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1组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1组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1组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1组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1组: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预算管理论最早起源于英国,之后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完善。与我国相比,预算管理在国外起步较早,因此它的理论体系也相对较为完善。在本文中,将西方预算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国外的研究状况。

(一)预算管理理论的萌芽期

预算管理这一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英国,在英皇签署的《大宪章》中第15、16条规定未经过议会的同意,英皇不得随意征税。也就是说国家的收入来源必须经过议会的审核评估,这也是早期的国家预算。1911 年,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提出将管理人员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希望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并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该理论为预算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经验基础,因此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可以看做是预算管理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这一时期在如何实现分权管理的同时保持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杜邦公司和通用公司率先引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预算管理作为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生产的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1921年6月美国颁布了《会计与预算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预算管理在实务中的应用。1922 年James O.McKinsey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详细的论述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

(二)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竞争加剧,内部管理难度加大。这一时期各种新的管理学派和新的管理学科不断出现,预算受到行为科学的影响,参与预算和零基预算初步形成和推广。预算管理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后趋于成熟,这个阶段被称为“传统预算管理”的标准模式。

20世纪 40 年代末、,预算管理吸收了行为科学理论,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的观点,预算是用来引导和激励员工行为的手段。编制预算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参与式预算管理模式。1952 年,Chris Argyris对四家制造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及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研究,经过整理数据分析后发现,员工部门、身份差异的会使预算的执行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无法协调,影响预算的执行。为了能够使编制的预算更好地被执行,他提出了人员参与式预算管理,鼓励人员参与预算制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解决预算管理冲突问题。同年,美国人Wayne Lewis(1952)发表了一篇题为《预算编制理论新解》的文章,主张预算的编制应采取一种新型的方法,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零基预算的概念,但他所提出新方法的内涵与后来的零基预算是完全一致的。Low&Shaw(1968)发现当预算与销售经理的报酬相挂钩时就会产生预算松弛的问题。70 年代时,零基预算可以很好的解决预算松弛的问题,开始在西方的一些企业里得到应用并取得成功。1970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皮尔首先成功地将零基预算法应用于公司费用预算的编制。Weitzman(1976)的研究验证在不确定情况下,基于预算计算的报酬,能减少基层工作人员隐瞒或低报工作业绩的动机。此理论验证后的合理应用,有助于促进基层工作人员真实信息的披露,从而依据合理的信息对企业进行预算的编制。

1977年,Alfred D.Chandler,Jr在其《看得见的手一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对全面预算管理在美国企业最初运用的功能、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在西方现代工商企业的成熟与发展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预算管理趋于成熟和定性,在西方国家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主要管理手段。随着实物领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形成了价值链管理的预算管理系统。

(三)预算管理论的成熟期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呈现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企业管理中开始流行“权变热”和“战略热”的管理理念,打破了原有财务预算控制模式的基础,预算管理模式寻求着变化。

1992 年,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提出平衡记分卡理论,要求从财务、顾客、流程和学习四个方面评价企业业绩,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这样就弥补了传统财务评价的缺陷。同时将这种思想应用到企业的预算管理中,提出了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Kerry Jacobs(1995)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进行深入采访、调查后发现,预算与组织结构有一定关系。他认为预算沟通了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变化,起到桥梁的衔接作用。Fisher 等((2000)指出,以往的经验研究表明,以传统预算为基础的契约会使下级产生预算松弛的动机,而真实导向型契约虽然能减少松弛动机,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松弛。R.Alan Webb(2002)研究结果显示,预算可靠性会影响管理者的声誉,而影响程度则取决于预算在组织中对计划和控制过程的重要性。为了控制声誉的影响,研究者向模拟管理者的实验对象宣称,如果声誉良好,他们就有可能得到升迁。实验结果表明,对声誉的关注及其差异会降低预算松弛程度。

