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了解微生物的特点,知道绝大多数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学习他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活动一:水样、烧杯、放大镜、活动记录一,活动二:光学显微镜、水样玻片、活动记录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初步观察水样,激发探索兴趣

1.谈话:课前请同学们从自然界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所选水样。学生完成活动记录一并汇报。(后附表)

2.谈话:一杯水中除了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如果要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要借助什么工具?(显微镜)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让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3.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了解基本构造,学会使用方法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3.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要正确安放显微镜,距离桌子边缘10厘米左右,防止掉落。

(2)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3)保护好镜头,不能用手触摸物镜和目镜。

三、仔细观察水样,走进未知世界

1.谈话:显微镜下的一滴水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二上。(后附表)

2.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

4.借助多媒体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

[设计意图:科学学习是开放的。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四、拓宽认知视野,了解种类分布

1.谈话: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不光在水中,空气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甚至是在90度的温泉里,0°的冰川下等极端环境里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微生物信息。

3.组织学生用多媒体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科学课上,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学生课前自主搜集、整理、选取有价值资料的过程也是可贵的探究经历。]

五、阅读人物故事,感受探索乐趣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3.故事拓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六、课后合作探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板书设计】

1.水滴里的生物

微生物

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2.做酸奶

【教学目标】

1.能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便的作用。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4.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重点】

自己动手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

在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黄豆、纸杯等。

学生材料:做好的酸奶、课前搜集的细菌和酸奶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板书设计】

2.做酸奶

乳酸菌

细菌

3.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菌。

2.能够用图或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3.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教学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一次性手套、镊子、培养皿、放大镜、显微镜,发霉的食物和新鲜食物。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我这有一块馒头,它怎么了?(长毛了)

在科学上,这种现象我们称作发霉了。

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二、认识霉菌

(一)初步观察

1.这块馒头还能吃吗?

2.对,发霉的食物有可能会危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观察时,要带上手套,用镊子夹取,不要轻易品尝。(教师演示)明白吗?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

4.学生观察。

5.说一说你的发现。

(二)细致观察

1.放大镜观察

A.其实,食物发霉是霉菌在作怪。因为霉菌,新鲜的食物与发霉食物有了这么多不同。那么霉菌到底什么样呢,我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这次要仔细观察霉菌,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你看到的。

B.学生观察。

C.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的?

D.看来霉菌有很多种,形状各异。

2.显微镜观察

(1)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但还是有看得不够真切。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不过,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得就可清楚了。想看吗?

(2)老师在课前已经把霉菌切片做好并放到了显微镜下。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好。(3)我们来看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课件出示)

观察要求:1.不要随意调整显微镜,光线暗时只能调整最下面的反光镜。2.观察霉菌时要闭上另一只眼睛。

(4)小组观察、汇报。

(5)老师收集了一些显微镜下的霉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视频)

3.同学们通过肉眼、放大镜、显微镜逐步、详细的观察了霉菌。那么你认为霉菌有生命吗?说出理由。怎样才能证明?(学生提出想法)

4.对,我们来培养一些霉菌。

三、设计实验

1.你认为食物的发霉与什么有关?举例说明理由哟。

2.说出你的猜测。(时间、水分、温度、空气)

3.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

4.请同学们根据猜测的环境来设计一个有关食物发霉的实验。食物任选,在小组内研究一下,并记录实验方案。

5.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各组提出异议。)

好,既然有了想法,各组就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吧!

6.再次汇报,确定实验方案。

四、布置作业

其实,食物发霉的实验还有很多方法,形式。同学们课后可以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也可以自行再设计实验并完成。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适宜环境:温暖、潮湿(?)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目标】

1.能用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动物表皮细胞;能够比较发现细胞间的相同与不同;能够阅读材料,了解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作用过程。

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知道胡克对人类认识细胞的贡献;知道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与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息息相关。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

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

认识到细胞的真实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疑,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积木与“大房子”的图片,学生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积木可以搭建成大房子。

2.质疑:大的物体都可以是由小的物体搭建成吗?生活中哪些大物体也是由小物体搭建成的呢?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交流讨论,形成基本共识。

