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医温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温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温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温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温病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

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论、创新法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E.灵活运用经方

18..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20.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E

A.唐代

B.宗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2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C

A.余霖

B.扬栗山

C.戴天章

D.吴有性

E.俞根初

22.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23.是谁在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焦辨证理论:E

A.刘河间

B.吴又可

C.雷少逸

D.王孟英

E.以上均不是

24.清代温病学家中,成就最为卓著,影响最大的是:D

A.薛生白

B.王孟英

C.吴鞠通

D.叶天士

E.陈平伯

25.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C

A.温热论

B.疫病篇

C.湿热病篇

D.温疫论

E.外感温病篇

26.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E

A.病因学说的确立

B.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C.新感温病学说的确立

D.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E.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理论体纟的确立

27.认为温病有伏邪、新感之下不同,其主要导源于下列哪部医着:D

A.卫生宝鉴

B.医经溯涸集

C.类证活人书

D.伤寒补亡论

E.外合秘耍

28.下列哪项不是吴又可的主要学ポ观点: A

A.温疫致病的病因主要是时行之气

B.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C.感邪途经是从口鼻而入

D.治疗以法邪为第一要义

E.病邪致病有一定的选择性

B型题

A.薛生白

B.王孟英

C.王安道

D.吴鞠通

E.戴天章

1.(医经溯涸集)的作者是: C

2.(温热经伟)的作者是: B

3.(温热病篇)的作者是: A

A.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B. B.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

C.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

D.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变化及其转归,以揭示温病的本质;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

措施,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水平,有效地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E.研究四时温病的证候类型和辨治方法.

4.温病学的概念: A

5.温病学的任务: D

A.“冬伤于寒,至舂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

B.运用麻黄汤、桂枝汤、等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

C.“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日温病”.

D.“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E.“人感乘戾之气而生病”

6.宋朱肱(类让活人书)提出: B

7.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 C

8.宋郭雍(伤寒补亡论)提出: A

A.伤寒六经传变皆为热证,治应以寒凉为主.

B.温病是伏热由里外发,治应清里热为主.

C.不独有伏邪温病,且有新感温病.

D.温疫的致病原因并非六气,而是”疠气”

E.温热之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

9.吴又可提出: D

1O.叶天士提出: E

11.王安道提出: B

A.叶天士B吴鞠通 C.吴又可 D.王孟英 E.薛生白

12.组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的作者: C

13.温病学发展史上建立了完整理论体系的最杰出的代表医家是: A

14.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温病治疗方剂,从而构成了各种温病辨证施治的完整体系的温病学家是: B

A.(外感温病篇)

B.(温热论)

C.(疫病篇)

D. (温热经伟)

E.(湿热病篇)

15.余师愚着: C

16.陈平伯着: A

17.薛生白着: E

A.温疫的流行”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B.提出六气皆从火化

C.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D.温病还有”不因冬月伤寒而生温者”的新感温病

E.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另有一种异气所感.

18.刘河间的著名论点有: B

19.王安道在温病学形成方面的重要贡献是: C

2O.汪石山在温病发病学上提出新感温病之说,认为: D

A.王安道

B.张仲景

C.庞安常

D.王叔和

E.郭雍

21.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 D

22.提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医家是: B

23.提出”风温、湿温等温病,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无一生”的医家是: C

A.温病条辨

B.湿热病篇

C.温热经伟

D.温热论

F.温疫论

24.确立三焦辨证,完善温病辨证体系的著作是: A

25.提出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是自然界的疠气所致的著作是: E

26.对湿热性质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证治作了专门的论述的医学著作是: B

A.广温疫论

B.疫疹一得

C.伤寒温疫条辨

D.温热逢源

F.时病论

27.戴天章著作有: A

28.扬栗山着有: C

29.柳宝诒着有: D

A.温病的理法方药可以气括伤寒的内容.

B.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一脉相乘,是发展和补充了(伤寒论).

C.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的内容都在伤寒学说之中.

D.温病与伤寒同属外感热病,但病因、病机各异,治疗完全不同.

E.(伤寒论)中的方药只能治伤寒,不能治温病.

30.温病学派对温与伤寒的观点是: B

31.伤寒学派对温病与伤寒的观点是: C

C型题

A.热者寒之

B.温者清之

C.両者都是

D.両者都不是

1.(内经)提出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是: C

2.刘河间对温病治法的观点是: C

A.认为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

B.认为病邪可受自口鼻的医家

C.両者均是

D.两着均不是

3.吴又可是: C

4.薛生白是: C

A.避其毒气,正气存内

B.以药物熏烧袪温气

C.両者皆是

D.両者皆不是

5.(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A

6.(备急千金要方)载有预防温病的方法为: B

A.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B.辨治斑疹白痞的方法

C.両者都是

D.両者都不是

7.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 C

8.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 D

A.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B.认为温病热病不能混称伤寒

C.両者均有D两者均不能

9.刘河间对温病治疗上提出的观点是: A

1O.王安道对温病概念上提出的观点是: B

K型题

1.刘河间对促进温病的发展的出了重大贡献,他最主要的学ポ主张有: A

(1)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

(2)六气皆以火化

(3)热病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

(4)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2.王安道对温病学说的王主要论点是: A

(1)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2)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

(3)认为温病的表证是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

(4)认为发于舂季的温病,即有冬寒内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病者.

3.创立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辫证纲领的医家是:

(1)叶天士(2)吴又可(3吴鞠通(4)柳宝诒

4.民国时期温病学不同于前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E

(1)力图勾通中西医学,丰富了治疗内容.

(2)编选保存大量珍贵的医案.

(3)创办中医学校,培养人才.

(4)创办中医刊物,进行理论探讨和交流.

X型题

1.叶天士的主要著作: BCE

A.温疫论

B.三时伏气外感篇

C.温热论

D.尚论篇

E.临证指南医案

2.吴又可对温疫的独特见解表现在: ACDE

A.病因方面

B.预防方面

C.流行特点方面

D.发病方面

E.治疗方面

3.体现了叶天士温病理论思想及辨证用药的著作有: BCDE

A.伤寒温疫条辨

B.温病条辨

C.临证指南医案

D.温热经伟

E.温热论

4.王安道温病学说主要论点是: ABE

A.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B.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

C.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

D认为发于舂季的温病,即有冬寒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者.

