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虾蟹疾病防治

虾蟹疾病防治

虾蟹疾病防治
虾蟹疾病防治

虾蟹疾病综合防治问答

1、常见虾(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养殖有哪些主要疾病?

2、养虾防病最关键应注意什么?

3、淡水虾对水质有什么具体要求?

4、★什么是桃拉病毒病(TSV)?应如何防治?

5、★什么是桃拉病毒病(TSV)?应如何防治?

6、什么是黄头病?应如何防治?

7、什么是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应如何防治?

8、什么是肝胰腺细小病毒样病毒病(HPV)?应如何防治?

9、什么是对虾杆状病毒病(BP)?应如何防治?

10、什么是呼肠弧病毒病(REO)?应如何防治?

11、什么是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MBV)?应如何防治?

12、★什么是中肠腺白浊病(又称中肠腺混浊病)?应如何防治?

13、★什么是弧菌病(亦称红腿病、败血病)?应如何防治?

14、★什么是烂眼病?应如何防治?

15、★什么是烂鳃病?应如何防治?

16、★什么是烂尾病?应如何防治?

17、★什么是肠炎病?应如何防治?

18、什么是发光细菌病?应如何防治?

19、什么是丝状细菌病?应如何防治?

20、★什么是褐斑病?应如何防治?

21、★什么是红体病?应如何防治?

22、★什么是纤毛虫病?应如何防治?

23、什么是柱轮虫病?应如何防治?

24、★什么是虾微孢子虫病?应如何防治?

25、什么是虾簇虫病?应如何防治?

26、什么是虾波豆虫病?应如何防治?

27、★什么是肌肉白浊病?应如何防治?

28、★什么是痉挛病?应如何防治?

29、★什么是黑斑病?应如何防治?

30、什么是浮头?应如何防治?

31、★什么是软壳病(又称钙缺乏症)?应如何防治?

32、★什么是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黑死病)?应如何防治?

33、什么是黄曲霉素中毒病?应如何防治?

34、什么是虾气泡病?应如何防治?

35、★什么是生态法养蟹?

36、★蟹池伊乐藻如何养护?

37、伊乐藻生虱子是怎么回事?如何处理?

38、蟹池水质变红是怎么回事?如何处理?

39、★蟹池中的伊乐藻为什么会烂?

40、★河蟹养殖中主要有哪些疾病?

41、★河蟹对水质有什么具体要求?

42、河蟹疾病防治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43、★河蟹烂鳃病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44、★河蟹弧菌病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45、★河蟹肠炎病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46、河蟹丝状细菌病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47、★甲壳溃疡病(腐壳病、褐斑病)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48、★河蟹水肿病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49、★河蟹纤毛虫病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50、蟹奴病(臭虫蟹)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51、★河蟹软壳病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52、★河蟹颤抖病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53、河蟹呼肠弧病毒病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防治?

(注:★表示为常见病或应特别重视。)

淡水虾蟹疾病综合防治问答

1、常见虾(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养殖有哪些主要疾病?

(1)细菌性疾病:弧菌病(亦称红腿病、败血病)、烂眼病、烂鳃病、肠炎病、烂肢病、烂尾病、褐斑病(腐壳病)、发光细菌病、丝状细菌病;

(2)寄生虫疾病:纤毛虫病、虾微孢子虫病、虾簇虫病、虾波豆虫病;

(3)非病原性疾病:肌肉白浊病、痉挛病、脱壳不遂征、软壳病(又称钙缺乏症)、黑斑病、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黑死病)、黄曲霉素中毒病、虾气泡病。

(4)病毒性疾病:白斑综合症(WSSV)、桃拉病毒病(TSV)、黄头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肝胰腺细小病毒样病毒病(HPV)、对虾杆状病毒病(BP)、呼肠弧病毒病(REO)、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MBV)、中肠腺白浊病(又称中肠腺混浊病)。

2、养虾防病最关键应注意什么?

(1)池基要好,清塘消毒到位,池周清洁无杂草及废弃物;

(2)虾苗要健壮,如瘦弱就要设法尽快标粗,否则没有希望;

(3)把好水质管理关:“肥、活、嫩、爽”最重要;

(4)严防天气突变及池水变化太大;

(5)投饲要把握宁少勿多,坚持优质饲料,平时经常投喂虾蟹多维宝。

3、淡水虾对水质有什么具体要求?

(1)“肥、活、嫩、爽”,但更强调活、嫩、爽;

(2)透明度控制在25~40公分,不同阶段或季节不同,幼虾前水质要肥一点,高温期或起捕前要淡一些;

(3)pH值控制在7.5~8.5最好;

(4)氨、亚硝酸盐均应小于0.02mg/L;

(5)溶解氧不低于2 mg/L。

4、★什么是白斑综合症(WSSV)?应如何防治?

病因:该病由白斑综合症病毒引起。

症状:初期病虾厌食,离群,活力下降,行动迟缓,偶尔间断浮出水面,肠胃内无食物;中期病虾在池边独游或潜伏池底;头胸甲及腹甲容易揭开而不粘连,体表常附有粘物,甲壳内侧白点,特别是头胸甲剥离后可见有黑白相间的不规则的斑点,有时变为淡黄色,严重者白点连成白斑,在显微镜下观察呈重瓣的花朵状。大部分病虾第二触角折断。以病后期典型的症状为体色稍变红或灰白,血淋巴浑浊,肝胰脏肿大、糜烂,呈现淡黄色或灰白色。

病灶在甲壳下上皮、结缔组织、造血组织等,病理观察可见胞核肿大,核内H-E染色着色深且均匀,染色质与核仁消失。严重者核膜破裂,病毒粒子分散于细胞质中,细胞质混浊,细胞形态模糊不清;组织结构松散,呈现组织坏死状态。

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发生在6~8月,传播迅速,蔓延广,1月龄左右的幼虾易被感染,一般3~10天内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80~90%,是当前最常见的南美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之一。与斑节对虾混养中,会出现交叉感染及继发感染病害。

主要传播途径为带病毒的食物,水中的病毒粒子亦可经鳃腔膜的微孔进入虾体,引起全身的病变。死亡期随着体长的增大而缩短,环境条件恶化是诱发该病主要的外界因素。水温20~26℃为急性暴发。北方夏初、秋季,南方在水温较低的第一、第三批虾养殖期间易发病。天气闷热、连续阴天、暴雨、池中浮游藻类大量死亡、水变清、池底质恶化均可诱发本病暴发。

诊断:外观头胸甲出现白斑可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可用DNA探针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或ELISA等方法。

防治方法:

①用漂白粉、强氯精彻底清塘消毒,对种苗进行严格检测,杜绝病原随苗种带入;

②加强饲养管理,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原的水源,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

③保持虾池环境的相对稳定,用“活力菌素”、“活嫩爽”、“富藻素”调控水质;

④加强巡塘,经常开启增氧机,当疾病流行时要停止换水;

⑤科学投饲,少吃多餐;

⑥用聚碘、戊二醛溶液等消毒杀菌,严格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5、★什么是桃拉病毒病(TSV)?应如何防治?