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预算目标不得不进行调整,预算管理的成本增加,传统的预算管理遭到了质疑,欧洲学者杰里米.霍普(JeremyHope)和罗宾?弗雷泽(RobinFraster)提出超越预算的概念,认为应该摒弃预算管理,实施预算以外的管理方法。它否定了现行预算理论和方法,主张放弃预算作为业绩指标的做法,应将预算的作用、内容和范围局限在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计划上,而传统预算的控制与激励作用则由其他的绩效管理制度来代替,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二、国内文献综述

在我国,预算管理从20世纪60年代后才被广泛应用,但是当时我国执行

计划经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学习西方

国家有关预算管理的经验,在20世纪90年代,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开始在我

国兴起,有些企业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例如中国电信、平安保险等。同时,政府及学术界也开始关注全面预算管理,看到的是它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并

大力宣传。国家颁布了许多办法及条例明确提出企业应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例如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国有大中型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等,这些办法和条例

推动了全面预算的发展。

(一)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

1、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研究

王斌(1999)提出,全面预算管理体现的是“权利共享下的分权”,预算

本身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企业战略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联系工具。

汤谷良李苹莉(2000)从经营机制角度理解预算管理的内涵,指出预算管

理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企业健全的预算

管理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表现。

潘爱香(2003)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在权、责、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

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能够解决企业的内部管

理问题,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

张长胜(2004)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对企业预定期内的经营活动、投

资活动、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预计、测算和描述,并对其执行过程与

结果进行控制、调整和考评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何瑛(2005)认为全面预算管理综合了现代管理思想,集适当的分权、明

确的授权和合理的评估于一体,整合企业各种资源,进而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高度协调各级工作人员,贯彻企业战略目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焦勇(2008)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以战略为指导,为实现企业经营

目标而开展的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过程所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使企业整个的

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的管理机制。

扶群英、彭小平(2010)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企业战略方针来有效管

理企业的机制,从而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等情况进行预期,控制

并安排企业营运情况,随时监测公司的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

方案。

郭颖(2012)指出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通过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情况,制定一系列量化后的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有关的预算,进而监控和协调企业执行预算的一种企业

管理模式。

2、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研究

苏寿堂(2001)提出,企业预算管理主要具有4中职能,即规划职能、协

调职能、控制职能和业绩考核职能。

胡虹云(2007)提出,全面预算管理有以下职能,战略职能、沟通职能、

协调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

梁俊(2009)提出,全面预算管理有四大作用,改善企业管理决策、落实

目标责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研究

徐玲、郝凌云(2007)认为在最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对预算管理越来越重视,

但在实际应用中全面预算仍然存在普及率不高、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预算编

制体制不合理、预算责任不清、全面预算的执行监督不严格的问题,并提出建

立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来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张菁华(2015)认为在事业单位中实行全面预算,能够加强事业单位的内

部管理,有利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事业成本的支出,增强预算资金使

用的合理性与效益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实现预算管理目标与社会效

益目标。

朱素芬(2015)认为从我国中小零售行业现状来看,虽然也推行了全面预

算管理,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及体系。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超市连锁企业应注重预算编制精度,以降低预算编制的偏差,维护全面预

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威性,从而实现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太明海(2015)认为烟草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需

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进行调整和规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制定全面预

算管理模式、健全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完善预算考核机制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张秀婷(2015)认为当前房地产行业高度市场化发展使得房地产企业越来

越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并且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很难从其

他行业借鉴管理经验来进行预算管理。文章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

所应用的管理模式展开了论述。最后得出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

管理来说属于系统性工程,应以企业目标作为管理出发点,以成本效益作为全

面预算管理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模式进行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源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发达国家,后来在企业中得到

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正是西方国家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在这全

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下,我国许多企业也纷纷将全面预算管理引进自身企业的

管理制度中。在我国,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大多数企业一直采用带着

计划特色的管理方式经营,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企

业受到国内外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国内外经营、外汇交易及国

际纳税方面都面临了挑战,这种计划的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由此全面预算得到了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重视,尤其是集团企业,逐渐认识

到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科学性,它对企业经营管理、资源整合和战略目标等

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仅有十几年的时间,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实

践经验较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预期效果不佳,没有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因而,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预算管理理论的研究同企业预算管理的实施

充分结合起来;引入国外新研究出来的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于预算执行的

跟踪调查、预算调整、预算激励作用,以及在全过程中权限的划分与制衡给予

高度的重视;探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企业性质之间的全面预算管

理现状存在的悬殊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探求这种原因对预算管理的理

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将有什么重要意义等。

[1]McKinsey J O. Budgetary control[M]. New York:General Books, 1922:37-68.

