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1讲 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

第1讲 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

第1讲 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
第1讲 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分的关系[重要程度:★☆☆☆☆]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内环境),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二、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血浆的成分

(1)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2)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1.填出下表中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2. 血浆、组织液、淋巴的不同点

成分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

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

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3.完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

4.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过程a 主要表示营养物质和O 2等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的组织液,b 主要表示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和CO 2等穿过毛细血管壁回到血液中被运走,c 表示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2)据图分析,维持内环境稳态必需的过程是a 、b 、c 。 (3)CO 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4)过程b 或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5)除(4)中的情况外,还有一些情况导致组织水肿,它们与渗透压之间存在的关系,可用下列流程图表示。

?

???

? 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 组织水肿 ↑ 过敏反应→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易错警示 与内环境有关的3个易错点:

(1)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 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 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3)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2013年高考海南卷)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 .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答案:D

2.(2013年高考海南卷)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 .抗体

B .糖原

C .胰岛素

D .氨基酸 答案:B

7.(2013·珠海一中)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 2和吸入O 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 .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答案:D

5.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解旋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胰岛素

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⑤⑦D.③⑤⑥⑧⑨

答案:B

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原与抗体结合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A.①②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④⑥

答案 D

1.(2014年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

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的牛奶和口服药物都进入消化道、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答案:A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成分

(m 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10 140 2.5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答案:D

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答案:B

2.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答案:D

6.(2014年北京东城模拟)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答案:C

8.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答案:A

考点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和调节机制[重要程度:★★☆☆☆]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动态变化: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状态。

2.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3.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内环境的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细胞

代谢将出现紊乱。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②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几种失调情况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易错警示内环境稳态应澄清的两种误区

(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2.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

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

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 B

3.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答案 C

3.(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D

3.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血浆pH稳定与血浆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答案:A

4.(2014年安徽黄山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答案:A

5.(2014年南昌模拟)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最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答案:B

8.(2014年安庆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B.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C.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

D.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

答案:C

6.(2011年高考上海卷)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素的调节

答案:C

7.(2011年高考四川卷)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答案:A

9.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答案:C

10.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答案:B

3.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答案 C

11.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

答案:A

1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B

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现象或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⑤高原反应⑥缺铁性贫血症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

答案:A

知识延伸

1.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基础及相对稳定状态的含义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协调活动主要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相对稳定状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指标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

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中涉及的物质分子及其来源和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调节方式物质分子来源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体液调节激素内分泌腺细胞相应靶细胞

免疫调节

抗体浆细胞抗原淋巴因子T细胞B细胞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2.组织液、血浆、淋巴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4.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

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的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7.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4.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系统;甲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和________细胞。

(2)乙是由________分泌的,调控其分泌的结构是______,该结构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系统之间架起了“桥梁”。

(3)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

来自神经元分泌的__________。

(4)由上图可知,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免疫记忆(2)垂体下丘脑(3)神经递质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2.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到内环境中与突触后膜上受体发生结合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D、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 B.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C. 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发生改变,人体就不会生病 D. 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 4.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O2、血红蛋白、葡萄糖、胰岛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内环境 D.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7.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毛细淋巴管上皮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与淋巴 B. 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 C. 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D. 感冒病毒的入侵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8.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 C.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可使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D.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9.一项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在英国诞生了,它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第1讲-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分的关系[重要程度:★☆☆☆☆]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内环境),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二、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 1.血浆的成分 (1)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2)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1.填出下表中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 、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2. 成分 项目 血浆组织液 、 淋巴 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 来 &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 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 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 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 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 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 来 3.完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 。 4.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过程a主要表示营养物质和O2等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的组 织液,b主要表示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和CO2等穿过毛细血管壁回到血液中被运走,c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抑制尿液的形成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7.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

3-1-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1-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水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 D 解析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可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可转化为CO2和水排出体外。B和C所述生理过程均在细胞内完成,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不属于内环境中完成的化学反应。 2.人体皮肤表皮细胞获得O2是直接从()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B.周围的水中得到 C.组织液中得到D.血浆中得到 答案 C 解析表皮细胞直接与组织液接触,可从组织液中直接获得O2。 3.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①血浆②淋巴③组织液 A.②①③B.③②①