病因:病原为桃拉病毒,TSV主要在细胞质中增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若其感染条件得以基本满足,就可能在该区定殖。但病毒感染后对虾不一定发病,其中环境因子是疾病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症状:早期对虾群体常出现环游现象,虾体无明显改变,仅尾扇出现蓝色斑点或有少量微小的白色斑点。肉眼分不出肝脏和心脏,只能看出肝脏肿大或变淡红。病毒感染后2~3天食欲猛增,大触须变红,肌肉变浑浊。后期肝胰脏肿大,变白;红须、红尾、壳软(注意区别),体色变茶红色,尤其是尾扇和胸甲变红部病虾甲壳与肌肉容易分离,头胸甲有白斑;大部分病虾肠道发红且肿胀,镜检发现红色素细胞扩张;病虾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消化道内无食物,病虾在水面缓慢游动,离水后即死亡,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

病理切片显示角质及角质下层坏死,细胞质内有“胡椒状”包涵体,H-E染色出现从嗜曙碱性反应,核固缩或破碎,炎症病灶处血细胞浸润。

流行及危害: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沿海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密集区中均有发现。该病可发生于整个养殖期,一般出现在虾苗放养后的10~40天期间,一旦发病可造成40~90%的幼虾死亡。急性传播时,死亡率可高达60~90%,死亡大多数发生在虾蜕皮期间或蜕皮后。该病特点是病程短,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一般发现病虾至病虾不摄食仅5~7天,10天左右出现大规模死亡,在环境恶化时,死亡加剧。成虾感染此病多属慢性。

诊断:根据急性期、过渡期和慢性期的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伊红到弱酸性的球状体同固缩的核与破裂的核一起形成“胡椒粉状”或“散弹状”(指急性感染期)可作出进一步的诊断;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RT -PCR方法可确诊。

防治方法:

①用漂白粉、强氯精彻底清塘消毒,对种苗进行严格检测,杜绝病原随苗种带入;

②加强饲养管理,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原的水源,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

③保持虾池环境的相对稳定,用“活力菌素”、“活嫩爽”、“富藻素”调控水质;

④加强巡塘,经常开启增氧机,当疾病流行时要停止换水;

⑤科学投饲,少吃多餐;

⑥用聚碘、戊二醛溶液等消毒杀菌,严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6、什么是黄头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该病病原是黄头病病毒,呈杆状,有囊膜,病毒粒子(50~95)纳米×(130~380)纳米,属单链RNA病毒。

症状:病虾早期游动迟缓,头胸甲呈黄色或发白,膨大,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肝胰腺变成淡黄色。主要感染鳃组织、淋巴器官、血细胞和结缔组织等。该病毒毒力较强,对虾被感染后3~5天内可全军覆灭。

患病虾组织多处坏死。胞核缩小或破裂,核周围细胞质内有嗜碱性和球形包涵体。染毒组织的血窦中有一种独特的数目不等的球形细胞。其胞质嗜碱性、球形胞核居中。

流行及危害:该病首先在印度斑节对虾的精养塘中发现,后在东亚地区的其它国家如泰国、中国、印尼等地流行。它可引起包括南美白对虾在内的多种对虾发病,并可与WSSV合并感染,危害幼虾、成虾。

诊断:临床症状观察到鳃丝和头胸部肝胰腺区变成淡黄色可作初步诊断;血淋巴涂片观察到核固缩、核破裂和嗜碱性的包涵体可作为诊断依据;确诊可用DNA

探针、RT-PCR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防治方法:

①用漂白粉、强氯精彻底清塘消毒,对种苗进行严格检测,杜绝病原随苗种带入;

②加强饲养管理,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原的水源,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

③保持虾池环境的相对稳定,用“活力菌素”、“活嫩爽”、“富藻素”调控水质;

④加强巡塘,经常开启增氧机,当疾病流行时要停止换水;

⑤科学投饲,少吃多餐;

⑥用聚碘、戊二醛溶液等消毒杀菌,严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7、什么是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该病病原是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球形,无囊膜,直径22纳米,属单链DNA细小病毒科的病毒。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可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症状:患病幼体摄食减少,常浮于水面,甲壳出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濒死对虾体色明显变蓝,腹部肌肉混浊,病虾畸形,会在池中慢慢升起,静止一会后翻滚,接着腹面朝上沉入池底,几小时内重复此过程直到精疲力尽死亡或被其它健康虾吃掉。成虾被该病毒感染后一般呈无症状带毒状。

病虾的皮下组织、造血组织、触角腺、神经组织、淋巴器官等为主要靶组织。细胞内有嗜曙红的呈晶体状排列包涵体,染色质向边缘移动。

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危害对虾的仔虾期和幼虾期,该病的累计死亡率可高达80~90%,但未见严重的急性流行。

诊断:①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②取病虾靶器官,制成新鲜组织压片,用显微镜检查,发现细胞核肥大,核内有包涵体,可作出进一步诊断。③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找到直径约为17~27纳米对称的病毒颗粒,即可作出确诊。

防治方法:

①用漂白粉、强氯精彻底清塘消毒,对种苗进行严格检测,杜绝病原随苗种带入;

②加强饲养管理,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原的水源,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

③保持虾池环境的相对稳定,用“活力菌素”、“活嫩爽”、“富藻素”调控水质;

④加强巡塘,经常开启增氧机,当疾病流行时要停止换水;

⑤科学投饲,少吃多餐;

⑥用聚碘、戊二醛溶液消毒杀菌,严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8、什么是肝胰腺细小病毒样病毒病(HPV)?应如何防治?

病因:该病由肝胰细小病毒样病毒引起。

症状:病虾病理观察为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胞核肥大,核内有大而无定形嗜酸性包涵体,染色质着边减少,核仁着边。完整的包涵体常可脱落到肝胰腹管腔中,一般在肝胰腺远端管的F型和B型上皮细胞中常见。

流行及危害:该病对幼体危害较大,往往在3~5天可造成大量死亡;在养成期,该病的累计死亡率最高可达90%以上,最低也有50%左右。

诊断:①可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②在载玻片上加1滴1‰孔雀石绿水溶液,然后放入病虾的肝胰腺1小块,盖上盖玻片,压成薄片,在光镜下检查,如发现胞核肥大,核内有绿色的包涵体(核仁及脂肪滴呈淡绿色)可作为诊断依据;将病虾的肝胰腺或前中肠制备超薄切片,用投射电镜检查,发现细胞中有肥大的核,核质中有包涵体及球形病毒颗粒,可作出进一步诊断。③确诊可采取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的方法。

防治方法:

①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彻底清塘消毒,对种苗进行严格检测,杜绝病原随苗种带入;

②加强饲养管理,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原的水源,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

③保持虾池环境的相对稳定,用“活力菌素”、“活嫩爽”、“富藻素”调控水质;

④加强巡塘,经常开启增氧机,当疾病流行时要停止换水;

⑤科学投饲,少吃多餐;

⑥用聚碘、戊二醛溶液消毒杀菌,严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9、什么是对虾杆状病毒病(BP)?应如何防治?