[2]Becker S. Green D.Budgeting and Em-Ployee Behavior [J].Journal of Business,1962,(35):392.

[3]Onsi.Factor analysis of behavioral variables affecting budgetary slack[J].The Accounting Review,1973,48(3).

[4]Jeremy Hope,Robin Fraser.New Ways of Setting Rewards:The Beyond BudgetingModel [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2003,45(4).

[5]Theresa Libby.Referent Cognition and Budgetary Fairness:A Research Note[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1,(13).

[6]卡普兰、诺顿,2008年:平衡计分卡的致胜方略战略中心型组织,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54.

[7]潘爱香,如何解读全面预算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2,(8):30—33.

[8]胡虹云,浅论全面预算管理[J],财经论坛,2007,(9):75—76.

[9]徐玲,郝凌云,我国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

[10]张智勇,切实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能实现预算管理目标[J],现代商业,2008(20)66—68.

[11]梁俊,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205—206.

[12]焦熠堂,试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实务探讨[J],实务探讨,2009,(7). Taylor F W. Scientific management[M]. London:Routledge, 2013:350-510.

[13]张菁华,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策略探析,当代经济,2015(8)

[14]朱素芬,中小零售连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思考,商业会计,2015.

[15]太明海,全面预算管理在烟草商业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

[16]张秀婷,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土地开发企业中的应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 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1922年.奎因坦斯第一次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称。1924年,布利斯所写的一部管理会汁方面的著作《通过会汁进行经营管理》也问世了。这个时期管理会汁的特点是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其基本点是在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巾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关于管理会计的属性,最早在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以上两个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世纪7O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当时在一些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未及时地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其理论严重脱离了实际,影响了他的实际应用。2008年陈建梅在《财务管理》中提出我国的管理会计是世纪年代初, 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07年潘飞,王悦,沈红波在《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二期中提出: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1982年第二期《会计研究》中,余绪缨提出“对象问题是学科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一门学科的对象, 是其特定领域有关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是贯穿于该学科的始终的。从这个认识出发, 应如实地把现金流动( cash flow) 看作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1983 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体现余先生上述观点的《管理会计》教材。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高等财经院校统编教材。20世纪90年代之前,余先生的《管理会计》教材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许多人是通过该教材才了解、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知识, 从而对管理会计感兴趣。可以说, 该教材不仅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传播、普及与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也标志着余先生已经完成了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工作, 开始进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学科阶段。 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展示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的概念,包括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管理当局扩大到了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 1987 年,美国管理大师卡普兰教授在其著作《相关性的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指出:今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改梁易撤,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上,花大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跨国公司可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瓶颈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方式、影响以及我国应有之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控制,文献综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急需引进国外大量的人才、管理和技术。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技术优势是其获得垄断地位或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保持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技术垄断控制与控制,防止技术的过度扩散,充分发挥其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回报。不可否认,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控制所带来的长久的恶劣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可以体现在技术转让、专利战略、设立研发中心这三个方面。 技术转让方面,跨国公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由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进行技术转让;2、公司通过技术许可贸易向外转让技术;3、公司向合资经营企业转让技术。 在专利方面,目前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在发达国家,大约有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这些国家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2004 年王新华在《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中认为, 跨国公司专利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 获取尽可能多的基本专利; (2) 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 (3) 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相互配合, 为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 (4) 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 保持垄断性优势。 研发中心的设立近年来呈现出两个特点——数量的急剧上升与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04年6月,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到2004年底达到700多家,而2003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数才400多家,2004年1-9月就新增研发中心298家,同比增长48.2%。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

