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太极拳十大文化元素

太极拳十大文化元素

太极拳十大文化元素--余功保先生访谈录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许多人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仅直接受益于她的健身功能,而且注意体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研究逐渐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尤其在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已逐渐成为一个文化热点。如何看待太极拳的文化属性?记者就问题采访了太极拳研究专家余功保先生。余功保先生是世界上第一本太极拳辞典的作者。

序:文化太极拳

记者:太极拳作为发源于中国的一个运动项目,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是体育上的,是健身上的,而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上的因素。现在很多学者呼吁要加强太极拳的文化研究,我看过您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明确提出太极拳“是一种文化形态”,您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余功保:我们现在提到太极拳首先的概念她是一种武术,一个拳种,这是对的,是基础。任何事情的存在要有一个寄生的载体,武术就是太极拳的生存平台,但不是全部。说太极拳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指太极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就是一种运动的方式,以形体的运动表达、阐述、张扬了一种文化的精神,就是中国古人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平衡、发展的理解,或者说是表达了中国古化的人文情怀。我还说过太极拳是“形践了的中国文化”,就是以一种活的、实践化的“清明上河图”。太极拳从里到外,处处都洋溢着文化的芳香,如果说太极拳是一瓶酒,肢体的外形动作只不过是酒瓶,内盛的佳酿则是文化。

记者:文化总是比较抽象的,太极拳给人的感觉比较实,因为她有实用性的一面,这种“虚”、“实”之间会不会有冲突呢?

余功保:虚与实是相对的,也是不断变化的。一种理论本身是“虚”的,但一旦由一种实践活动将这一理论贯彻了、完成了,这种理论也就变实了。太极拳的文化属性是贯穿于她的动作、她的技术、她的练习方法中的,是“虚实结合”的。她的“虚”是有机地依托在“实”之中的。从另一个角度,你也可以用“虚”的眼光看待太极拳的“实”,即从另外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太极拳的动作、技术。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审视目光,你可以将太极拳看做一项体育运动,一种特殊的体操,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康复手段、一种竞赛方式,还可以将她看作是一种符号。舞蹈就有“符号”之说。太极拳是生命的舞蹈,太极拳的动作除了有很强的技击、健身上的实用价值外,你可以体会到一种生存的境界,一些情绪,一些理念,这就是太极拳的文化感。很多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有一定的难度,甚至隔膜,但通过练习太极拳就容易理解了,隔膜一定程度地消除了。

记者:太极拳的文化性应是多方面的,你觉得那些元素更突出一些?

余功保:太极拳的文化是一个体系,是不能割裂的,但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认识。研究太极拳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觉得可以重点从太极拳的社会性、太极拳与哲学、军事、艺术、文学、医学、宗教、民俗、伦理、科学等方面去把握。

一、太极拳的社会性

记者:能否具体谈谈太极拳的文化元素?

余功保:太极拳的文化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她的社会性。太极拳不仅仅属于武术,社会性的内涵更加广泛和深入。我认为太极拳从深层上讲是提示人的一种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是综合性的因素合成,是社会性的。武术是她重要的催化剂。“状态”是个完整的东西,是内外合一的,是精神和形体的融合,太极拳在这一点上是个典范,她强调形神合一,要练动作,练内功,练感觉,练精神。更重要的是她把这些“状态”推广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与许多社会因素相关联,这就是她的社会性,也是开放性。有很多外国人说通过练习太极拳认识了很多行为规范、修身养性的原则等,也是这方面的作用。

记者: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武术原始的功能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突出了,认识这种社会性在当今时代似乎更有意义。

余功保:这就是要从社会的角度全面认识太极拳的价值、功能。谈太极拳不能不谈技击、养生,否则就失去了特性,没有特性的东西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但如果只谈技击、养生就狭隘了一些。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李杰先生曾提出一个论点,“太极拳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一个媒介”,这就是从文化的高度去看待太极拳,而且这种观点也正在被实践证明着。太极拳的许多社会价

值,如修身、怡情作用,娱乐、表演功能也在更广泛的范围被接受。近些年一些群众性的集体练太极拳活动作为一种健康锻炼方式深受欢迎,也是其社会功能的一种综合表现。据悉,中国武术协会还将加强太极拳集体项目的一种综合表现。据悉,中国武术协会还将加强太极拳集体项目的活动规则、程序等方面的研究,甚至纳入比赛体系,这也是突出其社会功能。

二、太极拳的哲学性

记者:很多人在刚刚接触太极拳时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她充满了哲理性,这是不是她的一个文化元素?

