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课题申报模板: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

课题申报模板: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

课题申报模板: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
课题申报模板: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课题名称: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

关键词:智慧校园、模式、物联网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23620603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1.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达到了一个高潮,尤其在校园的应用——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国外,该课题的研究开展的相对较早,比如同为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在2010年实现全部中小学运用智能校园模式。它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手段无疑成为中国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一个良好借鉴。爱尔兰则在1997年便开始推行智慧校园,使得爱尔兰在5年之后成为了教育界的楷模。

1.2.国内研究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明确提出以技术驱动改革,加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目前,在国内,智慧校园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对于智慧校园的形态、架构、建设、应用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较为权威的典型学校的研究成果。

多数学校已具备实现智慧校园的硬件条件, 但软件方面, 各自为政, 资源共享性差, 校园网应用单一。大多数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

也主要针对智慧校园的一部分功能,比如校园一卡通、校讯通、数字图书馆等,并且大多集中在设备建设上,对于教与学方式改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仅有一些学校在做一些尝试,比如佛山三中、汾江中学、佛山市实验学校、南庄中心小学4所学校作为试点学校,每个学校都只启用一间“智慧教室”进行试验。

从技术上来说,也渐趋成熟,国内一些运营商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出来了一些对中小学校的智慧化校园解决方案,包括校讯通、学校圈和数字校园等业务。

1.3.践行我校信息化工作理念

我校的信息化工作理念是“思想领先,行动超前”,进行《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正是践行我校这一理念,是以信息化提升我校现代化办学水平的具体体现。

在目前还没有关于中小学智慧校园的规范出台的情况下,需要有一批思想领先、意识超前的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机制和内涵,尝试和摸索智慧校园的形态架构、实体构成以及内涵机制。

深圳西乡中学2010年9月建成了新高中部,高中部仅设备设施投入就有4700多万,主要用来完成校园网络、安全监控、广播音响、教学平台等信息化建设,设备实现了高起点、高配置,已经初步满足了智慧校园的基础设备设施需要,比其它旧校更具备创建智慧校园的硬件基础设施,上级主管部门也对我校建设非常关心,每年有教育附加费做为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这为西乡中学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创造了条件。我校一直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走在前沿,十一五期间

申报的市级重点资助课题《优质校本资源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历经三年的研究,在学校领导重视和各学科的支持下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建成了西乡中学资源共享、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自主教研平台,并在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发挥了作用。西乡中学无论在硬件建设和信息化应用的经验方面,都已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建设智慧校园将是西乡中学努力成为示范学校的一个具体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

1.理论价值:将对我国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并形成一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价值。

国内外智慧校园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框架,本课题的研究力图在智慧校园的模式、形态、运作、构建方面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提前一步研究在智慧校园的构建中的实际工作,为同类学校在此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鉴、示范,从而使兄弟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节省人力、物力,少走弯路,同时全面提升学校已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能,更为智能地为管理和教育教学服务,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寻求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新的环境和载体

智慧校园中电子书包智慧课室的建设,将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提供最直接方便的环境,使教与学互动更为快捷、自然,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与学方式成为可能。

(2)提高学校的现代化服务和管理效能,使学校办学水平跨上新

台阶

智慧校园可以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从实验室、图书馆、教室到防盗、门禁以及校车、停车位等。智慧校园不仅能采集智能物品、传感器和激发器的数据, 而且可以实现物品的相互连网, 使人们可以从任何地方通过多种方式, 如通过邮件、短信、即时通信系统及有线和无线电话等, 对其进行控制管理。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智慧校园的概念模型、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建设方法模型,同时实现校园内的教育资源、教育设备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学校设备及管理的新的管理机制,填补国内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空白。

3.核心概念界定

(1)智慧校园:

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2)智慧课室:

通过移动网络,学生可以适时得到老师上课的资料,老师可以适时掌握课室情况,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

(3)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4.重要观点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智慧校园的概念模型、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建设方法模型,同时实现校园内的教育资源、教育设备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学校设备及管理的新的管理机制,填补国内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空白。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1. 研究目标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智慧校园的概念模型、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建设方法模型,同时实现校园内的教育资源、教育设备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学校设备及管理的新的管理机制,探索信息化、现代化环境下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填补国内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空白。

2.研究思路

总的研究思路初步概括为:理论指引、案例分析、实践验证、实践调试、总结提升。

3.技术路线

理论学习借鉴→专家指导讲座→案例对比分析→建立模型→实践调试验证→形成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智慧校园环境分析

