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中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中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中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提纲

一、集合与逻辑

1、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

++==x x y y x C .

2、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忘了φ=A 的情况.

3、}|{B x A x x B A ∈∈=且 ;}|{B x A x x B A ∈∈=或 ;C U A={x|x ∈U 但x ?A}.

4、A ∩B=A ?A ∪B=B ?A ?B.

5、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n

-1; 6、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复合命题的形式: p 或q(同假为假,否则为真);

p 且q(同真为真, 否则为假); 非p(记”┑p”,与p 真假相反). 7、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 若?p 则?q ; 逆否命题: 若?q 则?p ;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8、注意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

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否命题是p q ???

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p 且q ”的否定是“┐P 或┐Q”. 9、若,q p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若,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二、不等式

1、a>b ?a-b>0; a

2、a>b,c>d ?a+c>b+d,a-d>b-c;

3、a>b,c>0?ac>bc, a>b,c<0?ac

4、a>b>0,c>d>0?ac>bd,

c

b d a >; 5、n n b a b a >?>>0,n n

b a >,n ∈N + 6、重要不等式:①ab b a R b a 2,,2

2

≥+∈则;②

2

22)2

(2b a b a +≥+; ③+

∈R b a ,,则ab b a 2

≥+;ab 2)2

(b a +≤.

求最值: ① 一正二定三取等,若等号取不到则用单调性;② 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7、证法:①比较法(差法): 作差--变形(分解或通分配方) ---定号,常用来比较两式的大小。 ② 综合法--由因导果; ③ 分析法--执果索因; ④ 反证法--正难则反。

8、ax 2

+bx+c>0(a>0)若△>0,x 1x 2}; 若△<0,则解集为R ;

ax 2

+bx+c<0(a>0)若△>0,x 1

当A>0时,Ax+By+C>0表示直线的斜右侧区域;Ax+By+C<0表示直线的斜左侧区域; 求最优解时注意:① 目标函数值≠截距;② 目标函数斜率与区域边界斜率的大小关系.

三、平面向量

1、向量定义、向量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法则:

AC BC AB =+;CB AC AB =-

3、()A B A B y y x x AB --=,;若()()2211,,,y x b y x a ==→

→,则λ=(11,y x λλ);

()2121,y y x x b a ±±=±→→

;θcos ||||→

→→→?=?b a b a =212

1y y x x +;

=?≠b a b a λ)0(//01221=-?y x y x (λ>0→

b a 与同向;λ<0反向)

4、非零向量:0=??⊥→

→→

b a b a 02121=+?y y x x

22)()(||A B A B y y x x AB -+-==

,2211y x a +=

=

.

cos ><,

==

2

2

222

12

12

121y x y x y y x x +?

++,在a

上的投影为

.

5、若|

||

|(

OB OB OA OA +

=λ则P 在∠AOB 平分线上; 若OA =++→

,则O 为重心.

6、→

1e 和→

2e 是平面一组基底,则该平面任一向量→

→→+=2211e e a λλ(21,λλ唯一)

7、设P(x,y),P 1(x 1,y 1),中点公式:???

????+=+=.2,22121y y y x x x ; 三角形重心公式:???????++=++=.3y y y y ,3x x x x 321321

四、数列

1、a n ={

)

,2()

1(*11N n n S S n S n n ∈≥-=-,注意验证a 1是否包含在a n 的公式中.

2、

)*,2(2)(111中项常数}等差{N n n a a a d a a a n n n n n n ∈≥+=?=-?-+-);0()(2的二次函数常数项为一次函数Bn An s b an a n n +=?+=?

3、 );(q )N n 2,(n a a a }a 1

1n 1-n 2n n 定值中项等比{=?

∈≥?=?-+n n

a a ;a a 11n m n m n n q a a q --?=??=?

4、首项正的递减(或首项负的递增)等差数列前n 项和最大(或最小)问题,转化为解 不等式)00

(001

1???≥≤??