病因:该病由对虾杆状病毒引起。

症状:患病对虾摄食量减少,生长明显减缓,体表和鳃附着多种寄生或共生生物。肝胰腺和中肠上皮是BP的主要靶器官。感染细胞的核肿大,染色质缩小和边移,核仁崩解。核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包涵体,H-E染色嗜酸性革兰氏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为深染的四面体状。电镜下可见包涵体内或游离其外的病毒粒子,严重感染时细胞坏死、脱落,病毒粒子和包涵体释放至肝胰腺的腺管内,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流行及危害:在无节幼体和糠虾期,常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达90%以上。PL-5期表现为亚急性或慢发病过程,4~8周累积死亡率超过50%。该病可通过健康虾吃了带病毒的虾感染而传播。

诊断:①取病虾肝胰腺或前中肠,制成新鲜组织压片,用显微镜检查,发现上皮细胞内有金字塔形的包涵体(用伊红染色时呈桃红色),可作出初步诊断。②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如看到金字塔形包涵体或核质中有杆状病毒,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防治方法:

①用漂白粉、强氯精彻底清塘消毒,对种苗进行严格检测,杜绝病原随苗种带入;

②加强饲养管理,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原的水源,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

③保持虾池环境的相对稳定,用“活力菌素”、“活嫩爽”、“富藻素”调控水质;

④加强巡塘,经常开启增氧机,当疾病流行时要停止换水;

⑤科学投饲,少吃多餐;

⑥用聚碘、戊二醛溶液消毒杀菌,严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10、什么是呼肠弧病毒病(REO)?应如何防治?

病因:该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

症状:病虾蜕皮困难,附肢麻痹,游动缓慢,靠近池缘,反应迟钝;甲壳上有棕色斑点,鳃呈红棕色;肝胰腺坏死萎缩,在R型和F型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嗜曙红到洋红染色的包涵体,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包涵体有直径50~60纳米的病毒粒子的集合体或晶体阵列;血淋巴液不凝固,神经系统有大量坏死的血细胞。

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危害仔虾,尤其在养殖密度过大时容易发生。

诊断:可根据血淋巴液不凝固,甲壳上有棕色斑点等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如发现R型和F型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嗜曙红到洋红染色的包涵体,包涵体中有直径50~60纳米的病毒粒子可作进一步的确诊。

防治方法:

①用漂白粉、强氯精彻底清塘消毒,对种苗进行严格检测,杜绝病原随苗种带入;

②加强饲养管理,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原的水源,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

③保持虾池环境的相对稳定,用“活力菌素”、“活嫩爽”、“富藻素”调控水质;

④加强巡塘,经常开启增氧机,当疾病流行时要停止换水;

⑤科学投饲,少吃多餐;

⑥用聚碘、戊二醛溶液消毒杀菌,严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如发现该病时,应该将水池中的虾全部处理,并用“漂白粉”消毒24小时,彻底洗干净,养殖池曝晒数天再放养。

11、什么是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MBV)?应如何防治?

病因:该病由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引起。MBV也可感染南美白对虾。

症状:病虾体色蓝灰或蓝褐色,胃附近白浊化,厌食、反应能力弱,浮游于水表层,有的头、尾弯向一边,有时发现虾头朝上,身体垂直在水面旋转。体表和鳃易于附着聚缩虫、丝状细菌、藻类及污物,容易并发褐斑病等细菌性疾病,病虾最终侧卧池底死亡。

流行及危害:该病毒对II期蚤状幼体及以后各生长阶段的虾苗、幼虾及成虾均可感染,养殖环境的优劣对其死亡率有较大影响,一般死亡率为20~90%。污染的水质是导致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带病的亲虾可使卵核幼体受到感染。由于虾有相残的习性,带病的虾被食后也会导致该病蔓延。

诊断:①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②取病虾的肝胰腺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发现上皮细胞核肥大,核内有1个或多个坏形的嗜酸性包涵体;电镜超薄切片检查,看到包涵体和核质中有许多杆状病毒,即可作出确诊。

防治方法:

①严格检疫。

②严格消毒。虾池放养前用1~1.5克/立方米漂白粉清池;亲虾用10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浸浴1分钟,然后放入产卵池,防止病原传播。

③保持虾池环境的相对稳定,用“活力菌素”、“活嫩爽”、“富藻素”调控水质。

12、★什么是中肠腺白浊病(又称中肠腺混浊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病原是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BMN),属杆状病毒科。

症状:该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病虾常在近表层水中游动,活力差,对刺激反应迟钝,不时回旋转动,厌食,不能正常发育,发病池虾大小相差显著。

中肠腺病症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病虾中肠腺上皮细胞排列凌乱、崩溃,并从基膜上脱落;核肥大,是正常状况下的2~3倍(大小为10~14微米×12~16微米,正常为4~6微米×4~8微米)。核质被破坏,分泌细胞减少,肥大的核内有许多病毒颗粒。中肠腺呈不透明白浊状,严重时白浊程度愈发明显,肠道有时也变混浊。

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危害幼体及仔虾,尤其是糠虾幼体。感染病毒的幼体8~9天的累计死亡率可高达90%。带病毒的亲虾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随中肠腺上皮细胞的坏死而被排出体外,释放于水中而成为新的传染源。健康虾摄食病虾后即被感染。

诊断:①可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尤其是中肠腺出现白浊现象是该病的重要特征;②中肠腺组织切片,若见上皮细胞排列凌乱、核肥大、细胞崩溃并从基膜上脱落,分泌细胞减少,超薄切片见病毒粒子,可判断为该病;③新鲜中肠腺暗视野观察法。将病虾苗完整的中肠腺取出,用盖玻片将其压成薄片,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患病虾,可见到大小10~30微米、白色、轮廓清晰的圆形或长椭圆形的、感染了病毒而肥大的中肠腺上皮细胞核。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也可用此法观察诊断;④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荧光抗体技术等均可对该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

防治方法:

①选健壮的亲虾进行繁殖;

②对受精卵、沉淀池、育苗池及工具进行认真清洗和消毒;

③加强饲养管理:量少、次勤地投喂优质饲料,以增强幼体抗病能力;保持良好水质,控制适宜及稳定的温度和盐度;

④育苗时如发现该病,立即杀灭全池所有的虾苗;

⑤用二氧化氯和聚碘溶液可防此病。

13、★什么是弧菌病(亦称红腿病、败血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病原是气单胞菌属、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及假单胞菌属中的一些种类。

症状: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变红,鳃区呈黄色。肝胰腺和心脏色变浅,轮廓不清,甚至溃烂或萎缩。高倍镜下可见短杆状细菌。病虾一般在池边慢游,或离群独游,行动呆滞,重者倒伏池边。

诊断:可根据“游泳肢变红、鳃变黄”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将虾池中尚未死亡的虾,取血淋巴于玻片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到短杆细菌可进一步确诊。

流行及危害:对虾感染该病后2~4小时即开始死亡,死亡率可高达90%。发病季节一般在7~10月,华南地区7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是该病的高发季节。第三茬养殖件虾感染率和发病率均很高,该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危害较严重的细菌性疾病。

防治方法:

①放苗前要除去塘中的淤泥,每亩用漂白粉5千克(有效氯在25%以上)彻底清塘消毒。

②下雨季节池水变酸时,“活嫩爽”、“好水素”、“活力菌素”等调节水质,并注意用好增氧机。

③池塘藻类多、pH值升高时,每亩用二氧化氯150~200克全池泼洒,隔三天后用“养水专家”,每亩用量1~2千克。

④有条件的地方池底铺设防渗透膜,以切断病原体的感染。

⑤发病后可用“甲砜霉素”混入饲料中投喂,并用“聚碘溶液”200克/亩·米全池泼洒。

注意事项:当环境恶化时,游泳足可暂时变红,但条件改善环境稳定后,或增加营养,短时内可恢复,注意不要将此种情况作为该病处理。

14、★什么是烂眼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病原是非01霍乱弧菌,菌体短杆状、弧形,单个存在,生长适温35~37℃,适于低盐、高温、咸湖水或微碱性的水域中繁殖生长。