会计电算化-文献综述

会计电算化-文献综述 尼古拉斯·科雷亚(Nicholas Correia)是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他著作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研究》一部会计史学方面的名著。这部著作以大量的论文和书籍中所包含的会计史知识为基础,通过对会计历史中所有重大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以较详实的资料向读者介绍了有关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本观点。在本书中,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20世纪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上,以其特有的视角深入剖析各种观点的本质,并从中提炼吸收了有用的成分。 迈克尔·查特菲尔德(Chatfield Michael)在《会计思想史》中,提到了大量分散的会计史知识,通过对会计历史中所有重大发展阶段重大问题的讨论,以较翔实的资料向读者提供了有关会计思想发展的一般观点。 齐军在《企业会计电算化运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文中提出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一观点,已成为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对推动会计工作和更好地为经济管理服务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闻春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及培养措施探讨》中提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为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以机代账的单位将逐渐增加。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和变革,也会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代网络技术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车俐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工作的认识》文章中提到出了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情况,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入手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与方向阐述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对企业会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图解析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影响,目的就是为了给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中小企业给予帮助,使它们能够正确的应用会计电算化这一工具,使它们能够认识到在使用会计电算化后会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帮助它们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魏毅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探讨》一文中提到,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本文就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不及时重视或解决,它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如若重视或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将会促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吕盛华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一书中阐述,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从业人员通过使用相应的会计运算软件来进行账目处理,从而取代传统的纯手工作业。会计电算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会计处理的准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关键词: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简介: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寻求组织创新机制与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相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管理会计变迁的动因,并在变迁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希望以下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对你有所帮助。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内容: 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寻求组织创新机制与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相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管理会计变迁的动因,并在变迁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希望以下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对你有所帮助。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1,(08):81-82. [2]徐璟。依托校企合作重构技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好家长,2021,(51):48-49. [3]包纯玉,张新华。ERP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1,(10):90+92. [4]裴畅。关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建设工作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21,

(20):78-79. [5]钟燕,唐金玉。浅谈中职班级的特色管理--寓企业财务哲学于班级管理中[J].现代职业教育,2021,(20):174-175. [6]谢小春。高职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68-69. [7]郭建立。浅议会计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76. [8]严水荷。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28-30. [9]张巧英。论如何实现中职学校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154. [10]张燕。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4):31. [11]方乐。地市电大“双师型”教师成长途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60-161. [12]徐筱朦。浅析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21,(34):121. [13]杨健文。管理会计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236. [14]李乐言。关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调整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236. [15]何志明。基于DEA的高职专业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39):83-84. [16]何雪锋张鑫。“阿米巴”模式的管理会计体系[N].财会信报,2021-09-04(B07)。[17]何雪锋张鑫。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的新助手[N].财会信报,2021-09-11(B07)。[18]高思源。经

【重磅】文献综述3000字

文献综述 ——成都沁和布业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融资为主线,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兼顾金融与贸易的新型金融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小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融资租赁业开始高速成长,自此,租赁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继信贷之后的第二大企业融资渠道。美国在融资租赁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整体研究状况和发展规律如下: 第一,国际融资租赁正在受到亲睐:当前,美国融资租赁业有一种向国际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发达的融资租赁也步入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并不断扩大,在其金融租赁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融资租赁持续高速发展并且租赁服务趋于全面:(1)融资租赁方式多样,直接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等;(2)出租物几乎无所不包,从单一设备到整个机器工厂,甚至某个细小零件;(3)服务对象形形色色。 第三,多元化的融资租赁经营被普遍采纳:美国企业在开创多元化经营方式时几乎都考虑到了融资租赁业务。与此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的大批涌现,加剧了融资租赁市场竞争,迫使原有融资租赁企业向其他领域渗透,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二、国内研

环境管理会计必要性研究综述

环境管理会计必要性研究综述 1环境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由传统的财务会计发展演变而来,但财务会计更多服务于企业外部,管理会计则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故又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将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的短期经营计划和决策作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管理活动。 环境管理会计涵盖了管理会计与环境付出成本两个范畴。同管理会计功能相似,是一种为企业内部做出短期计划和决策所服务的,但更多侧重于管理所要付出的环境成本的行为,是一种主要针对企业物料与能源消耗以及废弃物排放等所付出成本的管理活动。 2 国外学者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1992年,美国环境保护协会针对环境与资源问题,专门立项了环境会计项目,这标志着环境管理会计学的诞生。近年来,环境管理会计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和重视。

