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

第一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人的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在(c)

a.幼儿期 b.童年期 c.青春期 d.青年期

2.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c)

a.子女的一些形态特征与父母相似

b.羊和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3.子女与父母在外貌特征、皮肤颜色、个子高矮上存在不同的原因是(b)

a.遗传b.变异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

二、填空题。

1.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目前你正处在(少年期)。

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长相、体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这是(遗传)现象。

3.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想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4.(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的特性之一,影响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一种(遗传)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说的是

一种(变异)现象。

6.男生和女生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岁以前男、女生的增长速度相似,从(10)岁到(12)岁,女生的平均身高、体重都超过男生。

7.男、女生从三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都在发生变化,女生在(10)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变化速度加快。从(14)岁以后,男生的平均身高、体重超过女生。

三、判断题。

1.动物有遗传与变异现象,植物没有这种现象。(×)

2.双胞胎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3.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在不断长高而且会一直持续到老。(×)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是遗传现象。(√)

第二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以下哪种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形? (c)

a离的进看得清 b 视力好的看得清 c 站得高看得远 d 很多天体都是球形的

2.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形

b 圆形

c 正球体

d 椭长球体

3.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是(c)

a 伽利略

b 惠施

c 亚里士多德

d 麦哲伦

4. 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c)

a 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

b 成功的用三角形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

c 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

d 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

5.下列一些古人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说法中,是中国古人说法的是(d)

a 宇宙是个闭合的盒子

b 大地是这个盒子的平板

c 大地是由一条大洋河环绕的圆盾

d “天圆地方”,大地是从西北向东南倾斜的

二、填空题。

1.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大约为(14000)万平方千米,我们住居在(亚洲),约有(440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陆地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约有面积(897)万平方千米。

2.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000)万平方千米,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约有

面积(180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最小。

3.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

4.航海家麦哲伦是(葡萄牙)国家人,出发港在(西班牙)国家其航行的方向是(自西

向东)沿途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三、判断题。

1.地球是一个以陆地为主的球体。(×)

2.麦哲伦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海平面上的航船从远方来,人们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是因为地球是圆的(√)

四.问答题。

1.想一想有哪些事物或者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

答:人们站在海岸上,迎接归航的船只时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船离港时船身先消

失桅杆后消失。月食图片上明暗界线是弧线。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是圆形。

2.是谁证实了“地圆学说”?他是用什么办法证明的?

答:是麦哲伦证实了“地圆学说”?他是用环球航行的办法证明的。

第三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地球仪就是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b 地球里有一根地轴,所以地球能绕地轴转

c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所以地球是正球体

d 地球上有经线和纬线,所以地球仪上画有经纬网。

2.地轴是(c)

a 地球仪的旋转轴

b 地球的旋转轴

c 假想的地球的旋转轴

d 地球公转中心

3.有关经线说法正确的是(c)

a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

b 两条经线可以构成一个经线圈

c 经线长度都相等d经线与纬线一样都能自成圆圈

4.下列代表经度和纬度的数字,能准确表示地理位置的是(b) a

0°,90° b 180°,0° c 180°,30° d 150°,0°

5.关于经纬线或经纬度的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a)

a 沿同一条纬线朝同一方向前进,最后可回到原出发地

b 沿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前进,最后也可以回到原出发地

c 经度分为东经和西经两种,共180°

d 纬度分为南纬和北纬两种,各180°

6.关于地球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B 通过地球仪可以方便的知道地球的地貌

C 转动地球仪,它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D 在地球仪上,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

7.在地球仪上,表示海洋的颜色是(C)

A 黄色

B 绿色

C 蓝色

D 褐色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B 地球里并不是真的有一根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

C 地球表面某一点位置可以用经纬度确定

D 一位美国小朋友说他在美国的位置是东经116°

二、填空题。

1.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2.赤道是(将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

3.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

三、连线题。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纬线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地轴地球自传轴

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四.判断题。

1.地球仪就是将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的地球模型。(√)

2.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经线,与赤道垂直的线叫纬线。(×)

3.地球仪上每条经线的长度不一样。地球仪上每条经线的长度(×)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东半球(√)

五、问答。怎样制作简易地图仪?