余功保:哲学是太极拳身上最深的“印痕”之一,因此也有人将她称为“哲拳”。从技术上来看,太极拳处理的是一对对的矛盾元素,如内外、开合、攻防、练养等等,统称为“阴阳”,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就是阴阳的变化法则。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就是阴阳的变化法则。太极拳的产生就带有革命性的思辨色彩,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一定的“反叛性”,对传统武术的某些特性的“反叛”。“反者,道之动”,相对于她以前的武术,她更强调“立”的成分,而不是“破”;更强调“柔”的成分,而不是“直”。这说明她更注重了方法以及对方法的研究,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更注重了思考和体悟。这是太极拳大的哲学背景。

记者:在很多太极拳论中涉及了很多的古典哲学名词术语和观点,这使得太极拳理论好像显得深刻了。

余功保:太极拳直接、大胆、毫不掩饰地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汲取养料,并全面移植哲学论点。这里有两个条件,一是中国古典哲学本身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研究阴阳对立统一发展,变化关系,是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研究视角,这与太极拳的生命升华理念相统一,有移植的基础。二是武术家们在移植过程中进行了“选种”和“培植”的程序,把那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加以适当定位和对应,与实践结合起来,去除虚无缥缈的“玄论”,完成从“哲理”到“拳理”的过渡。最后形成了每招每式都有哲学依据,而每一拳论的哲学含义在动作中又有了落实。我们读一些拳论,比如陈鑫的“盈虚有象,出入无方,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宾主分明,中道皇皇,经权互用,补短截长”。你很难说她是单纯的拳论或哲学语言,实际上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如果练习太极拳不去体会这些智慧的内涵,就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三、太极拳的艺术性

记者:太极拳有没有艺术性?好像过去在武术界有些人比较反对提武术的艺术性,认为那样就把武术的技击功能削弱了,走偏了。

余功保:艺术的含义很广,有人认为战争也是艺术,称为“战争艺术”,战场上千军万马的布阵也是艺术创作,当然战争的最根本点应是智能、体能的综合体。这也就是为什么和平时期世界各类搏击术很发达的原因。太极拳除了在搏击上的艺术性外,比如说她的“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随曲就伸”的成功运用,就是艺术实践活动,能给人以巨大的美感。她还有很多艺术的因素。

记者:比如说她就有观赏价值,各种流派的太极拳练好了就很赏心悦目。我看过一次太极拳综合表演节目,确实像艺术会演。

余功保:所以有的西方人把太极拳叫做“东方芭蕾”。太极拳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她本身具有艺术表现力。看好的太极拳演练可以受到感染,觉得架式优美、造型生动,还可以感觉内在的向上的激情、健康的生活信念,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的尊重、宽容等。而练习太极拳的人如果沉浸其中,也有进行艺术创作的体会。太极拳的艺术性一方面是造型上的,还有精神愉悦层面上的。有一位艺术家朋友曾对我说,“我每次练完一套太极拳就好像完成一次艺术创作”,这种感觉确实是切身体验。第二是太极拳提供了很多其他艺术门类可以借鉴的元素,她的理论,技术、美学架构都是可供借鉴的题材。她对于节奏的处理、对于人的内在潜力的挖掘,都有很强的艺术创作、发挥的空间。

记者:这样说来,太极拳可算上是一种综合艺术了。

余功保:对。你很难把她看成是一种舞蹈,尽管她有造型的成分;一种音乐,尽管她很讲究节奏,或其他什么。太极拳的艺术性上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她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中国艺术是讲究意境的,很多艺术品种的意境也正是太极拳的意境,在一些具体方法上甚至要求一致。这是中国文化“内向交流”的很神奇的一点。比如中国画,讲究立体,讲究“顾盼”,要“呼应”,

这在太极拳套路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太极拳要含蓄,要“折叠”,这与作画的方法也一致。书法中的中锋,藏锋,绵裹铁的笔法,章法中的“疏密有致”,在太极拳要领中你都可以真切感觉到。在这里我举一个小例子,把五种太极拳流派与五种书法流派作一不精确的对比研究,如陈式太极拳与狂草的起伏跌宕,杨式太极拳与楷书的工整舒展,吴式太极拳与行书的流畅、书卷气,武式太极拳与篆书的严谨与雅致,孙式太极拳与隶书的开合有度和八面呼应,如果仔细体味,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艺术形式内在的节奏、章法、布局上从形式到内涵上的相同性,只不过一个是二维,一个是三维。这里并不是将他们作以简单意义上的类比或生硬的对套,而是说明在追求风格上的趋同性,因为源于共同的文化根基。

四、太极拳的医学性

记者:太极拳能健身,有助于康复,这是人所共识。她的养生原则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否就是您认为医学性也是她的文化性的原因呢?

余功保:太极拳与中医在理法上是合一的。与现代医学也不矛盾。“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个功既是技击的基本功,也是养生的内功,武术界是很重视“武医结合”的,就是说,一个优秀的武术家一定要懂医,要会养。太极拳吸收、融合了中国古代很多种养生术,如导引,吐纳,她的动作很多就是导引动作,在呼吸上也有很多调节的办法。《庄子》所述“熊经鸟申”的仿生导引,用来描述太极拳也很到位。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都应用到了太极拳的“无极桩”行拳顺息中。很多太极拳家懂医,甚至是医学家,也有很多医学家研究太极拳,这很大程度上有一种自然过渡的成分,就是在理论、方法的相同,自然就有了沟通。现在一些医院、康复院、疗养所把太极拳作为辅助医疗手段,是古为今用的好的例子。但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注意方法,注意对症。

记者:是不是方法不对头,也收不到预期效果?

