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米/秒),常用单位:km/h(千米/小时),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速度=路程/时间),变形公式 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

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v空气=340m/s)。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4、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5、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②金属探伤③测量距离

二、乐音与噪声

1、乐音

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的特性(3个)

①响度的定义:指声音的强弱。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②音调的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音色的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2、噪声

1)定义: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

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

三、超声与次声

1、超声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

2、次声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

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

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3)光速:真空中是3×108m/s。

(4)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

二、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

1、基本概念:一点:入射点;二角:反射角、入射角;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类:

A: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现象。

B: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物体表面,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的现象。

4、光路的可逆性:发生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5、面镜

1)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

①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②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③应用:①、成像(穿衣镜)②、改变光路(潜望镜)。

2)球面镜

(一)凹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会集作用;②、应用:太阳灶。

(二)凸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发散作用;②、应用:汽车后视镜。

三、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1、发生折射的条件: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5、折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

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4、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五、科学探究

1、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对光有会集作用。

2、相关概念: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②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

汇聚的点。

③光心(O):凸透镜的中心。

④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

异侧焦点;

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

主光轴射出。

4、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6、凸透镜成像

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1、眼睛

一、质量

1、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3、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Kg(千克),常用单位 t(吨)、g(克)、mg(毫克)。

4、单位换算:1t=103Kg、1Kg=103g、1g=103mg。

5、能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6、知道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二、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天平的使用

1)使用天平时,应将平放在水平工

作台上。

2)归零,调平。

3)左物右码。

4)读数:物品质量=砝码质量+称量

标尺示数值。

5)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能

超过量程。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1)要会选择量程不同量筒,提高测量精确度。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面。

三、物质的密度

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2、密度的单位:kg/m3(千克/立方米)或g/cm3(克/立方厘米)

3、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密度=质量/体积)

4、记住水的密度:1ⅹ103kg/m3。

5、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但是物质密度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当外界条件变化如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质的状态变化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如: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水在100℃时的密度为0.958×103千克/米3,、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小于周围空气的密度到一定程度时,气球就能升空。

6、正确理解密度、质量和和体积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的质量跟它们的体积成正比,这就是说,体

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

2)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当它们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物体质

量也大,在这种情况下,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3)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当它们的质量相同,密度大的物体体

积反而小,在这种情况下,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以上三个比例关系,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成立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7、会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一、力(F)

1、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用字母“F”表示。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作用的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

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

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必须发生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

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用字母“G”表示。

2、物重: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地理位置

有关。公式:G=mg[G:重力,单位:牛顿(N);m:质量,单位:千克(kg)]

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

2)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心):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①增大支承面;②降低重心。

五、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摩

擦为滚动摩擦;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

第七章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

都具有惯性。

二、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F=F1-F2

三、力的平衡

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4、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若物体在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5、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

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7、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

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8、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相反)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则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四、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第八章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第九章浮力

一、阿基米德原理

1、浮力的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学称这个托力叫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3、公式:F浮=ρ液gV排

二、物体的浮与沉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2)盐水选种(3)潜水艇(4)热气球

第十章机械与人

一、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定义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 F2·L2,也可写成F2/ F1= L1/ L2。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杠杆的种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天平。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二、滑轮及应用

1、定滑轮

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

3、滑轮组

1)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

2)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3)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F=G/n

三、做功了吗

1、机械功

(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N·m,1J=1N·m。

2、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四、做功的快慢

1、功率

1)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P=W/t。

3)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J/s的专用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

1W=1J/s,意思是1s内完成了1J的功。工程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单位:1kW=1000W。

五、提高机械的效率

1、拉力(或动力)所做的功,物理学中叫总功。

2、对我们是无用的,但又不得不做,故称额外功。

3、从总功中减去额外功,才是对我们有用的功,物理学中叫有用功。

4、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100%。(η: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W总:总功)。

5、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6、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