答:(1)

(2)

(3)

(4)

第四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两地实际距离是2000千米表示在地图上为5厘米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是(A、B)

A 1:40000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0千米

C 四百万分之一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0千米

2.在一个地图仪上测得地图仪长度为80厘米(赤道长度约4万千米)。该地图仪的比例尺为(D)

A 百万分之一

B 千万分之一

C 五百万分之一

D 五千万分之一

3.在一幅比例尺为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某河流的长度为50厘米则这条河的实际长度是(A)

A 1250千米

B 125千米

C 250千米

D 750千米

4.下面四幅图中地区面积最大的是(D)

A 1:11000000

B 1:2000000

C 1:13000000

D 1:4000000

5.面对地球,下列确定方向的方法中正确的是(B)

A 上南下北,左东又西

B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 上西下东,左南右北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你知道的地图类型有(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专用地图)等。

2.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理有关的各种信息,正确的反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疆界)等的分布状况,如实地表达地理特征的图。

3.看地图要注意(比例尺)(方向)(图例)三个要素和(注记)。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地图上附有(图例),每个符号都代表具体的(地理事物)。

4.比例尺有(文字法)(分式法)(图示法)三种表示方法。

5.“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6.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7.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八、问答题。

1.列表比较地球仪和地图(相同点、不同点、优点、缺点等)。

比较项目地球仪地图

相同点作用学习地理,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工具制作空间被缩小,内容有选择

形状球面体平面图优点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符合实际使用方便缺点携带不便立体感不强

2.这些地图标识分别表示什么?

★北京市(首都)◎武汉市(城市)○太平镇(乡镇、村庄)

3.在()画上下列地图标识

()国界()公路()铁路

()河流()湖泊()沙漠

第五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B)

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2.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C)

A青藏高原目前还在不断抬升 B 古代书籍记载此处是海洋C在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D 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3.海洋中,深度最深的部位是(D)

A 大陆架

B 大陆坡

C 海岭

D 海沟

4.导致“狮身人面像”严重破损的主要原因是(B)

A 流水

B 风力

C 冰川

D 地震

5.长江三峡的形成主要由于(A)

A 流水浸蚀作用

B 风力浸蚀作用

C 流水堆积作用D冰川浸蚀作用

二、填空题。

1.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2.地球表面形态的类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山地和丘陵中起伏较

大的是(山地)。

3.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力)。

4.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将下列地形名称与形态特征及海拔高低用线连起来。

山地地表起伏有大有小较高

丘陵地表起伏小较低

高原四周高,中间平坦较高

盆地地表起伏较大有高有低

平原地表起伏较山地小有高有低

四、问答题。

1.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为了保护地球与资源,人类应该怎样做?

答:地球上的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了保护地球与资源,人类应该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计划地开采矿产资源。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2.为尽量减少地质灾害,人类应该注意什么?

答:多植树种草,不滥砍滥伐,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地沙化。做好地震、台风、暴雨

的预报。

第六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D)

A.365天 B 30天 C 3个月 D 24小时

2.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反映了(B)

A 太阳在公转

B 地球在自转

C 太阳在自转

D 地球在公转

3.地球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根据一年中太阳的位置建房时采光最佳效果门窗应朝向(C)

A 向东

B 向西

C 向南

D 向北

4.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 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C 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D 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5.假如地球是个透明的球体,就不会有(C)

A 自转

B 公转

C 昼夜变化

D 五带的划分

6.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C)

A 气候变化

B 四季变化

C 昼夜交替变化

D 昼夜长短变化

7.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由于(B)

A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B 地球的自转C地球的公转 D 太阳绕着地球转

8.地球自转的中心是(A)

A 地轴

B 北极星

C 太阳

D 赤道

9.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是(D)地球公转一周时间约是(C)月球公转一周时间约是(B)一个季度时间约是(A)

A 三个月

B 一个月

C 一年

D 一天

二、填空题。

1.《天体运行论》是(波兰国家)天文学家(哥白尼)写的。

2“太阳中心”学说否定了(“地心”)说,否定了(上帝造物)的谬论。

3.昼夜交替一次约为(24)小时,(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约为(365)天。

三、问答题。

1.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答: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