3.引出课题:在非生命的物质世界里,小物体搭建成大物体的现象很多。那在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些的有生命的世界里,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搭建起这些生命体的“积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出示课题)

二、认识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初步认识细胞

1.出示洋葱,引导学生思考组成洋葱的最小个体是什么形状的,数量有多少。

学生在记录单上完成自己的预测。

2.交流学生的预测。

3.讨论验证预测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工具帮助观察。

4.明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活动的要求。

5.学生分组活动,完成观察记录。

6.学生汇报、交流,展示学生记录。教师操作电子显微镜核证学生的记录,确认“小格子”是洋葱身体的一部分。

7.指导学生比较小格子的大小与整颗洋葱的大小,进而小结描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里的小格子与洋葱的关系。

8.介绍细胞,并指导学生借助视频了解胡克与细胞的故事。

师引导学生小结:胡克最早发现了细胞。许许多多个细胞组成了洋葱的内表皮,有了内表皮才有鳞片叶,有了鳞片叶才有洋葱。所以,归根结底洋葱就是由细胞组成的。如果把洋葱比作房子,那么搭建起洋葱这个生命个体的“积木” 就是细胞。

(二)了解各种细胞

1.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表皮装片,与洋葱表皮细胞进行比较,小结出相同点都是由细胞组成。2.对比各种生物细胞图,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①谈话:洋葱表皮和动物表皮都是由更小的物体细胞组成的。可是,生命世界物种丰富,其它的生命体是不是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呢?科学家们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用了很长时间对各种生物进行了一一的观察,并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一起来看看吧。

②学生交流细胞与生命体之间的关系。

③师引导学生小结: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如果把生命体比作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就是细胞。

三、知道细胞之间是有差异的

1.课件出示典型细胞图片(人的红血球细胞、动物脂肪细胞、紫丁香叶细胞),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利用橡皮泥再现它们的形态特点。

2.展示交流小组活动成果,并指导学生对各小组活动成果进行对照,再出示课件联系洋葱表皮细胞及动物表皮细胞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细胞之间有差异。

师引导学生小结:不同的细胞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组合排列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洋葱表皮细胞的界限很清晰,动物表皮细胞的界限不清晰。

3.教师补充出示植物各部分的细胞图组和动物各部分细胞图组,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于细胞差异的认知——不同的生命体拥有不同的细胞,同一生命体不同部位的细胞也会有差异,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功能。

4.小结:不同的生命体拥有不同的细胞,即使是同一生命体不同部位的细胞也会有差异。这才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四、拓展活动

1.介绍单细胞生物,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与细胞的关系。

①谈话引导学生了解: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前面认识的草履虫、细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②观看视频:《科学家发现细胞是活的》,引导学生交流细胞和生命体之间还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③指导阅读《人体细胞小资料》,引导学生小结: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2.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白细胞的功能。

3.健康教育:白细胞还可以作为我们检测身体健康的一个指标,医生可以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发生感染。所以定期体检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平时同学们也要加强锻炼,才能强健体魄!

五、课堂总结

1.谈话:这节课我们围绕寻找生命体的“积木”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2.结课:生命世界充满了无穷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发现更多藏在生命体里的秘密!

【板书设计】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不同阶段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结论。理解地球的形状是近似球状的。2.学生能够运用概括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梳理,并提炼出资料中的结论性观点。学生能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各阶段研究方法的不同。学生能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地球的形状是近似球状的。

3.意识到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认同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球体的。

【教学重点】

通过概括法的运用,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法,理解地球的形状是近似球状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收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资料、地球仪、帆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看视频《神州5号》,指导学习方法

1.播放视频.师:同学们!上课开始啊!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从这段视频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交流、总结学习方法:好,同学们,谁能说~说~啊,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2003年10月15日,杨立伟乘坐神州五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火箭。)3.师:请同学们想想?2003年10月15日这属于什么信息?(时间)杨立伟属于什么信息?(人物)神州五号飞向太空这属于什么信息?(事件)

