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深度挖掘教材,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今天,我的交流发言主要从以下两个案例说起。

第一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华裔超优男孩,他SAT满分(SAT是由委员会主办的一场考试,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它和都被称为)。结果被所有的美国最名牌大学拒收。最后,他只进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样完美的高考状元,不好说是后无来者,但肯定是前无古人!但是,这样一位学神,居然被众多美国名校集体拒绝!因为美国名校要极大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要培养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知识懂生活,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可以运行得非常完美的机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失败案例——因为这完全背离了美国名校的教育本质!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部分教师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考试为目的。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来教学,把“成绩搞上去”作为唯一要求,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片面重视应考学科,肢解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残缺不全;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阻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还有一个案例:有人做过调查,一名大一学生,高考的数学成绩是120分,在其入学后,重新让他做6个月前的高考数学试卷,只得了80分。尽管这只是个案,但是我相信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什么同一份试卷,同一个人测试,成绩却如此悬殊?大多数人可能会说:这很正常,忘了呗!“忘了”两个字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我们是靠记忆来获取知识的。

教育思想家爱因斯坦说过一段话“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的东西。”遗忘的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剩下的就是能力和素养。这段话很好的诠释了教育现状所反应的问题。那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升人的素养,而不是掌握知识本身。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而我们目前又教了什么?

为了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改变教育领域内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进一步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当你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养。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数学,不是让他成为数学家,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数学和没学过数学有什么差异?数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二、教材呈现的核心素养

今天,我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圆》为例,对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圆与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显着的不同,它是曲线图形。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因为与直线图形相比,无论是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都有明显的变化和提升。因此,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与体悟“化曲为直”“等积变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以促进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具体来看,呈现如下特点:

1.重视操作活动,强调过程学习

《课标》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本单元教材在各知识块的编排中,都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即以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主动探索,最终理解概念或得出结论。如“圆的认识”,教材首先安排了让学生自由画圆的环节,再教学相关的概念。在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学生对针尖所在的点保持不动、铅笔尖所在的点不断运动、但运动过程中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等圆的最本质特点形成直观感知。然后,又让学生把刚才画的圆剪下来,让学生对折几次,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让学生发

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理解半径与圆规两脚间距离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的作用,也就水到渠成了。再如“圆的周长”,教材先让学生将圆形物体“在直尺上滚一圈”或者“拿线绕一圈”,量出长度。这样的活动,就会引发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也会在好奇心、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测量、实验,最后发现规律,得到对圆周率的深刻体验。

2.蕴含丰富思想,体会数学方法

这个单元的内容,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和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体会数学学习的特有魅力和内在价值。

求圆的周长,“绕一圈量”“放在尺上滚”,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测量多个圆形物品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的过程。求圆的面积,能不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起来呢?启发学生朝着“转化”的方向去探索。“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将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极限”的思想隐含其中。再如,圆剪开后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圆的面积公式为何是S=πr2?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逻辑推理,从而学到数学方法。

3.提供丰富情景,获得价值体验

西师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的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

例如,教材以活动中铁环滚1周的距离是多少为情境引出研究圆的周长的必要性;学习了周长计算公式之后,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自行车转动1周前进多少米的实际问题;练习四中的圆形交通标志牌、圆形挂钟、树杆的周长等,都是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圆的面积研究,以计算云南景洪的曼飞龙白塔的占地面积作为情境自然引入;光盘、环岛、古建筑中的“外方内圆”“外圆内方”、土楼的占地面积、篮球场的三分线……大量的生活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也能更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一方面让学生从这些现实情境中获得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进行数学分析,寻求解决方法。

4.品味数学文化,拓展学生视野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传播优秀的数学文化,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本单元的数学文化“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的介绍,激发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兴趣,热爱祖国;综合与实践“读故事学数学”是一个体现学科间综合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学史,给看似枯燥、冷漠的数学注入充满人情味的数学家、数学故事等,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发展,有

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数学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培养素养的具体措施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材料,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活”用教材,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方法,提升素养。

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主动学习

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应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拼一拼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先让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发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圆的画法时,我放手让同学们大胆思考,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钉子绕线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最后我让学生自学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画圆的一般步骤:第一、定点;第二、定长;第三、旋转画圆。画任意圆是不难的,较难的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课堂上,我尽可能给