答:地心说的观点是第一,地球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第二,地球是个球体:第三,所有

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一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和托

勒密。

3.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

答: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地球是个球形的:第二地球是在运动的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第三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的行星都在围绕太阳做圆周运

动。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

第七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每天能最早看到日出的是(C)

A 中时区

B 西二区

C 东十二区

D 西十二区

2.日界线是(B)

A 最东的地方

B 新的一天的起点线

C 最西的地方

D 昼夜分界线

3.下列关于时区和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东十一区与西十二区时间相差1小时,日期相差一天

B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当东九区是上午8点时,东八区是上午9点

C 4月8日6时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时间应改为4月9日6时

D 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4.位于东十二区的轮船于5月4日上午10时向东驶入西十二区,这时船上时间是(C)

A 5月4日10时

B 5月5日10时

C 5月3日10时

D 5月4日11时

5.一个人是9月9日的生日,他想在一年内连续过两个生日,下列做法哪个能实现(A)

A 在东12区过完9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12区

B 在西12区过完9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12区

C 在西12区过完8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12区

D 在东12区过完8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12区

二、填空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西 A B 区 C D 东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A (西五)区 B (西二)区 C (东六)区D(东八)区。

(2)像(东)每过一个时区,时间要增加一个小时,向(西)每个一个时区,时间要减少

一个小时。当中时区为上午8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

(3)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规定了把(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明天”的分界线,这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

线,日期要(减)一天;由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但跨越日界线时,时

刻(不变)。

(4)为了避免一个国际出现两个日期日界线避开陆地因此是曲折的。

(5)世界上跨时区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当北京是凌晨1点时,伦敦是(前一天下午5点),纽约是(前一天中午12点)。

3.要想让中国人在凌晨看到伦敦奥运会的某项赛事,必须将该赛事安排在英国时间的(前一

天下午5点以后)。

4.将伦敦的某项赛事安排在伦敦时间正午,那么纽约市民在(早7点)观看。

5.2012年7月27日,于当地时间20时12分开始举行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人在(2012年7月28日凌晨4点12分)观看,美国人在(7月28日下午3点12分)观看。

三、问答题。

1.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感觉车外树木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答:感觉到车窗外的树木向后方运动。

2.坐在转椅上,如果顺时针转动转椅,周围景物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答:周围景物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3.如果把地球看做是一个大转椅,那么,地球应该怎样转才可以看见太阳的东升西落呢?

答: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才可以看见太阳的东升西落。

第八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气象站用( A )来测量温度。

A 温度计

B 体温计

C 体重计

D 以上都不对

2.在晴朗的下午,百叶箱内的温度与百叶箱外的温度相比( A )

A百叶箱外温度高B百叶箱内温度高C一样高D有时箱外高有时箱内高

3.昼夜温度( A )

A 有变化

B 没有变化

C 变化不大

D 变化很大

4.一般来讲,白天温度比夜晚温度要( B )

A 低

B 高

C 一样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日期8 时12 时14 时18 时

1月28日6℃8℃9℃7℃

2月2日 4.5℃6℃7℃6℃

2月5日6℃7℃8℃7℃

2月12日6℃13℃15℃8℃

2月13日6℃13℃16℃7℃

2月20日7℃8℃16℃11.5℃2月24日9℃14.5℃16.5℃12℃

2月27日8℃13℃15℃11℃

2.根据以上表格,当地这几天8时至18时中温度最高的时刻在(14时),最低温度的时刻在(8时)。

3.2月12日中,温度最高是在(14)时,达到(15)摄氏度。

2月20日中,温度最低是在(8)时,温度只有(7)摄氏度。

2月13日中,8点到14点的温度上升了(10)摄氏度,14点到18点温度下降了(9)摄氏度。

4.选择2月12日与2月27日两日的温度数据绘制曲线图。

温度(℃)

15

12

9

6

3

0 8 10 12 14 16 18 时间(时)5.观察温度数据表与曲线图,你有什么发现?

答:(1)每日8时温度最低,14时温度最高。(2)每日从8时到14时温度逐渐上升,14时以后温度逐渐下降。

6.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热量的真空管为什么要斜着放置?

