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企业有什么债务风险

企业有什么债务风险

企业有什么债务风险
企业有什么债务风险

企业有什么债务风险

题要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同比例增长,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因此,对应收账款还进行有效风险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范措施,是现代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促成交易达成,企业可能会在没有签订合同时就轻易赊账,导致日后索取账款困难,这就会引发企业债务风险,那么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企业有什么债务风险,如果出现这些风险,如何有效应对企业的债务风险?看完下面的文章您就知道了。

▲一、企业有什么债务风险

企业的债务风险是指企业作为债权人在法律保护范围

内面临的债款损失风险,企业的债务风险有哪些或者来自于哪些方面呢?从风险来自于企业自身还是企业外部环境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 企业外部环境引起的债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行业保护主义引发的债务风险。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涉及到该地区、该行业的利益,其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对内实行特殊保护与扶持,对外进行歧视和排挤,致使其他地区、其他部门、其他行业的债权人无法行使其债权。

2.

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一些企业为谋取自身利益,不惜采用商业贿赂、发布虚假广告等手法推销残次伪劣产品,骗签合同,或者借机占领市场、挤垮竞争对手。这样做的后果使受害企业产品积压,陷入危机,只好靠举债、拖债度日。

▲(二)企业自身管理不善引发的债务风险:

1.订立合同时的失过。目前仍有分布企业未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法律管理制度,法律意识淡薄,订约前不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结果上当受骗、货款两空,或者是货款久拖不得。

2.履行合同中的欠缺。企业不及时行使自己的债权,不在法定或约定的履行期限内催收货款,结果由于债务人企业的债权人不断增多,债务数额不断扩大,以致于其无力偿还,只好任其拖欠。

3.请求权行使的懈怠。在实践中,一些债权人往往怠于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既不及时同债权人协商进行处理,也不及时请求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予以解决,以至超过诉讼时效。

▲二、如何有效应对企业的债务风险?

企业债务发生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及时预防,长久堆积的债务会将企业拖入绝境,如何有效应对企业的债务风险?可以与债务人协商解决,也可以与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将债权转为股权,将债权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具体的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式:

(一)当事人协商清偿债务。我国《民法通则》和去年实施的新《合同法》确立了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有权自主地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债务的清理也应属于意思自治的范畴,因此,当事人协商清偿债务的行为应得到法律的认可。

(二)诉讼清偿债务。协商偿债是私力救济的手段,而法院的强制偿债是公力救济。当事人双方不能协商偿债时,债权人企业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的判决保证自己债权的实现。当然,协商不是必经程序,当事人可不经协商直接向法院起诉。

(三)兼并清债。企业兼并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组合效能,优化经济结构,并能妥善处理债务人企业的遗留问题。企业兼并后,被兼并企业的债务由兼并企业承担,被兼并企业的职工由兼并企业安置,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债务的清偿,则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债转股。债转股是指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通过

协商将债权人的债权按其价值折合为股份,使债权转化为股权,从而使企业债务归于消灭的偿债方式。

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法律管理的不足都非常容易

引发企业债务风险,面对已经出现的债务风险或者债务危机,一方面,加强企业法律制度的建设自然是必须的,只有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才能最终促进企业管理更上一个台阶,但是这种建设毕竟更需要很长时间的累积;另一方面,企业更需要一些灵活的应变措施,比如债转股、兼并投资等方式,将企业债权包装转让,将远期债权形成一种新的投资,拉动企业的资金流动,激活企业整体的资金活力。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淄博律师。

光伏企业债务风险分析报告

光伏企业债务风险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出现大面积财务风险,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超日太阳等巨头 公司都陷入财务危机。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行业企业的应收账款率。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该行业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预防并加以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信用管理应该 把控的风险。 首先了解什么是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即太阳能产业 产业优势 1、永不枯竭。 2、采集太阳能的地点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相对而言,水电站或风电站对地理位置要求则比较高。 3、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比水电站要低。 4、使用太阳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原料开采和生产光伏产品过 程中也会消耗大量能源和造成污染。 5、适用范围广,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也因此,世界各国为了更有效地开采和使用太阳能,不断地发展着太阳能光伏组件技 术,尽可能地利用这个“永不枯竭”的能源。 特点 太阳能是唯一能够保证人类未来需求的能量来源。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将光子转化 为电子的一个纯物理过程,转化过程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其特点如下: 充足性:据美国能源部报告(2005年4月)世界上潜在水能资源4.6TW 1TW=1012W]), 经济可开采资源只有0.9TW;风能实际可开发资源2?4TW生物质能3TW海洋能不到2TW 地热能大约12TW太阳能潜在资源120000TV V实际可开采资源高达600TW 安全性:运行可靠、使用安全;发电规律性强、可预测(调度比风力发电容易)。 广泛性:生产资料丰富(地壳中硅元素含量位列第二)、建设地域广(荒漠、建筑物等)、规模大小皆