症状:病虾多伏于水草或池边水底,有时浮游水面旋翻滚;患病初期,病虾眼球肿胀,逐渐由黑变褐,随即溃烂;随着病情发展眼球烂掉,剩下眼柄;细菌侵入血淋巴后,会导致肌肉变白,对虾大量死亡。

诊断:肉眼观察病虾眼球溃疡,可进行初诊。

流行及危害:该病的发病季节为7~10月,8月为流行高峰期,其感染率为3~5%,最高可达90%;呈散发性死亡,主要发生于低盐区域。清淤消毒不彻底,池底不良的虾池极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放苗前清淤要彻底,每亩用漂白粉5千克(有效氯在25%以上)彻底清塘消毒。

②下雨季节池水变酸时,“活嫩爽”、“好水素”、“活力菌素”等调节水质,并注意用好增氧机。

③池塘藻类多、pH值升高时,每亩用二氧化氯150~200克全池泼洒,隔三天后用“养水专家”,每亩用量1~2千克。

④有条件的地方池底铺设防渗透膜,或定时用“二氧化氯”消毒,以切断病原体的感染。

⑤发病后可用“甲砜霉素”混入饲料中投喂,并用“聚碘溶液”200克/亩·米全池泼洒。

15、★什么是烂鳃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病原有弧菌,也有其它细菌(如气单胞菌等),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症状:病虾浮游于水面且反应迟钝、游动缓慢;鳃丝呈灰色或黑色、肿胀、变脆;鳃从边缘稍向基部溃烂,有的发生皱缩或脱落,镜检可见大量细菌。

诊断:排除非病原因素,并根据黑鳃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如镜检观察到细菌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流行及危害:该病发病的高温季节为7~9月,池底或水质污浊老化的虾池常见此病。池水混浊后一周内鳃变红棕色,继而烂鳃。

防治方法:

(1)池塘藻类多、pH值升高时,每亩用150~200克“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隔日再用“聚碘溶液”250克/亩·米全池泼洒。

(2)发病后可用10%大蒜素按1‰混入饲料中投喂,连续3~7天。

(3)用“好水素”调水(1~2亩/袋),用“底净宝”按每亩1袋改良底质。

注意事项:纤毛虫病、镰刀菌病以及水质恶化和饲料内缺少维生素C等也可导致对虾出现黑鳃症状,需予以区别。区别方法是首先排除水质恶化和缺少维生素C 等非病原因素所导致的黑鳃症状;然后在此基础上用镊子取少许黑鳃部位的组织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纤毛虫病或镰刀菌病很容易见到纤毛虫或镰刀菌菌丝褐分生孢子;而细菌性所导致的黑鳃病则见到的是运动活泼的短杆菌。

16、★什么是烂尾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该病是由多种细菌性病原或嗜几丁质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尾扇溃烂、缺损或边缘变黑,部分尾扇末端肿胀,内含液体,严重时整个尾扇被腐蚀,还表现断须、断足等现象。

诊断:根据病虾尾扇溃烂可作为初步诊断。

防治方法:

(1)用“二氧化氯”200克/亩·米全池泼洒;

(2)将茶粕浸泡,按15克/立方米的浓度全池泼洒;

(3)用“活力菌素”300克/亩·米全池泼洒。

17、★什么是肠炎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症状:病虾消化道呈红色,中肠肿胀,食欲不振或不摄食。

诊断:可根据肠道充血发炎、局部中空作出初步诊断。

防治方法:

(1)预防:饲料内添加“渔经可乐”或“活力菌素”及“虾蟹多维宝”,连续投喂5天,间隔7天后,重复投喂5天,以此循环,以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防止肠炎发生。

(2)治疗:

用“二氧化氯”按150~200克/亩·米或“聚碘溶液”按200克/亩·米全池泼洒,并用按每亩·米250克“愈雪停”全池泼洒。

用10%大蒜素按1‰混入饲料中投喂,连续3~7天,同时用“虾蟹康”250克拌40公斤饲料,连用3天。

18、什么是发光细菌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由发光细菌所引起的细菌性疾病。

症状:患病虾池池水发出光亮,严重时晚上可见池水表面对虾的游动方向。对虾患病后可影响其摄食与生长。

诊断:可根据其发光的特性进行诊断。

防治方法:

(1)用“二氧化氯”按150~200克/亩·米全池泼洒,连续泼洒2天;

(2)用“养水专家”按2公斤/亩·米或病情严重时用“活力菌素”500克/亩·米全池泼洒。

19、什么是丝状细菌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因毛霉亮发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虾鳃丝、附肢和甲壳出现丝状菌丝和污物,有时可见鳃丝变成黑色;病虾呼吸困难。

诊断:镜检鳃丝若见丝状菌丝,可作出初诊。

防治方法:

(1)用“漂白粉”彻底清塘,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虾池池水“活嫩爽”;

(2)用5~7公斤/亩·米的茶麸全池泼洒,“虾蟹脱壳促长散”拌料内服3~5天,再用200克/亩·米的“聚碘溶液”全池泼洒。

20、★什么是褐斑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由弧菌属或气单胞菌属的一些细菌感染所引起。

症状:病虾的甲壳和附肢上有黑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状溃疡,斑点边缘较浅,中部颜色稍深;病性严重时溃疡处可迅速扩大形成黑斑,造成虾陆续死亡。

诊断:根据对虾有黑褐色至近黑色的斑点状溃疡可进行初步诊断。

防治方法:

预防:添加“三黄散”、“大蒜素”制成药饵投喂,通常每月投喂2~3次,每次5~7天;每10天用“二氧化氯”200克/亩·米泼洒一次。

治疗:用“聚碘溶液” 200克/亩·米全池泼洒;同时用“甲砜霉素粉”或“氟苯尼考粉”按说明拌饲内服,连续投喂3天。

21、★什么是红体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主要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

症状: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往往触须等变红,病情加重后,虾体呈暗红色,肝胰腺和心脏色变浅黄色或深褐色,轮廓不清,甚至溃烂或萎缩。病虾在池边漫游,重者伏于池边,最后死亡。

诊断:根据“虾体暗红”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将虾池中尚未死亡的虾,取血淋巴于玻片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到短杆细菌可进一步确诊。

流行及危害:多种虾均易感染此病,流行于夏季,病程较长,累计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1)用“二氧化氯”按每亩·米150~200克或用“聚碘溶液”按每亩·米200克全池泼洒,并用“愈雪停”250克/亩·米全池泼洒,隔日后再用一次。

(2)用10%大蒜素按1‰混入饲料中投喂,每100公斤饲料用“渔经板蓝根大黄散”1000克,每100公斤饲料用“氟苯尼考粉”250克,连用5天。

(3)用“底净宝”按每亩1袋改良底质。

22、★什么是纤毛虫病?应如何防治?