学生留出足够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2.小组合作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是通过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求面积的。能不能把剪拼的方法用于这节课呢?我让孩子们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将手上的圆形变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通过操作,孩子们知道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看起来就越像一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能把圆分得足够细,拼成的图形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这里渗透极限的思想)。最后探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圆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圆的周长、半径间的关系。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圆的形状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面积始终没有改变,这是公式能够成立的关键。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3.关注认知过程,积累数学经验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呈现学生滚铁环的情景,铁环滚1圈的距离是多少?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入,突出探究圆周长的必要性。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然

后分组汇报。汇报完以后,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猜想、归纳能力。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的价值,还有效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同时我还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不断反思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精确地测量所需的数据?为什么要用周长除以直径?为什么要进行多次测量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现有结论进行反思和质疑:误差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怎样减少误差?等等。这样的处理就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路、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了,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注重实践活动,体会数学思想

本单元中涉及许多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应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落实。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用到了转化的思想,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这种思想方法。如在研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回顾:以前在研究多边形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形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是否也可以按这样的思路利用割补等方式把圆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呢?教学时,我让学生把圆平均分成偶数等份,把它拼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把它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等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分的份数无限增加,最后会是怎样的情况?经历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和“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5.合理提出猜想,培养创新精神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在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内容中,探究和理解圆周率是个难点,因此我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通过猜想,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那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先测量手中几个不同圆的周长与直径,再填写实验记录表,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同时得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大胆猜想,勇于创新的能力。

6.尊重学生个性,鼓励策略多样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遵循这一教育理念,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如在推导圆的面积时,我不仅让学生把圆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还让学生思考可以剪拼成什么图形。学生说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梯形,

我都一一肯定。于是,我让学生分组把圆剪拼成三角形、梯形进行面积推导,学生兴趣大增,同样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但又不应该追求任何强制的统一。在类似的“圆的面积”教学中,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推导方法,在经历多次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7.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例如:当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时,我出示情景,让学生求出羊吃草的面积。通过观察,学生明白树桩相当于圆心,绳子的长相当于半径,羊能吃到的草的面积是一个圆,学生就迎忍而解。接着我又出示例4,一张可折叠的圆桌,半径是米,折叠后成了正方形。折叠部分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读题后,我让学生思考,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当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边长”时,我顺势提出“怎样求正方形的边长”,学生不知所措。那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出正方形的面积?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把这个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来计算面积,三角形的底就是直径,高就是半径。先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再求折叠部分的面积。这样就能把圆的面积公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了。

8.充分利用素材,增强情感体验

因为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所以研究圆的时候,学习材料可以从生活中来,研究得到的结论又可以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合理用好生活素材,把这些素材作为引发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感悟的

有效载体。如在教学“认识圆”时,我出示喜羊羊坐三轮车的情景,并提出问题: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追问: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相关知识

和方法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列举验证等,了解车轮构造原理——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时,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车子才会平稳前进,不会上下颠簸,从而有效巩固“圆”、“圆心”、“直径”、“半径”等有关圆的概念知识。在圆的周长、面积的教学时,我呈现滚铁环的情景,测量树杆周长、计算公园自动喷灌的面积等情景,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以达到巩固知识、加深体验、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眼中的数学也就不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科学。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究,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意识和关键能力,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在严谨、缜密的文化基础上,发展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任重而道远,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将逐渐收获感悟和心得。希望我的发言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恳请大家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16年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 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 全诗雨很高兴在11月10日至11月13日到杭州听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研究课例,老师们用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讲解,让我们体验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看到了老师们在她的课堂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听了老师们的课与讲座,感悟深刻,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

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说,“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刘恩山则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这场讲座让我知道,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并且,教师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 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一些材料中,曾把这些称之为核心概念,但严格意义上讲,称这些词为“概念”并不合适,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本文把这10 个词称之为数学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数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人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境,收银台前排了长长的队等待结账,而只买一、两样东西的人也同样和买一车东西的人排队等候。有位数学家马上想到,能否考虑给买东西少的人单独设一个出口,这样可以免去这些人长时间的等候,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什么叫买东西少,1 件、2 件、3 件或4 件,上限是多少?因此,会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收集不同时段人们买不同件数东西人的数量,用这个数据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至少从两个方面反映了面对这样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帮助人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是数感,具有数感的人会有意识地把一些事情与数和数量建立起联系,认识到排队结账这件事中有数学问题,人们买东西的数量(个数)与结账的速度有关系。并且买很少的东西也同样排很长时间队,一方面会显得交款处排很长的队,另一方面这些只买很少东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摘要】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渗透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科起也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个人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温床。【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探究能力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