六、合理利用机械能

1、动能和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2)势能: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能量:在物理学中,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水能和风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的机械能资源。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 期教材分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黄山三中李建宏焦玉芬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上学期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八年级+九年级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超声与意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色散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力的合成 第三节力的平衡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滑轮的应用 第三节做功了吗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提高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探索宇宙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家庭用电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二节半导体 第三节探索新材料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能源与社会 第三节开发新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完整)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全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 (详细知识点解析,绝对精品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3,大自然为什么有五颜六色,为何如此绚丽多彩、令人惊叹? 图1-4,在雪山的底部受压力很大,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化成了水,就好像给冰雪层涂了润滑油,当人说话时,会使积雪层振动,这样就产生了雪崩。 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列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探究点二生活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5至图1-7,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5,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6,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进行实 验与数据收集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 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1km=1000m、 1m= 10 dm = 10 ㎝ = 10mm= 10μm= 10nm 236 9换算: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1h=60min=3600s 1s= 10ms= 10 μm 3 6换算: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 胡晖130112748 物理学师范摘要: 【1】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新教材特点、实践精神、栏目设计 正文: 沪科版初中物理的教材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科渗透,科技新成果的纳入。教材在内容上注意了学习过程中与学生融合、互动,不是直接呈现所有结论,有些结论以填充形式、空白形式,把结论留给学生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就章节内容及反映问题看,章节知识突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每章节开始都安插一幅反映章节主题的醒目图片,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教材的物理特性。在章节首页下方还用小正方形符号标明本章节核心知识与要点,有利于学生了解章节的知识重点。每章节下面又划分为节。节内每个知识问题是尽可能用图画来阐述和说明,或通过图画来反映物理问题,文字浅显,不过分依赖于文字阐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每小节内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安排了“讨论与交流”栏目。这个栏目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介绍和深化一些节内基本的物理概念,并且在栏目内十分注意与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融合,留有许多填充和空白,让学生去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人教版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科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这就使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对物理产生一种难、繁的感觉,使他们一开始就举得物理“无趣”。 而沪科版不是特别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而是强调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从而培养学生终生探究的兴趣,所以沪科版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人教版中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验,没有加入探究或探究实验不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动脑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人教版中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验,没有加入探究或探究实验不多,不利于培养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 1m= 10 dm = 102㎝= 103mm= 106 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完整word)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很好,纪律一般。经过初二年级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进入本学期学习,对物理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有助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教师在刚开始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以物理的趣味性、科学性、自然性、实用性等这些特点来促进物理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八级学生中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好初二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逐步培养和锻炼。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s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三)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m dm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选用精密仪器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改进测量方法 (三)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v= s/t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 km/h 3、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 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的平均快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3、回声与运用: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②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玩0.1s以上 ③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与噪声: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一般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快慢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噪声的防治:在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在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在处减弱,如带耳罩。 5、超声和次声:超声:频率超过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B超、消毒、声呐等 次声:频率低于Hz的声音 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备课教案沪科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1. 1 希望你喜爱物理 4. 1 从全球变暖谈起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4. 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 4. 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4 尝试科学探究 4. 4 升华和凝华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4. 5 水循环与水资源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5. 1 物体的质量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5. 2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量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5. 3 密度的应用 第三章光和眼睛 5. 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3.1 光世界巡行 5. 5 点击新材料 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5奇妙的透镜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3.8揭开色彩的奥秘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 到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

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 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汇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1m= 10 dm = 102㎝ = 103mm= 106 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的长短: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v= s/t注意:该公式只能用于计算速度,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3.6km/h 公式变换:s = vt t= s/v 通过公式:s = vt可得: (1)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路程与速度的关系: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3、两种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②变速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至少其中一个发生了变化 4、S-t和V/t图像 第三章声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资料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学习要 求了解 科学家 及其科 学贡 献。 ●知识点拨 1.面对自然界的神奇,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原始的科学思索。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如甲骨 文、纳西族东巴象形 文字、古人的宇宙模型。)以及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等,都能看出古人对宇宙万物 富有意义的科学思索。2.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 段: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托勒玫的地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 学先驱伽利略率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 哥白尼的理论;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突破是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 论,这使物理学再次 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 3.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4.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交 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5.科学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思索,不断总结,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七 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 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6.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还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 精神。如哥白尼尊重客观规律,敢于坚持真理;爱因斯坦和玻尔等人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 提出不同的见解;居里夫人刻苦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是留给我们后人的 宝贵财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 学习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3.知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知道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时误差的不可避免。 4. 会估测长度和时间。 5.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明确 v -t 图像、s-t 图像的物理意义。 6.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 知识点拨 第一节动与静 1.机械运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