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肉种鸡的营养需要和管理

肉种鸡的营养需要和管理

肉种鸡的营养需要和管理
肉种鸡的营养需要和管理

肉种鸡的营养需要和管理CraigN.Coon(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

1肉种鸡的能量需要

肉种鸡的能量需要主要涉及维持、增重和产蛋3个方面的代谢能需要。目前比较令人关注的问题是给肉种鸡提供了过多的能量。很多养殖者在产蛋高峰期给鸡群饲喂的饲料达到每天150--,180g,大大超出这三方面的实际能量需要。肉种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能量的需求不同。育成阶段,维持能量需要占总能比例逐渐下降;达到性成熟后用于生长的能量逐步下降,维持需要的能量需求增长;产蛋期间产蛋的能量需求增加,维持需要的能量需求下降。

温度对肉种鸡能量需要的影响主要限于维持能量需要方面,对于增重和产蛋方面影响不大。当环境温度上升接近生长最适温度时能量需要下降,超出最适温度后会出现应激,能量需求开始上升。当温度继续上升达到一定程度,鸡只通过加快呼吸等方式释放多余的热量,能量需要增加。

以Cobb500为例,《种鸡管理指南》中对能量需求的规定是:31周龄,体重3.33蚝,维持需要2.86g/d,产蛋需要46.86g/d;45周龄,体重3.54kg,维持需要2.14g/d,产蛋需要43.10g/d。Keyes、Spratt、Rabello等对平养肉种鸡的代谢能需要进行的研究显示,对肉种母鸡在210(2时维持需要、日增重等方面结果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养殖方式有关,前两者为笼养,后者为平养,在此方式下肉种鸡的活动范围加大用于维持的能量相对增加。在总能需要方面,结果则非常接近。对于笼养肉种鸡来说,16.30MJ/kg是比较适合的能量水平,足以满足能量需要。

2肉种鸡的氨基酸需要

目前对肉种鸡的氨基酸需要的研究非常少,主要是因为相关试验成本的限制。在过去5年,作者所在的实验室做了大量有关肉种鸡氨基酸需要的研究。研究表明,每天提供19g可消化粗蛋白,基本上可以满足肉种鸡的蛋大小、蛋重和产蛋率的需要,以及其本身的维持需要。就产蛋高峰期产蛋和维持的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来看,比较重要的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为889mg。

家禽理想氨基酸组成如果以赖氨酸量为100计算,对于蛋鸡比较重要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蛋氨酸49、总含硫氨基酸81、精氨酸120、异亮氨酸86、苏氨酸64、色氨酸20、缬氨酸102。对肉鸡重要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精氨酸117、蛋氨酸53、胱氨酸53、异亮氨酸97、缬氨酸92、苯氨酸78、色氨酸29、苏氨酸73。需要指出的是,当日粮蛋白水平降至一定水平(140/o--'15%)时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会成为限制性氨基酸,对蛋鸡和肉鸡都会产生影响。

很多研究结果显示日粮高蛋白水平会降低种蛋受精率。近来研究表明,异亮氨酸和赖氨酸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最显著,尤其是异亮氨酸,在人工授精条件下,随着异亮氨酸水平的升高受精率降低。产生影响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太清楚,可能是由于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储存条件更加适宜,能够生成酮体的缘故。

3影响家禽能量营养利用的因素

3.1环境温度

1976年AftervanKampen对家禽代谢能摄入、产热、蒸发散热和体温及环境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当饲喂肉种母鸡高水平含硫氨基酸日粮时,随着代谢能的增加(0.79MJld增至1.21MJ/d),环境温度为21qC时,产蛋量呈线性上升(EM=35.27+0.0593x),体增重逐渐减少;当环境温度为27℃或35℃时,产蛋量线性增加的趋势好于21℃(EM=27.09+0.0838x),体增重则维持一定的水平,变化不大;无论环境温度如何,产蛋数随着代谢能的增长呈线性增长,线性方程分别为21℃,74.13+0.0398x;27/35oC,40.8+0.162x。对于蛋重,在高温环境下依然呈线性增长(EMT=49.81+0.0396x),在适宜温度(21℃)时,蛋重增长按照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回归方程式为EMT=I14.63-0.423x+0.0008x2。高温环境下体脂总量的增长高于低温环境。

3.2光照程序

光照程序对于鸡群的腿病发生、共济失调、产

蛋高峰死亡率、饲料转化率都有重要的影响。适宜的光照程序有助于避免生产性能和效益的损失。鸡品系不同,使用的光照程序也不同。与此同时,营养可能会影响鸡种对光照程序的反应。因此,需要根据品系来设计光照程序,使之与禽舍类型、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相匹配。研究显示,前7d体重增长适宜,14"21日龄过度的增长会对上市体重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713龄之前肉鸡的光照程序可以采用恒定的23L:lD,7-15周龄,14L:10D,1513龄以后采取阶梯式模式逐渐延长光照时间。3.3饲喂程序

研究显示,无论是21周龄的料肉比、代谢能/体重还是45周龄的能蛋比,隔日饲喂显著好于每天饲喂,说明隔日饲喂对于种鸡能量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采取隔13饲喂时,在空饲期间机体会调动先前储存的能量来维持13常代谢,对于总的能量利用来说在储存一释放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浪费。3.4饲料酶制剂

由于玉米中含有抗性淀粉,Noy和Sklan研究表明相对于排泄物能量测定值,玉米能量在回肠末端的利用率为87%。对于豆粕来说,含有部分不受加工影响的非淀粉多糖和寡糖。要想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利用率可以采用酶制剂添加的方式实现。先前的研究证实,随着饲料中添加酶水平增加,回肠可消化能显著上升。1998~2003年很多研究者对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内源酶对生长期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将2~3种内源酶混合添加在标准日粮中进行试验,与不添加酶的对照组相比,无论是饲料转化率还是体增重,改善的效果非常明显。3.5可消化氨基酸

根据研究数据得出的0~56周龄的蛋鸡重要的可消化氨基酸线性回归方程式是:赖氨酸y=-0.0095x+1.22,含硫氨基酸y=(-0.0063x+0.88)/2,苏氨酸v=一0.0053x+0.80。

3.6分阶段饲喂

任何阶段的日粮选择都会影响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需要预防营养过度和不足。从营养需要的角度来看,早期雏鸡13粮大大超出了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而在后期却表现为营养不足。可以采取有效的阶段性饲喂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Emmert等研究证实,达到相同体重的蛋鸡,NKC和阶段性饲喂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采食量分别为855g和809g,饲料转化率分别为1.51和1.43,体重/可消化赖氨酸分别为59.2和63.2。3.7非植酸磷水平

人们对肉种鸡磷需要量所知甚少,很多都是利用商品蛋鸡的数据。NR.C(1994)建议肉种鸡的有效磷需要量为350mg。日粮中非植酸磷推荐量从过去的0.35%增加至目前的0.45%。按照每天150g的采食量计算,非植酸磷每天的供应量是600mg,比肉鸡的需求量高出很多。种鸡非植酸磷需求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保证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质量。NKC(1994)建议肉鸡每天非植酸磷需求量为350mg,钙4.0g。产蛋初期有效磷的需求是O.35盼vo.40%,高峰期为560"630mg。CVB研究显示,肉种鸡40周龄时可存留磷需求量为o.29%,产蛋末期为0.24%,即采食160g饲料需供应科存留磷464mg。Plumstead和Brake研究发现,在使用植酸酶的情况下,产蛋期非植酸磷有效磷需求量为316g/d,钙为4.3g/d。Triyuwanta和Nys研究结果说明种鸡的磷利用情况会直接影响雏鸡的骨骼发育情况。