2.1美国学者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 美国环境保护局1990年出台了“污染防治法案”,为大力推进该法案的施行,该当局又于1992年建立了环境会计项目,即环境管理会计的诞生标志,旨在“促使并激发企业更全面的理解环境成本,同时将其运用于决策”(干胜道,钟朝宏,2004)。 随后在1993年,又有美国环境保护协会、美国成本工程师协会、美国企业圆桌会、美注册会计师协会、美管理会计师协会等一众国际组织联合公布了《利益相关者行动议程:工作室对环境成本的会计与资本预算的一项报告》(美国环境保护局,1994),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有关环境管理会计最早的文献之一。 2.2欧洲学者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 欧盟下属的环境管理会计协会成立于1997年,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欧盟设立的一个名叫“生态管理”的项目。该协会日常的讨论形式主要

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是利用有关信息实现财务 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 评价,从而实现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改善企 业的决策效率;二是提供丰富的管理工具,参与企业内部管理控 制。从本质属性上看,管理会计是 个通过提供经营管理信息提升企业价值的价值管理会计信息系 统,其实质是旨在提升企业价值的价值管理,包括价值目标的确 认、价值信息的提供、价值管理与控制、价值评价和分析等。与财 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在服务对象方 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 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为 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 告会计”。而财务会计虽然对内、对外都能提供基本的会计 信息,但主要侧重于对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财务信息, 属于“对外报告会计”是在职能定位方面,管理会计重 在“创造价值”,它渗透于单位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既有助 于解析过去,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步的加 工,使之更好地适应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需要;又有助于控制现在,通过及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单位

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进行;还有助于筹划未 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 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属于“经 营管理型会计”。而财务会计则是“记录价值”,通过确认、 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单位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三是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管理会计为单位自身服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而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并受会计规范的约束。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大幅提高,管理会计作为单位管理中决策支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拓展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管理模式不断变革、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现实,在集成数据处理、长期与短期决策平衡、不确定风险识别与规避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单位提供更多财务信息系统所不能提供的、更高层次的信息支持,更好地发挥价值 创造的作用。同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各国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也要进一步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技术与方法,提高管理效能。二、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管理会计能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单位经

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92期2010年第18期Serial No.92 No.18,2010不完全契约理论在完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事后再谈判,认为套牢问题源于关系专用性投资(Goldberg ,1976;Klein-Crawford-Alchian ,1978;Williamson ,1975,1985)。之后,不完全契约理论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假设风险中性的买者和卖者在0期缔约,然后在0期与1期之间同时选择投资水平es 和eb ;在1期他们了解自然状态θ=(v ,c );2期以价格P 交易q ∈[0,1]数量的商品,至此合同结束。博弈时序(如下图): 收稿日期: 2010-03-14作者简介:刘爱东(1950-),女,山东聊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管理会计与公司理财、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融资管理、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研究;谢刚(1977-),男,湖南涟源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新制度经济学、公司金融研究。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刘爱东,谢刚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00) 摘要:不完全契约理论强调了现实中契约的不完全性,注重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挽救不完全合同效率的办法。以交易互利性为出发点,从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投资和连续时间缔约四个方面回顾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并讨论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连续时间缔约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18-0102-02 不完全契约的博弈时序图 他们从交易获得的效用依赖于买者的价值v 和卖者的生产成本c 。这些效用在缔约时是不确定的,且每一方早期的专用性投资可以影响它。我们假定:v ∈{v L ,v H },其中v L <v H ,且Pr (v H )=e b ,这里买者投资e b 的成本为ψ(e b ), c ∈{c L ,c H },其中c L <c H ,且Pr (c L )=e s ,这里买者投资e s 的成本为φ(e s )。 假定两个投资成本函数是递增的且凸的,它们是沉没成本与事后的交易水平无关。 买者和卖者的事后收益水平分别为:vq-P-ψ(e b )和P-cq-φ(e s )为了简单,假定c H >v H >c L >v L ,如果θ=(v H ,c L ),交易的事后有效率水平为q=1; 否则为0。由于双方被假定是风险中性的,事前效率相当于投资效率;也就是,e s 和e b 一定满足 max e b ,e s {e s e b (v H -c L )-ψ(e b )-φ(e s )} 假定存在一个内解,一阶条件给出一个最优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e *s (v H -c L )=ψ′(e *b )和e * b (v H - c L )=φ′(e *s ) 根据之前的假定,自然状态θ=(v ,c )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是不可缔约的,尽管事后θ是可观察的。如果在θ实现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沉没之后, 买者和卖者事后签订一份即期合同,均分交易收益,那么在均衡时存在投资不足。在一份即期合同下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12e s s (v H -c L )=ψ′(e s b )和12 e s b (v H - c L )=φ′(e s s )因为自然状态θ事先无法预知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双方当事人不可能签订一份充分状态依赖的完全合同。 一、控制权配置 强调控制权合理配置对专用性投资水平影响的是早期的产权理论(GHM 模型),其基本思路是:如果当事人在签约后进行了人力资本或者物质资本的专用性投资,那么他将面临被对方敲竹杠的风险,这会扭曲投资激励而降低总产出。 102——