. 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合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拥有的特定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不是单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当中的知识或者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简单来说,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基于基础数学知识发展起来的高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一种素养。它反映了当前学习数学的本质和思想,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二、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本质和价值,教学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教学(全)

数学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教学(一) 数学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教学,因为你们在讨论常态的数学教学,后来张老师让我讲核心素养,我就把这两个放在一起了,“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我先讲个前言就是小学数学教学和数学核心素养怎么能挂上钩,我的第一个观点你们一定不同意,但是我坚持我的想法。教无定法,绝对不能说哪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办法,教育教学是个艺术,艺术就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所以根据你讲课内容的不同,根据听众的不同,甚至根据你那天讲的心情的不同,你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一个新概念的引入,你可能会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如果要是接续以前的概念,你可能就不要引入很现实的例子,直接就讲下去了,我认为都可以,教无定法,但是教书得有一个基本的规则,所以我希望经过新常态的讨论能定下一个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或者说评价一堂课好或不好的标准是什么,教书是一门艺术,艺术同科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科学是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候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这就叫做科学。艺术是会随着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场合的不同有所改变,因此艺术的好坏有一个标准,基本标准就叫做价值观,由你的价值观来判断这个艺术是好或是不好,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非常不好。价值观是什么,就是一堂课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在此,中国的《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不管你怎样教书,采用怎样的办法,一定要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式教学,在法律中只有这句话,因此在修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启发学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在讨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很难讨论特别清楚,但是有一句话是非常好的,就是培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未来不从事数学,那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终极目标就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眼光、思维、语言,你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在备课的过程之中,这个是很重要的,我认为是终极目标。因此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下,我们好的教学质量应该是怎样的呢?就是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启发下,提一个好的情境、好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让他自然而然的学会思考是很难的,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他学会思考,敢

核心素养下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要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 . 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就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未来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培养能力探究 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巧用多媒体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等,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 一、创境引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基础。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产

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去认真的学习和钻研。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有趣的“引入”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学生年龄小,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就做得很认真、做得很高兴。因此,课堂教学中,有趣的导入直接诱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小数点的移动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小数位数不够时,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在了解学生喜欢看《西游记》后,在教学中出示“孙悟空打妖精”的情景,让学生们在情境的引导下观察孙悟空的金箍棒的变化,学生们因为喜欢孙悟空,对于金箍棒长短的变化尤为关注,并在兴趣中观察到金箍棒中“小数点”的移动现象: 0.009米 = 9毫米① 0.09米 = 90毫米② 0.9 米 = 900毫米③ 9米 = 9000毫米④ 然后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①式与②,③,④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从下往上④式与③,②,①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规律,这一环节将本来枯燥,难懂的数学概念,借助学生喜爱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理解金箍棒逐渐变大的过程,体验新知生成的过程,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精选课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名师培训会的感想 海西路小学彭丽飞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 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数感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符号意识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间观念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几何直观 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分析观念 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运算能力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者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在小学阶段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深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学生在接受小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会不断地形成一定的品格和能力,而这种品格和能力是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基于此,主要分析在核心素养的概念之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内涵;策略分析 在小学阶段,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将核心素养的概念深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小学阶段属于起始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重点理解教材,钻研教材 在小学阶段,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应该以教材为载体,应以此为依托。除此之外,众所周知教材在编写的整个过程当中,编写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地深入分析和研究,这样促使小学数学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且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的特点。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提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精细地研读数学教材,只有精细地研读数学教材,才能够真正地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也能够确保教材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在研读教材的过程当中必须深入并且细致,打破不良现状,针对教材当中的不同题型以及不同的图画和注释,都要提高重视程度,在研读的过程当中,能够将不同知识部分取得有机的联系,从而找到核心素养,并且进一步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在编写这部分内容的整个过程当中,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编写者是非常用心的,教材当中的一些内容十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解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故事进行导入。一位老爷爷想要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到十二分之四,二儿子分到三分之一,三儿子分到九分之三,三个儿子吵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什 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 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核心素养虽然不是具体的数学内容,但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价值,反映了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等与相应的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和统计概念内容直接相关,具备这些核心素养是深刻理解这些数学内容所必须的。其他核心素养是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或几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中应当重视的思想、方法或意识。教学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如统计内容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类、平均数、简单统计图表等统计知识,在学生掌握这些统计知识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的。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指出:“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可见,数据分析观念反映了统计内容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选择恰当的方式描述收集到的数据,建立展示数据的意识;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体验数据的随机性,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的过程,才能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核心素养反映小学数学教学的魂,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因此只有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重视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才能较好地达成目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改变了原有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实现能力与品格并重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纷纷开展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结合教学实际,突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以下就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在课堂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也要拥有提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乘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32×25 、47×15、25×32、15×47…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乘数的位置相反,但是乘数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乘法交换律的内涵。 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让学生大胆合理提出自己的猜想,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渗透核心素养

