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孙思邈的睡眠养生术

孙思邈的睡眠养生术

孙思邈的睡眠养生术
孙思邈的睡眠养生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8f12205381.html,

孙思邈的睡眠养生术

作者:许建阳冯琼

来源:《大众健康》2011年第05期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对于睡眠,我国古代许多医家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孙思邈是集大成者。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杰出的中医药学家,精通养生术,享年142岁,是我国历史上届指可数的长寿者。孙氏在起居方面强调:“起居有常度”,“卧起有早晚”,“依时摄养”,就是说寝卧作息与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那个年代,孙思邈就已经对睡眠的环境、姿势、方法、卫生、睡眠质量等方面提出了精到的见解。我们现代的人,不妨对照这五个方面,看看自己是否都做到了?

◎睡眠环境——避风适寒热

避风邪:

风邪为病,四季常有,风邪来去疾速,善动不居,变幻无常;其性轻扬开泄、动摇,且无孔不入。风邪侵人多从皮毛而入,引起外风病证。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

孙思邈非常重视对风邪的防范。他在《千金要方·居处》中指出:“凡人居止之室,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致有风气得入。”尤其是老年人,体质弱,阳气衰,经不起风寒的侵袭。

适寒热: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火热之邪易扰心神,伤津耗气,生风动血,可引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或神昏、谵语。可见,寒热不调对人体的损害不可小视,睡眠时亦应注意。

孙思邈指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就是说,床边安火炉,室温就高,空气污浊,如在头旁,温烤焖人,会导致头重目赤,眼鼻干燥,烦躁不安。所以,就寝之前,应打开窗户透气,不使室温太高。他又说:“冬日冻脑,春秋困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这就是说,头部温度不宜太高。尤其是睡眠时,头更应保持寒凉状态。在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人们畏惧寒冷,寝卧时有人喜欢用厚被蒙盖头部,使肺部不能及时呼吸新鲜

药王孙思邈高寿方

药王孙思邈高寿方 孙思邈是我国着名的医学家,他在有生之年不仅编制了着名的《千金要方》,还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养生之道!那么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方是什么?他虽然自幼体弱多病,但他却活了101岁的高龄。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 1、精神: 他认为一个人要“得长生”就应该做到“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怀忿恨。”他有一首诗云:“世人欲知卫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他还有一首《摄生咏》:“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虚心易役,气弱病相因。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嗔……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天休言命,修行本在人。” 2、饮食: 他提出了三点:一是“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即少食每顿不过饱,不暴食。二是“厨膳忽使脯肉过盈,即令俭约为佳。”即饮食要清淡,多菜少肉,少食油腻食物。“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饭后用手轻摩腹部,可促进腹腔内的血液循环,强化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 3、运动: 孙思邈认为:“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成”;人老“常须小劳”,并指出:“养性者,不但饵药……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其意思是人要预防疾病,就应该经常活动筋骨,加强身体锻炼。人要长寿,主要不是靠药物来维持,而是经常运动,使身体各器官和血液循环正常运行无阻。做到这一点,虽不用药物,也可以健康长寿。 附:千古药王—孙思邈 中华文明五千年,英才辈出。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尤其是在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唐朝,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尖人物。在医药界,唐朝的孙思邈被后世誉为之‘千古药王’,旷世千古,上下五千年,无人与之媲美。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古雍州华原人,(581年-682年)享年102岁。他七岁开始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二十岁左右时,他喜欢谈论老庄和百家学说,也喜欢阅读佛经。当时的洛阳总管独孤信见了他之后感叹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后周宣帝之时,孙思邈以王室多变故的原因,去太白山

