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

结题报告

金坛市西旸小学巫志平吴桂香

一、研究背景

现状的呼唤——根据2007年5月、2008年10月、2009年12月三次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总人数的31.5%。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打工,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的隔代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半留守。另还有外来民工子弟140余人。这些孩子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社会实践、阅读等需要家长参与引导的作业完成很难;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作业无人监管,成绩滑坡;学习自觉性低,学习习惯较差等。行为方面,课堂纪律松懈;卫生习惯较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和同学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当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教师的心声——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大潮的到来,留守学生成了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调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其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低18%。受此影响,留守儿童的成绩情况堪忧(好:13%;一般:57%;差:22%;很差:8%)。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这些小时候的弊病长大后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投身于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之中。

专家的引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

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乃至全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们当前的均衡和谐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

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教育实践方面,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贡献。在教育理论方面,打开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在综合效益方面,为各级政府部门解决广大留守儿童以教育为核心的系列问题提供参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留守儿童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留守儿童,促进每个留守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学生,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制定体现学生个体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三、研究目标

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学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留守儿童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4、各班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每新学年都要开展“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了解儿童“留守”原因,在心理上存在哪些不良倾向。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成为适应于我校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研究阶段指导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得到培养。。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反思,关注个别或多个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找出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或学习习惯,有针对性进行辅导,并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组织宣传。通过调查分析,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并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08年2月-2010年1月):深化研究,做好个案跟踪研究;总结经验,在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研讨研究情况;集思广益,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写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制定课题的延伸推广计划。接受专家领导进行评估验收。

七、研究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为提高本课题组所有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课题组在2007年10月份开始收集了许多关爱留守儿童具体做法与措施,以及关爱留守儿童的故事和案例文章,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留守儿童负面家庭教育及应对策略》、《浅谈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爱和自信的力量》等近20篇理论文章。为学好此方面的理论,我们为组员们作了学习的相关要求,要求组员把所读教育教学理论向其他组员们汇报,以分享读书心得,获得共同成长和发展。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还要自己学习理论书籍,并写读书笔记。

2、以行动研究为突破口,增强留守儿童自信心

所谓行动研究就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

种类型使用的不仅仅是统计数据等科学的研究手段,而且包括参与者个人

的资料,如日记、谈话录音、照片等。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行动者面

临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建立理论。(郑金洲,1997)

从每一个行动研究内部的发展历程来看,行动研究还可与社区发展紧密相关,以反压迫的姿态为社会中的弱势团体摇旗呐喊。研究的目的是结

合理论和实际解决社区的具体问题,研究者协助参与者确认研究的问题,

提高彼此相互合作的共识。(赖秀芬、郭淑珍,1996)

自我校于2007年10月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研究课题以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针对留守儿童,在他们自信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开展了系列活动,而这些活动都潜移默化影响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理。

(1)通过留守儿童联欢会激发自信心

在2008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我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家长,说他们特殊是因为这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春节即将来临,他们陆续从外地赶回家里,今天是来参加他们的孩子举行的“留守儿童迎新年联欢会”的。我校课题组组织了100多名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爸妈一起来举行迎新年联欢会,要求每个结对小组都必须表演一个节目。活动伊始,许多留守儿童就以较高的兴致投入到活动的演练、彩排中。就平时而言,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中,他们较难得到表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次迎新年联欢会,不仅使他们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更使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此活动被“金坛教育网”录用)(2)通过留守家庭茶话会在父母面前表现自信心

春去春又来,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后,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又要各奔东西,我校课题组于2008年2月17日下午(学生报到当天),开展“留守儿童家庭茶话会”。活动要求每位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均需参加,然后每位留守儿童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好交流发言稿,再以年级为单位,各选择一名学生上台交流;每位家长都以“亲爱的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好交流稿,并以年级为单位,选一名家长交流。许多留守儿童当着这么多的人要说出心理话,确实有点难度,有几个孩子还未把充满自信的话说完,已泣不成声,把在场和每一个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此活动被“金坛教育网”录用)(3)通过留守儿童走进大自然野炊活动增强自信心

