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年高考大纲内容与变化

2020年高考大纲内容与变化

2020年高考大纲内容与变化
2020年高考大纲内容与变化

2020年高考大纲内容与变化

高考生们最关注的的就是今年的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何时公布。2020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1疫情背景下的高考之“变”

变化一:考纲取消,命题无范围、更灵活

2019年末,教育部考试中心宣布。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有人担忧,“取消划重点,整本书都成重点”。

一、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0高考大纲和说明

(除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外的其他所有省份,也包括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8省市的2020届考生)

1.高考大纲(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上述考纲既是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的参考,也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

其中,“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

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七科。

2.考试大纲的说明(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配套图书。两本考试说明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全国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使用,也可供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3.试题分析(2020年有重大修订)

在考纲和说明不变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明确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提醒2020届考生关注新题型、新动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将进行全面修订,对2019年各科高考试题,分考查目标、解题思路、试题评析、失误防范等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高考对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2020版高考试题分析既可供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也可供其他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二、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考试说明

(包括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英语考试说明供

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目前实施高考改革外语一年两次考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也可供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其他科未出考试说明。

上述官方声明意味着2019考试大纲将延续使用,也给2020年的考生提前划定了范围、提供了参考。当然,考纲只是基本的指引,2019高考已经有不按套路出牌的趋势,出现很多新题型、新变化。这些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因为2020高考肯定将继续体现!

比如,考查特殊地理条件与冰雪体育项目相结合,求解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运动周期,进行移动支付的样本测量……这些2019年的高考题,让“新高考”命题的趋势逐渐明晰,也让考生们“压力倍增”。

2020年1月9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继去年提出“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后,首次明确“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应用性、创新性”。

这次疫情,为备考方式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复习的基本理念不变,但复习的方法必须转变。近几年,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发生转变。

高考题注重通过情境和情境活动来实现对知识运用的考查。这就要求,由粗放式教学转化为精准化指导,设置或

运用真实情境,设计有效活动,在活动中综合训练考生能力。这既符合高考方向,又能提高备考效率。

变化二:考试时间延长,幅度难度陡增

除了取消考纲,2020年部分省市高考时间也有变化。北京、天津、海南和山东已经决定,2020年高考时间调整为4天!6月7日、8日考语、数、外;6月9日、10日考政、史、地、物、化、生。

对第三批进入新高考的8省市来说,今年是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传统高考”,今年参考的考生确实面临较大挑战:如果不能升学而选择复读,需按各地规定完成与学业水平考试的衔接,再参加“新高考”,复读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和老师都要调整心态,适应形势变化,把握好复习节奏。

2020高考命题的十项基本原则

一、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二、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

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三、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四、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五、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六、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考纲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

长、市长的。理综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考纲要求,落点很低。

七、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八、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九、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十、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

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新高考不是要来而是已来,了解它、适应它,是不论疫情轻重都要做的事情。”胡向东最后提醒考生,“停课不停学、课堂改线上是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考生参加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怀有平常心,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发挥应有水平。”

2何时取消高考大纲?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解读:浙江、上海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前两批试点省份,已分别于2014年、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这些省份启动高考改革比较早,但从2019年的高一年级新生

才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这批学生参加高考需到2022年。所以,这些省份2020、2021年高考仍有大纲。2022年高考可能将取消大纲!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解读:按照之前各地公布的既定方案,湖北、广东、江苏、河北、重庆、湖南、福建、辽宁等8省份在2018年启动高考改革。根据目前公开消息,除辽宁外,其余省份都是从2020年的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这批学生参加高考需到2023年,所以七个省份2023高考取消大纲。辽宁从今年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2022年高考取消大纲。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解读:上一批延迟的河南、江西、四川、安徽、黑龙江、吉林、贵州、山西、西藏、内蒙古,很可能在2020年统一启动高考改革,同时从明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部分省份新课程和新高考将同步推进,很可能将于2023年高考取消大纲!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到2025年,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解读:按照之前公布的方案,青海、陕西、云南、甘肃、宁夏、广西、新疆等7省份将在2019年启动高考改革。2020年可能会部分启动,也可能继续延迟到2022年。但最迟到2022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全国所有普通高中的起始年级都将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5年将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届时,2025年全国各地将彻底取消高考大纲。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大纲版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必考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 D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A (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家和代表作 (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最新全国新课标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 I.命题指导思想 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II.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 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 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像,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 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微信搜索:爱尚政治课(aszzk888),了解更多)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 思想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 新课标的理念旧课标的理念 1.课程宗旨: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数学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

核心素养,精选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过程与结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关注与义务教育课程的衔接。 3.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增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意识,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评价:评价的依据是相应学习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2020年高考考试说明

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地理学科 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300分,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试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组成。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140分,非选择题135分,共计275分。试题只涉及但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第二部分由历史、地理两个科目的选考题组成,题型为非选择题,共计25分。 必考内容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必修模块。思想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批阅第一题。 2.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 地理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学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具体考试大纲内容如下: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21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