4.总结:好了,同学们,刚才啊,我们从视频中获得了一些信息。有~时间,有~人物,还有~事件。那么,我们得到信息之后,就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得出一些结论。这啊,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叫资料“分析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资料“分析法”来认识一下地球的形状。(板书:地球的形状)

二、运用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

1.提出要求,分发资料:好了,同学们,老师啊,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呢,都具体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我们啊,就用刚才这种“资料分析法”,把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分析、整理出来,写在这个空表中。这个资料,我们每组一套,一套有5份,我们每个人整理一份。但是呢,每个人整理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一会你们会有个任务,至于任务是什么我先不说,咱们先来学习这些资料,就用“资料分析法”。

2.小组活动.

3.布置任务.

4.师:好,同学们,都整理好了吗?好,那老师要说任务了。你们每个小组啊,先把每个人整理好的小纸条放在一起,就放在桌面上。然后小组同学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按照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把这些资料排一排顺序?排好后在小纸条的前面标好序号,小组排出一个顺序就可以。

5.小组排序

6.交流汇报,梳理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7.师:同学们,都排好序了?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排序方式向大家展示一下。好,这个小组来。(小组展示)

8.师:其它小组对照着你们的排序,看一看,你们组和他们排的一不一样?

9.师:你们组说说为什么这么排啊?(时间/地球的形状)

10.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不同的时间来了解一下,不同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整理的小纸条拿回来。我们全班来交流一下。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哪些同学整理的是古代的资料啊,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课件出示: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50年前后——球体,1519-1522——球体,17世纪末——椭球体,1959——“梨形地球”)

三、提炼不同时期认识地球的方法

1.师:好,孩子们,你们说的时候,老师帮你整理了一下,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是)2.师:同学们,其实啊!今天我们来看这个表格十分的简单,但是,人类探索地球的真实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因为这么说呢?我们从时间上来看,经历了多少年啊?会不会算啊?(两千多年啊!)

3.师:在这两千多年里,由于不同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不同,因此,人们对地球形状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个时期人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出地球的形状的?如果每个时期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师:同学们,想好了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古代,同学们,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古代人认识地球方法?(板书:猜想)如果说古代你们想用猜想,那这个阶段你们想用什么来形容?(板书:推理——实践——测量——精确测量)

7.师:好,同学们,我一起来看一看,从古代的猜想到推理,再到实践,测量,以及最后的精确测量。其实这就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科学探索历程。(板书:科学探索历程)

8.师:好,同学们,你认为哪个阶段,对地球的认识最为精确?(1959)为什么?(社会的进步,工具先进,高科技手段)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不同阶段人们都是用什么工具来认识地球形状的?(眼睛,眼睛,船,测量工具,卫星)所以说,这个阶段最为精确。

9.师:同学们,有一句古诗说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老师可以给他改一下“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村”以前的人们,之所以没法客观的认识地球,原因就是他们工具不先进,没法飞出地球。而这个阶段的人们,能够利用先进的工具飞出地球来认识地球,所以最后一个阶段最为精确。

四、模拟实验,理解地球的形状

1.强调人物,引发思考:同学们,在人类探索的漫长过程中,老师想重点说说这两个人,麦哲伦和亚里士多德。首先老师想说说麦哲伦,为什么要说麦哲伦?因为他的航行是一个具有里程牌意义的事件。在当时,麦哲伦出发时,整个船队有5艘船和234个人,途中他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回来时只剩下了一艘船和18个人。麦哲伦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地科学道理,就是科学研究必须要用实践来说话。那么,我们想想麦哲伦为什么敢这么冒险呢?原因就是他十分的坚信亚里士多德的推理。而亚里士多德就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推理了出地球的形状。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你们注意过吗?2.全班交流。

3.交流帆船进出港现象的依据。

4.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帆船进出港吗?谁能说说帆船进出港是什么样的?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如果地球是平的会是什么样的?同学们,真的像我们说的这样吗?咱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好不好?

5.明确实验要求。

6.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给大家读读,这个实验怎么做?

7.师:不错,在做之前,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老师再提示两点要注意的。一是观察的同学,视线要和地球仪的顶端平视,二是负责开船的人要慢一点。三是,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最快,做好后交流一下,然后把器材放到前面来。好,下面请组长到前面来拿实验材料。8.分组实验。

9.交流.