3.8石粉颗粒大小

在美国,一般对肉鸡日粮中的石粉颗粒大小比较关注,种鸡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商品肉鸡通常使用的石粉颗粒大小为150"-'300Ixm,商品蛋鸡中广泛使用的石粉颗粒为3000¨m左右,肉种鸡如果使用粉料可以考虑较大颗粒的石粉。石粉颗粒较大可延长其在肌胃中停留的时间,有助于产蛋过程中的钙利用,推荐石粉颗粒至少900斗m以上或者1000¨m。值得注意的是,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时,钙对植酸酶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钙的可溶性越高,对植酸酶影响作用越大。

先前的研究表明,产蛋期间血清磷水平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在形成蛋壳的时候,无论13粮中的钙水平高低,需要从髓骨中动员一部分钙出来,这时会以钙磷结合的形式出现,钙在蛋形成中得到利用。因此,需要钙以大颗粒形式添加,这样在产蛋过程中一部分来源于消化道中位完全利用的钙,这样就有助于减少髓骨中钙的动员。

Leske和Coon的研究显示,当钙源分别以小颗粒和大颗粒形式添加到日粮中进行试验时,添加量为0.128、0.228、0.328mg/g,磷排出量小颗粒

鱼塑塑竺!竺生●D组显著高于大颗粒组。当添加量增至O.428mg/g

时,大颗粒组的磷排出量超过小颗粒组。

作者所在的实验室进行的相关试验结果显

示,大颗粒钙源可改善蛋壳质量,提高骨骼灰分含

量,减少总磷排泄量,提高磷存留率,增加蛋中的ChinaPD础可V01.31,No.21.2009

总磷含量。在日粮中添加0.20%"0.40%非植酸磷

不会影响蛋品质、幼雏体重、胫骨灰分含量和受精

蛋孵化率以及蛋中总磷水平。但是,非植酸磷的添

加会显著降低蛋壳质量、增加种鸡骨骼灰分含量、

总磷和非植酸磷排出量。口

营养与蛋鸡口口口质

呙于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193)

我国的鸡蛋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消费大国。以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模式为主的蛋鸡养殖,饲养条件因陋就简,环境污染和疫病风险严重。推进蛋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面对2个转变:第一,从小规模、大群体向适度规模转变;第二,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转变。今年年初在北京启动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其中,蛋鸡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包括:饲料营养、环境工程、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等4个方面。如何将这些方面体现在饲料配方/产品中呢?这需要我们对以前的概念或观念进行转换。例如,衡量产蛋率的指标由鸡日产蛋率转为人舍鸡产蛋率,产蛋量指标应为合格商品单产量,料蛋比应由重量比转为货币比,饲料色泽不能体现产品品质特征,取代高蛋白日粮而采用高消化蛋白质/低蛋白日粮,蛋鸡的最低营养需求量应为最适宜营养供给量。本文就营养与蛋鸡品质进行一简要介绍。

1营养与产蛋母鸡品质

产蛋母鸡品质包括体重、体格、体组成、健康和免疫机能等方面。目前通过遗传手段和饲养管理,蛋鸡的生产性能获得很大的提高。以农大3号商品蛋鸡为例,2007年的20周龄体重、24~28周龄和28—31周龄产蛋率分别为1.05kg、72%、75%,到2008年分别增至1.25kg、83%和90.5%。

研究证实,适宜剂量免疫活性添加剂可以增强蛋鸡抗病力,提高产蛋性能。饲料中的油脂氧化损伤种鸡生产能力,有机微量元素可改善种鸡繁殖性能。同时,种鸡的有机微量元素营养可以促进子代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2饲料营养与蛋品质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可以有效改善鸡蛋的品质。以37-48周龄海兰褐母鸡为试验对象,在日粮中添加有机锰和无机锰,结果表明有机锰更有效改善蛋壳品质。在饲料中添加O.15mg/kg和0.30mg/kg无机/有机硒后,可以提高鸡蛋哈氏单位和蛋中硒含量。在饲料中添加锌铜锰微量元素可以提高蛋重、降低蛋清pH值、提高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

3日粮类型及其调配

蛋鸡养殖的最低需要量包括简单El粮、优良环境、符合基本生长指标。适宜供给量则是指在普通环境下(高温、高湿),达到效益指标,酶制剂的影响、复杂日粮等。

一般来说,复杂日粮中营养成分生物学效价存在差异,主要包括:阴、阳离子形成不溶性化合物(Cu2+、M92+、Zn2+、Fe2+与磷酸根、草酸、植酸在肠道碱性环境形成难溶性化合物);常规饲料中元素的生物可利用率;养分的不同化合物形态及其吸收机制等。

4饲料以外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营养代谢(效率)、疾病控制、有效温度(实感温度)等。从疾病角度看,与蛋壳品质相关的家禽疫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喉气管炎、输卵管炎症、卵巢炎症等病症都会影响蛋壳品质。

实现蛋鸡良好的品质必须掌握蛋鸡生长、生理发育规律与营养需求,了解饲料原料化学成分及其营养学特性和效价,确定营养素适宜供给量,了解营养素吸收机制,充分掌握各种机制。口注:本专题文章根据“2009国际家禽营养研讨会”现场资料整理而成,未经作者本人审核,特此感谢韩彦明博士、曹宏博士、孙德发博士精彩的翻译。

种鸡饲养管理整理

第一章种鸡饲养管理 第一节生产性能指标 一、纯系 品系:从一个品种或品变种内选育出具有一定特征特性的群体,这个群体就叫品系。如近交系、家系、纯系等。 二、留种禽选择的方法 (一)依照数量遗传学分类的选择方法 1、个体选择 即根据个体表型值进行选择。适用于遗传力高的性状如蛋重、体重h20.3以上。 2、家系选择 根据家系均值进选择。适用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如产蛋量、受精率等h20.2以下性状。3、合并选择 兼顾个体表型值和家系均值进行选择。 4、同胞选择 当选择公鸡的产蛋性状时,参考该公鸡的同胞姐妹的产蛋性状。 (二)多性状选择方法 1、顺序选择法 对要选择的性状按重要程度,相关关系(正或负),顺序排列,然后一个个选择,一个性状的目标达到后再选择下一个性状。 2、独立淘汰法 对要选择的每一性状规定一个最低表型值指标,全部达到规定指标的才选择,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都淘汰。 3、选择指数法 对同时要选择的几个性状的表型值,根椐其经济重要性、遗传力、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进行不同的适当加权而综合成一个使个体间或家系间可以相互比较的指数,再按指数的大小决定个体或群体或家系间的选留。这个指数就叫选择指数,这个方法就叫选择指数法。 指数计算: 指数I=Σwih2i×(100÷Σwih2i)×Pi÷Pi w 加权系数 h2 性状遗传力 P 留种群体或个体表形值 P原群体平均表形值 三、纯系建立方法 1、纯系含义在家禽育种中,育种群在闭锁继代选育5代以后,有利基因的频率增加,不利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少,形成了遗传上比较稳定的种群,称为纯系。理论上基因基本纯合的种群称之。