E.认为温病的表证为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

5.属于清代著名四大温病学医家是: BDE

A.吴又可

B.叶天士

C.陈平伯

D.薛生白

E.王孟英

6.标志温病学理论己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是: BD

A.温疫论B温热论 C.湿热病篇 D.温热条辨 E.温热经伟

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时方

2.寒凉派

3.温病学派

4.经方

5.伤寒学派

6.温病学

7.时行之气

8.疫病

二、填空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病学发展史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_________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书_______-.

4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_______时期;成长阶段是___________时期.

5王孟英”以经,________为纬”编着了(温热经伟)一书.

6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温疫的病因是_________,感染途径是_________治疗上强调________.

7王安道提出,温病不得________,温病的表证多为_______而致.

8吴又可认为:”温疫之为病,非风、_______及天地间另有一种______________.

9吴鞠通”历取渚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编着了___________,创立了___________辨证理论. 10学习温病学的任务就是要阐明温病的病因、___________及其转归以揭示温病的本质;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__________措施,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水平,有效地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3. 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4. 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病因学说的确立

B.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C.新感温病学说的确立

D.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E.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理论体纟的确立

B型题

A.(素问.评热病论篇)

B.(素问.至真耍大论篇)

C.(素问.玉版论耍编)

D.(素问.热论篇)

E.(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5.“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6.”热者寒之”出自:

A.温疫的流行”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B.提出六气皆从火化

C.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D.温病还有”不因冬月伤寒而生温者”的新感温病

E.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另有一种异气所感.

7.刘河间的著名论点有:

8.王安道在温病学形成方面的重要贡献是:

C型题

A.热者寒之

B.温者清之

C.両者都是

D.両者都不是

9.(内经)提出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是:

1O.刘河间对温病治法的观点是:

A.认为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

B.认为病邪可受自口鼻的医家

C.両者均是

D.两着均不是

11.吴又可是:

12.薛生白是:

K型题

13.劉河間對促進溫病的發展的出了重大貢獻,他最主要的學ポ主張有:

(1)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

(2)六气皆以火化

(3)热病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

(4)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14.王安道对温病学说的王主要论点是:

(1)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2)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外达.

(3)认为温病的表证是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

(4)认为发于舂季的温病,即有冬寒内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病者.

15. 标志温病学理论己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是:

A.温疫论B温热论 C.湿热病篇 D.温热条辨

16. 民国时期温病学不同于前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力图勾通中西医学,丰富了治疗内容.

(2)编选保存大量珍贵的医案.

(3)创办中医学校,培养人才.

(4)创办中医刊物,进行理论探讨和交流.

17. 叶天士的主要著作:

A.温疫论

B.三时伏气外感篇

C.温热论

D.尚论篇

E.临证指南医案

18. 吴又可对温疫的独特见解表现在: ACDE

A.病因方面

B.预防方面

C.流行特点方面

D.发病方面

E.治疗方面

19. 体现了叶天士温病理论思想及辨证用药的著作有:

A.伤寒温疫条辨

B.温病条辨

C.临证指南医案

D.温热经伟

E.温热论

2O.温病学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

A.温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有发生,男女老少皆可罗患.

B.起病突然,传变迅速,病情较重,大多数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对人数威胁很大.

B.有全面系统理论知识和一整套辨证论治体系.

C.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防治多种急性热病,取得显著效果.

D.国内外医药界普遍重视.温病学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瑰宝.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一般指张仲景以后的医家,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医家所创立的方剂.它在”经方”的基础上有效大的发展,补充以前的不足.

2.金元时代医学学派之一,其代表人物刘河间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治

疗上主张用寒凉药为主,后世称为寒凉派.

3.繼承並發展了張仲景(傷寒論)的學ポ觀點,對溫病的病因、病理診斷和治療等方面較深刻認識,而逐步形成的一個較為完整的學術體系,稱為溫病學派.

4.经方指汉代以前所载方剂.其说有三:1.(汉书.艺文志)医家类所载经方十一家,是指汉以前医家的方药.2.指(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所载的方剂.3.专指(伤寒论)、

(金匮要略)、所载方剂.

5.繼承和發揚張仲景(傷寒論)的學ポ觀點,並主張外感熱病的辨証治療必須遵仲景之說的醫家形成的學派稱之為.

6.研究温病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称之为温病学.

7.简称”时气”、时邪”,指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病邪并具有季节时与气候相关.

8.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疾病.

二、填空题

1.叶天士吴鞠通

2.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3.吴又可温疫论

4.战国---晋唐宋----金元

5.轩岐仲景之父叶薛诸家之辨

6.疠气邪从口鼻而入以驱邪为第一耍义

7.混称伤寒里热郁表

8.非寒、非暑、非湿、异气所感

9.温病条辨三焦

10.发病、病理变化治疗和预防

三、选择题

1.A

2.B

3.B

4.E

5.E

6.B

7.C

8.D

9.C 10.C 11.C 12.C 13.A 14.A 15.C 16.E 17.B

C E 18.A C

D

E 19.B C D E 20.A B C D E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

A型题

1.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2.温病的概念的外是指: A

A.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

B.外感类疾病的总称

C.指现代医学的传染病

D.一门学科名称

E.某一部经典著作的通称

3.”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语出? B

A.刘河间

B.王叔和

C.张仲景

D.吴又可

E.陆九芝

4.”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语出? B

A.王叔和

B.庞安时

C.吴又可

D.雷少逸

E.陆九芝

5.关于温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E

A.可具有程度不同的传传性

B.病因是感受温邪

C.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

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E.起能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

6.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舂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7.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 E

A.发热

B.头痛

C.脉数

D.口渴

E.局部红肿热痛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9.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O.温邪特异性的体现,下列哪项提法不对? E

A.从外侵袭人体

B.温热性质显著

C.易消耗人体阴津

D.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

E.直接导致精神异常

11.认为温病是许多外感热病之总称的代表医家是: D

A.郭雍

B.王安道

C.汪石山

D.吴鞠通

E.王孟英

12.”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温疟”,见于下列哪部著作? D

A.温疫论

B.疫疹一得

C.温热论

D.温病条辨

E.温热逢源

13.风温、湿温、暑温的命名,其主要依据是: B

A.发病季节

B.四时主气

C.临床证候

D.流行情况

E.季节与主气结合

14.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5.下列哪一项不是(难经)所论之”伤寒有五”的内容: D