医家十要

医家、病家“十要”《万病回春》明.龚延贤 医家十要: 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 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 三精脉理,宜分表里,指下既明,沉疴可起。 四识病原,生死敢言,医家至此,始至专门。 五知运气,以明岁气,补泻温凉,按时处治。 六明经络,认病不错,脏腑洞然,今之扁鹊。 七识药性,立方应病,不辨寒热,恐伤性命。 八会炮制,火候详细,太过不及,安危所系。 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悟。 十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施药无二。 病家十要 一择明医,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随。 二肯服药,诸病可却,有等愚人,自家耽搁。 三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即至。 四绝空房,自然无疾,倘若犯之,神医无术。 五戒恼怒,必须省悟,怒则火起,难以救护。 六息妄想,须当静养,念虑一除,精神自爽。 七节饮食,调理有则,过则伤神,太饱难克。 八慎起居,交际当怯,稍苦劳役,元气越虚。 九莫信邪,信之则差,异端诳诱,惑乱人家。 十勿惜费,惜之何谓,请问君家,命财孰贵? 医家病家,各遵十要!万病回春,绝非虚语。 佳言良箴,醒医救苦。奉诵恭行,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从此文中亦可见佛教的思想也渗入中医学之中。医术精通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

孙思邈 养生十三法_图文

孙思邈,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 他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他活到 141岁才仙游,可见他的长寿心得实在值得学习。 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学说,隋唐时曾推拒当官, 唐太宗更亲自上山拜会,名噪一时。不过,更为出名的, 是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不说你或不知,原来孙思邈是中国四大发明:火药的发明家。 在《丹经内伏硫黄》一书中,记述他用硝石、硫黄和木炭混在一起,制成火药。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 1.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 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做 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 目常运 (a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 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 3次。 (b 搓手 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3.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 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 一共转 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 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 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 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 耳常鼓 (a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复做 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 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 10下, 卜卜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面常洗 (a 搓手 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中医药养生功法 六字诀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 六字诀 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其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史源流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 六字诀与脏腑的关系 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此,在六字的脏腑对应上,“呵(hē)——心,呬(sī)——肺,嘘(xū)——肝,呼(hū)——脾,吹(chuī)——肾,嘻(xī)——三焦”。六字都为清音平声。 六字诀功法特点 一、读音口型,系统规范 本功法在呼吸吐纳的同时,通过特定的读音口型来调整与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形成分别与人体肝、心、脾、肺、肾、三焦相对应的“嘘、呵、呼、呬、吹、嘻”六种特定的吐气发声方法,进而达到调整脏腑气机平衡的作用,在众多气功功法中独具特色。在六字的读音和口型方面,“健身气功六字诀”作了新的

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

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 1、合谷: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 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 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合谷穴配合三阴交有催产的作用,可以治疗滞产。妇女生产时气虚乏力,宫口难开,这时候针刺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确切的催产功效。因此孕妇是禁用合谷穴的。在扎针几分钟之后就顺产而下,立竿见影,避免了难产和剖腹产之苦。但可惜的是,这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催产方法在医院里几乎已经没人使用了,因此造成的剖腹产也越来越多。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

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风池: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患颈椎病,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风池可以醒脑开窍、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痴呆、失语的特效穴位,这时可以配合风府、哑门等穴位使用。风池、哑门的深部为大脑延髓,扎针时要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否则容易出意外,按揉风池,以指代针,就避免了这样的风险。风池配合太阳还可以缓解疲劳。 4、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养生

六字诀养生法六字诀养生 六字诀养生法六字诀养生,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六字诀养生法六字诀养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第六式为嘻(xī)字诀,中医认为,嘻字诀与少阳三焦之气相应。三焦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全身通调气机的道路,因此嘻字诀可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对于爱发脾气、肝火旺盛的,老是感觉心情不舒服、郁闷,女性更年期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口形:嘻字音xī,发声吐气时,舌尖轻抵下齿,嘴角略从后引并上翘,槽牙上下轻轻咬合,呼气时使气从槽牙边的空隙中经过呼出体外。 动作: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胸前,两乳水平位置,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沿身体两侧缓缓落下。 多念嘘字不上火

六字诀中的“嘘”字功是护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还有助于治疗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对因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口形:“嘘”字音xū。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做法: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 嘘后调息,改用正常呼吸,但仍应坚持鼻纳口吐,平定情绪,息心静思,两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上下齿轻轻相叩36次。嘘气后调息的目的在于补养体内正气,促进生长。嘘字功宜每天早晚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精)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 1.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 耳鸣、白发和脱发。 2.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 否则会头晕。 3. 面常洗 (a)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 有皱纹。 4. 目常运 (a)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 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5. 耳常鼓 (a)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覆做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 下,卜卜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 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7. 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a)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 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 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8.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9.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10.摄穀道 即提肛。