管理会计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及其发展综述 摘要: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主体及其思想演进等问题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引出了我国当代管理会计阶段——战略管理会计,并介绍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发展,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区别,以期为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正文: 1. 管理会计定义 在西方会计发展史上,首次提出“管理会计”是在1922年 H·W ·奎因坦斯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而会计学界正式提出“管理会计”是在1952年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此后,西方有关组织机构和会计学者根据各自的认识和把握,从不同角度对管理会计定义进行了描述。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97)为管理会计所下的新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 1997) 等合著的《管理会计(第2 版)》中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被引入我国。国内会计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汪家佑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中心,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会计分支。李天民认为,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做出各种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余绪缨则提出了管理会计由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组成的广义管理会计体系。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解决办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解决办法 随着社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本对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成本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从降低成本的方面来提高利润具有很大的意义以及可观的发展空间,然而成本管理是一座金矿,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企业可以像成本管理要效益,因此企业可以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全员的成本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存货进行合理的管理等等措施来降低企业的各项耗费成本,以达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标。通过系统、全面、科学和合理的成本管理可以使企业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在有效的改进中达到生产经营环节的良性循环,全面改善经营管理,促进增持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最终以便实现经营目标。 1 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践相关,而且与经济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成本管理从简单的费用分配和成本计算转化为事前的成本预测、决策、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事后的成本分析等一系列行为。 关于成本管理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不同的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日本的成本计算准则将成本管理的定义为:成本管理是指制定和公布成本标准,计算和记录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并将与此有关的资料向经营管理者报告,以便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美国的学者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管理是为瞒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地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为。葛家澍(1999)在《会计大典—成本会计》里的对成本管理所下的定义是:成本管理是对企业的产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径,达到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上述对成本管理的定义,尽管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成本管理是为了降低成本。应该说他们都没有真正的揭示成本管理的实质,而只是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某一方面的描述。葛家澍将成本管理定义为对产品成

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本文从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起源、管理会计在当前企业中的应用现状、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不足的原因、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的建议五个方面展开综述。 标签:管理会计企业作用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文件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财政部门顺时应势,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的辅助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财务会计是“外部报告会计”,而管理会计是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编制与解释,传递一系列工作,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考核的一种管理活动。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两大分支,它们既相互协调统一,又相互制约发展。据了解,在美国90%以上财务岗位是管理会计,而在中国恰恰相反,管理会计岗位不到10%,专家预言,未来十年中国传统会计岗位削减80%,管理会计岗位上升至2/3以上比例。管理会计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已经为它在企业中的应用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人才素质的普遍提高更是为中小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架起了桥梁。 一、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价值管理。从实質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作业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复合。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预算)、控制、评价职能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中发挥作用,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之管理会计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之——管理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从狭义管理会计的定义看,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提供计划与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会计。 A、内部管理者 B、外部投资者 C、内部所有人 D、外部债权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从狭义管理会计的定义看,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计划与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会计。 2、从属性看,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A、增加管理人财富 B、提高经济效益 C、增加股东财富 D、提高竞争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从属性看,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3、()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