A中风 B.伤寒 C.湿温 D.暑温 E.热病

16.下列哪种温病是属于湿热类温病? E

A.风温

B.舂温

C.秋燥

D.暑温

E.伏暑

17.下列哪种温病是属于温热类温病? E

A.湿温

B.暑温

C.伏暑

D.霍乱

E.大头瘟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的临床分类方法? C

A.根据病证性质

B.根据发病迟早

C.根据发病季节

D.根据表里不同

E.根据发病部位

I9.下列哪种温病不属新感温病? A

A.舂温

B.风温

C.秋燥

D.大头瘟

E.烂喉痧

2O.下列哪种温病属于伏邪温病? C

A.暑温

B.湿温

C.春温

D.风温

E.秋燥

21.对于广义伤寒的定义,下列哪一种提法较为妥当? C

A.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B.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

C.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D.温热性质的外感热病的总称

E.除外风寒性质的外感热病的总称

22.在温病与温疫的关系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A.温疫乃温病之别名

B.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

C.温病都是烈性传染病,温疫属其中

D.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E.具有传染性的温病可称之为温疫

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24.”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瘟疫辨者无他,盖即辨其传染与不传染耳”语出: E

A.吴又可

B.余师愚

C.王孟英

D.雷少逸

E.陆九芝

B型题

A.舂温

B.风温

C.湿温

D.暑温

E.大头瘟

1.以发病季节命名的温病是: A

2.以临床证候命名的温病是: E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论)

E.(金匮要略)

3.”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や”,语出: A

4.”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语出: C

A.风温B暑温 C.伏暑 D.秋燥 E.烂喉痧

5.上述哪种温病属于湿热性质的温病? C

6.上述哪种温病属于伏邪温病? C

A.温疫乃温病之别名

B.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

C.温病都是传染病,温疫自在其中

D.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E.温疫是独立于温病之处的一种疾病

7.温疫的概念是指: D

8.陆九芝认为温病与温疫的区别是: B

A.”热病即温病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卢,又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

B.”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瘟疫辨者无他,盖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

C.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张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温病广义,温疫义狭

D.温疫是独立于温病以外的一种疾病

E.温病都是传染病,温疫自在其中

9.关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现代医家认为: C

10.关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陆九芝认为: B

A.吴又可

B.叶天士

C.戴天章

D.陆九芝

E.余师愚

11.所谓”热病即温病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又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是哪位医家所说? A

12.所谓”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瘟疫辨别无他,盖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是哪位医家所说? D

A.所有的外感热病

B.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

A.具有传染性 D.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预防方法

E.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

13.温病概念的含义中包括: B

14.温病学概念的含义中包括: D

A.并列关系

B.从属关系

C.相同关系

D.无关系

E.继承与发展关系

15.(难经)认为温病与广义伤寒是: B

16.温病与狭义伤寒是: A

A.发病季节

B.四时主气

C.流行情况

D.特殊的临床证候

E.季节与主气结合

17.风温、湿温、暑温的命名根据是: B

18.大头瘟、烂喉痧的命名根据是: D

A.传染性强,流行显著

B.多数具有传染性

C.不具有传染性

D.病情较轻

E.病情较重

19.温病是: B

20温疫是: A

A.湿温、霍乱、暑湿、伏暑

B.舂温、伏暑

C.风温、秋燥、暑温、春温

D.大头瘟、湿温、疟疾

E.疫疹、烂喉痧、霍乱

21.属于伏温病的是: B

22.属于温热类温病的是: C

A.湿温、伏暑、霍乱

B.暑湿、霍乱、秋燥

C.舂温、风温、大头瘟

D.疫疹、伏暑、烂喉痧

E.暑温、舂温、疟疾

23.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 A

24.属于新感类温病的是: B

C型题

A.湿温、伤寒

B.风温、暑温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没有

1.(难经.五十八难)中提到的疾病有: A

2.(温病条辨)中提到的疾病有: B

A.风温、暑温

B.秋燥、大头瘟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 D

4.属于新感温病的是: C

A.温邪在人群中染易

B.温邪在人群中连续传播,引起程度不等的蔓延、扩散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

5.温病的传染性是指: A

6.温病的流行性是指: B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发热为主症

B.易出现险恶证候;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

7.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是指: C

8.温病病程发展具有的阶段性是指: D

A.某些温病只发生于某一特定季节,或在某一季节发生较多

B.某些温病在某一地域多见,而在其他地域则少见

B..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

9.温病的地域性是指: B

10.温病的季节性是指: A

K型题

1.温病的概念是: D

A.以发热为主症

B.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

C.由温邪引起

D.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病的特点是: D

A.有特异的致病因素

B.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C.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D.共有的临床表现

3.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有: D

A.起病急骡、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

C.易出现险恶证候

C.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4.温病分类是根据: A

A.症证性质是否挟兼湿邪

B.发病的迟早及表里不同

C.发病的脆脏腑部位

D.发病季节与四时主气

X型题

1.温病学和(伤寒论)的关系是: A C D E

A.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术上是–脉相承、不可分割

B.温病学可以完全包括(伤寒论)的内容

C.温病学和(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D.温病学和(伤寒论)均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

E. (伤寒论)为温病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可划归温病范围的西医疾病指的是: B C D

A.所有的急性传染病

B.具有温病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C. 具有温病特点的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常见综合征

D. 具有温病特点的其他发热性疾病

E.所有的寄生虫病

3.温邪的特异性体现在: A B C D

A.从外侵袭人体

B.温热性质显著

C.易消耗人体阴津

D.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

E.直接导致精神异常

4.决定温病流行程度及范围的常见因素是: A B C D

A.人体体质

B.自然因素

C.社会因素

D.传染性强弱

E.治疗得当与否

5.温病的险恶证候是指:

A.斑疹

B.动风

C.动血

D.闭窍

E.癌变

6.温疫的特点是: A B C D

A.发病急骤

B.有强烈的传染性

C.可以引起大流行

D.病情多较险恶

E.火热亢盛而较少挟湿邪

7.温病的命名可根据: A B

A.季节与主气结合

B.特殊的临床证候

C.病证性质是否兼挟湿邪

D.发病的迟早表里不同

E.病情轻重

8.湿温病的分类,可以根据: A B C

A.病证性质是否兼挟湿邪

B.发病迟早表里不同

C.发病的脏腑部位

D.特殊的临床证候

E.季节与主气结合

9.根据病变部位,属于肺系温病有: A B C

A.风温

B.秋燥

C.烂喉痧

D.舂温

E.湿温

10.根据发病仪的迟早表里不同,可把温病分为: A B

A.新感类温病

B.伏邪类温病

C.温热类温病

D.湿热类温病

E.脾胃肠类温病

11.风温病之特点在于: A C E

A.初起发热征恶寒,口征渴,舌边、尖红,脉浮数,咳嗽.