2、培育纯系的目的淘汰不利基因,提高有利基因比例,提高基因纯合度。 3、纯系建立法 (1) 近交法采用全同胞或半同胞交配育成近交系。 特点是育成新品系快、淘汰率高成本大。 (2)家系育种法这是60年代以来形成品系常采用方法之一。家系:由一个公禽配若干个母禽组成的种群称之。利用家系育种,形成优良家系,然后封闭血缘,进一步繁殖选育,即可得到具有一定性能特征,而血缘又不致过高的品系。特点:工作量大、投资大、易得到多个新品系。 (3)封闭育种法建立新品系根据育种目的和家禽性能特征,从原始禽群中,选出相同性能特征的个体,组成育种群,加以封闭,在封闭群体内进行繁殖选育。 特点:工作量小、投资小、时间长、效果不够理想。 (4)正反反复选择法建立新品系简称RRS法。 特点:避免近交、选育与商品生产结合、但太花时间,局限性大。 (5)合成法建立新品系近年来国外有所谓合成品系(纯系),其法系利用几个具有所希望特定特点的品种或品系,合成为一个具有这些特定特点的新品系。 其方法:先正反杂交后纯繁 4、纯系育种素材的选择 (1)直接用纯系作为育种素材指国内或国外育种场培育的纯系(曾祖代),引进成本很高。 (2)直接用品种内杂交种作为育种素材指国内或国外育种场培育的祖代或父母代种,国内没有混杂的地方品种也属于这种类型。通常采用的育种素材。 (3)直接用混杂地方品种或商品代作为育种素材,但提纯较难,时间较长。 5、纯系规模 一个育种场,4个以上纯系(父系与母系);一个纯系内20个以上家系(或近交系或合成系等)。即至少父系20个家系,母系20个家系。 6、纯系闭锁群选育程序 一世代系谱孵化→出雏→育雏→6~8周测定性状指标、转栏→育成→120~140日龄测定性状指标、转栏→产蛋期→290~300日龄测定性状指标、统计、选种→308~340日龄留种蛋→二世代系谱孵化 300日龄前为鉴定群;300日龄后留作种用的公母鸡为核心群。 四、配套系与杂交繁育体系 1、概念 配套系含义: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纯系组合,这一特定纯系组合即构成配套系。 将纯系选育、配合力测定以及种鸡扩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套体系称为杂交繁育体系。 配合力含义:配合力是指种群通过杂交获得的优势程度。配合力有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指后代获得亲代的平均值,特殊配合力指后代获得亲代平均值以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篇养殖管理 第一章养鸡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良种是根本:选择优良的鸡苗。鸡苗最好来自有一定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没有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二、饲料是基础:使用信誉度高;饲料质量稳定的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并能科学的使用饲料;以保证饲养效果。 三、环境是条件:鸡场选址及鸡舍建筑应科学合理,生产设备完好,鸡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鸡生物学特性要求。 四、卫生防疫是保障: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严格的消毒、免疫制度;及时预防用药;处理好病死鸡、污物、粪便,减少疾病。 五、日常管理是核心:学习养鸡科学知识;具备搞好日常饲养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技术经验,还要及时准确的捕捉市场和技术信息,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保证养鸡的成功,才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第二章鸡的生长特性 一、新陈代谢旺盛:为鸡的基本生理特点。具体表现为: 1、温度40.9℃-41.9℃,平均为41.5℃,成年鸡高于雏鸡。 2、心跳快,血液循环快,频率范围为160-170次/分钟,雏鸡比成年鸡快,母鸡比公鸡快:一般为250-300次/分钟。 3、呼吸频率高:范围22-110次/分钟,母鸡比公鸡高。 二、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 1、生长迅速:肉用仔鸡7周龄即可上市。 2、性成熟早:130-150日龄即可开产。