宜。免维护:使用寿命长(20?50年、工作25年效率下降20%、免维护、 无人值守。 清洁性:无燃料消耗、零排放、无噪声、无污染、能量回收期短(0.8?3.0年)。 发展光伏产业的意义: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的国内现状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在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只是处于世界的下游水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掌握电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提纯技术,该技术被国外的大企业所垄断,因而国内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很高。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一般发电成本的数倍,也因此造成无法广泛普及。 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2]。 [2] (1)高能源和高原料消耗的生产过程。 光伏产业的技术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三类。目前,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以多晶硅技术为主,因受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生产I公斤多晶硅的原料,结晶硅粉的消耗是国外的4倍、液氯约13倍,而氢气则高达90倍,能源消耗也在4倍以上。 (2)生产环节中的环境污染。 现在大部分光伏电池的制造原料都选择多晶硅,而我国目前使用的改良西门子法,不仅高能耗,而且高污染。例如,每提纯1吨多晶硅就会产生8吨以上的四氯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案例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局部已经显现,未来潜在的风险很大,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向中央政府转嫁,将会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和反映问题,并提出防范化解的对策(启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 债务总量不清,但规模巨大,局部风险已经出现。我国地方政府目前有多少债务,谁也说不清。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20多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社会中公共风险可能向政府转嫁而形成的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确定的,而或有债务具有不确定性。二是政府债务统计主要包括直接债务,未涵盖全部或有债务。三是由于政府任期制,地方政府往往从政绩出发,认为或有债务不需要本届政府偿还,因而有意不披露或有债务。但这绝不能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大,从一些媒体披露出来的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相当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方债务课题组粗略统计,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0000亿元以上,其中,乡政府债务2200亿元,平均每个乡负债400万元。如此巨额债务与地方政府目前有限偿债能力的严重不对称,在一些地方已引发了局部性债务风险,出现了支付危机。 或有债务占有相当的比重,具有隐蔽性,潜在的债务风险很大。在地方政府债务中,或有债务占有相当的比重。虽然或有债务目前

还不是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不需要地方政府现期偿还,但它是潜在风险很大的债务,因为或有显性债务在借款人无法偿还的情况下,或有隐性债务在地方政府出于“道义”或公众压力承担还债责任的情况下,都会变成政府直接显性债务,这将会引发地方政府局部性债务风险向全局性债务风险的演变。 缺乏债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为了克服中央政府为地方政府提供隐性担保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地方政府通过过度举债享受债务短期收益而未来债务成本由中央政府承担,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都制定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监控,如果哪个地方政府可能出现债务风险,便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和化解。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种类多,或有债务比重大,而政府债务统计口径又不统一,主要是直接债务,未包括全部或有债务。这就使中央政府无法全面掌握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规模,从而使债务负担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等指标无法运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建立,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控,使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债务风险危害严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旦形成并引发地方财政支付危机,一方面将会大大限制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地方公共产品的投入,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难以改善,延缓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支付危机造成的干部职工工资拖欠,国有企业破产财政兜底、下岗人员生活费和再就业、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支出缺口,不仅会影响政权运转、群众生活,严重的将会影响社会稳定。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反映的问题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最近,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级政府负债已经非常沉重,单位负债比较普遍,亟需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范和解决。 一、债务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政府负债数大面广,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负债数额大。截止XX年12月31日止,全市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1.94亿元。从债务看,外债6.90亿元,占5.65%,国内债务115.04亿元,占94.34%;从债务主体看,本级政府负债75.24亿元,占61.70%,行政事业单位负债26.43亿元,占21.67%;公益事业部门(企业)负债20.25亿元,占16.61%;从债务层次看,市本级负债34.51亿元,占28.30%;区县(市)负债87.43亿元,占71.70%。 2.逾期债务多。截止XX年12月31日止,全市逾期债务达到86.4亿元,占债务总额的70.85%。从逾期年限看,逾期1年以下的8.65亿元,占7.09%,逾期1-3年的19.87亿元,占16.29%,逾期3-10年的44.64亿元,占36.60%,逾期10年以上的13.24亿元,占10.86%;从债务逾期主体看,政府债务逾期63.37亿元,占51.97%,行政事业单位债