孙思邈养生与人生的智慧

孙思邈养生与人生的智慧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相传他活到141 岁才仙游,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 孙思邈少时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佛教经典。隋文帝时曾推拒当官。及唐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叹其容色甚为年少,故知老先生为有道者,诚可尊重。 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现介绍流传至今的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1)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2)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1)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 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 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 (1)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 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传统六字诀养生法经典练法图解

六字诀养生法经典练法图解 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舌抵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头脑清空,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如Figure 3.1, “松静站立”所示。 Figure 3.1. 松静站立 整套功法都从预备式开始。每变换一个字都从预备式起。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多站一会儿,以体会松静自然,气血和顺之雅境。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臂、心空、腹松、腰脊松、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微觉轻微摇摆,松弛如肉之欲坠,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呼吸法:六字诀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收腹敛臀,二阴微提),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此为踵息法),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天空之清气自然由鼻孔吸入,万不可着意,否则吸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来,留于头部易头晕,留于胸部易胸闷。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无意即顺其自然,头脑空,肌肉松,头顶悬则气下沉。

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调息:作用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稍事休息。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采用自然呼吸法,舌抵上腭(也可采用顺腹式呼吸)。 具体做法是: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如Figure 3.2, “调息1”所示。 Figure 3.2. 调息1 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使小臂外旋,转至手心向上,如Figure 3.3, “调息2”所示。

Figure 3.3. 调息2 随即曲肘使指尖向上,高度不超过眉毛,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手指相对,如Figure 3.4, “调息3”所示。

孙思邈的养生铭

孙思邈的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下面以白话形式解释《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愤怒过头了,甚就是过分意思,偏是不正意思,方向偏了,愤怒过头了方向,就是伤害了自己身体中的真气。比如一个人有气合理的发泄一下对身体是有好处,比敝在心里好,可是你愤怒过头了,也就是偏了方向,那是对身体有害无益了,也就是伤了气。 思多太损神一个人思想太多了也不好,也就是不发泄出来,闷在心里想,这样就太伤神了。这句与前面一句恰好相反,前面是动态表现,后面是静态表现;前者是发泄过头,后者是郁闷过头, 神疲心易役精神过度疲劳必然影响人的血液循环,血液由心脏制造,所以讲精神过度疲劳心脏被奴役了。 气弱病相侵真气弱了疾病就要来侵犯。 勿被悲欢极一个人不要有太多的悲伤和狂欢,走极了就是反面。 当令饭食均饮食均匀非常重要,不能暴饮或饿绝。

再三防夜醉晚上喝酒再三要注意喝醉,尽量做到晚上不喝醉酒。 第一戒晨嗔最最重要要记住是早上千万不要生气,有气就戒。 亥寝鸣云鼓晚上9 时至11 时应该进入睡眠,而且睡眠之前叩齿36次,这叫鸣云鼓,这对身体有很大好处。 寅兴漱玉津黎明、早晨(早晨3到5点)起来要舌搅上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咽下。 妖邪难犯已这样各种疾病就难以侵犯自己的身体。 精气自全身这样精气储蓄就浑身有劲。 若要无诸病如果想自己身体没有各种疾病。 常当节五辛就常常要注意少吃蒜、葱、兴渠、韭、薤等佛教禁忌的五辛蔬菜。 安神宜悦乐安静神定保持快乐开朗心态。 惜气保和纯保持珍惜自己身体中的元气,和畅纯一的快乐心情。 寿夭休论命生命的长短不要去理论天命的安排,是自己的保养可以改变。 修行本在人这和个人的修养行为有着密切联系。 若能遵此理倘若能够遵守这个道理。 平地可朝真你就是一个普通人可以朝见真人。真人是道家推崇的得道真人。古代有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之