3、繁殖力强:一只母鸡年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 三、对营养水平要求高,饲料利用率高。 肉料比:1:1.85-2.00,蛋料比1:2.3左右。 四、消化道短,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 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 六、抗病能力差: 1、肺小、有气囊; 2、鸡没有横膈膜; 3、鸡没有淋巴结; 4、生殖孔与泄殖孔同一通道。 七、群居性强,适于集约化饲养。 第三章蛋鸡、土鸡的日常养殖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选择优良品种鸡。 2、清扫鸡舍,整修雏鸡笼,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网板,冲洗墙壁地面,备齐料槽、水槽,并清洗干净。 3、接雏前七至五天,喷洒消毒剂,铺平垫料,放置饮水器,料桶和其他用品;关闭门窗,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30ml甲醛,15克高猛酸钾,或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1-2g/m2,洁净按1:25-50倍稀释喷雾墙壁顶棚,密闭24小时。 4、接雏前三天,打开门窗排除甲醛刺激性气味,检查加热设备,使育雏舍升温,观察升温情况,达不到温度要求,要采取补救措施。 5、接雏前一天,给育雏舍升温,使舍内温度达到35℃,准备20kg凉开水,10公斤开食饲料(1000只雏鸡,正大510或希望310饲料为佳),防治白痢的药物氟笨尼考口服液、阿莫西林、氟派酸、电解多维等。若育雏室内甲醛还很刺眼,可在育雏舍内放置碳氨或用氨水喷雾中和。 二、育雏鸡(1-42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肉种鸡(罗斯308)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肉种鸡(罗斯308)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摘要:我在对饲养罗斯308肉种鸡的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过程中,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总结了育雏期现场饲养管理要点,目的是帮助养殖肉种鸡客户提高育雏期成活率,并为育成期良好得均匀度、产蛋期产蛋率与受精率达到较高的水平奠定良好得基础。 肉种鸡育雏目标是保证种雏鸡1-7日龄的顺利生长,开水、开料顺利进行,刺激食欲,促进羽毛、骨骼生长和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同时保证全群均匀的成长。并在7日龄达到或超过体重标准,并确保到28日龄这一阶段保持平稳的生长发育。为雏鸡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供优质营养饲料、做好各项免疫接种,使鸡群发挥出最佳的生产性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进雏前的清洗消毒工作 1.1进鸡前鸡舍及设备的冲洗工作要做彻底,不留死角,避免交叉感染。包括笼架、饮水器的反冲阀、水线内用全硝酸浸泡用清水反复冲洗,料盘、笼内垫网、风机扇叶、百叶窗、鸡舍房屋的死角的冲洗、消毒、熏蒸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按1:2比例进行熏蒸。熏蒸前封闭鸡舍,升温加湿:温度24℃左右,湿度为75%左右,这样的熏蒸效果比较好,熏蒸结束后换气通风,在接雏前两天,以人进入后无明显的刺激气味,不流泪为准。栋舍的周围、路面用3%火碱喷洒,地沟鸡舍周围撒老鼠药,防鼠防蛇等措施,鸡舍应空置14天后进雏比较好。 1.2饮水系统的清洗,排干水箱和水线管内所有的水,用高压喷枪冲水线,清除水箱内的污物和水垢。水管内易形成水垢和饮药时的沉淀,应经常处理避免影响水的流速和造成细菌污染引起疾病。 1.3鸡笼内决不能有残留鸡羽毛,因为大鸡羽毛的毛囊中可能含有马立克氏病毒,雏鸡早期抵抗力低弱,易造成感染发病。 1.4在栋舍门口处设立脚踏消毒池,小喷壶等设施,进入生产区的任何物品均要消毒。车辆尽量不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人员要洗浴消毒后更换干净的工作服才能进入。1.5通过细致管理及适时的预防,保正鸡群的健康,同时减少各种应激,定期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 2接雏前的准备要点 2.1查看机器设备进行维修,调节设备能够正常运转适当上些润滑油,可以避免进雏以后过多人员进出鸡舍维修,影响正常鸡群的防疫。 2.2育雏之前,应按计划落实雏鸡的饲料,可以准备7-14天的商品肉鸡1号料颗粒料,但要保证品质良好,不发霉、不变质。应备用适量的抗细菌、病毒的预防药。备好熟水——一定要烧开5分钟的,白糖等物品。 2.3要选择认真细心、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有一定养鸡知识或经验的人管理育雏工作,并事先经过适当的培训,进鸡前5天封场,开次小会议强调一些规章制度。 2.4预温:冬季提前三天预温,其它季节应提前两天预温夏季可提前一天。提前预温有利于鸡舍的地面、墙壁、笼具等在雏鸡到达前达到要求热量,使雏鸡到场时鸡舍温度均匀达到32℃、舍内湿度达到75%。温度计在不同角落多挂几个,以便更好的控制温度。 2.5雏鸡的放置应事先有个计划,公、母鸡分开饲养。便于控制公鸡和母鸡的增重和均匀度。 3接雏及放雏 3.1雏鸡到场时尽快卸车,雏鸡盒应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且两盒一落,正确清点盒数后,在雏鸡开水、开食前,由事先定好的人员从雏鸡盒中抽样称取初生重,并做好纪录,公、母鸡分别取样约2-3%左右。把雏鸡按50只/笼放入笼中,离水球料盘近些,六七小时后挑出没有进食饮水的弱鸡,人工帮助饮水喂料。 3.2每笼两个水球两个料盘,将水球加水使水温与室温相同(感觉不烫手温和就行),在雏鸡入舍后的三小时之内,引导其学会喝水,避免鸡3天后有大量脱水出现,影响后期生产性能。在第一次饮水中,需加入红糖或白糖,浓度2%糖兑50kg水,保证温度,有助于卵黄吸收。同时,为了提高未完善的免疫力,在一周龄内需添加维生素和广谱抗生素。温度、湿度按要求调整控制。 3.3合适的育雏温度为:1-2天34-33℃,3-7天为33-32℃,以后每周约降低2-3℃,以5-6周龄约为21-18℃为止。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0日龄前为60%-65%,10日龄后为50%-60%。 4育雏期饲养管理 4.1开水:第一遍(2%糖+10ml多维)/50kg水300ml/球,第二三遍(电解质50ml+10ml多维)/50kg水,300——350ml/球,第四遍饮好一点的开口药(恩诺沙星溶液等用于细菌疾病和支原体感染的药)。 4.2开食:5g/只——250g/盘,温度33——34℃,湿度70%——80%,4小时换水一次,料少给勤添,控制好温度。 4.2光照和密度:1——2日龄24小时光照,3日龄22小时光照,4——5日龄20小时光照,6——7日龄18小时光照,光照shijian可根据采食状况稍微调整;1——5日龄公母均50只/笼,6——14日龄母33只/笼,公25只/笼。 4.3水、料均匀分布,使雏鸡能找到水和饲料,这时可以适当的进行通风换气,安排人员清粪。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扩栏,降低密度,温度3天降1℃适当调整湿度。 4.4一周后体重达标,每日定量供料时,光照强度由30勒克司降为5-10勒克司即可,3周后注意进风口、风机、门等漏光处。育成期防止产生啄癖和性成熟过早,可以用15W 的灯泡。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修订稿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1、生物安全 目的: 防止病原微生物以任何方式侵袭鸡群。 鸡舍场所位置与建筑 ·种鸡场的地理位置最好选择并建筑在隔离条件良好的地区,应距离最近的家 禽饲养区域或易污 染本种鸡场的设施至少2公里以上。 ·种鸡场建筑应远离有可能运输家禽的公路和道路。 ·鸡场区域周围应建筑围墙防止不必要的造访人员。 ·检测水源中矿物质、细菌和化学污染成份。 ·鸡舍的设计和建造不得留有任何飞鸟或野生动物进入鸡舍的方便之处。所有 开口处都应用孔径 为2.O厘米的镀塑铁丝网封闭。鸡舍地面和基础最好为混凝土结构,防止啮齿 动物打洞进入鸡舍。 ·所有鸡舍周围15米范围内的地面都要进行平整和清理,以便能迅速方便地铲 割杂草。 防止人类传播疾病 ·尽量减少种鸡场的来访人员,要锁闭大门并树立禁止穿行/谢绝参观的标 志。 ·如果主管人员一天内必须走访一个以上的鸡场,他们应尽力先走访日龄最小 的鸡群。切记,最后 走访有疾病问题的鸡群。

·所有进入鸡场的人员必须遵守生物安全防疫程序。要求所有员工和来访人员 必须洗澡淋浴,更换 干净工们服。这是防止场与场之间交叉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如无法做到洗 澡淋浴,所有员工 和来访人员到场时必须更换着穿洁净的全身套服和工作靴。 ·要保持来访人员的记录,包括其姓名、工作单位、来访目的、曾到过哪个 场、下一个要走访的单 位等等。 ·进入或离开每栋鸡舍时,工作人员和来访人员必须要清洗消毒双手和鞋靴。·携带人舍的器具和设备都是潜在的疾病来源,因而只有必要的物品经过彻底 清洗和消毒之后方可 带入鸡舍。 防止动物传播疾病 ·无论任何时候,应将种鸡场设定为“全进全出”的生产环节。同一区域不同 年龄组的鸡群易变成病菌的贮主。 ·鸡群与鸡群之间的空舍时间可以减少鸡场的感染。空舍时间即为彻底完成清 洗和消毒工作程序之 后与下一批鸡群人舍之间的时间。建议鸡群之间的空舍时间至少为3周。·建筑物周围15米范围内都要铲除植物杂草,为鼠类或野生动物设置空地障 碍。 ·场区内不得堆放任何设备、建筑材料、垃圾等,减少鼠类和野生动物的藏身 之地。 ·及时清理散落在场区地面上的饲料。 ·将作为垫料的木刨花或稻壳装袋储存或储存于仓库和草房之内。 ·所有建筑物内不得有任何野鸟。 ·实施行之有效的控制鼠类程序。在连续不断地使用情况下,诱饵捕杀是最有 效的灭鼠方法。 ·采用综合性昆虫控制程序,包括机械化,生物学,化学方法。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生态养鸡就是在森林生态环境下,以本地鸡为养殖对象,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以自由采食林间昆虫,杂草为主,人工补饲有机饲料为辅,呼吸林中空气,饮山中无污染的河水,生产天然无公害的优质商品鸡。生态养鸡属于绿色无公害养鸡。采用林下人工种草规模化放牧散养的生产方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模式,贵州地区正在大规模推广该技术。 1生态养鸡的意义 1.1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林下种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形成粪肥草、林木、农作物,草养鸡,果木以及农作物增产的良性生态循环。 1.2是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有效途径林下养鸡,环境好,无污染,符合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养殖出来的肉鸡,品质和风味好,经济价值高。 1.3饲养成本低优质牧草、草子和昆虫等都可以作为鸡的饲料;饲养环境好,鸡的疾病少、成活率高;所需设施简单.因此,生态养鸡投资少,见效快。 2养殖技术 2.1 选好场址生态鸡的养殖是在森林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养鸡场要选择天然林地,一般天然次生林好于原始林,阔叶林好于针叶林,天然林好于人工林。如条件允许,最好选择针阔混交林。要求鸡舍周围没有大的污染源,坡度以5。左右为宜,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取水方便。周围最好用篱笆和塑料网围起来。 2.2鸡只的选择以贵州地方优质鸡种,如小香鸡、竹乡鸡、乌萓鸡等,或含土鸡血75%以上的青脚麻鸡为好。商品鸡苗应来源于无特定疾病的种鸡场,不能从疫区引进。 2.3育雏 2.3.1育雏时间。最好选择3 5月份育雏。因为春季气温逐渐上升,阳光充足,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育雏成活率高。到中鸡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可使鸡得到充分的运动与锻炼,因而体质强健,对以后天然放牧采食,预防天敌非常有利。 2.3.2合理补饲。适当补饲精料,可提高鸡的生长速度。补饲精料以无公害浓缩饲料配合玉米及细糠为主,部分农副产品为辅。给育雏鸡换料时要逐步进行,在饲料中逐渐增加新饲料的比例,7 d左右换完为宜。早、中、晚各补饲1次,晚上补饲50%,出栏前1个月以补精料为主。