务逾期15.79亿元,占12.95%,公益事业部门(企业)债务逾期7.24亿元,占5.94%。 3、债权数额小。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政府债权只有9.65亿元,为债务总额的7.91%,债权债务严重不对称,而且,9.65亿元政府债权中,呆帐有3.86亿元,真正有效债权只有5.79亿元。 4、还债压力重。XX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1.52亿元,面对高达121.94亿元的政府债务总额,财政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剔除拖欠、挂帐及逾期债务后,当前要偿还的债务仍有27.55亿元,其中XX-XX年须偿还的债务本金分别有6.35亿元、3.42亿元、2.87亿元、2.57亿元、 2.05亿元,财政偿债压力非常大。 二、债务成因 形成巨额政府债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 1、财政收支缺口转移。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总的趋势是财力向上不断集中,事权向下不断转移,导致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下滑,收支矛盾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责任加速呈现三个转移倾向,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一是支出责任向下级转移,主要表现为支出上的甩包袱,要求硬配套,“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等形式,超越了基层财政承受能力。二是支出责

【实用资料】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pdf

2013年第1期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毋晓雷 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 据国家审计署首次针对地方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 10.7万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经济总量的27%。从偿债年度看,2012 年、2013年、2014年分别有 17.17%、11.37%和9.28%的债务到 期。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地方债务偿债高峰期,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有效法律防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地方债务及其风险地方债务可划分为显性和隐性债务两种类型。显性债务一般包括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借款、解决地方金融风险专项借款、拖欠工资、国有粮食企业亏损新老挂账、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除了明确的负债外,常表现为未支付的应付支出。隐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担保的外债、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一旦出现金融机构清算,地方政府将承担资产损失。 地方债务风险主要指由于受不确定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从而造成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或者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府正常 运转、职能正常行使以及引发的其他可能干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情况。地方债务风险诱发空间大、传导性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1.债务透明度较低,以隐性负债为主。我国总体债务相当于GDP 的比重一直处在较低的可控范围内,但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社会情况复杂,负债运营已成为一些地方财政运行的常态,甚至有“拆东补西”、“这任借了下任还”的情况,难以准确统计。这成为地方债务风险的重大源头。地方财政的债务过高,地方政府机构总是“勒紧裤腰”运行,其后果,一方面,造成各种乱收费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另一方面,风险与日俱增。 2.整体虽然可控,但局部、阶 段性风险突出。地方债务的流动性强、局部地区非常集中,短期内存在较大的风险。在未来几年偿债集中期内,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资金链条脆弱。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过大,将导致投资者信心动摇,影响投资,减缓经济增速,形成恶性循环。 3.偿债能力过度依赖土地升 值。据审计署报告显示,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 诺以土地出让金作为偿还来源的债务超过2.5万亿元,总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目前,随着中央不断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于2009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地方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则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土地属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出让金是一次性税源,与地方刚性、连续性财政支出不相匹配。因此,仅靠卖地还债会造成长期的、更大的风险。 4.规模大,还债高峰集中。一 些地方政府已经陷入循环举债的怪圈中。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20%。部分地方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10%。此外,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近30%的负债2013年至 2015年开始到期,另有30.21%的债务余额在2016年以后到期。 三、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我国《预算法》明文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在财政预算中开列赤字、不允许发行地方债券、不得提供担 观察与思考 41