病原:常见的纤毛虫如钟形虫、单缩虫、聚缩虫、累枝虫和鞘居虫等。

症状:患病对虾鳃区变为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的绒毛状,病虾浮游于水面,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厌食,不能蜕皮,常因缺氧、呼吸困难而死亡。

流行及危害:该病在对虾养成中、后期较易常见;当虾池底层含有大量有机碎屑、腐殖质时易发生。如果虾池因换水困难或因虾体受细菌、病毒等病原感染,则可促使纤毛虫大量繁殖并附着于虾体上而发病。

诊断:取鳃丝或体表附着物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纤毛虫类则为此病。

防治方法:

(1)保持底质清洁,注意使用“水质保护解毒剂”去除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2)每亩用200~300克“活力菌素”全池泼洒,10~15天一次;

(3)用200克/亩·米“渔经水本”全池泼洒;

(4)病池可先用180~250克/亩·米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第二天再用“戊二醛溶液”全池泼洒。

(5)用纤虫净20~25ml/亩·米全池泼洒。

23、什么是柱轮虫病?应如何防治?

病原:柱轮虫。

症状:柱轮虫头部有盘状纤毛环2个,似车轮虫,不断旋转以进食物,寄生过多会损伤对虾表面皮肤,使其游动困难。

诊断:镜检见似盘状纤毛环的柱轮虫可确诊。

防治方法:

①预防:彻底清塘,先用“漂白粉”带水全池泼洒,隔7天再用强氯精泼洒,以彻底杀灭池塘中的虫卵。

②治疗:先用15~20毫升/亩·米的“阿威溶液”全池泼洒;第二天用“二氧化氯”200克/亩·米全池泼洒;隔一天再用“好水素”250克/亩·米,全池泼洒。

24、★什么是虾微孢子虫病?应如何防治?

症状:病虾肌肉松软,呈乳白色,不透明;鳃、皮下、卵巢、心、肝胰脏、中肠等部位变白,并出现瘤状白色肿块,如侵害生殖腺,则在背部中线有不透明的白色区。常将患病的虾称为棉花虾。

流行及危害:该病对幼体和成体均可造成感染。发病季节在6~9月,虾的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诊断:根据虾体发白的症状可作初步判断;病变组织制成压片,镜检时若见到孢子结构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

(1)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进行预防,对于混养池,发现病虾要彻底捞出并销毁,还要对同池混养的其它品种进行消毒处理。

(2)发病初期可用“二氧化氯”200克/亩·米全池泼洒,第二天用“渔经水本”200克/亩·米全池泼洒。用“康复特”拌饵内服5~7天。

(3)“活力菌素”250克/亩·米,全池泼洒,根据天气情况保持菌浓度而重复施用。

25、什么是虾簇虫病?应如何防治?

病原:对虾头叶簇虫、锡纳洛阿线簇虫。

症状:该病临床不太明显。病虾肠道变成白色、变粗,呈膨大状,尤以直肠为甚;由于虫体寄生,常形成肠阻塞,剖检在肠内可见虫体;幼体被虫体寄生后食欲降低,有的甚至摄食停止;对虾发育明显减缓。

危害:该病一船情况下不会造成较大危害。

诊断:取虾制成浸片,镜检时可见到肠道内的虫体,有的虫体在作滑行运动。取出虫体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虫体的结构鉴定,可确诊。

防治方法:育苗池水先经过砂滤后一般可防止该病的以发生。

26、什么是虾波豆虫病?应如何防治?

症状:病虾常见体表多处附生较多个体较小的虫体,严重时的病虾行动呆板,食欲下降,生长缓慢。

流行及危害:该病与虾池水质有较大的关系,池水越污则寄生在虾体上的虫越多,发病率增高。

诊断:取病虾幼体制成水浸片,镜检见到虫体则可作出判断。

防治方法:

①用漂白粉、强氯精彻底清池和消毒;

②水源砂滤处理后引入养虾池;

③虾苗用2~4毫克/升的“健水乐”或5~10毫克/升“聚碘溶液”药浴10~30分钟后放入池内饲养。

治疗:全池遍洒0.7克/立方米“健水乐”可控制病情。

27、★什么是肌肉白浊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因温差变化大,水温过高、盐度不稳定(过高或过低)、水环境突变、溶氧过低、虾受惊等原因均可能诱发此病。

病状:病虾腹部肌肉变白有透明,甚至呈白浊状;虾体全身痉挛,两眼并拢,尾部向腹部弯曲,严重者尾部弯到头胸部之下,不能自行伸展恢复。

诊断:发现肌肉白浊,虾体痉挛,且环境因素不稳定可初步判断为该病。注意病原因素也可引起肌肉白浊的现象,要注意区别。

防治方法:

(1)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2)高温或雷雨季节保持高水位,避免理化因子急剧变化和人为频繁惊扰虾池;

(3)保持水质处于活嫩爽的良好状态,透明度控制在30~40公分,每10~15天用一次“活力菌素”250克/亩·米;

(4)阴雨天气经常抛投“颗粒氧”250克/亩,效果很好;

(5)定期拌服“虾蟹多维宝”和“应激灵”500~800克/100公斤料,病情严重时,可按500克/亩·米,全池泼洒。

28、★什么是痉挛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缺乏钙、磷、镁等微量元素及或B族维生素,透明度过高,水中的钙、磷比例失调等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

症状:虾躯干部弯曲,腹部向背部弓起、僵硬,无弹跳力,易死亡。

流行及危害:该病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死亡率在5~10%之间。

诊断:根据躯干部弯曲、僵硬、无弹跳力等症状,并结合饲料的组成、水质的透明度进行判断。

防治方法:

(1)用“富藻素”或“活嫩爽”调整好水中藻相,将透明度控制在25~35公分。

(2)用“硬壳宝”200~250克/亩·米全池泼洒,同时将其和“虾蟹多维宝”一同添加在饲料内投喂5~7天。

29、★什么是黑斑病?应如何防治?

病因:因虾池水质恶化,池底形成严重还原层,一些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细菌和假单胞杆菌和极毛杆菌大量繁殖,产生危害所致。

症状:发病初期,病灶处有较小的黑斑,逐渐溃烂;进而被细菌腐蚀,甲壳进一步溃烂而变成黑色;病虾通常在鳃部和腹部(包括步足和游泳足)均带有黑色或黑斑,活动力减弱或卧于池边。

流行及危害:该病较为常见,但危害不严重。

诊断:可根据水质情况和黑鳃等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防治方法:

保持养虾池良好水质;细心操作,合理投饵;适当降低放养密度。

内服:每100公斤饲料用“虾蟹多维宝”100~200克,连用3~5天;每100公斤饲料用“虾蟹康”100~200克,连用3天。

外用:第一天用“二氧化氯”按每亩·米150~200克全池泼洒,第三天再用“聚碘溶解”按每亩·米150~200克全池泼洒。

注意事项:固着类纤毛虫病、镰刀病以及细菌性烂鳃病也可导致对虾出现黑鳃症状,需予以区别。区别方法见细菌性疾病烂鳃病。

30、★什么是浮头?应如何防治?