谈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谈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 养的认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谈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和切实落实的重要任务。应用意识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之一,却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被老师忽略。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加上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依据,导致很多教师还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打造成一台台“考试机器”,认为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自然而然会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当中。殊不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是一时半刻的事,而应该贯穿到我们的每一节课,把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我们课堂的常态。面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切记不要忽略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每一次课改,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很多教师故步自封,不想改变现状。我们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过来,能够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我们必须先转变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的课堂变化较大,纯数学问题基本消失了。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在,我们难免还只会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否掌握。很多教师只在教学公开课或示范课上做做样子,在平时的课堂上基本上都弱化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甚至直接忽略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务必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把该理念作为课堂常态。习惯成自然,若教师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有用、要用数学”。我们在转变我们自己教学观念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走出教室,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完成的模式,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上课,先集体辨认方向,再分小组体验校园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回到教室后我再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描述校园内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不仅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也掌握了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一举两得。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转型1讲解学习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转型1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转型”研讨会学习汇报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在三月17-19日我有幸在几位领导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由重庆市当代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转型”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转型--构建“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宣布未来的课堂将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将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带来了三方面的变革:第一,新定义课堂,从基于知识的课堂转向基于关系的课堂,师生关系将是互为支持的学习者,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建构起具有个体独特学习经历的知识、能和素养,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第二,重新定义教师,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还要转向拥有更多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未来生活;第三重新定义教学,从有局限的书本转向更广阔的时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可能。 研讨会汇聚全国名师,通过分享展示实践成果,交流研究心得,为我们实现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转型--构建“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拓展视野和提供操作路径。接下来我就将本次学习的一些心得跟大家汇报、分享。

一、六大核心素养的解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 数学抽象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符号意识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数学模型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问题抽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数学运算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吴正宪: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读书心得

《吴正宪: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高邮市卸甲镇八桥实验小学张生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曾认真的学习了《标准》,但总对所谓的“核心素养”一知半解。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接触到了吴正宪老师带领的名师工作坊,观看了由吴正宪老师主持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高研班系列讲座中的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视频,感受很深!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质。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吴正宪老师展示的示范课主要以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为主,着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但是我有点纠结:教师是抓住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吴正宪老师是这样子回答的:“数学核心素质与教不完的内容比较,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教不完的内容下节课接着教。”如果每节新课都这样,难道真的不影响吗?这可能就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 我觉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管注重数学核心素养还是注重知识的培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

