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川师大学生性别差异对stroop效应中字义、声音、颜色加工的影响

摘要: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由于1935年首次提出。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说颜色的干扰。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川师大学生性别差异对stroop效应中字义、声音、颜色的加工的影响,选取川师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再从60名被试数据中去除正确率低于80%的被试,在随机在剩余的被试数据中随机选取15名男性被试和15名女性被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是:(1)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做stroop实验时,所用时间皆是字色冲突比字色无关多,字色无关比字色一致所用时间多。(2)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情况下,皆是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3)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做stroop实验时,所用时间皆是字色冲突比音色冲突多。(4)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由此表明了川师大学生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明显快于对颜色的加工过程,且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快于对音色的加工过程性别对于字义加工与颜色加工的混合没有显着性影响,性别对于声音加工与颜色加工的混合没有显着性影响。

关键词:性别字义声音颜色

一、引言

Stroop效应早在193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dly Stroop发现。当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刺激(如“绿”)和无意义的刺激词的颜色时,会发现前者的颜色命名时间比后者长。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红色)和词义信息(绿)相互发生干扰的现象就是着名的Stroop效应。从广泛意义来说,就是一个刺激的两个不同维度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Stroop效应自发现以来,一直为认知研究所青睐。其研究的范式日趋成熟,研究领域广为拓展。由最初的注意、认知、语言等基础学科发展到情绪、记忆、脑、神经科学等领域,近年来更将Stroop效应的研究扩展到应用层面。最近两年有研究者通过ERP来研究情绪言语中性别-特定的Stroop效

应[1];禁忌语的Stroop效应[2];数字的Stroop效应[3];对立颜色Stroop干扰的减少[4];执行功能中抑制能力与儿童数量加工能力的关系[5];在应用领域,有报告指出酒精依赖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对酒精伤害人体的关联性的认知不足造成的。可通过Stroop效应(酒精—相关词语)激发指示语来提高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成绩,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酒精的依赖[6];也有人将Stroop效应作为精神病理学的一种方法,研究饮食无序的患者;用情绪Stroop范式研究烧伤患者的认知障碍[7]等等。国内外研究者都曾对Stroop效应的研究进行总结。例如很多文献引用过Macleod的文章,他回顾了有关Stroop效应的大量研究,并归纳出18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探究Stroop效应中新的热点和争议,旨在跟进Stroop效应的最新研究和进展,探讨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形,为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麦克劳德Mecleod在1991年总结stroop效应、斯特鲁普效应的发生机制的5种理论或模型。像早期的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赛马理论、自动化理论、知觉编码理论、Logan的平行加工模型、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相对加工速度理论出现时间的最早,它认为人们对刺激的两个维度“字词和颜色”加工是平行的、而加工速度不同。读词总快于颜色命名、所以字词首先得到加工。当字词的颜色和颜色信息一致的时候就会促进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反之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则产生干扰。自动化理论受到高度认同的原因在于它强调区分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两个概念,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的参与控制加工则需要有意的控制。在stroop 任务中读词是自动加工|颜色命名是控制加工,所以读词能对颜色命名产生促进或干扰,反之则不会。知觉编码理论强调stroop的干扰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加工阶段则不发生。有证据说明stroop的干扰不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还发生在加工阶段。Logan的平行加工模型改变过去那种强调加工的系列性,而把stroop效应看作是收集证据进行决策的过程。刺激的每个维度的加工速度是由其权重决定的,权重影响每一维度对决策的贡献大小。如果来自某一维度的证据和要求的维度一致,就会降低阈限,从而加快要求维度的加工时间,反之则减慢要求维度的加工速度。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PDP又称为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模型,是对以上几种理论的升华,能解释Stroop效应中的许多结果。它认为PDP系统包含很多相互联结的模块,每个模块由许多简单的相互联结的加工单元,每个加工单元负责接收来自其他单元的输入并提供输出。几组模块可以组成通路,每条通路包括一组相互联结的模块。当6D6系统进行任务操作的时候,就会选择一条通路,通路中的联结组确定了这条通路的强度,从而通路的选择也确定了信息加工的速度和准确性。

而2003 年Robert等提出较新的stroop效应的建构理论。stroop效应的建构理论认为在选择性注意中,基于记忆的两个结构—维度的不平衡性和维度的不确定性引导注意选择那些在刺激维度内或者附近的那些显眼的、奇怪的、或者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维度的不平衡性和维度的不确定性对目标刺激的组合、对分心物抑制的组合进行调节,同时也会对早先刺激的记忆进行调节。建构理论认为在Stroop 范式中有4 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影响Stroop 效应:呈现刺激的背景、刺激的大小数量、一致性效应以及任务效应。该理论强调:被试对信息的选择所作的努力可能被新信息所中和。如果不相关的信息是显眼的或者是和相关信息是相关的,这样不相关的信息也可能得到加工。作为靶子目标上的字比起在其他地方呈现的字更显眼,因此就有可能调节或改变Stroop 效应。

本实验研究川师大学生性别差异对stroop效应中字义、声音、颜色加工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

被试

随机选取川师在校大学生60名作为被试,再从60份被试数据中正确率在80%以上的数据中随机选取15名男性、15名女性被试的数据作为实验数据。

实验器材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801速示仪,卡片4套(12张)