B.初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无汗,脉浮紧

C.邪多从口鼻而入,先受于手太阴肺经

D.邪多从皮毛而入,先受于足太阳膀胱经

E.病因为风热病邪,初起治疗宣辛凉解表

12.温疫概念是指: A C

A.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

B.外感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

C.并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D.温病中具有传染性

E.也不引起流行的发热疾病

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温病

2.温疫

3.流行性

4.季节性

5.新感温病

6.伏邪温病

7.天行

8.地域性

9.传染性

10.伤寒

二、填空题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__________为主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邪的特性主要在于它是_______,故与内伤杂病的病因不用;它又具有________,故与风寒类外感疾病不同.

3.从温病的病理发展趋势和过过来看,多数是由表传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致虚.

4.___________认为:温病的发生原因是云六淫之外的一种特殊致病物欣质,称之为____________. 5.温病临床表现大多数起病_________,来势_______,传变_____,变化_________.

6.温病根据发病的迟早及表里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7.温病根据病证性质是否兼湿邪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大类.

8.温病的范围效广泛,_________中除外________的急性热病皆属于温病范围.

9.温病病程中容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险恶证候.

10.(温病条辨.上焦篇)等一条说:”温病者,有风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燥、有冬温、有温疟”.

二、选择题

1.”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语出?

A.王叔和

B.庞安时

C.吴又可

D.雷少逸

E.陆九芝

2.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A.风温

B.舂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3.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

A.发热

B.头痛

C.脉数

D.口渴

E.局部红肿热痛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B型题

A.舂温

B.风温

C.湿温

D.暑温

E.大头瘟

1.以发病季节命名的温病是:

2.以临床证候命名的温病是: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论)

E.(金匮要略)

3.”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や”,語出:

4.”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语出:

C型题

A.风温、暑温

B.秋燥、大头瘟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

2.属于新感温病的是: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发热为主症

B.易出现险恶证候;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

3.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是指:

4.温病病程发展具有的阶段性是指:

K型题

1.温病分类是根据:

A.症证性质是否挟兼湿邪

B.发病的迟早及表里不同

C.发病的脆脏腑部位

D.发病季节与四时主气

2.温病学和(伤寒论)的关系是:

A.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术上是–脉相承、不可分割

B.温病学和(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C.温病学和(伤寒论)均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

D.(伤寒论)为温病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 可划归温病范围的西医疾病指的是:

A.具有温病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B.具有温病特点的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常见综合征

C.具有温病特点的其他发热性疾病

D.所有的急性传染病

4.温邪的特异性体现在:

A.从外侵袭人体

B.温热性质显著

C.易消耗人体阴津

D.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

X型题

1.决定温病流行程度及范围的常见因素是:

A.人体体质

B.自然因素

C.社会因素

D.传染性强弱

E.治疗得当与否

2.温疫的特点是:

A.发病急骤

B.有强烈的传染性

C.可以引起大流行

D.病情多较险恶

E.火热亢盛而较少挟湿邪

3.温病的险恶证候是指:

A.斑疹

B.动风

C.动血

D.闭窍

E.癌变

4.根据病变部位,属于肺系温病有:

A.风温

B.秋燥

C.烂喉痧

D.舂温

E.湿温

参考答案

一、名河解释

1.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3.是指温邪在人群中连续传播,引起程度不等的蔓延、扩散的特点.

4.是指温病的特定季节气候条件下发生及流行,或在某一季节发生较的特性.

5.凡感受当令之邪,感而即发,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的温病.

6.凡感受外邪,过时而发,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证为主的温病.

7.指病名,即流行病,也叫时气、时行.出自(时后方).

8.是指温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某一特定地域,或某一地域较易发生而其他地域较少见的特性.

9.传染性古代又称染易,即温病之邪可在人群中移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特性.

10.伤寒有广义伤寒与狭义伤寒之分.广义伤寒是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广义的伤寒包括伤寒、温病.

二、填空题

1.发热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

2.从外侵袭人体温热性质

3.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4.吴又可疠气

5.急骤较猛较快较多

6.新感类温病伏邪类温病

7.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

8.外感热病风寒性质

9.斑疹动血动风闭窍

10.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

三、选择题

1.B 2B 3.E 4.E 5.A 6.E 7.A 8.C 9.D 10.C 11.C 1

2.D 1

3.A 1

4.E 1

5.A 1

6.E 1

7.BAC D 1

8.ABC 1

9.ABCD 20.ABC

第三章病因与发病

A型题

1.导致人体卫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脆脏腑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的病邪是: B

A.寒邪

B.温邪

C.湿邪

D.疟邪

E.风邪

2.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3.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4.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5.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6.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7.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8.下列哪项不属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伤人急速,经犯阳胆

B.暑胜酷烈,伤气耗津

C.易伤脾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D.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E.易于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9.暑热病邪致病初起多经犯: C

A.上焦肺卫

B.中焦脾胃

C.足阳明胃

D.手阳明大肠

E.手太阴肺

10.对暑邪的认识,下列哪项欠妥? D

A.暑乃火热之气

B.暑多兼挟湿邪

C.暑可兼寒

D.暑必兼湿

E.暑是火邪,纯阳无阴阴

11.下列哪项不属暑湿病邪的致病特点? E

A.易因阻脾胃

B.弥漫三焦

C.伤络动血

D.耗损元气

E.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12.下列哪项属于风热与暑热病邪的共同致病特点? C

