韩国发展国家卫生信息网络和电子病历的做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信息标准化建设。卫生和福利部于2004年成立了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委员会,每年由政府投入100万美元,用于相关信息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另一方面是电子病历的集中研发。2005年12月,卫生和福利部成立了可互操作电子病历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国家卫生信息网和电子病历基础架构、术语标准、知识库和电子病历功__能认证标准的研发工作,成果开源共享。从2007年到2010年总投入3

亿美元,在14所医疗中心和41家总医院实现共享的电子病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