余功保: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不是你一练太极拳就万事大吉,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如果练习不正确,就肯定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倡科学地习练太极拳。我们对传统太极拳养生文化的挖掘上要注意去伪存真。中国古代的养生术有很多好的财富,也有一些故弄玄虚、蒙人的东西。比如有的人强调“炼丹”,有的把五行和八卦与人体简单、生硬地对照等,这是需要甄别的。我们太极拳练习者要练好太极拳也要学习一些医学特别是中医学知识,如经络理论、阴阳理论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太极拳发展很重视,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使太极拳大大净化,在规范性、科学性上大为增强。

五、太极拳与军事

记者:您也反复强调了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拳种,在古代“武”与军事息息相关,太极拳的军事元素还是很突出的。

余功保:太极拳和军事的关系是天然的。这从现存的史科中也能清晰地反映这一点。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尽管目前太极拳的起源关系仍是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但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中《拳经捷要篇》所载的拳法与太极拳有着密切的关联,从动作形态和名称上都体现出来。而该书是戚继光练兵用武的精华总结。古代的军事家运用太极拳等武术直接训练士兵的个体技击素质,另外将拳法中的对抗思想也注入兵法中。

记者:近现代似乎也有很多军事家注重引入武术到军队中。而太极拳的技战术还受到推崇。

余功保:从某种程度上说,太极拳论与兵法理论相同。在结构上看,太极拳理论在整个拳学体系中占比重最大,比任何一个拳种都多,既有战术上的,也有战略上的。太极拳讲听劲,王宗岳说“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是兵法所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兵法所讲“能而不示之远,远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与太极拳论中讲“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同出一辙;太极拳论中阐述的“静中触动动就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就是兵法中“因敌而致胜”观点的展开。凡此种种,我们可以找出万千的对应。我们如果把孙子兵法和太极拳论作仔细的对比,可以看出惊人的一致。我仔细研究了许多太极拳家的拳论,可以说每一篇经典拳论,就是一篇兵法,因此我认为现代的军事家们应该研究一下太极拳。

六、太极拳与宗教

记者:中国古代的宗教主要是儒、释、道三家,他们对太极拳的影响主要有哪些呢?

余功保:中国古代宗教对太极拳的影响是间接的,至今没有宗教与太极拳直接关系的史料证明,尽管有些传说,如太极拳最初由张三丰从少林寺中悟得等,但缺乏有力佐证。但古代宗教思想的痕迹还是有的。佛教传于印度,但到了中土进行了适应性改造,禅宗就是典型。禅宗对少林拳影响较大,所谓“拳禅如一”,少林拳应该也对太极拳的发展成熟起到一定借鉴作用,早期的太极拳也有很多刚猛的成分。道教比较多地涉及到养生,它的一些关于练养的学说也得到一些太极拳家的研究,其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知在太极拳中也有所启发。儒学思想在伦理上的影响比较大些,在练拳规范上也有一些痕迹,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有一定的儒学色彩。

记者:宗教的影响有没有副作用呢?

余功保:研究太极拳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放在武术和宗教相互关系的大背景下看更完整一些。客观地讲宗教对武术影响的副作用还是有一些的。如一些宗教教义在武术中有些渗透,有些人借宗教渲染武术的神秘,历史上也有些宗教组织借武术与其门派、教规相联系,扩大武术的宗派观念,搞一些神化活动等。这是我们在继承传统武术时应注意的。总的来说,武术和太极拳的关系是个复杂的问题,应用唯物主义的、科学的观点来对待。

七、太极拳与文学

记者:太极拳的文化气息很浓郁,有的拳论本身好像就是优美文学作品。这是不是也体现了太极拳的文学性?

余功保:“文为心声”,文学的作用在于发现和发掘,她应该对关于人的大的主题和细微的体验有足够的热情。太极拳在三方面给文学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和精神载体,一是关于自身的体验,特别是关于健康状态,二是关于社会的体验,三是关于自然的体验。你所说的表现体式上的文学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很多拳论是非常中国化的文学,有的是很精致的古体散文,有的甚至是典型的骈文或律诗。读来朗朗上口,引导你自觉进入意境。

记者:意境往往很难把握。

余功保:文学的意境就是人生的境界。王国维先生曾用诗化的方式来描绘学问的境界就是一例。其实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其中的很多意境在太极拳的功夫境界中有很别致的休现。古诗词中有些是对武术的直接描述,直抒胸臆。即使是一些山水风光之作,也能在意境上统一,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与“如风似闭”在空间、时间展开上的一致;“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掩手肱捶”在气势起承转合上的协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太极拳发劲在气势、节奏上的合一等,无不精妙,殊途同归。

记者:太极拳题材好像也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对象。

余功保:这方面就更加通俗和普及了。中国古典文学很大一部分是“武”的文学,四大名著中的三部直接与武的题材有关。自太极拳产生以后,出现了大量直接以太极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包括大量近现代的影视作品。太极拳的家喻户晓与这些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有很大关系。如果你有心统计,你会发现金庸小说中引用太极拳的拳学招势、境界、理法概念最多。太极拳题材的文学创作还有很大空间可供挖掘。现在越来越多的武术影视片以太极拳为背景,而武术影视片是几十年常盛不衰的卖座题材。我还注意到,在近几年的一些好莱坞主流大片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太极拳的内容。这说明太极拳的认同程度很高。

八、太极拳的伦理性

记者:伦理是一种社会规范,大家共同遵守的原理,太极拳中的伦理观应符合中国社会的价值体系,您觉得太极拳的伦理观有什么特点呢?