A.首先犯肺

B.经犯阳明

C.易损阴津

D.兼挟湿邪

E.兼挟寒邪

1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粘腻淹滞,传变较慢,难于速去

B.易伤脾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C.另损伤肺胃阴津而干咳舌燥

D.易困遏清阳而恶寒身困

E.易闭郁气机而脘痞胶腹胀

14.湿热病邪为患较多的季节足: C

A.春季

B.夏季

C.长夏

D.秋季

E.冬季

15.湿热病邪致病是: A

A.起病徐慢,化热转化较慢

B.直中心包,易闭窍动风

C.伤人急速,经犯阳明

D.首先犯肺,伤外伤上

E.攻窜流走,毐瘀互结

16.湿热病邪致病后常见为: D

A.一表即解

B.一清而愈

C.较快消退

D.病程较长难于速祛

E.传变较快,变化迅速

17.下列哪项不属燥热病邪特点? B

A.病变以肺为主

B.初起径犯阳明

C.燥伤肺胃阴津

D.上干清窍下燥大肠

E.燥热亢盛化火

18.风热病邪、暑热病邪、燥热病邪、温热病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 C

A.病住在肺

B.径犯阳明

C.易伤阴津

D.兼挟湿邪

E.引动肝风

19.病变中心在肺,易耗伤津液的温邪是: B

A.暑热病邪

B.燥热病邪

C.温热病邪

D.温毐病邪

E.疫疠之气

20.不属于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C

A.病自里发,初起即见里热证候

B.病程中里热炽盛,动风动血

C.困遏清阻,阻滞气机

D.初病可见营血分证

E.易伤肝肾阴津

21.对于温热病邪的概念,下列哪一种认不妥? C

A.舂季导致某一种温病的病邪

B.温邪中的一种

C.温邪的同义概念

D.春温病的病因

E.是根据”伏寒化温”的理论衍生出的一种新的病因概念

22.”冬傷於寒,正春月病溫之由;而冬不藏精,又冬時受寒之由や”是誰所言? B

A.王叔和

B.柳宝诒

C.吴又可

D.王安道

E.戴天章

23.具有致病力强,有特异的病变定位,传染性强,病重多变等致病特点的病邪是: B

A.温毒病邪

B.疫疠之气

C.风寒病邪

D.燥热病邪

E.风热病邪

24.六淫邪气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播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东素是指: D

A.风邪

B.暑邪

C.湿邪

D.疠气

E.燥邪

25.下列除哪一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病有密切吴关系? C

A.外感温邪

B.人体体质强弱

C.失治、误治

D.自然因素

E.社会因素

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感温病初起表现? D

A.发热恶寒

B.无汗或少汗

C.头痛咳嗽

D.苔黄尿赤

E.苔薄百脉浮数

2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伏邪温病初起表现? C

A.灼热烦躁

B.口渴尿赤

C.苔薄白脉浮数

D.舌红绛

E.谵语神昏痉厥

28.下列温病属于伏邪温病的是: B

A.风温

B.伏暑

C.暑温

D.湿温

E.秋燥

29.下列温病中不属于新感温病的是: A

A.舂温B大头瘟 C.疟疾 D.疫疹 E.暑温

30.下引列哪一项属于伏邪温病的特点? C

A.发病于里

B.初起现里热证

C.病邪由浅入深,由表入里

D.感邪后邪气伏藏,逾时而发

E.初起直清里热为主治疗

3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感温病的特点? B

A.感邪后立即发病

B.邪由里达表或进一步内陷深入

C.初起即现表证而无里热证

D.病情较轻

E.初起以解表迁透邪为主治疗

B型题

A.明确病邪特性和致病规律

B.指示病变部位

C.说明病变的传变趋向

D.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E.从外感受,性质属热

1.温病病因学的实际意义是: D

2.温病病因特点是: E

3.掌握温病病因理论,重点在于: A

A.温疫论

B.温热论

C.外感温病篇

D.湿热病篇

E.温病条辨

4.提出邪有”天受””传染”的是: A

5.较早提出邪”自口鼻而入”的是: A

6.较早提出”温邪”的是: B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热病邪

7.既困阻清阳,又闭郁气机的病邪是: C

8.先犯肺卫,又易逆传心包的病邪是: A

9.径犯阳明,又易伤津耗气的病邪是: B

A.发病急

B.性质属热

C.病位有别

D.传变迅速

E.感受外界致病之邪

10.温病有别于内伤杂病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C

11.温病有别于伤寒病的根本原因因为其病邪: B

A.上焦肺卫

B.中焦脾胃

C.手太阴肺

D.足阳阴胃

E.厥阴心包

12.湿热病邪致病初起病变中心是: B

13.燥热病邪致病初起病变中心是: C

A.首先犯上焦肺卫

B.可直中心包

C.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D.初起即见口鼻干燥干咳少痰

E.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

14.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A

15.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B

16.温毐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E

A.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B.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D.温毐病邪的致病特点

E.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7.传变较快,初袭肺卫,旋即逆传心包为: A

18.径犯阳明,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为: B

19.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痊后易于复发为: C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毐病邪

20.病变过程中刘出现脘痞腹胀,呕恶便溏,苔腻纳呆等中焦脾胃症状的温病,常属何邪所致? C

21.病变过程中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甚则破溃糜烂等肿毐特征的温病温病?常属何邪所致? E

22.病变过程中见有口鼻及唇咽干燥,干咳少痰等以肺经病变为中心的温病,常属何邪所致? D

A.径犯阳明

B.逆传心包

C.传染性强

D.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E.兼挟湿邪

23.风热病邪易: B

24.湿热病邪多: D

25.疫疠之气是: C

A.空气相染,从呼吸道入侵

B.饮食相染,从口入侵

C.接触相染,从毛皮而入

D.蚊虫叮咬,从血液入侵

E.疫水相染,从胃肠入侵

26.吴又可谓”天受”是指: A

27.吴又可所谓”传染”是指: C

A.可以作为温病发生的一种诱因

B.可以作为温病的主因

C.可以作为温病发生的兼挟之邪

D.可以作为温病发病之内因

E.可以作为温疫的病因

28.寒邪: A

29.湿邪: C

30.疠气: E

A.病程中易损伤肺胃阴津

B.火热亢盛既伤津又耗气

C.初起即口鼻干燥干咳少痰

D.后期多耗伤肝肾之阴

E.咽痛红肿丹痧密布

31.温热病邪致病: D

32.燥热病邪致病: C

33.暑热病邪致病: B

A.困阻清阳,闭郁气机

B.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C.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D.后期易伤肝肾之阴