A套字色一致:红a1,蓝a2,绿a3

B套字色矛盾:红b1,蓝b2,绿b3

C套字色无关:红色c1蓝色c2绿色c3

D套字色语言无关,音义有关:红色d1蓝色d2绿色d3

实验程序

随机选取川师在校大学生60名作为被试。

将12张卡片随机排列好

将主机与附机ept801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键。

主试根据屏幕内容设置:联机模式stroop效应学号姓名A视场间隔次数,主试将记录表中的第一张卡片插入A视场,讲完指导语,按确定键,绿色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实验屏幕指着间隔,主试记录并顺序插卡片。

指导语为:这是一个测试反应时的实验,当呈现卡片时,你发现字是红色按-,绿色按确定,蓝色按+,不管字是什么尽快反应。

被试见绿色灯后,眼睛靠近窗口,按确定键,测试开始,被试根据指导语对卡片内容作出反映,做满12张,黄灯亮后,测试结束。

主试打印,记录数据,找出反应错误的卡片,让被试重新补做。做完休息2

分钟。

第一次实验结束,主试选再做一次,做第二次实验,重复上诉实验内容,不同卡片被试要大声练出声来主试查看数据,进行测试,换被试。

正式实验开始前,主试可选3张卡片,次数选3,进行预备实验,让被试熟悉过程。

数据分析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在数据分析时,我对川师不同性别的被试进行了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三种字色关系进行了样本的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性别对字色关系的影响检验

由表1可知:

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男性被试所用时间的均值分别是、、,标准差分别为、、,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

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女性被试所用时间的均值分别是、、,标准差分别为、、,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

字色关系T检验

表1组统计量

性别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字色一致男性15.69327.117745.030402女性15.70537.123109.031787字色冲突男性15.302505.078106

女性15.95062.298249.077007字色无关男性15.82633.162274.041899女性15.72363.175492.045312

由表2可知:

在字色一致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是F=、显着性水平p=sig=>,未达到显着性水平,所以使用第一行的T检验结果。根据第一行的结果可知,样本平均数的差异量为,t=,df=28,p=>。可以说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一致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

在字色冲突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是F=、显着性水平p=sig=>,未达到显着性水平,所以使用第一行的T检验结果。根据第一行的结果可知,样本平均数的差异量为,t=,df=28,p=>。可以说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

在字色无关时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是F=、显着性水平p=sig=>,未达到显着性水平,所以使用第一行的T检验结果。根据第一行的结果可知,样本平均数的差异量为,t=,df=28,p=>。可以说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无关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

表2样本T检验

字色关系方差分析

由表三可知:

在字色一致时,F=,显着性水平p=>,所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一致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

在字色冲突时,F=,显着性水平p=>,所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

在字色无关时,F=,显着性水平p=>,所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无关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

组内.40628.015

总数.40729

字色冲突组间.1091.109.282组内28.090

总数29

字色无关组间.0791.079.107组内.80028.029

总数.87929

音色冲突与字色冲突T检验

由表4可知:

字色冲突、音色冲突的男性被试所用时间的均值分别是、,标准差分别为、,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

字色冲突、音色冲突的女性被试所用时间的均值分别是、,标准差分别为、,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

表7成对样本相关系数

N相关系数Sig.

对1字色冲突& 音色冲突30.611.000

音色冲突与字色冲突方差分析

由表9可知:

在字色冲突时,F=,显着性水平p=>,所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

在音色冲突时,F=,显着性水平p=>,所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音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

三、讨论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做stroop实验时,所用时间皆是字色冲突比字色无关多,字色无关比字色一致所用时间多。。此结果与和的实验结果相符,说明字义加工和颜色加工属于两个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

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情况下,皆是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说明性别对于字义加工和颜色加工没有太大的影响。

根据表4的结果可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做stroop实验时,所用时间皆是字色冲突比音色冲突多。说明字义加工和音色加工属于两个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并且字义加工比音色加工更快。

根据表9可知,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着性水平。说明性别对于字义加工和音色加工没有太大的影响。

四、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川师大学生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明显快于对颜色的加工过程,且

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快于对音色的加工过程。

性别对于字义加工与颜色加工的混合没有显着性影响。

性别对于声音加工与颜色加工的混合没有显着性影响。

参考文献:

1 ;?;?;?;?;?

2 ?优先出版;;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1

1

1

;;

2

vb大作业 实验报告

软件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2009300186 姓名赵佶男班级010109卓 越 大作业机房管理系统 课题基本目标要求: 1)可在系统中由系统管理员按班级指定时间进行上机课时安排,安排上机不得与其他已安排机时冲突。 2)在指定上机课时段,除了上机班级学生可以登录外,其余无关学生一律不得登录,除非系统管理员授权。预定上机时间结束时,自动 提前5分钟提示,待真正结束时即自动锁屏。 3)除上机课时安排以外,可以在机动时间段接受学生凭个人一卡通上机,且上机实施计时自动收费(即扣除学生一卡通上因上机而应缴 纳的上机服务费) 4)在接受零散学生付费上机时,可自动为其分配空闲机器并授权使用,在分配机器时应考虑机器的使用情况分布均匀,即每次分配机器是 前一时段未曾使用的机器,当学生一卡通上的余额,不足以支付1 小时上机服务费时,应提示其下机充值,并实施锁屏。 实验步骤: 首先,根据大作业的要求,我建立了机器表,流水表,学生基本情况表,上课表,以及一卡通表五个数据库表。机器表用来按照使用情况,选择空闲时间最长的机器。流水表用来记录现在机器以及人员使用的情况,是个