余功保:有的文化学者将伦理看作是一种“隐秩序”,具有一定的价值趋向。太极拳的伦理观主要还是受儒家的影响比较大。这其中有几方面比较突出。一是重“德”,儒家主张“万物以德为生”,太极拳中“德”具体就是讲武德,练拳者自身要十分讲究修养,武德不好功技再高也不能算作优秀武术家,武德不好甚至难以练成或学到上乘太极拳功夫。二是讲“仁”,这是针对他人的,是关于拳的使用规则,不举无名之兵,不逞匹夫之勇,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三是讲“礼”,这是指拳术的运用程序,练拳人之间互相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尊敬师长,尊敬拳友。练拳及为修身,要恭谦有礼,不好勇斗狠,虚怀若谷。随着太极拳功夫

的增长,自身的品行也不断提高,练到后来,返朴归真,一派天然。

记者:这么说太极拳的伦理主要是人生修养上的?

余功保:不完全是这样,还包含一定的技术因素。太极拳有“拳如人”的特点,如同一个画家的风格一样,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的流派就是不同的个性化,同一流派每个拳家的特征也不完全相同,这与拳家个人秉性、气质有关。与技术因素也有关,互相影响。如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既是伦理观,也具有伦理要求和技术规范的双重性。这种统一显示了太极拳人性化的色彩。

记者:看来伦理在太极拳中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教。

余功保:空洞的说教不会水乳交融到技术中。太极拳伦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她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认为生命来自自然,就要顺应自然,发展、强盛,这是对生命的尊崇。

九、太极拳与民俗

记者:在中国武术中有一些拳种包含有很丰富的民俗特征,一些民族武术项目更是如此,太极拳这方面的特点好像不明显?

余功保:太极拳最大的民俗特点是她的民族性。太极拳在传播上打破了单一的地域性。在全国各地均衡发展,一些拳种还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因此地域民俗的成分也就更大。太极拳的民俗特征则具有中华文明的广泛性。“中国”的标识更重些。她的结构上是开放的,从一开始就是,才有各种流派的形成,一个拳种中有这么多的著名拳师、有影响的流派的不多见。

记者:有没有一些具体表现呢?

余功保:也还是有的。比如说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不论是从文字记载上考证还是从一些文物图片上看,与一些古代的图腾、祭祀有些渊源关系。而太极拳动作在京剧等地方戏剧、杂技舞台上的应用也与民俗融合一体。

十、太极拳的娱乐性

记者:在现代武术界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把武术的功能概括为“防身、强身、修身”三大作用,太极拳是不是这样?

余功保:基本上可以这样说,我觉得在现代社会里有一个贯穿这三方面的因素就是“娱乐”。对此我们应有足够重视,要理直气壮地对待这一问题,武术包括太极拳不应是沉重的东西。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它讲一个观点,认为现代社会一切有发展的企业经济项目、文化项目都应有娱乐性,称为“娱乐经济”。发展太极拳不应忽视其娱乐作用。

记者:就是说要高高兴兴练太极拳。

余功保:可以高高兴兴地练,也可以高高兴兴地看。太极拳具备多种娱乐元素,比如技击上,太极推手就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形式,圆转走化中蕴含无穷乐趣。太极拳套路配上音乐,就可以视觉、听觉、生理、心理上的多重享受。当然这里有个适宜的问题。最近有两个例子使我很感兴趣,一个是我看到一部美国惊险电影,在其中一场紧张的街头追击中,突然有意识地插段太极拳集体练习镜头,使紧张的节奏骤然变调,并有文化差异感,产生了一定的喜剧效果。另一个是一位世界著名摇滚歌星在亚洲一个国家演出时,专门邀请一位中国著名太极拳老师教他打太极拳。之后,他在本人的摇滚演唱会中,特意表演太极拳,以“静”衬“动”,“东”、“西”合壁,效果奇佳。为此我倒有个想法,能否使太极拳成为新世纪的一种时尚运动,使大量的年轻人学习她?这大概一定程度上也要看我们对太极拳娱乐功能的挖掘了。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

1、压腿:后腿绷直,压得点与腰一齐,起腿,压的腿勾向鼻尖,腰挺直,身体慢慢向压得腿靠近,压完后蹬一蹬腿。 2、蹬腿:前腿向前弯曲,不能超过脚尖,后腿绷直,双手压住前腿膝盖,慢慢向前弓,需要时蹬2-3分钟。 3、踢腿:前脚勾起,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前腿踢完后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踢另一条腿。 4、拍手:前脚绷直,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一手拍打另一面的脚,一手拍完后腿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拍另一只手。 以上动作每天早晚2次,每次1小时 以下动作主要是锻炼腰部 1、双手垂直,弯腰,左右呈360度旋转,眼跟手走,反复做。 2、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似抱圆球状,左右摆动,注意要以脊柱为中心转,胯骨不动。 3、太极的灵魂是“松”,注意体会! 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那么,练习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