E.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

34.风热病邪致病: C

35.湿热病邪致病易: A

36.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E

A.风温、舂温、暑温

B.舂温、伏暑

C.暑湿、湿温、伏暑

D.秋燥、大头瘟、冬温

E.舂温、烂喉痧、霍乱

37.新感温病包括有: D

38.伏邪温病包括有: B

C型题

A.首先犯肺

B.逆传心包

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1.燥热病邪致病可: A

2.风热病邪致病可: C

A.空气相染,邪从呼吸道入侵

B.饮食相染,邪从口入侵

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3.温邪感染于人的途径是: C

4.外邪感染于人的途径是: C

A.发病初起是否是里热证

B.发病初起是否是表热证

C. 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5.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鉴别的依据是: C

6.伤寒与风温鉴别的依据是: B

A.风温、冬温、秋燥、大头瘟

B.暑温、湿温、霍乱、烂喉痧

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7.伏气温病包括有: D

8.新感温病包括有: C

A.作为温病发生的一种诱因

B.作为温病发生的兼挟之邪

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9.寒邪可以: A

10.湿邪可以:B

A.首先犯肺

B.易损伤肺胃阴津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1.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C

1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C

A.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B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1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A

14.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B

A.攻窜流走

B.蕴结壅滞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5.温毐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C

16. 疫疠之气的致病特点是: D

K型题

1.与温病发生有关的因素是: E

A.感受温邪

B.体质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然因素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

A.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B.易损伤肺胃阴津

C.既易消退,又易逆传内陷

D.困阻清阳,闭郁气机

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E

A.伤人急速,径犯阳明

B.暑伤酷烈,耗气伤津

C.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D.易于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4.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A

A.粘腻淹滞,传变较慢,难于速祛

B.易伤脾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C.困阻清阳,闭郁气机

D.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5.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A

A.病变以肺为主

B.易燥伤津液

C.易从火化

D.后期多肝肾阴伤

6.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A

A.邪气内伏,病自里发

B.里热炽盛,易动风动血

C.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

D.易伤脾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7.温毐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B

A.攻窜流走

B.致病力强,触之即病

C.蕴结壅滞

D.传染性强, 引起流行

8.疫疠之气的致病特点是: E

A.致病力强,触之即病

B.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C.传染性强,引起流行

D.病重多变,症状复杂

X型题

1.温邪的共同特性主要有: A B C D E

A.温热性质显著,致病后出现发热及相关的热象.

B.从外侵袭人体,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致病迅速

中医四大经典之《温病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 D.阳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 伤 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 火 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 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30.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有传染性B.发病的缓急C.传变的快慢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临床基础教研室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温病的概念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第八章风温 第九章春温第十章暑温 第十一章湿温第十二章伏暑 第十三章秋燥第十四章大头瘟 第十五章烂喉痧第十六章温疫 第十七章疫疹第十八章疟疾 第十九章霍乱第二十章《温热论》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 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

第一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王孟英B.叶天士C.余师愚D.吴鞠通 2.余师愚的代表着作是:() 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D.朱肱 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 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 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A.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 7.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 8.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 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 10.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 A.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着--《温疫论》 B.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C.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 1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着是:() 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 1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 1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A.《素问·评热病论》B.《素问·至真要大论》 C.《素问·玉版论要篇》D.《素问·生气通天论》 14.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 15.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 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 16.吴又可是:() 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 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 二.选择多项题 1.《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 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损伤部位外伤:皮、肉、筋、骨、脉损伤 内伤:气血、脏腑、经络 损伤性质急性损伤: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劳逸适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病证 损伤时间新伤:是指2~3 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受损部位破损情况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黏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受伤程度轻伤、重伤 职业特点生活性、工业性、农业性、交通性、运动性 理化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1. 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 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 由之不和。”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三章诊断 一.损伤的症状体征 1. 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2.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二.骨病的症状体征 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