动态表,用来方便的取用和修改数据。学生基本情况表用来存放学生的学号,密码,班级等基本情况,以实现学生上课登录和自由登录。上课表存放各个班级的上课下课时间,以实现排课功能。一卡通表记录了每个学生一卡通内的金额,用来帮助实现上下机的扣费,以及余额不够支付一小时时间情况下得强制下机。 然后,我进行了窗体的设计。经过筛选优化,我设计了五个窗体,分别是主选择窗体,注册窗体,登录窗体,上课安排窗体,实时计费和下机窗体。 主选择窗体可以用来进行上课登录、学生自由登录、管理员登录和机器的推荐。注册窗体是用来进行学生登录密码的注册。登录窗体限制学生的学号和密码必须匹配才能登录。上课安排窗体可以输入班号、上下课时间并选择星期值。实时计费和下机窗体用来扣费并方便学生随时下机。 接下来,要按照要求进行代码的编写。 A)可在系统中由系统管理员按班级指定时间进行上机课时安排,安排上机不得与其他已安排机时冲突。 此功能我在排课窗体下用select选择出全体班级的上下课以及星期值,并将管理员希望的上下课时间转换为时间类型数值,进行循环比较,用do until 语句逐个比较,使得上下课时间点都不得在其他班级的上课时间段内。如果时间不冲突,就实施修改数据库的功能,并更新保存。 B)在指定上机课时段,除了上机班级学生可以登录外,其余无关学生一律不得登录,除非系统管理员授权。预定上机时间结束时,自动提前5分钟提示,待真正结束时即自动锁屏。 在主选择窗体内有上课登录按钮和自由登录按钮。点击上课登录,输入学

stroopepr实验

Stroop实验 1.实验背景 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文字颜色的干扰效应,一般认为,字义和字体颜色加工是来个不同的认知识别过程,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利用的刺激材料在颜色和意义上相矛盾如红色的绿字,让被试对字的颜色进行命名,结果发现,字体的颜色命名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 2.实验设计 Stroop实验中,要求被试对呈现的汉字颜色进行口头报告,本实验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字的颜色与字义的一致性,(一致VS不一致)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 3.实验的材料与流程 字体的颜色与字义的一致性为红色的红字和绿色的绿字,字体的颜色与字义不一致的材料为红色的绿字和绿色的红字,均做成图片,每种实验材料运行2次,所有材料顺序随机呈现。 4.搭建E-Prime实验编程框架 根据实验流程图搭建E-prime编程框架,采用图片格式呈现,如下: + 指导语 Block1 + 实验结束 图片刺激+反馈 指导语 练习Block1 练习结束 实验Block2 实验结束+ 图片刺激反馈+ 图片刺激

5.图标的内容属性设置。 (1)实验指导语。本实验中采用文本格式呈现,在Textdisplay中输入指导语。对intro界面的属性进行设置,呈现时间为无限长,按q键指导语消失进入预备实验部分。 (2)Block中的list进行设置 (3)刺激界面的设置,本实验中采用的是ImageisDplay控件,进行属性设置。

(4)FeedbackDisplay控件的属性设置,在练习实验中设置反馈界面,直接添加FeedbackDisplay对象,并设置对探测界面进行反馈。 (5)Inline语句编写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广辉摘要 本试验通过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以16名华东师大学大二本科生为被试进行了注意分配的测试,并用excel与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不同的刺激材料反应时分别采用对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C套实验材料与其他实验材料的反应时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第一组实验与第二组实验的实验结果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由此验证了Stroop效应的存在。 一、引言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由J.R.Stroop在1935年首先提出,称为Stroop效应。他使用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红”字,让被试说出这个字是用什么颜色写的。结果发现被试反应时大大增加了。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所呈现的刺激包含着两种信息,对这两种信息加工是不同的。如蓝色写的“红”字,既包含该字所表述的颜色,又包含写该字所用的颜色。因为对字的加工快,所以先形成对字用语言反应的准备,但实验又不允许作这种反应。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要受到字义的干扰。 Stroop效应提出后,心理学家对它表现出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研究催眠状态对Stroop效应是否有影响;研究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日文、英文等)产生的Stroop 效应;另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利用Stroop效应研究注意的机制,探讨正常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等。 二、目的 1.了解什么是Stroop效应。 2.比较四类字色组合条件的反应时,揭示在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三、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与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共16卡片,实验时随机呈现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_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 本文对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三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的结构做了归纳和对比,从教材编写线索、学习栏目、插图与表格、实验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作者对高中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里程碑。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指导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正在不断推出。目前被审查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学习、比较和分析高中化学两个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三种教材,有利于广大教师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了解新课标给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正确把握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尺度和高中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标准,选择教材的版本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种化学新化学教材(化学1、化学2)在编写上都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时代性。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体系,注重创设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环境,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在具体的编写体系上三种版本教材各有侧重,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编写方式(表1、表2)。 表1 化学1 教材编写纲目比较