A、相关性 B、准确性 C、一贯性 D、客观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 4、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动,这一观点属于()。 A、资金总运动论 B、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C、价值差量论 D、现金流动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持资金总运动论观点的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动,主要理由是:(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并列的分支,两者同属于会计这一范畴之下,因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共同的对象——资金运动。在这一资金运动系统中,管理会计的对象涵盖了所有时空的资金运动,而财务会计仅以过去的资金运动为对象。(2)把资金总运动作为管理会计的对象,与管理会计的实践及历史发展相吻合。 5、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所用的基本方法属于()。 A、统计性方法

文献阅读作业

文献阅读作业 班级:会计151班学号:1401042050 姓名:马青云对?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及启示?的评述这篇文献综述内容上思路很清晰,由引言提出20世纪70年代权变学说开始被引入管理会计,再按时间先后顺序从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实务三个方面对相关的权变文献进行文献综述,最后总结,逻辑清晰。 首先,正文的第一部分论述权变管理理论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一种方法。权变理论认为,在一个组织适用的结构类型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组织,要根据环境和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提出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其焦点在于管理会计的“合适性”或“适应性”,认为组织的管理控制系统或业绩评价体系是受各种权变因素影响的。 第三,这篇文章写了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系统中的研究,主要包括情景变量研究及广义范围和聚合性信息研究,体现在以下方面:MAS(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其影响由环境不确定性决定;价值动因对业绩的影响;权变因素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的影响;权变因素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业绩效应的调节作用;权变因素、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和企业业绩之间的结构关系。尽管文献中开展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适合性,很少有研究人员承认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从文献综述可总结如下:研究了MAS 设计特征和MAS 信息充分性问题之后,非常有必要扩展MAS 的传统研究边界。 最后,这篇文章回忆了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中的实践应用。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实务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权变理论解释是哪些因素促进了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及其状况。 国外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都比我们国家早,我们中国可以从他们的研究中获取经验,提取精华从而加快我国理论研究和实务的步伐,拓展研究范围,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确,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已有许多丰富的成果。同时我们也感到,管理会计研究始终面临着来自外界环境的挑战,所以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要以相关文献为依据,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追上世界的步伐,让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1组: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预算管理论最早起源于英国,之后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完善。与我国相比,预算管理在国外起步较早,因此它的理论体系也相对较为完善。在本文中,将西方预算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国外的研究状况。 (一)预算管理理论的萌芽期 预算管理这一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英国,在英皇签署的《大宪章》中第15、16条规定未经过议会的同意,英皇不得随意征税。也就是说国家的收入来源必须经过议会的审核评估,这也是早期的国家预算。1911 年,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提出将管理人员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希望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并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该理论为预算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经验基础,因此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可以看做是预算管理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这一时期在如何实现分权管理的同时保持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杜邦公司和通用公司率先引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预算管理作为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生产的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1921年6月美国颁布了《会计与预算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预算管理在实务中的应用。1922 年James O.McKinsey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详细的论述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 (二)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竞争加剧,内部管理难度加大。这一时期各种新的管理学派和新的管理学科不断出现,预算受到行为科学的影响,参与预算和零基预算初步形成和推广。预算管理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后趋于成熟,这个阶段被称为“传统预算管理”的标准模式。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69个)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69个) 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效率分析 促进加工贸易转形升级的对策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进一步促进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对策 中日经贸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略论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跨国公司在中美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试论国际贸易壁垒对国家及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出口退税新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出口贸易中FOB与FCA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 D/P的风险管理 我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矛盾根源及改革思路 论外资企业在中国制造业中的技术转移模式 利用外资对转变我国外贸增长的影响 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与竞争力变化趋势 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出口贸易中CIF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 出口贸易中FOB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 以竞争优势促进中国出口可持续性发展 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若干思考 对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几点思考 论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和转移技术的条件分析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 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际石油贸易 贸易溢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 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关于环保与节能的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绿色壁垒与农业政策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论我国(某省市)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障碍与对策 ★论培育湖南省(某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论我国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策略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某省市)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论中国农产品(纺织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根本之策★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某省市)进出口的影响 ★论湖南省(某省市)引进外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入世后湖南省(某省某市某地区)利用外资的战略选择★论入世后湖南省(某省市)零售商业利用外资的新策略 ★对湖南省(某省市)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论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与防范 ★我国(某省市)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优化湖南省(某省某市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提高中国(某省市)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论增强我省(某省市)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某省市)进一步扩大国际服务贸易的思考 ★论培育湖南省(某省某市地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论我国(某省市)外贸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论我国外贸出口如何应对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 ★论名牌战略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论国内名牌向国际名牌的转变 ★论出口贸易中国际营销策略的应用 ★论外贸业务谈判的技巧与艺术 ★论湖南省(某省)西部大开发与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 ★论湖南省(某省某市地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论绿色壁垒与湖南省(某省市)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论湖南省(某省市)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论湖南省(某省某地区)私营企业的出口现状障碍与对策★对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长株潭一体化与湖南外贸发展新思路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对外贸易中选择最佳的结算货币的思考 ★中国(某类某省市)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对我国进出口企业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的思考 ★在对外贸易中化解外汇风险的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 ★中国进出口贸易管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分析 ★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论入世后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调整 ★中国外贸企业如何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支付方式