决赛《温病学》试题汇编

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右边的括号内)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B 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 C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D 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 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 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 A 温病 B 热病 C 中风 D 湿温 E 暑温 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战国至晋唐时期 E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8、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A 《温病条辨》 B 《伤寒论》 C《温疫论》 D《内经》 E 《温热论》 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 ( )A《素问》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灵枢》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E叶天士 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 A.王叔和B.刘河间 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 ) A .叶桂 B .刘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 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 A.《温热论》 B.《湿热条辨》 C.《诸病源候论》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14.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 ) ,(调胃承气 汤,(导赤承气汤,(桃仁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 ( ,(白虎汤的功效是: ) ,(清泄阳明经热,(清泄少阳里热,(清热宣肺,(泄热攻下 ,(温病阳明热结的首选方是:( )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风温病的病因是:( ) ,(温热病邪,(风寒病邪,(风热病邪,(燥热病邪 ,(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 是:( )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下列哪项不属吴鞠通白虎汤四禁的内容:( ) ,(脉浮弦而细者,(脉沉者,(身热汗出者 ,(不渴者 ( ,(生脉散的功 用是: ) ,(益气敛阴固脱 ,(益气回阳固脱 ,(清热益气生津 ,(滋阴养液清热 ,(临床上见:身热肢厥,神昏谵语,抽搐痉挛,舌质鲜绛,脉细 (数或弦数者,首选的 中成药是: )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紫雪丹 ,(苏合香丸 ,(下列哪项不属葛根 黄芩黄连汤证:( ) ,(身热咳嗽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苔黄焦燥,脉洪大 , ,(知母,(生大黄 ,(杏,(下列哪项不是宣白承气汤中的药物:( ) ,(石膏 仁 ( ,,(运用增液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的主要鉴别点是: ) ,(潮热,便 秘 ,(腹胀满痛拒按,(时有谵语 ,(口干唇燥,,(“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 (热、咳嗽、烦渴。”语出: ) ,(《温病条辨》,(《外感温病篇》,(《温热论》,(《温热逢源》 ,,(下列哪项不属肺热移肠证:( ) ,(腹胀满 硬痛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身热咳嗽 ,,(下列哪项不属“阳明热盛证”的范围:( ) ,(壮热 ,(渴饮 ,(汗出 ,(苔黄白相兼 ,,(风温病名首见于:( ) ,(《内经》,( 《时病论》,(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对风温的病因、病机和证 治作了系统论述的温病学专著是:( ) ,叶香岩《温热论》,朱肱《类证活人书》,陈平伯《外感温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 ,,(称“凡天时晴燥,温风过暖,感其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超准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还最早记载了使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2、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 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5、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关节活动度测量 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邻肢夹角法:以两端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第四章、治疗方法 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 内治法 1)初期:攻下法或消法:攻下逐瘀,行气活血,清热凉血 2)中期:和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舒筋活络 3)后期:补法: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 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2.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 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 4.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 5.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是在2周内要经常检查 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7.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骨牵引:股骨髁上和胫骨结节看一看 第五章、创伤急救(急救技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急剧增高,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性坏死,最后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多见胫腓骨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伤者有肢体骨折、脱位或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史。 5P征:疼痛、苍白、无脉、瘫痪、感觉异常。加上肿胀、骨筋膜间隔区组织压增高 8、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少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骨折的病因病机: 外在因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积累应力 内在因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结构特点;骨骼本身的病变。 骨折的分类: 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接:闭合、开放、潜在开放性 骨折线形态:(横断、斜形、螺旋形、粉碎、青枝、嵌插、裂缝、压缩)骨折、骨骺分离 骨折合并伤:骨折的同时合并有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者称之。 最常见的是脑、脊髓和肺部,其次为周围神经、泌尿系统、血管和腹腔内脏。 骨折并发症: 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衰竭等。 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等。治疗: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瘀祛,新生,骨合)、功能锻炼

简爱名著试题(含答案)

《简爱》名著试题 一、填空题 1.问:在简爱发疯似的与约翰对打起来之时,约翰口中不停的骂着________ 答:“耗子,耗子!” 2.问:简爱在学校的第一顿早餐是_________ 答:第一顿早餐是恶心的烧糊的粥。 3.问:《简·爱》的作者是___国的____________。 答: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4.问:简爱的叔父留给她的遗产是_______英镑,她又分给_______、玛丽和_______各_____英镑。答:两万;戴安娜;圣约翰;五千 5.问:在三年前,简爱的叔父_______给里德太太一封信? 答:约翰·爱谨启于马德拉 6.问:简爱在__________当了家庭教师? 答:桑菲尔德府。 7.问:费尔法克斯太太职业是:__________? 答:管家 8.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府被_________所救? 答:圣约翰 9.问:简·爱是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________,工作是做________ 答:登广告;做家庭教师 10.问: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第一次谈话中,在最后,罗切斯特提到了阿黛勒给他看的_______?答:三幅简爱作的画。 11.问:简爱出门与费尔法克斯太太谈论了________?

答:英格拉姆 12.问:梅森先生被_______咬伤? 答:被住在三楼的疯女人(即伯莎·梅森) 13.问:简·爱在做________期间,意外地获得了_________的遗产。 答:小学教员;她的叔叔 14.问:罗切斯特太太是_______死的? 答:跳楼 15.问: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__________? 答:绘画 16.问:《简·爱》一书中_______和________曾要与简爱结婚。 答:罗切斯特;圣约翰 17.问: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_________。 答:海伦 18.问:罗切斯特先生去丝绸店带了________和_________? 答:带了简爱和阿黛尔。 19.问:.圣约翰与简爱是_______关系? 答:表兄妹 20.问:圣约翰喜欢_____________? 答:罗莎蒙德小姐 21.问:在晚祷的祷告中,圣约翰选了《启示录》中的_______章? 答:第二十一章 22.问:简·爱和圣约翰是表兄妹的关系被发现后,简·爱又和圣约翰,以及圣约翰的妹妹们住了__________?答:5个月。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医外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着是 () A.《肘后备急方》 B.《刘涓子鬼遗方》 C.《金匮要略》D.《内经》 E.《诸病源候论》 2.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糜烂的疾病统称为 () A.疳 B.疹 C.疮 D.痘 E.疥 3.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于 () A.热肿 B.风肿 C.湿肿 D.气肿 E.痰肿 4.手术法中的切开法适用于 () A.外疡的阴证 B.外疡的阳证 C.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D.疡脓未成者 E.以上均不对 5.阳证疮疡可 () A.玉露膏 B.风油膏 C.冲和膏 D.生肌玉红膏 E.生肌白玉膏6.疮疡和营法的活血化瘀代表方为 ()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四君子汤 D.二陈汤 E.八珍汤7.三陷证是指 () A.内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内陷、火陷、干陷D.内陷、干陷、虚陷 E.以上都不对 8.痛与肿结合辨,先肿而后痛者其病 () A.浅在肌肤 B.深在筋骨 C.毒已渐聚 D.毒邪四散 E.以上均不是 9.乳房病检查的最佳时间是 () A.月经后15天 B.月经后3~5天 C.月经后7~10 D.月经前3~5天 E.月经前7~10天 10.乳癖肝郁痰凝证选方宜用 () A.二陈汤 B.二仙汤 C.四物汤 D.逍遥蒌贝散 E.逍遥散11.湿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 () A.旋耳疮 B.脐疮 C.四弯风 D.乳头风 E.肾囊风

广中医针灸专业骨伤科重点

绪论 一、发展史(代表著作及成就)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 2.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4.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近代·方先之、尚天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中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 患配合。 二、病因: (一)外因 1.外力伤害 ①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生在外力接触的部位。 ②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生在远离外力接触的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等。 ③肌肉强烈收缩 ④持续劳损 2.邪毒感染 3.六淫侵袭 (二)内因 年龄、体质、解剖结构、职业 三、诊断 (一)肢体测量 上肢:肩峰——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前臂还可测量尺骨鹰嘴——尺骨茎突) 下肢:髂前上棘——膝关节内缘——内踝下缘 (下肢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测量脐——内踝下缘,小腿还可测量腓骨头——外踝下缘) (二)特殊检查法 1.颈部 ①分离试验 操作:术者一手托住患者頦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 阳性: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疼痛减轻。 意义:颈神经根受压。 ②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操作:患者坐位,头微屈。 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 阳性:因臂丛神经受牵拉而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意义: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2.肩部 撘肩试验(杜加征) 操作: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 阳性: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 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 意义:提示肩关节脱位。