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第一讲企业债权债务成因 第一节初步认识和理解债权债务 1、什么是债? 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可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享有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而他方负有满足该项请求的义务。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称为债务人。 2、区分物权与债权一个人的财产,即可以表现为财物也可以表现为债权。财物和债权的区别就是拥有与应当拥有的区别。这种区别被罗马法学家称为对物之诉与对人之诉,由此也产生了物权与债权的划分。 3、债的发生原因债的发生原因是指引起债的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引起债发生的法律事实有: 一、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债发生根据。 二、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侵权之债是合同之债之外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债。 三、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并使他人利益遭受损失的事实。 四、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对他人的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行为。五、缔约上的过失缔约过失是指当事人一方在缔结合同过程中具有过失,从而致使合同的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有过失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因信赖该合同能够成立或生效而所遭受的损失。 六、其他原因除上述六种原因外,债的关系还可因其他法律事实而发生。例如,拾得遗失物,可在拾得人和遗失物所有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实施救助行为,会在救助人和受益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 3、债的给付形态交付财物;支付金钱;转移权利;提供劳务或者服务;提交工作成果;不作为。 4、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债的法律内涵企业的债权,具体讲,就是请求特定对方为内容必须是财产或可评价为财产的利益的给付行为。具体对某些企业来说债权反映在财务上最重要的就是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应收票据等。拥有权利并不等于能最终实现权利的内容。因企业之债大多因合同而产生。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思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在地方财力普遍有限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通过各种形式举债进行城市建设,但随之而来的地方债务问题也日渐突出。而政府的负债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在适度负债、规范管理、统筹安排、加强监督的前提下,政府负债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在管理失控、负债过度、违规融资的情况下,政府负债则将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财政预算正常执行的重大隐患。本文就西湖区地方债务(主要就城市建设引起的负债)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财政的角度提出加强债务风险控制的建议与措施。 一、西湖区政府债务管理现状 近几年西湖区财力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除了保障“吃饭财政”,每年只能安排7000万左右的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06%。这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因此西湖区的城市建设资金基本上通过举债完成。政府债务在西湖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融资加快了西湖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步伐。投资环境日益优化,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凸现。 据统计,至2006年12月底,区本级政府债务余额为1.4亿元(不含之江、各集镇指挥部),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2.96%,占全区

可用财力的比重为10.65%,各项指标均在风险控制范围内。然而西湖区承担着西溪湿地、古墩路等多项市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虽然建设资金由市政府明确以某块土地资金作为平衡,但在地块出让前,项目的建设仍需通过大规模融资完成。随着近年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地价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很大,隐藏了较大风险,一旦土地跌价,不能及时出让,将直接导致未来债务支付困难,资金链断裂,引发财政风险,因此融资风险不容忽视。 西湖区政府十分重视债务问题,在债务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一是摸清全区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汇总各部门的年度建设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核实债务存量,进行分类化解,明确偿债责任。二是建立政府负债办公室,负责定期统计汇总全区负债数据、分析全区负债动态。负债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在统计汇总负债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月报表制度,每月向区委区政府提供负债动态分析。三是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明确建设资金由建设主体负责筹措和平衡,谁举债谁负责。四是2007年试编基本建设项目预算,全面反映基本建设收支、借贷执行情况,做到一本预算管吃饭、一本预算管建设。五是建立债务偿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签订政府债务责任状。由区委区政府与各建设单位负责人签订政府债务责任状。将地方政府债务考核落实到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单位对各自项目管理和举债资金管理自成一体,封闭运行,集融资、建设、支付职能于一身。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及风险控制 论文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项目 2013 届 论文题目:浅谈企业负债经营及风险控制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负债经营,也称举债经营,是企业通过银行存款、发行债券、租赁和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资金,扩大规模,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种经营方式。企业负债经营具有融资快、融资成本低、资金灵活、程序便捷的特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和巨大的经济利益,当然,收益与风险并存,负债经营一旦运用不当,就会为企业财务运行带来风险。本文在对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

目录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3)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相关概述 (3)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5) (一)负债经营的“利” (5) 1.负债经营弥补经营资金不足 (5) 2.负债经营产生杠杆效益 (5) 3.债务经营风险成本较低 (6) 4.债务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稳定 (6) 5.举债效应 (6)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弊” (6) 1.债务风险 (6) 2.再筹资风险 (7) 3.企业股票价格降低的风险 (7) 4.代理成本提高的风险 (7) 三、负债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 (7)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7) (二)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8) (三)负债规模 (8)

(四)其他成因 (8) 五、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控制策略 (8) (一)合理控制企业负债的规模,完善企业负债结构 (8) (二)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 (9) (三)考虑企业的负债能力,加强企业的还款能力 (9) (四)加强对企业借入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9) (五)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 (9) (六)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抵抗制度 (10) 七、结束语 (1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制度改革跟不上以及相应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不完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使企业不良负债问题以及我国经济建设和金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机暴露出来,这些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合理的负债经营易造成企业、财政、金融连环风险。由于企业负债比率高、经济效率较低,会减少上缴利税,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同时企业的高负债率及低经济效益会造成银行呆帐,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和风险,易引起银行的支付危机,而形成“企业债务危机——银行支付危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跨越国界”的连锁反应,引起国家和地区金融动荡,影响社会和国家安全。同时不合理的负债经营不利于实现国有企业的三年脱困目标,不利于企业在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企业保持合理的负债经营状态关系到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着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概要

