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20′4×5′=20′

1、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时引起投资减少的趋势。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挤出效应越大(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小挤出效应越大(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大。

2、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的状况。

3、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指的是停滞(产出下降)和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造成停滞胀的原因:第一、预期心理因素,第二、供给面引发之震撼,

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记为MPC,MPC在0~1之间:额外

的一美元收入增加了消费,但增加额小于1美元。这是因为家庭得到了额外的1美元收入,他们会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储蓄。P57

5、结构性失业:工资粘性和工作岗位配额所造成的失业。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从而所产生的失业。

6、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具体说来是指因工作寻找最适于自己技能和嗜好

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P525

7、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活动。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①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可灵活安排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合使用。(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有其局限性: ①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则会制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

②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工具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8、贴现率: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时收取的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

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手段。P523

9、货币中性:流通中的货币只影响价格水平,不会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这种货币对变量的无关性被称为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

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P102

一、选择题20′2′×10=20′

二、简答题20′4×5′=20′

1.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吗?

答:不是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的取值在0~1之间。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只要边际储蓄倾向不等于0或1,那么边际消费倾向就是大于0小于1的。而平均消费倾向表示的是在一定的可支配收入总额中消费所占的比例。由于消费可能大于、小于、等于收入,所以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小于、等于1。

2、货币政策答: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采用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它有以下三种形式: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准备金要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政策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第二类,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第三类,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信用分配、利率限制、流通性比率。

3、菲利普斯曲线

答: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就较高;反之,

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公式为:π-πe=-β(u-u n)即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β×周期性失业),其中πe表示预期的通货膨胀,在周期性失业前带有负号:其他因素相同,高失业与低通货膨胀相联系。

也是经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1、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2、“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 3、“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

4、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总供给曲线反映了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状态。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

总供给曲线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等于充分就业产量的垂直线。它表示的含义是:工资具有灵活可变的性质,不存在货币的幻觉(根据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决定其劳动力)

②凯尔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工资具有刚性)

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由于经济存在这巨大资源的闲置,企业愿意在现有价格上出售它所生产出来的一切产品,因此此时总供给曲线水平;达到充分就业后,其产出不变,总供给曲线垂直。

③长期总供给曲线

它表示的含义:长期总供给量与价格无关;无论经济有什么状况,只要有足够时间其产量一定会达到充分就业产量;该经济在长期内不可能失业,或一定出现充分就业。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中货币工资的调整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是一条垂直的直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第一,自然人和人为的灾祸;第二,技术变动;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

动;第四,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

5. 货币需求有哪些?

答: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可作如下表述:货币需求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要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功能。它由产品市场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需求以及货币市场的存款创造、高能货币和货币供给。宏观货币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量既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又不至于引发通货膨胀。

首先,因为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是利率传统的货币数量学说理论注重人们的货币需求对交易的重要性,因此

将研究重点放在货币的交易需求与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上。

而凯恩斯则反对这种说法。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

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第一是交易动机,第二是预防动机,第三是投机动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货币需求有

以下三种形式: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最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主要有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和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1、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鲍莫尔的平方根定律,证明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受到利率的影响 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发展---惠伦模型,论证了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成相反变化的关系。 3、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发展----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最后弗里德曼增加了影响货币需求的内容,认为影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不仅包括需求、预期和投机,还包括债券、股票收益率等多种因素。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了货币需求范围,因此,不仅商品交易规模与其价格水平影响货币需求,而且利率的变动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思想,凯恩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性理论:即政府可以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利

率,扩大货币供应,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产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6、财政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指政府购买的增加(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投资减少的影响。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即以政府开支代替了私人开支。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减弱。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

(1)、政府购买的增加【由于总产出固定不变,政府购买增加,其他需求必定减少。又由于消费C是由Y-T 决定不变的,所以只能是投资减少。I减少,r上升。因此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了投资减少,利率上升,即挤出了投资。】(2)、税收减少【税收减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增加。由于总产出固定不变,政府购买也固定不变,所以消费的增加必定要通过投资的减少来实现。投资减少,利率上升。】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

7.通货膨胀的类型及成因

答: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低且较为稳定的物价水平上升。

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一般在两位数或三位数时。

③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一般在三位数以上。(恶性)

成因有: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变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方面会推动产出增长,使其更加逼近于潜在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它会导致某种程度上的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性通货膨胀,它是指当成本上升(即使在劳动就业不充分时)推进价格水平上升的一种情形。简言之,它是由于生产成本普遍上升而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③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④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

⑤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三、计算题

国民收入核算、IS-LM曲线计算、劳动力供给等这些章节,主要看例题。

三、论述题

IS-LM曲线并画图

宁敏平

TEL: 18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