2018温病学试题(库)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20.下列哪项不属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提出小儿“稚阴稚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 E:《温病条辨》 答案:E 解析: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第十部专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体重约为()kg A:1 B:2 C:3 D:4 E:5 答案:C 解析: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新生儿体重约为3kg。 3、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D:发育迅速 E:阳气充沛 答案:D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答案:B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温病学题库之填空题

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战国至晋唐时期,成长阶段是宋至金元时期,形成阶段是明清时期。 2.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战国至晋唐代,温病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是在宋至金元代。 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王安道。 5.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吴又可,倡导三焦辨证的书是《温病条辨》。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它包括温病在内。 3.温病与伤寒是外感热病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 4.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两者关系上: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发展的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 5.根椐《难经·五十八难》经文,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6.根椐吴又可的观点,热病、温病、温疫三者的关系是:热病即温病,又名温疫。 1.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3.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4.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温邪。 5.温邪能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发病。 6.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易于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7.温邪感染途径主要有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8.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是温邪入侵、体质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9.温病发病类型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大类型。 10.燥热病邪引起秋燥,多发于秋季。 11.暑热病邪引起暑温,多发生于夏季。 12.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13.湿热病邪引起湿温,多发生于长夏季节。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灼热,斑疹,出血见症,舌深绛。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热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1.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初起邪在肺卫,邪气未盛,正气未衰,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正交争,虚实错杂,邪实为多;温病后期,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 1、望诊:选择题 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中立位0 °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 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 ' sign )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 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 )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 嵴。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搭肩试验(Dugas sign ) 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 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搭肩试验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7、疼痛弧试验(Painful arc test ) 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 °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8、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 test)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重点9、抽屉试验 (Drawer test ) 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 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四章、治疗方法 1、内治法分期: 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 活络法; 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 (1/10)、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展开了诗人和三类人的对话,这三类人分别是农夫、农妇和() (2分) ?A、渔妇 ?B、牧民 ?C、土地垦植者 ?D、年老的母亲 (2/10)、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曾文清是什么关系? (2分) ?A、父女 ?B、夫妻 ?C、姐弟 ?D、兄妹 (3/10)、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 (2分) ?A、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B、“依洄”吟唱的风格。 ?C、梦和现实的交织。 ?D、一句话反复呈现。 (4/10)、鲁迅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一个很经典的细节刻画,是: (2分) ?A、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B、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D、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 (5/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2分) ?A、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B、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C、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D、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6/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A、周作人《鬼的生长》 ?B、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C、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7/10)、周作人《水里的东西》所写的“水里的东西”是什么? (2分) ?A、金鱼 ?B、水鬼 ?C、新生物种 ?D、水下生物世界 (8/10)、“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出自哪一个作品? (2分) ?A、卞之琳《尺八》 ?B、戴望舒《寻梦者》 ?C、卞之琳《断章》 ?D、何其芳《预言》 (9/10)、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就是两个阶段的循环,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2分) ?A、任人宰割的时代 ?B、人肉筵席的时代 ?C、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D、天下太平的时代 (10/10)、曹禺《日出》里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是() (2分) ?A、黄省三 ?B、李石清 ?C、潘月亭 ?D、王福升

中医温病学试题与答案

温病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 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论、创新法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E.灵活运用经方 18..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20.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E A.唐代 B.宗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2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C A.余霖 B.扬栗山 C.戴天章 D.吴有性 E.俞根初 22.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伤科学 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 “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 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 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 (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 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6>.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 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9>.损伤的分类: 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 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分: 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 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 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 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 ,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 )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 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 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 人体内部变化 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 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 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20>.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9<21>.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21>.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11<22>.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肿块、疮口与窦道、肌肉萎缩、肌肉挛缩。 12<23>.伤科局部望诊包括: 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13<29>.测量肢体长度时,应将肢体置于 对称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记,并做好记号,然后用 带尺测量两点间 的距离。四肢长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 )上肢长度:肩峰一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2. )上臂长度:肩峰一肱骨外上髁 3. )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一桡骨茎突 或 尺骨鹰嘴一尺骨茎突 4. )下肢长度:髂前上棘一内踝下缘 或脐一内踝下缘(适于骨盆骨折和髋部病变时) 5. )大腿长度:髂前上棘一膝关节内缘 6. )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一内踝下缘 或腓骨头一外踝下缘 14<30>.测量肢体周径时,两肢体取 相应的同一水平 测量,测量肿胀时取 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 肌腹部。 15<30>.中立位0 °法测量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为:见表 16<35>.各部位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见表 2。 17<134>.伤科疾病/骨折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 贯彻 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 )的治疗原则。 18<48>.伤科的药物治法分为 内治法和外治法。 19<48> .伤科内治法的初期治法有: 下法(攻下逐瘀)、消法(行气消瘀)、清法(清热凉血)、开法(开窍活血) 1。

四大经典之温病

《温病学名著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1.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与伤寒辨治的异同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2.伤寒与温病由表入里传变的区别及温病表证初起的治法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 3.风邪、湿邪与温热相搏的证候与病机及湿热病与伤寒的鉴别 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 4.温热夹风、夹湿逆传营分的病机、证候与治法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成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热入于营,舌色必绛。风热无湿者,舌无苔,或有苔亦薄也。热兼湿者,必有浊苔而多痰也。然湿在表分者,亦无苔。 5.斑出而热不解的病机与治法 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

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 6.战汗的病机与预后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证。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证矣。 7.湿热邪气留滞三焦气分的治法及与伤寒少阳病治法的区别 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 8.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传变规律与治疗大法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加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矣。 9.湿热病与体质的关系及温热病与湿热病的治则余医案中,凡先治血分,后治气分者,皆伏气病也,虽未点明,读者当自得之。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耶?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须细察精详,方少少与之,慎不可直率而往也。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 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