在春光明媚的2008年五月,西旸小学的10多位老师与70多位结对的留守儿童,携手走进大自然,使留守儿童尽情享受了童年的快乐。

在活动中,同学们的情绪高涨,一到活动地点,学生们就根据事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开了:有的挖灶垒灶,有的拾柴,有的洗米烧饭,有的布置餐桌……人人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生好了火,可有的小组没那么顺利,忙得满头是汗,还是没把火点着……一时间,到处烟雾弥漫,一些同学被呛得咳个不停,眼里含着泪水,可是一张张自信的小脸上却荡漾着快乐。品尝着自己亲手炒的菜,心里别提有多么自豪,吃起来也特别的香甜,稚嫩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看着留守儿童在电视上溢满着自信的笑容,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也由衷的感到欣慰。(此活动金坛电视台来拍摄)

(4)通过“留守儿童之家”找到自信心

2008年6月初,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有了“家”的感觉,有了“家”的栖息,有了“家”的温暖,让他们在“家”找到更多的自信。

课题组在“留守儿童之家”张贴了课题组成员名单、课题组成员职责分工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保障了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处成了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和举行集会的重要场所,也成了留守儿童和家长进行培训的基地。我们还在“留守儿童之家”专门开辟了“留守儿童”作品展览区,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休憩的港湾。

3、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

西旸小学在2007年10月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课题研究小组,把“代理家长工作”作为教育科研行为。倡导教师自愿承担、不计报酬、向被关爱对象奉献爱心。代理家长和法定监护人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共

同实施教育,共同研究学生的发展状况,代理家长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沟通信息,反馈情况,关爱学生。

(1)“代理家长”利用短信平台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

为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延续性,08年3月份,课题组开展了“我给留守儿童家长发条短信”活动。活动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利用通讯手段,架起和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桥梁:A、以短信的形式向留守学生家长汇报开学近一个月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B、短信内容须署名自己的身份,语句表达要委婉,在发给家长的言语中要体现人文化。C、留守学生家长发回的短信最好保留几天,并尽可能把所发短信呈现给留守学生,体现父母的牵挂与关爱。D、所发短信要精心组织,并以文字形式摘录下来。

在课题组老师收到的一份份短信中,他们不仅仅收到的是一句句感谢的话语,而是家长们的一份份艰辛与困苦;纯朴与信任;真诚与感动。此项活动目前还在不断延续着……(此活动被“金坛教育网”录用)

(2)“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赠送一本图书

2008年10月9日下午,学校隆重举行了首届读书节,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浓烈氛围。爸、妈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很难选书、买书。为使我们结对的留守儿童能读到好书,真正体现“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课题组开展一次“我为留守儿童赠送一本图书”的读书活动。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有选择性地为结对留守儿童赠送一本有意义、有价值的读物,并作好登记,并要求老师指导好留守儿童阅读方法并及时写好读书笔记,然后举行一次留守儿童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既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又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活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

(3)“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过生日

父母的关爱、呵护,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十分平常的事,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却是那样的困难。留守儿童的现状让西旸小学的老师们感到难过,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这些平时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也感受到生日的快乐与温馨,该校以“代理家长”之名,特意为这些留守儿童组织了这次集体生日。2009年1月6日中午,西旸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其乐融融。学校13位“代理家长”与结对的76名留守儿童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孩子们的生日。在《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声中,师生一起唱生日歌,吹生日蜡烛。孩子们一起切蛋糕、吃蛋糕,接受来自老师的美好祝福,笑容一直洋

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这股爱的暖流悄悄地流进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 (此活动被金坛教育网录用)

(4)“代理家长”走进留守儿童家庭

为真正体现我校课题组成员对结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疏导与教育,挖掘、寻找对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的素材,课题组要求13名代理家长开展“走进留守儿童心灵”家访活动,要求每位代理家长对结对的每一位留守儿童均要家访,家访要真实有效,不可以电话或短信代替家访,并认真写好家访记录,并在其中挑选1—2名留守儿童作为典型,并进行个案分析与研究,取得了实效。

4、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专题沙龙”活动。

留守儿童是我市农村小学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呵护。西旸小学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到了实处,让每个留守儿童在这个学校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与快乐。5月1 5日,该校课题组成员就近一年来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工作,展开了“关爱留守儿童专题沙龙”活动。