表2 化学2教材编写纲目比较

1 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 1.1整体设置教材的课程结构 通过表1、表2我们看到,三种教材并未严格按课程标准的6个主题顺序进行编写,而是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化学1、化学2是高中学生必修内容,课标规定的学习内容在化学1、化学2的哪本书中先后出现,并不会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不会降低化学1、化学2的教学质量;二是这种整体设置教材结构的方式使编者编写教材时有很大的自由度,能编写出体现自己鲜明特色的教材。 三种教材在编写形式上,既有相对集中的课标主题内容,也有分散于各单元、章节的课标主题内容。 人教版

Stroop效应实验

Stroop效应实验 摘要 本实验对81名被试进行测试,包括40名男性和40名女性,比较其对于不同的色字关系材料进行念字或读色时所需的反应时和错误次数,并以实验结果来揭示在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有4种字色关系,分别为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和字色语义无关而音义有关。实验中每一名被试都要对4种材料进行反应。实验结果发现:字色一致时被试的反应速度最快;字色矛盾时被试的反应速度最慢;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存在干扰作用。 关键词:Stroop效应,字色关系,认知过程,反应时 1、前言 1935年,J.R.Stroop在色-词实验中发现,若以某种颜色(如红色)墨水写出一个含义与其颜色不一致的色词(如“绿”),那么对墨水颜色的认识反应就会受到显著的干扰,反应时因而增长。这就是著名的Stroop效应。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所呈现的刺激包含着两种信息,对这两种信息加工是不同的。如蓝色写的“红”字,既包含该字所表述的颜色,又包含写该字所用的颜色。因为对字的加工快,所以先形成对字用语言反应的准备,但实验又不允许作这种反应。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要受到字义的干扰。Stroop效应的发现开创了

对刺激某一维度的加工受到另一维度加工影响的先河。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他使用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 Stroop效应提出后,心理学家对它表现出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研究催眠状态对Stroop效应是否有影响;研究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日文、英文等)产生的Stroop效应;另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利用Stroop效应研究注意的机制,探讨正常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等。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什么是Stroop 效应,比较四类字色组合条件的反应时和错误次数,揭示在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 2、方法 2.1 被试 人文院2006级40名女同学和40名男同学 2.2 仪器与材料 2.2.1.仪器:计算机与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 2.2.2.材料:共16张卡片,实验时随机呈现 A套(字色一致):红色的“红”字,黄色的“黄”字,蓝色的“蓝”字,绿色的“绿”字,共4张。 B套(字色矛盾):绿色的“红”字,蓝色的“黄”字,黄色的“蓝”字,红色的“绿”字,共4张。 C套(字色无关):红色的“我”字,黄色的“爱”字,蓝色的“中”字,绿色的“华”字,共4张。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与离子反应练习

高一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类的是 A.MgO B.H2SO4 C.NaOH D.CaCO3 2、.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 反应: 高温 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3、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 B.Cl2 C.NaCl D. 酒精 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O+H2O=2NaOH B.CaCO3=CaO+CO2 C. Fe2O3+3CO=2Fe+3CO2 D.NaOH+HCl=NaCl+H2O 5、在化学反应Fe2O3+3CO=2Fe+3CO2中,氧化剂为() A.Fe2O3 B.Fe C.CO D.CO2 6、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 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 还原反应 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直径小于10-10m的分散系 B.胶体是一种粘稠的 有色液体 C.CuSO4溶液是一种胶体 D.用一束光线照射胶体,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8、向混浊的水中加入明矾KAl(SO4)2?12H2O后,水可得到净化,其中起到 净化作用的是() A. k+ B. Al3+ C. SO42- D. 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氢 氧化铝胶体

Stroop任务范式概述

Stroop任务范式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dley Stroop在1935年发现,在颜色命名实验中,当色词的颜色和该色词所表示的意义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比命名非颜色词或字符串颜色时长,如在命名用红墨水写的“green”时所花的时间要比命名用红墨水写的“xxxxx”时所花的时间长。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就叫Stroop效应,国内也有人将其译为斯楚普效应。能引发Stroop效应的实验任务就叫Stroop任务。 由于Stroop效应发现之初正处于行为主义鼎盛时期,而且Stroop本人没有继续深入研究该现象,所以其工作并未引起关注。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加工心理学成为实证心理学的主流,Stroop的工作被重新发现并得到广泛重视。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涌现了大量有关Stroop效应的研究,并一直长盛不衰。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采用Stroop 任务及其变式的研究已达上千个,具体涉及知觉、注意、执行控制、语言认知、意识等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心理、人格测评、社会心理、神经心理以及老化等领域的多方面研究(Brown等,2002)。围绕Stroop效应的研究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有关这种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的研究;二是将Stroop任务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或实验手段去揭示各种相关的心理问题的机制。也就是说,Stroop效应既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又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该任务之所以能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还在于其方法上的意义。因此本书侧重于后者,旨在对该任务的程序、变式以及在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较系统的介绍。 (一)经典Stroop任务的程序及机制 在经典的Stroop色词干扰任务中,实验者给被试呈现一个一个用不同颜色写成的单词,要求被试尽快而且尽量正确地说出每个词的颜色,而不理会这个词的名称及其所代表的意义。一般包括两个实验条件:一是色词干扰条件,一是控制条件。在色词干扰条件下,给被试呈现用不同颜色写成的颜色词,而且每个颜色词的名称所代表的意义与这个词的颜色都不相同,如“绿”字用红颜色写成,如图11-7;在控制条件下,给被试呈现用不同颜色写成的非颜色词或非词的字符串,如红色的“good”,绿色的“xxxxx”等。这种任务的典型结果是色词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时比控制条件下的反应时长。这两种条件的反应时差异就是Stroop 效应。 图11-7 Stroop任务实验示意图(Gazzaniga, 2002) 虽然导致Stroop效应的实验任务比较简单,但是其产生的原因却非常复杂,不同的研