10.师:同学们,做完了吗?这个现象能说明地球的形状吗?(能)

五、总结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到现在,你认为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板书:近似于球体)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地球的资料啊?(资料分析法)

2.出示“嫦娥一号”拍摄地球图片.

3.师: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不能亲眼看到地球的形状。但此时此刻,月球上就有我们的眼睛,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嫦娥二号。看,这就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地球,非常的美丽。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有机会能飞向太空,亲眼看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形状

近似于球体

2.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丘陵、峡谷、平原等;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3.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

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彩笔、白纸。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谁呢?出示屏幕上的地球。

2.师:地球,这是从太空中拍到的地球表面。

3.师:关于地球表面,你知道哪些知识,跟我们说说看。

4.师:来,你先说。

生1: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水。

5.师:也是说,海洋面积比较大,陆地面积比较小。

生2:地球的表面好像被一层大气所包围。

6.师:噢,还有一层大气?继续让学生说

7.师:我们来看看地球仪。地球仪的表面好像是很光滑的。那地球表面是不是也是光滑的呢?生1:好像并不是平的。

8.师: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回答。

9.师:都同意吗?还有谁想说?

10.师:好的,说的不少,那我们来通过卫星拍摄的画面,来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是凹凸不平的。师:看来大家说的真不错。像这样,地球面上的凹凸不平的状态,就组成了地球表面的地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地球表面的地形。

二、初步认识地形

1.师:那么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啊?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大家仔细看,然后想一想,你看到了哪些地形。

2.师:说说看,刚才看到了哪些地形?

生1:山川、盆地、沙漠、平原

生2:有高原峡谷(流水)冰川、丘陵

3.师:这是我们刚才欣赏到的地球表面的地形,当然,地球表面的地形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常见的5种典型地形。

4.师:出示PPT(山地),大家来看一看这幅图。我们把这样的地形叫做?

5.师:山地(PPT出示)根据这张图出示的这个地形,大家想想看,有什么特点?

生1:特点是高低不平。师:落差很大。

6.师:还有哪些词语可以来形容?

生2:高耸。

生3:陡峭。

7.师:也就是说坡度非常地陡。

生4:直入云霄。

8.师:很高是吧。

9.师:好的,看来大家对于山地这种地形,都有这样的感觉。

贴出: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10.师: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根据同学们讲的这些特点,给山地这种地形画一幅简图。11.师:我们先来画一条起平线。比较高度从起平线开始。山地的地形地势比较高,很陡峭。可不可以这样来画。

12.师:我们认识了其中的一种地形叫山地。这种地形,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中国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天山、阿尔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13.师:第二种地形叫做什么?(出示PPT平原)

生:平原师:你能描述一下,平原这种地形的特点吗?来你说。

生1:一望无际师:很广阔。

生2:都是平的,不是高低不平的。

14.师:比较平整。

生3:有很多的植被师:有很多植被说明什么?

生:说明水土很好。

15.师:植被比较茂盛,有流水,说明地势是高是低啊?

生:低。

16.师:地势比较低,比较平整,面积非常的广阔。

贴出: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17.师:你能根据刚才大家的描述,像老师一样给平原画一幅简图吗?请小组讨论一下。试着在纸上画一下。

18.师:好了吗?我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来画一下,平原的简图。学生上台画。

19.师:等会,我采访你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画呢?

生:因为平原,比较平整。用一条线来表示。

20.师:也就是说,这个平原与我们的起平线在一条线上吗?

21.师:肯定要比起平线要高一点。所以我们要在起平线上面,再画一个。它的地势比较低,比较平整,这样你看可以吗?

22.师:我们认识了第二种地形,叫做平原。

三、学生自主探究地形

1.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几种地形,盆地,高原和丘陵。这三种地形,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不着急,我们在小组当中解决它。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样一个表格,请大家写一写它的名称,观察一下图片,讨论出它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主要特征,画出它的简图,好不好?2.师:表格就在同学们的桌子上面。

学生讨论,教师下去指导。并随时请学生上台去画出地形的简图。

3.师:我刚才请三位同学,将各自小组讨论的三种地形的特点啊,画在上面了。现在请这三个小组介绍一下。盆地是哪个小组画的呢?