答:我国在北半球,太阳是斜着照到地球的,太阳能真空管斜着放置,与太阳光形成直角,

吸收太阳光和热的面积更大一些,热的更快。

7.用白炽灯同时照射桌上横放、竖放、斜放的三件相同的物体并且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怎样放

置的物体温度最高为什么?

答:横放的物体温度最高。因为横放的物体灯泡是垂直照射的温度上升快。说明温度上升的

快慢与太阳照射的角度(即高度)有关。

8.课本第28页的实验中,如果将黑色的绘图纸换成白色的效果会怎样?

答:因为黑色纸吸收光和热快,温度上升快,而白色纸反射光和热温度上升慢,效果不明显。

9.晴朗的白天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晴朗的白天太阳高度越来越大气温就越来越上升。

10.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照射有什么关系?

答: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照射的距离、角度、面积等有关。而且白天有太阳照射温度高,夜

晚没有太阳照射温度低。

11.一天内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一天内温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第9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植物和动物一样能进行自由运动

B 每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只有一种

C 只有动物才会运动

D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有关

2.下列关于动植物运动的区别,正确的是(D)

A 动物运动一般是整个身体的移动,而植物中只有少数植物能进行部分器官的位置移动

B 动物有专门的运动结构,而植物没有

C 动物有行走、奔跑、飞行、跳跃等多种运动方式,而植物运动较被动且迟缓

D 以上都正确

3.(B)晚上开放

A 玫瑰

B 夜来香

C 郁金香

D 菊花

4.(C)夜间才出来活动

A 狗

B 猪

C 猫头鹰

D 蝉

二、填空题。

1.(昙花)夜里开花且花期最短,有个形容时间很短暂的与之有关成语是(昙花一现)。

2.(牵牛花)形状如喇叭,从晚上开放,到上午(怒放)。

3.(太阳花)见到太阳就开放,太阳下山就(枯萎)。

4.(向日葵)花盘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到西,太阳下山后花盘又慢慢往回摆。

5.(蒲公英)的叶子和花白天张开夜晚合拢。

6.(郁金香)的花白天张开夜晚合拢。

三、问答题。

1.为什么不同种类的植物一天的变化不同?

答:由其身体结构决定的。

举例说明动植物的行为受节律支配。

蝶类白天活动,蛾类晚上活动,公鸡清晨报晓。

2.是什么因素在让向日葵花盘随阳光转动,蒲公英、郁金香的花白天开放夜晚合拢?

答:

3.昼夜变化对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答:

4.常见动物哪些在白天活动?哪些夜晚活动?

答: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蛾、猫头鹰、刺猬、猫、

蝙蝠、蜈蚣等。

5.你能想出什么办法知道蝙蝠、蚂蚁、蜗牛是在白天活动还是夜间活动?

第10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关于地形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地形形成后就不会再改变

B 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C 地形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 地貌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2.使地貌发生变化的外力是(C)

A 地壳运动

B 地震

C 风、流水

D 火山

3.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说明(B)

A 山上的积雪在升高

B 板块还在不断运动

C 地球在不断膨胀

D 地球在公转

4.造成狮身人面像严重损坏的主要原因是(C)

A 海蚀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化、风蚀作用

D 冰蚀作用

二、填空题。

1.成语(沧海桑田)说明茫茫大海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也可能成为陆地。

2.河滩上的卵石(光滑圆溜)而上游的高山下的石块却是(棱角分明)。

3.卵石是(流水冲刷)的结果。

4.(岩石松动)、(山体裂缝)等会导致石头从山体滑下。

5.长江三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

三、问答题。

1.你知道哪些地形地貌是由于流水的作用形成的?

答:长江三峡、白沙洲等是由于流水的作用形成的。

2.在一条河流里,上、中、下游的两岸都有一些石头,你发现上、中、下游的石头有什么

区别?这些区别的产生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

3.阅读长江作业第31页材料回答:

a.文章中的“游子”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雨花石。

b在雨花石的形成过程中,岩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C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金陵宝地的雨花石,为什么大多数是被磨圆的卵石?