父母代蛋种鸡各阶段饲养管理重点

父母代蛋种鸡各阶段饲养管理重点 一、育雏期 饲养管理目标:鸡群健康,鸡只体重周周达标,均匀度在85%以上,骨骼发育良好。 1. 饮水管理 a)雏鸡到舍后要及早饮水,有利于雏鸡体内卵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维持 体内的代谢平衡。 b)初饮时选择温开水,前1天在水中添加葡萄糖、水溶性多维、抗生素 等 2. 喂料管理 雏鸡开食特别强调要及早开食,少喂勤添 3. 温、湿度管理 保持温度、湿度的适宜、均匀,舍内各处温度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特别提示:温度不可忽高忽低,否则极易感染马立克和传支等疾病,做到“看鸡施温”。脱温时要求平稳过渡,制定目标温度和脱温计划。 4. 通风管理 通风原则:育雏前期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育雏后期逐渐增加通风量 5. 光照管理: 育雏期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直接影响雏鸡采食量和体重增长。第一周光照时间控制在22-24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30勒克斯以上;两周龄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9-13小时,光照强度逐渐过渡到5-10勒克斯。 注:10勒克斯相当于25瓦普通灯泡挂在距离地面2米位置,照到地面的亮度。6. 断喙操作 操作方法正确、断喙人员要固定 二、育成期 管理目标:鸡群体型发育良好,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适时开产。 1. 体型和均匀度的管理 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基础上的正常体重,体型是骨架与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性能及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

均匀度反映育成鸡的质量,如果性成熟时,鸡群达到标准体重且均匀度良好,则鸡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产蛋高峰期长。 1)体重不达标时的管理措施 a. 确保环境稳定、适宜,饲养密度适宜,不拥挤。 b.适当增加饲喂量,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质、微量元素的含量 c.推迟更换育成鸡料,但最晚不超过9周龄。 2) 提高鸡群均匀度的管理措施 a.保持鸡群健康、正常的生长发育。 b.喂料均匀,密度适宜,断喙正确 c.采取分群管理。根据体重大小将鸡群分为三组:超重组、标准组、低标组, 对低标组的鸡群增加营养,对超标组的鸡群降低饲料质量。 2. 更换饲料管理 8-10周龄将育雏期饲料更换成育成期饲料,16-17周龄将育成期饲料更换成预产期饲料,以利于骨骼中钙的储备。 换料应有1周的过渡时间。例如:第1、2天:2/3的育雏颗粒料+1/3的育雏粉状料;第3、4天:1/2育雏颗粒料+1/2育雏粉状料;第5、6天:1/3育雏颗粒料+2/3育雏粉状料;第7天全部使用育雏粉状料。 3. 光照管理 基本原则:1、育成期要实施恒定的光照程序,不能延长。2、延长光照刺激进入产蛋期后,光照时间不能缩短。 4. 转群管理 夏季:在凉爽时段转群,如早晨;冬季:在气温较高时段转群,如中午;转入鸡舍提前1-2天预温。转群前后避免免疫、换料等工作,防止对鸡群造成多重应激。 三、产蛋期 管理目标:产蛋前期高峰上的快,高峰期维持时间长,产蛋后期下降缓慢,整个产蛋期,死淘率低。 1. 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19-22周龄) 管理目标:体成熟与性成熟一致,储备体能,适时开产。

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基本要点

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基本要点发布时间:2006年5月8日 17时50分 健康要求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的最大因素之一是疾病因素,在肉种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作为肉种鸡饲养管理者,应该时刻关注种鸡的健康状况,并努力为种鸡群建立一个生物安全体系,这将是成功饲养肉种鸡的最根本保障。 经过国内外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目前,最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就是: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即,在同一个鸡场只饲养同一个日龄的鸡群,从育雏、育成直至产蛋的整个生产周期都能够做到:全进全出。 此外,另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易感鸡群进行预防性保护 ,即,制定一个符合当地的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确实可靠的疫苗,实施精确的免疫操作;选择适当的药物,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预防性投药;不断改善饲养环境,精心管理,减少应激。 营养需求饲料营养是肉种鸡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表现的基础。肉种鸡营养成分的供给是通过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喂料量进行控制的。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考虑。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温度、操作应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饲料营养成分配比不合理(如氨基酸不平衡或钙、磷比例不平衡等),也会影响到鸡只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造成鸡只增重的不平衡。另外,霉变的饲料不仅破坏饲料营养成分,而且还会影响鸡只的采食量,甚至损害肝脏、肾脏、肠道等内脏器官,从而使鸡只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等。因此, 应尽可能购买高质量的原料,使用科学的配方及先进的加工工艺,配制出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同时,定期抽检成品料(如代谢能、粗蛋白、钙、磷等),在计算每周的投料量时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种鸡饲养者,应综合考虑饲料成本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最理想的目标是,以最低的饲料成本来获取最大的生产性能。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期的管理 产蛋曲线:18-19周见蛋,20周开产,21-22周产蛋率50%,24-26周产蛋率90%以上,高峰维持10-20周,以后每周降%,到72周龄产蛋率70-75%淘汰。追求开产早,上升快、高峰高、持续期长、下降缓慢。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蛋鸡产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鸡群创造适宜与卫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降低鸡群的死淘率与蛋破损率,尽可能地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 1、卵巢、输卵管发育在性成熟时急剧增长。性成熟以前输卵管长仅8-l0cm,性成熟后输卵管发育迅速,在短时期变的又粗又大,长50- 60cm。卵巢在性成熟前,重量只有7g左右,到性成熟时迅速增长到40g 左右。 2、蛋壳在输卵管的峡部开始成形,大部分在输卵管子宫部完成。蛋壳形成所用的钙,是饲料中的钙进入肠道,吸收后形成血钙,通过卵壳腺分泌,在夜间形成蛋壳。若饲料中钙较少不能满足鸡的需要,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因此保持足量的钙和磷以及钙磷比例平衡,对提高产蛋率和防止产蛋疲劳综合症很有意义。 (二)饲养管理条件 1、温度 成年鸡适应的温度范围为10-27℃,能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适宜的温度为15-24℃,21-24 ℃饲料转化率最高。温差超过5℃以上就容易发生条件性疾病。因此温差控制在3-4℃。 2、湿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 3、通风 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排除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供给鸡群足够的氧气。其中氨气的浓度不超过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10ppm。 通风要领:进气与排气口设置合理,气流能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即穿堂风)。