陈中华太极拳理论

陈中华太极拳理论 问题1:正手圈沉前胯再沉后胯必须按顺序吗可不可以先沉后胯再沉前胯, 陈中华老师:不可以。但是有时可以略过。就是说前胯碰巧已经到位了,就可以不管它。步骤对了,就能自动和对方合住。将来交手很快,那是因为动作自然合了准绳。你问的这个问题关系到了一个步骤问题,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太极拳讲究“虽变化万千,理唯一贯”,落实到这个具体的问题上,就是“你怎么变化都行,就是不能改变步骤。” 问题2:最近有点体会,请指正,力绕过对方,上面是爬过去,和对方对好劲后,沉后面,是不是就是力从下面过去, 陈中华老师:是的。还有窍门。力对好了(点对点就是合住),可以通过换点将自己的力传递到对方的后面(过去)。这样,你的力是通过两个步骤过去的,对方用一个步骤顶你。他是顶不住你的,因为两个步骤出来的力永远大于一个步骤出来的力。具体就是你用一根棍子去杠个东西,底下用块石头当支点。杠的没劲的时候,重新来,这就是一个步骤,重复多少遍也是一个步骤。现在呢,你第一个步骤杠杠杠的没劲的时候,顶住棍,把石头往里推推(塞紧),再杠。这就由一个步骤加深成两个步骤了。其实,改变不大。但是性质不一样了。上面说的这个“顶住棍”,就是我们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里经常说的“不要动”。总的来说,拳法最基本的步骤总是三,不能再少了,三个步骤:接手(上肢)、合好(塌劲)、发放(上肢拨)。五个步骤就是立体的,三个是一个面上的。 问题3:用双手掌和对方腹部合好,把合力点换到手指尖,是不是就是通过换点过去,也可以说是爬过去, 陈中华老师:对。用手掌根合住,不动,然后用手指拨。 问题4:用前手小臂和对方手合住,合住点不动,收肘,转动前小臂,我感觉好像把合点转到了手臂的下面,这样力就从上面过去了,对不对,

太极拳经典书籍

太极拳经典书籍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内功教程.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陈式太极拳的来历和起源

陈式太极拳的来历和起源 2014-01-05 太极一圆来源阅4531转56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陈式太极拳源始 要弄清太极拳的来龙去脉,须弄清陈家沟的历史演变。陈家沟的历史要上溯到中国元朝末年。元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腐朽统治,实行残酷的**压迫和经济剥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就引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率众投奔红巾军,攻占集庆,并于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统一了中国,但镇守在河南怀庆府的元将铁木耳却堵住朱元璋的北伐部队。双方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交锋,一连打了多日,难分胜负。朱元璋心中十分恼火,便把火气迁怒于怀庆百姓身上。他称帝后,山西的一批皇杠在怀庆府温县境内耿庄附近一座桥上遇劫,几个逃回的明兵向上禀报,说是被怀庆府百姓打劫。朱元璋闻讯大怒,又记起他在怀庆境内受到元将铁木耳拼死抵抗的老帐,认为怀庆府内没有良民,遂密令明将常遇春率兵血洗怀庆府,在怀庆府所辖的沁阳、温县、孟县、武陟县等地先后三次实行残酷的血腥**,致使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万顷良田荒芜。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山西省洪洞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了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后来人们便将此村取名陈卜庄。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遂易名为陈家沟,直至建国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具上还常有”古常阳”的字样。陈家沟距今温县县城正东约5公里,村中陈姓居多,居民现达2600余人。二、陈式太极拳的起源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乡民习拳练武。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儒(独子思贵)等人。到七世开始分家立业。其中一支为七世陈思贵、八世陈抚民、九世陈王庭和陈王前兄弟。陈王廷(约1600-1680)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劝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在刺枪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套路中还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至于太极双人推手的开拓性创造,则早已成为了闪耀中华武术史的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武功。从现存的陈王庭的《长短句》中,我们约略可以了解到陈王庭当时的一些情形:“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依照村语传言,陈王庭创太极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了得,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

修炼太极拳的三大要领

修炼太极拳的三大要领 一松 学习太极的人都会练太极套路,然而大多却不懂得松八段九节。所谓八段,是指脚、小腿、大腿、脊背、大臂、小臂、手、头;所谓九节,是指踝、膝、胯、腰、颈椎、肩、肘、腕、指趾关节。 松开八段九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 ①初学阶段 呼吸自然,周身顺随。 ②端引 什么是端引呢?以出手为例,一般的练法是由肩到肘到腕到掌指,即由根到梢把手推出去。这样练肌肉是紧张的,关节是闭合的,端引是把这个过程倒过来,用手指尖把胳膊引导出去,出腿时用脚趾尖把腿引导出去,以头引导全身,即所谓“虚灵顶劲”。 ③专项放松 比较有影响的太极拳都有专门的放松训练,比如陈式太极拳就传有放松操。而笔者所练太极拳,负IJ通过定势松八段九节。每个定势松开之后再换下一个定势。 这样练就非常艰苦了,运动量要增加三至四倍,还要注意松而不懈。如何区别松与懈呢?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精神是安逸的;懈,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精神萎靡不振。 松而不懈的关键是如何看待紧,只强调松而不言紧,就达不到松的目的。松紧是一对矛盾,是太极之两端,没有紧,松就不存在。松的结果,弹力自生,才能在揉手中用松弹劲把人轻松地发出丈外。 二慢 对于慢,作为初学者,首先要做到形体动作的慢。放松慢练,有利于调整呼吸,使呼吸逐渐做到“悠、长、细、缓、匀”;有利于调整身体各部位的身形要求,仔细检查动作的正确性和内外的协调。 慢并不是单纯的故意追求缓慢,而是要求既能慢,又能快,开始的慢,是为了以后的快。