答:雨花石坠入河流上游经风化破碎、流水搬运将有棱有角的岩石打磨成浑圆的卵石。

三、模拟实验,推测卵石形成的原因。

A实验目的:

B实验材料:

C实验经过(方法)

D实验结果

E结论: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 1、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2课地球 1、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3课地球仪 1、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2、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3、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第4课地图 1、看地图的三要素是:(看比例尺),(判断方向),(了解图例);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图例);图例一般在图的(左下)方。 第5课建立地球档案 1、整理有关地球的材料,为地球建一个“档案” 形状:球体,像一个皮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2亿平方千米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 识点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1课)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3.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二单元(2——5课) 1.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2.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5.识读地图的三要素为:(比例尺、判定方向、图例)。“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6.地图的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7.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8.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9.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 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 10.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海洋面积大) 11.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 山多) 12.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 13.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青藏高原) 14.怎样制作地球档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 全册

鄂教版小学科学下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万年前,称为() 6、约()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 () 8、生物的繁衍是在()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下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生活在距今()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

么。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5、看课本P10下图,现代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 科学第二单元(4——7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类关于月球的神话很多,在我国古代,就有()的传说 2、()是地球的卫星 3、月球是离我们()天体,平均距离地球()万千米,直径()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 4、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 7、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 ),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 ) 8、选择从农历月初开始观察月亮的运动情况,上半月杂牌()定观察,下半月在()定时观察 9、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 10、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二十七、八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 11、月球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是()的,月球本身(),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的过程中发生的 12、从十七世纪以来,人类探索月球经历了如下过程:1609年()用望远镜观察月亮;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把()送上近地轨道;美国宇航员于()首次成功登上月球;我国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月亮自转和围绕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很快()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二〇二〇年秋六年级六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题 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 亲爱的同学:沉着应试,认真书写,祝你取得满意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现象叫做()现象。 2.地球上的四大洋分别是()、()、()、()。 3.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4.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天,地球绕轴一周约为()小时。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引起的。 5.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最低出现在()。 6、庞贝城毁灭的原因是()。 7.水有()、()、()三种状态变化。 8. 蛇、青蛙、狗熊靠()越冬,大雁、燕子靠()越冬。 二. 我会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现象属于变异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妈妈双眼皮,小丽也是双眼皮 2.在地图上,图例“”表示的是() A.公路 B.河流 C.铁路 3. 为了防治沙尘暴,应采取() A.植树 B.防护林C.科学放牧D.以上都是 4.做观察霜的实验,撒上盐的目的是() A.使搪瓷杯内的温度快速升高 B.使搪瓷杯内的温度快速降低 C.使搪瓷杯内的温度保存短期内不变 5.人类通过航海最先发现新大陆的是() A.意大利人哥伦布 B.葡萄牙人麦哲伦 C.中国人郑和 6.地球仪上有纬线和经线,其中经线指示的方向是() 六年级科学试题第1 页共2页