活动中,该校每位课题组成员先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将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与困惑和与会者作了进一步交流。最后,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侃侃而谈,一致感觉到我校课题组选择这样的课题是适时的、准确的、必要的;并一致表态,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一定让这一“时髦”的课题研究得更深入、更细致、更实效。(此活动金坛电视台作过报道)

(2)加强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

及时完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个案分析。班级中的大部分留守儿童得到了老师的关爱,心理流露出的喜悦已初见端倪。此时课题组及时安排课题研究人员在学期结束前,必须完成自己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案例分析,要求案例中关注本班个别或多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现状,找出他(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或学习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然后以教育故事、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形式,上传至课题组成员的个人博客和学校建立的课题网页。

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个案的研究。尤其在自信心理方面寻找突破口,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心理学表明:自信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特征,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自信的人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除通过众多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外,还要用我们老师的温暖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力争在每年的“六一”和“元旦”等重大了节日时都要有创新的举措,然后让我们的课题组老师捕捉到更多的个案进行研究与分析,不断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3)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专题辅导讲座

我校课题组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每位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或多或少均有较大辐度的提高与发展,但也存在着困惑或其它不健康心理。于是2008年6月17日,课题组根据调查分析,由课题组组长对学校全体留守儿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专题辅导讲座——留守儿童自信心理辅导个案。

此次讲座,主讲人抓住了我们身边留守儿童个案,由基本情况→自信心理缺乏→背景资料→自信心理诊断→辅导过程→结果与思考等方面,向全校留守儿童讲解了我校一名留守儿童由自卑心理向自信心理转变的过程,使全体留守儿童受到了诸多启发。

(4)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与辅导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的更好。但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负荷的程度,常常会引发过强的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怖、孤独、自责、过敏、冲动,身体症状等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2009年3月,课题组在全体留守儿童中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并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通过本测验,就是帮助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了解存在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的从认知和行为等层面上进行辅导,以改善、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注重日常呵护,促使留守儿童找回亲情

孩子就像那花儿一样,需要用心去呵护。在日常生活中,留守儿童更需要班主任用心呵护他们。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家长不在家,他们为了生活常年四处奔波,孩子常常见不到父母,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这时的隔代教育

就显现他的不足,使得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性格上、成绩上都与其他学生存在着差异,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们留心观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帮助留守儿童,用心去呵护他们。

(1)在生活上关心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有时还要做一些农活,孩子们在生活上常常会遇上一些困难,这时的班主任就担当起保姆的职责,及时提醒他们增减衣服,发现孩子状态不佳时,要仔细询问,生病时及时送他们上医院,从心底里去关心他们,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语都听在耳里,记在心中。

(2)注意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乐观的性格

一个健康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又年老无法与孩子沟通,因此一些孩子形成一种孤僻的性格。这时的班主任又成了心理医生,要常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向他们传递一种信息:社会上许多人都很爱你们。让他们感受着大家的关心,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集体,投入社会。

缺乏亲情、关爱、督促,很轻易使“留守儿童”们酿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必然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利益。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动手能力等。班主任要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捕捉一切契机激励、赞誉他们,培育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3)班主任常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有一种爱无法替代,那就是亲人之间的爱。作为班主任,你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父母,但你可以成为父母与子女间的桥梁。作为班主任,要时常与孩子的父母联系,让孩子的父母一起来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在孩子取得成功时,送上祝福;在孩子失落时,送上鼓励。这样,孩子才不会孤独,因为他知道,父母就在他身边,他才会更有信心,更有勇气面对困难,面对未来。

(4)以班队活动为载体,拓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渠道

2010年开学伊始,各中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队会。在队会上,“留守儿童”通过朗诵日记、亲情告白、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向全体队员吐露出自己思念亲人、感谢学校同学的心声,其他队员也分别用深情朗诵、亲情热线、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形式给他们送上了一份诚挚的祝福。师生们还给这

些留守儿童赠送了祝福卡片、礼品、书籍和一些学习用品等。浓浓的爱意,不仅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也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师生的爱心、大家庭的温暖。