审计研究简报 第6期 (总第201期)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2010年9月14日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预算不列赤字。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规避法规约束,多头举借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膨胀迅速,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偿债风险日益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融资的现实需求,也有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等体制性因素,还有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导向偏差引发的地方官员非理性投资冲动,以及统筹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等管理因素。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情况及债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要予以高度的关注,客观分析和看待其形成的原因,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从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角度,研究和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建议。 一、分类施治,疏堵结合,完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体系 (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风险。 根据先清理后规范的要求,应该把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作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1.摸清债务总量,分清类别结构。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全面摸清各地债务规模底数,并在与各地财力比较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债务总体风险大小;同时分清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掌握各种类型债务的特点及成因,以确认偿债风险,划分层次、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相应化解措施。 2.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 对政府部门、机构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债务,以及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因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且无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承担直接偿债责任;对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因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建设而产生,且有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督促其按计划、合同的要求严格履行还款义务,尽量避免其向政府直接债务转化;对与公共服务无关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应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由举债主体自行偿还,政府不承担兜底责任。3.保障还款来源,全力化解风险。 在分清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的基础上,要及时制定偿还计划,科学筹措偿债资金,按时履行偿债义务。其中:

总结报告-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精品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最近,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 果表明:目前,各级政府负债已经非常沉重,单位负债比较普遍,亟需引起各级党委 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范和解决。一、债务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政府负债数大面广,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负债数额大。截止2019年12月31日止,全市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1.94亿元。从 债务来源看,外债6.90亿元,占5.65%,国内债务115.04亿元,占94.34%;从债务 主体看,本级政府负债75.24亿元,占61.70%,行政事业单位负债26.43亿元,占 21.67%;公益事业部门(企业)负债20.25亿元,占16.61%;从债务层次看,市本级 负债34.51亿元,占28.30%;区县(市)负债87.43亿元,占71.70%。2.逾 期债务多。截止2019年12月31日止,全市逾期债务达到86.4亿元,占债务总额的70.85%。从逾期年限看,逾期1年以下的8.65亿元,占7.09%,逾期1-3年的19.87 亿元,占16.29%,逾期3-10年的44.64亿元,占36.60%,逾期10年以上的13.24亿元,占10.86%;从债务逾期主体看,政府债务逾期63.37亿元,占51.97%,行政事业 单位债务逾期15.79亿元,占12.95%,公益事业部门(企业)债务逾期7.24亿元,占5.94%。3、债权数额小。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政府债权只有9.65亿元,为债务 总额的7.91%,债权债务严重不对称,而且,9.65亿元政府债权中,呆帐有3.86亿元,真正有效债权只有5.79亿元。4、还债压力重。2019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只 有21.52亿元,面对高达121.94亿元的政府债务总额,财政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即使剔除拖欠、挂帐及逾期债务后,当前要偿还的债务仍有27.55亿元,其中2019年 须偿还的债务本金分别有6.35亿元、3.42亿元、2.87亿元、2.57亿元、2.05亿元, 财政偿债压力非常大。二、债务成因形成巨额政府债务的原因是错综复 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1、财政收支缺口转移。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总的趋势是财力向上不断集中,事权向下不断转移,导致 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下滑,收支矛盾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责任加速 呈现三个转移倾向,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一是支出责任向下级转移,主要表现为支出上的甩包袱,要求硬配套,“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等形式,超越了基层财政承受能力。二是支出责任向部门转移,一些地方财政由于收不敷出, 为了保平衡,往往把该由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推给部门,要求部门自行解决支出缺口,一些收费收入足够多的部门尚能勉强维持运转,而那些没有收费职能的部门就难以为续,导致举债行为。我们调查的鼎城区很大一部分单位都有办公支出超支或欠帐。三 是支出责任向后期转移,由于收入有限,即期该支的支出不能支,压力后移,日积月 累形成恶性循环,欠帐越来越多,目前我市仅是工资欠帐就有11.26亿元。2、 各种政策风险转嫁。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运行 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很多转移成财政的负担。主要有:①粮食企业政策 性亏损挂账。从清理反映的数字看,我市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总额达到31.61亿元, 多的鼎城区、桃源县分别高达6.52亿元,5.40亿元,其中1998年以前政策性亏损挂 帐16.72亿元,1998年以后新增14.89亿元。②化解金融风险贷款。为了化解地方金