适合于中小学的校园特点的智慧校园应用模式和建设策略

(二)难点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分析

中小学智慧校园案例分析调研

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应用体系架构研究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智慧校园建设环境分析

通过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的资料收集,采取尝试调研和安全分析,了解中小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对智慧校园的需求,提出智慧校园模式框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国内外智慧校园的发展现状及安全分析、智慧校园的技术环境及政策环境、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需求分析、我国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预测。

2.智慧校园模式分析

通过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需求分析,根据我国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出智慧校园的主要应用模式和内容,主要研究内容有:

ü智慧校园的主要应用模式: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手机一卡通、智能图书馆系统、感知校园、校讯通、校园智能管家等。

ü智慧校园的可行模式和应用方案

3.智慧校园的应用体系架构与建设

对智慧校园的主要应用模式进行应用体系架构建议或创新研究,给出系统实现方案、功能架构、网络管理体系架构,并探讨智慧校园

与原学校信息系统的衔接和资源整合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有:智慧校园的主要应用方案建议及功能架构、智慧校园的网络管理体系、智慧校园与原学校信息系统的衔接、整合建议。

六、课题研究方法、任务分工

1. 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对国内外智慧校园应用模式和环境进行分析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校园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我国中小学校智慧校园的可行模式和应用方案。

2.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初步形成智慧校园的应用模式和实践方案。

3.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与各方互动,对智慧校园应用模式进行实证调研,并不断调整修正。

2.任务分工

胡海建:组织协调、宏观研究指导

程淑梅:组织协调、总体设计、业务负责

伍帅权:组织调研、系统建设

朱梅:组织调研、系统建设

其它成员:调研、分析、建设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

2.4-2012.10)

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

学校调研和安全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和智慧校园应用需求分析报告。

2.实验研究阶段(2012.11-2014.11)

2012.11 -2013.6完成智慧校园环境分析和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主要应用模式分析,提交中期进展报告。

2013.7邀请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专家举行一次“智慧校园应用模式”学术讨论会,听取各方建议。

2013.8召开学校各部门管理人员会议,听取对智慧校园应用模式意见。

2013.9-2014.8研究智慧校园的应用体系架构与建设、智慧校园应用模式,形成研究报告初稿,并对研究过程进行中期评估。

3.实验总结阶段(201

4.8-201

5.4)

对智慧校园应用模式进行反复实践、论证、调试,开成智慧校园研究的成果,主要有:研究报告、论文汇编、研究专著。并申请结题,写出结题报告,接受专家、教授及课题方地评估。

课题可行性分析

1.外部条件已经成熟,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为学校现代化

建设的标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将“加快教育信息化

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明确提出以技术驱动改革,加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二○

一二年三月十三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今年年

02月03日中新网报道,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分批启动和部署试点工作,用4年左右时间,总体完成100个左右区域试点和1600所左右学校试点,并及时总结好的试点经验加以推广。 2.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发展的需要成为西乡中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推动力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西乡中学已经拥有较为高端的信息化基础设备,和一些分离的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无论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西乡中学“智慧校园”,将进一步激活学校信息化机制,可以让学校已有的信息化设备设施进一步整合、优化,西乡中学所属的宝安区教育系统已经建成基于云计算的区域信息化云服务平台,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形态模式的借鉴,而且区云服务平台更需要学校个体智慧校园的充实,这也为智慧校园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推动力。 3.信息化工作的成果和课题研究的经验为智慧校园的研究和建设打下了基础和可借鉴的经验。在目前还没有关于中小学智慧校园的规范出台的情况下,需要有一批思想领先、意识超前的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机制和内涵,尝试和摸索智慧校园的形态架构、实体构成以及内涵机制。深圳西乡中学作为一所有40多年历史的学校,现在已经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学校,处在经济发展前沿的特区深圳,2010年9月又建成了新高中部,高中部仅设备设施投入就有4700多万,主要用来完成校园网络、安全监控、广播音响、教学平台等信息化建设,设备实现了高起点、高配置,已经初步满足了智慧校园的基础