2011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化学卷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 理科综合 I.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单选),第II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 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2.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的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北京卷)化学考试范围涵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5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将上述内容按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部分。详细内容和要求列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分别用罗马数字I、II、III标出,高层次的要求涵盖低层次的要求。I、II、III的含义分别为: I—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II—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III—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2020年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 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 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 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 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 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 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 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 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 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 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 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 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 试题考生是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考生需要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 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2020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文

2020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文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脸)》(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

2017语文新课标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 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一起来看为你总结的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 1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 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2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 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 语言积累与构建 语言表达与交流 语言梳理与整合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逻辑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鉴赏文学作品 美的表达与创造 传承中华文化 理解多样文化 3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4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 文学阅读与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专著专题研讨 5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纲.doc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应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数学科考试大纲》(待发),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 3.命题既要实现平稳过渡,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4.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5.命题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试题要切合我省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数学问题的难度、问题的情景等要符合考生的实际水平。应用题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 6.命题要注意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有机联系与适当差异,注重数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7.试卷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难度系数控制在0.55—0.65之内。 (二)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感知和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1)感知和了解:要求对所学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模仿、描述它。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学知识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论认识,能够准确地刻画或解释、举例说明、简单变形、推导或证明、抽象归纳,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数学现象与数学问题。 2.能力要求 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2)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3)空间想象能力: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能准确地分析图形中有关量的相互关系;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浙江高考各科考试说明大纲解析(汇总)

2013年浙江高考各科考试说明大纲解析(汇总)2013年浙江高考政治说明: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考核目标与要求”与2012年一致。 “考试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个别考点有修正、调整。如《政治生活》原考点“走和平发展道路”,改成两个考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容”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条件”;又如《哲学》新增“认识和利用规律”等。 《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考点最多,这与高考分值分布相关联。 复习建议: 1、高考样卷从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看,与近两年基本一致。选择题(12题48分):经济模块3题,哲学模块4题(含漫画题),文化模块1题,政治模块1题,国家国际组织3题。主观题(5题52分):经济模块2小题(约20分),政治、文化、哲学模块各1小题(每题10或12分)。 2、考点注重基础性和主干性。可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3、命题素材的选取体现生活化和时代性,注重民生、环保、创新、科学发展等。 4、主观题问题的设置增加限定性条件,对知识考核的指向性更明确,考生必须精准审题,精准答题。 5、答案既要有书本理论术语,又要结合材料综合分析,语言组织注重术语化、逻辑化、条理化。 2013年浙江高考地理说明:考查综合能力 今年的模块内容与2012年基本一致,预测试卷整体结构和难度将与2012年基本一致。 四大考核能力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还将是今年地理高考主旋律。

复习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要自己体会、理解基础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并根据知识间的联系,以一定的线索将其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识结构。 2、加强基本技能。最主要的是阅读和填绘地图、阅读和绘制图表以及进行地理计算。试题中有关图形的设问比重很大,赋分很高,而考生往往在图形考试中失分最多。 3、加强地理思维能力。正确理解题目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和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试题要求,明确考查意图,并对提取的信息内容展开深入分析和延伸解读。调动和运用储备知识,将试题要求和所学知识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进行选择判断,准确地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描述和阐释相关事物。根据设问,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编制答案要求观点明确、事实清楚、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并体现创新思维。 2013年浙江高考历史说明:选择题例题有变动 今年考试范围与2012年相比,唯一变动是删除“科学家李四光”考点。自选模块没变。 参考样卷的主观题例题没有变动,但选择题部分例题有变动。2012年参考样卷选择题中识记类题目占比较大,而今年理解类题占比上升。 复习建议: 1、今年的考试难度不会太大,会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关键是以课本为“本”,从“点”、“线”、“面”三方面突破,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 2、要把知识点化,扫除知识死角;利用目录、导语、单元小结等把内容线索化;把五本书融会贯通,熟悉几本教材中的交叉知识点。 3、必须“细水长流”,切忌“暴饮暴食”,临时抱佛脚既无助于深入把握大容量的内容,更不利于能力提升。 4、把练习与看书有效结合,及时反思。 2013年浙江高考生物说明:考点略有增加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导语】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 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 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 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即6月7日-9日)。本文精 选了关于智睿高考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分享转载!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 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下面是智睿网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 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 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 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 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 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 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 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 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2020年江苏“小高考”考试说明

2020年江苏“小高考”考试说明 2016年江苏“小高考”考试说明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昨天 新鲜出炉!学测必修科目俗称小高考,2016年江苏小高考考试时间 为2016年3月28-29日。因为小高考一科得A可以在高考中加1分,四科得A可以在高考中加5分,所以考生们都格外重视。在拿到考 试《说明》之后,记者与连年取得小高考佳绩的南京市第二十九中 的把关名师联系,请六科名师为明年小高考变化进行解读,为考生 们冲A助力。 历史 测试范围扩大、内容增多,难度加大 点评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沈功书 主要变化 2016年历史学测说明有较多的变化,反映的趋势是内容增多、 难度加大。1。删除部分主要是:始皇帝的来历、兴中会成立、希腊 的城邦制度、德国的分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等。2。增加部 分主要是:明朝废丞相、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西征和北伐、古代中国 手工业的纺织成就、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等,以上增加的内容均 是“了解”要求。3。测试内容的能力要求从“了解”上升为“理解”,主要有全民族团结抗战、土地革命、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 改革、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等,以上部分要 重点复习。4。表述变化导致了测试范围实质的扩大,主要有五四运动、一届政协、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兴起,复习时要适当拓展,不仅是内容,还要关注背景、 影响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5。命题指导思想主要变化是明确提 出了“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这也在典型题示例中充分体现出来,改动的7道选择题和1道判断题中,第13、14、17题属于较难题,