本此活动是学校“留守儿童”课题组和少先队大队部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与少先队中队活动进行整合的一次有益的尝试,进一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实到实处,为“留守儿童”创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让每个留守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总之,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要时时刻刻留心留守儿童的一切,绝不让他们掉队,让他们感觉“父母”就在身边,困难并不可怕,未来是那么美好。

八、课题研究成果

1、教师方面

(1)师德师风建设随着课题研究而得到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强烈要求课题组成员有爱心、有耐心,尊重学生,能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全面实施以“关心、爱护”为核心的特别关爱教育。丰富了课题组老师的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能不断充实自已教育教学水平。

(2)教师的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因为每个班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留守儿童,所以课题组成员必须配备到每个班级,组织一次大型活动都需要每位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为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3)通过此课题的开展,有效地开展好了学校的校本培训,有11篇相关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6篇相关论文在市级获奖,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今后的职称评定添砖加瓦。

(4)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拓展,除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外,应采取多种方式与“留守儿童”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学生方面

(1)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队活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在许多活动中大部分留守儿童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有效增强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2)通过许多关爱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孤独倾向得到了缓解

(3)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诊断、辅导与交流,消除了留守儿童心理上的许多障碍。

(4)通过个案分析,或多或少对问题留守儿童的改造与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成长逐步趋向正常化。

3、学校方面

(1)常州市重点课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该课题开展的创新活动和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金坛市教育信息网先后六次报道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系列活动,《常州日报》、《扬子晚报》均有过转载;金坛电视台《教育天地》做过专题报道;2008年《江苏教育》第12期(教育管理版)刊登的《金坛:创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之路》第3篇的“学有所教”中有五、六百字介绍我校如何处理留守儿童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2)在我校迎接“常州市优质小学”评估验收中,我校常州市重点课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并下载了许多建设性、创新性的活动带回到他们学校,但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了此课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与推广的价值。在2009年12月2日,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沈梅在视察我校创建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此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并要求推荐召开大市级现场会。

(3)金坛电视台先后两次拍摄专题片(教育天地、金沙纵横),金坛电视台“第一时间”和江苏教育电视台各有一次拍摄经历和短暂报道。这为提高学校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学校成立的“留守儿童之家”由于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金坛市教育局评为了“特色家长学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此项课题的开展吹响了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号角,也唱出了山乡小学校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和拓展学校德育思路之歌。

九、课题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由于留守儿童群体人员较多、地域分布较广,课题组成员投入精力太多,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2、由于课题组成员普遍存在缺少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基础,故课题研究的高度和深度很难达到,有种力不从心之感。

3、此课题属德育课题,多以行动研究为导向,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是长效机制,研究对象仅靠一方努力,取得的效果不可立竿见影。

4、留守儿童平时在家庭缺乏父母关爱,家长认识不够,一旦团聚,经常出现“恶补”现象,使我们的研究效果有事倍功半之感。

5、因为是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校,祈盼社会来关注这一弱势群体还任重而道远。

6、课题研究虽实现了诸多推广价值,但课题组成员都缺乏理论功底,所以出现的大作不多,这可能是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最大的缺憾。但我们会充分利用课题研究已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会一如既往地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因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现象。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家人进行照顾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系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对留守儿童所表现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只有耐心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和真正落实。基于此,我们确定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课题,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分析了我校留守儿童现状,参考了国内外课题研究情况,制定了我校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的重点:由于留守儿童于家庭的不完整和家庭教育主体的弱化,致使他们在生活环境、学习成绩、人身安全、个性心理方面都会产生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 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分析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负面影响 (3)留守儿童教育方法的研究 3.原定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实验期定为二年(2013年3月-2014年12月),但是预期研究效果不明显,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还在探索,所以研究期限又增加一年。 三、研究结果: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儿童发展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弄清了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

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XX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作用,使留守儿童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现结合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开展以来的实际,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校非常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了以校长xx同志为组长,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校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对贯彻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留守儿童现状 1、xx小学现有留守儿童共157名。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少数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由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监护人能辅导他

们学习的很少。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绝大多数,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很少。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1、我校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先后在留守儿童工作的建设上做好到:有场地、有设施、有制度、有活动、有志愿者队伍。并因地制宜制订了留守儿童工作建设实施计划。 2、建立了有关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做到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准确而全面。档案中有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 3、组建了志愿者服务组织。做到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求帮扶教师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一