六年级科学试题 第 2 页 共2页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赤道 7.在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主要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8. 河道中的卵石越到下游 。 ( ) A 、越大越圆 B 、越小越方 C 、越小越圆 D 、越大越方 9.与沙尘暴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丰富的沙尘源 B.强风的作用 C.积雪 10.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时间约为( ) A.12小时 B .24小时 C.365天 六、简述题:(共12分) 1.造成黄河大量泥沙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去做? 2.探探小组用实验研究酉水河河滩上的卵石形成原因。请你完成下面填空。 (1)卵石一般出现在 。 (2)在上图的河道上游,这些棱角分明的石块可能来自山体松动、 和 等。 (3)请将 “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补充完整。 ①实验材料: 、水、镊子、酒精灯、岩石 ②实验过程与现象:用 夹起一块岩石放在 上加热,当岩石烧到发红以后立即 放 入 浸 湿 。 这 样 反 复 几 次 ③实验结论:说明 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④河道上游的岩石, 由于流水的 和磨圆,高山上岩石的 和崩塌,过河道中游,在这个过程中,又因为流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生物的演变”、“月球”、“太阳与太阳系”和“无限宇宙”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的演变”这一单元将启发学生探索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生命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更大兴趣.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能以马为例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能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作出合理的解释。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与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是除地球之外学生最接近的一个天体,相对而言更加容易观测。本单元就是以月球的基本情况,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月相变化的原因以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作为探究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通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进行模拟实验、查阅书籍和其他信息源等方式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太阳与太阳系”本单元的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主要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从身边开始,是从学生心中一个个小小的疑问开始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 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 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 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往东)自转。 16、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17、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18、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19、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20、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2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北极星) 2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23、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168次) 2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的照射) 25、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经常熬夜破坏了人的生活规律,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不利) 26、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用电灯给蛋鸡照明,使鸡以为是白天,它们就不停的生蛋,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27、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因为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 28、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睡觉人就生长) 29、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海洋散热慢,一天气温变化不大,沙漠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 30、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圈养、暗处,让肉鸡多吃多睡) 31、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 32、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33、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34、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35、我曾经进过溶洞,观察后发现,钟乳石是(吊在洞顶上的)、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 36、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苔藓化石好、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 1、什么是化石? 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 一、填空: 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4、约2000万年前,出现了(中新马),它由森林生活改变为(草原生活),适于取食干草,前后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别发达,第二、四趾(退化),适合在草原上(奔跑)。 5、700万年前,出现了(上新马),前后肢仅剩下发达的(中趾),第二、四趾(只留遗迹)。 6、现代马出现在(300万年前)。 7、(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带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大都(灭绝)了,只剩下现代马这一支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 8、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 二、简答: 1、什么是生物的进化? 答:生物从古到今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科学家把生物的这种变化趋势叫进化。 2、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 - 1 - 第三课时谁能生存下来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 1、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 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2课地球 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3课地球仪 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 1.①人一生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②遗传现象:像这样,自己与妈妈或者爸爸在形态特征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③变异现象:像这样,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①地球是人类居住地.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②在古代,人类活动的地域非常有限,每一个地区的人都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当地的自然环境就是世界的面貌. ③我国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大地是一个平的大托盘,坚如磐石,恒久稳定,而天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的盖子罩在大地上. ④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发现进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于是他们提出了“地球说”.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像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壳、蛋清就是天. ⑤1492年8月3日清晨,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由约90名船员操纵的三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开始远征海洋.2个月零9天之后,他们看到了新大陆,也就是美洲的一个岛.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即“救世主”. ⑥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由约5艘帆船、200多人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他们向西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段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之后船队继续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后于1522年9月回到了原出发地西班牙.历时三年,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⑦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3.①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②地轴:我们用手拨动地球仪,它便会绕一根倾斜的轴自转,地球在宇宙空间是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的,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有一根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我们称它为赤道,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这些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和。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现象。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地球是,蛋清、蛋壳就是。 4、1519年9月,航海家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和、、、。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叫。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 8、我国的首都是,我省的首府是,我市的市府是。 9、地球的表面积约,半径平均约,地球赤道周长约。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 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 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15、“太阳中心”学说是的天文学家于1543年在中提出来的。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引起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小时。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转。 16、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 17、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左右。 18、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下午12点-早晨6点。 19、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 20、大多数植物是白天夜晚。 2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 2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23、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1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 1、我们的生长发育 1、一个人要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人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人有两个生长高峰期:①由胎儿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②女孩约10-12岁,男孩约12-14岁。 2、10岁以前,男孩在身高、体重稍高于女孩。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14岁男孩身高、体重又超过女孩。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 3、(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2、地球 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历时(三年)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仪 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中北半球有条纬线叫北回归线,在南半球,与北回归线对应的一条纬线叫南回归线。 在地球仪上,很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 4、地图 看地图要注意哪三要素?首先要知道比例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其次,要判断方向:或根据经纬线定向;或根据指向标定向;或面对地图,定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最后,地图上附有图例,每个符号都代表具体的地理事物。知道了标志的作用,我们就能够通过读图来了解一个地方的状况了。 5、建立“地球档案”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6、昼夜交替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太阳中心”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约为24小时。地球的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7、谁先看到日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是自西向东。在我国是东边先看到日出,最后是西边地方。 (1)