13、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又被称为孙天医,是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后人称为“药王”。 传说孙思邈一天在太白山采药,他的徒弟上山传信,说长安城贴下皇榜,皇帝诏请名医为娘娘治病。于是他师徒下山,在长安揭了榜文。娘娘是皇帝唐王的老婆,自然是十分娇贵的,给她治病的医生,还不能见她的面摸她的脉。当时孙思邈想了个悬丝诊脉的办法。用丝线一条,一端拴在娘娘的手腕上,一端自己拿着,孙思邈由娘娘脉膊的跳动而震动的丝线中知道了娘娘的病。认为娘娘怀了胎儿,是胎儿抓住了母亲的肝,所以不能分娩而造成的疾病。于是扎了一针,太子分娩,娘娘病愈。唐王十分高兴,就赏给他许多财物。他不要,又给他官作,他也不要。唐王无奈,说“给你什么都不要,难道你想当王吗?”孙思邈立即跪下说:“谢主龙恩”,于是唐王就封他为药王。并赐给他交天翘的王帽和赫黄色的王袍。这件事后来被敬德知道了,很不服气,以为自己的功劳那么大也没封王,就去追赶孙思邈。孙思邈远远看到敬德来了,忙把交天翘弯了下来,赫黄袍翻过穿了。敬德走近一看,他穿的不是王袍,只好改口要药,孙思邈给了他一颗灵丹。后来敬德出征遇到瘟疫,吃了这颗灵丹。不但没感染,而且还打了胜仗。此后一直给药王站班。

孙思邈给娘娘治好了病,便离开长安,沿渭河西行,准备再回到太白山上,孙思邈师徒走呀走呀,一直走到泾河的汇合地方。一个白面书生挡住去路,深深向药王鞠了一躬,说道:“先生可是药王孙先生么?”孙思邈看了看这位书生说:“正是在下,你挡住我的去路可是为何?”这位书生说道:“孙先生,我近日头晕目眩,只觉恶心,请先生能为我治治这病”,孙思邈放下包袱,摆开药摊,让这位书生坐在他的身边,为他诊脉。孙思邈按住书生的寸口,切脉不久,就大为惊异,于是问书生道;“先生怕是天龙降世,这脉不是人脉,请先生老实告诉我,我好进行治疗。”书生无奈只好答道:“我本是泾河龙君傲奎,由于心慌瞀乱,昨日带领龙子龙孙在水面玩耍,流来一股臭水,直灌我喉,于是得下了病,才请先生诊治。由于怕惊先生,才化为书生,望先生莫怪。”孙思邈听了以后,就决定用针刺的方法治疗。孙思邈向龙君道:龙体违和,需用针刺。望龙君一现真身,我好选穴用针。”龙王无奈,只得答应。转眼之间,风云突起,一条金龙出现在药王面前。药王一手执龙角,一手执金针,对准龙喉,急刺一针。由于龙王负痛,龙尾一摆,大风飞扬,把药王摊上的药物吹了一河滩。到了药王取针,龙君复为书生后暴风平息,药王的药摊已经乱七八糟。于是药王令徒弟和龙王在河滩上为他拣药,当时无论什么药材,都临时收在一个包袱之内。别了龙君,继续前行。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 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著,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著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著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如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六字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民间,并为民众所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很多人通过练习六字诀治愈了癌症、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愈常见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不同版本六字诀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很快在全国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气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图文详解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 六字诀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着,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着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唐代着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着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如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六字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民间,并为民众所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很多人通过练习六字诀治愈了癌症、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愈常见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不同版本六字诀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很快在全国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气功协会及部分地区医疗部门的积极组织、推动下,在大江南北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练习健身气功的热潮。 着名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大师马礼堂老先生(1903~1989年,原名马步周)也根据自己多年练功和为人疗病的亲身实践,创编了自己的养气功六字诀,并在晚年致力于养气功六字诀的推广,为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 1.啬神。即养生之术。“夫养性者,欲所惊剞以成性,性自为善。”性善则内外百病不起,灾祸无由以生。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养。他“身居乱世纷争之中,视功名利禄如粪土”。啬神之要又须节制情志和七情以养神。神者为心所主,七情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属五脏,过用则伤。告诫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伤,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要做到“拼外援”以养神。 2.爱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爱气必须懂得精能化气,气有生精,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思过用必定耗气伤精的道理。爱气还须通晓“依时摄生法则”,即使身体适合四季气候的变化,如冬季严寒,阳气内藏,不可作劳汗出,以免发泄阳气,有损健康。所以要以食摄养以保气。 3.养形。即重修身之道。他说“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长生也。”养形的要妙在于“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强调运动能使人气血流通,经脉和调。但要避免过劳。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只有重养形方能强身。 4.导引。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是孙思邈养生要妙的重要内容。前者为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导引调气可祛病延年。 5.言论。养生须“从四正”(言行坐立),言为四正之首。他强调“言最不得浮想妄想”。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思无邪”,只有心无邪念,言语才能得其“正”。他要求人们“莫多言,多言则乏汽。”“宜少语,少语则气得以充养。”要做到慎言语以防耗气。

