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高考历史原创材料题训练

2020高考历史原创材料题训练

2020高考历史原创材料题训练
2020高考历史原创材料题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尽管发生了各种内部战争,还是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卡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卡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在推动宗教改革中发挥的作用。(9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6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9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7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依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驯服的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

创立了共和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尔文改革“获得了胜利”的原因。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耶稣坐在圣殿库房的对面,看大家怎样投钱在奉献箱里。很多有钱人投进许多钱;后来一个穷寡妇上来,投进两个小铜板,约等于一文钱。耶稣把他的门徒都叫过来,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所投进奉献箱的比其他的人都多。别人是从他们的财富中捐出有余的;可是她已经很穷,却把自已全部的生活费用都献上了。”

——摘编自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

材料二: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马丁·路德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约翰·加尔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对当时的德国产生了什么

历史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亨利八世(1491—1547)确实对自己的正统观念颇为得意。当英国有些无名之辈于1520年左右开始私下谈论路德观点时,亨利自己就撰写了《保卫七项圣礼》,加以严词驳斥,一位感恩戴德的教皇为此授予他“宗教信仰的保卫者”的称号。

——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如果不是亨利八世由于其婚姻上面临的阻力而颁命令,英格兰决不会与罗马决裂……亨利离婚案令在位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左右为难。如果他拒绝国王的请求,英格兰或许就会背离天主教……另一方面,如果教皇宣布婚姻无效,他就会激怒凯瑟琳之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后者当时正出征意大利,有令教皇丧失其俗权的危险。克莱门特无计可施,看来只好拖延不决。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531年,他(亨利)召集英格兰教士会议,勒令他们承认他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脑”。随后他说服议会颁布一系列法律,终止向罗马交纳一切贡纳,宣布英格兰教会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的单位,只从属于国王。1534年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英格兰教会与罗

马的最后一点联系也被切断了。然而,这些法令仍未使英格兰成为一个新教国家。——《世界文明史》

(1)在路德改革之初,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如何?罗马教皇对亨利离婚案是怎样的态度?从中你可以看出当时欧洲社会存在怎样的突出矛盾?

(2)英格兰宗教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为何在作者的眼中,改革后的英格兰依然没有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参考答案:

1.

(1)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会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神化了教权,迫使世俗王权屈从教权,以维护其封建统治;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天主教会是重要的封建势力;要推翻教会的特权地位,推动社会进步,必须进行宗教改革。

(2)作用:欧洲大学影响并推动着宗教改革。大学教授凭借丰富的宗教知识,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大学教育有利于形成严谨的宗教改革理论;大学之间对宗教改革的论争,改变了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宰地位,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大学教育推动了欧洲各地宗教改革

的发展,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2.

(1)“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反对教皇对德国的掠夺;主张世俗王权统治。

(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德意志宗教改革。

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3.

(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术的应用。

(2)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

4.

(1)路德: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加尔文: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建立共和式长老制;实行政教合一。

(2)原因: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得到其广泛支持;更加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扫除改革障碍。

5.

(1)进一步宣传《圣经》是人们信仰唯一的神圣权威,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浪潮,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为德意志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共同主张:信仰得救。不同主张:加尔文还提出了“先定论”。积极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统治,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

(1)关系:亨利八世维护罗马教会的正统观念,批驳路德的观点,受到教皇的奖励。

态度:采取拖延,两不得罪的态度。矛盾:王权与教权矛盾突出。

(2)内容:英格兰教会成为民族教会,与罗马教会脱离关系,不再向罗马交纳贡赋;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领袖。

原因:英国国教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综合练习:国有化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国有化曾经对饱受30年代大危机磨难的英国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战后历次执政中,把公有制视为党章灵魂的工党大力推行国有化以缩小贫富差别和阶级差别。国有公司数目不多但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垄断了全部的电力、煤炭、铁路、邮政、电信,控制了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业的大部分。1979年,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10.5%。同年,奉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国有企业改革。1980年,通过《竞争法》取消国有企业垄断权。撒切尔政府推行三个阶段的私有化,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使国有企业由垄断行业的“看管者”向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者”过渡。

——摘编自侯珺然《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等

材料二

1979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份文件,开启了国家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

1987年第一季度,预算内工业企业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5%,亏损面增加40%,财政收入下降2.3%。这似乎是经济滑坡的预兆。198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4年11月初,形成了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为依据的、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

——摘编自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进程(1979-20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二战后推行国有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改目标不同。

【参考答案】

(1)大危机的冲击;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工党执政;二战后恢复经济的需要。

(2)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相同之处:都在经济遭遇重大困难的背景下进行;改革都按阶段分步推进;都注重运用律法规,规范改革行为;都注意引进竞争机制;都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

改革目标不同:中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英国是完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综合训练:中英工业革命对比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

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 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 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 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 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 倍,GDP 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 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 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 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13分)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12 分)

【参考答案】

(1)同:都经历乡村(镇)企业发展的原始工业化阶段;都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厂;都以轻工业为中心;都大力拓展商品市场;都得到政府支持。(任答3点7分)

异:英国以市场为主导,中国主要依靠政府引领:英国经历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中国经历了建国以后工业化探索的曲折;英国依靠自身进行技术积累,中国借鉴西方科技成果以及成功经验。(6分)

(2)特点:起步晚,尚未完成;政府主导;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交叉进行。(6分)

意义: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国力提升,和平崛起;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世界工业化的整体发展。(6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