技术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文献综述.doc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学年论文 专业班级:国贸一班 论文题目:技术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 响:文献综述 姓名: 学号: 成绩:

技术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文献综述 前言 在国际贸易领域,数量限制和高关税已经成为历史。WTO各成员国原则上已不能通过限制数量和高关税为国内产品提供保护。技术贸易壁垒正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品的新手段。对各国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同时贸易壁垒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本文通过查阅参考各方对于技术贸易壁垒利弊的分析,总结技术贸易壁垒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我国在金融危机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应该积极应对别国对我国设立技术壁垒的挑战,合理利用的技术限制对手,维护国家的贸易利益。通过设立技术壁垒获得利益,是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正文 技术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技术贸易壁垒造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上,技术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成为研究的主流。 根据宋明顺等学者对2001年到2011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世纪期刊)》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货标准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的文献有6980余篇,相关的会议论文有220余篇。 对技术贸易壁垒持批判态度的学者占大多数。 如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的宋波于2003年在《读懂技术贸易壁垒》一文中列举了1993-1999年欧美国家对中国设立的技术贸易壁垒,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首要的非关税壁垒。随着国际环境压力的增加以及一些国际公约的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广泛地冲击着我国农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玩具、医药产品等的出口。 再如冯永晟和张一在《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兴起与我国的应对》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经常利用知识产权问题向我国施压,知识产权壁垒始终是困扰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同时也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国,知识产权壁垒不仅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从长远看更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影响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更是只有短短几十年。目前,不论是在西方的研究中还是我国国内的研究中,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都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体系。首先,要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不得不先提到管理会计这一概念。管理会计这一概念首先是在1922年1922年H·W·奎因坦斯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提到的,1952年在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会计界正式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概念。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不同的机构或会计学者认识各有差异。 如美国会计学会(AAA)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58年对管理会计是这样下定义的: “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与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订符合合理的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明智的决策”。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在1982 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提供所需的信息的那一部分会计工作,使管理当局得以:制定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保护财产的安全;向企业外部人员( 股东等) 反映财务状况;向职工反映财务状况;对各个行动的备选方案作出决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88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在一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 财务和经营) 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1997年为管理会计所下的新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 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1997年,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等合著的《管理会计( 第2版) 》中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 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被引入我国。国内会计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有:汪家佑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中心,分析过去,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