?≤≥++n n n n a a a a 或,或用二次函数处理; 5、等差数列中a n =a 1+(n-1)d;S n =d n n na 2)1(1-+

=2)

(1n a a n +=d n n na n 2

)1(--

等比数列中a n = a 1q n-1

;当q=1,S n =na 1 ; 当q≠1,S n =q

q a n --1)1(1=q q

a a n --11;

6. 等差数列中, a n =a m + (n -m)d, n

m a a d n

m --=; 当m+n=p+q,a m +a n =a p +a q ; 等比数列中,a n =a m q n-m

; 当m+n=p+q ,a m a n =a p a q ;

7. 等差三数设为: a-d,a,a+d; 等比三数可设为: a/q,a,aq ;

8. 数列求和时关键要看通项的结构,常用方法:公式、分组、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倒序相加. 求通项常用法:公式、迭加、迭乘、构造等比,如:a n =ka n -1+b (k ≠0,k ≠1).

9. 常用结论:1) ,2) , 3)

4)

k k k k k 111)1(112--=-< ;11

1)1(112

+-=+>k k k k k

5)

)1

111(21)1)(1(111122+--=+-=-

1、必然事件 P(A)=1,不可能事件P(A)=0,随机事件的定义0

对立事件(A 、B 不可能同时发生,但A 、B 中必然有一发生):P(A )+P(A )=1; 独立事件(事件A 、B 的发生互不影响): P(A ?B)=P(A)·P(B); 3、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包括随机数表法,抽签法) ;

②系统抽样(等距离抽样) ; ③分层抽样(用于个体有明显差异时).

4、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

如果事件A 包含m 个结果,那么事件A 的概率n

m

A P =

)(. 5、几何概型:如果第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6、回归直线方程为 y a bx =+,它过样本点的中心),(y x ; 相关系数r 满足|r|≤1,

|r|越近于1,相关程度越大;|r|越近于0,相关程度越小;r>0则正相关, r<0则负相关. 7、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 ① 小矩形的面积=组距组距

频率

?

=频率,所有小矩形面积的和=1; ② 众数是最高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

③ 中位数的左边与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可以由此估计中位数的值;

六、三角函数

1、终边相同(β=2k π+α); 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 如α=

2

π

k ); 其中Z k ∈。 111)1(1+-=+n n n n )2

1

1(21)2(1+-=+n n n n )()11(11q p q

p p q pq <--=n

α、

2

α

关系 (如:α终边在一、二象限,则2α终边在一或三象限).

2、掌握正余弦、正切图象和性质:定义域、值域、周期、奇偶性、单调性、最值;

3、函数)(x f y ==++?)sin(

?ωx A b (0,0>>A ω)的图像掌握: ① 五点法作图; ② 周期T=

ωπ2;③ 当φ=k π时,奇函数; 当φ=k π+2

π

时偶函数; ④ 对称轴处取最值,中心处值为b,余弦正切可类比正弦;

⑤ 变换:

)

sin()sin(sin 1|

|Φ+=???????→?Φ+=????→?=Φx y x y x y ωω倍

横坐标伸缩到原来的

左或右平移)sin(sin sin |

|1Φ+=????→?=???????→?=Φ

x y x y x y ωωωω左或右平移倍

横坐标伸缩到原来的

b

x A y x A y b A +Φ+=????→?Φ+=???????→?)sin()sin(|

|ωω上或下平移倍纵坐标伸缩到原来的 4、α=

R

L ; L 弧长=αR ; S 扇=21L R=21R 2α (其中角为弧度制) ; π=1800, 1弧=57.3

5、同角基本关系: ⑴ 商的关系: ①θθθtan cos sin ?==r y ②r

x

=θcos ③θtan =

x y =θ

θcos sin ⑵ 平方关系:1cos sin 2

2=+θθ 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是切,四余弦; 6、诱导公式简记: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注意:公式中始终视...α.为锐角)....

7、和差倍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 , α

α

α2tan 1tan 22tan -=

αααcos sin 22sin = , 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降幂公式:22cos 1sin 2

αα-=

;2

2cos 1cos 2

αα+=.辅助角公式:

)sin(cos sin 22φ++=+x b a x b x a

8、正弦定理:2R=A a sin =B b sin =C c sin ; 余弦定理:a 2=b 2+c 2

-2bc A cos ,bc a c b A 2cos 222-+=等;

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S ab C bc A ca B ===。

七、函数与导数

1、映射的概念(象唯一,原象未必有且也未必唯一),函数的概念(三要素).