病因:当水中溶解氧降低到虾的窒息点(1.12毫克/升)以下,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

症状:虾池缺氧时,虾漂于水面并集中在塘埂四周;小虾及抱卵虾先浮出水,此后成虾出现浮头。

流行及危害:该病常发生于7~10月。虾池养殖密度过高、水质不良、透明度低及雷雨天气时,该病极易发生。一般浮头发生的时间是凌晨2~5时,水中溶氧在2.5毫克/升就会造成大批死亡,甚至会全池覆灭。

诊断:根据虾状况和水中溶氧的测定可判断。

防治方法:

(1)降低虾放养密度,在池塘混养时,应减少搭配鱼的放养量;

(2)保持水质活嫩爽,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间;

(3)加强巡塘,尤其是夜间和雷雨闷热天气;

(4)当天气出现闷热、暴雨等不正常时,提前全池洒颗粒氧,每亩250~500克;

(5)学会预测浮头的方法,一旦有缺氧征兆,立即用“高氧”在桶中逐袋溶于水施于缺氧处。

注意事项:虾浮头通常发生在凌晨,7~10月份每隔1~2小时应巡塘一次。如发现浮头施“高氧”后,要观察虾的反应,根据虾活动情况决定是否施放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直至天亮浮头消除为止。

冬季疾病预防教案

冬季安全主题班会 活动主题:预防冬季传染病 活动目的:由于冬季是传染病流感、水痘、腮腺炎等的高发时期,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出发点,紧急行动,密切关注,积极做好流感、水痘、腮腺炎等防控工作。让学生了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等等。使学生们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一、预防冬季呼吸道传染病 1、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4、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重大疾病防治知识竞赛题结核

重大疾病防治知识竞赛题 单选 1.肺结核病主要通过什么传播?B A消化道B呼吸道C皮肤 D 血液 2.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病人数量居世界第几位?B A 第1位 B 第2位 C 第3位D第4位 3. 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疫苗是什么?A A 卡介苗 B PPD C 白百破 D 免疫球蛋白 4. 考核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是什么?D A X线转好 B 症状转好 C 血沉下降D痰结核菌转阴 5.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哪一天?A A 3月24日 B 4月25日 C 12月24日 D 5月25日 6. 肺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A A 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B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 C 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D 肺部有空洞的肺结核病人 7. 接种卡介苗在预防结核病,特别是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所以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什么?C A 学龄儿童B免疫力低下的人群C新生儿D结核病人 8. 肺结核病人的管理重点内容是?C A 督导病人复查B督导病人休息C督导病人规律用药D指导病人具体消毒 9.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尽早采取什么措施?A A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进行痰涂片和胸部X线检查 B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三大常规和CT检查 C 到药店买感冒药治疗 D由于没有时间,等待一段时间去检查 10. 综合性医疗机构对诊断的肺结核病人在进行网络直接报告的同时应做到什么?B A在不能进行结核病人管理的情况下立即开始抗结核病药品治疗 B 应对病人进行宣教,给病人开转诊单,督促病人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登记检查 C 马上收病人住院 D 进一步作CT检查 11. 肺结核可疑症状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应该留几次痰进行痰菌检查?C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平时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 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 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 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 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 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 。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 在美国东南部也 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IebUrg 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 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 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肠毒性的。 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和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他认为看到小肠

重大疾病防治知识试题[1]

高港区重大疾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竞赛选拔赛笔试考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40题) 1、对某传染病暴发流行进行调查时,正确的调查步骤是() a 组织和准备 b初步调查,了解疫情的分布特征 c深入调查,验证假设 d总结及深入研究 e形成假设并采取控制措施 f核实诊断,确定暴发 g进一步落实控制措施并考核效果 A、a b f e g c d B、b a f d e g c C、a f b e c g d D、a b e c f g d E、a b e c d f g 2、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有效措施是什么?( ) A、打疫苗 B、隔离病人 C、积极发现和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痰涂片阳性) D、通风换气 3、艾滋病病毒的核酸型为两条相同的() A、单链DNA B、负链RNA C、双股正链RNA D、单股正链RNA 4、艾滋病最多见的临床表现是() A、腹泻 B、不明原因发热 C、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D、全身淋巴结肿大 5、下列哪一项不是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 A、业主干预 B、同伴教育 C、外传活动 D、自愿咨询检测 6、.抗结核治疗的原则是() A、早期、联合、适量、规律 B、早期、联合、适量、全程 C、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D、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全程

7、下列病毒性肝炎中主要经粪口途径进行传播的是( )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丁型肝炎 D、戊型肝炎 8、有些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血吸虫、钩端螺旋体等在 某些地区发生暴发流行。最可能的传播途径是( ) A、经空气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经虫媒节肢动物传播 D、经接触传播 E、经水传播 9、下列哪一种性病的病例报告可以报疑似病例() A、淋病 B、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C、尖锐湿疣 D、生殖器疱疹 10、耐多药的概念是() A、结核菌仅对1种一线抗结核药耐药 B、结核菌对1种以上一线抗结核药耐药,但不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 C、结核菌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11、下列哪种药物容易引起听力障碍、眩晕过敏反应() A、异烟肼 B、吡嗪酰胺 C、乙胺丁醇 D、链霉素 12、小儿时期患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为() A、原发性肺结核 B、结核性胸膜炎 C、粟粒性肺结核 D、结核性脑膜炎 13、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治愈标准是:完成规定的疗程,连续两次痰涂片检 查阴性,其中一次在完成治疗时。即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在疗程第2、 5、6个月,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在疗程第2、5、8个月,痰菌阴性, 或初、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末连续()次痰菌阴性。 A、2 B、3 C、4 D、5 14、霍乱的典型临床特征是 ( ) A、发热、腹痛、腹泻 B、无痛腹泻、脱水、周围循环衰竭 C、剧烈呕吐、腹泻、昏迷 D、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神志改变 E、腹泻、休克 F、脓汁 15、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 )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 蛋白+抗病毒药物C、创+抗生素 D、清创+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秋冬季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常见疾病预防知 302 秋冬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冷暖多变、昼夜温差较大,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诱发旧病复发。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病意识,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加强人体调节机能,适应多变的气候,确保身体健康。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常识。 一、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秋冬季气候多变,早午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 流感的预防: 1、室内通风:特别是早起后要开门、开窗保持室内新鲜空气。 2、冷水洗鼻:用双手捧起干净冷水对准鼻孔轻轻吸气。再马上把水擤出,如此反复12次,每天早晚各一次。 3、热水搓耳:每晚洗脸时,用热毛巾搓耳朵上下轻轻摩擦双耳廓40次,既可预防感冒,又可治疗感冒。 4、冷脸热脚:每天早晚坚持用冷水洗脸,晚上睡前用热水洗脚,这样能提高身体抵抗感冒病毒的能力。 5、勤洗双手: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2个小时,在硬质物体表面能存活72个小时。如果没有洗手去摸自己的鼻子或眼睛,就有可能染上感冒。为此,请你勤洗双手。尤其是冬季,别因为怕冷而忽视了手的清洁。 6、常换牙刷:处于潮湿状态的牙刷,是病毒生长的最好温床。空气中的病毒一旦落在牙刷上,就会很快生长繁殖,从而引发感冒。 7、戴口罩:患感冒后要马上戴口罩以防传染给他人。 8、请不要外出或者少外出,因为集体场合感冒病毒太多,传染机会很大。另外请同学们注意不要穿衣太少,特别是在训练时,突然脱去外衣,再者晚上去厕所,还有从澡塘出来只穿短裤、半袖等都会受凉而感冒。 9、注射流感疫苗。 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预防: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禽流感的预防: 禽流感的传染主要是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传播,所以请注意:1、加强对禽类的管理,最好不养,不去接触它。2、不从疫区进禽类食品。

冬季疾病预防知识(内容充实)