C.①③D.③②①③ 答案 D 解析脂类物质经组织液进入上皮细胞,然后被小肠绒毛毛细淋巴管吸收,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再进入组织液。 4.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D.血浆 答案 D 解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直接生活在血液中,而不是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不会发生疾病 答案 D 解析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不只与血液成分的变化有关。如白化病等。 6.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淋巴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注意: (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 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 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 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第一章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 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 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老年人骨质疏松病 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1.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知识点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点总结 编写人:张瑞萍班级姓名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 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成分 项目 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 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 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 血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 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 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 来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内环境的组成 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 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

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 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 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 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 四、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 山西刘福明 一、选择题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组织液 B.血液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 2.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消化液 3.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5.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6.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7.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8.人体内水和无机盐主要来自食物和饮料,水和无机盐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肾脏,其次是皮肤。此外,两种物质代谢还具有的是() A.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肠及随粪便而排出 B.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 C.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 D.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 9.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人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A.1 B.2 C.3 D.6 10.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doc

专题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考纲 考纲概要考纲解读高考真题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1.理解内环境的构成及维持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1.2017新课标Ⅲ卷(4)、2017江苏卷(15)、 2017新课标Ⅰ卷(31)、2016浙江卷(4)、 2015新课标Ⅰ卷(3)、2015江苏卷(5)、 2015海南卷(18)、2015海南卷(27) 讲考点 考点一内环境及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组成 (1)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 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内环境中的物质转化 (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水肿的成因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2.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调节实例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1】(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跟踪训练1】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和能量的交换 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A 【解析】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单细胞生物大多直接生活在水中,没有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尿液不属 于细胞外液,因而不属于内环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内环境;如果 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出现障碍,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不大,也会出现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讲方法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 (1)内环境存在与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举例归类 类别物质举例 存在的营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甘油 代谢产物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溶菌酶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 不存在的 细胞内特有呼吸酶、血红蛋白、DNA聚合酶、糖原 细胞膜上的载体、受体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 在界江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 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达到零下三十 五、六度。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内的温度高 达1600℃,炉前起码超过100℃。 1.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 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 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 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 什么?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1〕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2〕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3〕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4〕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5〕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6〕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7〕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8〕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_不参与 〔9〕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10〕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11〕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2〕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13〕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14〕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15〕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16〕寒冷时,人体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17〕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18〕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的增加 〔19〕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20〕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21〕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22〕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3〕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24〕血浆可来源于组织液回渗或者淋巴管静脉汇入 〔25〕组织液可来源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和淋巴 〔26〕在内环境中,可以找到淋巴因子,血红蛋白,激素等 〔27〕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和黏膜、器官中 〔28〕体温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最新考纲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 Ⅰ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Ⅱ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Ⅱ 6.稳态的生理意义 Ⅱ 7.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8.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Ⅱ 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Ⅰ 1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Ⅱ 12.其他植物激素 Ⅰ 13.植物激素的应用 Ⅱ 14.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15.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考纲解读 1.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调节过程 2.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及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3.知道人脑的高级功能 4.举例分析动物激素调节的过程、特点及相关应用 5.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的意义 6.列举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及血糖调节的调节机制,并模拟尿糖的检测 7.比较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8.了解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策略 9.分析生长素发现历程中几个经典实验,实验过程及相应结论,尤其关注对照实验的设置 10.记住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11.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特点 12.进行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由①________(约占23 )和②________组成,其中③________又称内环境。