前人说:“慢要慢到别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别人跟不上我。”又说“不贵速而贵缓,缓则可以细心揣摩,由粗及精,且其运劲可以自知运到指头与否;能如此运,将来功夫成时,其速无比。” 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逐渐增大,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轻缓有了功夫以后,即可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 三圆 圆包括形体动作的圆活与气势的圆活。 ①形体动作的圆活,亦即动作要圆满灵活 圆满灵活运用到揉手推手上,要求达到中正不偏,不越界限,不被压扁,走化粘依, 不丢不顶,处处圆转饱满,轻灵活泼。 太极大家对圆活是十分强调的,如“周身节节串”,“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等等。 ②气势的圆活 至圆才能至活,圆是活的基础,所以说“圆则活,方则滞”。要踏进圆活的境地,则 必须掌握“气势”和“十方支撑”。气势要由精神来支撑。 所谓十方,是指人体前后、左右为东西南北四正方,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为 四斜方四隅方,合起来为八方,八方在平面图中可表达,加上头顶与脚下一条竖线即上、 下两方,共为十方,这就是古人所讲“十方虚空、十方界”。 太极拳的特点 一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 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 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 事太极拳练习。 二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任何武功的训练,都需要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只有招式熟练了,才能活学活用。 招熟阶段明劲的训练方法 招熟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所谓招熟,是指练习者能準确熟练地掌握陈式太极拳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术 套路的每一个外形动作。所谓明劲,指初学者本身固有的刚猛之劲,通过套路动作,表现在外可以看到的一种外劲。因其僵滞笨拙,又 称爲僵劲。属太极拳的下乘功夫。 在第一阶段,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规范动作的基本训练,二要注意通过规范动作,统驭巧化僵劲。这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在同一个过程 中完成的。 要想掌握当中的技巧和方法,就需要大家平常多注意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 何谓明“三节” 欲致“招熟”须明“三节”。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分爲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若以全身而言,则头部爲上节,头顶 至咽喉之间,即梢节;胸部爲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 部爲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即梢节。 若以腿部而言,胯爲根节,膝爲中节,足爲梢节。若以中部而言,则胸爲上节,腹爲中节,丹田爲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膊爲根节, 肘爲中节,手爲梢节。若以手而言,则腕爲根节,掌爲中节,指爲 梢节。

若以头部而言,则额爲上节,鼻爲中节,口爲下节。所以整个人体,从头至足,无处不以叁节而分。这也要求练习者必须知道周身 各部位的生理特性,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去遵循。 在陈式太极拳中,要想将各技法运用好,就需要调整身体各部为的作用。 《拳论》所讲“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阐述的就是“明三节”的重要意义,练习者千 万不要忽略。三节即明,练习者还须掌握“三合”。 “三合”的理解 在第一个阶段中主要掌握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详细的讲外三合,就是要求练习者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 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 右肩与左胯相合。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头与手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範畴。掌握外三合在第一阶段的练习中作用十分重大,它可以保 证练习者在所学习的拳术套路中招式动作姿势的正确性。 第一阶段的前期主要任务就是让练习者熟悉拳术套路动作。初学动作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练习者将自己所 练的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成架势。 若顺其自然一直错练下去,一则收不到健体、技击及锻炼的预期功效,二则还会损伤练习者的身体。切记:柔是根本,气不可上逆,如横气填胸,则百害而无一益。所以练习者必须掌握外叁合,学就 正确的套路,持久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招熟。 当练习者弄清了身体的叁节的含义、掌握了外三合的基本原理之后,注意力要集中于练习的过程中身法、步法、手法与眼法的具体 变化上来。 第一,陈式太极拳的身法,定要中正、大方、平正、舒展、和顺、八面支撑、含而不露。练习者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上起下落、