最新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已有的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能力心理学、创造心理学、气质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的各分支学科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教育理论基础。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资料、教师参考资料也可供我们参考、选用和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黑山县常兴镇小学武艳新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情况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关爱工作纳入主要工作。 二、积极改善留守儿童生活条件 学校宿舍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为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床上用品,满足上学需要,中午学校有食堂,完全满足孩子的午餐需要,还为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管理 四、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我校完善了留守儿童花名册,建立了包保机制,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通过结对子、爱心妈妈等亲情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借助家长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要求外出打工家长做到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铺架他们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提高了家庭教育和管理能力。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学校办学经费仍然困难,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

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2、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部分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文化程度低,认识不到位,放任孩子的言行,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2、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市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积极摸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引领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和谐成长。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

“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 结题报告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总课题组 执笔人翟新民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高校兴起,开始是对个别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不适应导致损害自我生命行为的大学生给予紧急援助,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与行为矫正,而后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大,年龄上从大学生扩大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进一步向低年龄延伸的趋势。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预防先于治疗,、重于治疗,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目前已经起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来看,大多还处在以“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补救性层面。相比较而言,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注重高中学生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⑵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说明党中央已经把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除了要(学习好)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虽然近几年贯彻《纲要》取得了进展,但发展不平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因此,决定了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保证学生的和谐发展。 ⑷素质教育呼唤师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质量,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2、课题研究的意义 ⑴有助于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入到学校的其它各育中去,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效应与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 从2013年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南雄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已立项,于2013年9月30日开题,特邀请县课题专家组给予督导、检查。 一、研究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黑山县常兴镇小学武艳新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通过调查研究,对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地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自查报告告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自查报告 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善了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发展状况,促进了我校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初步解除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现就将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汇报一下: 一、留守儿童现状 1、2016年秋季全校共有学生221人,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有8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0.6%,其中与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在一起生活的有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3%,与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的有1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0.4%;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有33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6%(全部只与妈妈生活在一起),全校留守儿童共41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5.7%,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是来自附近村庄,父母一般都在外地打工。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8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30.6%) 3、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析。从全校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一般”,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好”。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不好。一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照顾不到孩子的学习;

二是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老师们也一致认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 2、行为习惯较差。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挑食挑穿;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骂人、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三、关爱留守儿童所做的工作 1、召开家长会,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

任王楼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虞城县李老家乡任王楼小学课题组 二0一三年十二月四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虞城县李老家乡任王楼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虞城,地处河南省东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是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这里的人们生活艰辛而贫穷、自足而落后,自从90年代初期这里一小部分农民先行去了沿海的广东、深圳等地打工以后,他们在外面尝到了甜头,回来后确实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这里的人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个个看到了新的希望,便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锄头、镰刀,也撇下了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一窝蜂地涌向了沿海的发达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每一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农民人数达到80%之多,留下的也都是些年老体衰、年幼在读的老人和小孩。留下这些在读的小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419名,其中留守儿童146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4.8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1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7.51%,残疾学生2人,孤儿2人,单亲家庭子女12人。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曾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爷爷奶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爷爷奶奶说得好,成绩不好我不怪,千万不要去学坏……”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 联合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 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 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 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持 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 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有。据 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 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 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因为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水准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 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 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 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 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注重的现实问题。注重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升 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有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 面育人目标的达成。注重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 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经商、打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群体, 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局接受了中央教科所牵头组织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李庆明主席为组长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并确定金山镇小学11所完小为研究基地,在基地校及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镇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有300名,占在校生总数的12.5%。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少数被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自支撑门户,与“留守老人”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全镇“留守学生”中以隔代监护的居多占58.3%,托亲属监护的占26.5%,自我监护的占10.6%。这些“留守儿童”呈现出面广量大特点。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亲情缺乏、家庭教育不力、心理人格缺陷、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社会的管理也有许多地方没有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监护人职责不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学生”由祖辈或亲属照管,少数“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照顾。而委托监护人往往不甚明确