6.饮食。他认为,饮食养生以节俭为第一要妙。日常饮食,“每令节俭”。如果贪图口味,多餐大饱,以致食后腹中彭亨短气,以致发生疾病。他提倡“淡食”即饮食清淡,少用厚味辛辣油腻甘肥之物。做到节饮食,以保平安。 7.房事。他强调,男女之情乃人伦之常,不可强禁,也不可太放,为贵有节而已。他提出成年已婚健康人,每月同房两次,每年24次,对身体最为有益。也可根据年龄而定,如“人年20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物泄”做到房事有节,保天年。 8.反俗。即反世俗求长生。“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临时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引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反俗概括了他的养生诸法。 9.医药。指服食药以保健而言。他长年隐居山林,研究药物养生功效,发现“百药有济命”之功效。如茯苓酥,主除万病,久服延年;杏仁酥,主除万病,除诸风、虚劳冷方;地黄酒酥,令人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健脑满室,还年却老等。 10.禁忌。禁忌是多方面的:在德行方面要做到“修善积德”、“常念善勿念恶”“常念生无念杀”、“常念信无念欺”。在饮食方面,如“食物冷热相宜”,因“热能伤骨,冷能伤肺”应做到“热勿灼唇,冷无冰齿”;饮酒,“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所以“饮酒不欲使多,勿令至醉”;男女方房事,“凡新沐、远行、发疲、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热病士瘥、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又须避忌“大风、大雨、大动”,若犯之则“损人神”男女皆病,生子也有残疾或多病。

王羲之行书结构92法

王羲之行书结构九十二法(打印版) 左图:第一法:横不论长短,形斜为佳。 第二法:竖长竖短,出锋回锋挑锋尽态。 第三法:多钩者,或挑或驻或隐或一带而下。 右图:第四法:纵撇之法,或伸或收或回钩 第五法:宝盖之钩,如鸟之视胸乃妙。 第六法:左撇右捺,捺宜让撇。 左图:第七法:纵腕之法,末端或回钩或伸钩。 第八法:撇重者,收放自如(注意:双人撇的简化写法)。 第九法:盖下之法,撇捺伸展宜均匀。 右图:第十法:三撇法,或断或连。 第十一法:四点法,或为一横或为波横。 第十二法:多捺者,须有伸有缩。

左图:第十三法:回钩之法,钩宜下带。 第十四法:纵戈之字,戈身或直或弯,戈钩或挑或驻。 第十五法:平钩之法,顺笔而写,简便易学。 右图:第二十五法:两段合成,宜注意中间连接处协调过渡。 第二十六法:两平者,应左右均匀,忌占位不一。 第二十七法:右占者,右不妨独半。 左图:第二十八法:左占者,左无嫌偏大。 第二十九法:上占地者,宜听其上宽。 第三十法:下占地者,应任其下阔。 右图:第三十一法:中横支撑的字,横宜长。 第三十二法:中竖为主干的字,竖要劲直。 第三十三法:右边笔画少,宜与左旁下部取齐。

左图:第三十四法:左偏旁笔画少,宜与右部上方平肩。 第三十五法:上中下三联者,上下有伸有缩,中宜停放恰当。 第三十六法:左中右三合者,中部宜正,左右宜呼应。 右图:第三十七法:横重者,长短错落以防呆板。 第三十八法:多竖者,竹节上下变化多端。 第三十九法:走之,捺为平出。 左图:第四十法:形小者,小而不拘泥。 第四十一法:形斜者,体斜心正。 第四十二法:形扁者,间距稍长不显矮。 右图:第四十三法:形长者,其形勿短。 第四十四法:形单者,笔画虽少结体自如,小中见大。 第四十五法:繁而复者,疏密有致忌纷纭。