生1:周围比较高,中间比较低,这就是盆地。

4.师:盆地,顾名思义…………你们认为他画的怎么样?同不同意?

贴出:四周高、中部低。

5.师:高原哪个小组?请你们说出高原的特点?

生:高拨较高

6.师:地势较高,虽然较高,但上面平整吗?大家看图。

贴出:地势较高,地形开阔

7.师:平整的地方还是有的。这样画行不行?

生:行的。

8.师:那丘陵呢?

生:连绵不断,较为平坦。

9.师:那跟平原一样的吗?(出示图片)

生:不一样,平原比较平坦,丘陵有起伏。

10.师:那跟山地一样吗?

11.师:那我们比较一下(出示图片)你们说说看。地势哪个高一点?

生:山地。

贴出: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12.师:好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判断,认识了这些地形,那科学家们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们通过一个短片看一下。

13.师:怎么样,看来我们同学的知识面真的很广。和科学家们认识的很接近了。

四、利用谷歌地球了解扬州地形

1.师: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们认为我们学校所在的扬州,属于哪一种地形。

生1:我认为是平原,一望无际。

生2:丘陵,有些地方很平坦,但还是有点起伏。

2.师:比如哪里?

生:仪征,丘陵

3.师:老师今天介绍一款软件,让大家不用去仪征,直接在电脑上就可以观察我们扬州市的地形特点

4.师运用软件,大家来看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市区好像地势不是很高,起伏不是很大。但到了仪征就看到了起起伏伏的地形了。

5.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所以我们扬州市区北部和仪征市北部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五、了解中国几大地形

1.师:大家知不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呢?

生1:我知道珠峰,世界最高峰

生2;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

2.师:你们知道的真多,我们来欣赏一下它们的风采。

六、做地形

1.师:这节课上我们就来造一造,高原,平原,盆地,好不好?

2.师:用什么造呢?用橡皮泥和模板来造。(出示橡皮泥和模板)

3.师:请大家先看清楚模板背面的要求,按要求造地形,是平原的就造平原,是高原的就造高原。

4.师:用上所有的橡皮泥,先铺满整个板面把橡皮泥都铺满3.根据地形的特殊,造出你们小组的地形,材料在……。请大家拿出材料,开始。

学生制作。

5.师:好,接下来,我们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的作品,每个小组派一名展示,其它同学做评委,看看他们小组做的地形,是不是符合刚才我们所学的。好,请各组派一名同学上来。请平原的站在右面,高原的站在中间,盆地的站在左边学生上台。排队。

6.师:平原的小组先展示。先告展示给大家。交上来可以上去。

7.师拼凑成了,中国地图。展示。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形模型,请大家仔细观察此模型,看看有什么发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生1:像一只鸡。

8.师:是版图的形状。

生2:我们中国的平原好像都集中在右边。

9.师:就是东面是不是。

10.师:还有没有?

11.师:说明我们中国东部多平原,地势较低中国西部呢?多盆地和高原,盆地的周围就是比较高的山,西部的地势较高。

12.师:这只是我们做的模型,那么真正的中国地形图是怎么样的?(出示中国地形图)13.师:这是我们真正的中国地形图。你能在上面,找到平原,高原、盆地,等各种地形吗?怎么来看这个地形图。小组内先讨论一下。

生1:雪线

14.师:你注意到了地图上的图例不同的颜色代表着地势的高低。绿色的最低,越往上走,越高,白色的就是雪线。

15.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西部,白色雪线,地势很高

生2:平原集中在右边

生3:黑龙江,海拨很低,地势很低。

生4:海拨1000米的地方,面积特别多。

16.师:山地面积较多。

17.师:这是我们观察到的中国地形图,会读地形图了吗?