打好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打好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平稳有序防范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现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目标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打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摸清底数、找准路径、压实责任、系统应对、守住底线”的总体思路,聚焦高杠杆重点企业特别是重点民营企业的突出风险点位,建立健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采取“组合拳”措施,分层次、分类型加强指导帮扶和处置化解,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努力为全国打赢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提供成功案例和示范样板,为“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创造有利的经济金融生态环境。 (一)企业杠杆率回归合理水平。切实引导企业理性融资、理性投资,回归实业、做强做优主业,及时处置低效资产,实现“瘦身健体”,有效遏制企业过度融资、过度负债、盲目扩张、盲目投资、挪用信贷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逐

步降低大型重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力争三年内基本解决重点企业的高杠杆率问题,回归合理的杠杆率水平,从源头上防止重点企业债务风险。 (二)企业融资结构得到优化。优化企业负债结构,逐步扩大中长期贷款占比,减少融资与投资期限错配现象。创新增信方式,稳步降低保证类贷款占比。积极推动企业IPO、增发以及引入创投资金等股权融资,增强企业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力争三年内重点企业的融资结构得到优化,债务期限结构趋向合理,资本实力不断增强。 (三)企业风险实现平稳化解。针对省级各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排摸出来的潜在风险企业及已出险企业,力争经过三年时间的处置化解,实现重大出险企业得到平稳妥善处置,潜在风险企业得到有序化解,防止出现重点企业轰然倒塌事件,确保不出现因重点企业出险而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重大社会风险。 二、主要任务 (一)摸清企业风险底数。定期及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排摸监测,及时掌握全省重点企业风险名单,实行清单式、表格化管理,动态跟踪、深入研判,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二)完善防范化解措施体系。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快潜在风险企业及出险企业的化解处置,通过

企业债务风险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企业债务风险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债务风险指债权人在法律保护范围内面临的债款损失风险。企业债务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企业债务风险存在的原因有哪些呢?小编整理了企业债务风险的内容,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了解。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杠杆率持续走高,进一步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对企业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企业债务风险日渐积聚,爆发和蔓延的可能性增大。 ▲一、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债务风险不断攀升 企业债务风险是在企业债务堆积的过剩中产生的,引发因素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1、宏观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企业负债螺旋上升。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导致外需疲软,再加上我国进行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造成内需不足。 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部门

却以再杠杆化来应对需求不足的问题,即以更大的产能扩张来吸收原有过剩的产能,最后形成更大的产能过剩。由于产能过剩的加剧,工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利润率下降、亏损面扩大。由于收入增速远滞后于债务增速,形成债务的堆积,而债务杠杆的上升又反过来对总需求形成极大的制约,出现产能过剩和负债率提升的相互强化螺旋。 ▲2、微观方面,投入要素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企业负债高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较快增长,增加了企业成本压力。主要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或维持在高位,能源等资源性要素价格快速上涨;随着我国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压力不断增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税费负担较重,甚至在经济形势不好时,部分地方政府加大了税收稽查力度,反而使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所增加。 此外,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比如2012年底,上市公司整体收益率为5.4%,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8%,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如果考虑到其他融资方式的更高成本,我国企业部门负债率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加重了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企业经营成本高企、盈利水平下降,是企业债务负担上升的直接原因。 ▲二、高负债进一步弱化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

如何防范企业债务风险

如何防范企业债务风险 2013年12月09日13: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3-12-09 作者:刘勇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93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杠杆率持续走高,进一步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对企业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企业债务风险日渐积聚,爆发和蔓延的可能性增大。由于企业大部分债务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银行,我们结合企业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银行应对企业债务风险、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债务风险不断攀升 企业债务风险是在企业债务堆积的过剩中产生的,引发因素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企业负债螺旋上升。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导致外需疲软,再加上我国进行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造成内需不足。 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部门却以再杠杆化来应对需求不足的问题,即以更大的产能扩张来吸收原有过剩的产能,最后形成更大的产能过剩。2008-2010年,部分行业产能扩张,比如铜采矿、平板玻璃、铁合金、轮胎、水泥,均是2001-2007年的2倍上下。2012年底,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产能扩张是以负债率提升作为基础的,2008-2012年,我国企业负债占GDP的比重从95%上升至125%,A股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由53%上升至60%,而美国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则由2007年底的71.5%降至2012年底的63%,OECD企业部门整体负债率也在降低。 由于产能过剩的加剧,工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利润率下降、亏损面扩大。由于收入增速远滞后于债务增速,形成债务的堆积,而债务杠杆的上升又反过来对总需求形成极大的制约,出现产能过剩和负债率提升的相互强化螺旋。 微观方面,投入要素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企业负债高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较快增长,增加了企业成本压力。 除劳动力成本外,主要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或维持在高位,能源等资源性要素价格快速上涨;随着我国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压力不断增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税费负担较重,甚至在经济形势不好时,部分地方政府加大了税收稽查力度,反而使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所增加。 此外,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比如2012年底,上市公司整体收益率为5.4%,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8%,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如果考虑到其他融资方式的更高成本,我国企业部门负债率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加重了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企业经营成本高企、盈利水平下降,是企业债务负担上升的直接原因。 高负债进一步弱化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