STROOP效应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学研大厦A座8层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 实验名称STROOP效应指导老师孙世月班级心理12-1 学号120724103 学生姓名杨长宾实验日期2013 年11 月28 日 摘要:本实验通过要求被试念字和唱色来测被试面对不同材料的反应时,从而验证Stroop效应,即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在本实验中,有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和字色语言无关音义有关四种材料,发现,被试在字色矛盾时,唱色和念字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STROOP效应,念字,唱色,反应时 1、引言 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本实验在Stroop所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多加了几种实验材料来更加确切的证明其干扰效应的存在。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STROOP被誉为研究注意的“黄金标准”(Macleod,1991),通过操纵各式各样的实验材料和设计方案,许多不同变式的Stroop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它还被广泛用做诊断工具来探测注意和执行控制的缺乏所导致的各种神经疾病。 2、方法 2.1 实验被试: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学生81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口吃。 2.2 仪器材料:计算机,心理实验系统,符合要求的字色七组 2.3 实验过程: ①、在心理实验系统中选择Stroop效应实验 ②、被试阅读指导语:“下面有两种任务要你完成:

c++大作业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 C++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综合大作业——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 同组成员: 教师:

2011 年 6 月 23 日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一、实验目的: (1)对C++语法、基础知识进行综合的复习。 (2)对C++语法、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进行综合运用,编写具有一定综合应用价值的稍大一些的程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3)熟悉掌握C++的语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分析和管理能力。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1)只能使用/C++语言,源程序要有适当的注释,使程序容易阅读。 (2)至少采用文本菜单界面(如果能采用图形菜单界面更好)。 (3)要求划分功能模块,各个功能分别使用函数来完成。 三、系统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 为了解决学生成绩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方便对学生成绩的管理 (录入,输出,查找,增加,删除,修改。) 系统功能分析: (1):学生成绩的基本信息:学号、、性别、C++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 总分。 (2):具有录入信息、输出信息、查找信息、增加信息、删除信息、修改信息、 排序等功能。 2.系统功能模块(要求介绍各功能) (1)录入信息(Input):录入学生的信息。 (2)输出信息(Print):输出新录入的学生信息。 (3)查找信息(Find):查找已录入的学生信息。 (4)增加信息(Add):增加学生信息。 (5)删除信息(Remove):在查找到所要删除的学生成绩信息后进行删除并输出删除后其余信息。 (6)修改信息(Modify):在查到所要修改的学生信息后重新输入新的学生信息从而进行修改,然后输出修改后的所有信息。 (7)排序(Sort):按照学生学号进行排序。 3.模块功能框架图

Stroop任务实验报告

2.方法 2.1 被试 单人实验,每次一名被试,共117名被试,均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12级学生. 2.2 实验材料 1.仪器:计算机与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 2.材料:共16张卡片,实验时随机呈现. A套(字色一致):红色的”红”字,蓝色的”蓝”字,黄色的”黄”字,绿色的”绿”字,共4张; B套(字色矛盾):绿色的”红”字,蓝色的”黄”字,黄色的”蓝”字,红色的”绿”字,共4张; C套(字色无关):红色的”我”字,黄色的”爱”字,蓝色的”中”字,绿色的”华”字,共4张; D套(字色语义无关而音义有关):绿色的”洪”字,蓝色的”皇“字,黄色的”拦“字,红色的“滤”字,共4张. 2.3 实验程序 (1)登录并打开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stroop”效应.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指导语”界面.被试阅读指导语:“这是一个测反应时的实验.试验中屏幕会呈现一系列有颜色的汉字.呈现绿色汉字时按D键,黄色汉字时按F键,红色汉字时按J键,蓝色汉字时按K键,而不要管那个汉字的字义是什么.反应越快越好,系统会自动记录你的反应时间.在你明白了实验步骤后,可以先进行联系,然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明白指导语后先进行练习实验,联系熟练以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被试根据指导语的要求对呈现的汉字作出相应反应,如果反应错误,该次实验无效,程序自动补足. (3)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主试查看并记录结果.之后整理数据,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3.结果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前,剔除正确率低于80%的被试共28个,分别为:认知负荷为倒减3的被试8个,剩余27个;认知负荷为重复123的被试14个,剩余25个;认知负荷为无任务的被试6个,剩余37个.所以最后结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共89个. 本实验设计为3(认知负荷:倒减3,重复123,无任务)×4(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字色语义无关而音义有关)的两因素混合设计,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如下列各表. 3.1 反应时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83377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陈广辉11090320001 摘要 本试验通过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以16名华东师范大学大二本科生为被试进行了注意分配的测试,并用excel与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不同的刺激材料反应时分别采用对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C套实验材料与其他实验材料的反应时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第一组实验与第二组实验的实验结果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由此验证了Stroop效应的存在。 一、引言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由J.R.Stroop在1935年首先提出,称为Stroop效应。他使用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红”字,让被试说出这个字是用什么颜色写的。结果发现被试反应时大大增加了。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所呈现的刺激包含着两种信息,对这两种信息加工是不同的。如蓝色写的“红”字,既包含该字所表述的颜色,又包含写该字所用的颜色。因为对字的加工快,所以先形成对字用语言反应的准备,但实验又不允许作这种反应。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要受到字义的干扰。 Stroop效应提出后,心理学家对它表现出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研究催眠状态对Stroop效应是否有影响;研究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日文、英文等)产生的Stroop 效应;另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利用Stroop效应研究注意的机制,探讨正常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等。 二、目的 1.了解什么是Stroop效应。 2.比较四类字色组合条件的反应时,揭示在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三、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与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共16张卡片,实验时随机呈现