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师生又是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请广大师生关注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相关信息,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这一季节正值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更应注意预防。 冬季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肺结核、水痘等,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都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染的,所以全体师生必须认真做好以下九项预防工作。 1.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否则,抵抗力下降,病毒易侵入。 2. 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尤其是寝室,在离开时一定要把门窗打开。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 4.保证饮食营养,补充水分,多吃绿色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的摄入。 5.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6.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7.做好免疫预防。秋冬季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 8.中医药防治:应遵循协调脏腑,畅通经络、节欲葆精的原则,选择服用荷叶绿豆粥、紫苏叶粥、萝卜生姜汤等清调养生粥,常搓大鱼际、耳朵、鼻翼等,服用板蓝根、大青叶、藿香、薄荷及玉屏风散等药物。 9.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等症状时,尤其是出现急性发热、皮疹、全身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忌自己乱吃药或因忽视而耽误病情。学生若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冬季疾病预防知识要诀 一、煤气中毒预防 冬季取暖要通风,防止煤气中毒保健康。

重大疾病要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762868773.html, 重大疾病要预防 作者:曾乐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3年第01期 奶奶是个老中医,从医近70年,见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她说,重大疾病其实都可以预防。 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曾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而人体健康又何尝不是呢?对疾病而言,“海恩法则”同样适用。在疾病发生前,也有各种征兆与隐患。我们也必须象对待事故那样去预防和警惕,在未发病前,就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个时候,只要用食物进行调理,只要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或者是做一次旅行,休整一下身体,就可以马上得到恢复,治起来简单方便,人也少受罪。这就是中医一直主张的,也是我们一直强调和突出的中医学观点。预防重于治疗,防病重于治病;规律生活,科学养生,不得小病,重视小病,不得大病;重视科学的生活习惯,连小病都不得,大病小病都没有,人就是幸福的、健康的,也是活力四射的、美好的! 很多人对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不关心,健康时不重视保健,不重视防病于未然,不知道消灭疾病于萌芽时;只重视如何治疗,如何速战速决,只寻找灵丹妙药,这真是舍本求末,急功近利啊!大病一旦发生,就成了健康的大事故,事故一旦发生,是不可能速战速决的。这些错误的观念,反倒是健康的真正的敌人。 奶奶说,世上是没有灵丹妙药的,只有规律。不重视过程,不重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不去顺势而为,只重视速效快速,只重视结果,这是现代病。这个世界本身已经病了,人如何能不病呢? 未病先防,从生活习惯做起;已病防变,树立治疗信心,这永远是我们所主张的,也是中医先人的智慧之本。已经病了再治,乃下下策也;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上策也!奶奶的这个健康观念,可能比一万副药都管用,还不用花钱,更不会受疾病之苦。 这才是真正的灵丹妙药啊! 节选自曾乐著《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冬季疾病预防教案

冬季疾病防治知识讲座 灵武市第七小学五年级(1)班李学鹏 活动主题:预防冬季传染病 活动目的:由于冬季是传染病流感、水痘、腮腺炎等的高发时期,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出发点,紧急行动,密切关注,积极做好流感、水痘、腮腺炎等防控工作。让学生了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等等。使学生们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一、预防冬季呼吸道传染病 1、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4、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冬季疾病预防教案

冬季疾病预防教案

冬季安全主题班会 活动主题:预防冬季传染病 活动目的:由于冬季是传染病流感、水痘、腮腺炎等的高发时期,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出发点,紧急行动,密切关注,积极做好流感、水痘、腮腺炎等防控工作。让学生了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等等。使学生们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一、预防冬季呼吸道传染病 1、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4、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四大类九种重大疾病防控措施

四大类九种重大疾病防控措施 一、艾滋病的预防 1、性传播的预防 ①青少年不要有婚前性行为,已婚者不要有婚外性行为;独身者必须在性行为上有严格的自我约束。 ②绝对不能参与危险的卖淫、嫖娼活动;同性恋者必须停止多性伴的性乱行为,即使选定一个固定性伴,也必须非常了解这个人的性行为和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任何人都不应参与性乱活动。 ③防止艾滋病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次性交的时候,为了避免有体液的交流,一定要用安全套。 2、血液传播的预防 ①绝对不可尝试吸毒,已有毒瘾的人必须立即戒毒,因为静脉注射毒品最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传染,而吸毒者很容易接受经静脉注射毒品的吸毒方式。因此,吸毒者绝对不可以与别人共用针具。 ②在必须接受输血时,事前一定要了解血液来源是否安全。当患者本人不能这样做时,家属一定要重视了解情况。不自行从国外带回血液制品,不注射可用可不用的血液制品。 ③参加无偿献血;不卖血,更不可到非法的地下采血点去卖血。 3、母婴传播的预防 ①如果想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婚前体检应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婚后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性道德,互相绝对忠诚。要能够更好地做到这一点,男女双方在婚前就应保持童贞。 ②已经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避免怀孕。 ③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如果怀孕,应考虑做人工流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婴儿虽然不是百分之百都会受感染,然而受感染孕妇的健康状况将因妊娠和分娩的沉重负担而恶化,并且产后也没有能力承担抚育的责任,况且还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这些问题都决定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不应妊娠生育。 二、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1、患者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一个预防的效果,一般可以通过避免过于劳累,从而起到一个有效的作用,避免由于过于劳累可以得到一个良好的身体,从而起到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 进入冬季,气候出现干燥,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会出现骤降、霜冻。这一季节正值传染病好发,特别是人群密集地方,是传染病高危地方,所以,收集了一些预防知识,供大家学习: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 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炎和肺结核等。其中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二、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 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病原体的黏液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传染,并可造成大面积流行。 四、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 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空气流通:为了预防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要常开门窗通风,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自然菌,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课间同学们要尽量到教室外活动,不要呆在教室内。 4.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加强锻炼: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7.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同学们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8.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如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9.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冬季疾病预防知识

冬季疾病预防知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冬季疾病预防知识 冬季是疾病高发期,高校人群集中,是疾病容易发生传播的地方,做好冬季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才能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健康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进行学习工作。 首先,要注意预防被冻伤或长冻疮。冬季天气寒冷、干燥,人的手、脚、耳朵等血液循环较弱的部位容易被冻伤或长冻疮,冬季要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避免冻伤。皮肤干燥时,还应注意皮肤护理。 第二,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疾病。干燥的冷空气降低了呼吸道的抵抗力,极易使人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故冬季的重点是预防支气管炎,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等。在冬季里,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当有暴冷天气时,我们要及时增加衣被,避免受凉;早晚出门最好能戴上口罩,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等等。我们还要注意居室和教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我们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经常清洗上呼吸道,减少细菌、病毒在呼吸道内的存留,还有感冒、气管-支气管炎等疾病不仅通过呼吸道传播,而且能通过接触传播,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我们还应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如果要到人员密集、通风不好的场所最好戴口罩。我们还应注意均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C,多饮水。