设备设施需要,比其它旧校更具备创建智慧校园的硬件基础设施,上级主管部门也对我校建设非常关心,每年有教育附加费做为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这为西乡中学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创造了条件。我校一直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走在前沿,比如基于张景中院士的智能数学学习软件“Z+Z超级画板”,我校申报的“发现数学”课题,曾获得了国家级科研课题一等奖,西乡中学非常重视信息化应用工作,十一五期间申报的市级重点资助课题《优质校本资源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顺利历经三年的研究,在学校领导重视和各学科的支持下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建成了西乡中学资源共享、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自主教研平台,并在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发挥了作用。西乡中学无论在硬件建设和信息化应用的经验方面,都已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具备申报全国信息化试点学校的条件,而建设智慧校园将是西乡中学努力成为示范学校的一个具体目标。

4.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四四五高效智慧课堂”的推广和实践需要高度智能的信息化环境支持,以提高便利、智慧和效能。建设西乡中学智慧校园,将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为便捷的展示平台。学校一直着力打造“四四五高效智慧课堂”,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师生互动为主要行为特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高效智慧课堂的新模式,智慧校园的建设必将为此项课程改革提供更为自然、便捷的实现平台,如果能够抓住当前国家教育发展中对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的契机,将我校打造成一个在全区乃至全国的智慧校园示范校,将会在提高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学校信息化

管理水平、信息化带来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信息化引领学校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5.课题组成员专业能力强,具备课题研究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业务保障。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之前已有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或论文获奖和发表,如:《JIGSAW拼图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中的尝试》、《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之我见》、《<庄子>中信息技术的教育评价》、《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彰显实力》、《优质教学网络资源的应用研究》《借课题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点击任务激活课堂》研究团队构成全面,各自能够独当一面,能够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并且有一定的信息化实践能力,为此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人力的保障。本课题还聘请了中央教科所的相关专家、中央数字化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宝安区区域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总设计担任顾问,并已开展了相关的指导工作。本课题的主持人程淑梅,是宝安区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并主持了十一五市级重点资助课题《优质校本资源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撰写的该课题研究报告获得广东省十一五优秀成果一等奖。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均为我校一线的信息技术老师。都经历过“十一五”市级重点资助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与管理经验。研究这一课题的与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一致的,也与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紧密结合,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和课题制度的严格要求,保障了研究人员时间与精力的到位。

预期研究成果

智慧校园整体建设方案(2018完整版)

智慧校园整体建设方案(2019完整版) 2019年7月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

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 成员:*** *** ***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校园网始创建于1992年,校园网络全覆盖于2013年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间、计算机教室**间,全自动录播教室**间、数字化实验室**间,学术报告厅**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 指引(试行) 深圳市教育局 2015年3月 页脚内容1

目录 一、编制背景 (3) 二、编制目的 (3) 三、适用范围 (3) 四、指标体系 (3) (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3) (二)指标分解描述 (6) 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6) 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10) 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12) 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13分) (17) 五、说明 (18) 页脚内容2

一、编制背景 2012年,我市发布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同年12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务是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 我市要有效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助力智慧深圳建设,要创建深圳教育云,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都必须要有抓手。为此,我市在2013年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深教〔2013〕128号),决定组织开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 2014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我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同年6月,我市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深教〔2014〕252号),决定在全市122所学校开展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工作。 为推进我市“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促进并引领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 二、编制目的 (一)为我市中小学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指引; (二)为3年打造100所“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提供评估依据; (三)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和未来学校新形态。 三、适用范围 本标准指引的适用范围是我市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学校。 四、指标体系 (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本标准指引根据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原则,兼顾可操作性和突出应用的特点,分为基础支撑环境、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水平、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总分值150分(详见表1)。 表1 指标构成及权重 页脚内容3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

附件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精神,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在教育科学、学习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重构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

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到教育活动的智能化。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着力打造网络学习空间,改变师生交流方式,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创新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优化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教研与培训等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评价和服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 打造典型示范意义的特色。结合各地实际条件和发展目标,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资源共享、应用融合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研究性、示范性应用,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智慧校园,引领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发展。 二、建设原则 坚持开放多元。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不同区域不同学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教育应用创新,形成新方法、新流程、新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指导各地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到2020年,全省6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促进教 1

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本地特点江苏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从智慧环境、数字资源、应用能力、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六个方面着手。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2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根据《某市智慧教育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某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依据我校实际情况并结合硬件、师资、学情等自身特点,计划建设智慧教育工程示范校,特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中小学数字校园规范(试行)》等文件精神,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向常态化发展,着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促进现代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全面提高智慧教育整体水平。 二、目标任务 依据智慧校园二期工程服务内容,高标准建成智慧校园示范校并如期通过验收。通过方案的实施,达到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电化教学应用覆盖日常教学全过程、数字校园管理初步实现,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的基本目标,形成符合校情实际、富有特色的“共享化教学课件型”校本资源库,“实效化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课件-学案联合式网络研修”教研模式,“双向互动式评教评学”评价机制。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数字化、智慧化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内容选择 对照《智慧教育工程购买服务合同书》的服务内容,依据我校实际和现有的资源基础,先期选择如下项目作为实施重点开展工作:

1、课堂教学——多媒体课堂(第5项) 2、教学资源——(教师)个人资源积累(第6项) 3、教学资源——校本资源建设(第7项) 4、教务管理——评教评学(第12项) 5、教师空间——资源存储(第67项) 6、教师空间——资源管理(第68项) 7、教师空间——网络研修(第76项) 四、保障措施 学校将在基础性硬件建设和人才培训及管理服务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全力保障示范校建设,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办公室设置于教研室。 方案实施期间,领导组将在如下几方面开展创建保障工作: (一)网络环境及数字终端建设 1、校园网络达到无线全覆盖,光纤到班,实现1000MBPS到校,100MBPS到班的带宽接入。网络结构统一规划部署,信息点覆盖所有教学班级和办公室,满足信息化教学的网络带宽要求。 2、无线网络支持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 3、有线网络覆盖到学校的每个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学校已实现班班通网络。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以及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及申报福州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引领,实施以开放多元、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提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概况 近年来,在***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逐年加大投入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近三年年均100万元以上。我校已建成班班84寸以上互动式平板多媒体,12间教室配置了智慧教室系统,千兆网进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三间学生电脑教室,1间平板互动云教室,3套录播系统多媒体听课室,1套手拉手校际互动教学系统,容纳200多人学术报告厅1个, 1间学生机器人科技活动室,并建有监控中心、网络中心、红领巾电视台可向所有教室实时直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平台。学校创建了学校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已实现wifi全覆盖,安全监控基本全覆盖,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台式电脑和移动备课笔记本。为学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和衡水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等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制定《冀州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一、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智慧校园应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等基本要求,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

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冀州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特色发展五个方面开展建设。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

中小学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一、用户需求分析 (一)师生需求 建设智慧教室,实现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学习、智慧化的评价。提供学校各种业务系统和学习资源,通过公共服务门户一站式登录,享受便捷的教学资源和应用服务。 (二)公众需求 实现一站式教育事务办理和信息查询,获取优质的专业发展学习资源,家长可以和学校一起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教育管理者需求 为学校教育管理者提供最强大的管理服务,高效地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管理。 二、建设目标 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互联网新技术,将教学、科研、管理和家校沟通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构成统一教育信息化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材多媒体化、办公自动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智慧型教育创新模式,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立一个智慧化的、系统化的教与学生态智慧教育云系统。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 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全面教育数字化。 (二)应用泛在化 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泛在的应用模式;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 (三)创新教育模式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改变师

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附件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 建 设 指 南 2017年11月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 1 / 24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二、建设目标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 2 / 24

金智中小学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最新)

中小学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9月

第1章智慧校园现状 目前,随着学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升、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一种体现,虽然大部分学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也需要不断更新,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缺少教育教学相关应用 大多数学校在软件应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主要是以探索方式进行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教育教学方面应用较为粗浅,文化管理特色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应用有待提高。 ●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不充分 尽管学校多年的信息化应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并未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并且信息孤岛的壁垒一直没有打破,对这些数据无法进一步的挖掘、分析、加工、整理,不能给学校教育、教学、德育、科研、总务等各方面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应用层面缺少互动 学校已建设的各种应用系统,缺少推介和互动环节,校园文化的影响范围有限。一方面教师、学生、家长对了解各种校园信息,参与校园活动有着迫切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系统由于内容不够丰富、更新不及时,使用不够便捷难以吸引用户。 针对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这一变化趋势,为提高学校的数字应用水平,发挥投资效益,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促进传统教学方式向新一代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整体解决方案。

第2章功能和效益分析 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建设,从应用范围来讲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校内应用以满足管理者、教师、学生、在学校的教学、教务、行政、德育、科研、总务等各种应用需求,而校外应用部分将扩展到广大家长和社区公众,以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互动为主要内容,实现智慧校园向社区、家庭的延伸扩展。 2.1 校内应用 2.1.1 对管理者 ◆教育:了解学校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学生综合素质成长 ◆教学:了解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学校教育质量达到情况 ◆管理:了解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情况,了解学校办学满意度,了解学校师资建设情况,了解学校教师整体情况,了解学校经费使用情况 ◆办公:日常事务审批、查阅、统计及应用 2.1.2 对教师 ◆教育: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评价,关注学生每天的成长,组织学生评优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 ◆教学:实施学科教学,协同备课,了解教学质量达成情况,教学资源的创建和使用,对学生学业和学习表现评价 ◆教科研:参与教科研课题,发表论文著作,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办公:日常事务处理,设备维修,固定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和学生安全管理等。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展开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动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二、建设目标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