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父母代肉种鸡 饲养管理手册 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

前言 根据正大集团安排,由董事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和家禽事业线共同组织了正大集团中国区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一行25人于2005年4月17日至2005年5月16日赴泰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根据每人所从事的工作分为五组:肉种鸡组、孵化组、蛋鸡组、肉鸡组、综合组。首先由泰国有关技术专家对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技术讲座,然后分组驻各场进行现场学习两周,之后集中参观考察,最后培训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讨论,各组分别编写了饲养管理手册,并把本次培训学习内容的汇总及一些技术资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分门别类录制成一套(3张)光盘,以供各个公司在培训学习时应用。 在此次培训期间,培训班受到了谢国民董事长关心和接见,得到了陈伯正资深副总裁及泰国正大集团各位专家和各场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一并表示真诚地感谢! 肉种鸡组根据泰国技术专家授课内容和现场学习体会,编写了本手册供各公司参考应用,本手册适用于大胸型肉种鸡,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顾问翻译:马大伟罗贤德陈国盛 讲座讲师:Sawang Chanprasert CPF General Mananger 技术指导:王进圣陈国盛尤玉双 肉种鸡组成员:展伟程建兵关伟峰李财春赵春青 孙桂华

2005年5月16日 目录 一、空舍期 (02) 空舍期准备工作:清扫、清理、消毒、设备安装。 二、育雏育成期 (03) (一)育雏期(1-4周)管理 1.接鸡准备工作 (04) 2.鸡苗到场工作操作程序 (04) 3.育雏期饲养管理 (04) (二)育成期管理(5—19 周).................. (09) 1.饲养设备及饲养面积 (09) 2.饲养方法 (09) 3.鸡群均匀度及体重控制,选淘鉴别错误鸡只 (10) 4.水控制方法 (10) 5.光照控制程序及鸡舍饲养管理 (10) 6.公鸡饲养管理 (11) 7.其他管理 (12) 三、产蛋期 (15) 1.饲养设备及饲养面积 (15) 2.光照程序 (16) 3.喂料方法 (18) 4.饮水管理 (19) 5.公母比例 (20) 6.种蛋管理 (21) 7.免疫程序 (22) 8.其他管理 (23)

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a

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 一、什么是商品肉鸡: 通常指7周龄上市的鸡: 1、AV体重约2.6公斤; 2、AA体重约2.5公斤; 3、罗斯308体重约2.7公斤; 4、改良优良黄鸡体重1.5公斤左右,供肉食的鸡。 二、影响养鸡成败的五大因素: 1、好的品种、好的鸡苗; 2、好的饲料﹙约占总成本投入的80%以上﹚; 3、管理﹙软管理和硬管理﹚; 4、疫情防治﹙疫苗,药品﹚; 5、市场行情。 三、鸡场选址及鸡舍建: 一)、鸡场选址的基本原则: 六字方针:“高” 、“静” 、“远” 、“路”、“水” 、“电”。 高:地势高燥,避风向阳; 静:安静,远离闹市; 远:远离居民区,远离其它养殖区和其它可能的污染源1.6公里以外,至少不少于500米; 路:要想富先修路,方便运输; 水:水是生命之源; 电:电是现代养殖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二)、鸡舍的建筑: 1、舍宽:开放式9—11米;环境控制式12米。 2、舍长:70—120米。 3、舍层:单层为好。 4、鸡舍地面:应以混凝土地面为好;北方可用沙质土地面,天气干燥、透气性好。 5、群体布局:每舍饲养数在1万只以下;舍内宜分小圈,每圈不超过2500只, 小规模饲养每圈多为300只左右,生长良好。 6、鸡舍走向:应呈东西走向,以减轻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 四、进雏: 一)、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1、批数及批次间隔天数:

每年进出批次,年初应有整体安排,每年进雏5—6批,每批间隔10—15天,每批空舍5-7天。 空舍时间有利于减少场内污染源。 空舍时间:是指清洁消毒程序完成之后至下批鸡雏到场的间隔时间。(建议最少为2周,农村多为5—7天)。 2、饲养方式的选则: a、垫料饲养。 b、笼养。 c、网上平养。 ★、垫料饲养: 优点:投资少,胸囊肿和外伤发病率低。 缺点:鸡接触粪便,易感染疾病,垫料管理耗费人力。 ★、笼养: 优点:提高饲养密度2—3倍,节约成本费用,球虫发病率低,是商品肉鸡饲养发展的必然趋势。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对电的依赖性强,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高。 ★、网上平养: 优点:1、节省垫料,提高鸡粪利用价值。 2、降低球虫发病率,有利于控制药残,提高成活率,提高鸡肉品质。 3、减少饲养过程中的应激,便于鸡舍的卫生管理。 4、有利于控制温湿度,便于通风换气,提高饲养密度。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2㎏以上的鸡胸囊肿发病率高;并且较地面平养的鸡出栏体重偏轻。 3、消毒: a、舍内清理: b、冲洗:(切断所有电源、坚持先上后下的原则)。 c、清除残留和卫生死角。 d、凉干后关上门窗,在舍内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鼠药。 e、熏蒸:每立方米用7.5克高锰酸钾,15毫升甲醛(老养殖舍熏蒸用量加 倍)。熏蒸时舍温24-27℃,湿度75﹪左右效果最好。 f、舍外消毒。 4、物品及人员的准备:饲料、药品、用具、人员等。 5、供暖设备的选择:因条件、地区不同而定。

标准化肉种鸡育雏期的管理模板

标准化肉种鸡育雏期的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确保育雏前空舍时间不低于15 天,以确保鸡舍充分干燥,有利于病原体死亡和鸡舍净化。鸡舍熏蒸消毒后, 湿帘是唯一的通风口, 并确保湿帘是用消毒液浸湿。 2、根据雏鸡需要, 准备优质全价育雏料, 通知饲料厂生产: 添加或不添加球虫药的育雏饲料: 不防疫球虫就添加抗球虫药。 3、根据药物净化程序准备相关抗生素和抗应激类药物。 4、根据免疫程序准备所需的疫苗及辅助用品。 5、预温加湿: 鸡舍应提前预温(夏季提前2天, 冬季提前5天),使舍内温度达到36—40C ,不要增加湿度,干燥高温有利于舍内细菌的消毒。雏鸡进舍前,舍内温度调整到28?30 C ,提高舍内湿度在75%以上;雏鸡入舍时,舍温达到27?29C ,以后每一小时提高1C ,三小时后到达30?31 C (冬季提高1C )。进鸡前一天,将鸡舍温度提升至 30C ,湿度控制在75%左右。同时要保证垫料的温度在28C以上,加湿应在过道上和不育雏的栏内撒上热水,也可经过自动喷雾器用30C左右温水进行不断加湿。 6、将鸡舍中的甲醛排净, 每天翻2到4次垫料, 将垫料中的甲醛排出。在翻垫料的时候将垫料中的杂物捡出。 7、检查鸡舍的墙角和缝隙是否有透风的地方, 如有将其用内膜袋或报纸赌死。特别冬季的贼风对鸡群的伤害特别的大。

