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馒头发霉了优秀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馒头发霉了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馒头发霉了

备课时间 2020.9.6

教材分析

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课的探究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研究怎样防霉,了解霉的功与过,加深学生对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或许见过发霉的现象,却没有关注到霉有不同的形态。因此,课文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哪些地方发现过霉,让学生尽可能在回忆中发现容易发霉的季节、气温、环境等因素,以便学生在后面设计发霉的实验中调用这些已有经验。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知道霉菌也是微生物的一种。

5.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6.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教学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准备:

发霉的物品、放大镜、显微镜、霉的载玻片标本,新鲜的馒头、烤干的馒头、

透明塑料袋,多媒体课件等

前置作业内容

思考类作业:

1.寻找身边发霉的物品。

2.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容易找到发霉的物品?

布置作业时间:上本内容前一周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现霉的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交流:你在哪里见过霉?是什么物体发霉了?当时的环境、气候等情况怎么样?

3.讨论:关于霉,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二、观察霉的形态

1.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霉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用放大镜、显微镜来观察,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或用文字描述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霉。有一点务必请大家注意:观察完毕,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三、提出疑问,引导设计实验

1.设疑:你认为霉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

2.在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霉能够生长,就可以说明它是有生命的。倡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发霉的条件。

3.引导假设。

(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

(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

4.设计实验方案。

(1)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把设计意图写下来。

(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

(4)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初步设计实验表格:

5.小组交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实验,避免实验雷同。

6.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

【第二课时】

一、汇报探究霉生长条件的结果

1.各小组简要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

2.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规律:食物和其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二、了解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一些方法

1.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食物和其他物品会发霉?

2.启发谈话:霉给我们人类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可以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呢?请根据我们研究的结论对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解释。

3.看教材上的图,具体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三、阅读资料

1.学生交流对霉的认识。

2.学生阅读资料——《霉的功与过》,可用自己课前查到的资料补充。

3.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

4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