2、分数指数幂:

n m n

m a a =;||a a n n = (0,,a m n N *>∈,且1n >),

运算法则:a s

·a t

=a

s +t

;(a s )t =a s t ;(ab)s =a s b s ;s

s a a 1

=

-(s,t ∈Q,a>0) 3、对数: log a N=b ?a b

=N(a>0,a ≠1,N>0);N

log a a

=N;log a a b

=b;1log ,01log ==a a

a ;

运算法则:log a M n

=nlog a M ;log a MN=log a M+log a N; log a N

M =log a M-log a N;

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 推论:log log m n a a n

b b m =,a b b

a log 1log =

4、指数函数y=a x

与对数函数y=log a x 互为反函数(a>0,a ≠1),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

称。

注意: 已知函数y=log a (x 2

+bx+c)定义域为R 时,则△<0; 若值域为R 时,则△≥0. 5、一次函数:y=ax+b(a ≠0),a>0时增函数;a<0时减函数;b=0时奇函数; 6、二次函数 ① 三种形式:一般式: f(x)=ax 2

+bx+c(对称轴x=-b/2a,a ≠0);

顶点式: f(x)=a(x-h)2

+k; 零点式: f(x)=a(x-x 1)(x-x 2) ; ② 区间上的最值: 讨论开口方向,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③ 实根分布: 先画图再研究△>0、轴与区间关系、区间端点函数值符号。 7、反比例函数:)0x (x

c

y ≠=平移?b x c a y -+=( 中心为(b,a))

8、函数x

a

x y +

=是奇函数: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时当)0(),0(,0∞+-∞

递减,,在为双钩函数时当)0,[],0(,0a a a ->,递增;,在),[],(+∞--∞a a 9、单调性: ① 定义法:x 1,x 2∈M =[a,b],则f(x)在[a,b]上递增(减),,21M x x ∈??当

21x x <时)0(0)()(21><-x f x f )

0(0)]()()[(2121<>--?x f x f x x )0(0)

()(2

121<>--?

x x x f x f ;

② 导数法: 函数y=f(x)在某区间内可导,若

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f(x)递减; ③ 复合函数由同增异减判定,别忘记分析定义域 .

10、f(x)是偶函数?f(-x)=f(x)=f(|x|); f(x)是奇函数?f(-x)=-f(x);

定义域中含零的奇函数过原点,(f(0)=0);

判断奇偶性时要注意:①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否; ②对于对数型函数用f(x)±f(-x)=0; 奇函数在对称区间内单调性相同; 偶函数在对称区间内单调性相反;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函数()x f y =关于y 轴的对称曲线方程为()x f y -=; 函数()x f y =关于x 轴的对称曲线方程为()x f y -=; 函数()x f y =关于原点的对称曲线方程为()x f y --=;

11、若y=f(x)满足f(x+a)= f(a-x)(或f(x+2a)= f(-x)),则f(x) 关于轴x=a 对称;

若y=f(x)满足f(x+a)= - f(a-x)(或f(x+2a)= - f(-x)),则f(x) 关于点(a ,0)对称。 12、周期性:y=f(x)满足f(x +a)=f(x -a)或f(x ±2a)=f(x)恒成立,则2a 为周期; 若y=f(x)满足f(x+a)=-f(x)(或f(x+a)=)

x (f 1

±

),则2a 为f(x)的一个周期; 若y=f(x)有两个对称中心,或有两条对称轴,或一个中心一条轴,则它有周期,可类比三角函数记忆。 13、图形变换: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得到上方图象;

y=f(x)→y=f(|x|),把y轴右边图象保留,并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得到左方图象.

14、恒成立问题与存在问题常常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来解决,若能参变分离则分离。

一般步骤:①分离参数; ②求最值;

a ≥f(x)恒成立?a ≥[f(x)]max,;≤a f(x)恒成立?a ≤[f(x)]min ;

存在,0M x ∈使得)(0x f a ≤?≤a [f(x)]max ; 存在,0M x ∈使得)(0x f a ≥?≥

a [f(x)]min ;

15、y=f(x)在点x 0处的导数几何意义:

k=f /

(x 0)表示曲线y=f(x)在点P(x 0,f(x 0))处切线的斜率。

导数?瞬时变化率。 V =s /

(t)表示t 时刻即时速度。 16、基本公式:

cosx;

)(sinx Q);(m mx )(x ;)())((1-m m ='∈=''='x f C x Cf x

a ?='=

'='='='ln 1)(log ;x 1)(lnx lna;a )(a ;e )(e -sinx;)(cosx x a x x x x 法则:;)(;

)(;)(2v

v u v u v u v u v u uv v u v u '

-'=''+'=''±'='± 17、导数应用: ⑴求切线斜率; ⑵研究单调性步骤: 分析y=f(x)定义域; 求导数;

解不等式f /(x)>0得增区间; 解不等式f /

(x)<0得减区间;

⑶ 求极值、最值步骤:求导数;求0)(='x f 的根;检验)(x f '在根左右两侧符号:

若左正右负,则f(x)在该根处取极大值;若左负右正,则f(x)在该根处取极小值; 最后把极值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八、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及推论; 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斜二测作图法; 几何体的三视图:理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的含义.

