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7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点整理(革命史)

2017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点整理(革命史)

2017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点整理(革命史)
2017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点整理(革命史)

2017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点整理(革命史) 专题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3.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首先,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其次,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要根本改造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再次,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5.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

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011.3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崭新的奋斗目标;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四)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生动摇,统一战线剧烈分化。

(2)主观原因: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不切实际的指导。

专题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八七会议

(1)内容: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意义: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四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2)意义: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1)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意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

缺点:存在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错误规定。

(2)1929年兴国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3)阶级路线和分配方法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2.三次“左”倾错误:

党内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2)意义: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专题三抗日战争时期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的新特点:

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2.内容:

(1)独立自主原则。

(2)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3)又联合又斗争政策。

(4)有理有利有节原则。

(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政治建设: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2.经济建设: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实行这个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3.文化建设:思想文化上十分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工作。

4.党风建设:延安整风。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任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整风运动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来。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主要原因及基本经验

1.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2.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3.基本经验:

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专题四解放战争时期

(一)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二)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1.三种建国方案: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抗战胜利后******统治集团主张继续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其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主张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三)建国前夕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提出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2)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4)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5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5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1.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鸦片战争导致了 A.中国的封建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中国从名义到实质都完全丧失了独立国地位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中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命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属于一道以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鸦片战争以前,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它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一起,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中占支配地位。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CD两个选项正确。 A选项的错误在于,封建王朝的结束,是辛亥革命所推翻的。B选项的错误在于,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本题的选项是可以变化的。例如,“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两句话也可以作为正确选项出现。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指的是,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主要指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所有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主要目的是 A.镇压农民起义√ B.加强边防、海防√ C.剪除异己 D.扩充内部集团实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加强边防、海防,扩充内部集团实力。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同时虽然遇到过诸如顽固派的攻击,但剪除异己始终不是其主要目的。ABD选项正确。 4.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表现在 A.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B.没有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口号 C.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 D.其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属于以识记性为主、理解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选项A、D是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选项B、C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缺点,不能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选项AD正确。 5.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为 A.指导思想具有落后性 B.缺乏群众基础√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 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 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 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 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 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 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 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 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4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4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在中国大地上存在的标志是 A.张学良的改旗易帜√ B.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被摧毁 C.第一次北伐的胜利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A选项正确。B选项是1926年7月开始的第一次北伐战争取得的胜利果实;C选项与B选项实质是一个;D选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时,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尚未开始。本题还可以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的标志”的角度加以考查。 3.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 A.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B.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代表 C.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D.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C选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中国国民党的性质。 4.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前资本主义社会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社会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故选项A正确。 5.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的标志性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还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B选项正确。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党指挥枪);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考生必须重点掌握这几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的是

考研政治单选: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第一”

考研政治近代史单选要点 一、近代史上的“第一位”人物: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中华民族英雄、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林则徐。 2、中国近代为抗击外敌入侵而牺牲的第一位爱国将领:陈连升。 3、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人: 洪仁。 4、中国台湾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5、中国近代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 6、中国近代最早提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主张的人: 郑观应。 7、中国近代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 8、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 唐绍仪。 9、中国近代“诗界革命”中成就最突出的是:黄遵宪。 10、中国近代最早西方文学翻译家:林纾。 11、中国近代最早倡导资产阶级史学的人:梁启超。 12、中国近代介绍西学中成就最大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复。 13、中国近代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无产阶级先驱人:李大钊,代表作品《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4、中国近代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不平等条约类: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2、中美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3、中法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 4、中俄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亦是中国近代割占领土最多条约: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 5、中国近代签订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天津条约》。 6、中国近代首次涉及资本输出条款内容的不平等条约:1885年《中法新约》 7、中国近代自中英《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深入到了内地,大大加深中国半殖半封的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 总结 本文为各位考生汇总了以时间线为主的周年纪念事件,希望帮大家更好的复习这一部分。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 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法核心考点

第三节辩证法

【真题示例】 (20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2015)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物质基础的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工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产过程说明 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真题示例】 (2014)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四、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二)矛盾的内涵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其中,规定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 (分数:2.00) A.主权和领土完整 B.领海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B选项正确。 3.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方式是 (分数:2.00) A.经济掠夺 B.政治控制 C.军事侵略√ D.文化渗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其中,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C选项正确。本题虽然超越了《大纲解析》的范围,但是考生仍然需要了解,故增加了本题。 4.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是 (分数:2.00) A.早期维新思想家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意义,是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B选项正确。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分数:2.00)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强调变革 D.反帝反封建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属于以理解性为主、识记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的民族救亡运动;都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都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都对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有积极作用。故选项B正确。考生要注意本题还可以从多选题角度考查。 6.1920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建立于 (分数:2.00)