七、了解世界地形

1.师:这是一张世界地形图,你能从中找到各种地形吗?你怎么发现上面的平原,高原的生:绿色的代表平原

生2:我发现颜色很深的代表地势很高,颜色很浅的……

2.师:你能找到地势很高的青藏高原吗?

学生上来指出

3.师:这就是我国青藏高原

4.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陆地上的地形,那海洋中的地形是不是也一样的呢?出示图片,这是我们中国的东海里的地形是不是很平整的?

生:也是高低起伏的。

5.师:对,高低起伏比较大,如果海里一个地方特别高,高出海面了,会形成什么?

生:岛屿。

6.师:出示图片。

7.师:海岛也是一种地形。

8.师:这些小岛一直是这样的吗?千百年来始终是不变的吗?

9.师:有哪些原因可能会改变陆地或海洋上的地形吗?

10.师:还有很多很多原因。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是什么力量会改变地形,好不好?

【板书设计】

2.地球的表面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3.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2.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

3.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教学难点】

猜想暗盒里有什么。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暗盒、橡皮泥、小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探究暗盒

1.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内部》。

2.(出示书上的问题)老师要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讲台上有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了沙子、粉笔头、纸团,不打开盒子,你们知道每个盒子里装了什么吗?请几名学生尝试分辨。3.学生交流: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

4.提示:其实我们刚才用的方法和科学家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相似。

二、讨论,认识地球内部构造

1.活动一:猜测地球的内部有什么?

同学们猜一猜地球内部有什么呢?

学生汇报:有石油、煤炭、矿物、水、岩石······

2.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猜测,那么地球的内部到底有什么?科学家们又是怎样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

(2)(出示书21页上半段)科学家最初想到了钻孔技术,但是这根本达不到探究地球内部的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试题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2、在适宜的温度(35℃~40℃)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4、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英国)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 7、人的身体是由(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组成。 8、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9、霉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等。 10、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细菌)导致的疾病。 1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1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14、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15、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生命体在都由细胞构成。(√)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1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12、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自然界的水中有(虫子)、(沙)、(漂浮物)(杂质)和悬浮物等。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13、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英国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 14、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15、霉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等。 16、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细菌)导致的疾病。 17、发现霉斑慢慢变大,证明了微生物是有(生命)的。 18、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要使物像向上移动,就要向(下)移动载玻片,要想物像向左移动,就要向(右)移动载玻片。 19、一个细菌开始繁殖,分裂8次后会有(256)个细菌。 20、细菌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球)体,(多面)体,(纺锤)体,(柱状)体。 21、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 二、问答题: 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你认为霉菌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 答: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慢慢扩大。 4:除了下表列出的,你认为还有哪些实验条件的组合方式? 答:还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寒冷、潮湿的条件组合;一种是寒冷、干燥的条件组合。5: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 6:你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细胞。 7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8、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9、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六、实验部分: 1、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一、填空题: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一)探究的问题: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材料:干湿馒头、塑料袋。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 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三)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先看到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然后看到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四)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 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五)探究问题: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材料:酒精灯、容器、水、小石块、镊子、火柴。 方法: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 现象:反复几次后,小石块碎裂。 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六)探究的问题:流水的搬运作用 材料: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方法:1.用本条将沙子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2.将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5.往水杯中加水,观察现象。 现象:沙子和泥土不断被水流带走。 结论:流水有搬运作用。 (七)实验名称:蜡烛变化的实验。 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 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 1.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细菌、霉、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吃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细菌体极微小,有三种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如,牙齿表面的细菌靠食物的残渣生活。 8、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在数小时内可以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生产腐殖质)、(生产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净化环境)、(生产然料)等。细菌的过:(会致病)。 10、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11、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12、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3、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青霉菌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的。 14、霉的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的过:霉菌会(造成食物或其他物品变质);(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1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6、最初发现细胞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 17、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1、使用显微镜里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曝晒。 3、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至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至40摄氏度,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至6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大部分学生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烈,但自我管理能力差,意志力弱,需培养和磨练。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在家过于娇惯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受基础设施限制的原因,有些探究活动因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无法展开,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探究活动的方法不系统,探究习惯需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以下五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遗传与变异》、《假设与实验》,在探究序列中的水平是:1、探究对象主要是认识系统与平衡;2、过程与方法着重与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3、探究水平是以自主探究为主。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了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应用到科学知识指导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单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水滴里的生命》、《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的,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与地震》、《地表的变迁》。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是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