3、位置关系:① 空间两直线: 平行、相交、异面;

② 直线与平面:a ?α、a ?α (a ∥α、a ∩α=A ) ; ③ 平面与平面: α∥β、α∩β=a ; 4、求空间角与距离几何法步骤:一作、二证、三算 .

① 异面直线所成角(00,900]: 平移法求角,有中点多用中位线; ② 线面角[00,900]: 作平面的垂线找射影 ;

5、平面图形翻折(展开): 注意翻折(展开)后在同一平面图形中角度、长度不变;

6、长方体:

对角线长l =

正方体和长方体外接球直径=体对角线的长;

7、正方体、长方体、特殊椎体的外接球面积

8、常用定理: ① 线面平行:ααα////a a b b a ????????;αββα////a a ??

???;ααββα//a a a ???

?

??

?⊥⊥;

② 线线平行:b a b a a ////???

?

??

=??βαβα;b a b a //????⊥⊥αα;b a b a ////??????=?=?γβγαβα;b c c a b a //////??

??; ③ 面面平行:βαββαα////,//,???

?

??

=???b a O b a b a ;βαβα//????⊥⊥a a ;γαβγβα//////??

??

④ 线线垂直:

b a b a ⊥??

???⊥αα; 所成角为900

; ⑤ 线面垂直:ααα⊥??????⊥⊥=???l b l a l O b a b a ,,;βαβαβα⊥???

???⊥?=?⊥a l a a l ,;βαβα⊥????⊥a a //;αα⊥????⊥b a b a // ⑥ 面面垂直:

βααβ⊥????⊥?a a ;βααβ⊥??

??

⊥a a // ⑤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⑥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九、解析几何

1、倾斜角α∈[0,π),α=900

斜率不存在; 斜率k=tan α=

1

21

2x x y y --;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

2、直线方程:点斜式:y-y 1=k(x-x 1);斜截式:y=kx+b;

一般式:Ax+By+C=0 ; 截距式:

1=+b

y

a x (a ≠0;

b ≠0); 注意:求直线方程时要防止由于零截距和无斜率造成丢解。 3、两直线平行和垂直:

① 若l 1:y=k 1x+b 1,l 2:y=k 2x+b 2 ,则l 1∥l 2?k 1=k 2,b 1≠b 2;l 1⊥l 2?k 1k 2=-1 ; ② 若l 1: A 1x+B 1y+C 1=0,l 2: A 2x+B 2y+C 2=0,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则l 1⊥l 2?A 1A 2+B 1B 2 =0 ;l 1∥l 2?

2

12121

C C B B A A ≠

=; (k 不存在或A 1、A 2、B 1、B 2为0时需讨论)

③ l 1∥l 2 ,则化为同x 、y 系数后再求距离: d=2

221||B A C C +-

4、点线距:d=

2

200|

|B

A C By Ax +++;

5、圆:标准方程:(x -a)2

+(y -b)2

=r 2

; 一般方程:x 2

+y 2

+Dx+Ey+F=0(D 2

+E 2

-4F>0)

6、直线与圆关系,常常化为弦心距与半径关系,如:用垂径定理,构造Rt △解决弦长问题; 又:d>r ?相离;d=r ?相切;d

7、 圆与圆关系,常化为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关系.设圆心距为d,两圆半径分别为r,R,则有:d>r+R

?