练习太极拳的六个基本功

练习太极拳的六个基本功 对于没有任何学拳基础的人来说。练习太极拳就要从零开始学起,不是说练习太极拳不需要基础,而是练习太极拳的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的练习,只有学好了基础才能提高你的太极拳。 一、无极桩 首先将双脚分开要与肩同宽,将你的双膝微微弯曲,身体的重心放在两条腿上;将双手就到胸前微微弯曲手臂,手指呈自然装展开,手指指尖相对,手掌掌心向里呈现抱球状,两眼注视双手。姿势高低可根据体质和腿部力量自行掌握,通过练习下部力量增加稳实,周身内劲饱满,丹田之气充足。 二、开合桩 在无极桩姿势的基础上,两手臂作稍向外棚开和稍向内收合的练习。开时为吸气(小腹鼓起);合时为呼气(小腹内收)。初练时呼吸应力求自然畅通,不要勉强憋气。当练久之后,可以加大呼吸程度,扩大充气量。如吸到极点不能再吸时,改为呼气。同样,呼到极点将气全部吐出不能再呼时,改为吸气。每次可练3-5分钟,日久可渐增。 三、升降桩 预备时,身体自然正直,两脚开立,头正悬顶,下颏微收,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这时体松心静、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动作时,两手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两肘微下垂,手指微屈,指尖向前,手心向下,眼看两手方向。 这时为吸气(小腹内收,意由丹田提气上升,贴于脊背)。用意不用力,自然稳重,此为“升”式。当两手臂升至肩高时,转为下落,两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微微下塌,舒指展掌,眼看前下方。 这时为呼气(小腹鼓起),气沉丹田,此为“降”式。这样两手臂随两腿的屈伸,做前平举和下按的反复练习即为“升降”练习。姿势的高低可根据体质情况和腿部力量自行掌握。

初练时呼吸应力求自然畅通,不要勉强憋气,久练后可以逐渐加大呼吸量。如两手升至肩高,吸到极点不能再吸时,改为呼气。同样两手下按,呼气到极点不能再呼时,改为吸气。一升一降为一次练习。初练时,可做3-5次,久练后,练习的次数可逐渐增加。 四、虚步桩 首先身体立正真好,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腿上,并将右腿微微弯曲,左腿向前迈出半步用脚跟点地将脚尖翘起,然后将左膝微微弯曲的同时将双手举向前放,将左手上举同鼻子高度,右手放于左边肋骨的下方,双手手指微微弯曲,自然分开,掌心斜相对,指尖均朝前上方,眼看左掌方向,如同左琵琶式。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太极拳基本功

学太极拳要练好基本功,首先要了解太极拳的基本手法有几种,都有怎样的具体要求。太极拳要求劲力“ 运之于掌、通之于指”“ 形于手指” ,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有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前六法直接以手完成。这首先要有正确的手法作为基础。太极拳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拳、掌、勾三种。太极拳虽然叫做“太极拳”,但是实际上用拳的时候少,用掌的时候多,主要是掌法变化多,而太极拳中用到勾手的地方很少。 拳:手法是四指靠拢向掌心卷屈,拇指与中指或食指相扣用意时松扣,用力时紧扣。握拳应注意勿过紧或过松,过紧则易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不便实用;当拳伸出时拳与前臂要成直线不可向外(或向内)扭曲,但一般人最易犯向外扭曲的毛病。向外或(向内)则使腕部紧张,必然妨碍气血畅通。此外,与对方交手时也易受伤。因此应注意这个缺点。 掌:手法是五指自然分开并微屈,虎口成圆形,掌心微含。力求自然状态,食指或小指虚领即可。如立掌时食指领,内缠外缠时以小指领劲,此掌法为半阴半阳或者半掌半拳取“中和”之意。伸掌法:五指微曲,不可伸直,指尖要留有空隙,不可靠拢,每当手掌伸出时,腕部不可过分弯屈紧张,伸出收回都不用力,因为紧张或用力都会妨碍气血畅通。 勾法:有两种,一种以拇指、食指相捏,其余指相合;另一种拇指、食指相捏,其余四指松松拢住。钩指的作用,在“单鞭”式中为“蛇尾”之象形。陈家沟太极拳宗师陈鑫为此式谱以歌诀“单鞭一式最为雄,一字长蛇亘西东,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消息贵在脊骨中”。在实际用法,以钩手为“点穴撅”之所用。 关于太极拳的手法,一般只有上述三种,但这三种手式在太极拳运动中是经常变换的,每当变换时应注意缓慢,不可太快和用力,在不用时腕部必须松活轻灵,尤其腕关节不可紧张,否则影响气血畅通。 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有五种:即弓蹬步、骑马步、丁虚步、半扑步、八字步。现将各种步法要点分述如下: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 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 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 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 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 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古拳谱第三辑之一《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二卷·陈鑫.pdf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1、重视拳架的锻炼 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是太极拳的本。所以强调拳先打低架,也就是拳走低架,裆走下弧。因为拳架里有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人体整体素质训练的多种要素,如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松柔、丹功、意念力、智力、胆量、精神、技巧等多方面的训练。这些方面的训练内涵是其他锻炼项目(如推手、器械)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说,在学习拳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 练架子是长功力的过程,是练“知己”功夫的过程,是推手中不能施展,而在拳架中淋漓尽致地施展,器械锻炼中,各种拿法以及各种手法难以得到锻炼,所以,每天安照要求尽可能地多打几遍拳。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2、单式训练 实质上是发劲锻炼。如果练拳着眼于护身、交手,必须进行单式练习。主要是从拳架中拆出一些认为最实用,最善于施用的招法。这样会很苦、很累,但功力会提高很快。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3、练推手 双方切磋,练推手其实就是听劲、喂劲、化劲、发劲诸手法的练习,切磋各种太极劲力彼此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锻炼知彼