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我们周围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月球的现象就行了,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讲解的太深奥。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中包括以下内容: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本单元由以下两课组成:《假设》、《实验》。 三、教学目标 1、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3、学会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与价值观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利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人与自然相处的意识。 5、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和表达的见解。 6、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知识。比如,在《做酸奶》一课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火山和地震》一课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全 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 1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

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从科学知识的层面讲,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指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效率,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因此,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建立起下列一些科学概念。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的称为工具。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从科学探究的层面来讲,本单元里,学生将相对独立地经历“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重点培养他们在制订试验计划、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等方面的探究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2.通过实验和手机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解释。 3.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4.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从科学与技术的层面来讲,本单元遵循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研究机械原理的同时,所以,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和工具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2.能够将机械与工具的作用、安全和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3.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机械和工具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加白糖是为了提高风味,煮开是为了杀死里面的微生物。②待牛奶冷却到35C —40C 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把乳酸菌烫死,把持乳酸菌的活性。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 保持密闭环境。④保温5-6小时后,时间不宜过长(容易变质),也不宜过短(发酵不完全)。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果酒,泡菜),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 捂住鼻子打喷嚏② 用热水冲洗筷子③ 勤用肥皂洗手。 11、东西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是一种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者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 馒头发霉对比实验 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 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 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 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霉菌的功与过:功:制酱、做腐乳、发酵饲料等。过: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变质,危害人的健康。 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个别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14、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好像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60%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在自然中分布极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微生物. 3、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态. 4、_____________细菌学家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________________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 5、人的身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6、______________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 9、1957年苏联发射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__________________月球.20xx年10月我国宇航员_____________搭载__________________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0、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_千米,赤道半径_______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2、地壳的岩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地震. 13、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_,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加白糖是为了提高风味,煮开是为了杀死里面的微生物。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把乳酸菌烫死,把持乳酸菌的活性。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保持密闭环境。④保温5-6小时后,时间不宜过长(容易变质),也不宜过短(发酵不完全)。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果酒,泡菜),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 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 11、东西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是一种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者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 馒头发霉对比实验 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 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 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 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 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霉菌的功与过:功:制酱、做腐乳、发酵饲料等。过: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变质,危害人的健康。 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个别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14、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好像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目录 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Array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 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六(1)班科任教师文忠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六(1)班的科学教学工作,全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4人。大部分学生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烈,但自我管理能力差,意志力弱,需培养和磨练。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在家过于娇惯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受基础设施限制的原因,有些探究活动因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无法展开,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探究活动的方法不系统,探究习惯需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以下五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遗传与变异》、《假设与实验》,在探究序列中的水平是:1、探究对象主要是认识系统与平衡;2、过程与方法着重与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3、探究水平是以自主探究为主。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了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应用到科学知识指导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单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水滴里的生命》、《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的,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地球的形状》、《地球

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与地震》、《地表的变迁》。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是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我们周围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月球的现象就行了,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讲解的太深奥。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中包括以下内容: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本单元由以下两课组成:《假设》、《实验》。 三、教学目标 1、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3、学会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与价值观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利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人与自然相处的意识。 5、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和表达的见解。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学校: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目前已知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有()、()、()、()、()、()、()。 2、月亮绕()公转,每公转一圈要1();地球绕()公转,每公转一圈要1();地球自转一圈要()小时。 3、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星。 4、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苏联航天员()。 5、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美国的()。 6、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 “神舟6号”再次成功发射,两位宇航员()、是();紧接着,2005年, ()。 7、()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8、()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 9、()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0、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是()实验。 1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变成(),冷却时会从()变成()。 12、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13、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 14、地球从外向内依次分为()、()、()。 15、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等。 16、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才可以看清楚。 17、牛奶能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的细菌。 18、食物通常在()和()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19、()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20、地球赤道周长为40091千米,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

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