sql大作业实验报告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1 、需求概述 (2) 2 、功能简介 (2) 第二章、概念结构设计 (3) 1、在员工实体内的E-R图 (3) 2、部门实体内的E-R图 (3) 3、在工资实体内的E-R图 (3) 第三章、逻辑结构设计 (4) 第四章、物理结构设计 (4) 第五章、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5) 一、数据库的创建 (5) 二、表格的建立 (5) 1、建立Employsse表插入数据并设计相关的完整性约束 (5) 2、建立departments表插入数据并设计相关的完整性约束 (7) 3、建立 salary表插入数据并设计相关的完整性约束 (8) 三、建立视图 (9) 四、建立触发器 (10) 五、建立自定义函数 (12) 六、建立存储过程 (13) 第六章、总结 (14)

第一章、需求分析 1 、需求概述 针对现代化公司管理情况,员工管理工作是公司运行中的一个重环节,是整个公司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内容对于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公司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工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公司员工管理系统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处理的准确性。 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等处理功能,进行联机处理的相应时间要短。 具体功能包括:系统应该提供员工数据的插入、删除、更新、查询;员工基本信息查询的功能。 2 、功能简介 员工管理系统它可以有效的管理员工信息情况。具体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学生信息管理包括添加、查看学生列表等功能。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摘要:目的:验证STROOP效应。方法:对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大二学生进行STROOP效应实验。结果:STROOP效应得反应时间没有性别上的差异。在年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纯色-唱色的部分不同的任务顺序间有显著性差异。黑色色词-念字与字色矛盾-唱色,字色矛盾色词-念字与字色矛盾色词-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在0.05水平上呈正相关,字色矛盾色词-唱色与简单反应时在0.05水平上呈负相关。黑色色词-念字与字义无关词-唱色、自已干扰次-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字色矛盾色词-唱色与纯色-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纯色-唱色与字义无关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与字义干扰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与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在0.01水平上呈正相关。 关键词:STROOP效应字色干扰反应时间 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 一、研究方法 1、被视情况:选取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大二的学生66名学生进行 STROOP效应实验,其中男29人,女37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19.67±0.79。所有被试均能正常使用本次实验器材。具体被试性别与年龄情况见表1、2。 表1 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用户年龄66 18 22 19.67 .791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66 表2 用户性别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C--大作业图书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附件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大作业 题学专班姓目 院 业 级 名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文法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1201 杨欣 指导教师鄢红国 2013 年12 月20 日学号:0121213640126

目录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设计目的 (1) 大作业的内容 (2) 大作业的要求与数据 (3) 大作业应完成的工作 (4) 总体设计(包含几大功能模块) (5) 详细设计(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算法——流程图) (6) 调试分析(包含各模块的测试用例,及测试结果) (7) 总结 (8) 参考资料 (9)

一二 大作业的目的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大作业不仅可以全方位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巩固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运用C++语言独立地编写、调试应用程序和进行其它相关设计的技能。 大作业的内容 对图书信息(包括编号、书名、总入库数量、当前库存量、已借出本数等) 进行管理,包括图书信息的输入、输出、查询、删除、排序、统计、退出.将图书的信息进行记录,信息内容包含:(1)图书的编号(2)图书的书名(3)图书的库存量。假设,现收集到了一个图书馆的所有图书信息,要求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可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和浏览等功能。学习相关开发工具和应用软件,熟悉系统建设过程。 三大作业的要求与数据 1、用C语言实现系统; 2、对图书信息(包括编号、书名、总入库数量、当前库存量、已借出本数)进行管理,包括图书信息的输入、输出、查询、删除、排序、统计、退出. 3、图书信息包括:其内容较多,为了简化讨论,要求设计的管理系统能够 完成以下功能: (1)每一条记录包括一本图书的编号、书名、库存量 (2)图书信息录入功能:(图书信息用文件保存,可以一次完成若干条记录 的输入。) (3)图书信息显示浏览功能:完成全部图书记录的显示。 (4)查询功能:完成按书名查找图书记录,并显示。 (5)图书信息的删除:按编号进行图书某图书的库存量. (6)借书登记系统:可以输入读者编号和所借书号来借书。 (7)还书管理系统:可以输入读者编号和所借书号来还书。 (8)、应提供一个界面来调用各个功能,调用界面和各个功能的操作界面应 尽可能清晰美观!