两圆相离;d =r+R ?两圆相外切;|R -r|

8、椭圆 :① 方程1b

y a x 22

22=+(a>b>0); ② 定义: |PF 1|+|PF 2|=2a>2c ;

③ e=22

a

b 1a

c

-=

,a 2=b 2+c 2; ④ 椭圆上距焦点最近距离:a-c , 最远距离:a+c;

9、双曲线:①方程1b

y a x 22

22=-(a,b>0); ② 定义:||PF 1|-|PF 2||=2a<2c ;

③ e=22a b 1a c +=,c 2=a 2+b 2

;④渐近线:0b

y a x 2222=-或x a b y ±=;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

10、抛物线:①方程y 2

=2px ;② 定义:|PF|=d 准 ; ③焦点F(

2p ,0),准线x=-2

p

; ④ 焦点弦AB =x 1+x 2+p; y 1y 2=-p 2

, x 1x 2 =4

2

p 其中A(x 1,y 1)、B(x 2,y 2); 11、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① 直接法:建系、设点、列式、化简、定范围 ;

②定义法:说明动点P(x,y)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由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③相关点法:动点P(x,y)依赖于动点Q(x1,y1)而变化,Q(x1,y1)在已知曲线上,用x、y表示x1、y1,再将x1、y1代入已知曲线即得所求方程。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弧度:一周的弧度数为2πr/r=2π,360°角=2π弧度,因此,1弧度约为57.3°,即57°17'44.806'', 1°为π/180弧度,近似值为0.01745弧度,周角为2π弧度,平角(即180°角)为π弧度, 直角为π/2弧度。(答:25-;5 36 π- )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 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 k k Z π α=∈. 如α的终边与 6 π 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答:Z k k ∈+ ,3 2π π) 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 二象限角,则2 α 是第_____象限角 (答:一、三)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 (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答:22cm )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x y =+>,那么 s i n ,c o 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 ()csc 0r y y α=≠。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高中数学复习必背知识点

高中数学复习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 2个 第二章 函数 1、求)(x f y =的反函数:①解出)(1y f x -=②y x ,互换③写出)(1x f y -=的定义域; 2、对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 第三章 数列 1、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 数列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 2、等差数列 : ①定义: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②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其中首项是1a ,公差是d ;) ③前n 项和:2)(1n n a a n S += d n n na 2 ) 1(1-+= ④等差中项: 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2 b a A +=或b a A +=2, 三个数成等差常设:a-d ,a ,a+d 3、等比数列:

①定义:等比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0≠q )。 ②通项公式:11-=n n q a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 ③前n 项和:??? ?? ≠--=--==) 1(,1)1(1)1(,111q q q a q q a a q na S n n n ④等比中项: 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G b a G = ,即ab G =2(或ab G ±=,等比中项有两个) 第四章 三角函数 1、弧度制:①π= 180弧度,1弧度'1857)180 ( ≈=π ; ②弧长公式:r l ||α= (α是角的弧度数) 2、三角函数定义: y r x r y x x y r x r y ====== ααααααcsc sec cot tan cos sin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1cos sin 22=+αα α α αcos sin tan = 1cot tan =αα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2020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

2020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 篇 高一数学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 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

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 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和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 它有2 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 交集A B {|, x x A ∈且 } x B ∈ (1)A A A = (2)A?=? (3)A B A ? A B B ? B A 并集A B {|, x x A ∈或 } x B ∈ (1)A A A = (2)A A ?= (3)A B A ? A B B ? B A 补集 U A{|,} x x U x A ∈? 且 1() U A A=?2() U A A U =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解集 ||(0) x a a <>{|} x a x a -<< ||(0) x a a >>|x x a <-或} x a > ||,||(0) ax b c ax b c c +<+>> 把ax 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 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 判别式 24 b ac ?=- ?>0 ?=0 ?<二次函数 2(0) y ax bx c a =++> 的图象O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 的根 2 1,2 4 2 b b ac x a -±- = (其中 12 ) x x < 122 b x x a ==-无实根 ()()() U U U A B A B = ()()() U U U A B A B =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必背知识点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含n个元素得集合得所有子集有个 第二章 函数 1、求得反函数:解出,互换,写出得定义域; 2、对数:①:负数与零没有对数,②、1得对数等于0:,③、底得对数等于1:, ④、积得对数:, 商得对数:, 幂得对数:;, 第三章 数列 1、数列得前n 项与:; 数列前n项与与通项得关系: 2、等差数列 :(1)、定义: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得前一项得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2)、通项公式: (其中首项就是,公差就是;) (3)、前n项与:1、(整理后就是关于n 得没有常数项得二次函数) (4)、等差中项: 就是与得等差中项:或,三个数成等差常设:a-d ,a ,a+d 3、等比数列:(1)、定义:等比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得前一项得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2)、通项公式:(其中:首项就是,公比就是) (3)、前n项与: (4)、等比中项: 就是与得等比中项:,即(或,等比中项有两个) 第四章 三角函数 1、弧度制:(1)、弧度,1弧度;弧长公式: (就是角得弧度数) 2、三角函数 (1)、定义: y r x r y x x y r x r y ======ααααααcsc sec cot tan cos sin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瞧象限) 正弦上为正;余弦右为正;正切一三为正 公式二: 公式三: 公式四: 公式五: 6、两角与与差得正弦、余弦、正切 : : : : : : 7、辅助角公式:??? ? ?? ++++=+x b a b x b a a b a x b x a cos sin cos sin 2 22222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简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x-3>2}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B? A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数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学好高一数学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_(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Cu(A∩B)=CuA∪CuBCu(A∪B)=CuA∩CuB集合“容斥原理”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card(A∪B)=card(A)+card(B)-card(A∩B)card(A∪B∪C)=card(A)+c 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18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集合吸收律A∪(A∩B)=AA∩(A∪B)=A集合求补律A∪CuA=UA∩CuA=Φ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德摩根律A-(BUC)=(A-B)∩(A-C)A-(B∩C)=(A-B)U(A-C)~(BUC)=~B∩~C~(B∩C)=~BU~C~Φ=E~E=Φ特殊集合的表示复数集C实数集R正实数集R+负实数集R-整数集Z正整数集Z+负整数集Z-有理数集Q正有理数集Q+负有理数集Q-不含0的有理数集Q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