的功夫。 在太极推手中,“知己知彼”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提高触觉灵敏度,努力扩大自身引化来力的空间,尽可能将来力引向“强弩之末”的境地。练推手要从吃亏入手,着重提高化解来力的功夫,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发劲。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4、器械训练 主要是锻炼臂力、腕力、腿力、腰力以增强自身功力,它是拳架功力的补充。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5、内功的训练 (即:意、气、力的训练) 意 首先是意念,每个式子,每个动作都加上意念,全神贯注,每个动作运行之中都想前面有各种阻力,叫做有敌情观念,也叫有功防意识。(也是我师傅常讲的一人玩二人)。 气 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全面发挥人体的呼吸功能,在进行肺呼吸的同时,要重视丹田呼吸(即:腹式呼吸),以便有利于调节和发挥人体潜在的多种功能。 力 丹田力其实就是腰力,丹田的旋转滚动,带动四肢,带动整体运动。丹田运动时人体的调整有特殊的功效。 这三个方面的锻炼,是太极拳内功锻炼的三个重要部分。关键部位,贯穿于上面各种外功,内功的锻炼之中,万不可轻视。 提高功力,不管是外力还是内劲,都要做到外力和内劲的结

太极拳24式视频

太极拳24式视频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三门峡张秋艳 王二平陈氏太极拳74式背面演示口令音乐 中国武术七段赵王欣《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领练《马畅老架一路》马国相太极武馆 传统老架一路分解动作完整版陈家沟太极拳陈辉讲堂马畅陈氏56式太极拳国家标准竞赛套路 马畅陈氏56式太极拳慢动作 马畅陈氏太极56式新版高清 郑冬霞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完整版 陈志强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蟾息太极功太极绵拳.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示范 郑冬霞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慢动作教学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完整 张永红陈氏老架一路太极拳正反面示范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郑彩霞表演 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志强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

陈家沟主教练陈会武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老架一路视频陈卫生 张东武老师老架一路重放健康中原 陈家沟太极王家拳宣传片 太极精要13式 上课完整演练陈辉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朱天才大师老架一路高清珍藏版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朱天才大师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前老架一路二路展示 右侧老架一路二路展示 刘志华陈氏太极老架一路 刘志华陈氏老架一路78式 刘志华陈氏老架一路慢速带口令示范 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刘志华 褚亚龙老师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马来旺陈式太极拳 陈小星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中华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 陈氏太极拳陈中华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技术动作详解陈中华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_技术动作详解

任明明太极拳老架 任明明太极拳老架一路16版 任明明太极拳老架一路最新 陈庆洲太极拳些列 顾留馨陈式太极拳一路演示及推手 陈素英陈式老架一路 李恩久陈式太极拳 田秋茂陈式太极拳一二路 张福旺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庆毅 王西安讲解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绝版珍藏陈氏太极套路精选-王西安 张艳一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示范教学mp4 李雨樵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马畅示范 著名大师张保忠演练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正雷得意门徒常春芳演示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郑彩霞演练 马虹—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83式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民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庆源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韩伟华

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习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懂弄通,练习时严格遵守。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经》说:“顶劲者,是清气上升于头顶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机塌,四肢瘫软,无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

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身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2010-10-2716:00 第一势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揽扎衣)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 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 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陈氏太极拳有哪些基本功 目录: 一、桩法 二、重心转移 三、单手缠丝功 四、双手缠丝功 五、步法 六、拳礼准备活动收势缠丝功 前言介绍 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自学拳起,无论学到何时,都要坚持每天练基本功。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 一、手型与步型 1、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 1)、掌: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 虚、要空。 2)、拳: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握 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 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做刁手时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以小指领劲,依次曲卷向手心,拇指自然伸直轻 压于食指上。做刁手时不要过分用力,让手指和手腕自然卷曲和隆起。 5)、枪指:做枪指时要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指以小指领劲依次卷曲向手心,食指自然伸直与小臂成一 直线,拇指自然向上翘起,形成一手枪状。注意使用时,卷曲的三指不要太用力。 2、步型: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1)、弓步:分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侧弓步,反之已然。以左弓步为例:如做左 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左前方,微向里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成约45度角,身体面向左侧;做左侧弓步时,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侧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90度,与左脚平行,面向正前方。 2)、仆步:分左仆步和右仆步,是基本步法中较低一个步法。做仆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殿部距 地面约5公分,另一腿向侧面伸直仆于地上,约平行于地面,脚尖里合90度,与另一脚平行。 3)、虚步:分左虚步和右虚步,左脚虚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做虚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 应根据动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间,支撑身体约90%重心,另一腿向侧前方跨半步脚尖或前脚掌虚虚点地,支撑身体约10%的重量。 4)、马步:要求两腿向左右两侧分开,宽约三脚长或80公分左右,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成 90-120度,但不小于90度,两脚平行或略向外摆。做马步时要注意上半身要垂直于地面,不要翘臀前倾。

相关文档