2017考研政治必背考点:当代之新型国际关系

2017考研政治必背考点:当代之新型国际关系 来源:智阅网 当代之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考研政治考察的最新专题,对于这方面我们要多做理解,认真对待。 材料如涉及到中国和伊斯兰文明交流、文明冲突论、中东之行。重点考察新型国际关系。 答案要点如下: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习近平的中东之行突出了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两大传统文明的交流对话。和平合作的丝路精神与伊斯兰的价值取向多有契合,这也成为合作交流的基础。通过和平融洽的对话有力的回击文明冲突的煽动者们,传播了和平、和谐、去极端、求真知的理念。同时,中国与中东各国都抵制宗教极端,反对把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宗教、教派挂钩。第二,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考虑国内政策的联动效应和传导影响,推动正面而非负面溢出效应。我们应该以伙伴关系为依托,秉持共赢理念,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合作内涵和外延,推动取得符合人民期待的合作成果。我们应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中东之行,中国与沙特、埃及和

伊朗各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让中国人感受到中东人民对于增进互信抱有强烈意愿,也使中国与中东各国的政治关系迈上新台阶。 上面对当代之新型国际关系的解答与分析,对我们以后应对这些问题,帮助很大,考生们要认真对待哦。蒋中挺编写的2017《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热点剖析及命题预测》这本书对我们现阶段的复习冲刺,帮助很大,考生们要好好利用哦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综述: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 2通过几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虎 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中国所丧失的权利: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 5鸦片战争的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分析点)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文化上都具有封建性的特征。而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些特征开始瓦解,主要表现在: (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以后,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中国:主权遭到破坏,丧失完全独立的地位;但名义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经济上是半封建的中国: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仍然占着显著的优势。 (2)社会阶级关系变动。旧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地主阶级来说,有的转化为官僚地主,有的转化为城居地主。农民阶级一部分向贫农和雇农转化,一部分成为了产业工人后备军。同时,导致了新的阶级的产生,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3)主要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出现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确实在各个方面给中国都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中国工人阶级的优势: 第一,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第二,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及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第三,高度集中,便于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第四,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买办、商人、地主和官僚。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弱点:软弱性。 9如何评价“帝国主义侵华有功论”?(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帝国主义国家对 落后国家的侵略一定程度了促进了落后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是帝国主义“充当了

2017考研政治考点解读: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2017考研政治考点解读:中共七届三中 全会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阶段,除了整体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之外,要对重要知识点进行专题化的总结背诵,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是考研政治重要考点,大家要全面的整合记忆。 一、基本信息 1950年6月6日,在北京召开。---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 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1、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报告题目)。 2、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 3、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4、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5、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 6、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知识点:毛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二、相关拓展考点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复杂,复习有难度,我们要学会归纳总结,新东方网考研频道特别分享史纲要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分有哪些知识要点: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2. 重庆谈判从1945年8月20日到10月10日结束。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3.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4.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5.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①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②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6.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报告,主要内容有: ①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解决剩下国民党军队的方式是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 ②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战斗的作风”。 7. 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 一、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 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 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 题及答案(五) 知识点概要 本章主要讲述1927年至W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以及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着重讲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讲述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及其危害;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单项选择题 1.国民党的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标志是 A.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B.宁、汉合流 C.张学良“东北易帆” D.《训政纲领》的通过 2.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 A.四个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B.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

阶级的政党 C.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D.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和地主阶级的政党. 3、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4.在A七会议上,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是 A.毛泽东 B.王明 C.瞿秋白 D.陈独秀 5.大革命失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的是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赣南起义 6.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中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是 A.八一南昌起义 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海陆丰收起义 7.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深刻阐明了坚持辩IE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的著作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8.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后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 A.井闪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五四指示》

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选择题总结

史纲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掀起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为:《马关条约》 工人阶级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三次革命的高潮:义和团运动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孙中山1894年11月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振兴中华” 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1851.1.11 最先对洋务派的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芬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中国同盟会,影响最大的为1911年广州起义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7,运动失败标志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为五四运动导火索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次正确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 中国第一个党组织在上海建立1920.8 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海,1921.7.23,同年9月,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浙江萧山 国共合作第一次:国民党一大1924.1 第二次:1937.9.22 国民政府建立:1925.7.1 广州 全国大革命高潮的起点:五卅运动1925.5 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1930.5 对中国革命危害最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长征 中国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第二个《兴国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遵义会议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卢沟桥事变1937.7.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结束,1936.12.12 第一次抗击日本战争的胜利: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1937.9 抗日战争完胜的标志:收回台湾及澎湖列岛1945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北平,194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北京,1978.12.18~22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近代史及考研政治背诵资料)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不仅串联了毛中特和史纲两门课程,更是我们考研政治每年选择题的必考题型。许多同学反映,会议跨越史纲和毛中特两门课程,时间长,内容多,根本记不住。为了帮助大家节省复习的时间,文娟老师把历次重要会议会涉及考试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的。 一.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 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 内容: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意义: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三.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 内容: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意义: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四.中共四大 时间:1925年 内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内容: ①批判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意义: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六.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 内容: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7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7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对一些闹事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简单化地将其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发表了 ( ) (分数:2.00)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持久战》 D.《矛盾论》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对一些闹事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简单化地将其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联系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少数人闹事问题、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等,系统地阐明了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他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因此答案是选项A。 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 ( ) (分数:2.00)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云√ D.陈毅 解析:解析: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因此答案是选项C。 4.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 ) (分数:2.00) A.《矛盾论》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