Stroop实验的实验报告

关于STROOP效应的实验研究 程莹、胡莹莹、张护军 (安庆师范学院安庆246052) 摘要:本实验采用EP2004实验台、EPT801速示仪及测试卡片4套即12张进行STROOP实验,考察念字和命名两个认知过程。结果发现人们对字的加工快,而对颜色的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颜色的干扰。 关键词:STROOP实验认知过程念字命名 1.引言 在经典的STROOP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些由不同颜色书写的颜色词,单词的颜色可能与单词本身的意义相一致(如红色的“红”),也可能不一致(如红色的“绿”)。另一种任务是命名单词的颜色。当单词的词义与单词的颜色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会明显长于一致时的反应时,这种效应成为STROOP效应.[1]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即人们在对颜色和字义加工过程中存在语义加工优势现象。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它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是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用一年级小学生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字义的加工是一种自动加工,速度较快,而颜色的加工是一种需要注意的加工,速度较慢。至于一年级小学生是由于识字不多,故无这种对字义的自动加工现象,所以才未发现这种现象。麦克劳德(Mecleod)在1991年总结stroop效应(斯特鲁普效应)发生机 制的5种理论或模型。像早期的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赛马理论)、自动化理论、知觉编码理论、Logan的 平行加工模型、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相对加工速度理论出现时间的最早,它认为人们对刺激的两个维 度(字词和颜色)加工是平行的,而加工速度不同。读词总快于颜色命名,所以字词首先得到加工。当 字词的颜色和颜色信息一致的时候,就会促进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反之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则产生干扰。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选用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16名被试,男性8名,女性8名 2.2材料和仪器 本实验采用EP2004实验台、Psykey心理实验系统、EPT801速示仪及测试卡片4套即12张进行STROOP实验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的实验设计为2(认知类型:认字;命名)×4(卡片类型: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 色无关;色语言无关、音义有关)组内试验设计 2.4试验程序 2.4.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Srtoop”效应。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4.2第一次指导语是:这是一个测反应时的实验。实验中屏幕会呈现一系列汉字。汉字是什么颜色,你就用优势手按2号反应盒上相应的颜色键,而不要管那个字的内容是什么。反应越快越好。在你明白了实验步骤后,可以先进行练习,然后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第二次指导语是:这是一个测反应时的实验,实验中屏幕会呈现一系列汉字。请你使用2号反应盒对呈现的汉字准备反应。汉字一旦出现,你就大声念出这个字,同时根据汉字的颜色用优势手按相对应的颜色键。反应越快越好。在你明白了实验步骤后,可以按反应盒上任意键,实验就可以继续。 2.4.3第一次指导语后,被试根据要求对呈现的汉字作出相应反应,直至弹出休息对话框。倒计时3分钟休息结束,第二次出现指导语,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后按任意键,实验即继续。被试

python大作业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理工)大作业 ――暨南大学南校区生活指南系统 G108 甘颖欣熊梦娜翁婉晖梁绮婷李嘉顺 2015-1-3 目录目录 (2)