六字诀养生

蓬蒿人六字诀气功养生 嘘字功:主肝属木
实症为:头痛、眼温热,肋痛胀,易怒,口干苦。 虚症为:头隐痛,小腹胀痛,阴部痛,便溏尿频,乏力。 呵字功:主心属火 实症为:咽干,口舌生疮,小便黄,心烦热,不眠。 虚症为:心悸、失眠,多梦,自汗,健忘。 呼字功:主脾属土 实症为:脘腹胀满,呕吐,下痢。 虚症为:肌肉无力,消瘦或浮肿,便溏。 呬字功:主肺属金 实症为:肺热痰多,咽肿气壅,口鼻干燥或咳血。 虚症为:易外感,胸背胀痛,言语无力,怕冷,气喘息短,小便 频,常自汗出。 吹字功:主肾属水 肾病主要表现为虚症。

肾阴虚:遗精腰疼,腰腿酸软,痿弱、耳聋、耳鸣或盗汗。 肾阳虚:精冷滑泄,阳痿,腰腿寒冷或浮肿,五更泻,足冷喘息。 嘻字功:主三焦属相火 实症为:舌干,耳聋。胸闷、腹满膨胀、不吐不下,二便不通或 下痢。 虚症为:气短声微,腹痛肠鸣,洞泻不利或泄不止,小便清长或 遗尿。我在临床中按以下几种六字诀配方对症治疗,实践证明效 果是很显著的。
五行相生通治法:
这是最流行最常用最基本的六字诀通用治病法。 六字诀的顺序是 按照五行相生之顺序:嘘、呵、呼、呬、吹、嘻。按此顺序较为 安全实用。每个字吐6次为一遍,6个字36次为一轮。健康人一天 做一轮即可, 治病可根据病情每天吐2到4论。 按此相生顺序为什 么有利于健康呢?因为木生火, 肝气可以生心气, 念嘘音可通肝 之气,念呵可通心之气,以此类推,肝藏血可以济心血,肝的功 能正常可以加强心脏之功能。火生土,即心气生脾气,心阳可以 化生脾阳,使脾的运化功能健全,消化吸收正常,所以人的心情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养生秘诀

药王孙思邈的长寿养生秘诀 1、发常梳。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十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梳头发,经后脑至颈部。早晚各做数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梳头动作,可以明目,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第一个方法是合眼或闭眼均可,用眼珠转圈,先左、上、右、下顺时针方向转然后眼珠逆时针转圈。重复3次。第二个方法是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这两个方法可强化眼睛的功能,对眼疾及近视有调节的作用。 3、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依次叩门齿、左侧臼齿、右侧臼齿,各30至50次。叩齿时,不用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叩。叩齿一方面可锻炼自己的精神集中的能力,一方面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 4、耳常鼓。两掌使劲把双耳掩上,用力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二是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折),双手食指勾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要噗噗有声。这动作要在每天临睡前做,可起到增强记忆和听觉的效果。 5、面常洗。一是双手互搓数十次后,用双手心上下敷面;二是两手搓热后,双手同时向外摩面。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6、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1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7、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

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的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要做50下,能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和胃痛、腰痛。 8、腹常揉。搓手36下,手热后双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就好像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要由小到大,做9—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9、摄谷道。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肛门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下。相传这个动作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0、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得由双脚做起。 11、常散步。轻松地散步的时候,做好心无杂念。如果方便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学练一下八卦走转。卫生组织认为,散步确实是对健康长寿有很大益处的一种运动。 12、脚常搓。一是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搓回脚跟为一下,共做数十次;二是两手大拇指轮流搓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上述两个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由于脚底集中了全身所有器官的反射区,因此,经常搓脚可以强化身体器官,对身体的全面健康十分有益。

1、中医养生的理论依据(精品文档)_共13页

1、中医养生的理论依据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 一、说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 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 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 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有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 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软,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 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 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 “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 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 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 “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