企业债务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企业债务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04T15:37:28.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作者:柴晓青[导读] 摘要:企业债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通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指导实施债务风险管理,有助于建立完善的企业债务风险管理体系。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武清供电分公司天津 301700摘要:企业债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通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指导实施债务风险管理,有助于建立完善的企业债务风险管理体系。债务风险管控是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通过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等手段,避免企业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因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变化导致企业重大损失,从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是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企业债务风险 管理对策展开探讨。关键词:债务管理;风险防控;对策引言企业债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制度、工作措施和防控办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国内外金融市场、行业发展情况等与时俱进地完善,需要债务管理人员结合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实践来不断完善。债务管理工作只要不断完善,就会充满生机活力,就能更好发挥防控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 1我国企业债务风险的现状(1)全国整体经济指数下行的形势下,企业销售利润率大幅降低,传统工业企业连续多年挣扎于盈、亏之间,客户偿付货款意愿和能力不断下降,导致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来源减少。一方面,为了维持稳定持续经营,不得不陷入增加欠款规模、新增筹资的困境之中,企业商业信用降低、偿债能力下降,现金性债务风险凸显。另一方面社会综合成本不断增高,生产投入的物资采购成本不断推动企业生产成本升高,企业盈利水平被严重压缩,甚至出现亏损、资金收不抵支的情况,面临严重的收支性债务风险。(2)务管理意识不强。部分企业长期存在不重视债务管理问题,主要原因是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观念出现偏差,对债务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债务累积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导致整个企业对债务管理没有落实到位。普遍存在问题是没有将债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体系,没有专兼职债务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也没有债务工作和管理制度,更没有建立债务管理体系。 2企业债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2.1加强债务管理,控制违约风险企业应当加强对债务的管理。梳理各类债务明细,根据形成的原因,分析债务到期时间及性质,并将所有债务纳入资金计划管理。带息负债需刚性偿还,应提前筹划资金,确保按期支付。其他经营负债应该分类逐项分析,按照到期日匹配到相应周期的资金计划中,并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级管理。先确保税金、工人工资等对支付及时性要求较高的款项支付;再安排材料、专业分包、职工工资等其他经营性款项支付;同时还需留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应急性债务偿还需求。债务管理还可延伸到上游供应商,上游供应商是经营负债的主要债权人,企业可通过市场拓展,采取战略合作等形式与具备有一定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的供应商合作,提高债务弹性。 2.2全面预算,加强风险防控全面预算是链接战略目标、战术手段、岗位职责、管理效率、企业文化管理、绩效考核、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立体管理网络体系。要根据国家财政、银行、税务、统计等部门要求,围绕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构建企业的战略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生产运营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技术研发管理系统、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系统。强化货币资金预算的刚性管理,按照以入定出编制货币资金预算,不编制赤字货币资金预算。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实施预算管理,未经审核批准的预算一律不得执行,做到无预算不申请、不支出、不采购。严格控制超能力建设和盲目扩张,防止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 2.3进行债务风险综合评价一是制定风险评价标准。风险评价标准是对企业相关风险事件的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对风险事件的评价要通过“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纬度进行评判和估计。通过两个纬度的综合分析,确定各类债务风险重要程度。①风险发生可能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予1分至5分,表示可能性逐渐增加,1分表示该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极低;5分表示该风险事件几乎确定会发生。②风险影响程度。债务风险影响程度由财务状况、运营能力、信用声誉三个独立的维度组成。风险影响程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予1分至5分,表示影响程度依次加强。1分代表影响程度很低,基本可以忽略,5分代表影响非常高,对公司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二是债务风险评估。对债务风险的综合评价,是通过风险评估标准,综合计算出每一项风险事件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细数对各类债务风险进行量化评价,最终形成企业风险评估报告。 2.4拓展融资渠道,做好资金储备企业还需主动拓宽融资渠道,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丰富融资手段,未雨筹谋做好资金储备,以确保资金链安全,降低债务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依托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各金融机构获得较高的综合授信额度;同时丰富融资手段并打通保理、保贴、直贴、信用证、产业链融资等多元融资业务,为企业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力保障企业债务。HX公司依托良好的企业信誉,通过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的拓展,获得各类金融机构综合授信约400亿元,有效地保障了公司资金运转。 2.5科学管理,提高抗风险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合法合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规章制度,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以科学完善制度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促进企业经营风险的降低。要建立企业风险的防范机制,规范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将债务风险防控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相结合,将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建立、发展完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要将风险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加强企业员工防范风险知识以及重大意义宣传教育,悬挂风险防范标语,营造人人防范风险、人人支持风险防范的氛围,以建立、巩固、完善和提高全员风险意识,促进全员全过程风险防控机制的形成。要增强经营活动创现能力,提高资金流动性,统筹平衡资金安排,严控资产负债率增长,切实维护资金链安全。结语