新课标高考大纲说明

2013年新课标高考大纲(物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08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1)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4)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1)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2)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高考考纲与教材的和课标的关系

高考考纲与教材的和课标的关系 王梦龙 【提要】高考,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到底是什么关系困扰着许多教育工作者,本文力求从课程标准的角度,阐明这几者的关系。并结合课程高考背景,简单论述了高考与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以及学校选用教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课标教材高考大纲教学 又是一年高考结束时,历年高考都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关注,在众多议论声中,时常有谈论到高考命题是否应该根据教材来进行命题。鉴于这种观点,结合从教以来的教和学经验浅析了教材和高考的关系,简要论述了高考与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以及学校选用教材之间的关系。 一、课标与大纲在高考命题中的作用 1、从课程的基本理念看课标的基本特征 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可拟出课标体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在课程目标上,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计具体的课程,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所必需的文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其次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与社会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在体现语文文化价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再次在课标的要求上,课程标准不仅要求达到结果性目标,而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过程性的目标、体验性的目标,以期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的形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课标承载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上述这三方面基本特征从理论的高度确定了每年高考的测量目标;选择试题背景材料时应以课标为基点,及试题背景材料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相联系。因此,课标的性质、内容在高考命题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课标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大纲的基本依据,不论怎么命高考题,始终离不开课标。 3、大纲指引高考命题的进本方向 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是与考生联系的重要渠道。课标不能代替大纲,具体原因有:①课标规定的一些培养目标是不可测的,即使是可测目标,因为受到纸笔考试形式所限,也不一定是可测的。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规定了学生的培养目标,而高考只能测量前两者的部分目标,后者目标几乎无法测量,大纲因明确了高考具体考试范围而作用突显。 ②高考命题的质量标准要求高考的每一个测量目标,都必须依托相应的行为特征目标,高考根据这些行为特征来判断考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而课标并未规定明确的行为特征目标,如果没有行为特征目标作为考量,那么就是一个低度的考试。 ③高考还对考试时间、分值、难度要求作出规定。而由于课标内容的局限性以至要通过大纲来传递这些信息。 ④由于受考试的时间、空间和载体所限,高考只能是抽样考试,它只能考察课标所规定内容的子集,而不能考察所有内容。 二、课标对教材、教学、高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无论教材怎么编写都应该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高考既是高效选拔新生的常模参照考试,同时也作为评测学生是否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的手段的考试,同时也作为评测学生是否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的手段之

2019北京高考考试说明汇总

2019北京高考考试说明汇总 2019年北京高考大纲在1月23日公布,为您提供2019北京高考考试说明汇总,请大家仔细查看高考大纲的变化,有目的地进行备考!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2019年北京卷《考试说明》(语文)的修订,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同时结合北京市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体稳定,局部调整。 新版《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附录1古诗文背诵篇目”“附录2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均保持不变。“参考样题”略有调整,删去个别往年旧题或试测题,将2020年高考北京卷语文部分试题纳入,具体调整如下: 调整后,参考样题总数由2020年的69道增至71道。从整体看,2019年参考样题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经典阅读、思维品质的重视,反映高考语文北京卷的命题思想和考查思路。 1、重视语文基础,突出综合与运用 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的素养形成、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样题强调在阅读、表达等语文活动中,重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贯通,突出以特定情境为依托进行综合考查的思路。如2020年第15题,在阅读情境中考查对古代诗歌基本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第17题第④题,用校庆致辞的现实生活场景引出古诗文默写,表现出积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特征。

2、重视经典阅读,强调理解和感悟 经典著作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传承文化、塑造品格的重要载体。样题强调阅读经典文学和文化著作,应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理解、感受和领悟作品的形象、主旨及思想内涵等。如2020年第13题考查儒学经典《论语》,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思想两个层面,要求首先把握所选材料的整体意思,进而理解其反映的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重视思维发展,关注体验和探究 在阅读和写作中重视思维训练,鼓励个性体验,设置具有选择性和一定开放性的题目。如2020年第20题,在内容的比较中隐含对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第22题要求联系个人生活体验,对作者的独特感受有自己的分析和探究。又如微写作及大作文的部分样题,给予考生选择的空间。这类试题,意在引导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独立思考,增强探究意识和能力。 2019年北京卷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修订,沿袭北京卷自2014年以来稳中有进、不断优化与创新的总体改革思路,希望引导中学语文教学,从语文学科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出发,立足工具性和人文性,继续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进一步强调,要在语文综合运用中,整合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念,关注思维品质的提升,关注学科的育人功能。 2019年北京高考数学考试说明2019年北京高考英语考试说明2019北京高考理综考试说明2019北京高考文综考试说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