高中数学秘籍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A 表示函数y=lgx 的定义域, B 表示的是值域,而 C 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1|032|2===--=ax x B x x x A ,如:集合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故B 只能是-1或者3。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 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 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 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 ,A B A B A B A B ==U I I U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 1539252 2∈--0)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就应该马上知道函数对称轴是x=1.或者,我说在上 ,也应该马上可以想到m ,n 实际上就是方程 的2个根 5、熟悉命题的几种形式、 ()()().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高中必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必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1高中数学重难点知识点 高中数学(文)包含5本必修、2本选修,(理)包含5本必修、3本选修,每学期学习两本书。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 2、圆锥曲线: 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首先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要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请问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 555 5015392522 ∈--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 y x x x = --432 lg ()()() (答:,,,)022334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 (答:,)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 ) 如:,求f x e x f x x +=+1(). 令,则t x t = +≥10 ∴x t =-2 1 ∴f t e t t ()=+--2 1 21 ()∴f x e x x x ()=+-≥-2 1 210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1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高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三篇 对于很多刚上高中的同学们来说,高一数学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其知识点非常的繁琐复杂,让同学们头疼不已。 高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1 定义: 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范围: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 理解: (1)注意两个方向:直线向上的方向、x轴的正方向; (2)规定当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度。 意义: ①直线的倾斜角,体现了直线对x轴正向的倾斜程度;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 ③倾斜角相同,未必表示同一条直线。 公式: k=tan k0时(0,90) k0时(90,180)

k=0时=0 当=90时k不存在 ax+by+c=0(a0)倾斜角为A, 则tanA=-a/b, A=arctan(-a/b) 当a0时, 倾斜角为90度,即与X轴垂直 高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2 反比例函数 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x)=-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另外,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这点、两个垂足及原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定值,为∣k∣。 如图,上面给出了k分别为正和负(2和-2)时的函数图像。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是增函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 知识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高中数学资料汇总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零点式.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 函数 1、若,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若,则函数为周期为的周期函数. 2、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

(2)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 (2)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3)函数和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4、若将函数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将曲线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曲线的图象.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6、若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并不是 ,而函数是的反函数. 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 (2)指数函数,. (3)对数函数,.

(4)幂函数,. (5)余弦函数,正弦函数,,§ 数列 1、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 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 .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4、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 三角函数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 定, ). 4、二倍角公式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基础知识点汇总

V R 3 4 3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2011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 复习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 2个 2、求)(x f y =的反函数:解出)(1 y f x -=,y x ,互换,写出)(1 x f y -=的定义域;函数 图象关于y=x 对称。 3、对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 :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 1log =a a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 4.奇函数()()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必修二 一、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 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 2、球的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公式:2 4 R S π= 3、柱体h s V ?=,锥体 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及定理: (1)四公理三推论: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3)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V s h 1 3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