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功能 2.功能: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的媒介 想一想:(1)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2)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用何种溶液溶解药物?用蒸馏水可以吗?为什么? 知识点三内环境稳态 议一议:(1)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会出现组织水肿,为什么?(2)肾炎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全身水肿? 判断正误 1.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4.毛细淋巴管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5.组织细胞(如肝细胞、肺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人教版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的组成 1. 2. 细胞名称 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有 盲端)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3. 血浆:血浆蛋白 血液 血细胞:血红蛋白 ⑥ ⑦ ⑧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4.内环境的成分 (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一般是指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 (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有: ①只存在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②存在于体内的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3)在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 的稳态。 (2)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高分点拨] 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1)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2)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3)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消化过程。 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营养物质、氧气 养料 O 2 CO 2、H 2O 废物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五、物质跨膜层数的计算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作业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多细胞生物的体液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全部液体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 3、下图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 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4.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组织液、血浆B.血浆、淋巴C.血浆、组织液D.血液、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 8.下列关于血浆中水的来源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 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D.淋巴、组织液 9.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A.HCO3-B.HPO42-C.K+和Ca2+D.Na+和C1— 10.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晨背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3.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 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5.细胞外液的成分气体:O2, CO2等 其他: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7.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考点:(1)、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中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脂质类等营养物质、气体分子(CO2O2)、代谢产物、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这些一定是内环境成分。 (2)、属于细胞内液和细胞膜上的成分:血红蛋白、糖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胞内酶(如呼吸酶)不是内环境成分。 (3)、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消化酶),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注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晚背 8.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温度:总是维持在37 0C左右 9、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组织液中的溶质含量较高(1)、局部细胞代谢异常旺盛;(2)、淋巴管堵塞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3),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题目及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例1.血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A. 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 B.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 C.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 D. 血浆、组织液、组织液 例2?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更快。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正确的是() 肌肉静脉 注射点滴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 A. ①②③① B .②①③② C .③①②③D .②③①① 例3(15年海南)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例4(13年海南)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 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浓度 例5、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例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D 淋巴减少 例7、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 水肿,其原因() A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 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 淋巴循环受阻 例8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 泌尿系统 B ?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 ?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例9、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载体②呼吸氧化酶③神经递质④激素⑤胰蛋白酶⑥纤维蛋白原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精心整理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

在界江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 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达到零下三十 五、六度。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内的温度高 达1600℃,炉前起码超过100℃。 1.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 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 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 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 什么?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知讲授小结作业问题探讨: 1.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细胞?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有什么异同? 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问题导入: 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 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问题:《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那男人是什么做 的呢?阅读相关信息,得出结论。 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 回答问题 1.图1中是人体血 液中的血细胞,包 括红细胞、白细胞、 血细胞等,图2中 是单细胞动物草履 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 浆中,草履虫直接 生活在外界环境 中。相似之处是, 都是液体环境;不

人教版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学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基础知识预习】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从外界获得必需的养料和氧。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必须依靠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他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2.体液包括(约占2/3)和(约占1/3),后者包括、、和等。这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3.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 4.体液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2.⑴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越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1

⑵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其相对稳定的维持与血浆中 的存在有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 【练习】 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3.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尿素 B.淀粉 C.激素 D.维生素 4.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5.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7.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8.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y>z B.y>z>z C.z>y>z D.z>x>y 9.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 B、NaHCO3——H2CO3C、NaOH——HCl D、NaHCO3——NaCl 10.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①组织发生水肿②组织发生脱水 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材分析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材分析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谭永平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方面 初步了解建构概念模型的方法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本章题图由3张图片组成: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体能;章引言则就这3种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内环境”比较抽象,教材从宏观方面引入,从外在表象入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压图诗是本章的点睛之笔,具有统领全章内容的功能。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在“问题探讨”中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对

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可帮助学生认识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此外,本章后续学习内容还进一步阐释了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为什么要维持稳态等,到下一章还要继续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教材以“细胞为什么能在内环境中正常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资料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比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的相关内容更为详细,资料内容不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主要成分时参考。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化学知识;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教材则用一句话带过。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教材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知识,经过讨论得到答案。教材正文后面还安排了与此有关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又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化验单上为什么每种成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从而初步认识内环境各成分是动态变化的。因为体温便于测量,所以教材以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活动着手,进入对内环境动态变化的探讨。本节安排的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只与内环境组成成分有关,并不涉及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因此,其内在逻辑关系上应是紧接着内环境稳态概念出现,但教材编排时为便于阅读,将它放在正文最后。 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教材在此处仅做笼统的阐述,相关内容将是第2章学习的重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但在有关“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中,已经有多处在个体层次体现了内环境维持稳态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个黑体字标题下,教材仅结合细胞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从生理代谢反应正常进行的角度以阐述。 本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材编写时力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例如,问题探讨、调查、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安排的内容都是联系生活实际的。 课外阅读材料“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较详细地阐述了稳态概念提出和发展的过程,阐述了不仅在个体层次存在稳态,在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也都存在稳态现象,点明稳态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