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升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三、建设原则 育人为本、深度融合。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驱动、整体设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创新,重新设计和推动学校的系统变革和内涵发展,形成新模式、新流程、新结构。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与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动力,打造适合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虚实融合的育人环境,驱动教育创新与变革。 开放共享、特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与全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当地智慧城市建设“一盘棋”,依托省“粤教翔云”和区域教育云,实现通用流程和资源服务的高度共享,鼓励学校联盟发展,避免出现“单兵作战”、“信息孤岛”。要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尊重校情,鼓励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强化示范辐射。要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四、建设任务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模式创新和学校形态的系统重构,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教育局有关做好智慧校园

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智慧校园” 创建的通知 各中小学校: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24号),结合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推进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促进学校的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优化教育资

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 提升“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加快建设涵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7年全市创建4所“智慧校园”,到2020年60%的中小学校创建成“智慧校园”,全市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能够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三、重点工作 1.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逐步推进1000M 光纤进校、100M光纤到班,宽带网络能够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智慧化的学习、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需求。 2.搭建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学开展智慧教育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及网络运行环境。加强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教育城域网的服务性能,推动市级教育城域网主干网络从IPv4到IPv6的升级平移,实现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络实现高速互联。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教学文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 指南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升全区教 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和衡水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等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发展实际,制定《冀州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一、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 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智慧校园应包括智 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等基本要 求,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 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 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 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 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 1

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冀州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特色发展五个方面开展建设。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 2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AA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AA省中小学组织展开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动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二、建设目标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升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三、建设原则 育人为本、深度融合。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驱动、整体设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创新,重新设计和推动学校的系统变革和内涵发展,形成新模式、新流程、新结构。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与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动力,打造适合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虚实融合的育人环境,驱动教育创新与变革。 开放共享、特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与全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当地智慧城市建设“一盘棋”,依托省“粤教翔云”和区域教育云,实现通用流程和资源服务的高度共享,鼓励学校联盟发展,避免出现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详细

建设内容: 网络环境建设 1、有线网络 功能描述:校园主干网万兆,千兆到桌面。是校园多媒体教学、校园服务、校园管理、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校园宣传系统、校园广播等各系统模块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效果:依托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是学校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及保障。要求:(1)每间教室、功能室建筑施工方预埋网线最低标准为:软光纤或六类防屏蔽专用线到教室。有线网络接口10个(班班通(一体机)1个、讲台1个、教师行为教学分析系统2个、电子班牌1个、校园广播1个、老师教室内办公1个、班级门禁1个,无线AP接口2个),每栋教学楼楼层交换机使用硬光纤相连接(即光纤到楼层,到楼采用万兆模块),每间教室设置一个有线电视接口。(2)办公室有线网络接口3个或每一面墙一个,门房3个(分别布在除门口外所在的三面墙)、路灯竿上3个(监控、AP、预留) (3)每个网口应配备相应电源插座(监控、音箱不配),预埋相应电源管道; 2、无线网络 功能描述: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智慧校园的基础保障,实现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是智慧校园各功能模块应用的重要保障。 依据:详见附件

效果图: 预算:详见附件 (1)教室内能满足50台平板电脑同时接入 (2)校园内能随时随地无缝接入 要求:建筑施工方每层教学楼无线节点网线预埋,室外无线节点网线预埋。 3、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 功能描述:作为校园信息处理的核心所在,具有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校园安防中心、一卡通中心的功能。 依据: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GB6650-86)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GB9361-88)

(完整版)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xxxxx腾讯智慧校园建设 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步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联系的深度融合,根据濮阳市教体局通知要求,经办公会研究决定,特制定《xxxxx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系列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精神,按照省教体局进一步推进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意见,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学校管理、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及学生家长为核心,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促进优质管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家校联系,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 提升“腾讯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加快建设涵盖学校的智慧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全县公立学校“腾讯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等为主要标志的“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智慧校园环境,基本实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 三、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构建全覆盖管理网络。 (1)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列为学校重点工作,在2018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健全以校长为组长,以校主任和腾讯智慧校园管理员为副组长,学校其它教师为组员,成立腾讯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智慧校园成员工作具体分工:组长负责根据学校规划,组织拟订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副组长负责整合校内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推进数字智慧校园硬件建设,根据计划制定具体操作细则。组员: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智慧校园建设各项具体工作。 (2)完善覆盖腾讯智慧校园所有管理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层级管理网络。