第三,要注意预防胃肠道疾病。冬天早晚温差较大,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骤然变冷,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降低导致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和原有的溃疡病的复发。此外,冬天吃火锅过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都会引起胃肠黏膜损伤,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消化道出血。.预防的方法是我们要注意保暖,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少吃辛辣食物。 第四,注意预防水痘。这种疾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疾病,传染性很强,接触者约有90%的人会发病,以冬春两季为多。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从发病第一天起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在这段时间里都有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被服及用具等,人们都可能被传染。预防水痘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隔离,一直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孩子应隔离3周。对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空气、被服及用具,应采取通风、紫外线照射、暴晒或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但是起过水痘的人可以获得持久性免疫,复发者极少,因此得过水痘的人不必担心再次感染。 第五,注意预防皮肤病。专家点评:冬季皮肤最容易受到干燥与寒冷的侵害,导致皮肤瘙痒、红肿。寒冷还会引起冻疮、多形红斑等皮肤疾病。

冬季疾病预防及心理健康教育

河西堡第三小学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冬季疾病预防及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师徐如萍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活动方式:交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冬季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1.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判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 2.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身上带有传染性疾病菌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如病人、病畜禽、老鼠等。 2.传播途径:细菌或病毒从传染源转入其他人或动物的途径

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土壤传播、虫媒传播等。 3.易感人群:容易感染上某些病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 1.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在不同季节里发病率有高有低,以夏秋季比较多发,这与苍蝇活动频繁、繁殖加速、人们接触生冷饮食、瓜果蔬菜较多有关。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认真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保护水源,搞好厕所卫生,严格粪便和污水处理,消灭老鼠、苍蝇、蜘蛛等有害动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瓜果要冲干净、不吃变质的饭菜等卫生习惯。 2.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灰尘使人吸入后而发病,病人咳嗽、吐痰时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进入空气和灰尘中,再传给他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百日咳等。其中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流脑的死亡率最高。 患呼吸道传染病后就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吐痰、闷气、流鼻涕、喷嚏、流泪等,有些还能使人出疹,如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期主要在发病期,病愈之后,传染性就很快减弱。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平时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

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平时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6、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

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季来临,卫生室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活动。各班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健康知识和习惯的宣传,教育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冬季传染病相关知识 1?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炎和肺结核等。其中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2?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包括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3?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病原体的黏液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传染,也可形成大面积流行。 二、主要预防措施及健康习惯 1?注意防寒保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多喝水。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勤洗手、科学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掌握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第六步:将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4?文明咳嗽、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清洁的手绢或纸巾遮掩口鼻;若一时来不及拿纸巾遮掩,可用手肘弯的衣服遮挡口鼻,因为病毒不容易在干燥的衣服上停留;打喷嚏或咳嗽时,千万不能用手遮掩口鼻;吐痰时,痰液用纸巾包好,弃置垃圾桶。 5?学习、生活环境开窗通风,勤晒被褥,清除卫生死角。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自然菌,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教室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尤其是寝室,在离开时一定要把门窗打开,让阳光充分照射。 6?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平衡膳食。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少吃煎、炸、烘、烤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及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食物。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路边摊、小餐馆用餐。 7?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 8?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更不要到传染病患者聚集的场

预防冬季传染病班会记录

预防冬季传染病主题班会 五年级二班 活动目的: 由于近阶段学生中发现流感特别多,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出发点,紧急行动,密切关注,积极做好流感等控工作。 活动方法:讲解、讨论 活动准备:学生搜集预防疾病谚语。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介绍冬季常见病 天气渐冷,又到了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冬冬季有哪些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较轻。 2、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2岁以下小儿较少得病。一般一生只患一次。 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其特点为全身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疹,并伴发热。一般水疱疹结痂即愈,少留疤痕。水痘传染性很强,必须早期隔离患儿,直到隔离期满。

4、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4日。 5、此外风疹、猩红热、流脑等也是学校中常见的传染病。 二、如何预防冬季预防传染病。 1、开展冬季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学生能了解疾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争取早发展,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 2、教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3、经常到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5、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自我身体的抵抗力。 6、对于哪些腋下温度38.0℃,咳嗽、咽喉痛、头痛、喷嚏、流涕、扁桃体肿大等症状体征明显者,劝其回家休息,及时进行治疗。 7、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及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生谈自己今后的打算。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 四、班主任小结。 五、预防疾病谚语。

重大疾病防控领导小组

天生炕分场学校关于成立重大疾病防控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场所。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保障师生的健康,提高学校控制H7N9禽流感和突发性传染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特制成立防控H7N9禽流感和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工作目标 普及学校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学校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成立防控H7N9禽流感和突发性传染性疾病领导小组,加强对我校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领导。校长王有云任组长,副校长李存德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校医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晨检组、消毒组 2、职责明确,制度完善 (1)校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王有云 副组长:李存德 成员:潘永康、刘皇、赵子生 职责:校防控领导小组在市教育局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我校防控

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各项工作;收集学校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学校防控工作形势,提出我校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督导检查各科室、各年级和各班对上级有关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控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监测掌握、汇总上报学校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及时总结我校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的工作经验。 (2)办公室 主任:刘皇 成员:各办公室教职工 职责:严格劳动纪律,加强教职工考勤制度;督促检查教师办公室卫生清扫;学校疫情上报和公告,发现可疑症状的疑似病例,要在2小时以内上报。 (3)宣传组、晨检组(政教处) 组长:潘永康 成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健康知识小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做好教室、环境区域的卫生清扫工作;严格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和晨检、午检等制度,由班主任老师和政教干事做好每天晨检工作,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出勤和健康状况,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并统计上报晨检、午检和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通知其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冬季常见病防治知识

冬季常见病防治 一、流感和感冒 疾病成因:秋冬交替时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常人最需提防的就是流行性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主要症状: 1、流感表现为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发烧在39摄氏度以上,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2、普通性感冒表现为喉咙痒痛、鼻塞、流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轻度发烧、头痛和咽痛。一般来说,年老体弱者、儿童、患有慢性病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被流感或感冒找上门来。 应对措施: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要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多服用维生素C。 4、要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还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注意:打喷嚏说明身体虚寒。 护理要点:

1、需要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肺炎病人取半卧位并吸氧,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2、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高热时,可能冰袋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鼓励病人多饮水。 二、慢性支气管炎 疾病成因: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由感染、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肿瘤等)。这是因为在秋冬换季时,如果受凉,抵抗力又差,就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严重的甚至病情会持续1到2个月,有的直到天气转暖时才会缓解,而且病情也容易反复。 主要症状: 1、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 3、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伴支气管哮喘。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应对措施: 1、要在生活起居上多注意,饮食要适度,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 的水果。 2、要注意保暖,别着凉,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危人群来说,“秋冻”不可取。

冬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最新资料推荐------------------------------------------------------ 冬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预防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容易暴发流行。 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更应注意预防。 一、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麻疹、水痘、风疹等。 1、流行性感冒: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2、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这些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一般人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 所以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象流行性感冒流行时,病人成批出现。 普通感冒发病时,多数是低热,很少高热,病人鼻塞流涕、咽 1 / 14

喉疼痛、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症状较流感轻微,并无生命之虑。 3、麻疹: 是由麻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麻诊粘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 麻疹是一种传染病极强的疾病,传播迅速。 4、水痘: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 24 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 2 日至出疹后 6 日具有传染性。 5、风疹: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病人出疹前 1 周到出疹后 2 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 三、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1、病人或病原携带者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出来的唾沫将夹在里面的病菌传播开来。 2、带病菌的灰尘是传播的一个帮凶。 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由于随地吐痰或乱擤鼻涕,这些痰、涕干燥后夹在里面的病菌就会随灰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