“暨南大学南校区生活指南系统”选题说明书 (3) 1. .............................................................................................................................................................. 成员分组和任务分工 .. (3) 2. .............................................................................................................................................................. 选题说明3 2.1 选题任务描述 (3) 2.2 设计思路描述 (4) 2.3 程序运行效果........................................................ . (4) 2.4 涵盖的主要知识点 (4) 3. .............................................................................................................................................................. 进度安排4“暨南大学南校区生活指南系统”实现报告. (5) 1. 成员分组和任务分工 (5) 2. .............................................................................................................................................................. 设计实现详细说明 . (5) 2.1 选题任务详细描述 (5) 2.2 设计思路详细描述 (6) 2.3 涵盖的主要知识点 (12) 3. 总结 (12)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大学生字色干扰Stroop效应实验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贾兆丰 【摘要】Stroop效应范式是语言研究的经典方法,它利用颜色信息和语义信息等的相互干扰推论被试心理词典的表征结构。本研究以山东师范大学大三学生为被试,利用Stroop研究范式,研究了在Stroop效应中,被试的不同性别之间、不同类型的刺激材料之间的反应时及反应错误次数的差异,并分析了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显示:①以反应时为因变量,不同性别的被试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刺激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与刺激类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②以错误次数为因变量,不同性别的被试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的刺激类型间无显著差异,性别与刺激类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关键词】Stroop效应;性别差异;颜色信息;语义信息;信息加工 1 引言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二者会产生相互干扰。这一现象由J.R.Stroop在1935年首先提出,故称为Stroop效应。他使用刺激字与写此字所用的颜色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红”字)让被试说出这个字是用什么颜色写的。结果发现被试反应时大大增加了。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被试回答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 Stroop效应提出后,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相关的研究。如:对于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英文等)产生的Stroop效应的(马恒芬等,2010)研究;以昼夜矛盾的词语与图片为材料进行的“昼夜Stroop效应”(Day-Night Stroop)研究(Cerstadt);Stroop效应的年龄差异研究(Macleod);以及与Stroop效应有关的大脑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彭聃龄等,2004)等等。 有研究者在2010年以中国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汉字为刺激材料的Stroop效应实验中,反应时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结论,认为男女大学生之间的汉字识别和学习能力差异并不显著。笔者同意这一结论,但是Stroop效应的实验结果不仅仅收到语言学习能力的影响,还应受到态度、情绪、兴趣动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可能会存在性别差异。此外,在Stroop效应实验中,刺激材料的不同类型本身也是一个自变量,应该会造成反应时及错误次数之间的差异。基于以上假设,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 2 方法 2.1 被试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三本科生196名(男41名,女155名),平均年龄21岁左右,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为了避免因不同性别的被试数量差异过大造成误差,从155名女性被试的数据中随机选取了41名被试的数据作为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即最终筛选出的有效被试为82名(男性41名,女性41名)。 2.2 工具 2.2.1.仪器(系统):计算机与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 2.2.2.材料:共16张有色汉字卡片,按照刺激类型的不同分为4类 A(字色一致):红色的“红”字,黄色的“黄”字,蓝色的“蓝”字,绿色的“绿”字,共4张。 B(字色矛盾):绿色的“红”字,蓝色的“黄”字,黄色的“蓝”字,红色的“绿”字,共4张。 C(字色无关):红色的“我”字,黄色的“爱”字,蓝色的“中”字,绿色的“华”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实验一:粗盐提纯 一、实验仪器与用品 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火柴、托盘天平(带砝码) 用品:粗盐,蒸馏水 二、实验步骤 ①溶解:用量筒量取约10mL水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量越4g。将称取烦人粗盐逐渐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 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现象:固体Nacl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 ②过滤:用滤纸和漏斗制作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引流),进行过滤,若滤液仍 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现象:不溶物残留在滤纸上,液体透过滤纸到入烧杯中 ③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导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杯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现象:水分蒸发,逐渐出现固体 三.注意事项 滤纸与漏斗的使用: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 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 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 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 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 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带过滤液 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 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 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实验二:制作蒸馏水 一、实验仪器 仪器: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铁架 台(带铁圈) 其他:火柴、自来水、碎瓷片、温度计 二、注意事项 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而冲进导管。导管要适当长些兼作冷凝管 用。试管中液体不能太多,以防沸腾时沿导管流入接收器中。当液体 沸腾后,酒精灯火焰要稍远离试管,使液体保持沸腾状态即可,如加 热过猛液体会沿导管冲出。 实验三:萃取 一、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二、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三、实验步骤: 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虚拟仪器大作业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 大作业 实验名称:基于MIT-BIH 心率失常数据库的心电信号系统的设计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姓名:学号: 同组人员:学号: 实验室: 实验时间:评定成绩:综合楼716 2013/11/28 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基于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的心电信号系统的设计 1.实验要求和说明 2.程序设计流程图 3.程序各版块介绍说明 4.前面板的设计 5.调试过程 6.结果及分析 三.实验收获及小结 四.参考文献

一.实验目的 现代医学表明,心电信号(ECG)含有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大量信息,ECG 的检测与分析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了解心脏的功能与状况、辅助诊断心血管疾病、评估各种治疗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本次大作业利用具有直观图形化编程和强大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的虚拟仪器编程语言L abVIEW作为开发平台,设计一个基于虚拟仪器的简单心电信号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心电信号的读取,处理分析,波形显示、心率显示及报警,波形存储和回放等功能。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内容及要求 基于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的心电信号系统的设计 1. 本次大作业所用原始信号是从MIT-BIH(Massachusettes Institute of and Beth Israel Hospital,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贝丝以色列医院)心率数据库(https://www.docsj.com/doc/764650941.html,/physiobank/database/mitdb/)中选取心电信号作为实验分析的数据。设计的系统要求对原始心电信号进行读取、绘制出其时域波形,利用原始心电数据中的时间数据控制显示时间,并具有保存回放功能,同时具有心率过快或过缓报警提示功能。 2.心电信号是微弱低频生理电信号,通常频率在0.05Hz~100Hz,幅值不超过 4mV,它通过安装在皮肤表面的电极来拾取。由于实际检测工况的非理想,在ECG 信号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工频噪声及电极极化等各种随机噪声的影响。噪声的存在降低了诊断的准确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噪声。因此,在ECG 信号检测过程中,如何抑制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等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求选择并设计合适的滤波器,除去所给心电信号的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 2.检测心率:检测信号心电的R波,计算平均心率和实时心率(R-R波时间间隔 的倒数),并显示实时心率和平均心率。 3.对任一路心电信号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和频谱分析,分别显示出结 果。 提高部分: 由于原始信号数据并不是等间隔采样而得到的,而L abview中用数字滤波器1. 处 理的数据要求等间隔的,由此需要对原始数据做一次线性插值处理,使其成为均匀数字信号,以便后面的信号进行频域谱分析。提示:根据原文件心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