教育局智慧校园安防能源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教育局智慧校园安防能源一体化管理平台 建 设 方 案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8) 1.1 应用背景 (8) 1.2 业务现状 (9) 1.2.1 校园安防管理现状 (9) 1.2.2 校园能耗管理现状 (10) 1.3 需求分析 (10) 1.3.1 校园安防管理需求分析 (10) 1.3.2 校园能耗管理需求分析 (11) 1.4 设计原则 (13) 1.5 设计依据 (14) 第二章项目总体设计 (18) 2.1 设计目标 (18) 2.2 设计思路 (19) 2.3 总体架构 (20) 2.3.1 学校端综合安防架构 (20) 2.3.2 学校端能耗监管架构 (22) 2.3.3 教育局端的安防架构 (23) 2.3.4 教育局端的能耗架构 (24) 2.4 项目设计亮点 (25) 2.4.1 深度智能学习 (25) 2.4.2 极高的系统可用性 (25) 2.4.3 多样化的存储方式 (25) 2.4.4 卓越的可扩展性 (25) 2.4.5 良好的用户操作体验 (26) 2.4.6 强大的系统兼容性 (26) 2.4.7 完善的冗余设计 (27) 2.4.8 超强的网络适应性 (27) 2.4.9 便捷的设备运维 (28) 第三章学校端安防管理设计 (29)

3.1 黑名单防范系统 (30) 3.2 升降柱系统 (30) 3.3 出入口人员管理系统 (31) 3.3.1 访客系统详细设计 (32) 3.3.2 门禁系统详细设计 (33) 3.3.2.1人脸门禁系统 (33) 3.3.2.2刷卡门禁系统 (35) 3.3.3 人行通道系统详细设计 (36) 3.3.3.1刷脸通行模式 (36) 3.3.3.2刷卡通行模式 (37) 3.4 视频监控系统 (39) 3.4.1 重点要害部位设计 (40) 3.4.2 重点公共区域设计 (41) 3.4.2.1校大门口 (42) 3.4.2.2周界防范 (43) 3.4.2.3拥挤防范 (44) 3.4.3 一般区域设计 (45) 3.5 报警管理系统 (45) 3.5.1 入侵报警系统 (46) 3.5.1.1前端子系统 (47) 3.5.1.2传输子系统 (49) 3.5.1.3控制子系统 (49) 3.5.2 一键报警系统 (50) 3.5.2.1前端设备 (51) 3.5.2.2传输网络 (53) 3.5.3 中心管理平台 (53) 3.5.3.1学校端管理平台 (53) 3.5.3.2接处警管理平台 (55) 3.6 宿舍管理系统 (55) 3.6.1 总体设计 (56)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榴园镇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为切实推进全镇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贯彻落实国家及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关于做好国家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的通知》精神,榴园镇教委依托示范县创建过程中配置的信息化设备,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全镇中小学及幼儿园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改革突破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加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并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快数字化校园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转化,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社会化的学习环境,深化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教育部等部委《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智慧枣庄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促进学校的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数字化校园概述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校内、校外、设备、教室等)、资源(人力、设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它是在传统中小学校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与效益是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提升传统校园功

能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建设目标 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能够满足师生完成数字化教、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服务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育教研、师资培训、远程教学、政务管理、家校互动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满足教师备授课及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分学科、分学段的动态、实用的新课程资源库群。逐步建立全镇教师共建共享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建设工作机制。 综合全镇各校(园)信息化设备配置,全镇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在完善校园网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将在全镇中小学及幼儿园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线和无线校园互联网络;建设完善的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教师考勤系统。 第二步,将建立公共信息系统(学校网站、名师博客),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视频会议室);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学校QQ群、微信群、邮箱群组);配合“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学校资源服务器)。提高全镇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培养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师资队伍,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步,建设录播教室,视频编辑室,学校网站大型服务器。 四、建设内容 1、为“学校管理”服务 为了使数字化校园网更好地为学校管理服务,各校(园)在互联网站上开辟如下栏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