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663 (报告范本系列) 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告详 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县教育局将吉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吉教基一〔XX〕19号)转发给全县中小学校并提出工作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意见》,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关爱工作纳入《东辽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县政府,教育局、妇联、团县委、关工委等部门都出台了文

件,各部门都积极开展“代理妈妈”等活动,多渠道、宽领域地持续开展贫困留守儿童救助活动。 二、积极改善留守儿童生活条件 学校宿舍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校车,满足上学需要,中午学校有食堂,完全满足孩子的午餐需要,还为留守儿童开展捐助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管理 我县地处农村,学生来源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从调查的结果来看,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全县有留守儿童1396人,留守儿童在校就读人数占学生总数比例为6.25%。各校都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并定期统计汇总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全程跟踪家庭情况和思想学习情况。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也牵动着广

2020年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__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清新县三坑镇枫坑小学课题组2010年4月 我校的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从 2006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到现在有3多年时间了,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刻苦钻研以及全校教师的积极配合、支持帮助下,课题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同时参与研究的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批农民工入城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增多。我校有学生3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60多人,占全校学生的16.7%。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勤换衣服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这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对此,我校结合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3、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4、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6、通过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到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自觉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 5、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能力。 6、增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099-84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以下是一篇学校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在XX年8月17日,县教育局将吉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吉教基一〔XX〕19号)转发给全县中小学校并提出工作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意见》,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关爱工作纳入《东辽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县政府,教育

局、妇联、团县委、关工委等部门都出台了文件,各部门都积极开展“代理妈妈”等活动,多渠道、宽领域地持续开展贫困留守儿童救助活动。 二、积极改善留守儿童生活条件 学校宿舍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校车,满足上学需要,中午学校有食堂,完全满足孩子的午餐需要,还为留守儿童开展捐助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管理 我县地处农村,学生来源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从调查的结果来看,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全县有留守儿童1396人,留守儿童在校就读人数占学生总数比例为6.25%。各校都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并定期统计汇总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全程跟踪家庭情况和思想学习情况。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也牵动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教育局要求各校加强学籍管理,控制辍学,开展心理健康法制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增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 现状的呼唤——根据2007年5月、2008年10月、2009年12月三次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总人数的31.5%。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打工,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的隔代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半留守。另还有外来民工子弟140余人。这些孩子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社会实践、阅读等需要家长参与引导的作业完成很难;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作业无人监管,成绩滑坡;学习自觉性低,学习习惯较差等。行为方面,课堂纪律松懈;卫生习惯较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和同学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当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教师的心声——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大潮的到来,留守学生成了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调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其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低18%。受此影响,留守儿童的成绩情况堪忧(好:13%;一般:57%;差:22%;很差:8%)。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这些小时候的弊病长大后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投身于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之中。 专家的引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 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乃至全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们当前的均衡和谐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教育实践方面,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贡献。在教育理论方面,打开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

2019年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2019年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县教育局将吉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吉教基一字〔XX〕19号)转发给全县中小学校并提出工作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意见》,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关爱工作纳入《东辽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县政府,教育局、妇联、团县委、关工委等部门都出台了文件,各部门都积极开展“代理妈妈”等活动,多渠道、宽领域地持续开展贫困留守儿童救助活动。 二、积极改善留守儿童生活条件 学校宿舍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校车,满足上学需要,中午学校有食堂,完全满足孩子的午餐需要,还为留守儿童开展捐助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管理 我县地处农村,学生来源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从调查的结果来看,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全县有留守儿童1396人,留守儿童在校就读人数占学生总数比例为 6.25%。各校都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并定期统计汇总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全程跟踪家庭情

况和思想学习情况。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也牵动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教育局要求各校加强学籍管理,控制辍学,开展心理健康法制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增强法治意识,实施家校联动,共同管理孩子。 四、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各学校完善了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制度,建立了包保机制,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通过结对子、爱心妈妈等亲情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借助家长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要求外出打工家长做到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铺架他们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提高了家庭教育和管理能力。通过开展党员干部捐款捐物、“爱心一对一”义务家教、爱心心理咨询、留守儿童心理导航等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活动取得实效,全县各学校都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室。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学校办学经费仍然困难,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228-62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模板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模板(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 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 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 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 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 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 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 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 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 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

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