鄂教版本小学六年级的科学上册的学习知识点.docx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1课)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 (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 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 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第二单元(2——5课) 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 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 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 地形、地势越(低)。 8、“0- 360 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9、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10、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 11、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地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地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 上册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4.地图 教学目标 1.看地图,明确地图的含义,了解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4.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或课件。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地图及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学生读图,收集标识的信息,初步了解地图标识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分组读图,收集信息。 (3)学生汇报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发现地图上有很多标识帮助人们读懂地图。 (4)出示书上地图,小组展开比赛,收集有关标识的信息,并把观察到的标识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标识多。 (5)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常见标识的意义。 2.阅读资料,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进一步了解地图标识的功用。 三、综合运用。

1. 读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获得这两地的信息,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1)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长江水系图,小组说一说从图上了解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哪些信息。 (2)通过交流汇报,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再次迁移,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深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发展。 2.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画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在人类的探索过程中,麦哲伦的航行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他第一次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形。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要收集麦哲伦环球航行船队的有关资料。在这次活动中,首先要学生联系前面关于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看懂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弄清楚各个大洲、大洋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然后大致画出麦哲伦航行路线图,学生通过地图知识进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5套免费下载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 模拟①(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姓名:班级:分数: 卷首语:同学们,做做这份试卷,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学会了很多知识,很有一种成就感吧!相信你今后一定更喜欢科学,会把科学学得更好。祝你顺利做完试题,取得好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 2.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指示东西方向。 3.当北京时间是凌晨时间,伦敦是(),纽约是()。 4.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 5.人类为防治沙尘暴开始了植树、造防护林、科学放牲,保护草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4分,共20分) ()1.1492年8月3日清晨,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环绕地球航行。 ()2.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3.北京是傍晚时间,纽约是凌晨,雅典是正午。 ()4.地球的内部的温度很高,但压力很小。 ()5.火山爆发会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不会有任何益处。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16分) 1.地球表面面积约()亿平方千米。 A.5.3 B.5.2 C.5.1 2.北京时间是子夜时,夏威夷岛是()。 A.上午 B.傍晚 C.凌晨 3.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米的恶劣 天气。 A.100 B.1000 C.50 4.人们经考察发现,溶洞大多位于()构成的山中。 A.石灰岩 B.花岗岩 C.页岩 5.夏季能看到的主要星座是()。 A.狮子座 B.天鹅座 C.飞马座 四、分类。(10分) 将下面的动物按照题目的要求把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蛾②刺猬③狗④猫头鹰⑤老鼠 ⑥鸡⑦麻雀⑧蜜蜂⑨苍蝇⑩蝗虫 白天活动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活动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15分) 说一说板块构造学说把地球分为哪六大板块?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实验探究、分析题。(9+10=19分) 研究火山爆发的形成实验。 实验材料:装满红墨水的塑料瓶、钉子。 实验步骤:在一个塑料瓶盖上钻一个小洞,用薄纸将小洞糊住。用力挤压塑料瓶,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里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

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考点汇总 第一单元(1课)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括号内为参考答案,下同。)、(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6、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进行过几次体检,一般在哪里检查的?(据实回答)6、说一说你与去年相比,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据实回答) 8、你的形态特征等方面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 9、你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形态特征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 10、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第二单元(2——5课) 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1课) 一、填空题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括号内为参考答案,下同。)、(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二、问答题 1、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进行过几次体检,一般在哪里检查的?(据实回答)2、说一说你与去年相比,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据实回答) 3、你的形态特征等方面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 4、你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形态特征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 5、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第二单元(2——5课) 一、填空题 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2017-2018学年最新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单元教材简析: “生物的演变”这一单元将启发学生探索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生命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更大兴趣.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能以马为例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能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四、课时安排:: 1、化石 2 课时 2、探索动物的发展史 2 课时

3、谁能生存下来 2 课时 自由研究 2 课时 1、化石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 3.通过学习,对与化石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相关的课件或图片(暴龙头骨化石、圆顶龙头骨化石图片;鸽子、鹰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堂网络教学(此课利用网络上课比较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本中的问题、探究个性化的问题或拓展性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单元导入。本课时是《生物的演变》的第一课时。安排一个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调查学生关于生物的演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⑴了解学生关于生物演变的认知基础。利用“人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呢?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进化的证据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关于进化、化石等知识的前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