8、每月两次灭鼠 二、接鸡工作 1、雏鸡到场后, 应尽快将雏鸡运进鸡舍, 公母鸡严格区分, 卸车时应小心谨慎, 每两箱一摞、箱体表面消毒; 按计划数量把雏鸡均匀分放到各栏。检点鸡数, 每栋鸡舍抽检10 盒。确保各栏分配数量准确, 待箱数核准后, 将鸡只捡出, 一定注意观察有无残弱死雏(死鸡放于栏门处、残鸡放于每栏的残栏处、核准数并上报)。挑出弱小残雏鸡; 弱小单独放入雏鸡盒内单独饲养, 残鸡淘汰就是了。 2、雏鸡运输车按入场消毒程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场, 驾驶员 更换场内隔离服; 或司机不准下车。 三、育雏期卫生管理 1、鸡舍过道每天至少清扫两次, 清扫时尽量避免扬起灰尘, 垃圾及时清出鸡舍。过道每天用消毒剂消毒一次。 2、工作间要及时清扫, 并用清水将地面清洗干净。地面不能有积水, 清扫后地面用小喷壶消毒。 3、小喷壶中的消毒剂使用不得超过12 小时, 有条件的话保持 小喷壶中的消毒剂在15 C以上。 4、冬季门外火碱盆改用农福消毒( 1: 400) , 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免疫时经常更换)。 5、门前清扫干净, 不得有污物和积水。黄线内侧, 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一次(不得有积水, 防止结冰划倒)。 6、育雏期20 天内无论任何情况所有员工鞋底不接触土地面;

种鸡饲养管理规范

种鸡场具有科学精细的管理措施,严格的卫生防疫,配制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才能发挥种鸡群最大的生产潜能。为了使新广广大养殖户的种鸡群能达到生产标准,发挥品种优势,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我们编写下面笼养方式饲养新广种鸡的管理技术要点。 (1)0~42天龄育雏 1. 在进育雏前2周做好育雏各项准备工作,彻底搞好育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并喷洒消毒药消毒2次以上,配置齐备各种工具,检修设施,调试保温通风设备。安排培训育雏饲养员,明确育雏期管理制度等。 2. 成功育雏管理技术要点

①1~7天龄室内温度控制在35~33度,8~14天龄温度控制在33~30度,以后每周降低1度,最后温度不低于28度C,湿度必须保持在60~80%之间。另外,绝不可忽视保持合理必需的通风,特别是在2周龄以后。4周龄前保持24小时光照。 ②育雏期间应执行最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隔离育雏区域和饲养员,饲养员执行各项操作前要消毒手脚,室内外环境定期消毒。 ③每次加料量以2小时内采食完为好,每天加料6—8次。同时要保证雏鸡能在24小时内容易饮到清洁的饮水。 ④控制及减少各种应激,选用高效低毒刺激性低的消毒药。不可使用毒性大的药物防控疫病,或超浓度使用各种药物。(2)43~161天龄育成期. 科学的饲喂方法,合适的喂料量,把鸡群的平均体重控制在符合品体特性区间内,结合实施合理的光照计划,防止种鸡过肥或过瘦,使鸡群性成熟一致性良好,适时开产,体质强健,是这饲养期的重要任务目标。 成功育雏管理技术要点 ①43~49天龄逐步转喂育成期饲料。 ②8周龄时全群称重,按大中小分群,并淘汰2~5%残弱鸡只。 ③实行限制饲喂,按照饲养标准控制鸡群生长速度及体重,平均体重超过标准200克以下属于在正常区间,不必过分调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复习课程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 理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潍坊诺达药业 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雏期6-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后至17-18周龄为育成期,育雏结束后,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消化等基本健全。雏鸡开始脱温,采食量增加,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母鸡12周龄以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因此保证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或过晚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2、育成鸡的培育目标 (1)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具有强健的体质,能适时开产。 (2)骨骼发育良好,骨骼的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一致。 (3)鸡群体重均匀,要求有80%以上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的0.9-1.1倍范围之内。 (4)产前做好各种免疫,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 3、蛋鸡的生长模式及体成分变化特点 6-8周龄前增重不十分明显,增重潜力不大,此后至10-12周龄前增重潜力很大,增重明显,其后增重缓慢,从体成分变化特点来看,6-8周龄前主要是内脏器官的发育,所以增重不十分明显,而此后至12周龄前,除内脏器官继续发育外,骨骼、肌肉发育很快,增重明显。13-14周龄骨架基本形成,增重开始缓慢,此后体脂沉积明显加快,体组织中变化最大的是卵巢,因此保持一

定程度的增重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蛋鸡的体重增长一般在36-38周龄左右才基本停止。 4、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的重要性及如何达标 (1)体重与性成熟 ①10周龄以后,从胫长发育为主转向体重达标为主,特别是18周龄时体重是关键,决定产蛋量的高低和整个产蛋期蛋重的大小。体重大的青年鸡先开产,体重小的鸡后开产。 ②鸡的体重大小大致在12-15周时已经定型,在这之后无论怎样努力,体重小的鸡也难于改变其在鸡群中体重小的位置,所以在育成前期必须注意鸡群的体重及时分出体重小的鸡单独组群,给予优良待遇。 ③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一般产蛋也少,体重大的鸡易提前开产,过肥的鸡身体负担重,一般产蛋也不会持久,所以维持鸡群的正常体重(标准体重)具有重要意义。 ④中型蛋鸡的体重标准与饲料消耗 中型蛋鸡生长期的体重及大致饲料采食量

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父母代肉种鸡 饲养管理手册 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2005年5月于泰国

前言 根据正大集团安排,由董事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和家禽事业线共同组织了正大集团中国区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一行25人于2005年4月17日至2005年5月16日赴泰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根据每人所从事的工作分为五组:肉种鸡组、孵化组、蛋鸡组、肉鸡组、综合组。首先由泰国有关技术专家对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技术讲座,然后分组驻各场进行现场学习两周,之后集中参观考察,最后培训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讨论,各组分别编写了饲养管理手册,并把本次培训学习内容的汇总及一些技术资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分门别类录制成一套(3张)光盘,以供各个公司在培训学习时应用。 在此次培训期间,培训班受到了谢国民董事长关心和接见,得到了陈伯正资深副总裁及泰国正大集团各位专家和各场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一并表示真诚地感谢! 肉种鸡组根据泰国技术专家授课内容和现场学习体会,编写了本手册供各公司参考应用,本手册适用于大胸型肉种鸡,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顾问翻译:马大伟罗贤德陈国盛 讲座讲师:Sawang Chanprasert CPF General Mananger 技术指导:王进圣陈国盛尤玉双 肉种鸡组成员:展伟程建兵关伟峰李财春赵春青孙桂华 2005年5月16日