浅谈基于四基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浅谈基于四基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江油市贯山镇小学魏国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10 个核心素养是指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渗透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科起也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个人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合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拥有的特定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不是单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当中的知识或者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简单来说,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基于基础数学知识发展起来的高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一种素养。它反映了当前学习数学的本质和思想,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的养成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令狐采学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 1、数感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空间观念(1)(2)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数据分析观念(1)(2) 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1)(2)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能力(1)(2)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者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在小学阶段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深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学生在接受小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会不断地形成一定的品格和能力,而这种品格和能力是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基于此,主要分析在核心素养的概念之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内涵;策略分析 在小学阶段,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将核心素养的概念深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小学阶段属于起始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重点理解教材,钻研教材 在小学阶段,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应该以教材为载体,应以此为依托。除此之外,众所周知教材在编写的整个过程当中,编写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地深入分析和研究,这样促使小学数学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且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的特点。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提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精细地研读数学教材,只有精细地研读数学教材,才能够真正地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也能够确保教材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在研读教材的过程当中必须深入并且细致,打破不良现状,针对教材当中的不同题型以及不同的图画和注释,都要提高重视程度,在研读的过程当中,能够将不同知识部分取得有机的联系,从而找到核心素养,并且进一步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在编写这部分内容的整个过程当中,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编写者是非常用心的,教材当中的一些内容十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解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故事进行导入。一位老爷爷想要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到十二分之四,二儿子分到三分之一,三儿子分到九分之三,三个儿子吵了起来,这时候阿凡提路过,和他们说了几句话,大家就不吵了,你们谁知道阿凡提说了什么吗?通过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结合学情创设合理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整个过程当中,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教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更容易发挥自身作用。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注重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补充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从而将数学教学放置到更加形象具体的情境当中。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在合理的情境当中能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且也会学会运用知识,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当中,应该使用教学艺术将情境创设得更加生活化、具体化,这样才能够真正符合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将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也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不断地探索知识,培养自身核心素养。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想要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理性的认知,就应该进行比较直观地展示,让学生建立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习统计相关内容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六一儿童节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 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 切需要。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数学素养是指个人应对复杂社会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 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自主生成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省、 反证的自我体验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学的 终极目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 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但纵观目前课堂教学,课堂

教学仍以课本为主,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获得,而相对忽视了数学知识的运用,导致于只会计算不会运用。所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只是一种口号和愿景。 为此,我们必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 量和效益,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温床。 3.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措施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从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过渡 到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通过专家引领、学科带头示范作用,转 变教师以只关注知识目标进一步升华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数学素 养。通过学习、探索、引领使教师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使教师意识到培养数学 素养比培养成绩更重要,自然会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数学能力上都能有一个跨越性的提高。 (二)改变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差异。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学生是有思想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其家庭环境、性格、兴趣等 都是不相同的。教师在备课和组织教学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数学过程本身 就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并形成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数学教学方式。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建立起来的相应的思想、方法,以及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反映了教育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其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故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展开了分析与讨论,以供广大读者交流参考。 标签: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 《课标》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即发展学生的數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直接相关,它基于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高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其反映的是数学本质及数学思想,其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凸显了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其强调学生的反省性思考与行动型学习。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师的教学效率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数学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将这一教学愿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率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当中明确提出了10个数学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但由于篇幅所限,再加上小学生所处教育阶段等原因,本文仅围绕“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的综合运用”及“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同步培养”这两个方面对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与论述。 一、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同步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虽然不是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它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与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认识、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工作。 例如,在对“图形的拼组”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长方形边长的特征与正方形边长的特征,并同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笔者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首先是课堂活动,笔者将提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分发给学生并让其将手中的纸片进行对折,一部分学生左右对折,一部分学生上下对折。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笔者适时地插入课堂问题:“通过对折手中的长方形纸片,同学们都有哪些新发现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得出了“长方形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的结论,笔者适时引入了“对边”的概念-----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同时对活动

谈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谈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和切实落实的重要任务。应用意识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之一,却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被老师忽略。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加上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依据,导致很多教师还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打造成一台台“考试机器”,认为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自然而然会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当中。殊不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是一时半刻的事,而应该贯穿到我们的每一节课,把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我们课堂的常态。面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切记不要忽略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每一次课改,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很多教师

故步自封,不想改变现状。我们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过来,能够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我们必须先转变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的课堂变化较大,纯数学问题基本消失了。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在,我们难免还只会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否掌握。很多教师只在教学公开课或示范课上做做样子,在平时的课堂上基本上都弱化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甚至直接忽略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务必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把该理念作为课堂常态。习惯成自然,若教师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有用、要用数学”。我们在转变我们自己教学观念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走出教室,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完成的模式,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上课,先集体辨认方向,再分小组体验校园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回到教室后我再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描述校园内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不仅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也掌握了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一举两得。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良好的情境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但很多教师迫于成绩压力,都会以枯燥的复习导入。认为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巩固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