浅谈企业负债风险及控制方法

浅谈企业负债风险及控制方法 摘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积极筹措资金,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谋求企业的发展。因此负责经营无疑成为企业家们首先考虑的经营战略。本文试分析负债经营的相关问题并对搞好此项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to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must actively raising money, to improve its economic strength, see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So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peration has become entrepreneurs first consider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oblem and liabilities operations related to do well the work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debt management, risk, control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不断开拓和发展,单纯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往往难以应付。有限、稳定的资金与无限、变化的资金需求之间必然存在很大矛盾。因此,吸收社会上多余或闲散资金进行举债经营,不但自有资金得到了补充,也使企业获得盈利水平的能力大大提升。 负债经营观 企业负债经营是指通过银行存款、商品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当今世界,负债经营不仅是一种普遍的正常合理现象,而且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营战略。从现代经营观点来看,一个企业的富有程度仅仅看自有资金,更要关注企业的借贷与偿还债务的能力。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几乎每个企业都要有负债,并且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各种形式的股份公司实质都是负债经营,越是规模大的企业,负债越多。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不敢或不善于负债经营,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潜力,未能使企业的经营效益达到最佳。企业的负债经营观具体包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近年来不断累积,导致担负一方经济建设重任的地方政府背负着巨大的偿债压力。金融生态环境决定了市场主体的外部融资条件,势必也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然而鲜有学术文献尝试探讨二者间关系。鉴于此,本文以2007-2014年期间的省级城投债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为地方政府筹措资金创造条件,有效地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地方的经济基础越好,当地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越低,这在财政分权程度也比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越高,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越低,尤其是在法律环境相对薄弱的地区。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能够提供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影响因素方面新的经验证据,而且对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 一、引言 目前,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有明确的限制和约束,但事实上地方政府已经存在着大规模的债务数额。如何对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管,已经引起了中央与地方的高度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可以看出,随着讨论的深入和研究的拓展,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通过预算的法定性、严肃性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管理和规范,已经成为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共识。在这种前提下,“如何纳入”就成为下一步工作中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从我们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 国外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研究非常少, 他们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以及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等方面。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各国普遍认为,政府债务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自然应当纳入预算统一管理,而且实际上他们已经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正如哈维·罗森(2000)指出,“某个时点上的债务是以往所有预算赤字的总和”。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政府债务纳入预算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鉴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混乱与无序, 出于控制债务风险的考虑,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进行了研究,重点就是在债务纳入预算的必要性、思路原则、方式方法以及隐性债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于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张青和周菊芝(2003)认为,各项地方政府债务与现行纳入预算的其他政府收支活动相比,无论其属性还是具体内容, 都没有大的差别, 因此在管理方式上也不应该游离于地方政府预算之外。樊丽明等(2006)认为政府债务是财政学的一个特殊范畴,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与其他财政收支相比更为复杂和特殊,为此他们建议应尽快制定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改革方案。 关于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思路和原则,刘佳凯(2012)认为科学编制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的基本思路包括:一是对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收支进行科学分类;二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报表体系;三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编制流程。朱大兴和郭志强(2001)提出,编制政府债务预算的原则包括完整性、及时性以及分类控制和支出优先等。 通过对以上的研究梳理和回顾表明, 尽管目前各界对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已经形成共识, 但现有的研究只是从防范债务风险的视角,对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进行了初步的和原则性的探讨,很少有人从政府预算体系完整性的角度, 对政府债务管理的模式进行全面整理和构建。同时, 也很少有人从理论创新与实践推动相结合的层面,对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路径进行全面规划与安排。鉴于此,在简要梳理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相应地提出地方政府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