目录 一、空舍期 (02) 空舍期准备工作:清扫、清理、消毒、设备安装。 二、育雏育成期 (03) (一)育雏期(1-4周)管理 1.接鸡准备工作 (04) 2.鸡苗到场工作操作程序 (04) 3.育雏期饲养管理 (04) (二)育成期管理(5—19 周).................. (09) 1.饲养设备及饲养面积 (09) 2.饲养方法 (09) 3.鸡群均匀度及体重控制,选淘鉴别错误鸡只 (10) 4.水控制方法 (10) 5.光照控制程序及鸡舍饲养管理 (10) 6.公鸡饲养管理 (11) 7.其他管理 (12) 三、产蛋期 (15) 1.饲养设备及饲养面积 (15) 2.光照程序 (16) 3.喂料方法 (18) 4.饮水管理 (19) 5.公母比例 (20) 6.种蛋管理 (21) 7.免疫程序 (22) 8.其他管理 (23)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 肉种鸡育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种鸡以后的生产性能,若育雏期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好,将会给我们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下面结合现场实际操作情况,对育雏期饲养管理的要点列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育雏准备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提前制定合理的育雏计划。育雏准备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鸡场空舍期的清理冲刷,因为彻底的清理冲刷可除去鸡舍中90%的有机物,而消毒只可除去6-7%的有机物,熏蒸只可除去1-2%的有机物。鸡舍的清理冲刷是切断鸡群间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千万不可轻视。 2、种鸡舍接鸡前预热工作对雏鸡至关重要,预热时间需要根据季节适当调整,冬季一般3-4天,其它季节一般2-3天,最终目的使雏鸡到场后前48小时伞下垫料温度高温区达40摄氏度,低温区达30度,舍内空气温度达32摄氏度。注意:育雏期不要吝啬加热设备的投资。 雏鸡体内有60-70%是水分,当体感温度与体温平衡时,水分不蒸发,就不会加重鸡只脱水,理论上讲雏鸡到场前几个小时应视为孵化过程的延续,温度、湿度控制应与孵化厅出雏期的内环境相一致。 3、育雏加热用保温伞的使用,育雏伞应悬挂在水线周围1.5米范围内,便于以后水线的提前使用,伞下围栏内的垫料至少7-8厘米厚。 电加热保温伞的使用应注意: (1)、伞下的温控器探头建议应放在伞下垫料上。 (2)、保温伞在使用前应了解本场保温伞加热效率的情况,掌握保温伞的高度与加热辐射面积的关系,以便根据伞下垫料控温要求灵活调整保温伞的高度与温度设定。(3)、雏鸡到场时期,应把保温伞的温度设定调至最大,保持持续加热,开始伞边

缘离垫料面30厘米高,因为第一天雏鸡饮水后有冷感,会出现向伞内挤堆现象,通过保温伞的低高度、持续加热,能降低鸡群挤堆程度,避免鸡只造受冷应激,尽早散开,均匀采食。 (4)、鸡开食3-4小时后,可根据鸡群情况,通过慢慢提高伞的高度来扩大温区的面积,给鸡群创造一个更大的舒适温度空间; (5)、12-24小时伞底中心垫料的温度由50℃可降到40℃,从2日龄开始至3周末由35度逐渐降至24度,先通过提高伞的高度(只要方便工作便于观察鸡群就可以),后调低加热管温控器温度。 (6)、育雏期前48小时温度管理原则——无论外界天气温度如何,建议都要使用育雏伞,一定要以满足鸡只分布区域的热料温度要求作为控温目标,而不是以鸡舍的空气温度来管理温控系统,要做到看鸡施温,可把鸡爪放在脸上试温,来评估垫料温度是否合适。伞的高度与伞加热器要灵活运用,为鸡群创造更大更舒适的温区。一般三周末以后才可逐渐撤出育雏伞。 4、湿度管理原则: (1)、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0%,前三天相对湿度保持在70%,育雏期相对湿度低于50%会造成鸡只脱水和其它问题,高于80%会引起垫料问题。有关数据证明,当舍外空气加热后进到鸡舍内,每提高1倍的温度,相对湿度也会降低1倍;空气温度每降低1℃,相对湿度可提高原有相对湿度的5%。 (2)、现有的提高湿度的方法有:地面洒水、育雏伞上挂湿布。地面洒水增加湿度时应小量多次,以地面潮湿为准,不能将水洒到垫料上,否则会适成雏鸡受凉,另外喷热水或喷雾都不可取。鸡舍内内使用火炉时,也可将水煮沸加湿。 (3)、湿度偏高时,不但会造成垫料潮湿和霉变,由于水分蒸发要吸热,还会降低空气和垫料的温度,造成冷应激。湿度太低会造成鸡只脱水,还易引起垫料粉尘,加重呼吸道繁殖疫苗的反应,影响鸡群健康。

肉种鸡母鸡饲养管理的三大要点

肉种鸡母鸡饲养管理的三大要点一体重控制 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体重标准。尽管对于每个品种育种公司都会提供一个体重标准,但是由于育种的不断进步和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可能需要对该标准作出一定的调整。调整的依据包括供种公司的建议,上一批鸡的生产情况和当前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供种公司往往会收集很多的鸡群报表,根据统计结果来调整体重标准。 一般在进鸡时会制订一个体重标准,但是随着鸡群的生长,当实际体重与标准出现偏差时,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体重标准。一般来说,在第10周龄之前,如果鸡群的体重低于标准,则令鸡群的体重以每周比标准多增重最多30g的速度接近标准;如果鸡群的体重高于标准,则令鸡群的体重以每周比标准少增重最多40g的速度接近标准。在10~15周龄,如果鸡群的体重低于标准,则令鸡群的体重以每周多增重最多30g的速度接近标准;如果鸡群的体重高于标准,则令鸡群的体重以每周比标准少增重最多20g的速度接近标准。在15~22周龄如果鸡群的体重低于标准,则令鸡群的体重以每周多增重最多30g的速度接近标准;如果鸡群的体重高于标准,则以后的体重要一直保持以这个幅度高于标准。在22周龄以后,无论鸡群的体重相对于标准是高是低,都要保持与体重标准的这个差值。 这样做的原因是在10周龄以前,体重偏大的鸡一般肌肉的脂肪含量偏高,而体重小的鸡往往骨架也比较小,因此大鸡可以比标准长得慢很多,而小鸡却要一点点的追体重。10周龄以后,母鸡的生殖系统开始发育,因此体重不能增长太慢。而15周龄以后,母鸡的生殖系统发育进入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此阶段每周体重增幅不能低于标准。由于鸡群产蛋期超重过多可能会导致死淘率升高,后期产蛋率下降太快等问题,我们要努力确保鸡群在第15周龄的时候不要超重。 体重控制主要是靠喂料量的调整来实现的。尽管育种公司会提供一个参考料量,但由于饲料质量不同,喂料过程中损耗不同,喂料人员、设备不同,限饲方式不同,鸡群健康状况不同和鸡舍环境不同等适合每个鸡场的料量是各不相同的。,在开产前,种鸡的料量一般每个星期要调整一次。具体要给多少料,最重要的参考指标是过去一周鸡群的增重和未来一周的计划增重。例如9周末的母鸡,称重结果显示第九周增重为10Og,如果下一周希望增重100g,则需增料2.7g 左右,如果希望在下一周增重90g,则需要增料1g左右。在确定料量时也应该考虑供种公司提供的推荐料量,上一批鸡同样周龄的料量,鸡舍的温度和鸡群的健康状况等。 既然在确定料量时需要计算增重并且比较实际体重和标准的差异,那么称重结果的准确性就十分重要。称重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称重从第1周末开始,至少到30周末之前每周称重一次,30周之后至少4周一次;每次称重抽样数量至少为鸡群总数的5%,并且每栏分别称重,单栏称重数不少于30只;围住的鸡必须全部称完;育成期称重尽量安排在限饲日进行,喂料日称重则应该在喂料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