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8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2018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2018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2018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授课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题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带领学生们梳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取得的成就及意义。教学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的失误的了解,进一步认目标识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思想理论探索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授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 1 份、

视频资料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课程导入

大家阅读并讨论《论十大关系》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体现:

1、《论十大关系》 1956 年 4 月

新课2、《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1956 年 9 月

讲授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年 2 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

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认为,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因而,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

基础上,选择了苏联这个别无选择的样板。“苏联的今天,就是我

们的明天”,成为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

建设的榜样。”

——毛泽东

【案例】毛泽东向斯大林 70 寿辰拜寿的伟大纪实

1950 年 2 月 14 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

【资料】《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

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 年在此处的建设

费用。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新课讲授财产于 1950 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 3 亿美元给中国教政府(年利 1%)。

【资料】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学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

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

过划”期间苏联提供 156 个工业项目的援助; 50 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 12000 多名专家; 6000 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程1953 年斯大林逝世。 1956 年赫鲁晓夫在苏共 20 大上作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

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随即

发生了动荡。如何对待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尖锐

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资料】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批判

1、斯大林破坏法制;

2、斯大林搞个人崇拜;

3、斯大林肃反扩大化,性格暴躁,杀人如麻;

4、斯大林对战争毫无准备,靠地球仪指挥战争;

5、斯大林对农民剥夺过多;

6、斯大林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有错误。

【案例】波兹南事件

【案例】匈牙利十月事件

毛泽东指出,苏共20 大反对斯大林,我们自己要从中得到教

训。毛泽东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

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

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

社会领域内:政党高度控制国家,国家高度控制社会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各种比例关系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政治上:缺乏民主破坏法制

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形成个人专断。

1、 1956 年 4 月《论十大关系》

【视频】《论十大关系》与探索走自己的路

教如何借鉴苏联经验:《论十大关系》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学中的经验,阐述了国内的十大关系,即: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产业结构问题;

过(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

新课讲授(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程(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 1956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

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3、 1957 年 2 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的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

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根本不同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矛盾。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 。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

完全不同的矛盾

②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

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在经济上: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政治上:坚持“团结—批评—团结”;

在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主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等

(1)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了有益的探索,他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我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基本状况

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1961 年 9 月,同蒙哥马利的谈话)【案例】蒙哥马利与毛泽东

(2)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两步走”战略

1954 年 9 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第一次宣布了“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的宏

伟目标。

1964 年,周恩来提出了分两步走的宏伟目标。

第一步,用 15 年时间,即在 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

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在本世纪( 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

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中共八大,大会确

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方针。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

济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视频】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另外,强调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大力反对官僚主义;

重申坚持以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大会着重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

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

联系。

中共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

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

正确意见后来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一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等不符合当时具体国情的实践偏差,造成了很多

不应有的损失。

【图片展示】

二是政治上,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阶级斗争,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1966-1976 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偏离发展生产力的中心。

【图片展示】

三是把计划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等未来社会特征当作社会主义

的本质,照搬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在当时比较恶劣的国际政治条件下,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鉴,总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反映出了毛泽东没有拘泥于

已有的经验和条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并且始终坚持把马列

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国

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才能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政

治、经济环境下,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改

革开放后形成的正确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党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

巨大成就,又经历了严重曲折。这一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也留下

归纳小结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党在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毛泽

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思考题:

课后作业

6

的理论成果?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